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成/人工智慧與人工情感
.李清志/紙上明治村
.薛承泰/當獅子座遇見了處女座
.盛治仁/新官上任 一定要點三把火?
.方祖涵/選秀狀元與優步司機
.蘇蘅/我想讀傳播 因為想當YouTuber
.王正方/台灣見不到「深圳速度」
.嚴震生/只看見刺、卻看不見梁木的台灣
.葉銀華/公司如何還財於股民?
.洪蘭/當學生不會唱國歌…
.馬凱/血腥屠夫如何變成一代天驕?
.周行一/給台大機會成為偉大的大學
.王建壯/「拔管」這件事讓人感到恐怖
.劉維公/吳茂昆下台
.陳立恆/台灣,需要一場「新」五四運動
.盛治仁/懂得分析數據 更要善用數據
.薛承泰/顏色專業,真管用,整管用
.方祖涵/假釋犯難敲響的自由鐘
李清志/紙上明治村
2018-05-17 23:46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名古屋明治村。 圖/取自明治村官網
「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書封。 圖/取自網路
去年又去了一趟位於名古屋的明治村,主要還是探訪建築大師萊特的帝國飯店建築,這座飯店可說是美國建築大師萊特,在海外最重要的一棟經典建築,延續草原建築的風格,再加上日本本地大谷石的運用,凸顯萊特建築獨有的魅力!
不過隨著戰後經濟成長,帝國飯店老建築改建大樓,萊特設計的舊帝國飯店門廳部分被保留下來,送到名古屋「明治村」復原保存,所以很多人興沖沖跑到東京,去住帝國飯店,才發現飯店已非當年的萊特建築,想看舊的帝國飯店,還必須跑到名古屋「明治村」,才能一償宿願。
所謂的「明治村」其實就是一座「房屋遺骨收容所」,所有死亡或是被處決的建築,遺骨屍體被送到這裡收藏,甚至展示;這樣的做法雖然不是最佳方案,但是至少可以留存屍骨,讓後人可以瞻仰遺容。事實上,日本除了「明治村」之外,東京市區也有一座位於小金井市的「江戶東京建物園」,收集東京城市發展中,不得不拆除的老建築,包括舊日錢湯建築、派出所、電車站,及成排商店街,還有前輩建築師前川國男的家,可說是研究江戶老建築的極佳博物館。
類似「明治村」這種建築博物館,過去台灣也曾經有人仿效設置,最有名的就是彰化民俗村,這座地方性私人民俗村,在台灣對於建築保存運動還未萌芽之際,就懂得收藏老建築,可說十分有遠見的!只可惜後來民俗村經營不善,產權更易,園中老舊建築無人聞問,幾乎成為破爛廢墟。
我們必須承認,當年台灣歷史建築保存意識實在薄弱,許多老建築一夜間,就被怪手夷為平地,消失無蹤;還好歷史建築保存觀念,在各界先進努力下,逐漸成為民眾的常識,雖然老建築拆除與否爭議依然不斷,但至少在拆老房子時,開始會有不同聲音出現,對於老屋保存或是老屋再生觀念,也逐漸在民眾心中成型。
最近好友凌宗魁與鄭培哲共同出版了「紙上明治村」建築歷史書,凌宗魁雖然年輕,卻深入研究探索台灣近代建築,在「紙上明治村」系列著作中,與插畫功力高深的鄭培哲合作,呈現出這些建築本來的面貌與榮光。雖然書中的歷史建築多已消失,或是在城市發展中被改造,失去原本面貌,但是在「紙上明治村」裡,又可以看到這些建築的美好年代,同時也帶我們回到過去的榮耀歷史裡。
從他們著作可看到新世代對於城市建築的看法,我發現原來年輕人並不只喜歡新事物,對歷史建築也充滿熱情與迷戀;年輕人不是歷史建築敵人,真正敵人反而是某些貪婪無知的長輩們。
平心而論,這本書是國內少見近代建築史優秀出版,不只是內容論述嚴謹,美編製作也十分具美感,完全不輸日本類似建築史出版。這樣的近代建築史系列出版,完全可以當作國內建築系的教科書使用,對於新世代建築歷史觀念的培養,也會有極大的幫助!
歷史建築是人們集體記憶的儲存所,國內雖然沒有類似「明治村」的建築收容所,但是「紙上明治村」猶如另一種儲存記憶的方式;閱讀「紙上明治村」有如翻閱古老的照相簿一般,讓人再次沉浸在過去歷史美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