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OPEC+突襲減產 衝擊全球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經濟日報社論/OPEC+突襲減產 衝擊全球經濟
◆  聯合報黑白集/「蔡嘉賓」見證疑美論
◆  聯合報社論/面對三大重任,朱立倫須拿出主席高度





經濟日報社論/OPEC+突襲減產 衝擊全球經濟


2023-04-05 00: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OPEC+意外宣布減產每日逾100桶後,油價飆漲8%。路透


油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在沙烏地阿拉伯領導下,2日意外宣布從5月起大幅減產石油,日產量總共將減少逾164.9萬桶,刺激全球油價飆漲。之前俄羅斯於3月初宣布將減產50萬桶,國際油市並不以為意,但現在是由沙國領銜減產,所隱含的意義以及對國際油價的影響,絕對非同小可。

首先,沙國如此之大的動作,顯然是在對美國叫板,凸顯出沙、美之間的矛盾加深拜登在競選期間,曾一再抨擊沙國王儲賓.沙爾曼戕害人權,雙方關係相當惡劣。民國一一O年(2021年)拜登就任不久,美國通膨便開始上升,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又刺激油價飆漲,於是拜登政府一再要求沙國增產,完全把沙國當作石油幫浦,沙國自然無法接受,沒有減產就已經是給足拜登面子,不可能犧牲本身的利益而增產石油。

其次,拜登政府先是在民國一一年(2021年)釋出 5,000 萬桶石油抑制國內油價上漲,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更釋出 1.8 億桶庫存。

美國政府之前承諾會在油價「達到或低於」每桶 67-72 美元時重建庫存,但能源部長格蘭霍姆日前表示,今年很難大量採購石油,使國際油價最低跌到逼近70美元防線。拜登政府先是釋出庫存壓低油價,現在又出爾反爾,自然令沙國大為不滿。

再者,賓.沙爾曼目前正在大力推動經濟改革,使沙國能夠經濟多元化,不再只依賴石油產業。具體項目包括籌建「新未來城NEOM)」,發展綠能產業,新建綠氫工廠,與鴻海集團合作生產電動車,建設紅海沿岸觀光設施,預估從現在到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總共將投資1.3兆美元,因此必須全力增加石油收入。

鑒於美國為抑制通膨而不斷升息,沙國自然擔憂全球經濟將大走下坡,加上最近銀行倒閉事件更可能引發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升高,勢必壓抑石油需求,因此現在必須先做「預防性」減產,阻止油價進一步下跌。

另外,目前美國頁岩石油生產已進入高原期增產空間有限,因此 OPEC+ 不太擔心減產會使本身的市場占有率嚴重流失,何況目前美國的石油戰略庫存只剩3.72億桶,是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來最低水位,使美國平衡國際油市供需的力量減弱,沙國重新成為油市的平衡者,此時不減產抬價,更待何時?

沙國這套「沙烏地優先Saudi First)」的政策,顯然是要與美國脫鉤,實現自主性的經濟發展策略。在國家安全上,沙國正在與俄羅斯及中國加強關係,最近中國更促成沙國與宿敵伊朗達成和解。如果中東新政治情勢能穩定發展,美國對沙國的影響力將明顯下降,沙國也能以本身的利益最大化,作為決定石油產量的基準。

全球經濟而言,最受關注的仍是國際油價將受到多大衝擊,這還是要從供給與需求兩方面來探討。需求面,有兩大利多因素,分別是全球航空及陸運逐漸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以及中國大陸解封後經濟可望復甦;但也有兩大利空,分別是利率居高與新發生銀行危機,以及減產後油價回升,都會抑制石油需求

再看供給面,俄羅斯雖宣布減產50萬桶,但估計實際上只會減少30萬桶,且其他產油國的減產紀錄一向不佳,因此整個  OPEC+ 的實際減產量大約只有100萬桶左右。

綜合來看,預料 OPEC+ 減產的真正威力,將從5月需求旺季開始之後明顯擴大,屆時上探每桶100美元的可能性甚高;但到秋季開始進入需求淡季,且美、歐國家升息對經濟的「時間滯後效應將逐漸顯現,油價可能回跌。

對全球經濟而言,OPEC+ 減產,油價勁升,對通膨無異於火上澆油,各國央行即使不再大幅升息,但維持高利率的時間將會更久,經濟也將雪上加霜。












聯合報黑白集/「蔡嘉賓」見證疑美論


2023-04-05 00:2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訪美前,總統蔡英文(中)出訪也過境美國,行程、接觸美方層級都會被拿來做比較,圖為蔡總統接受哈德遜研究所贈予「全球領導力獎」。圖/取自哈德遜研究所網站


蔡總統將在加州與美眾院議長麥卡錫會面,議長辦公室聲明稱她「台灣總統」。相形之下,蔡總統在紐約獲獎,頒獎典禮閉門舉行,主辦單位每年拿台灣贊助,邀請函竟以「特別嘉賓」代稱蔡英文。冷暖兩手,只因美國仇中又有求於中,不分朝野都把台灣當紙牌打。

我元首對美過境外交廿多年,中共的抗議從未停止。拜登政府宣稱美台關係堅若磐石,但白宮面對北京嚴詞厲色,竟極力壓抑蔡總統過境紐約的聲量,大開倒車。蔡總統不僅未如四年前公開受訪,更未若李扁馬三位總統成為國際媒體焦點。扁馬都會見紐約市長,阿扁甚至接到副國務卿問候電話

拜登正爭取與習近平對話,又顧慮美大選,故冷遇蔡英文。美國對台外交支持說多作少,儘管國會立法要求擴大美台交往,協助維護台灣國際空間,但蔡總統連過境都被消音。

蔡英文吞忍被冷遇,只為順利會晤麥卡錫。為避免裴洛西事件重演,蔡麥會從台北移至加州。但麥卡錫起手便挾「台灣總統」大唱高調,加上眾院中國委員會議員集結,會晤是否變成「反中派對」,引發國際關注。外媒形容,蔡總統如在美中之間走鋼索;當麥卡錫一再搖晃鋼索,她能保持平衡嗎?

看看蔡總統過境美國的委曲求全,賴清德、陳建仁還有臉再說「保台不容疑美」?












聯合報社論/面對三大重任,朱立倫須拿出主席高度


2023-04-05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與立委費鴻泰的初選提名之爭愈演愈烈,黨主席朱立倫對此似應有所作為。 記者曾學仁/攝影
季青漫畫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與立委費鴻泰的初選提名之爭愈演愈烈,除鬧出推擠糾紛,徐巧芯甚至自爆四年前曾當費鴻泰「側翼」,幫他攻擊挑戰者王鴻薇。「費芯大戰」原是世代交替之爭如今演成人身攻擊,還上升為黨內互鬥醜聞,極其難看。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已主動與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會商,研議如何調停;黨主席朱立倫對此不聞不問,難道不在乎政黨形象受損?

表面上看,「費芯大戰」只是費鴻泰與徐巧芯的初選之爭;實質上,卻事關國民黨生態結構調整轉型;在觀瞻上,則關係到整個藍營的戰力、團結與形象。除了「費芯大戰」,其他選區也有類似的情況,有待化解。蔣萬安找黃呂錦茹會商,顯然察覺此事已影響到黨的形象與團結,故希望盡一己之力居間協調。相形之下,朱立倫坐視此事擴大發酵,卻不做任何風險管控,恐怕有失黨主席領導角色

朱立倫或許以為,黨中央已訂出「三成黨員、七成民調」的初選規則,候選人只要據此各顯本事,即能達到公平競爭。然而,比起民進黨的「全民調」,國民黨的初選辦法顯然對現任者有利,年輕世代自然不滿,這也是「費芯大戰」遲遲無法停火的主因。再說,除了制訂規則,黨中央能做的事還有許多,包括調停雙方要求節制等等;這些,當然都需要細膩地處理。包括外界建議,表現優異的資深立委應改列不分區提名,也是一條合理的協調出路。但黨中央眼睜睜看著「費芯大戰」愈演愈烈,卻毫不處理,難道以為自己只是觀眾席上看好戲的一員?

若是這樣的話,朱立倫的領導風格就太有問題了。身為黨主席,對於黨內的重大爭議置之不理,對於影響政黨形象事件視若無睹,都愧對其角色,又將如何爭取選民支持藍軍重返執政?當然,目前國民黨主席的工作並不容易,朱立倫既要思考總統及立委提名布局,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要設法募款,又要擺平地方勢力的不同需索,工作必然相當吃重。但朱立倫既然選擇擔任此一重任,除了全力扮好領導角色,帶領國民黨追求最大的勝算,他還有什麼退路?

從去年底九合一選舉的大勝,一路打到現在,國民黨不知不覺間已流失了不少原有的支持與自信。其中,包括南投補選的大意失荊州,選策會規畫不當的失算,費芯之戰的內亂,都是原因之一,黨的士氣亟待整裝重振。目前國民黨的當務之急有三:一是遏止費芯大戰」和類似的內鬥火勢繼續蔓延,這需要藉助老將調停;二是在避免徒添內耗的情況下,儘速徵召推出最強總統候選人,然後盡全黨之力提供戰略及論述支援;三是極力爭取郭台銘任何形式的合作,這仍需要黨內元老乃至黨友幫忙穿梭

國民黨中央之所以遲未介入「費芯大戰」的調停,一方面可能唯恐被當事人消費,或大做文章;另方面可能是覺得無處下手,乾脆不理。這樣的心態,不僅太過鴕鳥作風,也太過消極。事實上,黨內大老、菁英和新秀比比皆是,只要找對適當的人選,拿出足夠的誠意,應有辦法讓雙方休兵。問題只在,主事者是否有心解決,以及是否有足夠的智慧。

目前中央黨部的人事結構似嫌薄弱,若干黨務主管的資歷及人脈皆嫌不足,若要扮演上述「三大重任」的穿梭及火車頭角色,恐怕難以勝任。因此,朱立倫必須把眼光放遠、把身段放低,請出黨內有能力、有影響力的人士共同打這場選戰。民進黨的大軍已成形,藍軍還有自亂陣腳的餘地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DNA檢測與血緣的神祕印契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美傷陸一千、自損千五
◆  東西對壘 台處在關鍵十字路口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DNA檢測與血緣的神祕印契
◆  馬做好球 國民黨敢接?
◆  和平園丁 民進黨從缺?
◆  大人投訴 孩子失去學習機會
◆  馬訪陸 顛覆朝野、激盪共產黨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DNA檢測與血緣神祕印契


2023-04-05 00:41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慎終追遠是台灣優良美德之一。台灣每年到四月五日前後都有掃墓活動,正如杜牧所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首唐詩嚴肅地表現出古人掃墓前後禮敬祖先的深厚情感。

人與血緣關係自從人類文明發展開始即代代相承,乃是一種時間脈絡有形無形資產繼承,其中當然也存在模糊想像。這種想像維繫著帝王統治神祕法統,民間的庶民在現實世界則牢牢捉住自身血統傳承歷程。說得簡單些,血緣關係在現在科學上具備實質存在真偽問題,在 DNA 尚未發明之前,血統讓人感受到無法窺測的隱蔽性。這種神秘性科學檢測出現前,存在於透過肖像畫外觀,追想前人英容或者性格傳說,或者藉由三言兩語記載下來的族譜得以維繫宗族關係

自從十九世紀末 DNA 在遺傳學上逐漸發展以來,許多人類遺傳獲得科學答案。近日,歐洲遺傳學者根據傳世貝多芬頭髮進行研究,顯示出貝多芬可能罹患肝炎,遠祖上溯十六世紀,自身可能是非婚生子女。DNA  的科學研究成果衝擊東西方族譜學,揭開血緣神秘面紗。DNA檢測也能突破民族遷移謎題。上古日本民族起源,根據《史記》(秦始皇世紀)記載徐福攜帶數千童男童女出海,以後推想日本人為徐福後代。DNA 尚未發明前,「傳說」、「神話」是串連起民族、宗族、家世的最重要依據。高天原為今天日本皇室血脈根源地,天皇神族後裔,既是神族後裔,現今流傳許多古墳時期遺址,理應逐步挖掘;然而事實不然,遠古時代民族遷移神祕歷程,縱有現代科技先進考古技術民族起源與其關聯脈絡寧可被視為一種神聖存在,今日依然非科學檢視的對象。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詩經商頌玄鳥商人祖先簡狄,吞下玄鳥卵而生下契。依據甲骨文推測所謂玄鳥乃是燕子。日後史學家指出商代祖先乃是崇拜鳥圖騰。人自然無法與動物相通,然而,人卻可以因為崇拜某種動物,或者透過對象非現實神聖性而維繫後代,這種對象神聖性崇拜成為民族茁壯度過危機凝聚力量。我們只要翻開舊約聖經得知,神的被造物亞當與夏娃違反神的旨意,被趕出失樂園,組成一個家庭,繁衍成一個家族而開枝散葉,由弱而茁壯,制定戒律、建國、分裂、滅亡,奮鬥、考驗而最終復國。中國歷代的帝王不也是如此嗎?如果沒有一種神祕的天或者崇拜對象的存在,凌駕世俗絕對王權就建立不起來。

DNA 檢測具有科學性,可以運用於現實生活,也能解開歷史謎題,串聯起散落的過去傳說與被遺忘的歷史。然而,即便科技如何進步,隱蔽的存在永遠是一種人類必須戰戰兢兢面對事實,背後存在著人與大自然之間的神秘印契。耶穌作為工匠約瑟夫之子的身分乃是多麼平實而自然傳說,但是,大天使加百列降臨瑪利亞面前聖告場面,卻顯示出我們能不斷演繹超自然力量。 










美傷陸一千、自損千五


2023-04-05 00:42  聯合報/ 葉萬安/前經建會副主委(台北市)
美中貿易戰示意圖。路透


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掀起貿易戰、科技戰、經濟脫鉤。拜登接任後更全方位對中國遏制、圍堵、打壓,對中國先進科技產業造成重大傷害。凡是鬥爭,沒有贏家。近年來美國惡整中國,其自傷可能更重。

貿易戰而言,美國自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為抑制金融海嘯,採取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為通膨埋下隱患。當去年通膨爆發時,美中貿易戰正熱,美國大減自中國進口產品,以縮減對外貿易逆差。四年來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減少了,可是對中國以外的貿易逆差卻大增百分之七十七。不買價廉物美中國貨,卻大買中國以外的高價產品,對美國正在燃起的通膨火上加油,使美國消費者物價一度上漲百分之八以上

美國聯儲會為抑制猛烈的通膨,不得不採取緊縮政策,不到一年內升息十九碼。結果引爆了債務危機金融危機,更縮減經濟成長

債務危機而言,使美國公債一年付息高達一點五六兆美元,民間企業發行的公司債及房貸利息都隨之增加。尤其各國拋售美國公債,對美國債務危機更是雪上加霜。

金融危機方面,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分析,由於快速升息,致使國內銀行持有的債務,潛在的帳面損失高達六,二○○億美元,引發了矽谷及第一共和銀行倒閉。雖政府採取緊急措施將情況穩住,但急速升息後,大量資金流入貨幣市場,累積高達五點二兆美元,致使銀行存款不足貸款能力減弱。陷入困境的銀行有一八六家,可能倒閉的銀行有五○家,金融危機並未解除。

還有去美元化正在盛行。中俄藉助中國「一帶一路」參與的五十四國全力推進去美元化,使人民幣逐漸取代美元、歐元成為歐亞大陸北部地區的區域貨幣。至去年底人民幣國際支付的金額,累積達九六點六兆美元,在國際支付比重上升美元霸權相對開始削弱。

經濟成長方面,利率的大幅上升不利於投資,加上通膨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以及金融的動盪,均傷及經濟成長。據估計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將在百分之零點幾與負成長間掙扎。

科技戰而言,美國禁止先進半導體晶片及設備輸往中國,將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的有六百家之多。不過,原出口先進半導體晶片及設備到中國的美國高科技產業,同樣受到嚴重創傷。這些高科技產業裁員超過十萬人,被裁者多是高技術高效率高所得者。可是最近增加的就業,絕大多數是服務業。在金融危機爆發後,所增加的就業多是低技術低效率低所得者。這種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逆調整,等於劣幣驅除良幣整體經濟效率下降,對美國經濟體質嚴重傷害,且不是短期內所能改善。

再就外交戰而言二月拜登親赴基輔援助烏克蘭,促其繼續抗俄。而中國於俄烏戰爭周年當日,提出停火止戰、啟動和談等十二點呼籲。雖然西方各國都不看好,但三月十日中國促成斷交七年的沙、伊復交,讓西方各國大開眼界。三月廿日習近平親訪俄羅斯,加強雙方合作,同時也敦促俄烏停戰、恢復和談。儘管西方各國認為不可能,但就外交大戰略看,美國是戰爭製造者,中國是和平促進者,其高下立分。

以上分析顯示,美國霸權的式微已是進行式美國霸權消失世界才能獲得和平人類才能獲得安寧幸福











東西對壘 台處在關鍵十字路口


2023-04-05 00:41  聯合報/ 廖天威/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資深研究員(台北市)


當台灣社會正在比較「雙英出訪」的規格和待遇,以及後續可能引起的影響與效應之際,世界政治舞台的彼端,甚至可能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國際大事,也正在發生。

上個月中,在中國大陸的強力介入下,長期處於地緣政治緊張關係的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及互設大使館。四月三日,沙烏地阿拉伯更宣布,五月起每日將減產約一一六萬桶原油,這是繼「石油輸出國組織」在去年十月不顧美國反對,帶頭減產二百萬桶原油以來最大幅度的減產。這一次包括俄羅斯、伊拉克、科威特在內的國家,紛紛跟進減產,都可視為是中國大陸具體介入中東政治與國際事務的「成果」。

美國與沙烏地的關係長期不睦,特別是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十月,當時前總統川普在任期間,沙烏地爆發王儲沙爾曼涉嫌殺害《華盛頓郵報記者哈紹吉的事件。在美國壓力下,沙國最終承認哈紹吉確實是在駐土耳其伊斯坦堡總領事館中死亡,使得美沙關係陷入極度緊張。

從上個世紀以來,美國歷任政府都想要「介入、調停、斡旋」中東的和平與阿拉伯半島的情勢,以及非洲的區域衝突。但不論共和或民主兩黨,都有慘痛的失敗經驗。小布希一度推動「中東和平路線圖」,最後無疾而終。歐巴馬處理敘利亞內戰,並介入利比亞政權更替、換位西方民主,也落得失敗收場。即使柯林頓曾經成功促使以巴和解,最終也是悲劇一場(以色列總理拉賓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被暗殺,阿拉法特也不被巴解組織諒解)。遑論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十月東非索馬利亞那場讓美軍灰頭土臉的「摩加迪休戰役」。

嚴格來說,九一一事件後,美國作為「世界警察」、「強權國家」的地位,就已不斷受到搖撼與挑戰。雖然小布希任內勉強發動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但世界局勢早已悄然改變。中國崛起,美國介入與處理全球區域問題的能力已受到制約與挑戰。特別是俄烏戰爭,已成為國際板塊再度走向「對立對抗」與「東西方對壘」的分水嶺

台灣過去雖也不乏被認為是「危險」或「安全堪虞」的前例,如「史文報告」和英國《經濟學人》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的評價,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急迫而劇烈;形容為「明顯而立即的危險」,並不為過。

未來,全球局勢諒非美國所能主導,只是目前還未攤牌。沙國宣布石油減產,同步提升售價,等於提供中俄兩方介入機會,強勢主導石油市場供應。綜合觀察美中競爭及俄烏戰爭,俄烏局勢可能不會以西方希望的局面收場,中俄等國聯手的力道,也會「出乎意料」地強勢。未來,台海的安全處境,會否從外交戰、割喉戰,進入「真實的戰場」?現在應是關鍵。

明年俄烏雙方及美台兩地都有總統大選都會面臨高度的政治動員。意識型態的拉扯、極化政見的對峙、看不見的戰爭上演,都有可能激化對立。要想解套,得有辦法。「雙英」返台後,可能就是台灣真實要面對這場關鍵抉擇的時候了!台灣想好脫困戰略了嗎?











馬做好球 國民黨敢接?


2023-04-05 00:40  聯合報/ 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台北市)
馬前總統在國父孫中山先生原音的留聲機前,聆聽總理訓示,佇立良久。記者賴錦宏/攝影


七年前蔡總統不承認「九二共識」,發展至今已成兵凶戰危局面。無論「火山布雷系統」,還是「毀滅台灣計畫」等,都是台灣不可承受之重。義務兵役已由四個月延長為一年,「十六歲以上學生造冊列管運用」、「全民防衛動員法」又接踵而至。烏克蘭殷鑑在前,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民進黨當然是惹禍的根苗,但國民黨又挑得起「和平」的重擔嗎?

事實上,只要解決了兩岸問題,無須買地雷飛彈槍,和平就在眼前

馬前總統帶著學生赴陸掃墓祭祖,十天的表現讓人驚豔。他完全擺脫了過去政治的虛矯身段,該哭就哭、該發鄉音就發鄉音,真實自然反而可愛。他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化為鮮活實境,示範給台灣民眾看:什麼是一中?一個中國。什麼是各表?中華民國,我說了算!而且這些用詞是在大陸當著許多官員說的,代表了某種默契;也就是告訴台灣人,只要在「一中」概念下,台灣不但可以擁有和平,還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場爭取自己話語權與利益

馬總統執政八年功過並陳,他緩和兩岸關係,卻忽視偏差教育扭曲年輕人歷史認知,形成台灣今日的危局。下野七年,此行既是補過,也是為被汙名化的「九二共識撐出一片天重塑他的歷史定位。他為「中華民國」拿回擔任棋手必須具備的籌碼,讓「戰」、「和」的決定權能重新操之在我。但國民黨迄今無人接球!

國民黨一直不明白,他們不缺候選人,缺的是清楚具體兩岸政策。賴清德已表態走「蔡英文路線」,國民黨路線何在?無論辦初選還是採徵召,請候選人把政策說清楚講明白,我們拒絕「空白授權」。










和平園丁 民進黨從缺?


2023-04-05 00:37  聯合報/ 羅智強/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台北市)
今天來看,兩岸關係的框架,都還沒有突破陳長文(圖)那一代人,三十年前的框架。本報資料照片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兩岸正式分裂,「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直到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開放探親,才有了「破冰」的第一個契機;然後到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的金門協議,兩岸政府正式對話。當年在第一線談判「金門協議」的紅十字會秘書長陳長文,今天已是一位兩岸老兵

金門協議後,兩岸各自成立海基會與海協會,陳長文也擔任海基會的創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他率團訪問大陸,為後來的九二共識、辜汪會談奠下基礎。而今天來看,兩岸關係的框架,都還沒有突破陳長文那一代人,三十年前的框架。

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陳水扁「終止適用」國統綱領,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獨派歡欣鼓舞,好像「台灣共和國」隔天就要成立了。然而直到現在,《憲法增修條文》還是「一國兩區」;《兩岸人民關條條例》依然「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領土」。

台獨的跳票,證明九二共識的價值。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陳長文指出九二共識應截彎取直,從「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而我方所指的中國,就是中華民國」濃縮為「兩岸同屬中華民國」,這與馬英九總統在大陸的談話,不謀而合。

而在最近十年,「良制一國」更成為陳長文的代名詞。民進黨反對「一國兩制」,其實是反對「一國」;陳長文則肯認「一國」的法理性,而對「兩制予以辯證

中共堅持「一國兩制」,其實是承認兩岸制度的落差,拒絕蔣經國前總統提出的「一國良制」,也有點「大陸非良制」的氣餒。陳長文對於大陸的民主與人權,向來是抱持著鼓勵與期許的態度,認為按照大陸的發展曲線,沒理由台灣做得到的民主奇蹟,大陸做不到。

陳長文期勉習近平效法蔣經國「以專制結束專制」,用絕對的權力做出絕對的改革。他更指出北京論述的盲點:「每一個支持『一國兩制』的理由,事實上都更加證明了『一國良制』的可行」。從陳長文到馬英九,台灣從來不缺和平園丁,而民進黨內,是否也有這樣的「陳長文」?











大人投訴 孩子失去學習機會


2023-04-05 00:37  聯合報/ 苗知睿/國小老師(台南市)


「老師,今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這是孩子在連假前,學校慶祝兒童節舉辦惜福市場活動時說的話。但當天早上,這孩子跟我說他沒帶錢,無法逛市場買東西,言語中透露著失望。

這孩子因為家庭因素,沒有上過幼稚園;開學時每天哭著進教室,握筆寫字也不會。但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已經可以完成一張題型多樣化的考卷。於是我跟他說,因為你很努力、進步很多,所以老師今天會帶你去逛惜福市場

逛到某個攤位時,他駐足停下,販賣的高年級大姊姊問他要不要買?他直覺地說:「我沒有帶錢。」姐姐們居然說:「沒有關係,你可以任意選擇你想要的東西,免費!」

他看了看我,驚喜溢於言表;孩子選了個他喜歡的東西,姐姐又送他兩個小禮物。他問我:「姐姐們為什麼這麼好?」我跟他說以後你變成大哥哥,也要善待小弟弟小妹妹們。我則花不到十元,買了兩台小車子給他,今天居然成了他上課以來最開心的一天。

想到前個禮拜,某國小愛心義賣捐款,家長因為沒有拿到收益而告到教育局。惜福市場的立意就是惜福與助人,大多數孩子在意的是活動中得到的快樂,而非金錢的價值;熱心出錢出力的家長,更是穿梭會場。少數狹隘的大人,以自己之私將學校冠上罪名,學校有寫不完的調查報告或懲處

一旦學校在家長壓力停辦各項活動,最終受害的是孩子,失去了樂趣和學習的機會












馬訪陸 顛覆朝野、激盪共產黨


2023-04-05 00:08  聯合報/ 蘇治灝/蘇東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雲縣斗六)
前總統馬英九訪中之行備受各界關注。 新華社


馬英九訪陸的時機點,似在沖淡蔡英文訪美的焦點。與裴洛西訪台時大陸的激烈反應相較,似可看到北京當局朝向兩岸關係緩和的契機。

馬英九出手了,率領卅學子,在大陸三所大學演講,點燃兩岸和平的火種,寓意兩岸青年學子肩負起世界和平、時代青年的重責大任。他這趟大陸行充滿著無限可能這樣的思維、視野、格局,超越國民黨、顛覆朝野,進而激盪共產黨

兩岸危機就是世界危機,兩岸緩和,讓世界經濟好轉。習近平與普亭的會談,從俄烏戰爭得到的啟示,戰爭無情慘酷、生靈塗炭;習近平站在歷史機遇的浪頭上,將對全世界和平帶來彌足珍貴影響和貢獻。期待他能化解俄烏戰爭,讓兩岸和平轉變、世界朝向多極化。

康熙讓施琅在北京消磨了十幾年,化解他父親與弟弟被鄭成功殺死的戾氣和怨氣;避免血洗台灣,讓負面傷害降至最低。事實上攻台方略僅在澎湖打了一仗,鄭克塽投降滿清了。施琅建議在台灣設水師。康熙沒有抓住這個建設大台灣歷史契機,讓中國一躍成為海上強權

康熙在收復台灣開放海禁,並設立四個通商口岸,關稅佔國庫收入泰半。日本在近二百年後才發生黑船事件明治維新開啟嶄新時代,岩倉使團率領歐洲考察團,長達一年九個月,在德國找到了日本迫切需要國家發展模式,短短數十年就成為全盤西化亞洲第一個新興強權

康熙天縱英明且對西洋科技有極深造詣,奈何沒有順應時代潮流,讓中國迎頭趕上時代尖端!康熙、雍正、乾隆表面上是清朝盛世,骨子裡卻是清朝衰世開端,也種下中國近代史奇恥大辱遠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類同於中國法家思想。秦皇用法家商鞅變法,一舉統一中國。法家思想可能是富國、強國最有效率的制度,但會犧牲某些人的自由和利益。但沒有一個制度是絕對完美的,端賴執行者對國家使命感和忠誠度

西方資本主義,一旦黨派利益凌駕國家利益之上,這個制度就有了侷限性。美國的國力和經濟日薄西山,讓時間自然演變,二、三十年後孰強孰弱?其理甚明。

美國藉台海危機對中國發動攻勢,項莊舞劍,別具用心。兩岸問題沒有急迫性,若能冷處理,可能是最合時宜。領導人要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以人民福祉為依歸。

這次馬英九訪陸,不少人與其冷嘲熱諷,不如對兩岸和平扮演更正面、更積極的功能和貢獻。反對九二共識,那就請提出更好、更高明的政策論述

我是政治犯的後代,我的家世背景寫出這樣「異類的文章」,內心不無連累家人的顧慮。總為浮雲能蔽日,不見長安使人愁;蘇家二代僕僕於民主大道丹心赤忱聊寄知音

中國是幾千年的文明大國,歷史上不曾侵略他國,反而飽受異族侵略;藉由中華文明融合同化,形成五族共榮廣袤國土

習近平站在歷史機遇分水嶺,一人身繫全世界的安危禍福;是要與俄羅斯、北韓的窮兵黷武沆瀣一氣,抑或成為擁抱和平世紀領袖



方祖涵/在燃燒的世界享受生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在燃燒的世界享受生活
◆  楊志良/面對邪惡政府 不怕紅帽就怕綠帽
◆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的創新落差





方祖涵/在燃燒的世界享受生活


2023-04-05 00:35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賓州大學心理學家李惠安。 圖擷自 Angela Duckworth 網站


棒球經典賽剛落幕,春暖花香,正式的職棒球季就要開始了。雖然比歐美晚了整整一年,這個春天也是台灣過了好久以後,首度從艱困疫情探出頭來,終於撥雲見日的時分。

雖然生活有值得欣慰的變化,或許很多人還是會感到惆悵。近幾年內,全世界有將近七百萬人染疫死亡、俄烏戰爭持續像絞肉機奪走更多生命、核子戰爭威脅仍在升高、通貨膨漲銀行危機讓經濟前景黯淡,此外,各種中共謀台行動更是愈來愈讓人憂心‧‧‧

最近聽了一集賓州大學心理學家李惠安參與主持的播客節目,主題就是:「世界正在燃燒,我們是否還應該享受生活?」在節目裡,李惠安跟經濟書作家史蒂芬.杜伯納藉著回答聽眾問題,從心理與社會層面討論在當今時局,人們該有的自處之道。

從問題本身開始說起,我們面對大環境感到不安,應該是綜合幾種情緒反應,像是焦慮,恐懼,還有慚愧與罪惡感。我們不但擔憂未來,又無法盡情享受現在-烏克蘭民眾受俄軍殘害,土耳其地震死傷慘重,在其他人遭遇如此困境時,自己享受生活是不是不應該呢?

李惠安杜伯納認為我們不需要悲觀。

著名實驗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十年前在暢銷書《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提出數據,指出我們正活在人類歷史最和平的時刻。儘管世界仍然持續發生衝突,綜觀歷史走向卻會發現趨勢是正面的。當整體人類識字率全面提高,食物更容易取得,文明進程會讓人們更能用理性克制暴力。雖然如此,媒體與政客依舊喜歡放送無根據負面預測,社會大眾也習慣聽從各種末日學說,這些因素造成的悲觀反而是嚴重挑戰:當我們過度悲觀時,解決問題可能性就降低了。

如果你仍然感到難過惆悵,要知道在來自四面八方,無限膨漲的壞消息轟炸之下,多數人都有類似負面情緒,心裡都同樣遭受折磨。可是,在現實世界充滿短期挑戰的當下,與其對未來感到悲觀,或是對本身安逸覺得歉疚,不如先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自己關懷圈內的人事物。其實,懷抱人飢己飢利他胸懷享受人生,兩個選項之間並沒有衝突。

我很喜歡李惠安節目裡一段話,她回憶求學時讀到哲學家伏爾泰在名著《憨第德》要世人「照顧好自己的花園」,「世界很複雜,有時甚至邪惡,想到這一切或許會感到無助」,她說,「有些事情我們能做,有些事情我們幫不上忙,然而在我們能做的部分,應該就放手去做不要被負面情緒癱瘓-就像伏爾泰說的,先照顧好自己的花園。」

讓我們就這樣把快樂分享給身邊的人,把悲觀或無助轉化成更多正向動力。從自己開始照顧起,跟家人朋友一起運動、美食、旅行,盡情享受美好的,終於不再被疫情拖累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