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電動車產業爭霸 三強角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8635/web/ 

◆  聯合報社論/兩岸團客準備期屆滿,橄欖枝依舊帶刺
◆  聯合報黑白集/藍白拖變夾腳拖?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電動車產業爭霸 三強角力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電動車產業爭霸 三強角力


2023-09-28 00: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歐盟對中國大陸生產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據傳特斯拉因受惠大陸補貼,也遭列入調查。(美聯社)


中國大陸、歐盟與美國近日在電動車上,展開激烈的競爭。大陸電動車工業發展最早,在國內市場扶持之下,開始大量外銷,但最大的市場歐盟,對大陸進口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美國則早在川普時代已經徵收27%關稅,先把大陸電動車擋下來,希望扶持自己的產業,可是由於汽車工人罷工,勢必將遲緩美國電動車工業的發展。

中國大陸一直想在汽車產業,能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但汽車內燃機技術非常複雜,中國做不出夠格的發動機變速箱,而電動車門檻比較低,大陸看到這個機會,憑藉著國內市場,以大量補貼把電動車產業培養起來。

大陸自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就開始對汽車產業補助,一輛10萬人民幣的汽車,中國政府就補助了6萬人民幣,據調查,從民國一O五年到一一一年(2016年到2022年),國家補助電動車金額高達570億美元。目前製造汽車電池的寧德時代,民國一O九年(2020年)成為全球第一,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比亞迪售出140萬輛純電動車,比特斯拉多了50萬輛,而特斯拉電動車還有一半在中國生產。

民國一一O年(2021年)中國電動車僅占歐盟市場的2%,目前歐盟則成為中國電動車出口的最大市場,占了歐盟8%的市場,預估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達到30%。才剛剛結束的慕尼黑車展,幾乎一半的參展商都是中國製造商。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擔心歐洲電動車產業,將被中國消滅,於印度新德里召開G20峰會上,向中國總理李強表達了歐盟的擔憂。但李強只表示,希望歐盟為中國提供一個非歧視的環境,並願意在潔淨能源與綠色金融上與歐盟加強合作。

既然中方沒有積極的回應,馮德萊恩13日就在歐洲議會發表歐盟情勢年度咨文,宣布將針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預計從原物料、電池價格、低利貸款、廉價土地供應等各方面進行,將在第九個月課徵臨時關稅第13個月課徵最終關稅,課徵對象不只是中國品牌,還包括在中國生產非中國品牌如特斯拉、寶馬、雷諾等,如果歐洲議會不同意課徵反補貼稅的決定,必須要有55%會員國和65%歐盟人口的支持,要推翻此決議將相當困難。

不過若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勢必引起中共對歐洲出口產品,例如德國汽車及其它產品進行反向報復,將發生貿易戰,由於歐盟出口大陸的金額少於大陸對歐盟的出口,若要升高報復,歐盟不見得有利。

目前歐盟內部是分歧的,德法出現不同立場,對中國進行反補貼調查,比較可能傷到德國企業。德國汽車工業近三分之一在中國銷售,而電池等原材料和零部件很多都從中國採購,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擔心中方「反制」,並聲稱歐盟的正式調查必須考慮到整體利益,以及中國的回應。

目前針對電動車進口關稅,歐盟只有10%,調查後可能升至20%,而美國則高達27%,雖然擋住了中國電動車的傾銷,但是並沒有替美國的電動車發展,爭取到更多時間。

根據美國去年《通膨削減法案》和民國一一O年(2021年)兩黨基礎設施法案中的計畫,拜登政府為投資電動車廠提供慷慨的財政激勵措施,希望車廠能夠盡快往電動車生產轉型。但是電動車廠如特斯拉,所創造的許多就業機會並非工會會員,其中一些工作的工資還遠低於工會水平,而且隨著往電動車的加速轉型,老舊工廠及其工人職位可能不保;福特 CEO 去年就表示,生產電動車所需的勞動力將40%

這引發了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近15萬名成員的大罷工,對於向來站在勞工這邊的民主黨,在明年總統大選年的壓力之下,恐怕很難不站在汽車工人這邊,換句話說,美國電動車的發展勢必會受到拖延。

這場下個世代產業大戰,已經箭在弦上,中國大陸拔得頭籌,台灣有不少供應鏈業者受惠獲利但是在歐盟祭出反補貼調查,以及美國汽車業罷工的影響下,如何持續發展壯大,要謹慎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藍白拖變夾腳拖?


2023-09-28 00:2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擬參選總統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受訪表示,非綠陣營三位候選人共同目標就是團結勝選,下架貪腐無能的民進黨,這是在野大聯盟唯一的目標,而三人也都保持正常溝通管道。記者侯永全/攝影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大選下周將進入倒數一百天,在野大聯盟目前仍只聞樓梯響,「藍白合」若一拖再拖,最後會不會變成「夾腳拖」?

聯合報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雖以三成支持率領先,但四成五選民希望「下架民進黨」,四成一期待在野整合。國民黨和民眾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柯文哲的藍白合若成真,無論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是否參選,「侯柯配」或「柯侯配」都能逆轉對手八至十五個百分點

大勢很明朗,在野陣營「合則雙贏、分則三輸」。賴清德拔劍傲笑四方,藍白合卻還是三角習題。侯柯郭的支持者黏著度都很高,都希望支持對象能領銜參選總統,三人也難屈居副手,成為整合最大障礙。

藍白合被視為在野大聯盟夢幻組合,但所謂夢幻就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總統大選的四腳督排列組合已夠複雜難解,若再加上一一三席立委布局的多變項,國會席次牽動各政黨的生存版圖,恐怕就不只是合或不合的是非題而已。

倒數一百天是一個里程碑,對落後者而言,時間是不利因素,壓縮整合空間,侯友宜比預期中提早請假參選,當然也感受到時間的壓力。但誰也不服誰,結果只會互扯後腿。現在子彈還在飛,但最後若錯過黃金時機,藍白合變成藍白拖,打打小強還可以,要打大選就算了吧!













聯合報社論/兩岸團客準備期屆滿,橄欖枝依舊帶刺


2023-09-28 00:2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兩岸團客開放卡卡,交通部長王國材受訪時表示,希望陸方有善意回應,但都沒有收到,會再和陸委會討論下一步怎麼做。圖/桃機公司提供


陸委會宣布恢復兩岸團客旅遊的一個月準備期已屆滿,但陸方並無回應,陸委會也不再作聲。眼看大陸即將進入疫後第一個「十一黃金周」長假,星、泰、澳等國喜迎較去年同期暴增二十倍陸客,而台灣業者等了大半年的期待依舊落空,心中豈止焦慮而已。

在過去一個月的「準備期」內,觀光署已經舉辦了十場相關課程,找旅遊業者說明準備事項安全講習等,煞有介事。但陸委會不動如山,兩岸僵局難解,大陸團客依舊進不來,台灣團客也過不去。觀光署升格揭牌的風光,掩蓋不了觀光旅宿業者的焦急,以及民眾對兩岸破冰無期的失望。

中國大陸陸續開放出境團體旅遊已達一三八國,台灣卻未列入。苦等不到大陸開放紅利的台灣業者抱怨連連,民進黨政府被迫宣布優先開放旅外陸客來台觀光,並利用一個月準備期規畫兩岸團客事宜,初期限每日兩千團客,視陸方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政府自以為是化解民怨、責推對岸的高招,但業者一眼即看穿其把戲。因為旅外大陸人民多持有外國護照,本就可入境台灣,來台人數也僅占整體市場不到百分之一;且對照疫情前陸客自由行每日上限六千人,限制團客兩千人就更顯得莫名其妙。

不過,兩岸政府繼續交鋒。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喊話,很多陸客想來台,我方也研議解禁兩岸旅遊團,但對岸仍未開放團遊來台,「非常奇怪」。大陸國台辦則回應,希望台灣方面順應民意,撤除「不光彩、不必要」限制。對於這種拿人民權益當籌碼的官腔官調,紅、綠倒是腔調一致

如今準備期屆滿,兩岸旅遊只能繼續「準備」。旅遊業者則透露,陸委會的設限和但書是宣布前兩天才制定,交通部和觀光署在規畫時根本沒有但書及「視陸方反應才確定開放日期」等內容,更加凸顯民進黨政府所謂的開放規畫,實則是欲迎還拒、為累積政治相罵本的「帶刺橄欖枝」。

再看看傷害兩岸交流的言論如何放任與橫流:台灣即將大選,大陸人多了是來幫誰助選;大陸觀光客水準太低、沒錢消費;陸客將導致交通一票難求、景區烏煙瘴氣、餐旅順勢漲價,反苦了咱台灣人;大陸旅遊業一條龍把控,台灣業者賺不到等等,充分照見抗中的情緒與反中的偏見。

民進黨政府抵拒兩岸交流的心態,也不難想見。對照官員紛紛表示,「我方歡迎陸客團前來」、「我方已釋出善意」、甚至「讓兩岸人民往來更順暢,才是兩岸人民之福」,只有滿口的兩岸交流經,實則寸步不讓。說穿了,對民進黨政府來說,開放兩岸團客不過就是又一場政治算計,否則就不會年初才信誓旦旦要迎百萬陸客,半年後即拒陸方官員來台參加兩岸旅展;宣稱歡迎陸客卻設下重重關卡,又不惜大手筆補助他國團費。如此兩面手法,當然讓人看破手腳。

中共於廿大後展開對台「軟硬交錯、軟的更軟、硬的更硬」新布局,暑期落地接待的台灣學者、學生、工商團體、媒體、甚至民進黨籍里長不知凡幾,而且還有我刑事局等官方人員。陸方不久前發布支持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文件,隨後又提出「兩岸通高鐵」、「能源資源互通」等規畫。對岸頻出新招,我方除斥為「統戰迷香」外,可有審慎應對因勢利導之道?

遞出帶刺的橄欖枝,釋出的是善意或敵意?開放兩岸團客就像一面照妖鏡,讓人民看清民進黨政府只顧政治私利,毫無長遠戰略布局,卻讓台灣自縛於民進黨織造蟲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