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OPEC+突襲減產 衝擊全球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經濟日報社論/OPEC+突襲減產 衝擊全球經濟
◆  聯合報黑白集/「蔡嘉賓」見證疑美論
◆  聯合報社論/面對三大重任,朱立倫須拿出主席高度





經濟日報社論/OPEC+突襲減產 衝擊全球經濟


2023-04-05 00: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OPEC+意外宣布減產每日逾100桶後,油價飆漲8%。路透


油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在沙烏地阿拉伯領導下,2日意外宣布從5月起大幅減產石油,日產量總共將減少逾164.9萬桶,刺激全球油價飆漲。之前俄羅斯於3月初宣布將減產50萬桶,國際油市並不以為意,但現在是由沙國領銜減產,所隱含的意義以及對國際油價的影響,絕對非同小可。

首先,沙國如此之大的動作,顯然是在對美國叫板,凸顯出沙、美之間的矛盾加深拜登在競選期間,曾一再抨擊沙國王儲賓.沙爾曼戕害人權,雙方關係相當惡劣。民國一一O年(2021年)拜登就任不久,美國通膨便開始上升,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又刺激油價飆漲,於是拜登政府一再要求沙國增產,完全把沙國當作石油幫浦,沙國自然無法接受,沒有減產就已經是給足拜登面子,不可能犧牲本身的利益而增產石油。

其次,拜登政府先是在民國一一年(2021年)釋出 5,000 萬桶石油抑制國內油價上漲,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更釋出 1.8 億桶庫存。

美國政府之前承諾會在油價「達到或低於」每桶 67-72 美元時重建庫存,但能源部長格蘭霍姆日前表示,今年很難大量採購石油,使國際油價最低跌到逼近70美元防線。拜登政府先是釋出庫存壓低油價,現在又出爾反爾,自然令沙國大為不滿。

再者,賓.沙爾曼目前正在大力推動經濟改革,使沙國能夠經濟多元化,不再只依賴石油產業。具體項目包括籌建「新未來城NEOM)」,發展綠能產業,新建綠氫工廠,與鴻海集團合作生產電動車,建設紅海沿岸觀光設施,預估從現在到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總共將投資1.3兆美元,因此必須全力增加石油收入。

鑒於美國為抑制通膨而不斷升息,沙國自然擔憂全球經濟將大走下坡,加上最近銀行倒閉事件更可能引發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升高,勢必壓抑石油需求,因此現在必須先做「預防性」減產,阻止油價進一步下跌。

另外,目前美國頁岩石油生產已進入高原期增產空間有限,因此 OPEC+ 不太擔心減產會使本身的市場占有率嚴重流失,何況目前美國的石油戰略庫存只剩3.72億桶,是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來最低水位,使美國平衡國際油市供需的力量減弱,沙國重新成為油市的平衡者,此時不減產抬價,更待何時?

沙國這套「沙烏地優先Saudi First)」的政策,顯然是要與美國脫鉤,實現自主性的經濟發展策略。在國家安全上,沙國正在與俄羅斯及中國加強關係,最近中國更促成沙國與宿敵伊朗達成和解。如果中東新政治情勢能穩定發展,美國對沙國的影響力將明顯下降,沙國也能以本身的利益最大化,作為決定石油產量的基準。

全球經濟而言,最受關注的仍是國際油價將受到多大衝擊,這還是要從供給與需求兩方面來探討。需求面,有兩大利多因素,分別是全球航空及陸運逐漸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以及中國大陸解封後經濟可望復甦;但也有兩大利空,分別是利率居高與新發生銀行危機,以及減產後油價回升,都會抑制石油需求

再看供給面,俄羅斯雖宣布減產50萬桶,但估計實際上只會減少30萬桶,且其他產油國的減產紀錄一向不佳,因此整個  OPEC+ 的實際減產量大約只有100萬桶左右。

綜合來看,預料 OPEC+ 減產的真正威力,將從5月需求旺季開始之後明顯擴大,屆時上探每桶100美元的可能性甚高;但到秋季開始進入需求淡季,且美、歐國家升息對經濟的「時間滯後效應將逐漸顯現,油價可能回跌。

對全球經濟而言,OPEC+ 減產,油價勁升,對通膨無異於火上澆油,各國央行即使不再大幅升息,但維持高利率的時間將會更久,經濟也將雪上加霜。












聯合報黑白集/「蔡嘉賓」見證疑美論


2023-04-05 00:2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訪美前,總統蔡英文(中)出訪也過境美國,行程、接觸美方層級都會被拿來做比較,圖為蔡總統接受哈德遜研究所贈予「全球領導力獎」。圖/取自哈德遜研究所網站


蔡總統將在加州與美眾院議長麥卡錫會面,議長辦公室聲明稱她「台灣總統」。相形之下,蔡總統在紐約獲獎,頒獎典禮閉門舉行,主辦單位每年拿台灣贊助,邀請函竟以「特別嘉賓」代稱蔡英文。冷暖兩手,只因美國仇中又有求於中,不分朝野都把台灣當紙牌打。

我元首對美過境外交廿多年,中共的抗議從未停止。拜登政府宣稱美台關係堅若磐石,但白宮面對北京嚴詞厲色,竟極力壓抑蔡總統過境紐約的聲量,大開倒車。蔡總統不僅未如四年前公開受訪,更未若李扁馬三位總統成為國際媒體焦點。扁馬都會見紐約市長,阿扁甚至接到副國務卿問候電話

拜登正爭取與習近平對話,又顧慮美大選,故冷遇蔡英文。美國對台外交支持說多作少,儘管國會立法要求擴大美台交往,協助維護台灣國際空間,但蔡總統連過境都被消音。

蔡英文吞忍被冷遇,只為順利會晤麥卡錫。為避免裴洛西事件重演,蔡麥會從台北移至加州。但麥卡錫起手便挾「台灣總統」大唱高調,加上眾院中國委員會議員集結,會晤是否變成「反中派對」,引發國際關注。外媒形容,蔡總統如在美中之間走鋼索;當麥卡錫一再搖晃鋼索,她能保持平衡嗎?

看看蔡總統過境美國的委曲求全,賴清德、陳建仁還有臉再說「保台不容疑美」?












聯合報社論/面對三大重任,朱立倫須拿出主席高度


2023-04-05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與立委費鴻泰的初選提名之爭愈演愈烈,黨主席朱立倫對此似應有所作為。 記者曾學仁/攝影
季青漫畫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與立委費鴻泰的初選提名之爭愈演愈烈,除鬧出推擠糾紛,徐巧芯甚至自爆四年前曾當費鴻泰「側翼」,幫他攻擊挑戰者王鴻薇。「費芯大戰」原是世代交替之爭如今演成人身攻擊,還上升為黨內互鬥醜聞,極其難看。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已主動與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會商,研議如何調停;黨主席朱立倫對此不聞不問,難道不在乎政黨形象受損?

表面上看,「費芯大戰」只是費鴻泰與徐巧芯的初選之爭;實質上,卻事關國民黨生態結構調整轉型;在觀瞻上,則關係到整個藍營的戰力、團結與形象。除了「費芯大戰」,其他選區也有類似的情況,有待化解。蔣萬安找黃呂錦茹會商,顯然察覺此事已影響到黨的形象與團結,故希望盡一己之力居間協調。相形之下,朱立倫坐視此事擴大發酵,卻不做任何風險管控,恐怕有失黨主席領導角色

朱立倫或許以為,黨中央已訂出「三成黨員、七成民調」的初選規則,候選人只要據此各顯本事,即能達到公平競爭。然而,比起民進黨的「全民調」,國民黨的初選辦法顯然對現任者有利,年輕世代自然不滿,這也是「費芯大戰」遲遲無法停火的主因。再說,除了制訂規則,黨中央能做的事還有許多,包括調停雙方要求節制等等;這些,當然都需要細膩地處理。包括外界建議,表現優異的資深立委應改列不分區提名,也是一條合理的協調出路。但黨中央眼睜睜看著「費芯大戰」愈演愈烈,卻毫不處理,難道以為自己只是觀眾席上看好戲的一員?

若是這樣的話,朱立倫的領導風格就太有問題了。身為黨主席,對於黨內的重大爭議置之不理,對於影響政黨形象事件視若無睹,都愧對其角色,又將如何爭取選民支持藍軍重返執政?當然,目前國民黨主席的工作並不容易,朱立倫既要思考總統及立委提名布局,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要設法募款,又要擺平地方勢力的不同需索,工作必然相當吃重。但朱立倫既然選擇擔任此一重任,除了全力扮好領導角色,帶領國民黨追求最大的勝算,他還有什麼退路?

從去年底九合一選舉的大勝,一路打到現在,國民黨不知不覺間已流失了不少原有的支持與自信。其中,包括南投補選的大意失荊州,選策會規畫不當的失算,費芯之戰的內亂,都是原因之一,黨的士氣亟待整裝重振。目前國民黨的當務之急有三:一是遏止費芯大戰」和類似的內鬥火勢繼續蔓延,這需要藉助老將調停;二是在避免徒添內耗的情況下,儘速徵召推出最強總統候選人,然後盡全黨之力提供戰略及論述支援;三是極力爭取郭台銘任何形式的合作,這仍需要黨內元老乃至黨友幫忙穿梭

國民黨中央之所以遲未介入「費芯大戰」的調停,一方面可能唯恐被當事人消費,或大做文章;另方面可能是覺得無處下手,乾脆不理。這樣的心態,不僅太過鴕鳥作風,也太過消極。事實上,黨內大老、菁英和新秀比比皆是,只要找對適當的人選,拿出足夠的誠意,應有辦法讓雙方休兵。問題只在,主事者是否有心解決,以及是否有足夠的智慧。

目前中央黨部的人事結構似嫌薄弱,若干黨務主管的資歷及人脈皆嫌不足,若要扮演上述「三大重任」的穿梭及火車頭角色,恐怕難以勝任。因此,朱立倫必須把眼光放遠、把身段放低,請出黨內有能力、有影響力的人士共同打這場選戰。民進黨的大軍已成形,藍軍還有自亂陣腳的餘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