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經濟/鴻夏戀一波三折的關鍵考量

.聯合報社論..從「鴻夏商戰」看拒迎失據的台灣
.聯合報黑白集.張景森的「不容許」
.聯合報黑白集.鴻夏戀一波三折的關鍵考量



經濟/鴻夏戀一波三折的關鍵考量


2016-02-26 02:1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夏普在昨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決定接受鴻海的收購案,可望為漫長的鴻夏戀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雖然鴻海有些疑慮推遲簽約,但雙方情投意合已很明確。
對夏普一往情深的鴻海集團郭台銘董事長,在2012年欲注資夏普未成後,一直緊追不捨,還積極加碼嫁妝,展現志在必得的決心,最後出資金額高達7,000億日圓。相對於此,代表日本政府扮演救世主角色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則試圖出資3,000億並集結銀行團再聯貸3,500億日圓來參與夏普的重整,企圖心明顯不如鴻海,終將被淘汰出局。
相較於2012年鴻夏雙方第一次交手,如今的夏普,歷經了全球裁員近5,000人、出售各式不動產與總公司大樓、關閉天理和三重面板廠的部分生產線,乃至要求員工須購買自家商品等各式因應對策,但都徒勞無功,除了今年可望上市的機器人手機,看不到其他令人期待的新產品與新戰略。
在此競局中,鴻海的意圖,外界解讀主要是為了取得夏普的面板技術,以提升與大客戶蘋果的議價能力,透過其商品創新力提升鴻海集團的獲利能力,運用其優質的品牌與各式家電產品為鴻海EMS體質作轉型。而為了爭取輿論與各界的支持,鴻海更喊出「台日攜手抗韓」,希望藉此提高購併的勝算。
對夏普而言,鴻海本次提出的「注資7,000億」、「保障經營團隊」、「40歲以下員工不裁員」、「不會切割太陽能事業部以外的事業領域」等條件,從濟弱扶傾的角度,堪稱都是再好不過的禮遇,但夏普期望的承諾更多,雙方有些落差需再謀合。
在這過程中,令人難以捉摸的是夏普的態度,除曾提出希望鴻海不要干涉經營權且不能裁員等消極條件外,自2012年來,會長、社長、員工、銀行、乃至政府官員,也是一路交相變臉,時雨時晴,結論總是欲拒還迎。何以瀕臨倒閉的夏普在面對鴻海的誘人條件下,仍能矜持再三?觀察可能有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談判身段的展示。夏普畢竟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名門企業,特別是作為日本關西地區的產業龍頭,無論談判局勢如何險峻,這都是必然也必要的姿態。若雙方確認達成整併協議,則希望能確保夏普員工日後在鴻家軍中,仍能保有某種程度的驕傲與尊嚴。
其二:夏普對鴻海的疑慮。日方根據2012年鴻夏第一次談判破局的經驗,鴻海郭董的條件雖然大器,但之後也因形勢改變而調整,給人口惠實不至之感。而企業文化的融合也是議題,一個以獲利和績效為優先的42年歷史的壯年企業,和一個講究年功序列及人情義理的百年老店之間,單要交易就有難處,何況是牽涉到所有員工身家財產的購併?
其三:官方的態度。這包括金融風險與技術外流的權衡,以及日本政府在重整電子產業結構的主導權與發展方向等議題。舉例而言,在日本官方的觀點裡,日本這些叱吒一時的電子電機大廠,除了夏普外,後續還有可能爆發財務醜聞的東芝、索尼等名門。以東芝來說,另擁有核電與國防技術,日本政府是否容忍外資參與重整,會更加棘手;索尼則是日本最驕傲的電子品牌,也是對製造業寄託情感的所在,但這兩家民族品牌隨時都會面對破產的風險。日本政府唯有利用這些大廠發生重大危機的時刻,予以產業別的解構與重組,例如面板與面板併、家電與家電併、重工與重工併等,一方面可延續日本國產技術不致外流,二方面還能提升新公司的事業規模與客戶組合。
如果鴻夏戀能修成正果,而且未來可以發揮合作綜效,將可為台日產業合作樹立新的典範與方向;亦即日本的「High Touch」與「High quality」與台灣廠商的「Flexibility」與「Speedy」等優勢間應可發揮互補效益,那麼未來其他的日本電機大廠有可能比照辦理,而更加緊密兩國產業實質的合作;這也將是鴻夏戀修成正果之外,對台日產業界最大的貢獻。

聯合/張景森的「不容許」


2016-02-26 02: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傳聞選後陸客來台減少二至三成,對觀光產業造成衝擊;民進黨緊急邀集觀光業者座談,研商因應之道。蔡英文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會後說,民進黨歡迎陸客,上台後要全面「解放」旅遊業,「兩岸觀光不容許倒退」。
「不容許」一詞說得霸氣,顯示決心,也反映了民進黨對陸客衰退的憂慮。但陸客來不來,關鍵不在新政府決心有多強,或喊得多大聲,而得看北京的態度。後者,則將取決於民進黨在九二共識議題上如何迴旋轉身。
進一步看,張景森宣稱要全面「解放」旅遊業,這似非正確的解方。來台陸客減少,並非台灣旅遊業束縛太多;而是民進黨一味反中,無法提出有益兩岸交流的和平立場,導致對岸政策緊縮。簡言之,陸客減少之癥結不在旅遊業,而是政治因素;那麼,對症下藥之方,顯不在旅遊業之解放,而在民進黨心態的解放。
何況,由於民進黨的「反中」,不時醜化陸客,進而讓許多陸客遭到民眾冷眼或不友善待遇。這種不文明的態度,恐怕才是蔡英文和張景森更需要擔心的問題。且看,去年底傳出陸客人數下降後,不少綠媒都認為是「好事」,聲稱是台灣觀光業「提升品質」的好機會。那麼,張景森的「解放說」,莫非在對綠媒「提升品質說」打臉?可見,先改善待客之道,說歡迎才有意義。
把事情做得恰到好處即可,民進黨不必太誇張。矯枉過正或翻雲覆雨,都讓人擔心。

聯合/從「鴻夏商戰」看拒迎失據的台灣


2016-02-26 02:1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鴻夏戀五年,25日終於宣布聯姻,國際矚目。
夏普成為日本首家被外資併購的大型電機企業。 美聯社



經過近四年的纏鬥,鴻海集團終於擊退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等對手,搶下夏普的經營權。高達七千億日圓的收購代價,與變數橫生的纏鬥,凸顯了郭台銘勢在必得的決心。此案創下外資收購日本大型機電品牌之首例,突破保守、排外的日本企業高牆,也引起全球產經界的注目。
此案雖被稱為「鴻夏戀」,其實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激烈商戰;它影響的不僅是鴻海與夏普兩家企業,對全球蘋果供應鏈、面板業及台日產業的走向,都將有長遠影響。對鴻海而言,這次併購,是布局面板產業、白色家電及鞏固蘋果供應鏈的勝利。然而,以七千億日圓的代價收購市值二千億的夏普,也可能對鴻海造成沉重的財務負擔,甚至拖累其獲利。
夏普對鴻海遲未點頭,除了百年品牌拱手讓人的民族情結外,它不甘心的是自身的技術不輸人,在有機發光二極體等領域也擁有關鍵技術,卻在市場上節節敗退。夏普最終低頭接受鴻海併購,主要是鴻海提出的振興夏普方案含金量最高,讓夏普股東和債權人難以抗拒。
在收購過程,日本官方、企業界乃至夏普本身,都表露出欲迎還拒的矛盾心理。夏普最初只想得到鴻海的資金奧援,二○一二年它邀鴻海入股不到十%的股權,但當鴻海想要進一步掌控經營權時,夏普與日本業界的抗拒就一一浮上檯面。
日方與夏普最大的顧慮,並不是鴻海能否幫夏普振衰起敝,而是擔心夏普的關鍵技術外流,影響國家科技競爭,並損害日本的經濟競爭力。其背後,當然還有與中國大陸競爭的心結。儘管鴻海是台灣的上市公司,但日本業界擔心鴻海以大陸為主要生產基地,夏普的技術終將輾轉流入大陸。
也因此,夏普最後雖同意出售,但對保護專利不外流及員工權益等,設下了不少但書。外傳鴻海已同意接受夏普條件,提出一千億日圓保證金,作為鴻海履行此收購案條件的「押金」。但昨天傍晚鴻海宣布暫緩與夏普簽署「最終協議」,其目的,就是要確認雙方同意的條件沒有落差,以免大意失察。
日本正積極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夏普出售案正是外資觀察日本開放跨國併購的重要指標。稍早日方力阻這項併購案時,外資圈即指出,鴻夏戀一旦觸礁,必定影響國際社會對日本開放市場的信心,坐實日本市場太不透明的批評。如今,鴻夏戀出現積極結果,對日本而言,其實是一個正向指標,將增加外資參與日本企業的興趣。
回看台灣,近期國內正為紅色供應鏈來襲一事爭執不下;民進黨對類似案件一直持反對立場,但其理由僅有「影響國家安全」等空泛說詞。台灣究竟何種產業與技術必須保護,哪些產業在技術或市場面已走到瓶頸,必須藉併購、整合取得再生動力,政界和產業必須有更理性、務實的討論。
年初,大陸家電企業海爾宣布以五十四億美元收購美國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美國政府和民間並沒太多雜音。主要原因,通用電氣的家電業務對通用或美國而言,已不再是具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另外一案,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要審查紫光入股科技公司威騰(WD)一案,最後迫使紫光取消該收購;這意味,美國認為此案可能危及其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這些案例顯示,在愈來愈多的跨境資本併購中,各國都要在自身利益上決定什麼該「拒」、什麼該「迎」,在迎拒之間,找到產業發展與企業經營的最大公約數。這也正是台灣目前的困境所在,通常是企業界想「迎」,而政界卻選擇「拒」,而缺乏對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正確評估。就如民進黨在野時常操弄陸客來台的負面觀感,但執政後卻改口歡迎陸客,心中只有政治盤算。觀察鴻海的進擊,終於讓夏普低頭,這次商戰是值得反思的一課。

聯合筆記/中國農二哥 多少是曠夫

.鴻夏戀/鴻海勝出 台灣代工展現十足戰鬥力
.鴻夏戀/跨國併購 更需國際化人才
.長榮接班/做好家族治理 才是家族企業後盾
.921前房子90度箍筋 誰的錯?
.光靠快篩 卻不重視流感教育
.被告怕了 逼得老師想早退
.幫學生保管手機 做他最大支柱
.聯合筆記/中國農二哥 多少是曠夫





聯合筆記/中國農二哥 多少是曠夫


2016-02-26 02:11 聯合報 李春


這兩天為一個拆墻滅區,中國人民「炸了鍋」,其實那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因為今天的中國,怎能沒墻。成為問題還很緊迫的問題,不在城裡,而在農村,比如大批青壯的農二哥,沒有媳婦,成為曠夫。
以前中國常說的一句話,叫「十三億人口,八億農民」。現在農民沒有那麼多了,按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報,到二○一四年末,城鎮常住人口已占總人口比重五十四.七七%。所以現在只能說「六億農民」。
農民六億,數量也不小,過去一年來,人們高度關注農村的「三種人問題」,即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問題。這「三種人問題」,是因大批青壯年離鄉背井去打工帶來,其中又以老人和兒童問題最為悲慘。
按官方機構老齡委員會的口徑,中國農村老人約有一億二千萬人,其中約九千萬是所謂「空巢」留守老人,即身邊沒有子女。說他們的問題,相當簡單,即老缺所養。
另一機構,說農村的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現的「留守兒童」,目前有約五千萬人,他們的問題也很大,之前貴州出現的個案,已引起全社會的討論,但目前還沒有解決方案,倒有個民政部的昏官,出來罵「留守兒童」的父母,被很多人斥罵。
中國農村最新的問題,是「三種人」之外曠夫問題,即農村中大批青壯男人找不到媳婦。出現這種問題,跟「計畫生育」有很大關係,農村人崇尚「養兒防老」,歧視女童,導致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目前農村青壯男人「打光棍」者甚眾,西部地區再現「光棍村」。
中國農村的曠夫現象,改變了相當數量中國農村人的觀念。據說現在農村,再也不會「重男輕女」了,已變成「養女防老」,因為女兒養成,可收大筆彩禮。同時「寡婦門前是非多」,已變成「寡婦門前媒婆多」。
但更大的變化,還是中國農村現狀的改變。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拐賣婦女案,還不是因為農村光棍多,有人口買賣的市場。這個市場越來越興旺,再怎麼打擊人口買賣,也是禁而不絕。
由之而起的更大麻煩,是相關的犯罪滋生,以及其對社會的衝擊。想想一大群青壯農民,別說立業去做「中國夢」,成家的幸福都難以實現,基本生理要求無法完成,這是怎樣巨大的一顆炸彈,會帶來多少社會問題。


平路/華勒沙與轉型正義

.平路/華勒沙與轉型正義
.朱宗慶/無常世界有情天
.薛承泰/震出美麗與哀愁
.陳立恆/學習失落日本的不失落
.葉銀華/傳承搞紛爭 集團難永續
.盛治仁/台灣該發展生活美學了
.方祖涵/倒數四十四名的奇蹟





平路/華勒沙與轉型正義


2016-02-26 02:11 聯合報 平路(作家)


一則跟抓耙仔有關的國際新聞,主角是華勒沙,人們幾乎忘記的名字。時代過去了,但在八○年代華勒沙曾是眾人仰望的英雄。他組織「團結工聯」,反抗波蘭的共產政權,那股「蘇東波」肇致蘇聯集團整個解體。一九八三年,華勒沙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後共黨時期,華勒沙當選波蘭第一任民選總統(一九九○—九五年)。
新聞裡,公布消息的機構是波蘭「國家記憶局」(Institute of National Remembrance)。機構於一九九八年設立,蒐集納粹及蘇聯時期的資料與人權罪行。波蘭的「國家記憶局」擁有調查權,也是研究與教學中心。
消息曝光前,華勒沙當過線民的說法就已經流傳多年。波蘭「國家記憶局」新取得一批一九七○到七六年的檔案,證據很充足,包含華勒沙向秘密警察領錢的簽單,並有華勒沙提供的情資及與秘密警察的見面紀錄。
反共為號召的英雄,做過共產黨的抓耙仔?如今七十二歲的華勒沙真是情何以堪!他立刻為自己澄清,說從未與秘密警察合作。然而專家們多認為新取得檔案的可信度頗高。
華勒沙個人的人生,某種意義上,隱喻著東歐國家扭曲與背叛的集體命運。蘇聯解體後與解體前的政府組織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成員難以解釋自己的過去,機構則亟於抹滅幫凶的歷史…與者為了合理化後來,必須翻修先前的記憶、否認自己的出身,再加上前後任政治人物的憎怨情仇,其複雜度如同發生了弒父逆倫劇的家庭關係。
如今回顧,尤其看清楚人在層層欺瞞中怎麼樣寬以待己?二○○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拉斯(德裔,寫過《錫鼓》等作品)在新作中吐露年輕時參加過納粹黨衛軍,華勒沙立即高舉正義大旗(顯然忘了自己不可說的過往),要求格但斯克(Gdansk)收回頒給葛拉斯的榮譽市民(葛拉斯生在格但斯克),並以放棄自己的榮譽市民(華勒沙曾在這城市組織工會)作為要脅,他放話不願跟曾經加入納粹的人「站一起」,逼著城市要在他與葛拉斯中間二選一。
哪裡有威權,哪裡就有欺瞞與背叛;日後欲蓋彌彰,愈可能做些over的事來遮掩不安。或者,華勒沙也真想把過去一筆勾銷,據說他在總統任內曾動手腳,意欲銷毀自己當線民的紀錄。
台灣在大選之後,除了國民黨的不當黨產引動情緒,有立委揚言將提相關法案,以法令解禁鎖住的政治檔案,種種「轉型正義」議題在社會上持續發酵。畢竟,只有把當年的人權犯行公諸於世,社會才邁向真正的和解。冤案得以重新檢視,深藏的創傷才找到療癒的起始點。
事實上,「轉型正義」的意義不只平反、不只昭雪、也不只追討,台灣需要設立「國家記憶博物館」(或其他名稱)的永久性組織,蒐集與保存包括二二八、白色恐怖等重大事件的原始檔案,並詳列事件中各種犯行,而不是如往昔…總由看不見的手先行篩選,決定史料中哪部分存留、哪部分修刪、哪部分任其逸散。
前面提的小說家葛拉斯坦承曾加入納粹後,他寫給格但斯克市長的一封信裡說:「隨年歲虛長,我終於找到最適當的方式及透徹的角度訴說這段經歷。」
台灣的「轉型正義」正在起步,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歷史紀錄的保全。只要史跡俱在,隨著人權罪證重新出土,往後人們將比今天有更寬闊、透徹的角度去理解當年諸多的不正義。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