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成績不利執政黨選情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檢調別當打手,該查真正「綠壞蛋」了
◆  聯合報黑白集/海鯤下水與雪隧通車
◆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成績不利執政黨選情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成績不利執政黨選情


2023-09-30 01:02  經濟日報/ 社論
這次總統大選一如往常,以政治性攻防為主軸,公共政策及經濟議題聊備一格,稀稀落落激不起火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總統大選一如往常,以政治性攻防為主軸,公共政策及經濟議題聊備一格,稀稀落落激不起火花。其實,經濟是國家興衰之所繫,攸關每個民眾的利益,而且台灣面臨的諸多經濟議題已到嚴重程度,不容迴避、拖延,而必須提出具體可行的對策,進行理性討論,經由候選人相互辯詰,讓民眾切實了解後知所抉擇。

四位擬參選人目前對於經濟議題都只有口號性訴求,尚未提出系統性政策,所以無從比較、分析與評斷,而民進黨已經全面執政七年多,其政績與弊病多已具體呈現,如果繼續執政,經濟政策是否延續,也值得探討。所以,我們可從幾個重大關鍵處檢討,讓民眾理解當前問題之所在以及現行政策之良窳,探討政府經濟執政成效

檢討財經政績,首先應看中央政府的財政狀況,因為這是政策總體績效重要指標,也是政府是否嚴守財政紀律觀察面向。中央政府截至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底的累計債務預算數為6.67兆,蔡政府七年來債務淨增數約為1.27兆元,不算太多,但是真正的債務在特別預算。其中五項特別預算2.2兆,則全靠舉債,蔡政府任內便宜行事共編列了11項特別預算,把常態行政經費和特殊狀況特別預算交互混用,而且大量用於政策性取悅對象上。

以新冠肺炎的防治為例,先編列600億的「防疫及紓困特別預算」,其後四度追加經費,先後再追加8,000多億,大肆撒幣。今年全球疫情告終之後,蔡政府又編列了3,800億預算,繼續大撒幣。特別預算成為一道巧門,今年短短一年,台灣累計債務就將增加整整1兆元。尤其可議的是,政府編列特別預算總是誇大不實施政計畫為名逃避舉債上限與國會監督債留子孫

政府撒幣如果能扶植產業發展,興旺經濟,奠立未來厚實稅基,倒也不失為有益的投資。但是,蔡政府對於我國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助益有限,難怪全國工業總會最近針對製造業發表建言,強調台灣產業應均衡發展,避免衍生「荷蘭病」。這些年來台灣太集中於半導體特定產業使得社會資源及人才培育過度往特定產業偏移忽視了整體產業結構均衡發展。至於攸關產業長期發展、勞動權益維護與勞資平衡穩定、電費適度調整等重大問題,也因與選票沒有直接關係而未見顯著改善。

就民眾的切身感受而言,據主計總處統計,我國今年前八個月 CPI 平均漲幅高達2.62%,自民國一一O年(2021年)8月以來,已經連續20個月超過警戒值的2%,物價持續上升。由於名目薪資成長率追不上通貨膨脹率實質薪資成長率就變為負值,導致受薪階層日子愈來愈艱難。物價上漲對中低所得者影響相對較大,各階層的所得差距持續擴大,青年的受剝奪感尤重。

公共政策上,對產業及民生影響最大的是能源問題。蔡政府力推能源轉型,訂下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聲稱再生能源占比要達二成,天然氣發電也要占一半,但光電、離岸風電、漁電共生、天然氣儲槽容積天數等項目全數落後,連台灣美國商會都直指台灣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呼籲政府應提出確保供電無虞的政策藍圖

而為了發展綠能,造成西岸遍地光電,吞噬農田魚塭,離岸風電從施工到運作,都威脅海洋生態與漁民衍生官商勾結弊端

民進黨政府能源政策面臨破產危機,問題根源出在政治凌駕經濟與專業考量,設定華而不實的政策目標,為了政治目的而頑固執行到底,即使是嚴重虧損的台電、勞保、健保,蔡政府都怯於根本性解決,而不斷用撥補方式處理,導致問題愈來愈嚴重。蔡政府習慣將經濟問題用政治思維與非專業方式處理,下任總統在經濟議題上,會面臨更大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海鯤下水與雪隧通車


2023-09-30 04:05  聯合報/ 黑白集
國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在高雄舉行下水典禮,蔡英文總統親自主持。圖/總統府提供


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艦亮相,蔡總統親自主持命名暨下水典禮。但儀式全程船不碰水,被質疑沒出乾塢如何稱為「下水」?這場沒下水的下水典禮,更像是一場大內宣博名政績秀

專家解釋,下水僅是一個傳統造船工程節點名詞,各界不必糾結名詞定義。專家說的也許沒錯,但專家想的可能不是府方要的。

府方為潛艦國造大內宣,就搞出一場誤會。蔡總統說,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海鯤艦加上現有兩艘劍龍級潛艦,台灣將有三艘作戰潛艦。這句話在府方提前內宣暖身時,主持造艦的國安會諮委黃曙光就說過,卻被誤解成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完成三艘國造潛艦。中央社還為此發公電校正回歸。

這讓人想到雪隧雪隧工程無比艱鉅,卻曾有民進黨政府的「馬屁隧道」之譏。因為在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真正通車前,扁政府已舉辦過六次貫通典禮十一次剪綵大會風光儀式後就封起來繼續趕工一通二通三通到七條通,民眾還搞不清楚到底通了沒?

據聞海鯤艦命名發想自莊子《逍遙遊》,「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取其神祕難以掌握之意古之鯤化鵬,水擊三千里今之鯤下水,沒半點水花府方大內宣思維,一樣神祕難以掌握。至於《逍遙遊》又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那是莊子只見識過北冥大鯤,沒見識過民進黨政府。















聯合報社論/檢調別當打手,該查真正「綠壞蛋」了


2023-09-30 04:06  聯合報/ 社論
網傳進口巴西綠色的「臭綠蛋」,對此行政院長陳建仁上午到立法院備詢前受訪表示,這是一則假消息,籲請民眾一定要提高警覺。記者曾吉松/攝影


進口蛋爭議延燒,新北市一位民眾在網路上貼了一張買到「綠壞蛋」的照片,檢調馬上說要介入調查,行政院長陳建仁則公開說這是「假消息別受騙」,農業部也很快報警處理。在蔡政府「火速處理」下,警方八小時就宣布找到貼文者,並將其移送法辦,效率之高,令人稱奇。

不過,網路貼出壞蛋,警察就登門,已引起民眾恐懼。高雄市也傳出有民眾買到黑色臭蛋並且錄影存證台北市同樣有民眾買到臭黑蛋更被提醒必須錄影自保,否則會被政府查水表。但民眾買到臭蛋,已經蒙受金錢、物資與精神的捐失,如果不吞忍噤聲,還可能遭受國家機器威嚇,政府到底想封口封住什麼真相?

尤其,陳建仁何以能在案子還沒開始偵辦、當事人未到案說明時,便斷言這是「假消息」?即便衛福部長薛瑞元,當時也表示「綠壞蛋」照片「到底是本來就這樣,還是加工方式導致,是無法判斷的」。連衛福部都說無法判斷,陳建仁是依據什麼確定這是「假消息」?

雖然後來高雄市、新北市衛生局查察相關蛋品,並未發現有異常情況,但這不代表消費者不會買到有問題的蛋品或甚至「綠壞蛋」。事實上,近幾個月來各地屢傳民眾買到臭蛋,稍早懷疑是囤蛋商急著拋售的不新鮮雞蛋,最近則擔心是過期或保存不佳的進口蛋。連衛福部製作哏圖提醒民眾買到臭蛋壞蛋,要打食安專線或向衛生局檢舉,顯然民眾會買到臭蛋壞蛋,並非假消息。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提醒民眾買到臭蛋壞蛋要保存證物,打擊壞蛋,維護食安。只是民眾希望打擊的「壞蛋」,可能和王必勝說的不一樣。

回歸整起事件的最大爭議,其實不在民眾貼文真偽,而是進口蛋問題已讓民眾對於雞蛋衛生安全產生疑慮。在此情況下,貼出「綠壞蛋」,其實是在協助相關單位釐清事實和問題所在,卻被「有罪推定」,當成了犯嫌,坐實了蔡政府「無法解決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一貫作風

相對於警方高效率追查綠壞蛋」貼文者,進口蛋風暴中的吹哨者Lin Bay好油」板主遭恐嚇、被冒名放炸彈,檢警調偵辦進度卻是「聲聲慢」,甚至直接說懷疑是「前陸生」所為。是否有雙重標準政治操作,一望皆知。

檢警調迄今仍未對專案進口雞蛋政策從制定到執行的諸多疑點,介入調查。正如「Lin Bay好油」貼文所說,他舉出了許多的問題,眾多疑點都「越來越清楚」,接下來的部分,就應該是檢調的介入。問題是,檢調仍然「說不辦就不辦」。到底是還沒有可疑到「讓檢調可以偵辦的程度」,或者是「檢調是在保護特定人士」?

除了檢警調裝瞎裝睡還有監察院。監察院在全面綠化後,全然對蔡政府的諸多施政弊端視而不見。從與疫情相關的疫苗到快篩,或者和綠能相關風光發電弊案,盡皆如此。如今對於進口蛋問題同樣不聞不問,只能說捍衛蔡政府,「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就進口蛋議題而言,姑且不論是否有不法貪瀆行政疏失已是確定事實監察院按兵不動,其實就是包庇。

民眾貼出「綠壞蛋」照片被擴大處理,但影響更巨大的「綠壞蛋」卻被忽視。眾多身居廟堂,卻只圖謀政黨和個人利益的綠官,以及靠著這些黨政關係草菅人命、無視人民健康與財產安全的「綠色商人,就是真正的「綠壞蛋」。檢警調和監察院如果還有一點良知,就請查查真正的「綠壞蛋,別再當蔡政府的打手和工具了。




三班護病比 應盡速立法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三班護病比 應盡速立法
◆  藍白想合 切忌整碗端去
◆  民調當唯一標準 難促成藍白合
◆  宋楚瑜大度能再重現?
◆  改革消防制度 唯有人事一條鞭
◆  半夜警拍門 誰敢揭發未爆蛋
◆  恐吃問題蛋 國防部須硬起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三班護病比 應盡速立法


2023-09-30 04:59  聯合報/ 楊婉萍/護理系副教授、台灣一般暨安寧居家照護學會理事長(高雄市)
上百名醫護人員曾在五一勞動節時,上凱道抗議提出「改善護病比」、「幫助降低護理人員離職率」等訴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護理人員薪資、勞動條件等議題受到重視,從公聽會到各團體皆提出不同訴求,各總統參選人亦紛紛提出相關政見。因應高齡化社會,醫療與社區照護需求激增,護理專業的未來直接關係全民照護的未來,因此各方討論若有助於護理執業環境與薪資福利的改善,讓優質照護人才被培育與留任,將是全民之幸,產官學均責無旁貸。

首先,政府(官)應推動護理友善政策,督導醫院落實。
九月廿八日,行政院通過「台灣護理人力供需分析與政策整備計畫」。衛福部提出十二項策略,從教、學、用各方面完整通盤的規畫包括:推動三班護病比及達標醫院獎勵、夜班費獎勵、護理友善職場典範等。足見官方已就統計實證現況,打造長遠的規畫,未來期許衛福部能落實規畫、進行滾動式修正並審慎推動;三班護病比更應加速立法進程,以保障民眾受安全照護之權益;並應重罰違反勞基法與職安法,未提供合理合法薪資待遇之醫事機構。

其次,醫院(產)應提供合理薪資,以友善職場留任人才。
醫院財務報告來看,一一○年全台醫院共計二○一家(百分之八十九點三)賺錢,最賺錢的醫院年度盈餘達卅四點七九億元。醫院賺錢本應付給員工更優渥的薪水,以培育並留住人才。衛福部八月調查九千餘位護理人員,結果顯示百分之八十七的護理人員認同提升夜班費津貼,有助於護理人員留任。據此,提出夜班獎勵金政策,但政府的獎勵金出自於公共財,係屬額外政策性的推動誘因,護理人員的薪資與加薪不應只仰賴政府加碼。法規對於護理職場、護病比等規定係規定最低不能牴觸之「下限」,當護理人才愈不充裕之際,各家醫院更需自行提高薪資待遇、調整充裕護病比,以友善職場爭取護理人才到職留任

最後,學校(學)需要落實、創新實務導向的有效教學。
護理教育需要因應產業變遷,打造以實務為導向之教學。世代在改變,更需要學校與教師戮力研發多元活潑但有效能的教學策略。具有充分專業能力之護理學生,畢業之後才能在各方護理職場迎刃有餘,有成就感而非挫敗滿滿,能夠解決病家問題,而不是成為臨床學長姐的工作負荷。

期望各方各盡其職的為良善的護理工作環境努力,有更好的護理,才能提供民眾更好的健康照護,此乃全民之福。












藍白想合 切忌整碗端去


2023-09-30 05:01  聯合報/ 吳傳國/退休教授(新北市)


距離選戰決戰時刻愈來愈近,攸關勝負的關鍵也愈來愈緊要。依目前選戰態勢,如果是四腳督,那麼賴清德是穩操勝算;但若藍白合,則在野陣營還有機會扳倒執政黨。隨著時間的迫切,在野能否推出什麼樣的組合,也考驗各決策者的智慧。

根據選戰發展,藍白雙方都有聯合的意願,但要怎麼推,歧見仍大。國民黨認為自己是第二大黨,地方首長又大多是藍營地盤,何況侯友宜聲勢正逐步爬升中,理應是「侯柯配」;然而民眾黨卻認為,柯文哲的優勢是能吸引年輕人,柯又是媒體寵兒,能獲得更多的游離票,「柯侯配」更能發揮關鍵的勝選作用。情勢發展與目前政黨大小無關,也因此近期雖傳出:「柯文哲在黨政會報上,對藍白合議題大罵『去死吧』?」使藍白合能否成形,蒙上陰影。還好快嘴的柯文哲並未將此議題說死,他在另一場藍營場合公開表示「放心好了,最後一定會合的」,可見雙方還有議論空間

其實,藍白雙方的戰略目標一致都是要下架民進黨,既然如此,要能搶到大位才是關鍵,至於其他權力分配細節就在其次了,雖然聰明的柯文哲認為:若直接赤裸裸講權位分配,將很難得到人民的支持。然而政治發展理論,「分配」是必經的階段,因此政治學者阿爾蒙會危機作為政治分配途徑。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戴克拉克就任南非總統,但是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又肯出任曼德拉總統的副總統之一,贏得政壇佳話。筆者無意暗示大位輪流做,但是權力適當分配,卻也是解決藍白雙方能否契合的關鍵;至於實際運作,則要看雙方智囊與當事者的氣度了。

我們經常會以「合則兩利」來期勉雙方,而不要如蘇軾所言「合則留不合則去」的情況,這樣也將違背大多數人民的期望。網路有一故事說,某個國家森林內有一頭「雙頭鳥」,兩個頭相依為命,遇事商量,飲食協商,避免吃多傷身;哪知有天其中一個「頭」出奇想要吃毒草,雙方爭執不下,於是各吃各的,結果「雙頭鳥」因吃多了毒草而身亡。政治體系資源本就有限分配藝術才是解決爭執可行途徑,不要一方整碗端去,那才是藍白合破局最大傷害













民調當唯一標準 難促成藍白合


2023-09-30 05:01  聯合報/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


中秋月圓之夜,仍難見藍白整合可能。藍白到底能不能合?要怎麼合?看起來雙方即使有合的意願識,但對於合的方式顯然還沒展開具體討論。

柯陣營強調,整合是理念上的整合,不是權力與職位分配的整合,甚且在中秋日還公開喊話,要求藍白都同意經公正第三方做民調,贏者代表在野陣營出馬參選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輸者則無條件退出選局。喊價看似很合理、合乎公平原則,但明眼人也可看出,柯陣營的理念整合說太過籠統,用如此放話提出民調論勝敗欲逼國民黨接受,反而會有藍白合破局之虞。若藍白合不成,責任豈不在藍營?柯陣營既已開出藍白整合條件,恐怕將來也讓自己少了轉圜的空間。

若要藍白合,其中一方勢須有所退讓;當然,代表在野陣營參選總統者必然也要有最高的民調支持度。只是,民調絕非反映真實民意,除了做民調者須客觀公正外,還要注意不願表態選民意向,更要注意受訪者其中可能有非支持藍白整合選民的意見。換言之,以民調為唯一標準太過於草率,也無法真正促成藍白合。

更何況,藍白各有其主體性,除了選總統也要選立委,總統、立委選情互有拉抬關係政黨票決定不分區立委席次,總統選局藍白任一方退讓必然都會有為難之處,必須為對方設想才有整合的可能。時間早已不站在在野陣營這邊,能愈早談定整合愈好,否則壓力只會愈來愈大。













宋楚瑜大度能再重現?


2023-09-30 05:01  聯合報/ 孫亦文/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民調顯示,總統大選情勢,藍白合,可勝;藍白分,必敗!非綠選民目前最焦慮的是:時不我予,整合何其慢?離大選日只剩三個多月,若要下架民進黨,藍白不能不合作,為何智商高人一等的在野陣營總統參選人,不明此理,仍躊躇不前,空待時光蹉跎?

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時為親民黨主席的宋楚瑜,與國民黨中央盡釋前嫌組成國親聯盟,宋並與國民黨主席連戰搭檔參選中華民國總統,聲勢看漲。但因發生「兩顆子彈」事件,結果以○點二二八%的些微差距,輸給尋求連任的陳水扁。姑且不論往後宋楚瑜的作為如何引起爭議,但當時他顧全大局相忍為國願意屈居副手果斷決定確實令人敬佩

柯文哲目前的支持度雖與侯友宜互有高下,但民眾黨根基尚淺組織結構鬆散,要能成長壯大需要更多的時間。在政黨發展道路上,柯文哲和民眾黨可謂來日方長。此時柯若能仿效宋楚瑜顧全大局退居副手,和侯友宜搭檔競選,如果獲勝,下架民進黨,柯必會在歷史留下令名;對民眾黨的長遠發展,也必大有幫助。一旦「侯柯配」成形,郭台銘能不知難而退嗎?在野陣營的整合,豈不水到渠成。

退一步海闊天空高智商的柯文哲,只在一念之間盼深思
















改革消防制度 唯有人事一條鞭


2023-09-30 04:59  聯合報/ 陳弘毅/消防署前署長(台北市)


屏東高爾夫球工廠爆炸案,造成十人死亡,其中四位消防員殉職,引發各方檢討與建議。但大部分是探討人力欠缺、裝備與資訊不足,乃至要求推動「警消機關組工會」等,聯合報九月廿七日社論更呼籲「積極推動消防專業系統與制度,強化消防救災效能」。唯有些意見只點出問題所在,並沒有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法。

推動專案系統與制度,最基本的措施,莫過於實施人事一條鞭制度,這已談論廿多年了,迄今仍陷於空談。當初我在草擬消防法時,第四條明定消防官規,官制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遺憾的是在立法院審議時,被某些立委阻擋,造成今天的消防人事制度四不像導致各縣市消防局長均隨不同政黨的縣市長更迭,專業性自然不在考慮之列

所以,要改革消防專業系統制度唯有推動人事一條鞭及官職分立制度。但是以目前的氛圍,要建立一條鞭制度,困難重重。可以先規定縣市局長由中央遴選再經縣市長同意的折衷辦法,再配合職位的升遷規定,職務的升遷,必須符合年資、考績、訓練、證照、專長、職務歷練等條件,公開甄選。另外,實施內外勤輪調,中央、地方也定期輪調,才不會人事一灘死水,士氣低落。

許多人提出組織工會要求退避權問題。這些主張有些隔靴搔癢,因為人力再完足,裝備再完備,在災害現場仍有許多不知的風險。消防是救人、服務、犧牲、奉獻的工作,是菩薩、天使的志業,在救人的前提下,雖有危險,只要還有一線生機,消防人還是會勇往直前。九一一事件中紐約消防菁英折損四百多人,他們明知危險仍然前往其中包括消防局長也因而殉職,事件前一周他才來台灣參加我舉辦的火災預防研討會。他不是不知危險,只是沒想到幾十層的大樓,會瞬間崩塌

工廠火災預防要怎麼做?

第一、要落實調查危險化學物品資訊消防局火災預防科內,要設置針對工廠危險物品管理組,針對轄內工廠的危險物品清查、紀錄。包括:危險物品的種類、數量、位置、儲存方式等。這些人一旦分隊出動,也要跟隨到現場,提供資訊,指導救災活動。

第二、要加強防火管理人的督導。防火管理人除定期訓練,自衛消防要定期演練外,防護計畫要經常審查其內容是否確實,避免演練時有落差。

第三、工廠製程要分段找出可能發生危害的因子,了解產生災害的原因,乃至會產生災害的物品,一旦發生危險,如何搶救?需要什麼滅火劑?什麼裝備?數量夠不夠?

現代的災害預防,已發展到事前減災早期預警,也就是利用先進的科技,例如鷹眼熱顯像早期預警防災監控設備。在固定的空間內,裝置這些設備,可以提前知悉有危險即將發生,立即通報監控人員,或透過手機告知當事人。也可以連結細水霧或滅火氣體直接滅火或降溫。尤其倉儲、夜間無人管理乃至機器廿四小時運轉卻無人監視之場所,尤有必要。















半夜警拍門 誰敢揭發未爆蛋


2023-09-30 04:59  聯合報/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新北市謝姓男子日前在臉書貼出蛋白為綠色的「臭綠蛋」,被行政院長陳建仁駁斥是假消息,農業部日前還赴台北市中正二分局提告謝男妨害名譽;警方認為事涉及食安影響重大,立刻鎖定臉書 IP,八小時內火速將其帶回派出所偵查;警詢查證時,謝男強調照片是真絕無造假,為證明清白,主動交付發文手機以供鑑定

依刑法第一六九條第一項:「意圖他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向該管公務員誣告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據此,行政機關首長如無查證即率而提出刑事告訴,恐涉及誣告。試問,一旦受害人證明「臭綠蛋」事件屬實,進而對首長提出「誣告」告訴,檢調機關辦不辦?會比照本件迅速於半夜查辦

雞蛋事件已引起全國民怨沸沸揚揚、舉國譁然,最高行政首長及農業部不思反省,深究查明事實真相,卻以散布「假消息」、「妨害名譽」等事由,快速提出刑事告訴,檢調機關亦快速配合偵辦,圖防止事件擴散。但這將引發寒蟬效應,因類似「臭蛋」事件並非個案,試問,爾後還有誰敢再舉發類似事件?即使特別預先錄影查看雞蛋是否有問題,恐又被誣指為自導自演,讓警察夜裡登門拜訪。

雞蛋事件政府浪費公帑,農業部涉及唆使標示不實期限,國外進口雞蛋市場流向不明,有無流入國軍、學校等場域?政府並沒有合理交代,但各項事證劍指政府欠缺行政效能與怠惰,且有人謀不臧、圖利特定廠商之嫌,又是誰破壞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連最基本的食安都無法做好管理調度,卻拿小眾百姓開刀,藉以殺雞儆猴。民進黨政府此舉,無非在維護選情罷了,司馬昭之心,全國人盡知。













恐吃問題蛋 國防部須硬起來


2023-09-30 04:59  聯合報/ 程仁宏/消基會名譽董事長、文化大學教授(台北市)


近日民代踢爆國防部近半數蛋源來自巴西進口蛋盤商台農蛋品負責人旗下三家畜牧場。國軍除了保家衞國外,還要救災,吃過剩農漁產品,如今連巴西問題蛋也要國軍吃?國軍真是最弱勢的消費者,國防部須硬起來。

事件爆發後,國防部緊急停止牧場供應蛋品,陸軍後勤部發言人坦言,三家畜牧場供應蛋幾乎都已吃下肚,並指出,國防部是跟農業部遴選的四大畜牧團體簽「吃國產蛋」合約,而台農蛋品的畜牧場是四大畜牧團體下轄單位,若真的吃到巴西蛋,最嚴重將「終止合約」。

不過,終止合約是最嚴重的嗎?國防部必須硬起來,國防部簽的約是「吃國產蛋」,若確認後不是國產蛋而是巴西蛋,為國軍供蛋的相關畜牧團體即已違約,除了解約,更要求償及懲罰性賠償金;其次,也應要求農業部道歉及給國軍公道,國軍長期為農業單位解決農產品過剩最忠實的善後部隊,如今與依農業部遴選的幾個畜牧團體簽約「吃國產蛋」,竟然有可能變成「巴西蛋」,有欺騙國軍之嫌,也顯示農業部遴選不實疏於查核把關,把國軍當成工具人,一旦屬實,農業部不該道歉負責嗎?

近年來缺蛋時曾傳出國軍伙食要減少供應,如今又疑似以巴西蛋洗白成「國產蛋」,有事要國軍站第一線,沒事也要國軍吃過剩農產品、問題蛋,更要大砍國軍退休俸,這是曾說要當國軍靠山的蔡政府應有之作為嗎



廖元豪/「Moving 異能」帶來的驚喜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元豪/「Moving 異能」帶來的驚喜
◆  葉銀華/台灣淨零排放的距離
◆  魏國彥/大屯火山會再爆發嗎?
◆  洪蘭/沒本事治國 只好用騙的
◆  辛翠玲/北與南:全球南方的興起與應對
◆  闕志克/電子系統業半導體化的隱憂







廖元豪/「Moving 異能」帶來的驚喜


2023-09-30 05:03  聯合報/ 廖元豪(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韓劇Moving 異能」剛播映完畢。這部乍看像是「韓國X戰警」的奇幻動作片,卻以老派、溫馨且自然的人性為賣點。炫目的影像效果及精采的動作場面,固然還是亞洲第一,但它擺脫了以往善惡二元的對立,也放下了狗血激情的韓劇表達方式。對當前這個不太美好的世界,是一帖清心良藥。

先從劇集中的「南北韓對戰」開始說起。以往影片一旦涉及政治國族,往往都在最後一集安排一場「好人vs.壞人」、「我國vs.敵國」的大戰,我軍大勝,敵國壞人全軍覆沒。「Moving 異能」卻顛覆了簡單的善惡二分法。北韓異能者都有令人心疼的生命故事,行為舉止有時甚至比主角(南韓異能者)更脆弱,更有人性。片中詳述北韓異能者當初是如何非自願地被挑選來當作武器,也演出了殘酷訓練的過程。在戰鬥時刻,帶隊軍官碰到南韓無辜學生,並不開槍,而是要他們躲起來;他雖然不是異能者,但多年來看著同袍在自己手下受苦、死去,強烈的歉咎感使他最終寧可選擇死亡。

這在韓劇、好萊塢劇中,都是少見的設計。商業影片為了正當化「好人打壞人」,往往都把「壞人」(敵國)塑造成壞到骨子裡的傢伙,這才能在主角把壞人打死時,讓觀眾叫好。「敵人就是壞」的卡通型人物設計,在韓劇更是普遍。紅極一時的「黑暗榮耀」、「造后者」,裡頭的霸凌者以及財閥家族,簡直可以直接在他們臉龐畫上京劇臉譜,哪有這兒的細緻?

尤其,南北韓依然處於對抗緊張關係,南韓影劇卻能把北韓殺手人性面敘述得如此動人。我們想想,今天有沒有台劇敢把兩岸對抗拿來作主題?哪一齣台劇願把「中國殺手」描述得這麼有人性?當今政府認知作戰下,醜化敵人」不遺餘力,連來台訪問的學生團都要被質疑搞統戰,開放陸客觀光也有人批評是木馬屠城,何況是異能特務?雖然片中還是要把邪惡歸諸於幾個「純壞人」,但這些壞人是巴不得兩韓永遠仇視對立的特務頭子(南北韓各一),而非人民。對照回台灣,不就是說那些看不得兩岸友好,煽惑對立高層政治人物,才是可惡的「壞人」?現在都由「當今補助支持才有經費台灣影視圈,敢這樣拍嗎

除了「北韓也有好人」,本片的愛情、親情,也讓人特別揪心。與美國「X戰警」不同,片中兩代的異能者主角,多半是和家人密切生活在一起。各種問題,是「家人」一起去面對。這就降低了「超級英雄」片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異能者張洙源與咖啡廳女郎黃智熙的戀愛,雖然不像另一對偶像那樣高顏值,但卻更揪心十倍:一個路痴鐵漢因為迷路而在路上哭,騎車的咖啡廳女郎給予協助,接著發展出雋永的浪漫。而看來無所畏懼的張洙源,在得知噩耗後從戰場上趕回、一面換褲子一面痛哭的景象,更是不知讓多少觀眾拭淚。他們是超人,但影片呈現的是他們「」的一面。

人都有溫暖的一面,但在這個汲汲營營政治極端對立時代,加上網路世界總是呈現衝突對立負面的一面(想想最近「博愛座」風波),我們好像已經習慣於善惡二元(其實是把「對方打成妖魔),並且不屑說愛,羞於展現關懷。「Moving 異能」的賣座與熱烈回響,似乎證明了「彼此相愛」的德行,仍存在我們的人性之中。 



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消除碳焦慮 克服政策三大落差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天下三分盡歸賴清德,藍白合作才能逆轉勝
◆  聯合報黑白集/執政無能,大內宣就行
◆  經濟日報社論/消除碳焦慮 克服政策三大落差







經濟日報社論/消除碳焦慮 克服政策三大落差


2023-09-29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減碳工作以協助台灣產業邁向淨零轉型為目標,但短期內如何因應出口歐盟所面對「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下的衝擊,也需要公私協力。記者潘俊宏/攝影


今年政府在氣候治理上有重要進展;年初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8月設立台灣碳權交易所」,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並為氣候變遷議題新設氣候變遷署」。隨著相關組織改革陸續到位,未來要加速因應氣候變遷的政策及規範細節,才能有效消除國內產業的「碳焦慮」,以及碳交易所成立後引發搶購碳權的「碳躁動」問題。

減碳工作固然以協助台灣產業邁向淨零轉型為目標,但短期內如何因應出口歐盟所面對「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下的衝擊,也需要公私協力。對此,目前政策工具的設計及推動上至少有三個落差需要克服。

第一是碳盤查機制落差。碳盤查簡言之就是調查企業的碳排放總量。碳盤查的結果,不但是政府及企業設計減排計畫的基礎,也會影響未來出口歐盟要繳交多少 CBAM 憑證的計算。目前須第三方查驗的國內碳盤查,主要由環境部與金管會兩部會推動。按照環境部的盤查作業指引,需查驗申報的產業為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及面板業,且年度排放量超過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者,目前有287家須完成排放量盤查登錄作業。至於金管會則是透過推動「永續發展」(ESG),推動上市櫃公司在公司財報申報溫室氣體盤查資料,之前限於食品餐飲業、化學工業、金融保險業,以及資本額50億元以上者,預計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起依資本額規模分階段推動鋼鐵、水泥業及50億元以下上市櫃企業都納入適用。

這兩個部會的碳盤查規範目的之一,是為了協助企業因應未來出口歐盟需要申報。但 CBAM 適用對象是以「產品」為對象,並以海關稅則稅號HS Code)來確定應申報的產品範圍,並非以「行業」作為課稅基礎。目前受管制產品分布在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化學品(僅納入氫)等六類產品範圍,明顯與我國規範方式不同,導致實際生產被 CBAM 納管「產品」企業,卻被排除於我國碳盤查機制範圍的落差問題。首先,實際生產被 CBAM 納管「產品」的企業,可能不屬於環境部列管範圍,也非上市櫃企業。其次,即便屬於被環境部列管或是上市櫃的企業,一樣可能因為排放量小於2.5萬公噸 CO2e,或資本額過低,還是會被排除於碳盤查機制範圍。

第二是碳費徵收機制落差問題。今年初《氣候變遷因應法》完成立法,新增了碳費徵收機制。關於碳費收費辦法、碳費收費對象及費率定價等子法,氣候變遷署表示將於年底提出草案預告,但目前第一輪徵收碳費的對象,似乎已確定就是現在強制登錄排放源的287家。如此不但再度出現實際生產被 CBAM 納管「產品」的企業(如年排放量低於2.5萬公噸 CO2e 者),無須強制登錄也非第一波繳碳費對象的問題,更存在需強制登錄及繳碳費的半導體或液晶顯示器業者,其產品不是 CBAM 課徵對象的現象。另我國碳費課徵是針對「企業組織」整體碳排放量,也與 CBAM 設計不同。換言之,一方面未被要求付碳費的企業,未來可能無從拿國內碳費去抵減 CBAM;二方面國內有付碳費企業在申請抵減歐盟的 CBAM 費用上,也有挑戰。

除此之外,今年8月台灣碳權交易所」營運後,讓「碳權」議題蔚為風潮,然而從 CBAM 抵減的角度觀察,台灣碳權交易所並無幫助,因為歐盟已表明不接受自願市場取得的碳權來抵減。我國建立碳交易所的目的,更應著重建立搭配總量管制的台灣碳交易市場、市場標竿值、免費額配等機制,方能在未來面對更多出口市場採用 CBAM 等機制時,利於接軌與抵減

以上三個與國際的落差問題,意味著環境部的當務之急,除了加速公布碳費相關子法,建立「有效碳定價」制度外,更期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發揮與強化跨部會統合及國際接軌的功能













聯合報黑白集/執政無能,大內宣就行


2023-09-29 00:2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我首艘潛艦國造「海鯤軍艦」(舷號711)28日正式在高雄下水首度曝光。 記者林伯東/攝影


蔡總統主持國造潛艦命名,府方提前安排特定媒體專訪主導造艦國安會諮委黃曙光。沒想到「自己人」友善有餘卻專業不足,誤解黃曙光的話,發出「期望二○二五年完成三艘國造潛艦」的錯誤訊息,誤導了其他媒體,也引發蔡政府要在卸任前綁定資源質疑大內宣操作過頭,反在潛艦盛事中平添陰影

內宣之外,還有語言文創。立委質詢數位部求職者個資外洩,部長唐鳳不願承認,但證實部分資料出現「不法流量」。網民挖苦說,這是繼私菸「不是走私,是超買」、停電「不是缺電,是剩不夠多」、萊豬「不是雙重標準,而是時空環境不同」等經典語錄之後,又一次語言文創

蔡政府在雞蛋風暴中,更創造了教案級經典。如果你懷疑農業部天價專案進口雞蛋來銷毀,涉圖利又浪費公帑,從前部長陳吉仲到閣揆陳建仁都會算給你聽,進口雞蛋創造整體政策效益高達六十億元!這種創意,你搔破腦袋也想不出來吧。

蔡政府執政無能,有大內宣就行。對於外界的批評,就把負面詞彙置換掉,以免出現雪球效應;另一方面創造新議題,並安排可靠的「自己人」放訊息帶風向。這些招式在執政初期有效,七年下來早已被看破,還不如老實承認有問題,徹底檢討改進。凡事都想靠話術粉飾,一定翻車。















聯合報社論/天下三分盡歸賴清德,藍白合作才能逆轉勝


2023-09-29 00: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公布最新總統選情調查,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以三成支持度領先。記者黃仲裕/攝影


聯合報公布最新總統選情調查,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以三成支持度領先,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和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在二成支持度附近拉鋸;如果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連署參選,則以一成支持度殿後。最受矚目的是,雖然賴清德穩定領先,卻有四成五選民希望下架民進黨,四成一期待在野整合;而且無論郭台銘是否參選,藍白整合成功就能逆轉選情,大勝賴清德八到十五個百分點

這項民調再度預示:團結的民進黨將打敗分裂的在野黨。五個月來,賴清德支持度穩定微幅上揚,但版圖不脫基本盤,隱隱然下有地板、上有天花板。學費、房租、房貸等大補助,蔡政府還加碼大撒幣,青年都笑納了,但低薪高房價問題並未解決。從黑金貪腐雞蛋風暴,賴清德與蔡政府失政的切割並不成功;一趟美國面試,「若為選舉故,台獨皆可拋」的假面也全都露。擁有高度選票凝聚力的民進黨,遇上脆弱而分裂的在野黨,造就了賴清德的領先聲勢

最獲年輕選民青睞的柯文哲,選情幾乎沒有變化。他的聲勢雖然與侯友宜呈現交叉拉鋸,但主要依靠空戰,缺乏組織戰奧援,讓其民調排名似乎更取決於民進黨的打擊節奏和侯友宜的選情變化。不過,柯文哲過去的市政爭議陸續被檢視,而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助理費官司和市政爭議,也不是民眾黨停權所能切割。柯文哲前門警戒,還要防後院失火

選情變化最大的是侯友宜,但民調發現,其支持度的變化,與國民黨支持者和政黨中立選民轉趨觀望有關。選情轉變的關鍵,應在四月到五月間,侯友宜遲未表態、郭台銘加入戰局,加上黨內放話拉扯,讓原本民調第一的侯友宜,不但沒有徵召提名慶祝行情,反而直線滑落。此後黨內換侯聲音紛擾未息,郭台銘更毀諾挖牆腳,都讓侯友宜聲望欲振乏力

不過,侯友宜從頭收拾舊山河,逐漸穩住陣腳,轉守為攻。廢除八十歲以上長者巴氏量表的政見,苦民所苦,切合民眾需求,迫使蔡政府跟進。原本外界認為侯友宜只在地方執政,缺乏國際視野,沒想到訪日訪美表現超乎預期。三安承諾讓日本人安心,三D策略獲美國人肯定,都加分不少。但侯友宜的努力,顯然尚未完全改變選民的觀望。

至於四腳督情況下,在野幾無勝算。民調也顯示,郭台銘「以我為主」的整合,不具正當性;即使參選到底,仍然很可能只有二種結果:一是被邊緣化二成為歷史罪人。郭台銘應該看清形勢,去除我執。這也是他維護令名的最後機會。

目前民眾最關心的,還是三腳督或四腳督的趨勢與結果。只是不論天下三分或四分,最終盡歸賴清德。換言之,即便聯合報民調顯示,四成五選民希望下架民進黨,而其他不同民調也有近半到六成的選民抱持同樣期待,但只要選民各擁其主,在野參選人也堅持「以我為主」,那麼總統選舉登記截止,賴清德就真的可以躺著等待就職了。

民調已經證實,非綠整合迄今仍是滿足人民要求下架民進黨的重要路徑四成一的選民也流露出對於在野整合的期待。在野黨參選人要翻轉選情,當然還必須努力;而如果藍白整合成功,就更有機會逆轉勝。目前「侯柯配」或「柯侯配」,各自喊話,互爭不讓,但民調會有起伏,選舉不是唯一,治理必須永續,如果綜合考量執政人才組織基礎與國會結構等因素,國民黨仍具優勢。至於從政策、理念到體制,藍白如何堆疊合作,則考驗雙方的政治智慧




沒有快樂的老師 何來快樂的學生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真相真有力 白宮要學加拿大
◆  國造潛艦 無助戰場清理
◆  民進黨專權 就因為靠勢
◆  失聰的政府 用選票下架
◆  發夜班津貼 反製造班別對立 大撒幣 難解護理人員荒
◆  沒有快樂的老師 何來快樂的學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沒有快樂的老師 何來快樂的學生


2023-09-29 10:01  聯合報/ 許宥妮/教師(桃園市)


昨天是教師節,好友都祝我教師節快樂,我們老師卻一點也快樂不起來。

前兩天我看了 YouTube 裡的一段影片「為何華人流行打罵教育,歐美流行愛的教育?」提到,國外雖然零體罰,可是學校卻有專人處理上課搗蛋的學生;一旦有學生影響老師上課且制止無效,立刻會被帶離教室以免影響老師上課,嚴重者甚至晚兩個小時放學,或星期六來學校寫作業,在家自學等等,讓老師可專心在教學上。

前兩年,我當三年級導師時運氣不好,剛好三年級的「英雄好漢」大多集中在我們班。當時我們班有「五大天王」,我每天除了上課之外,還要拚命維持上課秩序。

每次上課時,有一個一直跟我頂嘴、有一個沒事在那鬼叫、有一個在教室四處遊盪;剩下二個不是在捉弄同學就是在跟同學吵架。每當我好不容易制住一人,結果另一邊又吵起來了,我感覺自己好像在打地鼠。教了一個學期後我感到身心俱疲,實在受不了只好跟學校請假(感謝學校還願意讓我請假),聽說後來我們班兩年就換八位導師

我保證以上所說全部屬實。最後我像懦夫一樣地逃走了,但問題是學生呢?其他廿幾個孩子的受教權在哪?教育部看到了嗎?而且我們學校可不是在什麼鳥不拉屎的偏遠鄉鎮,而是在最繁忙的市區。如今「恐龍家長」一堆,不會教、又太過寵溺的結果,就是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在學校影響全班上課。

國外有一整個團隊專門處理這類學生反觀台灣全校只有一個生教組長。但生教組長還有很多事要做,不可能每天去處理全校老師搞不定的學生。最後就是要求任課教師要一邊教學一邊管好秩序。我就不相信教育部一大堆官員及學者,都不知國外的做法,只會把責任都推給老師。

前陣子韓國才發生教師自殺及罷工事件,可知現在老師的壓力有多大。很多老師因壓力太大、情緒失控不小心體罰學生,結果不是被告就是解聘,有的還因此自殺。一旦悲劇發生,大家只會怪教師無能,殊不知最大的凶手卻是政府。因為政府的不作為,才會形成現今的教育亂象,讓老師難以安心上課學生受教權也受損

為何台灣的媒體鮮少報導呢?因為我們的教育體系只能報喜不能報憂。一旦傳出某校或某班學生素質不佳上課太吵,好學生立刻轉光光、老師被申誡、校長被懲處,最後學校只會愈來愈爛,所以學校不管再爛再吵,也不可讓媒體知道。

沒有快樂的老師怎會有快樂的學生?衷心希望有關當局能體諒第一線教師的辛勞,不要每年辦一大堆研習希望把老師變成超人,而忽略了最根本解決問題的方式。














發夜班津貼 反製造班別對立 大撒幣 難解護理人員荒


2023-09-29 09:59  聯合報/ 邊立中/護理師兼副教授(台中市)


在這政治紛擾的時期,正確的資訊與理性的討論尤其重要。不幸的是,許多媒體與言論對於廣開護理系或學士後護理學系)與護理人員加薪的言論,所展現的不是完整真相,而是片面或有所偏頗觀點

首先,增加護理相關科系及名額方面,我們必須瞭解,雖然近來某些言論主張擴大護理大學的招生名額,以增加進入護理職場的新血。但事實上,我國的護理大學招生已遠遠不足,依據教育部統計資料,一一一學年度有些大學的護理系招生不足六成,這是一個嚴重的警告,顯示廣開護理系會造成各校吸收的學生更少,甚至影響學校的教學資源更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技職體系大學護理系學生進入職場的比例實際上更低;這意味著我們的護理新進人員主要是由技職體系的學生支撐,但政府反而增加大學護理系的名額。

其次,廿八日行政院宣布擬發放四百至一千元「夜班津貼」替護理人員加薪,但錯誤的撒錢政策,除了無法解決問題以外,更會造成護理人員班別之間對立。護理臨床照護廿四小時不間斷,大致上可分為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小夜班與大夜班的護理人員犧牲正常睡眠時間,負擔病患多,所以有夜班費。白班護理師雖然負擔的病患少(病房約一比七到一比九),然而要處理的事情多,檢查多、治療多、藥物多,也是三班中最忙碌戰鬥陀螺,然而最忙碌白班卻在津貼的目標族群被遺忘,大撒錢的政策補貼會造成大家搶夜班上,白班沒有人想來,護理人員荒能夠解決嗎?

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並不是單純由於招生不足、薪資不足或職場不友善等單一面向所導致。更深層的問題是,許多護理人員在職場上經常面對暴力、過勞、低薪和不被尊重,多重問題總和,所得到的結果就是護理人員不願走臨床與離職。簡單地增加護理人員和撒錢,而不解決這些根本性問題,只會導致護理變成一個低廉且不堪重負行業,而這最終將嚴重影響到民眾的健康。

總之,解決護理人員短缺問題,需要一個全面且深入策略,而不是單純地增加招生名額及補貼;應專注於改善護理人員工作環境和待遇並確保他們受到應有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障民眾健康並確保護理行業持續發展













失聰的政府 用選票下架


2023-09-29 09:54  聯合報/ 蘇上允/噶瑪蘭青年團團長、大學生(宜縣礁溪)


日前有民調顯示,蔡英文總統的不贊同度高達四十八%,反超贊同度;聯合報最新民調也顯示,四十五%的選民希望政黨再輪替。當社會響起對政府不滿的聲音時,我們應該思考:為何民意如此明確反對民進黨政府,並進一步探討為何民進黨政府不該繼續執政。

首先,民意不滿的根源就是經濟與社會問題。七年來,蔡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失敗管理積壓大量民間不滿

例如,缺蛋危機先是致使蛋價創下歷史新高,後續引發熱議的「蛋怨人長久」的巴西進口蛋問題,更令人不可置信。政府遇到問題不願從源頭解決,推動諸如改善蛋雞飼養環境或嚴查囤蛋,只會膝反射式的進口國外雞蛋。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飽受質疑。計畫高達近萬億台幣,卻缺乏明確規畫和效益評估,一再爆出問題,新竹棒球場、高雄鼓山魚市場被爆出的弊案疑雲尚未收拾,屏東棒球場又在今年宣布發包廿五點八億造價,被立委質疑要一百年才能回本。此外,占整體計畫經費近七成軌道建設至今完工率低,更導致地方負擔過重財政壓力

在公共安全方面,每當發生類似明揚公司火災的悲劇,官員們皆口口聲聲絕不讓類似事情再發生,但事件仍層出不窮,亦凸顯政府「今天公祭明天忘記」的僥倖心態。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問題,無不顯示出蔡政府在治理能力方面不足

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當政府聽不見人民的聲音,持續犯下重大失誤,它就失去了繼續執政的資格。在民主賦予人民改變的權力,而這個權力就在每一張選票上若政府仍對民意置若罔聞,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用選票來下架這個失聰的政府,尋求一個更加合適、能夠真正回應民意的新團隊。只有這樣,台灣社會才能重新找到和諧與穩定。













真相真有力 白宮要學加拿大


2023-09-29 09:52  聯合報/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加拿大下議院議長羅塔辭職,因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訪加時,他安排九十八歲老兵洪卡同台,並領銜國會議員兩度起立鼓掌,致敬他「為烏克蘭獨立並對抗俄羅斯至今的英雄。」

新聞傳出,很快有人指出,在二戰期間,洪卡對抗俄羅斯並不光彩。實情相反,他參與納粹屠殺烏克蘭猶太人,雖然另有七百萬烏克蘭人對抗納粹。更糟糕的是,洪卡寫於民國九十九年至一一○年(二○一○至二○二一年)的部落格文字,還說那是他「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真相真有力,假使拜登總統如同羅塔,確認下列報導與評論屬實,進而承認先前的錯誤,俄烏戰爭就有停火乃至和平談判的機會。華府外交智庫資深研究員 D.Davis 是標竿人物,主張「烏克蘭終將戰勝」;近日轉變,指「西方領導群未能意識到,風險已在出現,戰爭拖延愈久,俄羅斯會更茁壯,不是更弱化」。

紐約時報》報導,俄羅斯戰前一年生產一百輛坦克,現在兩百輛;砲彈生產則是一年兩百萬枚,是戰前西方估計的兩倍;所有軍火生產在莫斯科動員下,是西方的七倍。還有,俄羅斯因物料與人力比較便宜,成本遠低於西方,如歐美的一五五毫米野戰砲,一枚耗費五千至六千美元,相仿的俄羅斯製品是六百美元。《經濟學人》則說,俄羅斯的坦克與砲彈還不止於此,假使計入翻新的數量,坦克是一年五百至八百輛,砲彈還有五百萬枚存量,一日發射一萬五千枚,可以連發一年。

烏克蘭方面,與美國情報社群有關的智庫 Jamestown Foundation 說,烏克蘭人口現在已經縮減至二千萬,比台灣還少,並且這二千萬當中還有一,○七○萬退休人員。它估計,烏克蘭已經動員兩百萬人,等於是十分之一人口,澤倫斯基月前開除徵召兵員的負責人,理由是腐敗,但可能也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可以徵召。

資深調查記者 S. Hersh 認為,普亭入侵烏克蘭粗暴愚蠢,但他近日訪問曾負責對抗前蘇聯間諜活動的美國老練情報官員,發現「烏克蘭已經沒在反攻了…如果烏克蘭下令軍隊繼續進攻,軍隊就會叛變,士兵們已不願再繼續送死了。」

這些,加上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能否持續,疑問日大;最驚人的是,素有最挺烏克蘭形象的波蘭,其總統近日卻因烏國農產品進口及澤倫斯基的發言,回嗆表示「烏克蘭表現的如同即將淹沒的人…極其危險,有能力將你拉入深淵…也把救援的人沒頂」。

誠如地緣政經研究員 A. Lieven 所說,西方繼續增援,是可以讓戰爭持續更久,也確實可以弱化俄羅斯,但必然同時毀了獨立的烏克蘭-俄羅斯似乎現在已有此意,即便本來沒有。若有,俄羅斯在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兵不血刃合併克里米亞的同時,早就在彼時烏克蘭軍事力量最薄弱的時候,拿下烏東地區-若烏克蘭被毀,又怎麼加入歐盟?













國造潛艦 無助「戰場清理


2023-09-29 09:50  聯合報/ 趙興鵬/前聯勤留守署政戰主任(台北市)


國造潛艦「海鯤」號昨天舉行下水典禮。潛艦對中共實施反登陸確保台灣安全,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暫且不表。但每當面臨外購武器或大筆預算來自製武裝時,掌管國家預算的立院及國人都不敢太多置喙,才不會被扣紅帽子,哪敢刪除或刪減?

執政黨為了選舉,加上蔡英文任期將屆,匆忙將國造潛艦「下水」,主其事者所主導的國軍潛艦製造及其對潛艦戰術的運用,是否與時俱進?還是逢迎拍馬?或是陷入軍種間的內鬥爭寵?從潛艦國造,由海軍主導跳過國防部直屬總統府順藤摸瓜,軍種間相互排擠,或有端倪。

潛艦國造是一個拼裝貨,花了近五百億人民血汗錢,後續還要繼續投入更多,在台灣經濟頻頻拉警報之時,大量投入國防預算,且當前戰爭發生只是「戰場清理」目標,是否還有此必要?避戰永遠勝過備戰備戰避戰的選項之一,但絕不是避戰唯一選擇

現在「戰場清理」的概念,是在戰爭發起前,對敵之戰鬥部隊或戰鬥設施進行清理,為登陸作戰掃清所有障礙。

以「海鯤」號潛艦而言,台灣海峽面積八萬平方公里,水深平均五十公尺,只適合小型潛艇,並不適合大型潛艦運動,連美潛艦都避開,何談自製國艦?共軍登陸幾無疑問會從台灣西部地區,不太可能繞到東海岸挑戰難以登陸的絕壁及崎嶇山路,「海鯤」能走的水道恐只剩下西太平洋及巴士海峽,破壞中共在台灣東岸進行之反介入拒止作戰,但其效果隨著反潛日新月異,大陸軍工科技太赫茲掃描器進展,未來很可能讓任何水底船隻無所遁形。

據外媒上個月報導,大陸成功測試世界上首個使用太赫茲設備潛艇探測裝置,識別出公海中低頻聲源產生極小的表面振動振幅十到一百奈米之間均可偵測到,並可裝置於無人機上,長航警巡要想躲過幾乎很難;加上「海鯤絕氣推進系統,每隔一段時間需浮上水面補充氧氣,如同一個人潛泳需浮出水面換氣再下潛,沉浮之間就容易被發現,如有絕氣系統則無此需求或拉長潛伏水底時間。

由於軍工科技不斷發展反潛功能進步快速,以水面下艦艇牽制水面上艦艇,已失去神出鬼沒的價值,剩下核動能潛艦,從水底發射核彈作為戰略威懾尚有功能需求;此外,這次潛艦下水,除了為蔡英文立下歷史紀錄,為民進黨在總統與立委大選加分外軍事上應尚無絕對關鍵一搏可取之必要

既然目前在空中、水面、海底還無法找出全力阻止船團登陸方法,建議不如積極研發並大量布置「AI 機器戰士」在台灣各個可能登陸地點隘口要道,讓其防守第一線,既不會叛逃,也不會臨陣退卻,且減少國軍因守第一線造成的傷亡。與其發大量撫恤金,不如事前用原本的撫恤金預算,研製 AI 機器戰士守土,這絕非天方夜譚。















民進黨專權 就因為靠勢


2023-09-29 09:53  聯合報/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民進黨昨天黨慶。民進黨如今完全執政,卻是出包連連,就連創黨元老魏耀乾都看不下去,直批民進黨「已淪為貪汙獨裁惡霸黨」。

這幾年來,從疫苗、快篩劑、南部光電、爐碴到巴西蛋,民進黨弊端連連,更不遺餘力轉移執政不力焦點,膽敢如此囂張跋扈,「靠勢」兩字最為傳神。

七年多來,民進黨黨政軍一把抓,抓權攬位毫不手軟,吃香喝辣占盡好處,正如台語俗諺「吃銅、吃鐵、吃到阿魯米(鋁)」。「小英男孩」靠勢蔡英文總統,國會席次過半任何法案都可強渡關山,加上支持者無怨相挺,莫怪綠營、網軍、側翼敢為所欲為;標榜最會溝通的政府,卻聽不進批判和雜音,看不見反對和反省,綠委形同橡皮圖章,黨團自主已被綁架,只剩下「鞏固領導中心」的向心力。

民進黨雖標榜清廉、勤政、愛鄉土,短短幾年腐敗臭薰卻叫人不忍卒睹。民進黨內曾有諤諤之士發起「新民進黨運動」,「十一寇」直言批判,卻似明日黃花。創黨元老魏耀乾指出,新潮流盤據政府各部門,猶如台灣島上的哥吉拉,可說是一語中的;黃信介和陳定南若地下有知,是否會搥胸頓足?

宋代名相呂蒙正寫過一副春聯,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橫批「南北」,諧音是「缺衣,少食,沒東西」,對照在台灣的現況「缺電,少錢,沒雞蛋」,真是非常貼切。面對獨裁腐敗的政府,唯有人們自我覺醒,以選票教訓執政黨,否則統治者將更肆無忌憚




葉銀華/台灣離淨零排放的距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台灣淨零排放的距離
◆  魏國彥/大屯火山會再爆發嗎?
◆  洪蘭/沒本事治國 只好用騙的
◆  辛翠玲/北與南:全球南方的興起與應對
◆  闕志克/電子系統業半導體化的隱憂







葉銀華/台灣離淨零排放的距離


2023-09-29 09:57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今年二月,台灣將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排放列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但根據環境部八月公布的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卻增加,不僅無法達成減排二%的當期目標,更令人擔心要如何達到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減排十%、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因此,政府除了要檢討目前執行狀況,還需審視能源轉型、碳訂價與交易制度,以及運輸與產業部門的減碳積極度。

有關能源轉型國際能源總署提出已開發國家必須在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之前實現百分之百清潔能源包含再生能源、核能)發電,其他國家則需在民國一二九年(二○四○年)達成,方能實現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目標。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八點三%、核能占比八點二%,相當明顯低於全球平均。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非核家園的目標下,台灣清潔能源只能靠再生能源;然而即使達到經濟部預估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十月的廿%目標,在全球仍是後段班。同時,也令人擔憂如何達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六十%至七十%的目標。

其次,要達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排放,需要嚴格的有效措施,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歐盟所採行之搭配碳排放配額的碳排放交易制度。該制度明列製造部門(特別是高排碳企業)每年要減少排放的目標,亦即給予碳排配額;並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讓未達成配額者須付出成本購買排碳權。此做法形成碳權的市價搭配碳排配額的逐年減少,給予高排碳企業壓力,進而達成先減排、再淨零排放的目標。然而,台灣並未採行搭配碳排放配額碳排放交易制度,卻採舉自願性碳權交易制度減碳效果著實令人擔心。

另一種碳訂價的案例是新加坡碳稅,其計畫從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起分階段上調碳稅,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調至廿五星幣、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四十五星幣,目標是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增加到五十星幣至八十星幣(約一,一七○至一,八七○台幣)。然而我國環境部將以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盤查量為收費基準,企業到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才需繳納碳費,比先前規畫延後一年同時每公噸碳費亦尚未決定

再者,製造業在淨零排放也扮演重大的角色。根據台灣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推動策略是輔導能源大用戶符合年均節電一%,並提出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三個面向措施。然而該說明增強論述的這些措施,有辦法達到推動策略?例如,從民國一一二年到一三九年(二○二三年到二○五○年),要如何達到每年節電一%?還有每年減少排放的目標為何,方能達成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排放?

另外,運輸部門也是排碳主要來源之一,減碳作為是以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車。台灣訂定民國一二九年(二○四○年)電動車市售比百分之百為目標,卻不採「禁售」手段交通部認為當電動車的品質跟燃油車一樣好,消費者自然會選擇電動車,但上述想法令人擔心民國一二九年(二○四○年)全面電動化是否能夠達成。同時,電動車製造在地化、充電站的充足、電池環保性,也需要詳細規畫

綜上分析,台灣目前減排傾向「避免引起衝擊」的軟性作法減碳效果令人憂心。台灣在淨零排放目標設得遠大,但達成的手段卻無力!要達到淨零排放,各主要國家已列有階段性目標與較「強而有效」的措施,我國政府有必要制訂明確的路徑,並學習相關國家的做法以增強減碳效果,否則台灣的廠商將在國際貿易受到阻礙被課徵碳關稅),也無法取得國際大廠的訂單。 




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電動車產業爭霸 三強角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8635/web/ 

◆  聯合報社論/兩岸團客準備期屆滿,橄欖枝依舊帶刺
◆  聯合報黑白集/藍白拖變夾腳拖?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電動車產業爭霸 三強角力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電動車產業爭霸 三強角力


2023-09-28 00: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歐盟對中國大陸生產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據傳特斯拉因受惠大陸補貼,也遭列入調查。(美聯社)


中國大陸、歐盟與美國近日在電動車上,展開激烈的競爭。大陸電動車工業發展最早,在國內市場扶持之下,開始大量外銷,但最大的市場歐盟,對大陸進口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美國則早在川普時代已經徵收27%關稅,先把大陸電動車擋下來,希望扶持自己的產業,可是由於汽車工人罷工,勢必將遲緩美國電動車工業的發展。

中國大陸一直想在汽車產業,能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但汽車內燃機技術非常複雜,中國做不出夠格的發動機變速箱,而電動車門檻比較低,大陸看到這個機會,憑藉著國內市場,以大量補貼把電動車產業培養起來。

大陸自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就開始對汽車產業補助,一輛10萬人民幣的汽車,中國政府就補助了6萬人民幣,據調查,從民國一O五年到一一一年(2016年到2022年),國家補助電動車金額高達570億美元。目前製造汽車電池的寧德時代,民國一O九年(2020年)成為全球第一,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比亞迪售出140萬輛純電動車,比特斯拉多了50萬輛,而特斯拉電動車還有一半在中國生產。

民國一一O年(2021年)中國電動車僅占歐盟市場的2%,目前歐盟則成為中國電動車出口的最大市場,占了歐盟8%的市場,預估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達到30%。才剛剛結束的慕尼黑車展,幾乎一半的參展商都是中國製造商。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擔心歐洲電動車產業,將被中國消滅,於印度新德里召開G20峰會上,向中國總理李強表達了歐盟的擔憂。但李強只表示,希望歐盟為中國提供一個非歧視的環境,並願意在潔淨能源與綠色金融上與歐盟加強合作。

既然中方沒有積極的回應,馮德萊恩13日就在歐洲議會發表歐盟情勢年度咨文,宣布將針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預計從原物料、電池價格、低利貸款、廉價土地供應等各方面進行,將在第九個月課徵臨時關稅第13個月課徵最終關稅,課徵對象不只是中國品牌,還包括在中國生產非中國品牌如特斯拉、寶馬、雷諾等,如果歐洲議會不同意課徵反補貼稅的決定,必須要有55%會員國和65%歐盟人口的支持,要推翻此決議將相當困難。

不過若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勢必引起中共對歐洲出口產品,例如德國汽車及其它產品進行反向報復,將發生貿易戰,由於歐盟出口大陸的金額少於大陸對歐盟的出口,若要升高報復,歐盟不見得有利。

目前歐盟內部是分歧的,德法出現不同立場,對中國進行反補貼調查,比較可能傷到德國企業。德國汽車工業近三分之一在中國銷售,而電池等原材料和零部件很多都從中國採購,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擔心中方「反制」,並聲稱歐盟的正式調查必須考慮到整體利益,以及中國的回應。

目前針對電動車進口關稅,歐盟只有10%,調查後可能升至20%,而美國則高達27%,雖然擋住了中國電動車的傾銷,但是並沒有替美國的電動車發展,爭取到更多時間。

根據美國去年《通膨削減法案》和民國一一O年(2021年)兩黨基礎設施法案中的計畫,拜登政府為投資電動車廠提供慷慨的財政激勵措施,希望車廠能夠盡快往電動車生產轉型。但是電動車廠如特斯拉,所創造的許多就業機會並非工會會員,其中一些工作的工資還遠低於工會水平,而且隨著往電動車的加速轉型,老舊工廠及其工人職位可能不保;福特 CEO 去年就表示,生產電動車所需的勞動力將40%

這引發了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近15萬名成員的大罷工,對於向來站在勞工這邊的民主黨,在明年總統大選年的壓力之下,恐怕很難不站在汽車工人這邊,換句話說,美國電動車的發展勢必會受到拖延。

這場下個世代產業大戰,已經箭在弦上,中國大陸拔得頭籌,台灣有不少供應鏈業者受惠獲利但是在歐盟祭出反補貼調查,以及美國汽車業罷工的影響下,如何持續發展壯大,要謹慎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藍白拖變夾腳拖?


2023-09-28 00:2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擬參選總統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受訪表示,非綠陣營三位候選人共同目標就是團結勝選,下架貪腐無能的民進黨,這是在野大聯盟唯一的目標,而三人也都保持正常溝通管道。記者侯永全/攝影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大選下周將進入倒數一百天,在野大聯盟目前仍只聞樓梯響,「藍白合」若一拖再拖,最後會不會變成「夾腳拖」?

聯合報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雖以三成支持率領先,但四成五選民希望「下架民進黨」,四成一期待在野整合。國民黨和民眾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柯文哲的藍白合若成真,無論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是否參選,「侯柯配」或「柯侯配」都能逆轉對手八至十五個百分點

大勢很明朗,在野陣營「合則雙贏、分則三輸」。賴清德拔劍傲笑四方,藍白合卻還是三角習題。侯柯郭的支持者黏著度都很高,都希望支持對象能領銜參選總統,三人也難屈居副手,成為整合最大障礙。

藍白合被視為在野大聯盟夢幻組合,但所謂夢幻就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總統大選的四腳督排列組合已夠複雜難解,若再加上一一三席立委布局的多變項,國會席次牽動各政黨的生存版圖,恐怕就不只是合或不合的是非題而已。

倒數一百天是一個里程碑,對落後者而言,時間是不利因素,壓縮整合空間,侯友宜比預期中提早請假參選,當然也感受到時間的壓力。但誰也不服誰,結果只會互扯後腿。現在子彈還在飛,但最後若錯過黃金時機,藍白合變成藍白拖,打打小強還可以,要打大選就算了吧!













聯合報社論/兩岸團客準備期屆滿,橄欖枝依舊帶刺


2023-09-28 00:2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兩岸團客開放卡卡,交通部長王國材受訪時表示,希望陸方有善意回應,但都沒有收到,會再和陸委會討論下一步怎麼做。圖/桃機公司提供


陸委會宣布恢復兩岸團客旅遊的一個月準備期已屆滿,但陸方並無回應,陸委會也不再作聲。眼看大陸即將進入疫後第一個「十一黃金周」長假,星、泰、澳等國喜迎較去年同期暴增二十倍陸客,而台灣業者等了大半年的期待依舊落空,心中豈止焦慮而已。

在過去一個月的「準備期」內,觀光署已經舉辦了十場相關課程,找旅遊業者說明準備事項安全講習等,煞有介事。但陸委會不動如山,兩岸僵局難解,大陸團客依舊進不來,台灣團客也過不去。觀光署升格揭牌的風光,掩蓋不了觀光旅宿業者的焦急,以及民眾對兩岸破冰無期的失望。

中國大陸陸續開放出境團體旅遊已達一三八國,台灣卻未列入。苦等不到大陸開放紅利的台灣業者抱怨連連,民進黨政府被迫宣布優先開放旅外陸客來台觀光,並利用一個月準備期規畫兩岸團客事宜,初期限每日兩千團客,視陸方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政府自以為是化解民怨、責推對岸的高招,但業者一眼即看穿其把戲。因為旅外大陸人民多持有外國護照,本就可入境台灣,來台人數也僅占整體市場不到百分之一;且對照疫情前陸客自由行每日上限六千人,限制團客兩千人就更顯得莫名其妙。

不過,兩岸政府繼續交鋒。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喊話,很多陸客想來台,我方也研議解禁兩岸旅遊團,但對岸仍未開放團遊來台,「非常奇怪」。大陸國台辦則回應,希望台灣方面順應民意,撤除「不光彩、不必要」限制。對於這種拿人民權益當籌碼的官腔官調,紅、綠倒是腔調一致

如今準備期屆滿,兩岸旅遊只能繼續「準備」。旅遊業者則透露,陸委會的設限和但書是宣布前兩天才制定,交通部和觀光署在規畫時根本沒有但書及「視陸方反應才確定開放日期」等內容,更加凸顯民進黨政府所謂的開放規畫,實則是欲迎還拒、為累積政治相罵本的「帶刺橄欖枝」。

再看看傷害兩岸交流的言論如何放任與橫流:台灣即將大選,大陸人多了是來幫誰助選;大陸觀光客水準太低、沒錢消費;陸客將導致交通一票難求、景區烏煙瘴氣、餐旅順勢漲價,反苦了咱台灣人;大陸旅遊業一條龍把控,台灣業者賺不到等等,充分照見抗中的情緒與反中的偏見。

民進黨政府抵拒兩岸交流的心態,也不難想見。對照官員紛紛表示,「我方歡迎陸客團前來」、「我方已釋出善意」、甚至「讓兩岸人民往來更順暢,才是兩岸人民之福」,只有滿口的兩岸交流經,實則寸步不讓。說穿了,對民進黨政府來說,開放兩岸團客不過就是又一場政治算計,否則就不會年初才信誓旦旦要迎百萬陸客,半年後即拒陸方官員來台參加兩岸旅展;宣稱歡迎陸客卻設下重重關卡,又不惜大手筆補助他國團費。如此兩面手法,當然讓人看破手腳。

中共於廿大後展開對台「軟硬交錯、軟的更軟、硬的更硬」新布局,暑期落地接待的台灣學者、學生、工商團體、媒體、甚至民進黨籍里長不知凡幾,而且還有我刑事局等官方人員。陸方不久前發布支持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文件,隨後又提出「兩岸通高鐵」、「能源資源互通」等規畫。對岸頻出新招,我方除斥為「統戰迷香」外,可有審慎應對因勢利導之道?

遞出帶刺的橄欖枝,釋出的是善意或敵意?開放兩岸團客就像一面照妖鏡,讓人民看清民進黨政府只顧政治私利,毫無長遠戰略布局,卻讓台灣自縛於民進黨織造蟲繭之中



雙語教學 北歐嚥不下的冷飯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8635/web/ 

◆  雙語教學 北歐嚥不下的冷飯
◆  好的教育 親、師都有責任
◆  30年大學教師南柯夢
◆  教師走鋼索 工作愈減愈多
◆  做事不會 宣傳很強 進口蛋60億效應從何來
◆  棄永續發展 雞蛋變炸彈
◆  被低估的國造潛艦成本風險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雙語教學 北歐嚥不下的冷飯


2023-09-28 02:39  聯合報/ 廖咸浩/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全教總召開記者會踢爆,教育部「國民中小學部分領域課程雙語教學實施計畫」主持人、台北教育大學一名陳姓教授,以英語至上踐踏中小學現場的學科本位。記者許維寧/攝影


政策的推動最忌閉門造車、土法煉鋼。當政府盲目推動雙語教學的同時,不知是否曾睜開眼,看看全英語授課的「國際先賢」們如今是如何看待這個措施的?如果決策者自己都不夠「國際化」,如何懂得讓別人國際化?

北歐的國家對學習外語態度向來積極,主要原因是因為國家小,語言使用者也少,因此必須通曉其他國家,特別是大國的語言,以便能「走出去」。基於此,北歐四國及荷蘭向來是所謂「國際化」的模範生。然而在過去十多年之中,原先相當多元的外語學習,逐漸變成了以英語為尚。特別是這幾個國家(芬蘭除外)的語言與英語同屬日耳曼語系,學起英語來也易如反掌。廿一世紀以來以荷蘭為首的這些國家更積極的推動所謂「高教國際化」(其實是英語化),而開始大量增加全英語授課。時至今日,荷蘭已有廿三%的大學部課程是只用英語授課,另外還有十二%的課程可以在荷英中二選一。碩士班的課程則高達七十七%全英語授課。

其實,對這個措施北歐各國內部一直都有不同的看法,只是挾著「國際化」的大旗,反對者都被視為保守派。然而,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荷蘭開始出現了全面的反彈。

首先是「荷蘭大學聯合會」(VSNU)提出了一個新的「(反)國際化」策略,也就是要限制只會說英語的外國學生人數,同時各校也須強化荷蘭學生荷語程度。但由各級學校教師組成的「荷蘭優質教育協會」(BON)對此調整並不滿意,因為,他們認為全英語授課將造成荷蘭語在大學裡與學習無關而「被淘汰」,並淪為市井小民的口語。因此協會要求沒有「教育理由」(而非「經濟理由」,即吸引外籍生),不應在課堂上使用英語。更何況老師們的英語常常只是「嗝囉敝絮」(globish)(一種劣質破碎的英語」),課程品質多半低劣,最終意在拔尖的高等教育遂變成了「奔向沉淪」的災難。

近年來北歐針對大學全英語授課所做的研究,也印證了這種劣質英語教學各種弊端。老師方如:備課費時、無法清楚解說、課程內容稀釋、無法帶動討論、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方如:理解困難、課程枯燥、興趣低落、無法參與討論、不敢問問題等等。可見由於教學工作需要語言精準,因此用外語取代國家語言教學不只是得不償失,而是只有失沒有得

民國一○七年(二○一八)荷蘭針對全英語授課開出第一槍後,此後五年間在北歐這個最熱衷於全英語授課的地區,出現了大幅撤退的風潮(其實義大利早在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已由憲法法庭判決全英語授課違憲」)。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要求永聘的外國籍教師必須在六年內有能力以丹麥語授課挪威奧斯陸大學則要求挪威語上課主要語言,英語只能在「適當和必要時」使用、所有的學生和教師都必須學挪威語、學校也必須以發展挪威文科技術語為首要之務等等。今年六月荷蘭教育部更規定大學部至少要有三分之二課程以荷語授課。可見這些國家都意識到了全英語授課所造成的英語霸權,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本國語言及文化生存。但是,此時煞車是否能力挽狂瀾,就不得而知了…。有此前車之鑑,我們還要炒別人無法下嚥的冷飯嗎?












好的教育 親、師都有責任


2023-09-28 02:43  聯合報/ 鄭國成/大學助理教授(花縣壽豐)


友人任職某國中,授課國文已逾十餘春秋。數年前某日段考結束,因一名平時成績不佳學生突然成績優異,不免啟人疑竇,意欲求證是否真才實學?若是則揚善於公堂,若非則規過於私室。故心生一計:將原卷請該生重新作答,結果「試卷一樣,分數兩樣」,學生終於承認偷窺作弊

該生放學回家隨即向父母哭訴,父母當下理應給予子女機會教育,救歧路於正道。未料友人當晚竟接到家長電話,被訓斥數落:「不該如此讓孩子心理受傷…。」試問:設若司法者縱放犯法者,輿論會群起鳴鼓攻之;然而執教者出乎教育良心規過作弊者,有錯嗎?難道非要教師當睜眼瞎子,無視全班同學成績之公平正義

家父生前奉獻杏壇四十餘載,他曾經敘述:「某國中老師下課時,從教室返回一樓辦公室。有名男學生在樓上見狀,調皮地模仿訓導主任威嚴口吻,依照老師走路的步伐頻率,當眾大喊:『一、二、一、二』之餘,隨即下令『立正、站好』。老師不堪擺布受窘,怒衝二樓毆打學生。」家父評論:「學生固然製造問題,但老師個性火爆則讓問題更加擴大!」

我向來秉持大學生應該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理念,對於上課慣性遲到、聊天、玩手機者,皆會適時口頭提醒收斂,事不過三,不再饒舌碎唸或當眾打罵,相信學生皆了解我已善盡職責。莫忘至聖先師教誨:「忠告而善道(導)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以及門徒子游高見:「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事奉國君屢屢忠諫,反招罪辱對待朋友屢屢勸戒,反遭疏遠)」。

社會風氣之良窳,實繫乎一二人之心。韓愈《師說》感慨:「嗟乎!師道之不存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此事古已有之,於今尤烈,譬若學生課後不擦黑板、垃圾留置教室等,缺乏群己觀念明朝方孝孺指喻指出大患源於至微:「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故維護學術善良風氣,師生與家長豈能卸責?













30年大學教師南柯夢


2023-09-28 02:41  聯合報/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民國一○七年政府通過年金改革。相對於其他軍公教人員,大學教師因入行門檻高,養成時間長,普遍是「晚入行、年資短」,等到退休來臨時才發現薪資幾乎遭砍半!

由於大學教師本身就與國際高等教育接軌,在全球高端人力競爭中扮演重要角色,屬於各國稀有族群。然而國內學界薪資長期低於港、澳、日、韓,甚至部分大陸大學。大學教師年金調降後,更難再吸引海外一流人才回來任教,導致許多國內頂尖科系已經面臨招不到優良師資的困境。連具有潛力的現任教師,也頻頻被國外挖角,相繼離職。

根據國內大專校院學術人力統計,大學人力黃金期落在九十學年,當時大專教師年齡集中在卅五至卅九歲青壯年階段,且海外高學歷返國人數眾多;一百學年提高到四十五至四十九歲。以此類推,到了一一一學年年齡超過五十五歲者占全體教師一半以上!台灣大專教師年齡呈現老化趨勢,許多科系在近五年內,出現一半到三分之二左右教師六十五歲退休潮。因現行延後退休門檻高,許多身體健朗、學術根基深厚、國際聲望人脈充沛、教學研究依然熱忱的教授,只能屆齡退休,或者另謀出路大學學術人才斷層危機,已經在發生中。

此外,受到世界排名競爭壓力,從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以來大學評鑑制度,已完全改變國內大學教師工作環境與學術生態。在教育部與國科會強調各大學 SSCI、SCI 等國際學術論文發表數量評比下,大學除了研究外,還負有教學及社會服務的責任。擅長著書立說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無法與慣用英文論文發表的理工醫農領域教師相提並論,畢竟橘子與香蕉不能比!筆者最近研究發現,目前國內培養的人文博士教師,都已被迫改用英文發表論文中文論著已淪為次要!

隨著網路世代進入大學校園,這群擅長以文字思考、對工作與社會規範忠誠度高的嬰兒潮與 X 世代老師,必須面對與過去學生學習與態度截然不同、上課中手機不離手,對教師指定的長篇文章不感興趣、語文表達能力較薄弱、不太重視上課規範、且偶爾會憂鬱的 Z 世代。如何理解新世代大學生想要學什麼?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求知慾?都成了大學教師的艱難挑戰

卅年來,筆者目睹了台灣的大學在歷史洪流中,出現了「優秀者逐漸止步、大學人才漸漸被挖角、三分之一以上將退光、學術評鑑異化、大學生變網路化」等特殊現象。結果是喜?抑或憂?但願這只是南柯一夢留待歷史來評斷











教師走鋼索 工作愈減愈多


2023-09-28 02:41  聯合報/ 關晶麗/國小教師(新北市)


儘管師道漸微,教師地位今非昔比,各級政府仍會在教師節前後表揚優良教師,官員也照例說些感謝老師、卻無助於改善教育環境的應景話語。

身為第一線的老師,筆者觀察到的學校慘況,遠非各級教育官員所能想像。南韓最近爆發嚴重親師衝突,多位老師在不斷被投訴、含冤莫白下選擇走向絕路,引起南韓社會極大關注。為確保學校老師不至於因家長投訴動輒遭到解僱,還通過《教師權利恢復法案》,希望在師生權利保障上取得平衡。

台灣老師的處境呢?近年來,無論法制面或實際的行政措施,不餘遺力朝保護學生權利的方向努力。相信多數老師支持維護學生權利,但誰來同理老師的處境?協助老師解決班級經營、親師溝通、輔導管教面臨的難題呢?

我在教育界的朋友幾乎都有一致的觀察,隨著社會主客觀環境的變化,如今孩子們普遍愈來愈有想法與個性,特殊生的比率更是大幅提高。筆者身為高年級導師,必須時刻繃緊神經,常覺得自己是手持平衡木的走鋼索人,任何一堂課一刻鐘,沒有思慮周全,就可能引爆危機。

除了輔導管教、日常的作業考卷批改、各類學生評語輔導紀錄表格,更有甚者是教育主管當局對教學的層層加疊,過去校務評鑑借屍還魂為教育報告創新支持系統,美其名是「行政減量數位治理創新支持」,實則是將所有校務全部數據化,用更冰冷的大數據數字要求學校達標,是以,平板借用數量、圖書館借閱率、領域研究會議紀錄限時上傳、各種會議出席紀錄、教育局強力推動的APP每日班級點名紀錄,都是教師在教學、輔導管教學生時必須完成的事項。

老師沒有抱怨的權利,許多老師仍充滿熱忱努力提升專業知能,但教育官員真能同理老師的辛勞?還有,官員宣稱行政減量,怎麼會愈減愈多呢?














做事不會 宣傳很強 進口蛋60億效應從何來


2023-09-28 02:46  聯合報/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雞蛋開放大量進口,價差由政府吸收,雖短暫舒緩蛋荒,價格也下降,市場反應兩極。本報資料照片


首任農業部長下台前自豪說他用政府的五點七億創造了六十億的效益。一直好奇這個十一倍的乘數效應怎麼來?認真爬了一下,原來是台灣一天平均消費二千萬顆蛋,一個月就是六億顆,而這個進口蛋專案從三月到七月共五個月的時間,原本若沒有這些遠道而來的蛋,蛋價會每顆再漲二元,所以六億顆乘以五個月、再乘以二元,等於六十億。這樣的計算方式,其實就是政府過去幾年來的大頭症—做事不會,宣傳很強。

但,發生蛋荒,是國內的產銷失調?去年禽流感撲殺的結果?異常氣候的生物機能?當時農委會或現在的農業部有沒有採取措施,讓來年不再缺蛋?

前部長的計算邏輯可以成立,是因為政府撒錢補助。從能源價格、交通資費、生育補助,甚至大學學費,政府貿然用補助工具介入自由市場的運作。以補助大學學費作例子,經過齊頭式的平等,所有人都可上大學了,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有比技術熟練的高職畢業生高嗎?

民主政治運作下,各政黨都需要定期接受選舉的考驗。但是為了贏得選舉,把政府的錢拿來大撒,而輸了國家發展的長期規畫,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棄永續發展 雞蛋變炸彈


2023-09-28 02:45  聯合報/ 林享能/前行政院農委會主委(台北市)
農業部發布聲明表示,專案進口雞蛋的12來源國,都不使用禽流感疫苗,使用禽流感疫苗,可能造成不顯性感染且產生病毒變異,反而提高疫病風險。本報資料照片
季青漫畫


筆者於民國七十八年底從外交部被徵調至農委會擔任政務副主委,專責督導畜牧十年,雞蛋產銷雖有波動,但從未發生缺蛋危機。

為確保雞蛋能穩定供應於市場,對蛋雞的飼養隻數一點都不敢馬虎;畜牧處與養雞協會密切合作,有專責同仁每天記錄蛋雞的飼養隻數變化,每周檢討一次,始終控制產銷均衡狀態下。遇蛋雞因禽流感死亡,隨時應變;遇雞蛋過多,就協助雞農淘汰老母雞。

當時在產銷均衡尚可維持下,每遇寒暑假雞蛋消費量減少,即商請蛋商將蛋變成液態蛋冷凍使用;遇市場缺蛋,即協助加工業者及蛋商進口泰國液態蛋滿足市場需求,讓殼蛋在市面上流通,將蛋的供需維持在平穩狀態,並未有「蛋蛋危機」。農委會同仁專業、敬業、認真、負責又合群的優異表現,至今筆者內心仍心存感念。

此次缺蛋危機拖延一年餘,放棄蛋雞產業永續發展,改以大量進口解決,造成今日「雞蛋變炸彈」的局面。

其一,中央畜產會並未被賦予政府採購的功能,體制內的貿易審議委員會旨在審核進口廠商是否符合資格。

其二,食品安全的中央主管機關是衛福部中央畜產會竟表示對法令規定不清楚,且要進口業者改產地標示,係公然違法。

其三,選擇資本微薄的一人公司授權進口,請問該公司是否有業務員能與巴西出口商溝通?有無相關市場通路、冷鏈、卡車?如有貿易糾紛,該公司能否處理?

其四,既是光明正大進口,為何拒公開進口資訊?包括中央畜產會貿易審議委員會之會議記錄、進口資料、倉庫存放、供應計畫等,傲慢拒絕地方政府查詢,為何不敢見天日?

其五,巴西蛋究竟是何養雞場?蛋品有無重金屬及抗生素殘留?生產日期是否誠實登記?事先有否提供予貿易審議委員會

其六,浪費公帑大量進口巴西蛋來做堆肥,浪費民脂民膏,如何解釋?

筆者的迷惑,也是目前消費者的存疑,農業部何不光明正大講清楚?筆者無意指責,只是以一位農業界退休的老兵,提出內心的感受罷了。















被低估的國造潛艦成本風險


2023-09-28 02:47  聯合報/ 梁功凱/海軍退役中將(台北市)
海獅(791)與海豹(792)潛艦,是全球僅存的兩艘茄比級骨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筆者曾投書提醒國造潛艦有五大風險:一、成本風險。二、時程風險。三、技術(品管)風險。四、系統整合風險。五、合約管理(履約)/政治風險。

日前媒體報導,潛艦國造計畫召集人黃曙光接受媒體訪問稱,期望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能完成三艘國造潛艦,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可達四艘。然而國防部堅持首艘國造潛艦須通過作戰測試評估後,始編列後續預算

成本風險」簡單說就是「性價比」,也就是性能與價格的比較。「性價比」愈高,風險愈低。相對而言,性能愈高愈好,價格(成本)則愈低愈好。

一般對價格(成本)的認知就是「獲得成本」,也就是直接採購時所付出。一旦改為國造,成本急遽飆升,加上台船及中科院投入的「沉沒成本」,估計已超過國際現貨市場相關價格的三到五倍(此價格部分可請軍備局商情處蒐集提供)。

依據海軍的經驗,潛艦的使用壽期將長達四十年,所以成本考量必須涵蓋整個「壽期成本」,即「獲得成本」加上四十年壽期的「維持成本」。這部分往往被忽略低估,卻早已被有心人給盯上。

面對未來,海軍需訂定「國造潛艦維修政策」,建立「計劃保養制度PMS)」,依操作維護(○級)、中期維修(I級)及廠級大修(D級),建立相關能量,如廠房設施、機具設備、工具儀表、技術訓練及零配件庫儲等。除了必要關鍵項目必須交台船、中科院或原廠技協外,一切仍需依靠海軍自已。畢竟海軍的「作業維持費」養不起台船和中科院。

本案的核心問題在「性能」。曾經有人質疑本案缺少「絕氣推進系統AIP)」及其他先進系統裝備,得到的回應是「先求有再求好」。以首艘國造潛艦構型的裝備性能,恐不足以面對未來四十年敵情威脅,也就無法形成「有效戰力」;除非在性能上有所突破,滿足作戰需求。

潛艦國造」期望透過技術轉移,建立自我造艦的能力。但是真正的「國防自主」需要「軟硬兼顧」,掌握核心技術,建立設計研發能量。否則只是勞民傷財,只有少數人獲利,對國軍的建軍不但無益,且將造成不可挽救的傷害。




魏國彥/大屯火山會再爆發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魏國彥/大屯火山會再爆發嗎?
◆  洪蘭/沒本事治國 只好用騙的
◆  辛翠玲/北與南:全球南方的興起與應對
◆  闕志克/電子系統業半導體化的隱憂






魏國彥/大屯火山會再爆發嗎?


2023-09-28 02:54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兼任教授)

「晚霞平台」可清楚眺望大屯山綿延的山巒與聚落景觀,傍晚時分時,夕陽餘暉將渲染了整片山谷。 圖/台北市大地處提供


九月十八日晚間南沖繩海槽發生一起規模六點八的地震,震央深度卅六公里,全台有感,並無災情。我心想,台灣的地球物理學者應該是抱著興奮之情來迎接這個地震,因為密布在台灣北部的地震網測站,得以接收到高品質的地震波,從而診斷大屯火山下到底有沒有岩漿庫

話說從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眾多研究顯示,台灣北端的大屯火山群在兩百八十萬年前開始噴發,陸陸續續、層層掩覆的熔岩流與火山碎屑流,構築起一座又一座的山頭,到十萬年前左右才逐漸平息,因此一般認為大屯火山已死。廿世紀的最後一年台大教授楊燦堯發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他分析大屯火山的火山氣體氦同位素組成,知道這些氣體來自上部地涵隱示著大屯山下方還有著活躍岩漿庫。本世紀以來,國科會中研院都積極因應,在台灣北部地區建立了更多高品質地震測站民國一百年也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建立大屯山火山觀測站」。

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的一篇研究文獻報導紗帽山一塊岩石年齡只有一千五百六十七年老坐實了大屯山就是活火山」的隱憂。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林正洪特聘研究員,利用震波的P波與S波找岩漿庫的「陰影」,他估計在大屯山下方廿公里深處,存在一個十五公里長、六公里寬的岩漿層約四分之一個台北市面積),可能有四公里厚總體積三百五十立方公里。這篇文章發表在「自然」集團出版的《科學報導》,是科學界頗負盛名、相當有權威的一本期刊。林研究員在後續的科普演講中,將台北市與龐貝古城相比較,問台北會不會走上龐貝古城的命運?(公元七十九年羅馬帝國時期繁華龐貝城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

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中正大學團隊應用同樣的震波陣列資料研究,也發表於《科學報導》,卻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結論。他們基本上否定了岩漿庫的存在,而所謂的「震波陰影」是大屯山下方的破碎帶造成震波散射,而使P波稀薄化。同年稍晚,中研院地科所黃信樺博士在同一期刊又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在七星山、黃嘴山下方八至廿公里深處有個岩漿庫,岩漿庫的上緣向北延伸到台灣北方的海域,深度變淺,只有八到四公里深,讓人怵目驚心。

中研院與中正大學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看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牽涉到大量的數學推導模型建構,一時還沒有人出來強做解人裁判對錯仁智互見其實是一件好事,表示台灣學術自由博學審問百家爭鳴,更能找到真相。

地震難以預測,但是火山爆發是可以預知的,重點是我們要有綿密監測網除了震波接收站外,大屯山還布建有傾斜儀水準儀,萬一大屯山底下的岩漿庫有比較大的動靜,我們馬上可偵測得知。

現代科學昌明,台北不會走上兩千年前龐貝古城的後塵,安啦!  




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角力 台灣須突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8598/web/ 

◆  聯合報社論/明揚大火暴露台灣消防系統的長年積弱
◆  聯合報黑白集/憲法不是以權謀私藉口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角力 台灣須突圍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角力 台灣須突圍


2023-09-27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宣布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圖為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右二)七月在北京會見來訪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左三)。(新華社)


最近美國拜登總統赴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強調與中國的關係是「尋求負責任地管理我們兩國之間的競爭,以免演變成衝突」,並說「我們是為了去風險de-risking),而不是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拜登總統「去風險而非脫鉤」的說法為美國對中貿易政策一錘定音。

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到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民國一O四年(2015年)總理李克強提出「中國製造2025」,讓美國警覺大陸經濟威脅。到了民國一O七年(2018年)川普總統宣告中國竊取美國智財權與商業機密」,而開始一連串制裁行動中美貿易正式開戰

川普不想讓美國過度依賴中國製造業,「脫鉤」一詞於焉誕生。拜登總統上任後,延續川普貿易制裁手段;政府官員口氣雖稍軟,但手段卻更多元與激進。美國不僅要求各國禁運高階晶片與生產設備到中國,還積極籌建排除大陸的印太經濟架構直到今年5月G7廣島峰會更宣告與中國經貿關係要「去風險化」。

中美貿易戰看起來是美方占上風。畢竟雙方有貿易量體與需求不對稱性。大陸初期還能「以牙還牙」回應美方,但後來也只好以太平洋或世界寬廣,呼籲美方要共存與共榮。至於美方,不僅成功封鎖大陸高科技晶片產製,與大陸經貿是「去風險而非脫鉤說詞取得政治宣傳制高點

拜登政府對中貿易政策澄清說法,是要區隔與川普壁壘作為不同,只是雙方競合關係另類表達方式嗎?「聽其言不如觀其行」,拜登對中貿易制裁手段只有更嚴酷,「去風險」與「脫鉤」其實皆存放在對中貿易戰的彈藥庫

美國對中貿易關係的路徑圖其實至為明顯。持續弱化大陸世界工廠功能,積極建構東協與印度成為新供應鏈;「去風險」因此是指分散進口貨源,不要集中在大陸生產。至於「脫鉤」則是堅持圍堵中國生產任何涉及國安的技術密集產品所產生的後果。

最近美國「百密」箝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終就出現「一疏」,預告「圍堵」策略恐將功虧一簣。華為突破晶片精密製程的封鎖,熱銷 Mate Pro 60 手機,振奮了大陸人心。華為證明大陸自製高階晶片已具備商業性,未來在市場需求與政府補貼政策下,大陸製作更高階晶片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至於美方分散進口貨源行動則早已如火如荼展開;東協國家產品,尤其是泰國與越南,占美國進口比率已從民國一O七年(2018年)7.3%升至去年10.3%。拜登在G20峰會後,率領重要企業直奔越南,宣示深化雲端運算、半導體和AI等領域合作,並希望越南供應稀土,更是具體「去風險」的布局行動

不過,雖然美國試圖對中貿易「去風險」,其效果仍可能打折。據統計,民國一O七年至一一O年(2018年至2021年)間,中國企業對東協直接投資增加44%,其中尤以越南、泰國及印尼最多去年初,東協加五的 RCEP 生效後,東協更躍升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顯然,美國對中貿易「去風險」策略,反而促使中國與東協形成更長的供應鏈

正確解讀拜登政府「去風險而非脫鉤」說法,實際指的是美對中貿易採取「去風險」與「脫鉤」的兩手策略美中貿易戰仍持續進行,官員互訪只是調控緊張態勢。而觀諸美國的國內政治生態,美中經貿關係「過去美好早已成為塵封記憶」,未來雙方敵意螺旋只會繼續升高。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不幸成為美中「鬥而不破」貿易戰的輸家。政府鼓勵台商回台,卻因房地產炒作而民怨四起台灣無法加入 RCEP 且新南向政策績效不彰,而未能承接東協新供應鏈的樞紐角色,甚至出現對該地區的出口大幅下跌;台積電赴美設廠延宕,引發勞資爭議,更讓台灣失去「矽盾」保障。美中貿易不見終戰之日,政府卻苦無對策,台灣經濟必須設法突圍。















聯合報黑白集/憲法不是以權謀私藉口


2023-09-2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北市長侯友宜請假投入選舉,新北市議會藍綠黨團甲級動員。綠營批侯「落跑」,藍營主張依法請假並拿賴清德不進台南市議會反諷,民眾黨議員陳世軒(前中)同時舉起藍綠雙方的牌子。記者林澔一/攝影
季青漫畫


侯友宜請假參選總統,綠營砲轟他落跑,藍營反嗆賴清德以權謀私上班時間跑選舉行程。賴清德搬出憲法為己辯護。四年前賴神與蔡英文爭初選,高喊「制憲時機」已到;如今大舔中華民國憲法,務實沒下限

帶職參選本是民主國家常態,綠營卻藉此猛攻侯友宜,但賴清德從政史就是一部落跑史。民進黨中央和賴辦宣稱,依憲法精神副總統是備位元首,和總統一般全時執行憲法職權,無須請假。看似有理有據,實則魚目混珠,轉移焦點。

憲法明訂總統是憲政機關,但不包括副總統。副元首憲法職權僅在總統缺位時繼位、不能視事時代理,可沒「參選總統」這項。再者,四一九號釋憲文指出,副總統繼任或代理前,行使任何屬於總統之憲法權力,即屬「於法無據」。直言之,總統能,並非副總統也能。

另外,國安會組織法明訂副總統為國安會議出席人員。如果賴清德身為總統參選人,連主持大法官提名審薦都不宜,為什麼可以參與影響層面可能廣及選舉的國安決策?

賴清德罕言中華民國憲法」,打選戰卻以憲護身,黨中央及賴辦搖身憲法法庭,合理化公帑參選。憲法賦予副總統職權是「總統備胎」,不是「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自行釋憲將憲法變作選戰提款卡。郭董批蔡政府「禽獸食祿」,所言不假














聯合報社論/明揚大火暴露台灣消防系統長年積弱


2023-09-2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高爾夫球代工廠明揚國際公司發生駭人爆炸案,造成十死百餘傷重大意外。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爾夫球代工廠明揚國際公司發生駭人的爆炸案,造成十死百餘傷的重大意外;尤其四位消防員甫進事故現場十公尺即遇爆炸身亡,讓人想起五年前桃園平鎮敬鵬工廠大火六名消防員還無法辨認火場物品相關位置即殉職。對照明揚爆炸案,過往的慘痛悲劇再次重演。

積極推動消防專業系統與制度強化消防救災效能」,是預算人事獨立之外更深層的消防警政分立、消防獨立設署的目的消防署成立已二十八年,這一高懸二十八年的消防署成立宗旨,對照明揚大火,顯然執行成效並不理想,難道消防單位改革還要牛步下去?聽任消防員殉職不幸再度發生?

明揚爆炸案第二天,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消促會上凱道開記者會,提出三項訴求支持消防員組工會支持消防員適用職業安全衛生法》、補足地方消防人力及量能基層消防團體的三項訴求,直指政府對消防救災體制與現行措施需大力變革,不是掛牌成立消防署,救災就會有效率。

消防員組工會的訴求,已經成為總統大選議題。消防團體點名蔡總統和各總統參選人要表態。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已表態「如果當選,會支持消防員組工會」,其他參選人都沒有講太白。不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才說要溝通,行政院就逕自提出修訂《公務人員協會法》,擴大公務人員結社權與協商權但被民團批評說謊狸貓換太子因為公務人員協會並非工會不具有與雇主簽訂對等契約的能力也無法完整保障勞動三權

其實仍有民眾、甚至部分消防人員有些懷疑,組工會就能阻止消防員在明揚大火中殉職嗎?就像消防員已有退避權,也無法避免明揚大爆炸的憾事發生。尤其,恐怕沒有民眾會同意,家裡失火或家人受災待援時,消防員正在行使罷工權!這絕對不是勇消搶險犯難消防救災初衷,卻可能是消防員組工會社會阻力,有待更完整的論述與溝通。

消防員是公務員,必須通過國家消防設備人員考試,才能進消防單位任職;因為是公務員,不能組工會,只能依《公務人員協會法》組成協會,其間最大的差別是組工會後提出訴求,相關的資方不能迴避,必須出面協商以工會身分提出訴求,雇主與勞工有強制協商的義務另依工會法職安法可以裁罰違規雇主,有相當嚇阻作用。另外,目前教師可組工會但不能罷工,雖仍有爭議,但或可作為消防員組工會的參考。

於地方消防人力城鄉消防量能差異,存在已久;先不比台灣與日本、新加坡的消防人力相距甚遠,台灣每位消防員幾乎負責比近鄰國家多一倍人口的消防安全;即便只在台灣內部比較,城市的消防人力也有相當差距。而因為消防工作風險高,近年招考屢屢不足額,使得城鄉消防人力與量能問題更嚴重

明揚爆炸案也傳出毫無打火經驗的屏縣消防局長許美雪,被質疑專業不足、不適任,根本是外行領導內行。她的學經歷都與消防專業無關,真正有關的恐怕只有她是屏東縣老縣長、立法院前院長蘇嘉全妻子的同學。這也暴露消防署成立整頓人事本該是要務,怎麼會連一套專業篩選機制都沒有?

明揚大火,明揚責任難逃;消防系統積弱,也該檢討。積極回應基層的改革呼聲,別再糊弄消防員,更別再讓政治凌駕專業,繼續破壞消防制度,消耗消防量能,庶幾不負成立消防署,積極推動消防專業系統與制度、強化消防救災效能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