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AI概念股飆漲 是泡沫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064/web/ 

◆  聯合報社論/地方派系四方押寶,台灣民主倒退惡兆
◆  聯合報黑白集/你哪個單位的?
◆  經濟日報社論/AI概念股飆漲 是泡沫嗎?







經濟日報社論/AI概念股飆漲泡沫嗎?


2023-08-01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AI族群拉回,台股31日收盤下跌147.5點,指數跌破五日線。聯合報系資料照


最近國內外瀰漫著一股既興奮又怕受傷害的氣氛,投資機構及股民目光,已經從先前的5G、防疫、航運、觀光、電動車、第三類半導體,開始轉移到人工智慧AI相關的概念股。

近兩個月,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董事長蘇姿丰,兩位成功的台籍企業家相繼訪問台灣,引起產業與股市的廣大回響,二人旋風式的訪問,除了為兩家國際企業供應鏈固樁,台灣股市 AI 概念股更是開始一路飆漲。

所謂 AI 概念股,典型的代表,國外有微軟、Google、IBM、亞馬遜、輝達(NVIDIA)、超微(AMD),國內則可以廣達、緯創資通、英業達、和碩等為代表,其中有些股價飆漲到本益比接近100倍,逼得緯創主要經理人出來呼籲投資者千萬要冷靜。

廣達為例,從今年1月的70多元,漲到240元左右,同樣的公司,業務及產品沒有改變,半年內股價漲了三倍多,董事長林百里更成為台灣的新首富。同樣的,緯創資通從今年1月的股價31元,半年後漲到140元左右。同屬電子五哥英業達也漲了將近三倍。

或許會有投資者說:輝達在民國一O七年(2018年)12月的股價是32美元,但今年7月股價已達467美元,四年半漲了將近15倍。然而輝達是個科技研發公司,但台灣的電子五哥則是代工製造業,兩者之間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現在大家最關心的焦點是:這一波股價的飆漲,會不會又是一個科技泡沫

基本面剖析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熟到可以廣泛地被應用在許多領域,除了大家注意的 ChatGPT 外,影像辨識、智慧交通、智慧家庭、自動駕駛汽車、投資分析,都已經有長足的發展,確實發揮相當的價值,甚至可以做得比資深領域專家還要精準。

但是我們也需要了解,任何一種科技的應用,需要經過漫長時間的反覆淬鍊既需要有方便的工具與平台,也需要逐漸的被消費者所習慣而消費者對於創新的接受與被訓練,需要很長的時間

網際網路迄今已經被廣泛應用近30年,手機也有25年以上的歷史,依此推論,人工智慧應用廣泛普及,可能至少還需要20年。

許多人擔心AI的普及會不會造成大量白領的失業,這個議題莫衷一是。

樂觀的人認為,人工智慧將創造更多的專業機會,並且可以加速人類學習速度,讓文明更加進步悲觀的人則認為:AI不只將造成大量失業,更會擴大貧富差距造成法律真空,讓擁有最先進AI工具的極少數人為所欲為累積大量財富並繼續擴大其對社會控制力

其實這種矛盾的爭辯,我們並不陌生,因為它曾出現在網際網路、社群媒體、智慧型手機推出的時期。最終的結果,社會並未失序,但的確翻轉了某些人的社經地位並且擴大貧富的差距。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仍然將翻轉若干個人或企業的命運善用者可以擴大競爭力與累積財富,成為社會甚至世界的主宰者。

台灣做為世界半導體及資通訊產品代工大國,當然在這場賽局中,會是得利的一方。惟夜郎千萬不可自大,不要認為自己可獨立完成這等艱鉅之人類文明轉型。相反的,我們應該與美、日、中、韓等國密切分工合作,共同見證這段歷史演進過程

股市是產業的櫥窗,投資者在適當的時機,選擇適當的對象,必可獲得歷史的紅利,但千萬不可盲目追高,存有僥倖心態,因為 AI 應用發展仍然是漫長歷程,現在的當紅炸子雞,如果決策錯誤,或是更強的競爭者出現,未來可能一夜陰溝翻船,成了大眾棄之如敝屣魯蛇壁紙

總之,投資有賺有賠,唯有能洞悉科技發展與市場脈動、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配置投資組合、設定停損停利點,方可駛得萬年船。











聯合報黑白集/你哪個單位的?


2023-08-01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世界警察消防運動會選手拿國旗遭阻,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前排中)表示支持國際賽事非正式儀式拿國旗。記者曾增勳/攝影


自費出席加拿大世界警消運動會」的黃姓消防員,因在開幕時展示中華民國國旗,遭到警政署官員制止,還問他「哪個單位的」,有威嚇意味。事後,內政部長林右昌說「不用擔心,把國旗拿出來」;看似力挺消防員,其實話只說了一半。

黃姓消防員是在開幕式展示國旗,但林右昌說「可以把國旗拿出來」,指的是「賽事進行時」。事實上,賽事中能否拿國旗加油,已無爭議;領獎時披國旗或搖國旗,也不時可見,何需林右昌「霸氣宣布」?

這種「半罩式」的宣示,凸顯的是:蔡政府雖一再宣稱受到國際力挺,但中華民國面對困境基本沒什麼改善。這也令人想起,國民黨執政時,在國際場合使用的旗號,常被民進黨批是「自我矮化」;但到了民進黨執政,「中華台北」、「奧會會旗」就自稱「沒有矮化」。如此雙標,是在騙誰?

話說回來,蔡政府真的在意「中華民國」和「國旗」嗎?答案很清楚:自蔡總統上任後,連續七年國慶國旗意象」都完全消失在國慶主視覺裡。在自己國內,國家符號可有可無,要說出國時會多重視國旗,誰會相信?

台獨是民進黨的神主牌,心裡不喜歡「中華民國」,大內宣還是要做樣子。這種面對國旗國號口是心非態度,不禁令人想問蔡政府官員:「你哪個單位的?」













聯合報社論/地方派系四方押寶,台灣民主倒退惡兆


2023-08-01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彰化縣議長謝典林宣布退出國民黨,外界關心是個案,還是第一張骨牌。圖為謝典林(左)日前陪同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中),為北斗鎮長候選人顏宏霖助選。本報資料照片
季青漫畫


這次總統大選,各黨派都大談改革與民主。但與此相左的是,各陣營都極力拉攏地方派系,包括具有黑道背景的地方人物,以求擴大基本盤。放眼全台,各地派系都出現「多方押寶」的景象,家族中人分別力挺藍綠白或郭台銘,政黨也任其需索。這種現象,顯示台灣民主政治淪為尾巴搖狗」,是一個惡兆

最近在選戰中多次公開力挺郭台銘的彰化縣議長謝典林昨天宣布退出國民黨,投下一顆震撼彈。謝典林的理由是,為避免其長姊-現任國民黨副秘書長、藍軍立委謝衣鳯為難,「暫且先離開國民黨」。這種選擇,就是兩面押寶,以維持家族最大政治效益事實上,就在謝典林宣布退黨前夕,他剛連續兩日分別陪同郭台銘柯文哲拜廟;可見,謝家其實是三方押寶。其母鄭汝芬長期擔任國民黨民代,對於謝典林退黨,只說他「有他的掙扎」。

率先將政治觸角伸向國民黨地方派系的,是民眾黨的柯文哲。柯文哲去年就頻向脫離國民黨參選苗栗縣長鍾東錦示好,鍾東錦當選後,柯文哲更與其上演「合體秀」。此外,柯文哲也藉參拜為名,「巧遇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示好之情溢於言表

傳聞可能「獨立參選」的郭台銘,其競選行程也以國民黨地方派系要角為主要接觸對象。包括屏東議長周典論彰化議長謝典林南投議長何勝豐等人,皆被歸為「挺郭」議長。此外,郭台銘多次拜會顏清標和雲林縣前縣長張榮味等人,頗有營造地方包圍中央」以分裂國民黨之意。郭、柯的競相拉攏無形中墊高地方派系身價,讓過去被視為不利民主發展的地方派系鹹魚翻生,成為奇貨可居

民進黨對地方派系的拉攏同樣不遺餘力。賴清德為了爭取英系要角、嘉義縣大老陳明文的支持,提名其子陳冠廷接棒參選立委。其間,陳冠廷捲入超貸風波,卻安然度過。對照賴清德以高道德標準對其他提名人「斷然處置」,陳冠廷獲得特殊禮遇,可見賴清德對地方派系低頭妥協苦衷

李登輝執政時,國民黨被貼上「黑金」標籤,主要是與財團和地方派系利益糾纏不清。許多地方派系的立場選擇,並非基於政黨認同,而是基於利益取向。例如陳明文,原為國民黨地方派系要角,在兩千年時見風轉舵加入民進黨;行政院長陳建仁,則出身國民黨高雄白派家族。再如顏清標,其子顏寬恒多次獲國民黨提名選立委,其女顏莉敏則為現任台中市副議長。如今柯文哲、郭台銘均刻意拉攏,顏家也樂得多邊投資

另一位國民黨「挺郭議長周典論,去年在民進黨屏東縣長黨內初選時,便曾因跨黨挺周春米,引發爭議。這次周典論挺郭,傳出與兩個女兒周孟蓉周佳琪想爭取國民黨區域及不分區立委提名有關張榮味之妹張麗善是雲林縣長,但他為爭取女兒張嘉郡出任國民黨不分區,也利用交好郭台銘當槓桿。這些派系人物無論押寶幾方,甚至稱推動郭柯合」,其算計均非為公義

從過去經驗看,從未有政黨因為豢養地方派系而強大,只有地方派系扮演牆頭草或為私利予取予求,而汙損政黨形象,或成為政黨腫瘤這次大選,若地方派系身價水漲船高,後果顯非民眾所樂見。三黨參選人和郭台銘都必須認清,拉攏地方派系無助提升己身形象,卻可能留下嚴重後遺症,日後不斷遭到政治勒索,結果將大開民主倒車。各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上,若充斥著地方派系人物,我們呼籲選民共同唾棄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41:為首長謀福利?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45:只是花臺美 有什麼益處呢?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44:今日不管 來日羞愧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43:父親節前夕談陪伴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42:從淺色西裝談起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41:為首長謀福利?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41:為首長謀福利?


2023-08-04 15:45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為首長謀福利? 示意圖(ingimage)


凡是擔任過主管的人,大概都會同意好秘書的重要性可以說,每個成功的主管,背後都有一位卓越的秘書

秘書也會誤大事
有位局長,中午在外面開會吃飯,二點半回到辦公室,閉目養神片刻。這時有電話進來,秘書小姐告訴對方:「局長在睡覺,現在不方便接電話。」這樣的電話一多,局長三點還在睡午覺的臭名就會遠播,形象大壞。如果秘書能找個理由擋一下或解釋局長中午開會到兩點極為辛勞,剛剛才休息,等會兒再回你電話,對方非但不會介意局長未接電話,反而會體諒局長這職位不好幹。

秘書具有維護機關及首長形象的功能,若說秘書是機關或首長的化妝師亦不為過

有位首長被人檢舉虛報差旅費,經查屬實,險些吃上官司,後來才發現是秘書在為首長申報差旅費時,將二天報成三天,以為這樣做是為首長謀福利,人事及會計人員也不講話。待事情一發生,下面的人就將資料外洩,反而羞辱了長官。

再送兩箱來
農會送來橘子一箱,秘書說再來兩箱,並且叫司機逕行將橘子帶回首長官邸。後來外面有諸多傳言產生,說某位長官最喜歡貪小便宜,連橘子都多要兩箱,首長又遭惡名。

首長因秘書無心之過而遭惡名的情況不勝枚舉。也有些秘書狐假虎威,假借老闆的名義為人關說,或搬出老闆名義以謀私利。最後,小則破壞首長形象,大則讓長官吃官司下台。

好秘書難求
有位大官的秘書,家住南部,每年過年節,總有人為其訂好火車票並送來。但都被她拒絕,因為這是靠特權弄來的,傳出去有礙首長形象。像這樣謹慎自守,潔身自愛的秘書,現已不多見。

古語說:「家有賢妻,男人不遭混事。」現在應該說辦公室有好秘書,長官不惹是非身為秘書,雖然只能身居幕後,但可別輕忽自己的作為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42:從淺色西裝談起


2023-08-04 15:54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從淺色西裝談起。 示意圖(ingimage)


同學的孩子結婚,請我證婚,我穿了套淺色西裝,夏天看起來涼爽一點,感覺好些。可是同學的父親不以為然,他認為婚禮隆重,證婚人宜著深色西裝,相信大家都是為了想把婚禮辦好,但看法卻有些不同。

主見與實際
去美國留學,有個接待家庭host family)請吃飯,我特地帶了國劇臉譜一套,鑲在一個木框中,送給他們。我想這頗能代表中華文化,而且外國人家裡大概不會有這樣的東西。但是女主人似乎不太喜歡,她說看起來會怕怕的。

我太太很怕洋娃娃,如果不小心看到,會失聲尖叫。有位朋友從國外帶了隻陶瓷娃娃送她,太太不敢接。我很快接過來,並說明原因,友人一臉茫然,他一定想不到怎麼會有這種事情。

名教授應邀參加天體營大會,並發表演講,為了入境隨俗,就裸體出席。但天體營的會員因為體貼這位教授,決定全體盛裝與會,結果當天參加天體營大會,只有該教授是裸體的,當然尷尬萬分互相體貼過頭,有時也會發生意外的。

外遇的收場
有位太太巧遇先生外遇的女人,表現得溫柔有禮,外遇的女人心生慚愧,決定與那位先生停止往來。搞外遇的先生暗自慶幸藉機切斷關係,回到妻子身邊,家庭糾紛至此結束,並以喜劇收場。但是,是不是溫柔有禮地對待介入家庭糾紛的人,都能喜劇收場呢 ?

有個搞外遇的丈夫,發現情婦不再與他往來的原因,是來自妻子待人溫柔有禮,大為光火,大罵妻子搞悲憐手段,博人同情,以致壞了他的齊人之福。也有個介入別人家庭的女子,發現別人太太溫柔賢慧,認為好欺負,更加沒顧忌的與別人丈夫親密交往。

同樣的事,會有多種不同的反應,這與個人的文化背景,包括家庭、宗教、教育及道德水準,皆有莫大關係。文化背景相同的人,相處容易些,與良好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則會受益良多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43:父親節前夕談陪伴


2023-08-07 15:21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父親節前夕談陪伴。 示意圖(ingimage)


有一度胃不適,多吃一點甜食就胃酸過多,胃部燒燒的不舒服。到台大醫院看門診,朋友介紹我掛某醫生的號比較好,這個醫生看病很仔細,有時上午的病號要看到下午一、兩點才看得完。這個醫生的醫學水準如何我不得而知,但看病確實很細心,問完病情,還會當面解說可能的病因,吃藥後可能會有的癥狀與結果。

希望醫生多說幾句
給這樣的醫生看病,病人多數沒時間壓力,醫生沒有一副要趕你走的樣子,許多病人為了掛這位醫生的病號,排隊幾個小時都心甘情願,而且都異口同聲的說:這個醫生好。

病人要的不多,只是想跟醫生多說幾句話,可見做好醫生也不難,只要願意多分一點時間給病人就可以了

美國有位父親每天與孩子談話的時間,平均只有三分鐘。有天孩子問父親一小時賺多少錢?父親以為孩子要借錢呢?父親說一小時大概三十美元,孩子從口袋裡拿出自己儲蓄下來的三十美元,塞在父親手裡說,我買一小時,請你陪我。

親子陪伴很要緊
在父親節前夕,有家醫院對青少年做了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孩子們最想要的,不是父親給他們很多錢或買東西給他們,而是希望父親多一點時間陪他們孩子們要的不多,只想多點時間跟父親在一起父親要的也不多,只想孩子多點時間跟爸爸在一起

有個從前的學生,現在已兒女成群,有次來跟我聊天,談到某某人是她最好的朋友。她說一遇困難,就會去找那個朋友。她又說其實也沒什麼啦,雖然有些問題她也是解決不了的,但找她訴苦的時候,她都細細的聽,給我安慰

傾聽別人訴苦
我們對好朋友的要求其實不多,只是希望他能多分點時間,聽我們訴苦。做別人的好朋友也很簡單,只要分出點時間,聽聽別人訴苦,就成為人家心目中的好朋友了。

人生雖然苦短,但時間還是夠用的,不要吝嗇,多分點時間給別人,你就會成為好醫生,好父親以及別人的好朋友了。所以有人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的確,會痛恨對方,正表示對方在自己心中很有份量。如果毫不在乎,就會懶得理會,更不會用絲毫時間去關心一下!可見多一點時間給別人才是真正的愛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44:今日不管 來日羞愧


2023-08-08 14:5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今日不管 來日羞愧。 示意圖(ingimage)


有次在一所國中演講,學生席地而坐,秩序很差,學生不但交頭接耳的講話,且用發給他們的演講大綱,折成紙鶴丟來丟去,實在不像樣子。

學生的教養差
我大聲的對同學說,不聽可以睡覺,但不要講話、丟紙鶴,坐在第一排的一個女學生,翻眼對我看看,表示聽到了,可是仍然繼續丟她的紙鶴,那種無視於人的樣子,至今仍記憶猶新

客人講話她可以這樣子,可以想像老師或父母對她講話時,態度也不會好到那裡去

有次去一所私立高中演講,校長說,他們學校每學期只請一位校外人士來演講,言下之意,我之受邀應該是倍感榮幸的事,我當然也表示感謝。

學校家醜外揚
後來我向他提及在某國中演講時,學生秩序差的例子,校長說的確如此,所以他們學校都不太敢請外面的人來校演講,因為每講一次,他們學校家醜就外揚一次。有的演講人還會當場罵人,這是他們每學期只請一位外人來演講的主要原因。那麼乾脆一次都不請,不是更好!校長說不行,因為教育部規定每學期至少請一次校外講員

聽演講有時候確實有些枯燥,但基本的禮貌總要有,經人指點還是我行我素,這就有問題了。

我經常受邀到許多學校演講,大致上發現,好的學校學生秩序比較好,爛的學校,很多學生確實有夠爛,爛到你會覺得在他們身上看不到希望

看不到希望
台中有所國中學生,在四樓教室打網球,球落在外街打到一位檢察官,檢察官找警察去該校找到打球學生,警方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少年法庭。媒體報導後,大家有點認為檢察官小題大作,大欺小的樣子。

這個學校發生這種事已不是第一次,學生曾經向外面丟東西,一名孕婦被嚇得去安胎,一個騎車的女孩被嚇得險些跌倒。

這樣無視他人安危的學生,在學校,家長無法管教時,難道不需要一些社會的管教嗎?可是我們看到的,仍然是學校及家長的一遍呵護,出面管教的人反而裡外不是人的樣子。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45:只是花臺美 有什麼益處呢?


2023-08-10 15:15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示意圖(ingimage)


士林外雙溪附近有座橋,橋面甚寬,兩邊有八個花臺,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絕大多數時間雜草叢生。我曾經開了車去種些花,為它美容一下,但是天天要去澆水,難已為繼,不久又成雜草一堆。

必須細心照料
最近有位退休大官移居外雙溪,政府派人來修花臺,將花臺周邊水泥全打掉,敷上新水泥,貼上紅色磚片,花臺煥然一新,種上花後,整座橋都為之生氣盎然了許多。可是因為沒人澆水,不到一個星期,種的花都已乾枯敗落,又是一付潦倒相

花臺雖美,如果沒好花相配,再美也是枉然。花種得雖然艷麗動人,但若不澆水施肥,很快就不堪入目

如花台般敗壞
位於台北中山南路的監察院建築外觀十分俊美,古色古香,但裡面養了許多蚊子;建築物雖然俊偉,裡面缺少了真正的御史大夫,再俊偉的建築物,亦不能成就監察院的崇高地位。

一位同事,有個女兒十分漂亮,十五、六歲的時候就已美艷動人,被男同學選為學校的夢中情人,不久被星探邀去拍連續劇,並因而輟學。

由於她具有魔鬼般的身材,在身邊獻慇勤追求的男士不絕於途,最後與人同居,男女關係敗壞,終至一敗塗地。

案例比比皆是
魔鬼身材有如美花臺,沒有好花相配,肚子裡裝的都是一堆草,再傲人的軀體又能帶來什麼幸福呢 ? 我在想,這個女孩如果能夠努力唸書,學習做人,加上上帝恩賜的美貌,內外皆美那該是多好呀!

有個人台大畢業,美國長春藤大學的博士,並高票當選立法委員,在任期內為財團利益護航,又因媒介工程弊案被檢察官提起公訴,形象淪為惡劣,為所識者不齒!

高等學歷有如花臺,花臺裡不種花,結果雜草叢生,既然如此,又何需修建花臺呢 ? 讀了博士對自己、對社會又有何益呢?

我們社會上有許多人,基本條件很好,都是美麗的花臺,但卻沒有好好種花,由昔日的芳草淪為「今之蕭艾」,不正是有負天生我材的厚意嗎?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239公里的惜食運輸接力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064/web/ 

◆  租屋黑市不除 青年更躺平
◆  房市美意吃不到 住屋困境難化解
◆  職場性平 修法只是開始
◆  推展長壽醫學 讓健康老人續創價值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239公里的惜食運輸接力
◆  追憶黃光國 以立言行動關心國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239公里的惜食運輸接力


2023-08-01 03:55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2023年「強化APEC糧食體系、數位化與創新科技以降低糧損與食物浪費」研討會七月下旬展開。記者彭宣雅/攝影


七月下旬,農委會在台北主辦一場以「食物浪費」為主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探討如何藉由強化韌性和數位化減少全球食物浪費,超過四十位 APEC 會員國代表和上百位國內與會者參與。筆者有機會發表一場演講,介紹台灣獨特偏鄉惜食物資接力創新模式,在此和讀者分享。

食物浪費(food waste)又叫食物廢棄物食品廢棄物食物耗損剩食,意指被丟棄、損失、或尚未被使用的食物。造成食物浪費或耗損的原因很多,從上游生產、中游加工、下游零售或消費者等階段,均有可能發生食物浪費或剩食。筆者近年因為投入台東偏鄉移動研究發動了一個長達二三九公里的「食醫助行惜食物資接力實驗方案,邀請裕隆集團1919食物銀行、台灣微光行動協會南迴健康促進關懷協會四方協力合作,以三段式接力,將高雄某美式大賣場惜食物資,沿著台東最南端達仁鄉送到最北端長濱鄉南溪部落,做為文健站老人共餐教會兒童課輔班營養晚餐願景工程基金會派出記者和攝影團隊,為這長達二三九公里的食物接力做了全紀錄

偏鄉食醫助行移動創新方案,是筆者繼多年前投入偏鄉就醫接送研究與社會實踐後,另一個大膽嘗試;這次載送的不只是高齡長者就醫,而是如何用最短時間,將即將過期的(實)食物送往原偏鄉做為社會救助物資,同時搶救食物和貧窮。其中最困難的不是運輸距離,而是運送過程中,如何確保不同食物溫度(常溫、冷藏和冷凍)和相關食安議題。特別是絕大多數的過剩食物是發生在台灣西岸城市的大賣場,但東海岸原偏鄉才是亟需物資貧困地區,所以我們決定用「接力式運輸」的數位追蹤與分散式物流,來進行惜食物資三階段接力

第一段物資接力:從高雄出發,將來自大賣場的惜食,用冷凍卡車在屏東與台東交界的南迴公路雙流落部進行「貨不落地」車對車接力運輸,由另一輛冷凍卡車接手送往台東市1919物流倉庫。同一時間,南迴協會也派了一台由裕隆集團贊助七人座小車接收惜食,將食物送往達仁鄉各文健站,做為長者共餐之用。

第二段物資接力:善用要前往成功鎮接送長者就醫長照特約空車,將重達數百公斤的常溫食品部分冷凍食品放在車用冰箱內,從台東市倉庫經由台十一海線,送給沿途九家教會服務中心,做為兒童課輔班營養晚餐或供應給部落文健站

第三段就醫接力:之後,這輛特約長照車回程再載送偏鄉部落民眾下山前往台東市區就醫充分發揮偏鄉交通多元運輸功能減少回頭空車與碳排放

這項「食醫助行多元運輸實驗計畫,用移動力帶動偏鄉地方創生與社會福祉。為了讓原偏鄉可以長出多元共享移動服務,筆者和1919食物銀行花了近一年時間,研發出這套全雲端分散式物流調度平台車隊管理APP,好讓1919食物銀行可以有效管理全台七個倉庫十幾輛貨車,和超過一千五百個服務據點物資追蹤與數位紀錄,用最少運輸成本共享車輛提升偏鄉惜食運能與調度效率

下一階段,筆者盼望可以結合跨部會公部門預算與企業 ESG 資源介接偏遠地區基本民行接送與長照交通服務解決原偏鄉長期因為缺乏公眾運輸的「貨進人出移動困境。更衷心期待藉由這次的 APEC 食物浪費國際會議,讓世界看見台灣獨特偏鄉創新與人文關懷












租屋黑市不除 青年更躺平


2023-08-01 03:52  聯合報/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台北市)
調查顯示,申請戶取得租金補貼後,七成會維持原有租屋選項,三成才會考慮租更適合的房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房市失靈裝睡了七年的蔡政府,面對青年對房價、房租雙向飆漲在總統大選的怒吼,終於從冷氣房裡走出來了。打炒房、打囤房最有效的莫過於稅賦手段。財政部昨天決定要嚴厲實施房地合一實價課稅了,有效嗎?

有經濟常識的人一定很納悶,為甚麼台灣現有空屋率近十九%自有住宅率高達八十五%房價和房租卻還一路飆漲?答案是,政府失靈。政府打擊房市不是打假球,就是打不到痛點。看看這些數字就知道政府的住宅政策有多失靈!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近十六倍,柯文哲窮市府之力八年蓋了社宅二萬戶,反觀台北市空屋數卻有六萬一千多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逼使或誘導囤房大戶釋出空屋,是避免房市失靈立即有效解方

再看其他都會區空屋數:新北市十二萭八千多戶、桃園市七萬七千戶、台中市近九萬戶、台南市六萬一千多、高雄市十萬五千戶。房價飆漲租金高漲,政府卻到選舉才臨時大撒幣胡亂大補貼。解決居住正義的解方,包括:加重囤房稅、公有地蓋社會住宅、社宅融入都更;實價課稅,避免稅賦不公等等。其中,政府最緊迫要做的是打開「租屋黑市」,割掉這顆愈來愈嚴重的房市毒瘤

租屋黑市為何是房市毒瘤?如果租屋的狀況真假不明,政府再多的打囤房都只是打假球,再多的租房補貼最終都將流向房東口袋。最可惡的是,包租公還會繼續壟斷小坪數住宅,鑽包租代管和租房低稅漏洞再撈一筆;不少惡房東更不准房客遷入戶籍,每逢選舉都得返鄉投票,這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是何等的諷刺!

空屋多?為何租金還漲?根據主計總處普查,台灣的空屋高達一六六萬戶,但為何政府都無法逼迫其釋出呢?日本政府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提出「空屋對策特別措施法」,對一年內無人使用的空屋,取消固定資產稅的優惠額,持有成本增加三到四倍,空屋開始釋出。蔡政府的囤房稅二.○也提高了三到四倍,但非實價課稅,平均每戶每年大約就增加個三、四萬元,囤房大戶會痛嗎?何況囤房稅又從第四戶才算。難怪政府高唱包租代管八萬戶,至今只有達標六成

蔡政府八年花三百億包租代管四年花一千二百億元來做租金補貼,然而治標性大撒幣只會愈補愈虛。房價起漲至今廿年,政府不分藍綠卻一再吃補藥,各項補貼試圖收買無殼蝸牛,反又替建商墊高房價。治本的方法是打開租屋黑市,同時仿效日本訂立房屋不動產租金管制法」,遏止房東濫漲租金,不讓租金成為壓死房客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六六萬空戶是國家資源的嚴重浪費,以每戶一千萬算,足足超過十六兆,約國家五年的總稅收。「適足居住權」是憲法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基本權利房價和房租飆漲造成的青年躺平社會不安炸彈。美國預測台灣今年出生率將在全球二二七國中敬陪末座,蔡總統七年任內,新生兒跌破十三萬毒瘤就在房市啊!












房市美意吃不到 住屋困境難化解


2023-08-01 03:50  聯合報/ 章定煊/景文科大財金系副教授(台北市)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目前台灣高房價對於經濟較為薄弱的家庭,已經到達戕害人權宣言應保障基本人權的程度。否認問題的存在,就不會採取實質有效的行動,讓問題持續製造紛擾,最後反噬執政者的選票。房價帶來居住權的威脅,要解決這個問題是否一定要「打房」?倒也不盡然。分配正義先排除,也就是透過政府支持系統,減輕居住支出過重的問題。

世界人權宣言第廿五條:「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談的是「基本人權,台灣號稱是先進國家,沒什麼理由連基本人權都維護不了。房價急速上升,帶來後面的問題是租金也會跟著上升,這個原理很容易理解;台灣房租毛報酬率大約在二點五%,已經跌到谷底,租金上揚只是時間問題。

一個家戶扣除掉居住支出後的剩餘所得,已難以維持基本福利水準。受惠於台灣健保制度與豐富物產,食物、醫療大體不成問題,但交通與教育對很多人的衝擊就大了;以交通而言,如果要居住品質好一點,他們可能必須每日花費兩、三個小時以上漫長又擁擠的通勤;如果要遷徙至距離工作地點較近的住宅,不僅租金負擔沉重居住品質又十分低劣教育支出常被忽略,在英國與韓國都發現,當居住支出過高,將會壓縮弱勢者教育支出,讓他們的後代收入降低;之後同樣必須面對居住支出窘境,等於可悲的另類「貧窮遺傳」。

房價過高,導致居住弱勢者基本福利水準無法維持,是不是非得「打房」?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目前銀行體系對於住宅貸款與土建融資超過十三兆,如果真要把房價打到可以「合理負擔」,房價大幅下修建築產業與大量房地產放款金融業就先垮了,形成嚴重本土經濟風暴。所以,政府的另一個選擇,就是去建立支持居住弱勢者系統降低他們居住支出負擔,台灣政府選擇的是興建社會住宅與租金補貼

過去七年證實,社會住宅光靠政府的能量,即使拚盡全力,社會住宅存量還是遠低於社會需求。住宅補貼更是因為繞不過房東想要避稅租屋黑市問題導致許多租屋族擔心房東加租甚至解除租約,而不敢申請。

要化解目前的困境,社會住宅部分,必須提高引入民間力量興築社會住宅的誘因,甚至可發行不動產證券,從豐沛的資本市場取得資源。政府最後還是得面對租屋黑市問題,實行租屋登記;或是給房東租稅減免、甚至補貼,又或像蘇格蘭對於不登記的房東課以非常重的罰金,讓租屋黑市浮上水面,如此各項對於租屋者的補貼等協助,才能真正到位。再多再好的政府美意,若看得到吃不到,終究無法化解台灣的住屋困境












職場性平 修法只是開始


2023-08-01 03:57  聯合報/ 王如玄/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台北市)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性騷擾防治法修正案,明確定義權勢性騷,延長申訴期限,最重可處三年徒刑,最快明年三月上路。圖為新聞示意圖。記者陳柏亨/攝影


此次「性騷擾防治三法」修法,針對台灣 MeToo 事件發生前,民間團體倡議多年的加害人為雇主、利用權勢性騷擾議題做了回應,可予肯定。遺憾的是,引發台灣 MeToo 的眾多案例,仍未能得到妥善處理,號稱「透過修法通盤檢討,打造性平友善環境,不再漏接被害人」之目標可謂大打折扣。

民間團體在修法前即主張,雇主對遭受職場性騷擾員工未盡保護之責,本即違法。問題是被害員工為何未向勞工局提出申訴?又為何雇主會不予處理?就雇主部分而言,一是處罰太輕,因此抱著僥倖心理,不願處理,二是不知如何處理。另在被害人方面原因有二:一是不知如何處理,一是擔心報復不敢申訴。此次修法是否回應了現況及需求?

首先,在演藝圈爆發不停的 MeToo 案例已到性侵害的程度,所以要處理的不只是性騷擾防治三法,尚包括性侵害犯罪相關法律規定等;因此民間團體主張國家要有整體性暴力防治行動計畫,但迄今仍未見執政黨提出。

其次,引發 MeToo 的民進黨婦女部及青年部案例皆是雇主處理不當及違反報復禁止規定的案例因此首要目標應是要求雇主盡到保護照顧員工責任。法律原已明定雇主應採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但顯有不足。各行各業職業環境及性騷擾風險不同,例如空服員在飛機上遭受乘客性騷擾,能做的顯然與發生於公司內的性騷擾之「立即有效補正措施」不同。MeToo 事件大爆發後,民間團體接獲事業單位不知該如何做的詢問,建立專家入場輔導機制有其迫切性,但此次修法仍未納入。

另外,對雇主未依法採取有效糾正補救措施的裁罰額度,原規定裁罰十萬至五十萬元,修法後改為二萬至一百萬元罰鍰,看似提高裁罰額度,但起跳額度卻降到二萬元。以台灣實務運作常以最低額度裁罰之現狀,修法後恐不升反降,對勞工保護不足。更嚴重的是,對雇主違反報復禁止者,本次修法完全未觸及,遭受職場性騷擾之勞工擔心被秋後算帳而不敢提出申訴,此一困境仍然未能解決。又民間團體要求性騷擾防治教育應包括「旁觀者介入培訓,亦未能入法,恐未能貫徹由政府擔負起責任、輔導雇主建立性騷擾防治計畫。

性騷擾專業調查人才的遴選、訓練及淘汰機制,是被害人勇於申訴的後盾,亦是重中之重。校園性平事件調查人才培訓,是目前「三法」中最為完備的,然而職場生態複雜,也和一般公共場所不同,亦非具性平意識即可;勞動部除應主動建立職場性騷擾調查人才庫,更應嚴選資格。

修法後,性騷擾防治三法將來在適用上仍會有互相推諉、切割適用情形出現,且因為性騷擾防治法之申訴,排除職場性騷擾(性別工作平等法)及校園性騷擾(性別平等教育法)案件被害人之適用,使得渠等無法追究行為人責任。例如此次 MeToo 事件中的媒體記者與立委案例,被行為人因執行職務發生性騷擾事件,適用性別工作平等法,由其雇主即媒體公司負責調查,對其雇主處理不當只能向勞工局提出申訴;但對被行為人而言,只想追究行為人責任卻無路可走,即便修法後依然如此,則此修法對被害人實益何在?

台灣這波 MeToo,讓社會看見性騷議題的嚴重性。但修法只是開始,民間將持續監督!













推展長壽醫學 讓健康老人續創價值


2023-08-01 03:56  聯合報/ 鄭博仁/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教授(台北市)


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開始,台灣連續三年呈現人口負成長。內政部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的新生兒出生人口為六點六萬多,預估全年出生數將不到十三萬。對比於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出生率高峰的四十二萬多,台灣的新生人口累積數,呈現雪崩似下跌的趨勢。

另一方面,台灣人口在出生時和在六十五歲時的預期壽命,從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的四十七歲和七十六歲,上升到目前的七十五歲和八十四歲,預計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將達到到七十八歲和八十六歲;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比已超過百分之廿,且此一比率仍持續往上爬升。

台灣面對顯然已經成型的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單位紛紛啟動搶救少子女化危機運動,推出迄今仍亳不見成效的生育、養育補貼措施;而對於上升中的老年人口,則視之為社會勞動力惡化,甚至是國安危機,只能保守性採取消極養老長照等政策

許多關於老年人口假設缺乏生產力完全依賴性,因而衍生出老年人口對社會毫無價值缺乏貢獻負面印象而這些假設卻毫無任何醫學科學社會經濟學證據足以支持。

最近,老人生命科學已經從傳統的疾病照護、傷殘復建的高齡醫學,進展到以預防疾病、健康老化為主軸的長壽醫學。人類的老化與慢性疾病的發生機制大同小異,長壽醫學乃透過探討、了解、預測、預防、降低、扭轉或延緩與年齡相關之慢性疾病的發生、傷害和殘疾,在維持健康壽命(healthspan)的前提下,達到延長壽命(lifespan)之目的。

近期美國國家醫學院聯合多個己開發國家,提出「建構一個健康長壽全球路線圖倡議,主張全球各國應正面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催化突破性的想法和研究,以擴充人類的健康壽命,並尊重健康老人社會持續性貢獻。報告指出,老年人仍擁有健康和正常的生、心理功能時,隨著老化而積累的認知、社交能力和專業知識,以及老年人的社會親和傾向,將構成人類和社會龐大資產

老人的勞動力參與,不僅帶來寶貴的價值,例如工作場所的跨世代團隊,比單一年齡層團隊更有生產力與創新性美國和歐盟的統計更顯示,老年人透過有償工作或志願服務而產生的經濟價值,貢獻了 GDP 的百分之七,且持續成長

事實上,長壽醫學亦已成為一個正在全球蓬勃發展的重要產業。許多知名的科技大咖不約而同投入此一領域,預估到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全球抗老化行業總產值,將達到六一○億美元規模

值此關鍵時刻,如何整合台灣現有的產官學資源,創造良性的循環經濟鏈,為政府和社會提供一條在財政上可持續前進的道路,積極推動、從原本幾乎排他性的「應對老齡化人口」轉向至「使個人和社會均成功老化」的目標,以獲得長壽人口經濟和社會效益,乃當務之急













追憶黃光國立言行動關心國事


2023-08-01 03:50  聯合報/ 周祝瑛/ 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黃光國睡夢中辭世,享壽78歲。本報資料照片


台大心理系黃光國教授,是改變我學術生涯的貴人!

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冬在「思與言」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中,首度與黃老師相識,席間筆者對他提出對當時由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領軍教改問題!黃老師質疑為何教育界無人出來批判?我則以:李院長功高震主,無人敢挑戰回應!黃老師隨即鼓勵筆者以教育專業深入研究與檢討當時十年教改

隔年七月,黃光國老師召開由兩百多位學界人士連署記者會,發表《教改萬言書》,檢討當年倉卒推行的教改政策,如廢除高職、廣設高中大學等,所製造出的十三大教改亂象,並向政府提出檢討十年教改終結教改亂象四大訴求而後許多檢討教改的書一一出爐,包括:黃老師的「教改錯在哪裡?我的陽謀」以及筆者的「誰捉弄了台灣教改?」等,打破當時的教改迷思!

黃老師後來成立「重建教育連線」(後改為「教改論壇」),邀集許多關心台灣教育的志同道合,二十年間不但為台灣教育召開了近百場記者會與研討會,也到行政院、教育部等為教育問題陳情;私底下,黃老師更以立言行動關心國事,每天清晨即起,數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

最後一見到黃老師,是在今年六月八日「台灣教育的未來?─《教改萬言書》二十周年」記者會,會中黃老師不改學者本色,聲音宏亮分析:台灣民粹式敎改真正關鍵在於政治凌駕專業」,因為政治人物想要重新塑造下一代意識型態,即使是扭曲教育精神為了達到政治目的付出再多的代價,他們都在所不惜,而且絕對不可能認錯

最後,黃老師還語重心長呼籲學界靜下心,好好研究「西方利益與華人共生文化」的差異,他認為全世界正面臨兩股價值體系的競爭,一是造成西方發明如 AI 的利益系統,如以利益結合政治團體;另一方是華人社會強調以有限的資源讓更多人得到共生機會傳統道德系統。只是台灣常迷信西方的價值,以美國馬首是瞻,忽略了如 AI 發明後,造成連西方世界都擔心的黑暗面,將來的人們即使接受再多教育,工作也可能被 AI 取代等挑戰!

為此,黃老師說退休後繼續寫書,以釐清上述問題。他更提醒為政者不應為了達到政治上的目的,而刻意「去中國化」,放棄德智體群美傳統教育目標造成道德教育流失後,連帶影響學校課程綱要訂定與教師師道淪落嚴重後遺症

黃老師一生精彩,數十年來以愛與智慧照亮台灣的教育,令人感念!


朱宗慶/收穫滿滿的歐洲休假之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收穫滿滿的歐洲休假之行
◆  趙春山/「三步走」,國民黨須先站穩腳步






朱宗慶/收穫滿滿的歐洲休假之行


2023-08-01 03:46  聯合報/ 朱宗慶(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由於疫情的關係,暌違四年,終於能與家人一起出國旅遊,出國前的心情有些微妙,帶著熟悉又有一些陌生的感覺。

因為上半年工作行程緊湊,直至出國前一刻,我都還在工作崗位上,所以這次的歐洲之旅,行程悉數由太太作主安排。在機場,我帶著輕鬆的心情,寫了一篇「出發」的臉書文章和大家分享,沒想到按讚和留言的人非常多,好友們看到我能去休假放鬆,都很為我開心,並紛紛給予祝福和鼓勵,讓我覺得幸福又感動,也對這一切感恩。

結束了樂團一檔又一檔的演出,一上飛機,整個肩膀似乎也鬆了下來。年輕時,總認為休假是奢侈的事,我推著工作,工作也推著我,就這麼不斷往前走。尤其在兩廳院和北藝大服務期間,一周工作七天是常有的事,而且小筆記本片刻不離身,就怕漏失任何細節,也怕時間不夠用,每每讓自己處於高壓狀態。直到有一天,同仁忍不住建議我,放自己一個假吧!

於是,我就真的休假一周。回來之後,原本還忐忑不安的我,發現一切如常,自己休假時,職務工作仍有人可以補位,這讓我安心,也讓我頓悟-若一個人暫時休假,而組織卻無人可取代時,即表示它的基礎不穩,必須重新思考體制的問題;反之則表示基礎穩固,毋須擔憂。

此後,我便給自己安排適當的休假,而在休假中往往也能得到不同的啟發。

以此次歐洲自由行為例,一路上我們看到一個接一個的驚喜與震撼,那些偉大的教堂、城牆、皇宮,為什麼在那麼古老的年代會有這樣的想法和技術?石牆怎麼可以經歷一千年仍屹立不搖?公共藝術如何與歷史建築接軌?這中間又有多少的智慧累積

這讓我不斷反思,歐洲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豐富文化的大陸,其文明和古蹟蘊含著重要歷史和藝術價值,然而有了好的根基,還需要細心的維護,甚至以此為起點,不斷創造嶄新富創意城市景觀。我們做事亦是如此,根基要扎得穩是必然,之後還得與時俱進反躬自省,才有機會以創新來把累積智慧和文化價值傳承下去。

以前的我認為,休假是奢侈的;現在的我認為,休假是另一種充電。就像這次的旅行,在暫放下工作,放空之餘,就會思考和累積,並且把眼睛和耳朵打開,感受到無處不在的美。因此,休假可以帶來許多思考與學習,是另一種養分的累積

對我而言,休假並非浪費時間,也不應該是一種奢侈尤其和家人相處光陰彌足珍貴好朋友之間祝福和鼓勵令人感動。這些都給予我正向能量,讓我得以吸收不同的養分,再轉化為能夠回饋社會能力

結束這趟歐洲休假之行,我的行囊裡是滿滿的驚喜和收穫。帶著這些正能量收假,繼續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