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房價上漲與利息補貼關聯密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外星人內閣與民眾的距離,比火星遙遠
◆  聯合報黑白集/童子賢「拒絕摸頭書」
◆  經濟日報社論/房價上漲與利息補貼關聯密切






經濟日報社論/房價上漲利息補貼關聯密切


2024-06-23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青安優惠房貸」被外界抨擊是炒房幫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4月間與公股行庫開會,盤點新青安房貸精進措施。其中,新貸戶必須簽自住切結書,若違反規定,就終止利息補貼,而舊貸戶則依個案處理。

不過,新青安貸款政策助漲房價,主要是因利息補貼產生的套利空間;若不取消此優惠,欲貸款的青年仍會因應行庫措施,調整其行動,以享受套利好處。

財政部提供的青安貸款,自去年8月1日起放寬各項條件。在利率方面,由公股行庫與內政部住宅基金合計補貼2碼至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7月底止。另外,貸款額度提高至新台幣1,000萬元、貸款年限延長至40年,以及寬限期延長至五年。

自上述政策推出後,造成青年搶進熱潮。在五大官股行庫承作的貸款中,青安貸款所占比率由去年7月的12.9%劇增至去年9月的47.9%,而到今年4月已達54.6%。這導致從去年8月到今年4月間,新青安核貸金額占全國房貸增加金額的52.7%

目前央行重貼現率為2%,而市場上房貸的地板利率為2.06%。相對地,目前新青安房貸申請者,在獲得0.5%的利率補貼後,僅面對1.775%的利率。過去由於新青安房貸申請者可進行套利,從而衍生轉租、人頭戶等不法行為。而在財政部加強管理後,預期違法行為會大幅減少。

不過,青年購屋背後往往有長輩金援。因此,只要存在套利空間,則青年及其父母仍可透過重新配置整個大家族房產所有權,以享受「白吃的午餐」。所以,行政院若欲打壓房價,則應制定出一個可信的承諾,聲明從現在開始,以及在新青安房貸政策到期後,政府不會因應央行升息,而去進行任何利息補貼

央行升息會壓抑房價。央行曾於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3月開始升息1碼,而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3月,合計升息3碼至1.875%。由信義房價指數所代表的中古屋成交價,各季和上一年同季比較的房價年增率來看,台灣上一波房價下跌,出現在民國一O四年(2015年)第2季至民國一O五年(2016年)第4季,而各季房價年跌幅介於1%至3%。而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第2季時,台灣房價年增率僅2.8%,其後由於政府各種紓困補助以及央行降息,導致到了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第3季時,房價年增率達到15.6%。

不過,央行從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3月開始,其後一年間所展開的升息循環,顯著抑制房價上漲;到了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3季時,台灣房價年增率僅3.6%。然而,從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8月啟動的新青安房貸,卻造成今年第1季時,台灣房價年增率達到10.5%

除利率因素外,其他各種因素也影響房價。在有利房價的短期因素方面,包括台股指數近期暴漲所帶動的財富效果。

在有利房價的長期因素方面,則是老屋比重增加,導致房屋供給減少;台灣50年以上的老屋比率,已由民國一O三年(2014年)第1季的5.9%增加到今年第1季的12.1%,而其後更會進一步增加。

對房價不利的長期因素為從民國一O九年(2020年)開始,台灣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的差距擴大,所產生對房屋需求的減少;國發會預期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時,台灣人口總數會較民國一O九年(2020年)減少2%,而其後減少幅度會進一步增加。

至於對房價不利的短期因素包括電費調漲尚未完全反映成本,以及未來課徵碳費,兩者所導引的通膨壓力。雖然今年4月台電已上調電價11%,但仍須上調24%,才能完全反映成本。由於電費占家庭消費支出的1.15%,因而若電費合理化,則消費者物價指數會增加0.276%,也因而央行有可能須上調利率1碼。至於碳費一旦課徵,廠商會將漲幅轉嫁給消費者,故造成通膨以及央行升息的壓力。

總之,利息補貼是新青安貸款的核心問題,而此補貼是央行升息所衍生的政策調整問題。未來央行若升息,而財政部不再進行任何補貼,才能有效壓抑房價。











聯合報黑白集/童子賢「拒絕摸頭書」


2024-06-23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曾公開表態挺核能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獲賴清德總統延攬擔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記者董俞佳/攝影


表態挺核能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甫獲賴清德總統延攬出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隨即大談「政府不該讓大眾誤以為綠能很簡單就能達到」,不僅劍指「蔡規賴隨」的非核政策盲區,更像是給賴總統的「拒絕摸頭書」。

檢析幾個重要節點,一是童子賢近期多次發聲挺核電廠延役,恰是賴清德徵詢組建新政府之時,而賴最早還曾邀童任閣揆親自執行其主張;二是綠委批童子賢與兩財經閣員是「核電自走砲」,卻不見賴清德緩頰;接著是賴清德邀童子賢任氣候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並說不單聊天氣,也要談核電廠延役問題 。童子賢態度始終一貫,但外界卻摸不清賴清德看待核電頭緒。

童子賢現身挺同團體活動,直言現場許多人都反核,他仍從台灣碳排高、綠能傷土地、多國增核電等多元角度重申「要核電」立場,並表示未來「在委員會會與賴總統交換意見」。面對民進黨的非核神主牌,童子賢並未像經濟部長郭智輝等改納「非核投名狀」,反而選擇與非核民粹直球對決。

賴總統既想用委員會獨攬朝政,童子賢就宣布將在此場域「交換意見」,球直接快遞到總統手上,賴反而沒有找官員充當防火牆、緩衝墊的可能。只不知,這將是「核電自走砲」的最後一擊,或是幫賴清德鋪下台階的預告片?













聯合報社論/外星人內閣與民眾的距離,比火星遙遠


2024-06-23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到花蓮視察震災重建進度,對於台鐵新自強號事故致歉,他說,下月要親自搭火車來花蓮,看夠不夠安全。記者王燕華/攝影


賴政府上任一個月,內外溝通不良,卓內閣被黨內譏為「外星人內閣」。行政院長卓榮泰推稱,這是二周前的事;經濟部長郭智輝則說,沒有這個現象。官員感受與人民的距離,如同地球到火星般遙遠,難怪被封為「外星人內閣」。

一個月來,賴政府拚政治不拚經濟,拚抗中不拚和平,因此與人民和產業的距離愈來愈遙遠。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卓榮泰內閣第一個月施政滿意度僅有四成三;贊同賴清德總統處理國家大事方式的民眾也不到五成,比上月減少十個百分點,約流失二百萬人支持。而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在六十七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八,較去年退步兩名,終結連續五年的排名進步;其中經濟表現更一口氣滑落六名至世界第廿六名。

賴政府必須概括承受蔡政府八年施政遺留的問題,而其中民眾與產業界最關切的是供電、房價與詐騙。這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但相關閣員或立場搖擺、或給錯藥方、或束手無策,沒有為民眾解決問題,反而讓自己成為問題。

供電與產業密切相關,電價更受民眾關切。但郭智輝日前表示,電價不是愈便宜愈好,不必每房裝冷氣。國民黨立委接連砲轟,郭智輝改口表示,他話講太快,不是每房裝冷氣不好,重點在節能但問題在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供電不足、電價大漲,如果叫民眾不裝冷氣就能解決問題,還需要經濟部長嗎?

郭智輝上任前後有過多次不排斥核電的談話,甚至曾說只要延役修法通過,並完成安全檢查,「核二、核三可延役廿、卅年」,但很快遭到「校正回歸」。尤其六月初出席卓榮泰晚宴,被立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警告,「你已是團隊成員,不該有什麼個人認為」,此後郭智輝態度丕變,強調非核家園是大家一致目標。六月中民進黨立委王世堅再轟「核電自走砲」,其實是錯打已納投名狀的「自己人」。郭智輝多次急轉彎,卻把缺電和電價問題甩給產業和民眾。

不只經濟部長與民眾脫節,財政部主導的「囤房稅二點○版」七月將上路,但近一年來房市買氣更旺、房價愈炒愈高,許多專家指出,主因就是去年政府推出的新青安貸款。囤房稅二點○版目的就是要增加房屋供給、抑制房價。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許多房東因此將增加的稅負轉嫁到租屋族頭上,導致租金市場上揚,殃及弱勢租屋族群。新青安貸款額度則提高至一千萬元、延長貸款期限四十年,「還息不還本」寬限期延長五年,房市「租不如買」,變相鼓勵年輕人投入購屋市場,五年後再設法脫手,政府打房結果不冷反熱,助長建商荷包,居住更不正義。

此外,行政院力推「打詐四法」,聲稱讓詐欺犯罪無所遁形,嚴懲詐欺犯罪,保護詐欺被害人,但國民黨立委洪孟楷月初發現,如果使用 Google 搜尋「打詐四法」、「防治詐騙」等關鍵字,前幾項搜尋結果都是疑似詐騙廣告,聲稱有專業律師團隊可免費提供幫助,政府若無法源頭打擊,民眾可能陷入「二次詐騙」。目前這些疑似詐騙廣告似已被下架,但其他各種詐騙廣告仍然遍布網路與社群平台,受害者層出不窮。蔡政府執政無能,放縱詐團如入無人之地。賴政府打詐,還是趕不上詐騙成長的速度。

供電愈來愈不穩,電價愈漲愈高;而打房和打詐,也都愈打愈開花。賴政府拚政治重於拚經濟只見賴主席、不見賴總統。火星官員自我感覺良好,地球人徒呼負負。





名家縱論/AI可以得普立茲新聞獎嗎?\星期透視/覆議失敗 何不檢討分贓修憲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非核神主牌請送回綠神龕
◆  名家縱論/AI可以得普立茲新聞獎嗎?
◆  大屋頂下/爾為小組長/我是召集人 賴清德效顰習近平
◆  速修法延役核電廠 防執政黨耍賴
◆  星期透視/覆議失敗 何不檢討分贓修憲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AI可以得普立茲新聞獎嗎?


2024-06-23 00:15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可以!今年已經發生了。


上月普立茲獎宣布得主,兩位得獎者公開說,報導過程使用 AI,這是創設百多年來,首次有得獎者承認用 AI 產製新聞。

一件是「芝加哥失蹤」系列報導,發現警方在處理失蹤和被謀殺黑人婦女的調查過程中,有嚴重的系統性失誤。報導由非營利組織 City Bureau 和 Invisible Institute 追蹤多年,並使用名為 Judy 的機器學習工具,幫助記者整理數千份報案失蹤的資料,發現警方確有不當行為。

另一件是紐約時報報導以哈戰爭,視覺調查團隊費心製作智慧模型,能夠審視衛星圖像彈坑痕跡,揭露以軍在加薩南部投下數百枚炸彈,連平民安全區都不放過的惡行,獲得普立茲國際新聞大獎。

早在十年前,美國媒體已經用 AI 自動撰寫新聞。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某日,仍在夢鄉的洛杉磯市民,被淺層地震晃醒。地震發生不到三分鐘,洛杉磯時報就在網上發佈詳細報導,不但提到觀測詳情,還回顧了灣區最近十天的觀測情況。

新聞能在這麼快速的發出,要歸功於人工智慧新聞程式,能在地震發生的瞬間,從地震觀測的數據介面,抓出所有資料,飛快生成報導全文。

如今 AI 在新聞媒體的使用或應用,早已判若雲泥。AI 的發展為新聞機構如何用 AI 編寫製作新聞,機器學習如何帶給新聞新的內容和角度,甚至傳播時如何有演算法訂定平台新聞排序,都帶來了新的法律和道德挑戰。

對於編輯部來說,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可提高生產力和創新。但也存在不準確、道德問題和損害公眾信任的風險。也為濫用記者原創作品和侵害版權者提供機會。

撇開倫理考量,根據美聯社最新調查,美國已有七成新聞工作者使用生成式 AI 創作報導內容,翻轉編輯室的角色和工作流程。

這股潮流來勢洶洶,普立茲新聞獎委員會去年就開始討論 AI 與新聞獎的問題。並決定用開放態度面對新聞的 AI 使用。

尼門實驗室三月指出,四十五名決賽入圍者中,有五件作品承認撰寫初稿或調查研究時,都會使用 AI。正當全美新聞媒體對生成式 AI 的戒懼日漸增加,普立茲獎實例顯示這次決賽入圍者、尤其是調查報導使用 AI 比例最高

台灣現在已有很多媒體引進 AI 到編輯室,包括新聞編譯、影片編輯、自動發新聞,以及直播或傳送即時新聞,方興未艾。

這一波新聞 AI 究竟帶來福或禍?還難評估。目前有一點大者恆大,小媒體還在掙扎的趨勢。而大型科技平台更是如魚得水,無論是便利性、積累的力量、或降低成本,都給谷歌等科技平台更大優勢。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非常擔心科技平台把新聞媒體鎖住(lock-in)的效應。

報告也指出,AI 拓展媒體對公共議題的關心,擴大監督輿論和鞭策政府的力量。儘管陣痛難免,但不必用悲觀的心態面對。

新聞媒體的信任感只是發生轉變,並沒有消失,相反,很多新聞工作會轉變成新的工作機會,例如新聞也可能更需要研究員,替代以前的採訪記者。記者工作要更積極,到社會各個層面發掘題材(這是 AI 做不到的),而不是坐在電腦前找資訊。AI 時代的記者編輯,應該是充滿好奇心、想像力不封頂、關懷社會、會發掘問題,同時善於駕馭運用 AI 的人才,做 AI 的主人。

這一年多 ChatGPT 造成的風潮,就是 AI 已進化成生成式 AI,帶來無法想像巨大力量,既然要駕馭生成式 AI,我們的媒體工作者能不能蛻變成「生成式記者」呢?













星期透視/覆議失敗 何不檢討分贓修憲


2024-06-23 00:00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波波漫畫


無視藍綠群眾對峙叫囂,立法院內藍白再度攜手,以六十二對五十一票否決行政院所提國會改革法案的覆議案。覆議失敗後,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立院執政黨團等四大機構,史無前例同時表態將提請釋憲。法案造成社會割裂,諸多憲政機構又認為有違憲之虞,立院將法案強渡關山是否有些輕率?

總統由全國選區選出,並為國家主權的象徵,對政策的考量當然不可能與區域立委一致。故權力分立的憲政體制,如美國與台灣,均授予總統行使覆議之權,藉以迫使國會整合更廣泛民意或讓國會重新思考法案的適切性。為了防止國會議員串連顛覆總統的反對,三權分立的民主國家均對覆議案的表決,設定較高的門檻。美國規定,參、眾兩院須同時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反對覆議,覆議才算失敗。因此,立國兩百餘年來,美國總統共曾提出一千四百八十四次覆議,國會反覆議成功僅只一百零六次,足見推翻總統覆議相當困難。

中華民國憲法延襲美國成例,同樣也在原文中規定,立院若要反覆議,必須取得三分之二以上立委的支持。但此一條文卻在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修憲時,因短視的利益而被廢除。當時李登輝為了達成凍省與廢除行政院長副署權等目標,發動第四次修憲,但過程中苦於國民黨未能掌握修憲所需的四分之三席次,便私下與民進黨暗通款曲,出現媒體所稱「民進黨主席夜奔敵營」的插曲。

由於國民黨在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的立委選舉流失不少席次,但民國八十五年(九六年)的總統大選李登輝氣勢仍不減當年,民進黨部分菁英因此相信,台灣若實施實權的國會內閣制,民進黨將較有機取得政權,故而黨內出現一些反對配合李登輝廢除行政院長副署權與取消立院的閣揆同意權的聲浪。為了安撫這些黨內菁英,國、民兩黨高層拋出覆議門檻由三分之二降為二分之一以為交換。憲政學者當時便清楚警告,此一修正擴大的立院權勢遠大於閣揆同意權,決策權將因此移轉至立院;「民間監督憲改聯盟」則痛斥國、民兩黨「分贓修憲」。

回顧三十年前的這段修憲過程後,很難不對現在的「青鳥行動」感到納悶。當初若非民進黨菁英將覆議門檻降低,依現今立院生態,反覆議表決根本不會成功,「擴權」也不致出現。民主政治不正是法治政治?藍白立委在憲政規則下行使權利,何錯之有?指控立委濫權,何以不去檢討當年恣意亂憲的前輩?當時參與修憲的各路人馬不少仍然健在,青鳥不檢討他們,反而斥責依憲行事者濫權,天理何在?

對於立院的「擴權法案」,四大政府機關已明言將提請釋憲。就目前行政院的意見觀察,反對主要因法案有若干定義不清之處,且立委有過度擴權之嫌。但行政與立法的權勢消長,向來便屬於政治性議題,憲法法庭是否適合介入,仍有待大法官釐清。例如,有關國會的運作程序,美國最高法院便曾多次拒絕審判。此外,反對法案者常質疑,通過的法條對個人權益的保護並不充分。但法律尚未實施,焉知執法者不會自我克制?許多人權的保障,不也是透過現實案例而產生實施的指引?憑空假設,恐怕無助於建設性的變革。














大屋頂下/爾為小組長/我是召集人 賴清德效顰習近平


2024-06-23 00:14  聯合報/黃年


賴清德宣布在總統府設立三個任務編組委員會,引發議論。

一、必須面對憲政體制正當性的公評。二、如此大張旗鼓,是要為賴清德台獨、非核兩大鐵桿政策背書?或是要為挪移這兩塊神主牌進行鋪墊?

先談憲政體制正當性。此舉引發「超級總統/太上行政院長」的議論,即在探究憲政權責正當性的分際。

賴清德方面的說法是,美國、日本皆有範例。但美國是總統制的典型,日本是內閣制的典型,總統與首相在憲政體制上均是當然的最高行政首長。但是,我國憲法卻是雙首長制,不可比擬不倫

賴清德的這個舉措,像極了習近平。中共建政以來,在「中共總書記(或主席)/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三者的權責分際,隨著主角人物的主觀條件與時代背景的客觀變遷而有浮沉變化。至江澤民與朱鎔基的搭檔,居然出現有一點「雙首長制」的味道;輪到胡錦濤與溫家寶,則「胡溫體制」已成一般接受的概念。但是,到了習近平與李克強,很快就不再有人說「習李體制」。習近平密集設置了許多「小組」(迄今至少有七個),本人皆任小組長,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外事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等…。全覆蓋地侵奪了國務院的角色與權力,國際上稱習近平為「萬能主席」(the chairman of everything),至此中共的中樞憲政權責體制已被習近平摧毀。

然而,中共畢竟是黨國體制。憲法明文規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此一規定當然違反「法後之法」(自然法),但畢竟已是憲法明文。因此,習近平在「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三合一的身分下,也就有了「小組長治國」的操作地位。

然而,中華民國憲法體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制畢竟不同,賴清德與習近平的憲法角色也迥然而異

習近平在黨國體制憲法下,或許可用設置小組並自任小組長的手法侵奪國務院的角色與權力。但賴清德在雙首長制憲法架構下,竟以設置委員會並自命召集人的手法侵奪行政院角色與權力自然必須面對法理及政治倫理上公評

造成賴清德困境的原因是:一、憲法缺陷。雙首長制,經由國安會組織法,將總統的權力規定為泛稱的「決定大政方針權」,但限定在「國防、外交、兩岸關係及國家相關重大變故之相關事項」。如此一來,總統的權力,相應與憲法其他五權的互動關係,就彷彿有了楚河漢界的割分,河水與井水。二、現實逼迫。但是直選總統已經成為現實政治的中心,輿論不會認為總統的權責只限定在「國防/外交/兩岸」,政黨攻防更以總統為主要的政爭標靶(比如,馬維拉),則總統必然不能自困於「總統三權」。於是,總統的政治角色遂陷於「憲法缺陷/現實逼迫」的矛盾之中。

不過,這些皆是七次修憲留下的遺害。但是,就憲法論憲法,賴清德的「召集人」,確實比習近平的「小組長」更站不住腳。參閱六月九日大屋頂下/虛位以待賴清德國情報告〉。

再論這三個委員會究竟是要為賴清德抬轎子,還是要為他搭下台階?三個委員會的三大議題,其中「氣候變遷」的主題是能源轉型,「全社會防衛韌性」的主題則必須鎖定在兩岸關係。而這兩個主題的交集點,即在回應黃仁勳吹響的「台灣是AI革命中心」衝鋒號。至於「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只是插花,陪榜而已。

首先,其實依據現行憲政體制,完全即可推進這三大議題,不必另設委員會。例如:能源轉型,行政院長卓榮泰難道就不能號召產官學一起來?如今卻非要將經濟部長郭智輝糟蹋得像小丑,竟說要將核三延役留待委員會討論。又如,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賴清德是召集人,蕭美琴、潘孟安、吳釗燮是副召集人,那麼只要國安會即可推進,更何必疊床架屋?

歸納而言,設置委員會(主要是氣候變遷與社會防衛)是為了必須爭分奪秒回應「AI革命中心」所引爆的社會共同憧憬。因為,這不只是一個科技與經濟的議題,其實在根本上更是國家生存戰略的頂層選擇。參閱六月十六日大屋頂下/兩張台灣地圖的抉擇〉。

說到底,這個選擇就是:台灣究竟要選擇做一個「台獨島」、「非核島」?還是要選擇做一個「AI智慧島」?

如前文所述,賴清德現在的難題是:他究竟是想用這些委員會來為他台獨、非核兩大鐵桿政策背書?還是想用來為他的轉彎轉型搭下台階?

童子賢是「氣候變遷委員會」的焦點。沒有理由認為,童子賢入列是他想要做第二個郭智輝。賴清德沒有請出童子賢為首選閣揆,如今童又名懸榜上,可見賴童二人皆未死心。接下來,無論童子賢將如何為賴清德的「非核」抬轎,或為賴清德的「返核」搭下台階,都是一場鑼鼓頻催的好戲將要登場。

至於「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離開了兩岸戰略即無討論基礎。「首戰是否終戰」,不是台灣投不投降的問題,而是必須想定台灣在「終戰」的狀態及代價如何?台灣是全盤勝利高奏凱歌?還是戰到最後一兵一卒做一隻陣亡的刺蝟?

賴清德必須誠實面對,台灣沒有人反對「備戰」(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中華民國還暗地研發核彈,那種「國防自主」的雄心壯志比潛艦國造更酷吧?),但台灣更有鮮明的民意反對「引戰」。因此,在討論兩岸戰略時,雖要部署「備戰」的「軍事戰略」,更重要是要建立「不引戰」的「政治戰略」。

如此始能談「全社會防衛韌性」。

賴清德的立場是「既要台獨/又要和平」,但台獨與兩岸和平水火不容。因此,委員會必須首先確立兩岸的政治戰略,再去談軍事戰略。賴清德究竟要委員會為他的「用台獨引戰」背書?或為他轉彎到「用中華民國備戰」搭下台階?賴清德必須要用「周處除三害」的心志,來面對「備戰/引戰」的分歧。

賴清德搞台獨,黃仁勳唱 AI,多麼滑稽,難道這是台灣的未來嗎?

台灣如果要實現「AI 智慧島」,台灣就不可以是「台獨島/非核島」,其理至明。因為,鳳凰不會在火藥庫上築巢。

賴清德以「召集人」媲美習近平的「小組長」,皆有「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雄心壯志。這是東施效顰?還是青出於藍拭目以待













非核神主牌請送回綠神龕


2024-06-23 00:08  聯合報/ 陳長文/律師、超國界法律問題教授(台北市)
民進黨堅持「非核家園」已經30、40年以上,幾乎已是民進黨與支持者的共同價值與信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要在總統府內成立氣候變遷委員會,並納入核電廠延役議題討論,令筆者百感交集。

自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年)林義雄反核絕食起,民進黨便奉非核家園為神主牌(另一神主牌則為台獨,兩者列入黨綱)。兩千年陳水扁執政推動「非核家園」;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民進黨重返執政後,非核家園捲土重來,儼然為執政圭臬。

非核固有其理想,然而,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人民以五十八%壓倒性多數,公投通過廢除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制定之《電業法》第九十五條「核能發電設備應於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前全部停止運轉」,昭告對非核家園不滿。

行政院長卓榮泰卻在六月十一日重申「政府邁向非核家園的政策沒有改變」,並持環境基本法第廿三條「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作擋箭牌,公然漠視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公投結果,顯示政府在能源政策有法不依,已然治理失序。

一、請依公投結果修法正視民意支持淨零反對非核。公投是人民直接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神聖權利,其直接民主理應高於代議民主之法律。然而公投迄今逾五年,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制定之《環境基本法》第廿三條仍存,未依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公投結果修法更正,孰為立法也是行政怠惰。

且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時,民進黨多數之國會明知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的公投結果,卻未將第五條「逐步落實非核家園願景」文字一併修正,如今更放任核二廠、核三廠一號機等相繼除役。凡此種種體現民進黨將黨意凌駕民意的違法作風。

據報,國民黨已提案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第五條,將「非核家園」改為「淨零排碳」,值得期待,另外期望《環境基本法》第廿三條亦應修正。

且《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第十六條規定,核電廠須在除役前五年申請延役,若墨守成規將使核電延役淪為空談,故立法院亦應趕於七月底核三廠一號機停止運轉前,修正其母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參考美國未針對延役設時限,並在許可延役前得繼續運轉以免能源陷入空窗期,並認真考慮核一及核二廠恢復運轉。

二、非核蒙蔽了雙眼 政府治理務必科學理性
在非核神主牌下,燃料成本大幅上漲,導致台電與中油年年鉅額虧損,悖離公司治理常理,更顯政府監督失靈。

更甚者,台電六月廿日竟與麥寮燃煤電廠展延合約,無疑「請鬼拿藥單」,捨淨零排碳的核電,卻縱容高汙染、高碳排燃煤,予人漠視民意感更甚,遑論達減碳目標;明年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將啟用,燃氣高排碳加劇暖化,亦將破壞藻礁生態,禍不單行。

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葛羅西六月十三日言若無核能,不可能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然台灣仍故步自封,不願面對核能為科學證實減碳要角,宛如急驚風碰上慢郎中。

基上,總統與行政院長應將非核家園請回民進黨自家神龕!若執意走向不理性非核之路,當地球容不下人類時,再多後悔也來不及了。














速修法延役核電廠 防執政黨耍賴


2024-06-23 00:08  聯合報/ 李敏/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新竹市)


台灣到底有沒有缺電?根據科學數據,未來幾年區域輪流限電可能性非常高,在電力供給追不上負載的瞬間,處理不當,發生大區域斷電的風險也非常高,但政府始終不承認

台電當然會開源節流以解決問題。開源:讓低效率高汙染的燃煤電廠延役,媒體報導麥寮電廠將繼續運轉,台電說法是與台塑簽的購電合約有售電總量,目前還沒達到合約量,所以可補足發電量。奇怪耶!受電總量未達合約量不是早知道?為何去年公布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未納入考量?如果供電量不虞匱乏,為何還要使用燃煤機組來危害民眾健康?

再說節流用電緊繃時,減少用電三個法寶是:需量反應、擴充可停電力、道德勸說。需量反應是台電花錢把用電權力買回來,台電預測隔天有可能供電不夠時,公告徵求大電力用戶出售用電權力。可停電力是說台電與某些大電力用戶簽訂合約,必要時可通知用戶停止供電,這些用戶平時電價則享有折扣。道德勸說,就是臨時通知企業啟動緊急柴油發電機供電。這些都可短暫降低系統負載、度過電力不敷使用的時段。

台電還可做一些賴皮措施。系統在用電量大於供電量時,電壓與頻率都有可能降低,當電壓與頻率偏離運轉範圍時,電驛動作停止電力傳輸。台電可在備轉容量不足時,放寬供電壓力與頻率可偏離的範圍,即容忍系統在壓力與頻率降低的狀況下供電,連帶負載也同時降低。如果供電能力夠,又為什麼要降頻降壓供電

電力夠不夠,在區域輪流限電或大區域瞬間停電沒發生前,永遠是各說各話,但半導體製造、AI 的發展契機將隨著口水付之東流。

台灣到底需不需要核能?大家的重點都放在有沒有缺電、會不會限電。錯了!電力系統能源配比的目標是燃料供應無虞、發電成本穩定,不受國際能源價格影響大幅波動、還有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從上述三面向來看,台灣電力系統已陷入泥淖。

核能發電與再生能源都滿足上面三項要求,但台灣的天然條件限制了再生能源的發展。地狹人稠,可用土地面積有限;獨立電網,電力系統承載不穩定再生能源的比例有限。台灣使用核能發電多年,具有極豐富的運轉經驗,也有非常好的紀錄。目前核能發電成本每度一點三九元,再生能源四至七元,台電處於破產邊緣,為什麼不讓還能發電的核一、二、三廠延役,讓核四商轉?不做的原因是為了政客與某些環團的面子還是荷包

國民黨立委醞釀提案修法促成核一、二、三廠的延役,但另有聲音表示,民進黨政府堅持不缺電,為什麼要提案替執政黨解套?這是民主政黨政治也是「共慘政治的活生生例子。政黨競爭不是為了國家好,而是要國家不好,才能換黨執政!民進黨在野時不也如此?呼籲在野黨立委支持核電廠延役相關法案,法案通過後,民進黨政府不積極執行,日後發生缺電與限電情事,才無法逃避責任。





盛治仁/從敬業精神 看見傳奇典範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從敬業精神 看見傳奇典範
◆  方祖涵/斜槓成國家英雄的軟體工程師
◆  楊志良/人民智慧對決邪惡綠營網軍名嘴
◆  李清志/核能怪獸哥吉拉
◆  陳冲/廣場多少事 莫忘貨幣戰
◆  施振榮/台灣貓群(CATs) 名揚四海
◆  嚴震生/解讀G20三大民主國家的大選








盛治仁/從敬業精神 看見傳奇典範


2024-06-23 00:05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張學友演唱會一票難求。圖/超級圓頂提供


十四日去聽了歌神張學友第一三九場的演唱會。在前一個星期,他才因為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一口氣取消了當周三場演出,媒體採訪醫生的說法是,因為 RSV 會導致氣管收縮和呼吸道變窄,而演唱會需要很大的肺活量,可能要一個月以後才能恢復,所以我就抱著很可能取消的心情等待主辦單位消息。

當天看到新聞,張學友抵達台灣準時開唱。一開始聽他的聲音有一絲沙啞,後來他在談話時說有考慮今天要不要取消,但早上試唱狀況還可以耶,獲得滿場喝采。他也說在舞台上一表演就瘋了,全力演出,又唱又跳,後來體力還是下降了。

到了下半場可以看得出來他很努力在撐,不時咳嗽、一直喝水並以手巾拭口,最後還是很敬業地完成了演出。張學友今年六十二歲,唱了四十年,能夠歷久不衰絕對不是偶然的。

如果張學友沒有生病,我只是看到了一場精采的演唱會。因為他生病了,我看到了一位傳奇藝人典範表現

在一般聽眾耳裡,知道他還未完全康復,當然理解也接受會有一點落差,事實上也不是很明顯。但是張學友顯然非常在意,不斷地向歌迷們道歉狀況不是頂好,幾個音唱不上去,演唱時從表情中也看得出幾分懊惱,也一再向全場鞠躬致意。他這樣全心付出的真誠,反而更贏得全場歌迷的支持。

有幾個橋段,他也以機智幽默來塑造現場氣氛。安可曲唱「一路上有你」時,在結尾時他少見地遞出麥克風聽觀眾合唱最後一句,然後說「遞出去就是要給唱的更好的人」自嘲,「這是唯一一次我覺得唱不過你們的」。接著自己又清唱了最後一句還給歌迷,再說「只唱一句還可以,唱整首就一定是有問題的」,逗得全場大笑。

另外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學友逐一介紹台上約六十位音樂伴奏老師,不但記得他們的名字,還一一鞠躬。當中最年輕的老師才二十出頭,比他女兒還小兩歲,但他還是充滿敬意地鞠躬致謝。

張學友也說了段令我很感動的話,大意是朋友問他那麼辛苦為什麼還要唱啊,應該享享清福,去環遊世界。他說自己有在巡迴世界了,但是只在機場、飯店、場館三處移動。對他來說,這已是在享受人生,因為他最享受的就是在舞台上為喜歡聽他唱歌的朋友表演。

當晚我也想起麥可喬丹在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的總冠軍賽不知道是因為流感還是食物中毒,在身體極端不適的情況下堅持到底,甚至在暫停時還必須由隊友攙扶才能走回板凳區,最後得到卅八分率隊贏球。喬丹生涯很少缺席比賽,他有個信念是自己經常都有比賽,但對球迷來說,可能要費盡心力才買到票來到現場,一生也只看到他打這一場球,所以他要盡力不缺席,每一場都全力表現

這種敬業的精神非常不容易。不管是張學友或喬丹,都已在所屬領域登峰造極,但是他們不輕看任何一次的工作,全力演出,對觀眾和自己都是最高的尊重,也是他們為何能成功的關鍵因素

那一夜,少聽幾個飆高的音符,見證了偶像難忘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