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改革國會更待何時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常識破解意識形態非核
◆  1月停3次 請問龜縮官員電力夠嗎
◆  星期透視/賴對中強硬的理由?
◆  大屋頂下/青鳥沒有飛進立法院 虛位以待賴清德國情報告
◆  名家縱論/改革國會更待何時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改革國會更待何時


2024-06-09 00:58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大講座教授)


國會是民主政治的櫥窗,一國民主程度的高低可在此一覽無遺,而補充憲法的各種國會法則是紙上櫥窗,在那可清楚看到,經年累月政治角力已把民主拉高到什麼水平。

一套完整、明確、公正、高效的國會規範,當然不是一蹴可幾。規範有體制中立的部分,指那些確保國會在法律、預算、條約及民眾服務上保持高檔產能和良率的法律、內規和慣例。但多數規範還是為回應憲法分權體制之需,因目標與功能不同各有千秋,我們可粗略的把國會分成監督-競爭型,和決策-協商型。前者可以英國的兩黨內閣制為典範,後者則以美式總統制為代表,歐陸的多黨聯合內閣制也偏向此型。分權體制的不同,影響國會的環節從質詢程序、議長的角色、調查委員會的組成、同意權的行使到議會座位的安排等,不一而足。

半總統制因體制會隨國會政黨結構改變而轉換,國會法自然加倍複雜,一旦民選總統成功組成有國會多數支持的同黨政府時,因可完全執政,國會的主要功能即在強力監督行政,並確保在野黨有公平機會通過人才和政策競爭而輪替執政。反之,如因所屬政黨無法取得國會多數支持,總統只能轉邀對立政黨組成多數政府時,因行政權某種程度上的左右共治,其國會法又要兼顧多重功能,對後發民主國家而言,如何借鏡他國經驗就成了重大考驗,不能撿到盤裡就是菜。

作為民主指標的國會法,因政黨各為己謀,必經長時間磨合才可竟工,此所以第三、四屆的立法院通過職權行使法等的制修,也僅以法案屆期不連續原則消化大量舊案,建制明確委任立法管控程序等。大家期待的第二波改革,在國民、民進兩大黨先後完全執政的十六年,對在野黨推動的強化監督與保障競爭改革都置若罔聞,只是角色互換而已。從這個角度看,賴總統忘了他在當選之夜所開的民主大聯盟支票,就職後逕組少數政府,反倒促成國會法整修的契機,但還是要等各方都感受這類規範有為下野買保險的功能時,這些以監督制衡為核心的改革才有機會成為我國民主的基礎結構

從關心民主體制健全的角度來看,在監督功能逐步獲得落實後,我更想提醒改革者關注的,反而是前述不分體制類型、而與國會產能、良率有關的規範赤字。坦白說,我國民主的低階,又豈只在國際媒體喜歡當成花邊的「武場」而已!先說組織法吧,民主國家都賦予常設委員會作院會後台副廚的角色,通常即朝黨團比例組成並提高專業化的方向建制才有實益,我們卻還在玩每半年改組,各黨團為搶召委而奇兵盡出的遊戲,讓召委像跑馬燈一樣輪流做。再說作用法,我們到今天制定、修正法律還堅持一個法案只處理一個法,虛化業績也就算了,還憑空製造一堆法律間的不協調乃至矛盾;更不要說想了解法條背後目的的人,多數讀到的「立法理由」只有「依黨團協商」五字,竟比萬年國會還要倒退!

國會的停滯不前已是政黨的共業,因此甚至不能只期待在野黨來推動,在因兩岸對抗而不斷以「自由民主」自我麻醉的今天我特別想告訴全體國民:除了選舉,我們的民主真的沒有太高的含金量。人民要不是漠不關心,就是直接衝進國會,才發現立院停止營業二十幾天也沒什麼不好,最高法院還說這叫行使抵抗權

回到國會改革,日前憲法學會才討論了調查委員會問題,我呼籲更多學者一起付出更多關心。我始終相信只有真正的民主可以護佑台灣,隨著兩岸情勢的緊張,已有不少歐美法政學者注意到我們「朝小野大」的反民主現狀,更嚴肅而不只是內外宣的國內和國際對話,應可好好展開了。 











星期透視/賴對中強硬理由


2024-06-09 01:02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講座教授兼所長)



賴總統五二○就職演說,和事前宣告的溫和路線大相逕庭,北京方面認定是「台獨自白」,三天後解放軍發動圍台軍演,十天後中國大陸商務部宣布中止一三四項 ECFA 貨品優惠關稅。賴蕭當選後,北京第一時間將之定位為「獨上加獨」,而中共商務部在年初即已預告研擬擴大中止早收清單項目,加上過去解放軍的針對性軍演,新政府為何在就任首日便選擇對戰?國安高層稱對彼岸的反應早有掌握,目的是取得島鏈以西的軍事主導權,將之納為內水。這就更令人納悶,賴清德明知他的強硬會遭致台灣巨大傷害,所為何來?

第一種解釋是賴的個性使然。大選期間,賴就公然將台獨界定為台灣主權獨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不論是「九二共識」或兩岸一家親,都是放棄主權和民主。就職之後仍繼續以黨主席角色,指揮民進黨立院黨團對抗國會改革,甚至感謝包圍立院的民眾,被批為「向國會宣戰」、「鬥雞總統」,此遠超過陳水扁和蔡英文等理念型台獨的衝動。

賴清德個性頑質,任台南市長近八個月不入議會可見一斑,雖然如此,沒有足夠的動機,是不可能主動犧牲台海中線以西的海域作為代價。

第二種解釋,是美國授意,目的在測試北京底線
在地緣競爭的背景下,這個解釋有其說服力,但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優先關注在於防止烏克蘭全面潰散,並盡速促成中東地區的和解,這兩個使命是否成功關鍵都在中共。在這情況下,美國怎麼會炮製台海動盪,把中共推向俄國和哈瑪斯?

事實上,自前年拜習峇里島峰會到去年的舊金山峰會,美中投入大量精神,逐漸達成管控分歧的共識。中方於舊金山峰會提出「舊金山願景」,要求確認雙邊關係的本質;拜登則力求妥協,除承諾不打冷戰、不支持台獨外,還表示不遏止中國發展,不尋求脫鉤。會後,雙方不約而同採用增信減疑一詞,描述新的戰略意圖,自此,美方對中國的政策核心,已自敵對轉為競爭,在此理解下,中方同意重啟美中國防政策協調會談以及軍事海事協商。

除了國際政治的考慮,拜登還得面對來勢洶洶的川普,哪有心思處理兩岸危機?

賴如此強硬,最可能的理由是藉操作抗中,動員民眾翻轉雙少數執政的頹勢,確保執政。

大選期間,從廢死到政客的不雅影片,民進黨全推給中共認知作戰,選後進一步把過去收取選戰利益的芒果乾,運用到和反對黨的鬥爭上。在反對黨推動立院改革法案的爭執中,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稱「占領主席台的是習近平,彷彿在人大會場」、「拒絕青鳥不是中國是誰」?青鳥抗議民眾放出「拒絕中國干政」氣球,有人甚至主張國民黨在國會貫徹中共意旨。

將兩岸矛盾用作國內政治鬥爭的工具,其結果必然是國人心防進一步鬆動,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初衷,包括捍衛主權和保障民主價值,於今安在?











大屋頂下/青鳥沒有飛進立法院 虛位以待賴清德國情報告


2024-06-09 01:00  聯合報/黃年


民國九十五年(二○○○年)第六次修憲,設立總統向立法院作國情報告的機制後,立法院立即在主席台旁設置了一個總統座席,虛位以待。二十四年後,賴清德會是第一位坐上這個座位的總統嗎?

此次國會改革的立法工作,其實是對過去七次修憲未竟的補破網工程。因此可從回溯過去修憲的經緯談起。

民國八十至九十四年(一九九一至二○○五年)七次修憲,聯合報當年的三大主要觀點與立場是

一、總統直選可實現主權在民,凝聚政治認同,亦必然使總統成為日常現實政治的中心,承負起更大的政治權力與責任。因此,總統直選應採備有二輪投票的絕對多數制。相對多數制產生的少數總統,違逆「多數主治」的民主基本原理。

二、直選總統的重大憲政權力及責任,皆應由憲法明文規定,一概出自憲法。且必須權責相副,不可有權無責,不可有責無權,更不可無權亦無責(詳後)。

三、在選舉制度上,總統與立法院是兩個不同的民意(選舉)系統,必須注意若出現總統與立院分屬不同多數民意的情況(朝小野大),因此應思考聯合政府或「行政權換軌制」。

聯合報對七次修憲的基本立場是「修憲不可毀憲」,因此觸怒了李登輝發動「退報運動」但今日探究憲政紛擾的主要原因,其實不出前述聯合報的三大觀點與立場

李登輝公開的修憲藍圖為「雙首長制」,實質則是向「超級總統制」移動。他的修憲計謀是:在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年)第三次修憲建立總統直選(並設定相對多數制,確保自己當選),但完全不談直選總統的憲法權責規範;然後,他想再藉民國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年)直選勝利的民意資產,另圖用修憲來建立其「超級總統制」的憲法架構。

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第四次修憲進入議論階段,盛傳李登輝端出了他的「超級總統制」。核心的設計是要將行政院長定為國家安全會議的副主席(總統為主席),因此行政院長即成為總統的部下,行政院亦成國安會的執行機構。如此,「超級總統制」即可確立。

但是,這個想要用國安會吃掉行政院的「超級總統制」,在修憲密議時遭到反對,遂未實現。因此,在修憲後,總統的權力在憲法上依然未見明確。一直到了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在陳水扁任內,「國安會組織法」始規定「國安會為總統決定國家安全有關之大政方針之諮詢機關」,「前項所稱國家安全係指國防、外交、兩岸關係及國家重大變故之相關事項」。

至此,總統的重大憲政權力並非由憲法本文所明文規定,而是由法律定之。這可謂是「以法代憲/以法竊憲」,違反了憲政主義的經典。

然而,李登輝的「超級總統制」卻已成為今日的憲政事實。例如,蔡英文的種種憲政操作,被稱作「超級總統制/民選皇帝制/民選女王制」。

有目共睹,在現實政治中,蔡英文的權力操作遠遠溢出「國防、外交、兩岸關係及國家重大變故之相關事項」,甚至氾濫成災。例如:她操作林智堅案,這是國防、外交或兩岸關係嗎?介入卡管案,難道這是「國家重大變故之相關事項」嗎?介入 NCC 人事,而 NCC 撤銷了中天新聞台的執照,這難道也是蔡英文的「決定大政方針權」嗎?

在法制上,總統沒有這些權力;在法制上,總統也不必為此負責。因此說,依據憲法及國安會組織法,總統其實沒有這些權力也不負責。

何況,總統的「決定大政方針權」,並無法定的執行機構,但對政府五權皆有強大的滲透力。影響所致,NCC、促轉會、警檢法、中選會、監察院、大法官會議等等,均出現「御用化/東廠化/武器化」的真實演出,總統皆是背後靈。

如此,總統儼然成了揹了一個空背囊向政府五權到處劫奪權力的政治盜匪而已。請問:憲法根據何在?

在「超級女王制」下,立法院也成了執政當局的立法局。經此次國會改革方案的提出,如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國會調查權、國會聽證權等之設立,國人始知原來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分立與制衡,可以進入這樣的境界。

這次國會改革,其實是對全碗捧去的「超級總統制」的物極必反所導致的。而此次國會改革,雖然仍不能完全修補好過去修憲所遺的破網,但對憲政發展應當仍有升階進級的效果:

一、總統遵法按期向立院作國情報告。總統的國情報告,與行政院長的施政報告並立,立院對行政官員的「質詢」與對總統的「即問即答」並立。因此可說更加確認了總統主持國家統治的政治地位,但也呈現了立院對總統「問責」的一種樣態。

二、由於「超級總統制」的全碗捧去,如前述 NCC、警檢法及大法官會議等均可能「東廠化」。因此,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分立與制衡就更重要,而立法院的反對黨尤其重要;因為,在超級總統將一切政府機制東廠化下,立法院的反對黨已是制衡當局的最後一股民主孑遺了。立法院不可「東廠化」。

其實,這次國會改革真是得來相當僥倖。弔詭地說,若非賴清德當選總統,恐怕還不可能實現。因為,如果是侯友宜或柯文哲當選總統而要強推國會改革法案,青鳥一定會飛進立法院,那就全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幸而」是賴清德當選,民進黨才不敢放群眾衝占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始能勉強完成三讀。

也就是說,立法院能不能依憲法賦權而終究完成國會改革方案,其實也許不是由憲政民主程序決定的,而是由青鳥飼主的收放自如決定的,這正是憲政的最大悲哀與恥辱。

接下來,此案其實仍有變數。且不說覆議,最不可測的是要過釋憲那一關。如果大法官會議成了「憲法東廠」,那麼,超級總統派任的大法官,就會輾壓民主選舉的立法院,像「大法官青鳥」一樣飛進立法院。

何況,經過此次憲政補破網,現行憲法上最大的兩個破洞並未補好。那就是,總統選舉仍採相對多數制,及立法院失去閣揆任命同意權。前者違反國家的「多數主治」,後者違反國會的「分立與制衡」。據知,立院三黨或將發動修憲,期待先把這兩個憲法大洞補起來。

綜上所論,憲政運作的基本寄託雖在憲法架構,但最重要的仍要政治領袖們以真誠的民主憲政精神為支撐。只要總統自己沒有做「民選皇帝/民選女王」的妄念妄行,就不會有「超級總統」出現了。

青鳥沒有飛進立法院,賴清德會成為第一位向立院作國情報告的總統嗎?虛位以待,洗耳恭聽












常識破解意識形態非核


2024-06-09 01:00  聯合報/楊仁烽/退休媒體人(台北市)
經濟部長郭智輝。記者林伯東/攝影
波波漫畫


經濟部長郭智輝,對於台灣核能電廠何去何從?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答案。

他先是認為,只要修法通過,核二和核三可延役廿、卅年,未來會是備援電力。過兩天,參加民進黨內部會議,被民進黨的立委砲轟,他改口為「現在核電是我們沒有考慮的一部分」;同樣的場合,行政院長卓榮泰更說,「非核家園立場沒有改變,原預定的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達成非核家園年限不存在」。

前兩天,賴清德總統參加台北電腦展表示,要把台灣變成 AI 智慧島。

他提出的具體措施,重點之一就是要建立屬於台灣的資料中心,而且會對所有產業持續穩定的供電。這次黃仁勳的旋風,帶給大家對「台灣 AI 智慧島」的打造,有更大的憧憬和追求。但是,AI 無論是研發中心、算力中心、超級電腦、供應鏈工廠,都要耗費巨大電力。

這幾年,美中關係的惡化,很多台商離開中國大陸,轉回台灣投資擴廠,全台熱烈擁抱;吸引僑外投資,政府也不遺餘力。多管齊下提振經濟,台灣面臨的是,夏季尖峰時間,不預警的停電層出不窮,大型用電廠商輪流限電;這樣的景況,加上今年計畫的核三退役,不知道政府的能源政策能夠滿足廠家現在、未來需要?賴清德所說的,「能源政策社會可以討論」,是否有預存答案?

近期,美國已經決定要再建大型的核能電廠,這充分考慮到美國 AI、各產業未來的發展,還有核電的安全性。民進黨政府長期「唯美是從」,台灣的核電究竟要怎麼往下走?如何回應各產業公會呼籲多年的電力短缺?不只各公協會、廠商、民間在焦急的等待,各國的在台商會也在翹首引望。工業用電,會不會影響到民生用電?還是民生用電,會不會拖垮工業用電?

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了八年,但目前的發電量還不到一成,距離設定目標,差距甚大,根本無法彌補核能除役後的缺口。幾乎所有能源專家,都為台灣電力供應拉警報,感到憂心。非核家園,究竟是一個好的願景?還是一個根本做不到的國王新衣?

「治大國如烹小鮮」是燒魚的常識,只要掌握清楚的步驟和訣竅,按部就班,煎魚翻身的時候,自然不會魚皮破裂、魚肉崩解。

管理學上說「inside outsider」。這是說,從外面看公司裡面,旁觀者只要冷靜判斷,實事求是,用常情、常性、常識看公司裡面的大問題,洞若觀火、明察秋毫,很容易看到問題,找出解方。台灣現在、未來電力的供需問題,只要用加減法算一算,小學生都知道答案。

今天台灣的可悲就在於,講道理寸步難行所有理性務實,都不敵政治正確;專業的政務官,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到最後,政務官用官位來決定思維,值得嗎?

民進黨喜歡談政務官的格局胸襟,以及魄力作為。被意識形態捆綁,怎麼可能有大作為?怎麼可能跟國際接軌?怎麼可能建立 AI 智慧島?














1月停三次 請問龜縮官員電力夠嗎


2024-06-09 01:02  聯合報/ 王錫璋 /公退(台北市)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赴立法院首度施政報告,宣示非核家園能源政策不變,也不會主動提出核電延役或以核養綠修法。他一表態,原先幾位曾說不反對核能的內閣官員紛紛龜縮。但因黃仁勳等來台準備大力投資發展 AI,台灣更需要大量電力,但電力真的夠嗎?

日昨內人的姐姐從台中打電話來,說她的居所上、下午各要停電三十分鐘,期間需到外面公園吹風納涼。

內人則跟她說,停電三十分鐘只算小事,五月我們家工作室已接到三次停電通知單,兩次停電六小時,一次停電三小時。頻繁收到停電通知,這是過去沒有的現象。通知單只寫著:「因工程需要及為確保施工人員工作安全及設備更新順利,將實施局部停電」。

台電自四月起再度漲電價,六月份又要啟動夏季電費,人民叫苦連天,但五月一個月內竟收到三次停電通知,令人不堪其擾,也讓人起疑是不是已開始缺電,所以台電要實施各區輪流停電?

台電的停電通知上,沒有說任何一句抱歉的話,也沒詳細說明為何要停電、哪裡有出問題,只說若提早供電,不另行通知,若有更改時間會另行通知,這真有點傲慢和無禮,民眾只能傻傻地等著應變?天氣已經很熱了,一個停電,家戶不僅沒電扇可吹,煮飯、洗澡、用電腦皆不方便,冰箱食物保存更造成極大困擾。第三次停電,還選在半夜十二點到清晨三點,更令人熱得睡不著覺。

這還是有預警的停電,今年以來,各地頻傳突然斷電很多,台電總把原因歸之於動物或樹枝壓到等等。突然斷電的事件,北部縣市為多,桃園市各區斷電次數更是最多。近日國立故宮博物院及西門町的國賓大戲院也突然斷電,可見斷電、停電已是烽火遍起,絕非只是意外事件而已。

七月起,核三廠一號機更面臨除役大限,執政黨若還不重視,只會在立法院打鬧、拖延國會改革,不重視在野黨早已提出的核電繼續使用的修正法條款,看看七月以後,民眾或將更陷入停電或隨時可能會斷電的危機。停電、斷電,也可能是大家以後的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