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3D列印病房 助抗疫一臂之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膝反射式的潑髒水,無助防疫
◆  聯合報黑白集/護航燃煤 噴畫非核
◆  經濟日報社論/3D列印病房 助抗疫一臂之力







經濟日報社論/3D列印病房 助抗疫一臂之力


2020-03-15 00:0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全球確診病例不斷攀升。中國在疫情最嚴重,為了解決病房不足,無法收治患者的問題,曾經徵召地點相對獨立,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的飯店、賓館等改造成集中隔離點,但空間需求仍然吃緊。其中有一企業捐贈武漢15個3D列印的隔離病房,外觀四方立體,每個病房長3.8米、高2.8米、寬2.4米,不到三小時就能列印完成,再花三天配置水電、安裝衛浴設備就能使用。3D列印用於建築領域的議題再度受到關注。

所謂3D列印是一種快速成型的技術。以數位模型為基礎,運用特殊可黏合的材料,透過逐層堆疊的方式來構造物體。早期3D列印耗時昂貴,工業以外的應用並不普遍。但隨著更彈性且具成本效益的技術出現,從原型和簡單零件,到汽車、飛機零件及醫療植入物等高科技產品,都看得到3D列印的蹤跡。而除了醫學、航太、工具製造等領域已成為實用的工具外,其在建築行業的應用也開始受到重視。

基本上,3D列印技術具有降低施工成本、減少建造廢物、優化設計形狀、縮短施工時間等優點,因此可以讓建築師挑戰傳統施工方式做不到或造價昂貴的複雜設計。

舉例來說,2016年杜拜曾運用一台120x40x20英尺的大型3D列印設備打造未來辦公室,施工天數17天,人力成本降低50%,施工產生的廢棄物減少30%,是3D列印技術在商業建築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又如一家新創公司Apis Cor,其3D列印設備可以在酷寒的環境中運作,30分鐘內完成準備作業,搭配一種可以快速固化的混凝土材料,在俄羅斯以24小時生產出一間400平方英尺的3D列印房屋。該房子為圓形結構,所有的牆壁和地基均由3D列印設備建造,加裝窗戶、家具等組件並上漆之後,總成本只有約1萬美元左右,這樣的彈性及成本,凸顯3D列印技術應用在建築領域的潛力。而其是否能夠運用來解決許多弱勢團體或大部分居民的住房困境,則是近期在國際上被討論的議題。

除了滿足住房需求之外,根據聯合國的調查報告指出,建築行業占全球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近40%,3D列印可提高建築環境的可持續性,故而驅動許多國家推動3D列印建築的發展。

瑞士蘇黎世附近的DFAB House,是一棟具有3D列印天花板、節能牆、現場機器人組裝木樑以及智慧家居系統的三層樓建築,房屋面積2,370平方英尺,水泥使用量減少60%,且通過嚴格的瑞士建築安全法規,於2019年2月啟用。

不過,儘管3D列印在建築領域具有發展潛力,但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需要克服:一是材料和機器設備技術的挑戰。若要運用在大型、多樓層建築物,需要更大型3D列印設備,造價勢必昂貴;二、透過自主或半自主3D列印,雖可緩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但仍需要合格的專業人員在施工環境中操作3D列印設備和監控施工品質;三、3D列印建築的基礎環境仍在起步階段,雖有國際安全認證機構正在發展評估建築的施工方法,但目前尚未制定出適合商業應用的安全和監管標準,以確保這種新的施工技術符合建築規範要求。

雖然有以上的疑慮,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建築領域將更重視成本、彈性設計及環保,加上先進國家高齡少子社會的到來,勞動力稀缺將成為常態,而全球各國皆快速都市化但住房供給有限,帶給城市居民沉重的居住負擔下,3D列印建築雖不會完全取代傳統的施工技術與方法,但3D列印不僅將開啟新建築結構形貌的機會,改變我們對建築物的思維,更是解決各種突發環境災害如地震、傳染疾病等短期緊急空間需要,中長期城市的住房危機,以及提升環境友善等議題值得思索的新方向。










聯合報黑白集/護航燃煤 噴畫非核


2020-03-15 00:1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生煤自治條例是林佳龍任台中市長時公告施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一一福島核災九周年,環團送給政府邁向非核家園與零淨碳排的期許。兩天後,行政院用宣告台中市生煤自治條例部分條文無效作為答覆:非核家園,猶待不計手段、不惜代價力拚在沙灘上築城堡;至於零淨碳排,則連遠在天邊的彩虹都不給畫了。

政院的宣告,不僅「雙標黨」再次上身,也打臉內閣成員林佳龍,更一舉戳穿非核家園的虛浮。

生煤自治條例是林佳龍四年前任台中市長時公告施行,當時龍市府還稱條例屬備查案,議會通過由市府公布即已生效,中央也並未函告無效,程序完備。

兩年後空汙法修正,中央除函請地方盤點相關規範有無牴觸空汙法,未有任何作為。直至此次「國家隊圍攻台中隊」登場,繼環保署、經濟部後,再由政院出手宣告條例部分條文牴觸空汙法無效,指摘盧市府怠惰修法的輿論攻勢更蜂擁而出。

但政院的三點理由,其中關於核發新設固定汙染源生煤、石油焦使用許可證,以及規範堆置逸散性粒狀汙染物質場所兩點,均指自始無效,顯與空汙法修法無關。無視中央四年不作為,卻指責盧市府怠惰,不但是「雙標黨」,更是顛倒是非。

生煤自治條例核心在於地方政府有權縮減燃煤使用,兩年前人民更經由公投要求政府逐年減少火力發電。蔡政府傾力為人民描繪的美麗非核家園,原來是燃煤碳排噴畫出來的,現更赤裸展現護航燃煤的權力鴨霸,如此巨大反差,真讓人民驚呆了!










聯合報社論/膝反射式的潑髒水,無助防疫


2020-03-15 00:1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民眾排隊買口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儘管在國人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迄今並沒有大規模爆發,可是在逐漸興起的造神風潮下,許多對防疫的不同意見卻遭到不同程度的攻擊,有些甚至已經失去理性,流於政治意識形態。彷彿只有擁護政府作為,才能獲得掌聲;反之,則被潑髒水,慘遭群起圍攻。

最近的例子,是第二波武漢專機終於成行,由華航和大陸的東航各執飛一班。能夠將急欲返台的國人接回,無論從任何角度而言,都是好事一樁。事實上,第一波的撤離,是由民間和在野的國民黨主導;第二波的撤離,最後成局的方案也是由輿論和前總統馬英九提出,可說朝野都付出了心力。

可是民進黨政府面對第一波撤離,除落地之初的感謝外,在傳出一名台商確診後,就開始極盡抹黑之能事;甚至出現支持綠營的醫護人員荒謬連署,說要「確定醫療資源足夠才把人接回」。即使兩岸共同執飛成局,民進黨政府也沒好話,行政院長蘇貞昌甚至扯到馬英九當年「抗煞不積極」,而「黨政人士」則說是「統媒刻意操作馬英九建議才成局」,意圖塑造言論風向,十足政治解讀的誅心之論。

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國民黨立委提案凍結防疫特別預算上。民進黨政府對於六百億預算使用的說明不清不楚,沒評估、沒整體規畫,又保護不足、標準模糊,立委甚至在野黨本於職責監督,何奇之有?何況只是提案暫時凍結八成預算一個月,請政院說明再動支,並非提案刪除,卻遭致鋪天蓋地的批評。說穿了,不過是沒有「順時中」的政治不正確罷了。

輿論和在野黨意見是否都不可取?回顧政府許多防疫重大決策,都可見證並非如此。紓困特別條例,最早就是國民黨立院黨團提出的;口罩實名制,也是先由國民黨籍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和民眾黨提出。公布確診者所在縣市,供民眾和地方機關參考,則是台北市政府最早的建議。當民進黨政府遲遲不願一級開設指揮中心時,防疫專家和國民黨都已經不斷敦促防疫升級、超前部署。

這些意見提出之時,幾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攻擊。對於紓困條例,民進黨說是緩不濟急和政治操作,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要開公聽會集思廣益,還被民進黨和民眾群起攻擊,說他「妨礙防疫」;對於公布確診者所在縣市,陳時中說「看不出來有何必要」;對於指揮中心一級開設的建議,民進黨政府同樣說沒有必要,甚至有評論者扯上陰謀論,說這是「在野黨為了搞砸防疫的陰謀」。

無一例外的是,當這些朝野共同努力、集思廣益的洞見,終於被採納為防疫政策之後,所有成果概由民進黨政府收割,拿來創造一波又一波的神話。「順時中」的網民和意見領袖們,也拿來當作「相信政府相信黨」的例證。前後對照,只能說荒謬。

最誇張的是「口罩實名制」。民進黨政府規畫的第一次口罩政策破產,口罩之亂加劇,終於採用實名制應急,其實是不得不然。但政策施行過程中仍是亂象百出,只能靠政府砸大錢搶開生產線,並利用免費軍方勞動力撐住產量,然後大吹「口罩國家隊」多了不起、經濟部長沈榮津有多英雄、政務委員唐鳳有多神奇。其實,實名制1.0仿自新加坡、澳門;以應用程式結合實名在網路販售的實名制2.0,也早在一個多月前就有許多大陸城市採行。

政府防疫的努力沒人可以否定,醫護和防疫人員守住國人健康更是功不可沒。但對於防疫政策各有不同看法,實屬平常,從這麼多重要政策都出自民間或在野黨獻策來看,只有適切與否,沒有立場之別。如果當政者和政治本位者思考的,只是堵住不同意見的聲音,將所有功勞攬為己有,甚至以造神為目的,那麼跌落神壇只是小事,政策劣幣驅逐良幣才是大家最不願見到的。

【重磅快評】公懲會對張天欽出手 楊翠為何沒有怕到

◆  【重磅快評】公懲會對張天欽出手 楊翠為何沒有怕到

◆  【重磅快評】廢生煤條例 行政院不能說的一石三鳥之計
◆  【重磅快評】吳斯懷不是國安危機 無腦鄉民語言才是
◆  【重磅快評】學會停止歧視 時代的灰並不只落在武漢
◆  【重磅快評】罷韓四君子劍指韓國瑜 誰才是正直台灣人?
◆  【重磅快評】7趴成功率!未來口罩繼續考驗人民的耐性
◆  【即時短評】罷韓團體質疑不斷 高市選委會穩住腳
◆  【重磅快評】靜悄悄的311大震九週年 亂成一團的扶桑島
◆  【重磅快評】武漢解封在即 香港取代橫濱讓包機起飛
◆  【重磅快評】病毒第二波攻擊台灣 殲滅思維可能調整?
◆  【重磅快評】武漢第二波包機成局 打臉酸民各種不理性
◆  【重磅快評】第二波疫情將反撲 民進黨政府忙造神?
◆  【重磅快評】陸委會改為內交部? 立委笑話鬧大了
◆  【重磅快評】江主席第一道課題:帶領全黨認真做在野黨
◆  【重磅快評】只見經濟部長邀功 誰憐國軍淪「口罩奴」?
◆  【重磅快評】陸委會改為內交部? 立委笑話鬧大了
◆  【即時短評】國民黨「將啟程」? 先看如何處理傅崐萁








【重磅快評】公懲會對張天欽出手 楊翠為何沒有怕到


2020-03-15 15:58 聯合報 /   主筆室
楊翠長期代理促轉會主委,他表示行政院長蘇貞已允諾促轉會再延長一年。本報資料照片
促轉會成立以來迭生爭議,前副主委張天欽的政治操作是致命一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前年8月24日開會自比「東廠」,欲打擊國民黨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事件曝光後遭監院彈劾,公懲會11日判張撤職並停止任用二年,張悖離正義也得到懲罰,但讓人驚訝的是,代理主委楊翠卻說沒有「怕到」,行政院長蘇貞允諾促轉會再延長一年;如果楊翠是真的不怕,倒是老百姓要開始害怕了。

根據公懲會調查,張天欽在前年8月22日受訪談林宅血案等五大命案,重點放在人事清查制度,但各報原沒將人事清查法和侯友宜連結;張隔天再向中央社放消息,媒體隨即報導促轉會推除垢法劍指侯友宜;24日會議中,張天欽表示消息是他故意放的,「今天侯友宜…這個如果沒有操作,很可惜」, 並要與會者準備相關案例間接影射,以綠委為側翼,讓除垢法和侯友宜等議題「燃燒」;張天欽還說「我們本來是南廠,別人再變成...西廠,後來又升格變東廠」。

公懲會詳細調查還原了張天欽的心態及以促轉會的作為,並認定張天欽是為特定政黨勝選考量而召開會議 ,對轉型正義推動造成極為不利影響。事實上,促轉會也因張天欽事件而幾陷癱瘓,正副主委相繼去職,編制9名委員仍差4名,主委更由楊翠自前年10月代理至今,期間長達1年5個月。

這段期間行政院毫無動靜,眼見兩年將屆,公懲會出手了,楊翠說沒有怕到,看來這個沒有發揮功能的獨立機關「延壽」已定,但民進黨政府要如何鋪出延壽之路,可能是民進黨繼強修國土法及宣布台中市生煤管制條例部分條文無效之後另一個大工程。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促轉會任務型編制,成立後2年應該向行政院院長提出任務總結報告,未能在2年內完成時,則可以報請行政院院長延長,每次以1年為限,但前年5月31日掛牌後就注定它難以成功的命運,張天欽的政治操作更是致命一擊。

促轉會的任務涵蓋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不當黨產之處理及運用,以及其他轉型正義事項,但卻限縮威權統治時期為民國34年8月15日起至81年11月6日止這段時間,以針對性的清算鬥爭心態執行轉型正義,當然只會導致片面、偏狹及失敗的結果。

將近兩年期間,促轉會手握堪比司法的調查權猶不足,去年7月4日立法院還三讀通過政治檔案條例,拒絕移交者可處以500萬元罰鍰,但除了撤銷5,837人有罪判決外,促轉會的成果還真是乏善可陳,檔案研究寥寥可數全力推動蔣中正銅像多元處置方案、更改30所以「中正」為名的學校校名、更改244條以「中正」為名的路名及蔣中正肖像的硬幣,行政院多數未處理,民進黨何其精算,如果對選舉毫無利益,促轉會頂多也只是擺飾而已。   
   
楊翠說沒有怕到,當然是民進黨政府蓋章兼保證,促轉會勢必會延壽所致,但沒有張天欽的「促轉會2.0」會不會再出現「張天欽2.0」,誰也不敢保證,這恐怕就是民眾害怕的地方;對蘇貞昌而言,楊翠倒是說對了一句話轉型正義就是那麼困難」,若不困難的話,蘇貞昌、甚至賴清德還沒有離開行政院時早就派人遞補主委了,拖了一年多沒動作,說明促轉會是民進黨的燙手大山芋。

名家縱論/疫情延燒 全球股市風險大增\星期透視/中方主導、台灣黑箱下的二次包機

◆  星期透視/中方主導、台灣黑箱下的二次包機
◆  名家縱論/疫情延燒 全球股市風險大增
◆  疫情3徵象 讓川普態度扭轉
◆  江啟臣不敢碰的「香蕉」
◆  畫中有話/榮景何時再來?
◆  畫中有話/疫情vs.社會階層
◆  漫畫/全倒在望
◆  解決空汙 政治鹹豬手閃邊
◆  守護人類靈魂自由:懷念楊牧
◆  病人需要治療 而非「想開點」
◆  觀摩陸抗疫 更勝於比高下
◆  憂鬱症爭端...一堂極好的社教課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疫情延燒 全球股市風險大增


2020-03-14 23:30 聯合報 /   林祖嘉(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過去一周,美國道瓊工業指數漲跌都以千點計。 (路透)


新冠肺炎在義大利和伊朗人大量確診後,又隨帶原者移動傳入中亞與歐洲,因為這些地區國家人們喜歡擁抱式近距離接觸,再加上大家都沒有戴口罩習慣,立即造成疫情爆發式成長,短短幾天內,包括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確診人數快速達到數千人。其中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原本是幾個城市封城,仍無法抑制疫情擴散,最後宣布封國!地大物博的美國,各州也幾乎淪陷,現在有二位NBA球員確診,所有比賽暫停,以免球員和觀眾被感染。

面對全球疫情大爆發,各國政府紛紛勸阻人們減少外出,或是停辦各種大型活動,以減少交互感染機會;觀光、餐飲、會展及運動等消費需求大量減少,相對應交通需求也減少許多,國際油價也下跌;原本OPEC希望各產油國配合減產,因應需求減少,避免油價下跌過多,但俄羅斯不願意配合,造成國際油價大跌,其中西德州中級原油曾跌到每桶卅一美元!

在疫情持續擴大及國際油價大幅下滑雙重影響下,造成全球投資者對未來國際經濟失去信心,開始恐慌拋售股票,其中最慘的就是全球股市龍頭美國道瓊指數九日道瓊指數突然大跌逾二千點,是有史以來單日第二大跌幅!因為跌勢凶猛,被迫祭出「熔斷機制」,盤間強迫停止交易十五分鐘。

第二天道瓊指數反彈一,一六七點,但周三又大跌一,四六五點,周四再跌二,三五三點,周五反彈一,九八五點。從二月十二日道瓊指數達到歷史最高的二九,五五一點,到三月十三日收盤的二三,一八五點計算,一個月跌掉了廿一.五%,正式進入熊市。而且,在疫情延燒情況下,短期內股市大漲大跌可能成常態,投資人要很小心!

不只是道瓊指數,NASDAQ、日經指數和台股指數都出現大幅下滑情況,如果從一月初起算到三月十三日為止,NASDAQ共下跌十三.四%,日經指數下跌廿一.六%;台灣雖疫情控制得不錯,但是台股指數依然下跌了十六.三%

股市是經濟櫥窗,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領先指標之一,它會反映投資人對未來經濟預期。現在受到肺炎疫情影響,大家都預期未來全球經濟一定會放緩,造成股價下跌,這是合理的。但是,股市反映的不止是投資人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很大層面上也會受到心理因素影響,現在最大問題在於投資人根本不知道疫情影響到底有多大,影響期間會持續多久,在不確定情況下,大多數投資人都會保守,造成股價不斷下跌。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面對這麼嚴重疫情及對經濟影響衝擊下,政府會採取何種方法抑制疫情,及採取何政策剌激經濟。不幸的是,不久前美國總統川普對於疫情的嚴重性似乎不太在意,雖然美國聯準會調降兩碼利率,但效果可能有限,川普提到減免一些個人稅,但完全沒有提及是否要採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宣布停飛歐洲班機一個月,卻又排除英國和愛爾蘭。整體來看,川普忽視疫情影響,我們覺得這是造成現在全球投資人緊張的因素之一,雖然川普終於警覺疫情事態嚴重,宣布全美進入緊急狀態,並提供五百億美元聯邦資金對抗疫情

疫情已在歐洲炸開,德國總理梅克爾說,如果疫情失控,德國可能會有七成的人受到感染!如果真是如此,其他歐洲國家很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危機。歐美人民往來接觸頻繁,美國疫情出現爆炸的情況也不可能排除,到時美國受到的衝擊不可小覷,而美國又是全球經濟與股市的龍頭,全球經濟與股市勢必又會再次重創!無論如何,我們覺得全球疫情仍在快速擴散下,經濟與股市很可能還會出現大幅震盪,政府部門和投資人都需謹慎以對。










星期透視/中方主導、台灣黑箱下的二次包機


2020-03-14 23:46 聯合報 /   趙建民/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第二批武漢包機日前載送361名旅人平安返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滯留在武漢的三六一名國人,終於在十一日回到國內。執政黨以黨政人士名義在媒體放話,批評陸方小動作頻頻,並讚美政府團隊讓「中國當局不甘不願接受台灣的兩個優先原則」。

然而,兩岸包機涉及兩岸協商,是否簽訂協議?我方由誰主談?在哪裡談?談了甚麼?這些重大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卻黑箱作業。從看到的消息判斷,包機成行關鍵問題,如兩岸共同執行飛航,以及乘客名單等,都由中方主導。

這次包機涉及五個關鍵問題

第一,哪一方率先讓步使得包機成行
根據媒體報導,在壓力下,中方上上周終於透過台商海基會表示,同意由華航東航各飛,八日並確認飛航時間。該媒體甚至拿出習近平十日訪問武漢,判斷包機出自習近平指示。但是湖北台辦十日表示,台方七日鬆口同意兩岸航班共同執飛,八日陸方乃連夜整理出來四○七人名單,但台方拒絕卅位候補名單提議。究竟是誰讓步?對方是否高層介入?政府應該說明。

第二,是溝通管道的問題
針對二次包機,閣揆蘇貞昌二月六日提出四個條件,其一便是政府對政府協商。該報稱這次包機陸方透過台商向海基會、陸委會及其他單位傳話,然而,新華社二月廿七日的報導,卻說陸方在前一日透過兩岸民航聯繫管道,提議由華航和東航共同執飛,遭台灣拒絕;說法不同,卻均證明政府無緣置喙。

第三,哪家航空公司執行飛航任務
我方原本堅持華航單獨承擔包機責任,以便管理。我方媒體表示,陸方透過台商向海基會表示,同意由華航和東航共飛。但是新華社報導卻稱,陸方在二月六日提出由東航負責四個航次、載運九百名台胞回台,未獲台灣方面允諾;二月廿六日,陸方再透過兩岸民航聯繫管道,改提由華航和東航共飛;三月七日台方或許有鑑於武漢封城即將結束,無法再阻擋台胞回台,終於同意對方提議,兩航共飛。

第四,搭機台胞名單如何出爐
針對二次包機,我方提三原則,亦即確實防疫、優先回台人員與我協商,以及我方作好隔離準備。湖北台辦稱三月八日連夜完成四○七人名單,規畫華航搭載二○二人,東航搭載二○五人,但臨時有四十六人因發燒等因素未能登機,結果兩班機共載運三六一人回台。根據陸委會說法,二月七日即透過海基會向對方提出一二一人優先名單。

這裡涉及兩個問題:陸方名單是否涵蓋台方的一二一人優先名單?雙方有協商嗎?

第五,是預定搭乘包機人員如何檢疫問題
台灣航空公司飛航、我方決定名單、必須檢疫,是我方三大原則,總統堅持的「橫濱模式」,指的就是我方決定名單及醫務人員隨機。但隨機醫務人員如何下機執行檢疫,旅客是否穿防護衣,兩方人員在機場嚴重爭執,最後由旅客自行決定是否穿防護衣。

綜上,可見此次包機出現幾個特色:一、重要問題,如兩岸共同飛航、溝通管道、返台名單等由中方主導;二、協商管道不暢通,關鍵問題如是否檢疫及如何檢疫,雙方事先並無共識,現場混亂;三、我方無法守住堅持,是以三緘其口。

執政黨高標準規範兩岸交流,去年通過國安五法及反滲透法修訂,大選期間將對手到香港中聯辦的官式拜會,批得體無完膚,選舉剛過兩岸交手,展現的卻是中國主導、台灣黑箱,反對黨竟不置一詞

執政黨無原則、反對黨無能力,才是大選勝敗的關鍵











畫中有話/榮景何時再來?


2020-03-14 23:55 聯合報 /   杜建重
圖/杜建重


疫情仍不見盡頭,全球鎖國封城消息接二連三,連帶影響消費,市場急速萎縮,不少產業被迫以放無薪假或減班休息方式,街頭巷尾處處可見因不堪虧損關門,閒置店面招租看板。

疫情何時結束?大家都在等答案,斯能重回過往榮景。









畫中有話/疫情vs.社會階層


2020-03-14 23:51 聯合報 /   陳柏亨
圖/陳柏亨


狄更斯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我們走向天堂之路,我們通往地獄之門。」疫情來臨時,口罩有無代表社會階級分立

政府從口罩不缺,到實名制2.0網路預購…,買到沒買到,上、下流階層兩樣情。向下流動社會的市井階級,為了生計每天戮力營生窮忙,可能連網購口罩都不可得;近日政府的千億紓困大計,與他們又有何干?










疫情3徵象 讓川普態度扭轉


2020-03-14 23:41 聯合報 /   楊永年/山姆休斯頓州大災難與應變管理研究中心訪問學
美國總統川普13日下午3時在白宮舉行「新冠肺炎」記者會,宣布全美進入緊急狀態。 華盛頓記者張文馨/攝影


由於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愈來愈嚴重,川普總統終於公開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其內涵和緊急命令有相似之處。大家可能會納悶,不久前川普還在公開場合要大家不要緊張,何以突然有這麼大的轉變?

第一、美國疫情比想像中嚴重:由於各州確診案例不斷增加,從確診者旅遊史看,不只來自中國、南韓或其它亞洲國家,更出現歐洲旅遊史案例,甚至出現沒有旅遊史的確診病人。加上美國近月來對新冠疫情輕忽,又缺乏檢測試劑資源,讓疫情快速蔓延;因此有人推論疫情比想像要嚴重很多。

其次、股市重挫:美國地大物博,政府與民間都沒有感受到疫情的嚴重。但過去一周,確診案例增多,股市又波濤洶湧,前天道瓊指數單日跌幅逾二千點紀錄。使得重視經濟(指標)的川普開始驚覺事態嚴重,並認為如再不重視或下猛藥,可能危及年底總統大選。

第三、民眾開始搶民生物資:可能受媒體報導影響,民眾驚覺疫情嚴重,開始到大賣場瘋搶民生物資;筆者親身目睹目前居住的休士頓(美第四大城),許多賣場的牛奶、衛生紙、雞蛋等被搶購一空。據美國朋友說,這種現象以前很少有過,這顯示許多民眾已開始恐慌。若不正視或處理,危及總統選情事小,導致社會失序,問題更大。

雖然川普總統宣布全美進入緊急狀態,但是否能有效遏止疫情,仍待觀察。只是,以國際疫情發展趨勢觀察,不容樂觀。

國際政治發展走向,仍不免憂心因為國際政治角力,時有所聞。這表示國際合作共同防疫仍存在障礙,或不容樂觀。但這並不表示沒有希望,因為國際合作不是只有政治,還有經濟、非謍利(含學術與醫療)、非政府、民間等諸多非正式管道,可以著力。甚至每位「世界公民」,都可以從自身做起,為跨國防疫合作盡一分心力;例如,讓正確有效的防疫訊息,能跨越國際疆界暢通無阻










江啟臣不敢碰的「香蕉


2020-03-14 23:30 聯合報 /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國民黨大選慘敗,黨主席下台,青壯派呼喊要大力改革,政黨的理念能不能獲得人民的支持,關係到百年老店如何重生。 記者邱德祥/攝影


不管是哪種政治立場,日積月累會形成習慣,然後再形成一種傳統。大家不知不覺就習以為常,最後更成為政治思維的盲點!

有個實驗如下: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裡,籠子上頭有一串香蕉。若猴子要拿香蕉,實驗者會以水柱噴籠子,結果都淋濕了。於是猴子達到共識:不要去拿香蕉!接著,實驗中把其中一隻猴子換掉,這隻新來猴子想要去拿香蕉,結果被不想被水噴的四隻猴子群毆。實驗又慢慢將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但大家都不敢去動那串香蕉,猴子都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揍。

在被民進黨賣台舔共、中共代理人,及太陽花反服貿等強力水柱噴灑後,就連國民黨新主席江啟臣也不敢碰「兩岸這串香蕉

林肯曾說:「你可以在某些時候欺騙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時候欺騙某些人,但你無法在所有時候欺騙所有人。」如果政府未能改善人民生活,到頭來總會有群眾看清真相唾棄之

國民黨執政時強化思想教育來掌控人的內在世界,人類發明網路科技很聰明,但使用網路科技時,卻沒有那麼聰明。網路科技,讓我們無限擴充人際關係,卻無力管控自己的內在世界,所以可以被設計帶領或消滅某些念頭,毫不在意後果會如何。

執政的寡頭特權階級,一旦壟斷網路及媒體,便能不斷將自身失敗歸咎於他人,並將人民的專注力引導到外部威脅—不論是否真有其事,又或僅是假訊息。人民接受執政者寄生新傳統思維,當國家面臨外敵或惡意顛覆的共識已經建立起來,誰還有時間在意ECFA、高教問題、空汙?只要寄生在永無止境的危機,持續讓國民黨不敢去碰香蕉,縱使無能的寡頭政治,也能享受永無止境統治

當某政黨失去揮灑空間,也失去反省思辨能力時,其施政理念也會受限,政黨能力就會萎縮。長此以往,就會受困於被壟斷窠臼中無法自拔,在選民看來只是一個不長進的政黨。

補選上任的江主席企圖心旺盛,誓以改革為主軸,提出黨要年輕化與數位化,面對大選慘敗,希望力圖振作;但國民黨以前的施政弱點,已被民進黨長期政治寄生,剛上任的黨主席該如何掙脫?

網路科技時代,是否運用數位技術攔截年輕人的意念流動、並改變流動方向,會比不碰香蕉另建新傳統來得輕鬆容易?其實真正可以被撥弄,是選民最原始的欲望

林肯名言,在網路時代是否仍真?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解決空汙 政治鹹豬手閃邊


2020-03-14 23:38 聯合報 /   呂蓬仁/公退(彰縣員林)
行政院宣布台中市2016年制訂實施的生煤管制條例無效。圖為台中火力發電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死抱非核神主牌,明知是「不可能的任務」,卻勇往直前「超法律」,先讓違章工廠允就地合法十年,規畫比照合法建物屋頂裝設太陽能光電,台糖砍樹種電,砍綠樹種綠電,辯稱不致衝擊環境

核四停擺,缺電壓力讓發電廠煤火全開。之前,台中市府只對中火汙染開罰不管用。沒想到中市玩真的,廢止二、三號機組許可證,中火提起行政救濟,行政院竟護短」!

台中市依據議會通過制定公布的自治條例,該條例有函請備查,不過環保署經濟部有意見,認為創設空汙沒有的審查標準展延許可條件,可見是某些條文擴充解釋,不是全法抵觸;如准予備查,只是中市府未修正,則其瑕疵是否影響效力?恐有待司法審查。

而條例與法皆中央法規標準法所訂平行法階,除非兩者存在特別與普通關係,下級機關訂定之命令不得牴觸上令,這又牽扯環保署與經濟部是否中市府直屬上級機關、空汙法是否居於《台中市公私場所管制生煤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之母法地位雙重問題?若有爭議須由立法院解決;自治條例與法律牴觸無效,疑義應由司法院解釋,不是光憑兩造行政機關自說自話。

蘇貞昌院長說,不能要用電卻不發電,是「風涼話」;解空汙之鈴猶須依法行事政治鹹豬手請閃邊矣










守護人類靈魂自由:懷念楊牧


2020-03-14 23:35 聯合報 /   陳復/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宜縣冬山)
現代詩巨擘楊牧辭世,將長眠摯愛的家鄉花蓮。 記者王燕華/攝影


東華大學王靖獻教授過世,他就是詩人楊牧。楊牧教授畢業於東海大學外文系,當年東海大學是新儒學重鎮,常邀新儒家大師如牟宗三徐復觀演講,楊牧顯然受到影響,他既能旁徵博引各種傳統典籍,尤其將傳統詩歌融入到自己創作內,並開創全新的對話空間。

我對他寫的〈延陵季子掛劍〉深有共鳴:「自從夫子在陳在蔡/子路暴死,子夏入魏/我們都悽惶地奔走於公侯的院宅/所以我封了劍,束了髮,誦詩三百/儼然一能言善道的儒者了。」可深刻看出他刻畫儒者糾結於理想與現實中,如何安頓日常生活並實踐生命意義的困難,如何潛心於知識研究,卻能不荒廢藝文創作,平衡理性論證感性體證這是人文社會領域學者畢生都常面臨的人生難題

楊牧畢竟更青睞於自由主義學風,並發展成為他的詩風他自承影響他最大的人物就是胡適,開闊的自由主義不只影響其政治理念,使得他自認不是完全的左派,更影響其對待文學的態度,藉由創作關懷社會

一般人很難體會,白話文學之父的胡適,如何能影響楊牧的詩風?其實像胡適那輩置身傳統與現代交會的人,其古典造詣深厚自不在話下,不能只看他表面提倡「全盤西化」,卻忽略其生命底蘊深受中華文化影響,這是早期自由主義者的普遍風格,楊牧則是將這種會通中西風格,在文學領域運用到淋漓盡致。

楊牧是花蓮人,夢想辦一所小小的學院,師生共同讀書與創作。受到東華牟宗燦校長感召回到家鄉幫忙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實踐他的夢想。

他引進駐校作家制度,開啟東華文學創作風氣,更結合中文系英美系的師資共同成立創作研究所,在他崇尚自由學風堅持裡,東華大學人社院的師生不只喜歡文學,更有著濃郁的社會關懷。

楊牧不只屬於東華,他為守護人類靈魂自由而創作,東華因有這樣的大師駐留,而變成有深厚人文底蘊的大學。









病人需要治療 而非「想開點」


2020-03-14 23:33 聯合報 /   陳家如/醫師(桃園市)
電視主持人吳宗憲因為在節目上發表「憂鬱症是不知足」,在網路上掀起正反兩極論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有藝人提到,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其實,憂鬱症是生病了。

在醫院常常可看到身體裡面「沒有」某項東西的人;但是最可怕的,不是身體沒有某項東西,而是失去了快樂的能力—這種能力很難言語形容,只有深刻體會過才能懂。

寫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不久自殺身亡的林奕含曾說過:我的精神科醫師在認識我幾年後對我說:「妳是經過越戰的人。」又過了幾年,他對我說:「妳是經過集中營的人。」後來他又對我說:「妳是經過核爆的人。」

正確的說,其實她是生病了她失去了快樂的能力但健康的人難以懂得這種感受,什麼都有的人,怎麼能體會什麼都沒有的人的感受呢?你可以體會斷腿的人之感受嗎?我不行。那你可以體會沒有快樂的人之感受嗎?

為什麼我們會叫斷腿的人,好好接受醫生治療,卻叫憂鬱症的人,好好自己想開一點呢?

我曾問親人,可以理解憂鬱症無法認知的感覺嗎?親人說,他一生都睡得著、吃得下,每天都覺得愉快,他真不懂憂鬱症的人到底是什麼感受。

在那一刻,我突然自覺幸運,因為我的家族裡面,遺傳到的大部分是較為快樂的基因與能量。我有很強大的體質去對抗憂鬱,而這是因為我有強大體質的爸媽。不是我比較厲害,是我比較幸運

有時承受一樣大的環境壓力與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不同的人會引發不同的情緒生理反應;這些牢牢印刻在基因,也來自從小到大的成長背景性格塑造我們每個人遺傳體質情緒承受力,本來就都不同。憂鬱症不是不知足,是生病了。











觀摩陸抗疫 更勝於比高下


2020-03-14 23:33 聯合報 /   林松青/資深媒體人(新竹市)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陸多個都市封城停工,已在2月底陸續恢復正常,圖為粵港澳大灣區重點項目復工。 (新華社資料照片)


日前人民日報記者分析台灣抗疫經驗,指民進黨政府用的辦法是一刀切,如要求陸客限期離境、禁止陸客和陸生再入境、遲滯湖北台胞返台等,這種防疫毫無技術含量可言」。引起很多議論,有的就防疫科研技術,探討兩岸誰比較高段;但公眾論壇最多的仍是攻擊大陸的情緒少有就事論事理性

兩岸防疫各有強項,台灣有密布城鄉的衛生所,主任多有醫師資格,也有護理師;孤懸台海中間的澎湖,有的離島距馬公主島廿九浬,衛生所是島上最受重視的政府機關。防疫作為通過區里、鄉村可直達家戶,加上警察派出所助力,足以貫徹政令。其實該記者在分析文中,肯定台灣醫療衛生體系比較健全,醫護人員的專業水準,只是批評民進黨政府作為,而遭反駁、否定。

大陸幅員大,各有因地制宜的防疫措施。以上海市為例,任何人上網即知何地出現確診病例,可規畫迴避路線;台灣人節後返滬,在家隔離,視訊上工;恢復通勤上班日,每周發給五片醫用口罩,包括一片N95;有的外商公司允許員工上下班報支計程車費,降低搭地鐵染疫風險。去麥當勞購餐,紙袋上貼著廚房生產人員呈遞員名字及體溫

上海普遍運用數位技術防疫,市民出行攜手機健康隨申碼,綠色代表安全,進站購票、通過閘口,都不必再從手腕量體溫。市場交易,少見現金支付,多數採用手機掃碼扣款,極大程度減少鈔票傳播病毒機會。上海市近年積極縮減、整改傳統市場,消費者日常生活所需,不是網購就是超市購物,環境衛生、貨物品管與溯源歸責均有明顯改善。

疫病傳染是全球課題,防疫理應互濟有無、互相觀摩;各國習俗文化本不同,人民對疫病的警覺也不同。美、日國富民強,面對新冠肺炎還不是慌了手腳,美國連拭子等醫療用品準備不足檢驗量遠不及韓國,被質疑染疫黑數尚未曝光

在疫情未來發展尚不可知的當下,自吹自擂是肉麻與魯莽;急著論斷誰比誰高明,更是輕率過頭夜郎自大。












憂鬱症爭端...一堂極好的社教課


2020-03-14 23:31 聯合報 /   方子劍/教(美國)
藝人吳宗憲日前在節目中,對於來賓自我揭露有失眠、憂鬱症時,脫口憂鬱症源於不知足,一番話引發歧視爭議。 圖/摘自YouTube


最近藝人一番「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發言,引發社會批評。對於這觀點,筆者以為無須過於苛責,畢竟這確實是許多對憂鬱症的誤解之一;若能透過本事件,深入了解憂鬱症成因,甚至進而完善社會對於憂鬱症患者、家屬的支持體系,將是次極佳的社教機會。

憂鬱症一般認為是由多重因素產生,實為一複雜疾病,許多生理機制仍待更深入研究。「不知足」或許是心理層面成因之一,卻不能代表多數患者。事實上,多數患者往往是因生理神經傳導物質失調、抑或神經退化性疾病,產生憂鬱症,純粹心理鼓勵,反可能造成延誤就醫,未能對症下藥
例如,近來醫界常提醒,年長者若出現老年憂鬱症狀背後成因可能是阿茲海默帕金森氏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照護者或伴侶若能警覺,有助於更早期並準確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以公衛觀點看,我們也往往容易輕忽憂鬱症威脅。根據衛福部統計,一○七年國人自殺死亡在十五至廿四及廿五至四十四歲年齡組,皆高居死因第二位。國人普遍認為憂鬱症「比較是病人心理上要自己克服」問題,而輕忽專業治療與支持體系的重要性以科技部、衛福部與國衛院來說,花在憂鬱症研究經費補助,也遠遠低於癌症。

建立我國民眾對憂鬱症正確認知,包括去汙名化、建立患者病識感、周遭親友如何有效提供支持陪伴(不造成壓力與反效果),實為極重要的任務。此外,政府也應透過有效政策作為,提供精神醫學界更充分支持,挹注經費與資源,使憂鬱症患者得到更好照護。

筆者建議,如能利用本次機會,幫助社會更了解憂鬱症,例如製作與專家對談節目,將有助國人更認識這個疾病,也更知道當自己或親友出現類似症狀,該如何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