◆ 黃介正/國家安全危機總評估(解讀大選系列 3)
◆ 趙春山/因應兩岸形勢,發球權在誰手中?(解讀大選系列 2)
◆ 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解讀大選系列 1)
◆ 陳亮恭/東京大飯店
◆ 王正方/下一代的事怎可以不管?
◆ 洪蘭/邊改考卷邊煮飯的鬱卒
◆ 周行一/投資人應很關心地緣政治風險
◆ 嚴震生/新的一年 新的論文
◆ 馬凱/滄海桑田卅年兩岸驚夢
◆ 盛治仁/了解自己、理解別人的最好方式
◆ 楊志良/寧可骯髒勝選 不可乾淨敗選
◆ 方祖涵/棒球名人堂的全票通過危機
◆ 趙春山/盼兩岸關係回頭是岸
◆ 薛承泰/成見、偏見、歧視
黃介正/國家安全危機總評估(解讀大選系列 3)
2020-01-13 23:31 聯合報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蔡英文在2020總統大選獲逾817萬張選票,創下民選總統史上最高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在總統及立委選舉中大勝,將再度以完全執政的條件,繼續決定未來四年台灣的發展走向。綜合研判國內外總體形勢,早在八個多月前開始研擬政策建議時,就愈來愈意識到,無論哪一組勝出,下一任政府都將面對六個字:「不好做,做不好」。
從國家安全視角觀之,此次總統大選之所以不同於過去,主要有三:一為美國對中戰略的根本性轉變,從合作夥伴移轉為戰略對抗,台灣自主政策彈性極度限縮。二為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轉變愈趨明顯,從雙邊協商轉為單方主導,軟硬兩手對台加壓。三為來自境外的敵對與非敵對勢力都有介入台灣選舉的現象,無論是政策宣告、學者撰文、軍力展示、網路媒體等,在台灣開放的環境空間,幾乎無限制地穿透。
從發展趨勢論,未來四年台美關係當會有緩步增溫的動能,即使美國今年底的選舉結果尚難逆料,美國對於台灣的磁吸力道應會持續加強。台美全方位關係之漸趨緊密,自然會給予人民相對安心的感覺;然而被強權擁抱得更緊,進口瘦肉精美豬,再增加國防預算的壓力自然更大。
美國對台釋放的善意與合作的外交所得,並不能取代我國面對持續被斷交,無法參與國際活動及區域自由貿易體之所失。美台軍事關係的改善與美軍在台灣周邊間歇性的巡航,也並不足以抵銷或遏制中共解放軍對台恆常性的壓力。
台灣人民以八百多萬超高選票,讓蔡英文連任成功的所謂「集體意志展現」,在兩岸實力差距巨大,習近平不能示弱的條件下,看不出來可以逼使北京遷就台北而改變原則,反而可能促發大陸鷹派的危機感而思考更赤裸速決的行動方案。將「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硬綁在一起的競選策略,在勝選之後如何抹去等號,還賴繫鈴人的轉念。
此次大選結果,使得兩岸正式溝通管道在斷絕四年後,仍看不到重新對接的光線。兩岸人民往來所衍生問題與案件之處理,相互善意好感的下滑,過去簽署協議的執行意願,已累積成棘手課題。再加上「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所擴散出的寒蟬效應,既是國安的拼圖,也可以是騷擾異己的工具。此種導向「兩岸硬脫鉤」的堆砌,真否符合台灣利益?
四年前還沒有的中共機艦穿越島鏈、挑釁海峽中線,眼看已成常態,台灣周邊海空域更為強權的演兵場。國軍募兵、教育、演訓、戰備、動員的慢速改進,國防自主、機艦國造的緩步前行,外購主戰裝備武器備之尚未成軍,我們實在有應對的壓力,卻沒有應戰的條件。國軍只能祈禱未來四年,區域有平穩的安全環境,政府有智慧的大陸政策。
沒有《國家安全戰略》的制訂,就沒有外交、國防、兩岸、經貿一盤棋的總方針,就無法理順目的、方法、手段的邏輯,也就不能估算出天時、地利、人和的契合點。選贏的蔡總統可能要多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