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大馬變天 將成台灣經濟勁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完全執政 台灣全面倒退
.聯合報黑白集/不可或缺的「花媽」
.經濟日報社論/大馬變天 將成台灣經濟勁敵







經濟日報社論/大馬變天 將成台灣經濟勁敵


2018-05-19 00: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馬來西亞政治變天,圖為馬哈迪贏得執政後,年輕人在吉隆坡宮殿外揮舞希望聯盟旗幟慶祝。 美聯社



這幾天,在亞洲受到矚目的大事,除了為朝鮮半島非核化、即將舉行「川金會」以外,大概就屬馬來西亞獨立61年來首次的「變天」了。現年92歲、曾擔任首相多年的馬哈迪醫師,結合還在獄中的安華(當年副相)組成的「希望聯盟」,以顯著差距扳倒貪腐纏身的現任首相納吉的「國民陣線」,驚動了全球各地的政治觀察家。馬來西亞變天,其實對台灣有很大的啟示,尤其經濟方面,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就和國人對東南亞的陌生一樣,雖然政府有個「新南向政策」,我們也引進大量東南亞外勞和幫傭,但沒有多少人真正關心這個區域發生的事,因為它們是開發中國家(新加坡除外),我們關心程度有別;只有美日韓,或影響我們生存的對岸中國大陸,因為直接影響我們的政治和經濟,國人才特別關注。因此,很多國人會問:馬來西亞變天,所以呢?
但若在經濟上有足夠的國際觀,就會發現馬來西亞的經濟,是在所有「新南向」國家中,最有可能超越台灣的。事實上,觀察世界銀行每年公布的「經商(Doing Business)報告」,就會發現馬來西亞在近十年(2009~2018)的排名中,在前面七年是超越台灣的,是在2016之後的連續三年才被台灣趕上;而且雖然今年排名以24落後台灣的15,但分數上只差了1.5分。在政治穩定之後,隨時都可能趕過台灣。
馬來西亞得天獨厚,面積33萬平方公里,約九個台灣大;人口僅3,140萬人,人口密度是台灣七分之一,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加上資源豐富,擁有大量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產、農產,引進超過150萬名外籍勞工協助生產。天然條件良好,鼓勵外人退休後投資移居,以寬鬆條件營造「第二家園」,使得外籍居民達到全國一成左右,也是新加坡人的假日休閒去處。
馬來西亞去年經濟生產,以0.93兆美元略遜於台灣1.18兆美元(經購買力調整之後),人均生產也以2.9萬美元遜於台灣4.8萬美元,但近20年的經濟表現一直優於台灣:2000年開始的十年以4.7%的成長率超越台灣的3.8%,接著六年以5.5%超越台灣的2~3%,今年預測5.3%也高於台灣的1.9%,未來兩年,預測也以5%將台灣的2%拋於後頭。雖然目前仍有差距,但馬來西亞超越台灣似乎是早晚的事,因為該國投資環境優於台灣,巨大外來投資存量(1,300億美元)早已超越台灣(800億美元),而對外投資總量(1,400億美元)卻遠低於台灣(3,700億美元),是成長獲得支撐的重要指標。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相鄰,雖然過去在領導人之間,以及在兩個政府之間都產生「瑜亮情節」,但該國利用其優越的自然資源充分學習了新加坡的優點,在經商報告排名上表現優異,長榮海運的東南亞貨櫃中心從新加坡移到了馬國的巴生港阿里巴巴到海外設立全球電商合作中心,首站就是馬來西亞的吉隆坡
馬國為打造多媒體超級走廊,請來比爾蓋茲等多位國際商界領袖擔任顧問;2011年引進了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設立了醫學院;馬來亞大學在去年底的亞洲大學排名居然超越了台灣大學。
最近三年來,經商報告評比會落後台灣,就是因為兩大政治集團鬥爭紛擾不斷,影響了經濟的精進,但還是和台灣相去不遠;如今,打著消除貪腐的集團獲勝之後,必將以政治改革和發展經濟為主要施政內涵,台灣的「新南向」宜因勢利導,尋求改革下的合作契機,並放棄藍綠政治鬥爭、尋求兩黨合作、全力發展經濟。否則,台灣和馬來西亞主客即將易位,不僅愈來愈多的台灣醫生移居大馬行醫,恐怕菁英階層也會被其良好的自然生活環境吸引,開始響應馬國的「第二家園」計畫,台灣必須引以為戒。





聯合報黑白集/不可或缺的「花媽」


2018-05-18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陳菊上月才入府擔任秘書長,動向仍受到各界矚目。 中央社



不是說民進黨人才濟濟嗎?為什麼最近蔡政府和民進黨打來打去,掏出的都是「花媽牌」?
在小英千呼萬喚下,「花媽」陳菊上月才入府擔任秘書長,名義上「輔佐總統」,實則擔任黨政協調。上任還不到一個月,陳菊無畏「黨政不分」之譏,答應蘇貞昌要出任他的競選總部主委。未料還沒走馬上任,又傳出她可能接受黨內選對會的「徵召」,代表民進黨出戰台北市長。這真教人眼花撩亂。
不可或缺的「花媽」,適合擔任所有「神救援」的角色;民進黨如果沒有她,將如何是好?不可一世的柯文哲,一旦要與花媽交手,又將如何是好?
不可否認,陳菊有她獨特的「大姊大」魅力。尤其美麗島事件的受難者「光環」,讓她可以逼視黨內所有人物,毫無懼色。由於這種「神奇女超人」的色彩,讓各方爭搶著要她;結果就出現了「位子太多,人只有一個」的問題,讓花媽不知道要在哪裡坐定才好。
事實上,民進黨的台北市長人選,除了花媽,閣揆賴清德也在榜上,後者還更受矚目。但賴清德至今不吭一聲,可想而知,要放掉行政院長這個肥缺確實難捨。陳菊看在眼裡,便主動出來幫他解圍,稱她「尊重」選對會的決定。原因無他,台北市長之役不好打,要犧牲也不能犧牲前途大好的賴清德。從這點,就看得出新潮流的「感性」和「理性」了。
當然,花媽若要參選市長,總不能帶著府秘書長職打帶跑吧?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完全執政 台灣全面倒退


2018-05-18 23:5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執政即將滿兩年,聯合報系民調發現,不滿意度高達五成六,為上任兩年新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執政兩周年》系列之一
明天是五二○,蔡英文總統就職屆滿兩周年。儘管行政院連日來不斷撒錢放送政策利多,試圖製造喜氣的假象,但這些卻遮掩不住蔡英文民調不滿意度高達近六成的事實。兩年前,蔡英文帶著全民的期許上任,人們以為台灣將可衝出新一波的輝煌;誰知兩年過去,台灣卻陷入更深的泥淖,在經濟、政治、社會、法治各方面都明顯在向後倒退,不見提升。
這是民進黨第二次執政,而且是完全執政,在立法院擁有過半的絕對優勢。照理說,以這樣絕佳的政治條件,蔡政府比起首次政黨輪替的扁政府應該更有經驗,更穩健,更得心應手。遺憾的是,蔡政府的實際表現卻是更偏執、更霸道、更自以為是,甚至到了不顧民意、一意孤行的地步這點,蔡總統的領導無方難辭其咎
回顧兩年前蔡英文上台時標榜過的種種目標,當時聽來莊嚴的承諾,如今都消散在風中。例如,她呼籲黨內同志要「謙卑、謙卑、再謙卑」,如今只剩「傲慢、傲慢、再傲慢」;例如,她自詡蔡政府將是「史上最會溝通」的政府,現實上卻成了「史上最多拒馬」的政府;她稱勞工是「心裡最軟的一塊」,卻用自以為是的手法兩度將《勞基法》修到民怨沸騰,百業無所適從。與其說蔡英文被民怨吞噬,不如說她是淹沒在自己氾濫的文青大話裡
第一年,蔡政府的執政以民意「無感」作收;當時各界即提出不少檢討建議,認為她應該將執政重心從過度強調「過去式」的「轉型正義」,拉回到人民比較有感的「現在式」及「未來式」的經濟、民生議題。然而,蔡總統似乎缺乏因應時勢及時調整的能力,從《不當黨產條例》、《促轉條例》、到最近的《政治檔案條例》草案,均仍鎖定對國民黨的清算,從而引發各種砍銅像、紅漆、改課綱、乃至拔校長的社會風波。也因此,民眾情緒第一年對執政的「無感」,第二年惡化成「不滿」,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事。
觀察兩年來台灣的發展,在民進黨政府領導下,幾乎各個層面都出現退步的跡象,我們逐一檢視如下:第一,在政治層面,民進黨利用其行政主導權和國會多數優勢,不斷強行通過對它自身有利的法案,卻罔顧國家長期利益。包括政府不斷地揮霍撒錢,卻因為民進黨全力護航而無法受到良好的預算監督,不斷改變文官體系的任命機制,濫行塞進綠營人馬進占公職,這導致文官體制的中立性格受到嚴重的黨派侵蝕。教育部強行拔管,證明台灣民主的倒退,連校園都無法倖免。
第二,在經濟層面,因蔡政府無法延攬優秀、前瞻的人才入閣,以致許多決策都停留在製造業起飛年代的思維,無法帶領數位產業及服務業電子化的發展。中華電信的「四九九之亂」引發消費者大排長龍,即可知其落伍。儘管台股指數走揚,但這僅得力於少數尖端企業,無法使廣大勞動者受益。再加上兩岸關係惡化,能源政策不當,供電不穩,土地及環保政策落伍,不少上市櫃公司被迫選擇減資或下市。蔡政府以為可用墊高基本工資的人工方式,解決市場低薪的問題;事實上,越是投機取巧,只會越增加低薪者的挫折和困境。
第三,在兩岸及外交層面,蔡英文雖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投注無以計數的人力物力,卻迄今看不到多少成果,也繞不過兩岸關係變僵的困境。最直接的衝擊,是島內觀光、農漁契作受到打擊;我邦交國兩年來被對岸奪走三個,而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會議的機會則持續受到剝奪。蔡英文甘於充當川普的棋子,卻也使得台灣的靈活與自主性受到更多框限。
蔡英文若無法審時度勢,認真省思她的失職,明年此刻,民怨勢將沖垮她的連任之路。

聯合筆記/中興案 台灣成最大輸家

.執政兩年…一人怨眾人,眾人怨一人
.邵玉銘:請總統別坐視台大與高教危機
.讓女王頭 有尊嚴地離去
.聯合筆記/中興案 台灣成最大輸家
.國家語言多元化 應重視弱勢語族
.與綠「美蘇冷戰」 柯隻身一人
.過時出版法令 早該廢除
.漫畫/2周年






聯合筆記/中興案 台灣成最大輸家


2018-05-19 00:04 聯合報  賴昭穎
川普(左)17日接見大陸副總理劉鶴。取自川普推特


中國大陸副總理劉鶴率領經貿官員代表團,正在華府與美國財政部長米努勤為首的美方經貿官員進行經貿談判。然而,在劉鶴到訪前,美國總統川普突然指示商務部,要讓大陸中興通訊恢復營運。川普「髮夾彎」在美國政壇引發爭議,也讓我政府陷入窘境。
對川普而言,他主政下在經貿議題的優先要務,就是縮短與各國貿易逆差,藉此促進美國經濟發展、帶動就業,但既有多邊經貿機制無法達成目標,以雙邊取代多邊,透過調高關稅逼貿易夥伴協商、讓步,成了川普政府遵循的鐵律。
不論是以國安為由對進口鋼鋁加徵關稅、根據三○一條款對大陸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或是以違法出口美國貨品至伊朗及北韓為由,規定國內外企業對中興通訊展開七年的交易禁令等,這些單方面的貿易舉措,對川普政府而言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因此,南韓在美韓自貿協定的汽車進口議題上讓步,換得了以鋼鋁配額取代懲罰性關稅的永久豁免;加拿大和墨西哥至今無法取得鋼鋁稅豁免,取決於能否在美加墨談判中的北美自貿協定中讓步;近日則傳出歐盟考慮以從美國進口更多液化天然氣,換取鋼鋁關稅豁免。
去年美中貿易逆差來到史上新高的三,七五二億美元,如何讓美中貿易再平衡,自然是川普的當務之急。而面對國內抨擊他對中興禁制令的立場丕變,他則回批中興案除了涉及更大貿易協議外,什麼事也沒發生。而川普口中「更大的貿易協議」,意指減少美中貿易逆差,劉鶴此行能否談成讓雙方接受的交易,攸關美方日後如何處理中興案。
把對中興通訊制裁案當成美中貿易談判的籌碼,符合川普一貫作風,美國商務部正研議其他替代措施,不論結果如何,目前狀況都讓當時立刻跟進美國,宣布將中興通訊列為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對象的經濟部滿臉豆花。
然而,我方會「人在窘途」,一方面是錯估形勢,誤以為美方對中興案是玩真的,另一方面則以為這樣可以累積美方將我納入鋼鋁豁免清單的籌碼,想不到如今落得熱臉貼冷屁股的處境,還遲遲無法取得鋼鋁稅豁免,意外成了最大輸家。
會面臨這樣的處境,問題不在經貿談判團隊,而在於決策高層的反中思維,以為可利用美中貿易戰開打撈到政治與經濟利益,錯誤解讀川普政府貿易舉措的真正意圖,提出的因應作為當然無法解決問題,業者恐怕只能自求多福。





邵玉銘:請總統別坐視台大與高教危機


2018-05-19 00:29 聯合報  邵玉銘/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
教育部日前駁回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的聘任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五月十二日臨時校務會議通過決議,要求教育部發聘管中閔教授為台大校長。當晚教育部立刻表示不能接受,要求台大必須重啟遴選程序。
教育部及行政院對台大的指控是:一、管在遴選過程未揭露其擔任台灣大哥大獨董身分,恐有影響遴選之公正性。
二、台大雖於一○六年五月同意管兼任該公司獨董,但在同年九月雙方簽訂產學合作契約前,管即參加該公司董監事會議,「實屬不當」。台大對此兩事提出說明:在遴選辦法中並沒有要求候選人必須揭露出任企業獨董之規定。至於管出任獨董,事先獲得台大同意,因為簽訂契約需要一段時日,所以正式回文給該公司在後,這是台大處理此等事宜一貫作業,管並無違法就任之情事。
吳茂昆上任教育部長,未及一個月即發重大爭議,原因有二:
一、吳部長上任一周內,就宣布拒絕接受管出任台大校長,其獨斷與蠻橫之態度引起各界重大反彈,這包括三位教育部長,許多大學校長之發文嚴厲批評。更罕見的是會員總計十幾萬名教師的全教總、全教產等兩大教師工會同聲反拔管,並要求吳茂昆下台,這是政府遷台七十年以來最大的教育界風暴。
二、他本身各種爭議。目前監察院正在調查吳任職東華校長任內,每年有過半時日請假;利用東華發明專利在美國成立公司而未事先告知校方;在東華溢領一七○萬獎助金等等劣跡。總之,吳部長已經無法再領導全國的教育界,其不適任至為明顯。
台大目前之困境與挑戰極為嚴峻:一、兩任代理校長已經將近一年。二、台大今年財務缺口至少為十五億元,亟待解決。三、根據英國一項世界大學排名調查,台大為一九八名。根據英國另一亞洲大學排名調查,台大竟名列第廿五,實在令國人汗顏。四、台灣大學教授薪水微薄,年金改革對教授退休金又砍殺近一半,出走勢必是未來潮流。
台灣高等教育目前也面臨另一個危機,即台灣高中畢業生赴大陸與香港升學人數急速上升。二○一三年人數為五千人,今年人數再攀升,許多一流中學 (如建中、一女中)畢業生西進更成風潮。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些學生將來很可能就會在當地落戶生根,此種人才外流,請問政府有何對策?
個人認為台大校長爭議應把握「比例原則」。教育部對於台大處理校長遴選,容有不盡滿意之處,但這並不能夠剝奪台大遴選新校長之權利。另外,台大校務會議是大學之最高權力機構,教育部亦不能拒絕其通過之決議。總之,教育部處理此事大動干戈,剝奪大學自主權利,實不符一般法治國家處理爭議之「比例原則」。
蔡總統既然身為國家元首,必須承擔領導政府之重責大任。美國前總統杜魯門,在其辦公室曾擺設一著名桌牌:「The Buck Stops Here」(意謂絕不卸責,國事一肩扛起)。因此,希望蔡總統盡速解決台大校長爭議,勿以「政治力不應介入」為由,辜負國人之殷切期望。






讓女王頭 有尊嚴地離去


2018-05-19 00:09 聯合報  林俊全/台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台北市)
野柳地質公園著名景點女王頭頸圍逐年變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個月,英國剛慶祝女王九十二歲生日,慶賀之際也不免提到王位繼承問題。無獨有偶,台灣野柳女王頭還有多少壽命的問題,又上了媒體的版面。雖然大家關注面向不同,但是否要女王頭保持一定的顏面,要女王頭持續為國人服務,否則要追究管理機構的責任,卻是一個迷失的科學問題,甚至轉成政治議題。
野柳女王頭,在地形學上稱為蕈狀岩,主要是取其形狀命名。之所以會成為這樣的蕈狀岩,是經過千百年的風吹日曬雨淋,差異風化的結果。整個外貌隨著時間而變化。所以按照自然的規律,女王頭跟人們一樣,會隨時間而凋零。君不見,高度比女王頭高的蕈狀岩,幾乎都已經斷頸。瞭解岩石與地形的演育過程,正是野柳蕈狀岩引人入勝之處。瞭解大自然的運作,也是環境教育重要的一環。瞭解與尊重大自然的運作,是我們必須上的一堂課。
筆者約十六年前,曾參與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成立前的試驗研究。利用保護岩石風化的德國製多分子塗劑,將標本浸泡塗劑與切片觀察,並進行磨損實驗,以瞭解野柳的蕈狀岩的風化特性。由於岩石與塗劑遇冷熱環境差異時伸縮係數不同,加諸於岩石上的材料,經過一段時間,都非常容易剝落。所以連過去幾年來利用奈米科技的防制研究,看來也無法順利達到保護的目標。因此,對嘗試過使用相對高科技的奈米材料都無法確切保護野柳的女王頭而言,要求管理單位要負責維護女王頭的壽命,是有為難、難為之處。
回到開始的議題:女王頭的壽命到底還有多久?以筆者對野柳紅線的觀察,發現野柳的大寮層岩石,表層每年自然風化約一公釐。如果以蕈狀岩斷面而言,每年頸部兩側會自然風化掉兩公釐,五年就是一公分。女王頭還有多少壽命,可以大致預估。
我們了解失去女王頭,的確少了一個跟大自然感情聯繫的管道。因為那是幾十年來國人造訪過且知名度非常高的地點。現在更以野柳地質公園的經營方式,跟國際接軌。
就野柳的地景而言,除了女王頭蕈狀岩外,燭台石可能更是國寶級的地景。就其全世界的獨特性與稀有性而言,更遠勝於野柳的女王頭蕈狀岩,更值得國人關注。只是不知道國人認知到這樣的國寶級地景,也在野柳地質公園嗎?
就地景保育的方法而言,野柳女王頭議題,是很好的範例。如果能引起國人關心,並推廣地景保育的經營與管理措施,可能是更重要的方向。其實以北觀處所轄的和平島公園,其蕈狀岩地景的多樣性,甚至比野柳有過之無不及,國人不妨去印證一下。







國家語言多元化 應重視弱勢語族


2018-05-19 00:31 聯合報  劉新圓/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近日在立院完成初審,可能在本會期三讀。回想民國92年(二○○三年)扁政府時期,民進黨廢止國語推行辦法,並由國語推行委員會提出語言平等法草案,當時引起多大反彈。如今眼看著即將立法成功,不禁憂心忡忡。
草案第四條規定「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然而,立委在討論時,紛紛以閩南語發言,一副大家都應該聽得懂的態勢。這不等於變相地在歧視弱勢語族嗎?
最危險、也最自相矛盾的,就是第十二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視所轄族群聚集之需求…指定特定區域通行之國家語言及其使用保障事項。」既然要在地方指定通行語,表示承認語言溝通的重要性。但為何上升到國家層次,卻以多元文化為理由,不指定全國通用語,還在第十一條規定「國民參與政府機關(構)行政、立法及司法程序時,得使用其選擇之國家語言」?
草案第九條更足令家長們不寒而慄:「學校教育得使用各國家語言為之。」若老師任意使用學生聽不懂的方言,不僅有礙學習,也形同歧視其他語族的學生,根本不可能實現語言平等。
猶記扁政府時期,國家考試曾出現閩南語發音試題,如「目箍」、「走叼藏」、「孤不二終罔震動」、「敬奉大家倌真可取」等等,引起軒然大波。當時的考試典試委員林玉体和陳茂雄竟說,以現在一般台灣人來說,這樣的命題,任何族群應該都看得懂。一旦法案實施,對弱勢語族的傷害恐怕更甚於過去。
想像法案實施,地方政府搶著改用方言做通用語,大家該會面臨多麼痛苦而可怕的困境?於是我們不得不懷疑,這部法案,是少數語言專家和大閩南沙文主義者,以多元之名,強迫全國人民來實現其文化霸權的手段?細思極恐。







與綠「美蘇冷戰」 柯隻身一人


2018-05-19 00:26 聯合報  張惠博/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彰縣員林)
民進黨選對會建議黨主席蔡英文啟動徵召程序,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中)出席市議會進行施政報告前,媒體追問他的看法,但他不願多表示意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幾年來,柯文哲市長的言論與作風,常引起許多關注、青睞、討論、負評,可謂捲起千堆雪。尤其,自世大運閉幕後,負評更遠多於好評。柯市長百無禁忌的放言高論,有別於傳統政治人物的謹言慎行,人和自是欠佳。加上媒體談話性節目常大肆批判,更使他成眾矢之的,即使柯市長力圖解釋,仍難獲得諒解。
日前,柯市長發現事態嚴重,乃經由媒體公開表示,倘若「兩岸一家親」說詞,有人聽起來不舒服,他願意說歹勢。毫不意外,又是罵聲連連。難怪柯市長要感嘆,那要如何說呢?似也應驗了「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之古諺。
對於台北市長的選舉,民進黨終於決定啟動徵召程序,人選必須為民進黨籍,不會無黨籍人士。近一年來,柯市長幾乎把一些叫得出名字的人,都得罪了,致四年前的合作夥伴,決定自提人選,應也是一項順應局勢的結果。根據報導,柯市長在台北市議會接受議員質詢與媒體訪問時表示,這樣的結果沒有所謂的要或不要、喜歡或不喜歡,只是確定三足鼎立後,打選戰「確實有風險,不要想說會成功,也可能被幹掉」,顯見柯市長的自知。
柯文哲指出,「你不講台灣價值,就好像共匪同路人,你不講兩岸一家親就是主張台獨。曾幾何時,我們用意識形態檢驗自己同胞。」他再度解釋自己不喜歡被意識形態檢驗。柯市長更表示,「不是人家跟你意見不一樣,就是批評你,如果把意見不同的人,就當女巫燒掉,冷戰時期美蘇雙方都有原子彈,也沒互相丟啊。」柯市長把自己和民進黨的關係比喻成「美蘇冷戰」,卻也同時強調自己只有一人單槍匹馬。這樣的直言、敢言與自況,確實迥異於一般的政治人物。而選戰的發展趨勢,固然難以預測,但對柯市長而言,必定是艱苦的一戰。
柯市長以素人起家,絕非傳統的政治人物,政治這條路,備嘗艱辛。此刻,想起比利時科學史家喬治薩頓(George Sarton)的話:人類歷史具有雙重性,政治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廣大群眾的歷史,而精神的歷史,大體上是少數個人的歷史。柯市長從事政治,卻常在許多事情上,提出獨特的論點,是否他也想在精神文明留下一些紀錄?若是這樣,也就無須單看選舉的勝敗了。
正如詩人、劇作家,捷克總統哈維爾,在《政治,再見!》那本書中說的:「我正開始瞭解到,這一切其實是命運對我設下的殘酷陷阱,我的確是一夜之間被彈進了神話世界,然後又被神話重重摔出,跌回現實可笑的例行公事中。」醫生從政對柯市長而言,應也是一種奇遇。政治側重輸贏與利益,少談人性,所以哈維爾會說:不能期待世界會在詩人手中,忽然轉化為一首詩。





過時出版法令 早該廢除


2018-05-19 00:13 聯合報  謝小韞/台北市文化局前局長(台北市)
文化部要對大陸圖書在台出版發行進行審查一事,引發軒然大波。圖為台北市重慶南路書店販售大陸圖書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文化部要對大陸圖書在台出版發行進行審查一事,引發軒然大波。儘管在出版界強烈反彈後,文化部已聲明不會對業者行政處分,該部亦承認,市面上早已充斥未經審查之大陸出版品。
依據現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卅七條規定,中國大陸出版品經主管機關許可,才得進入台灣地區或發行銷售。又第八十八條規定,違反第卅七條規定者,處新台幣四萬元以上廿萬元以下罰鍰;違法的出版品要沒入之。惟實務上,未經許可之出版業有誰曾經受罰?
民國八十二年新聞局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制定《大陸地區出版品進入台灣地區或在台發行銷售許可辦法》。該法第八條規定,非經申請許可,不得在台灣地區發行。第九條且規定,經許可之出版品,應改用正體字發行。實務上對照今日實體與網路書店大量銷售的簡體書,格外諷刺。
文化部在輿論壓力下,雖然收回了原先要處分業者的行政命令,但是卻凸顯有些法令形同具文,已令人無法坐視。此類法令備而不用,民間的出版實務早超越規定甚遠,此種法令尚有存在價值嗎?
出版法是於民國八十八年廢止,而民國八十二年制定的《許可辦法》,是採用當年出版法內的禁載規定,卻沿用迄今,令人難以想像。如該法第四條規定,出版品宣揚共產主義或凸顯中共標誌者,不得進入台灣。這是半世紀前國共對峙時期的法令思維,現在連中共都已經走修正主義了,滿街簡體字書中,誰在乎宣不宣揚共產主義?至於中共標誌,現今五星旗都大剌剌地在台灣街頭飄揚,種種顯示這種管制出版品的過時法規,早該丟入歷史的灰燼。政府讓這種舊法令存在的好處,也許是哪一天執政者突然想要控制人民的知識與思想時,就有現成的法令工具可以用了。
台灣的出版自由公認是華人世界的典範,出版法已廢止廿年,台灣的出版市場百家爭鳴,雖然市場小,但每年出版的新書仍維持有數萬種之多,其中多有大陸人士的著作,例如,大陸海外流亡詩人貝嶺,自己在台灣成立出版社出書;曾獲法蘭克福「書業和平獎」的大陸知名作家廖亦武,有十餘本中文著作在台灣發行。他們都視台灣為華文世界的心靈燈塔,台灣任何政黨,都應珍惜台灣的出版自由。
文化部高高掛著已經過時的威權法令,偶一揮之,就驚動萬教。面對各方質疑,何不勇於面對現實,積極著手修法,讓我們的出版業能為之獲益,也讓我們國家的法制,建立在真正完整周延的法令上!

李清志/紙上明治村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羅智成/人工智慧與人工情感
.李清志/紙上明治村
.薛承泰/當獅子座遇見了處女座
.盛治仁/新官上任 一定要點三把火?
.方祖涵/選秀狀元與優步司機
.蘇蘅/我想讀傳播 因為想當YouTuber

.王正方/台灣見不到「深圳速度」
.嚴震生/只看見刺、卻看不見梁木的台灣
.葉銀華/公司如何還財於股民?
.洪蘭/當學生不會唱國歌…
.馬凱/血腥屠夫如何變成一代天驕?
.周行一/給台大機會成為偉大的大學

.王建壯/「拔管」這件事讓人感到恐怖
.劉維公/吳茂昆下台
.陳立恆/台灣,需要一場「新」五四運動
.盛治仁/懂得分析數據 更要善用數據
.薛承泰/顏色專業,真管用,整管用

.方祖涵/假釋犯難敲響的自由鐘







李清志/紙上明治村


2018-05-17 23:46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名古屋明治村。 圖/取自明治村官網
「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書封。 圖/取自網路



去年又去了一趟位於名古屋的明治村,主要還是探訪建築大師萊特的帝國飯店建築,這座飯店可說是美國建築大師萊特,在海外最重要的一棟經典建築,延續草原建築的風格,再加上日本本地大谷石的運用,凸顯萊特建築獨有的魅力!
不過隨著戰後經濟成長,帝國飯店老建築改建大樓,萊特設計的舊帝國飯店門廳部分被保留下來,送到名古屋「明治村」復原保存,所以很多人興沖沖跑到東京,去住帝國飯店,才發現飯店已非當年的萊特建築,想看舊的帝國飯店,還必須跑到名古屋「明治村」,才能一償宿願。
所謂的「明治村」其實就是一座「房屋遺骨收容所」,所有死亡或是被處決的建築,遺骨屍體被送到這裡收藏,甚至展示;這樣的做法雖然不是最佳方案,但是至少可以留存屍骨,讓後人可以瞻仰遺容。事實上,日本除了「明治村」之外,東京市區也有一座位於小金井市的「江戶東京建物園」,收集東京城市發展中,不得不拆除的老建築,包括舊日錢湯建築、派出所、電車站,及成排商店街,還有前輩建築師前川國男的家,可說是研究江戶老建築的極佳博物館
類似「明治村」這種建築博物館,過去台灣也曾經有人仿效設置,最有名的就是彰化民俗村,這座地方性私人民俗村,在台灣對於建築保存運動還未萌芽之際,就懂得收藏老建築,可說十分有遠見的!只可惜後來民俗村經營不善,產權更易,園中老舊建築無人聞問,幾乎成為破爛廢墟。
我們必須承認,當年台灣歷史建築保存意識實在薄弱,許多老建築一夜間,就被怪手夷為平地,消失無蹤;還好歷史建築保存觀念,在各界先進努力下,逐漸成為民眾的常識,雖然老建築拆除與否爭議依然不斷,但至少在拆老房子時,開始會有不同聲音出現,對於老屋保存或是老屋再生觀念,也逐漸在民眾心中成型。
最近好友凌宗魁與鄭培哲共同出版了「紙上明治村」建築歷史書,凌宗魁雖然年輕,卻深入研究探索台灣近代建築,在「紙上明治村」系列著作中,與插畫功力高深的鄭培哲合作,呈現出這些建築本來的面貌與榮光。雖然書中的歷史建築多已消失,或是在城市發展中被改造,失去原本面貌,但是在「紙上明治村」裡,又可以看到這些建築的美好年代,同時也帶我們回到過去的榮耀歷史裡。
從他們著作可看到新世代對於城市建築的看法,我發現原來年輕人並不只喜歡新事物,對歷史建築也充滿熱情與迷戀;年輕人不是歷史建築敵人,真正敵人反而是某些貪婪無知的長輩們。
平心而論,這本書是國內少見近代建築史優秀出版,不只是內容論述嚴謹,美編製作也十分具美感,完全不輸日本類似建築史出版。這樣的近代建築史系列出版,完全可以當作國內建築系的教科書使用,對於新世代建築歷史觀念的培養,也會有極大的幫助!
歷史建築是人們集體記憶的儲存所,國內雖然沒有類似「明治村」的建築收容所,但是「紙上明治村」猶如另一種儲存記憶的方式;閱讀「紙上明治村」有如翻閱古老的照相簿一般,讓人再次沉浸在過去歷史美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