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經濟/赴大陸投資管理機制 應與時俱進

.聯合報社論..台灣怎麼會那麼慢?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最大的不確定
.經濟日報社論.赴大陸投資管理機制 應與時俱進

.經濟日報社論.巴黎氣候協議的啟示及巨大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引虎驅狼
.聯合報社論..從馬總統未登太平島談南海新局





經濟/赴大陸投資管理機制 應與時俱進


2015-12-15 00:5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積電上周正式決定申請到大陸南京設立12吋晶圓廠,並預計以16奈米先進技術投入生產。這個案件除凸顯出兩岸經濟競爭下的挑戰外,也帶出現行赴大陸投資管理制度面臨過時的困境,需要改弦更張的壓力會愈來愈高。
台積電做出到南京投資的決定,是大環境改變的新情勢之下不得不然的結果。在半導體國產化的政策下,中國大陸除了設立人民幣1,200億元的扶植基金,更提出用地、租稅等優惠政策。台積電是否獲得基金投入不得而知,其他誘因似乎對台積電也只是小菜一盤,所以這個投資決定背後除了政策誘因的蘿蔔外,其實沒搬上檯面的棍子更是問題,也就是中國政府透過對手機、電腦等製造廠的影響,要求未來要擴大使用在大陸生產的「本土晶片」,可能才是影響台積電決策的最大因素,因為台積電目前以從台灣出口為主的,未來必須接近客戶,才有訂單。事實上,這種蘿蔔與棍子雙管齊下的結果,使得英特爾及三星兩個主要競爭對手,也都宣布將擴大在中國大陸的投資。
台積電是我國指標性企業,更是台灣在高科技產業保持競爭優勢的象徵,其決定赴大陸投資自然引起高度關切;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茁壯,各國的各行各業大都很難避免走上這條道路。比較特別的是,由於兩岸政治的特殊性,我國對於赴大陸投資案訂有非常嚴格的管理機制,除了如第一類電信事業等禁止投資項目外,以投資金額門檻及產業別二種方式界定何種投資需要事前許可,其餘者亦需事後報備。同時列管行業涉及技術移轉或作價出資時,亦有不同的規定。
從經濟安全的角度出發,台灣確實需要對赴大陸投資予以控管,況且社會觀感大概也很難接受把赴大陸投資視為一般對外投資案件對待(基本沒有監管)。不過隨著未來類似台積電的案件愈來愈多,金額愈來愈大時,現行管理制度勢將出現捉襟見肘的問題;若不藉此檢討修正,未來很可能既無法達到管理效果,又進退失據成為產業發展的阻礙。
但是檢討修正應有原則。過去政府檢討的方式,多是以「提高門檻、解除限制」為方向。確實不合時宜的限制當然要修正,但新興議題浮現時「擴大管理範圍」也應該是改革選項。現行制度不合時宜的問題還不少,例如現行機制需要於事前提出申請的金額門檻是100萬美元,而中小企業每年投資總額上限為新台幣8,000萬元。以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速度及規模,無論是100萬美元或新台幣8,000萬元的投資案,可能就像大海裡的一滴水,很難造成影響及控制力,然而這個門檻卻使得台商需費時費錢申請許可,主管機關也有接不完的申請案,這種舊辦法是否能達到管理效果,令人懷疑,有必要檢討提高門檻。
同樣值得思考的,還有許多「該管卻未管」的問題。例如目前對於台商間接投資行為,原本就很難監管;近年來利用「協議控制實體」(VIE)模式用債權取代入股進軍大陸,以規避中國對外資限制的非典型投資案,也愈來愈多。VIE實際上等同於股權控制,然而我國現行規定只管股權不管債權,就是可思考擴大管理的潛在議題;再如台商經許可赴大陸投資後的經營或成長變化等所謂「事後管理」機制,目前雖由企業定期提交經營報告,但主管機關是否有能力核實,也是問題,應一併檢討修正。
歸納而言,由於赴大陸投資的金額、業別已可預見會不斷擴大改變,現行大陸投資的管理制度也需與時俱進,動態調整;但這種改革不能只是單純的「解除管制」,而應該是「有效管制」:不該管的加速移除,該管的動態納入,這種成長型的監管制度,才是利他利己又可確保達成目標的管理機制。

聯合/台灣最大的不確定


2015-12-15 00: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積電要到南京設立十二吋晶圓廠,據說原因之一是慮及「不確定的兩岸關係」。大陸紫光集團則一口氣欲取得台灣力成、矽品、南茂三家封測大廠的高比率股權,成為三廠的第一大或第二大股東,也值此「兩岸關係不確定」之際。
這兩個指標性事件顯示,台灣對企業的「推力」與大陸對台灣企業的「拉力」,消長變化有目共睹,而「不確定的兩岸關係」,則是加速並加劇此一變化的催化劑。
所謂不確定的兩岸關係,是指政治關係。如今,當政治關係的不確定步步逼近,經濟關係的難捨難分則更形彰顯。台積電和紫光的動作,一個出去,一個進來,但大概都有趕搭最後一班車的念頭。
台灣真正性命攸關的問題是經濟,這是笨蛋也知道的事。經濟的真正難題,則在全球化。有全球化,未必能解決問題;無全球化,問題必不能解。要因應全球化的問題,則首須處理兩岸關係;一方面,大陸本身就是台灣全球化的最大腹地;另一方面,台灣的全球化布局,又必須建立在兩岸關係的善意上。而若要兩岸關係定性定調,台灣首需確立國家認同與憲法架構;此二者不能確立,兩岸關係即不能確定。事實上,兩岸關係若不確定,經濟上的「推/拉」皆可能失控,全球化經貿自由島的布局亦失憑靠,對經濟處境將是雪上加霜。
兩岸政治關係不確定,但兩岸在經濟及全球化上的關係卻切不斷。「政治趨獨/經濟難切」的兩岸關係,將使台灣全球化的布局更加受限,終至自困,或在經濟上更依賴大陸;如此,則政治上更受大陸拘束。台積電和紫光的動作,已可窺豹一斑。
國家認同與憲法架構成了台灣最大的不確定,台灣還有什麼能確定?

聯合/台灣怎麼會那麼慢?


2015-12-15 00: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在民眾為頂新混油案的無罪判決議論紛紛之際,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為文,討論食安風暴的他國經驗。楊志良以比利時為例,在上世紀末發生了戴奧辛汙染食品事件,曾重創該國經濟和執政黨地位;但比利時痛定思痛,不惜更新政府組織和食品管理流程,如今食品業成為比利時製造業產值的領頭羊,楊志良稱之為「從食安危機中浴火重生」。
而台灣經驗呢?從三十多年前的多氯聯苯事件,繼之以餿水油、孔雀綠石斑魚等等不良個案,然後餿水油事件在二十一世紀捲土重來,緊跟著又爆發一連串塑化劑、毒澱粉、劣質油品風暴,不但國內人心惶惶,在國際間都成受側目的對象。僅僅食品安全這一個議題,對照楊志良舉例比利時作為他山之石,令人只有一個感想:台灣怎會那麼慢?
所謂台灣之「慢」,從很多層面都可以感受得到。最明顯的指標,就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如死水一潭。升斗小民都有切身感受,薪資水準原地踏步,停滯於十數年前的水準,這早已是執政者和老百姓共同之痛。本報近來製作「紅潮經濟來了」系列報導,特別針對一群企圖心旺盛的台商,他們把中國大陸單純視為全球市場的一部分,評估投資成本效益而放手一搏。這些人多有共通的體驗,一來是嘆服於中國「戰場」的競爭嚴峻和應變快速;二來回顧台灣,有人發出:「不是退步,是忘了進步」的感慨。
台灣的「忘了進步」,不只限於經濟成長率這種整體數字不好看而已,具體而微的許多重大建設、重大法案都在原地踏步;甚或繞路並引發爭議之後,付出高額社會成本,然後又退回到原點,等於白走一大段路。例證之一,如核四歷經停工、復工,如今封存,連封存都仍須編列大筆預算維修,還要應付國際合約的訴訟賠償爭議。例證之二,如課綱爭議、服貿爭議,都是激情大鬧一場,撕裂社會互信基礎,製造嚴重對立之後,擱置一旁乘涼,碰都碰不得。例證之三,如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曾形容的,台灣競爭力輸人,因為有些法規仍是六十年前訂的,這如何在國際間競爭?
台灣的競爭力乃受到政府效能不佳所牽制,這已為眾所周知;而且,行政和立法部門各有各的怠惰,則不是各打五十大板可以解決。執政者改革口號高唱入雲,但實際施政作為卻牛步化;就以馬總統信誓旦旦「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年金改革來說,在前任考試院長關中任內曾雷厲風行向社會大眾推銷,希望取得共識加速立法,但如今進程安在?
此外,立法院本會期接近尾聲,立委開始所謂「法案清倉」的行動,有人或樂於聽說《國民年金法修法》已完成三讀,事實上,修正的條文乃比照勞保,明訂遺屬年金可追溯到發給請領日前五年的給付,僅是微微一調。這等枝微末節程度的修法尚且歷經萬難,則事關重大的國會改革,怎可能令人有所期待?
又如朝野爭議已久的陸生納入健保議題,好不容易民進黨表示不反對陸生納保,然而仍有健保基本原則的議題在討論中;但最後受台聯技術性議程杯葛,國民黨遂作出「不處理」決議,本會期看來過關無望。再如二十年前已為學者高聲疾呼提醒的少子化危機,如今各界眼睜睜見證大批高教系所走向關閉風潮。凡此種種,都看出重大政策以「拖」為處理手段,該向前走的不敢向前走,早已預知危機的無法及時應變。民間疾苦有所殷切需求者,只能等,只能嘆:政府怎會那麼慢?
那麼慢的台灣,並不只是相較於區域間的快速變遷故凸顯其「慢」,而是內部鬥爭消耗了執行力,且拖垮前行的腳步。有人嘲諷台灣現在可稱退休者天堂:一來有些退休的人所領月俸比上班的人還多,二來可享受專業工作者因當前低薪打壓而提供的「物美價廉」服務,健保即為其一。果真如此,台灣儼然進入腳步踉蹌、活力退化的老年期了。一個慢吞吞的、老化的社會,怎可能讓年輕一代開發出打拚衝刺的前景?更有何「希望相隨,有夢最美」可言?真令人著急,台灣怎麼會那麼慢!

聯合筆記/報紙是門好生意?

.以房養老 還需接軌長照
.回應民心 陸減碳關鍵在政治決心
.聯合筆記/報紙是門好生意?
.「台灣不是先進國」 候選人無感?
.秒退的素人正義 偏離法律秩序
.源頭汙染 食安高風險
.水庫 解清境仁愛國中的「渴」
.兩封電郵就非卿莫娶…
.改變的「那一刻」 一切都值得
.恐攻 逼我們看被忽略的事實
.紫光「騙婚」 台廠甘心?
.聯合筆記/電視辯論 盍興乎來
.高教崩盤中 總統候選人解方呢?
.百分之一的教育預算 立院在等啥?




聯合筆記/報紙是門好生意?


2015-12-15 01:25 聯合報 游其昌

上周,阿里巴巴集團終於達成協議,以約新台幣八十七點五億元天價,收購香港銷路最好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這項交易馬上讓人聯想到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兩年前買下美國華盛頓郵報,兩位電子商務巨擘顯然都不相信「報紙已死」的預言,他們要藉著報紙影響力,為他們的「新聞大亨」夢再添光芒。
馬雲貌不驚人,但他一向很懂得操作媒體,借勢造勢,炒作興風。不論是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在中國打造「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都看得見馬雲編夢造夢的瘋狂與霸氣。貝佐斯也是,貝佐斯最近的瘋狂舉動,是投資打造可回收的火箭,成功發射到太空,無損回返地球。這兩巨頭顯然對報紙有超乎常人的夢想。
光靠做夢成不了事,馬雲顯然是計畫性收購媒體,阿里巴巴集團有電影公司,有優酷土豆在線視頻,有雜誌,有報紙,有數位電視集團。想得到的他都買,南華早報只是馬雲媒體集團第廿四家公司。百年的香港英文報紙,和所有報業集團一樣,收入下滑經營不易,同時還有轉型數位化不太成功的障礙。怎麼看買南華,絕不是為了撈錢。
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政治目的,正如阿里巴巴說不清楚的政商背景,許多人都揣測這是北京透過馬雲,進一步掌握香港或國際傳媒的做法。有人說,南華罵過馬雲,馬雲乾脆把它買下來。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蔡崇信就在致讀者公開信中強調,「有人暗示,阿里巴巴的收購會影響南華早報的編輯獨立性,這些批評本身就帶有偏見」,「日常的編輯決定將會由編輯在新聞編輯室做出,而不是在董事會裡」。
蔡崇信的保證,說明了阿里巴巴需要「南華早報」的品牌,不會輕易干預內容破壞這招牌。善於在數位世界興風作浪的馬雲,當然會理解像南華這樣世界級信譽的報紙,有助於集團快速走向國際化,有價值的是這招牌,和相信這招牌的內容生產部隊,如果馬雲不尊重南華的獨立性,事實上也是削減這份報紙的價值,這不是划算的交易。
就像貝佐斯不會輕動華盛頓郵報的自由傳統,但他要改變華郵的新聞提供方式,今年十月,華郵數位版訪問量達六千六百九十萬次,超過紐約時報,更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五十九,當然,華郵和亞馬遜結合,一直是許多人好奇的空間。
同樣的,蔡崇信也承諾了對南華的數位改造,要打開南華的付費牆,「讓大家在網上隨時免費地讀到南華早報的報導」。報導免費絕不等於新聞無價,或許,那天看到淘寶、天貓加上南華的匯流整合,屆時天馬行空的商業價值再創造,或許我們才會真知道,馬雲為何要買南華日報。

王正方/中華文化是兩岸最好的共識

.王正方/中華文化是兩岸最好的共識
.洪蘭/孩子哪知什麼是難
.葉銀華/習歷史、找志向
.馬凱/總統大選能搶救台灣於倒懸?
.薛承泰/時空錯置的高教發展
.林中斌/中美南海互鬥的真相
.嚴震生/習近平出席峰會 中非不脫援助關係





王正方/中華文化是兩岸最好的共識


2015-12-15 00:58 聯合報 王正方


大陸河北電視台的節目「中華好詩詞」,收視率高,很受歡迎,但是在台灣看不到。偶而看到一集,是兩位來自台灣的大學生的擂台之戰,特別精采!
「中華好詩詞」的節目構想簡單,挑戰者先要與六位來賓比詩詞,主持人分別向與賽者讀一句詩詞,馬上就得答出下一句來,錯一次便被淘汰。擊敗了六位實力不弱的來賓後,再和擂台主單挑。擂台戰採用搶七的方式,兩人搶答,先答對七道題目的就是擂台台主。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一年級生梁道萍前來挑戰,擂台台主是台大法律系學生張仲宇。梁同學身材纖細,舉止文雅,大家還以為她是個中學生呢!比賽開始,但見她氣定神閒,胸有成竹一字一句回答,舉重若輕便將六位來賓一一擊退。主持人設定的題目不算生冷,但是歷代中華詩詞浩如瀚海,有幾個人能如此熟記於胸信手拈來的呢?這小妮子真個不同凡響。
擂台主張仲宇夠帥,藐死一批偶像劇演員,唐詩宋詞他自然也滾瓜爛熟。搶七賽超緊張,比數一路互有起伏,張小生以六比五領先,卻被我們師大國文系高材生追平。仲宇打斷主持人對道萍說:「本是同根生」,答曰:「相煎何太急」。最後一道題比較不同,主持人念著一位作者的生平,搶到答案的就勝出。他念到:「…金庸和瓊瑤都是他的親戚…」梁道萍馬上按鈕說:徐志摩。乖乖,詩詞之外的八卦她那兒也都很知道。鏡頭照到張仲宇,他緊握拳頭,面部表情在說:只慢了半秒!梁道萍登上擂台台主的寶座。真的給台灣人露臉了!
節目請來的導師趙忠祥,曾是資深CCTV新聞主播。趙先生認為這一集「中華好詩詞」溫馨感人,兩位同學旗鼓相當,不分軒輊,最後女同學因反應靈敏而獲勝。趙先生對台灣青年的觀感為之改變,原來他們氣質高雅,優秀出色!過去對台灣年輕人的印象,多來自台灣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
糟糕!趙老這般有閱歷的長者,對台灣人的瞭解,也全憑台灣電視劇與綜藝節目?多年來此地連續劇、綜藝節目中的人物形象,言談水準,叫人看得痛心疾首,無地自容。不是沒有人才,不是沒有好題材,決策者認為必須要製作低俗節目,方能保證收視率。於是拚命去尋找人類大腦的最低公約數(The 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of human brain),而且屢屢被他們找到,如:女主持人去撫摸男性來賓的胸部。唉,人家的收視率一路飆高,就得這麼幹下去。
身為中華後裔,能繼承豐盛燦爛美妙的中華詩詞,熟讀熟記於心中,一生便享用不盡,何幸之有!受高檔次文化的逐日薰陶,氣質自然而然地提升。祖宗給我們留下無比珍貴的曠世奇寶,不肖子孫卻視之如糞土。有人一心「去中國化」,在語文教科書中大量刪減文言文,是希望下一代完全不能欣賞中華詩詞文章之美?
其實在台灣熱愛、重視中華詩詞的人是少數,一萬名家長裡面有幾位會誘導督促小朋友去讀古文背唐詩的,十個、十五個?多數家長花大把鈔票逼幼稚園小孩上英語課,聽外籍老師在課堂上打混打屁,孩子學了幾年還是點頭yes搖頭no,見了老外不開口。
台灣與大陸之間最牢靠的「兩岸共識」,正是中華文化!它淵源流長,其來也有自,我最喜歡這個共識,它比其他共識優美得多了。
「去中國化」無法摧毀這個共識,因為必須要以另一種文化來取代之,難道要台灣成為文化真空?致力於去中國化的諸公,你們要用什麼來取代中華文化?(作者為電影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