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屋黑市不除 青年更躺平
◆ 房市美意吃不到 住屋困境難化解
◆ 職場性平 修法只是開始
◆ 推展長壽醫學 讓健康老人續創價值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239公里的惜食運輸接力
◆ 追憶黃光國 以立言行動關心國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239公里的惜食運輸接力
2023-08-01 03:55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2023年「強化APEC糧食體系、數位化與創新科技以降低糧損與食物浪費」研討會七月下旬展開。記者彭宣雅/攝影
七月下旬,農委會在台北主辦一場以「食物浪費」為主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探討如何藉由強化韌性和數位化來減少全球的食物浪費,超過四十位 APEC 會員國代表和上百位國內與會者參與。筆者有機會發表一場演講,介紹台灣獨特的偏鄉惜食物資接力創新模式,在此和讀者分享。
食物浪費(food waste)又叫食物廢棄物、食品廢棄物、食物耗損、剩食,意指被丟棄、損失、或尚未被使用的食物。造成食物浪費或耗損的原因很多,從上游生產、中游加工、下游零售或消費者等階段,均有可能發生食物浪費或剩食。筆者近年因為投入台東偏鄉移動研究,發動了一個長達二三九公里的「食醫助行」惜食物資接力實驗方案,邀請裕隆集團、1919食物銀行、台灣微光行動協會和南迴健康促進關懷協會等四方協力合作,以三段式接力,將高雄某美式大賣場惜食物資,沿著台東最南端的達仁鄉送到最北端的長濱鄉南溪部落,做為文健站老人共餐和教會兒童課輔班的營養晚餐。願景工程基金會也派出記者和攝影團隊,為這長達二三九公里的食物接力,做了全紀錄。
偏鄉「食醫助行」移動創新方案,是筆者繼多年前投入偏鄉就醫接送研究與社會實踐後,另一個大膽嘗試;這次載送的不只是高齡長者就醫,而是如何用最短時間,將即將過期的(實)食物,送往原偏鄉做為社會救助物資,同時搶救食物和貧窮。其中最困難的不是運輸距離,而是運送過程中,如何確保不同食物溫度(常溫、冷藏和冷凍)和相關食安議題。特別是絕大多數的過剩食物是發生在台灣西岸城市的大賣場,但東海岸原偏鄉才是亟需物資的貧困地區,所以我們決定用「接力式運輸」的數位追蹤與分散式物流,來進行惜食物資的三階段接力。
第一段物資接力:從高雄出發,將來自大賣場的惜食,用冷凍卡車在屏東與台東交界的南迴公路雙流落部進行「貨不落地」車對車接力運輸,由另一輛冷凍卡車接手送往台東市1919物流倉庫。同一時間,南迴協會也派了一台由裕隆集團贊助的七人座小車來接收惜食,將食物送往達仁鄉各文健站,做為長者共餐之用。
第二段物資接力:善用要前往成功鎮接送長者就醫之長照特約空車,將重達數百公斤的常溫食品和部分冷凍食品放在車用冰箱內,從台東市倉庫經由台十一海線,送給沿途九家教會服務中心,做為兒童課輔班的營養晚餐或供應給部落文健站。
第三段就醫接力:之後,這輛特約長照車,回程再載送偏鄉部落民眾下山前往台東市區就醫,充分發揮偏鄉交通的多元運輸功能,減少回頭空車與碳排放。
這項「食醫助行」多元運輸實驗計畫,用移動力來帶動偏鄉地方創生與社會福祉。為了讓原偏鄉可以長出多元的共享移動服務,筆者和1919食物銀行花了近一年時間,研發出這套全雲端的分散式物流調度平台和車隊管理APP,好讓1919食物銀行可以有效管理全台七個倉庫、十幾輛貨車,和超過一千五百個服務據點的物資追蹤與數位紀錄,用最少運輸成本來共享車輛,提升偏鄉惜食運能與調度效率。
下一階段,筆者盼望可以結合跨部會公部門預算與企業 ESG 資源,介接偏遠地區的基本民行接送與長照交通服務,解決原偏鄉長期因為缺乏公眾運輸的「貨進人出」移動困境。更衷心期待藉由這次的 APEC 食物浪費國際會議,讓世界看見台灣獨特的偏鄉創新與人文關懷。
租屋黑市不除 青年更躺平
2023-08-01 03:52 聯合報/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台北市)
調查顯示,申請戶取得租金補貼後,七成會維持原有租屋選項,三成才會考慮租更適合的房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房市失靈裝睡了七年的蔡政府,面對青年對房價、房租雙向飆漲在總統大選的怒吼,終於從冷氣房裡走出來了。打炒房、打囤房最有效的莫過於稅賦手段。財政部昨天決定要嚴厲實施房地合一、實價課稅了,有效嗎?
有經濟常識的人一定很納悶,為甚麼台灣現有空屋率近十九%、自有住宅率高達八十五%,房價和房租卻還一路飆漲?答案是,政府失靈。政府打擊房市不是打假球,就是打不到痛點。看看這些數字就知道政府的住宅政策有多失靈!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近十六倍,柯文哲窮市府之力八年蓋了社宅二萬戶,反觀台北市空屋數卻有六萬一千多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逼使或誘導囤房大戶釋出空屋,是避免房市失靈立即有效的解方。
再看其他都會區的空屋數:新北市十二萭八千多戶、桃園市七萬七千戶、台中市近九萬戶、台南市六萬一千多、高雄市十萬五千戶。房價飆漲、租金高漲,政府卻到選舉才臨時大撒幣、胡亂大補貼。解決居住正義的解方,包括:加重囤房稅、公有地蓋社會住宅、社宅融入都更;實價課稅,避免稅賦不公等等。其中,政府最緊迫要做的是打開「租屋黑市」,割掉這顆愈來愈嚴重的房市毒瘤。
租屋黑市為何是房市毒瘤?如果租屋的狀況真假不明,政府再多的打囤房都只是打假球,再多的租房補貼最終都將流向房東口袋。最可惡的是,包租公還會繼續壟斷小坪數住宅,鑽包租代管和租房低稅的漏洞、再撈一筆;不少惡房東更不准房客遷入戶籍,每逢選舉都得返鄉投票,這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是何等的諷刺!
空屋多?為何租金還漲?根據主計總處普查,台灣的空屋高達一六六萬戶,但為何政府都無法逼迫其釋出呢?日本政府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提出「空屋對策特別措施法」,對一年內無人使用的空屋,取消固定資產稅的優惠額,持有成本增加三到四倍,空屋開始釋出。蔡政府的囤房稅二.○也提高了三到四倍,但非實價課稅,平均每戶每年大約就增加個三、四萬元,囤房大戶會痛嗎?何況囤房稅又從第四戶才算。難怪政府高唱的包租代管八萬戶,至今只有達標六成。
蔡政府八年花三百億在包租代管,四年花一千二百億元來做租金補貼,然而治標性的大撒幣只會愈補愈虛。房價起漲至今廿年,政府不分藍綠卻一再吃補藥,各項補貼試圖收買無殼蝸牛,反又替建商墊高房價。治本的方法是打開租屋黑市,同時仿效日本訂立「房屋不動產租金管制法」,遏止房東濫漲租金,不讓租金成為壓死房客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六六萬空戶是國家資源的嚴重浪費,以每戶一千萬算,足足超過十六兆,約國家五年的總稅收。「適足居住權」是憲法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基本權利,房價和房租飆漲造成的青年躺平是社會不安的炸彈。美國預測台灣今年出生率將在全球二二七國中敬陪末座,蔡總統七年任內,新生兒跌破十三萬,毒瘤就在房市啊!
房市美意吃不到 住屋困境難化解
2023-08-01 03:50 聯合報/ 章定煊/景文科大財金系副教授(台北市)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目前台灣高房價對於經濟較為薄弱的家庭,已經到達戕害人權宣言中應保障的基本人權的程度。否認問題的存在,就不會採取實質有效的行動,讓問題持續製造紛擾,最後反噬執政者的選票。房價帶來居住權的威脅,要解決這個問題是否一定要「打房」?倒也不盡然。分配正義先排除,也就是透過政府支持系統,減輕居住支出過重的問題。
《世界人權宣言》第廿五條:「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談的是「基本」人權,台灣號稱是先進國家,沒什麼理由連基本人權都維護不了。房價急速上升,帶來後面的問題是租金也會跟著上升,這個原理很容易理解;台灣房租毛報酬率大約在二點五%,已經跌到谷底,租金上揚只是時間問題。
一個家戶扣除掉居住支出後的剩餘所得,已難以維持基本福利水準。受惠於台灣健保制度與豐富物產,食物、醫療大體不成問題,但交通與教育對很多人的衝擊就大了;以交通而言,如果要居住品質好一點,他們可能必須每日花費兩、三個小時以上漫長又擁擠的通勤;如果要遷徙至距離工作地點較近的住宅,不僅租金負擔沉重,居住品質又十分低劣。教育支出常被忽略,在英國與韓國都發現,當居住支出過高,將會壓縮弱勢者的教育支出,讓他們的後代收入降低;之後同樣必須面對居住支出的窘境,等於可悲的另類「貧窮遺傳」。
當房價過高,導致居住弱勢者基本福利水準無法維持,是不是非得「打房」?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目前銀行體系對於住宅貸款與土建融資就超過十三兆,如果真要把房價打到可以「合理負擔」,房價大幅下修,建築產業與大量房地產放款的金融業就先垮了,形成嚴重的本土經濟風暴。所以,政府的另一個選擇,就是去建立支持居住弱勢者的系統,降低他們居住支出負擔,台灣政府選擇的是興建社會住宅與租金補貼。
過去七年證實,社會住宅光靠政府的能量,即使拚盡全力,社會住宅存量還是遠低於社會需求。住宅補貼更是因為繞不過房東想要避稅的租屋黑市問題,導致許多租屋族擔心房東加租、甚至解除租約,而不敢申請。
要化解目前的困境,社會住宅部分,必須提高引入民間力量興築社會住宅的誘因,甚至可發行不動產證券,從豐沛的資本市場取得資源。政府最後還是得面對租屋黑市問題,實行租屋登記;或是給房東租稅減免、甚至補貼,又或像蘇格蘭對於不登記的房東課以非常重的罰金,讓租屋黑市浮上水面,如此各項對於租屋者的補貼等協助,才能真正到位。再多再好的政府美意,若看得到吃不到,終究無法化解台灣的住屋困境。
職場性平 修法只是開始
2023-08-01 03:57 聯合報/ 王如玄/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台北市)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性騷擾防治法修正案,明確定義權勢性騷,延長申訴期限,最重可處三年徒刑,最快明年三月上路。圖為新聞示意圖。記者陳柏亨/攝影
此次「性騷擾防治三法」修法,針對台灣 MeToo 事件發生前,民間團體倡議多年的加害人為雇主、利用權勢性騷擾議題做了回應,可予肯定。遺憾的是,引發台灣 MeToo 的眾多案例,仍未能得到妥善處理,號稱「透過修法通盤檢討,打造性平友善環境,不再漏接被害人」之目標可謂大打折扣。
民間團體在修法前即主張,雇主對遭受職場性騷擾員工未盡保護之責,本即違法。問題是被害員工為何未向勞工局提出申訴?又為何雇主會不予處理?就雇主部分而言,一是處罰太輕,因此抱著僥倖心理,不願處理,二是不知如何處理。另在被害人方面原因有二:一是不知如何處理,一是擔心報復不敢申訴。此次修法是否回應了現況及需求?
首先,在演藝圈爆發不停的 MeToo 案例已到性侵害的程度,所以要處理的不只是性騷擾防治三法,尚包括性侵害犯罪相關法律規定等;因此民間團體主張國家要有整體性暴力防治行動計畫,但迄今仍未見執政黨提出。
其次,引發 MeToo 的民進黨婦女部及青年部案例,皆是雇主處理不當及違反報復禁止規定的案例,因此首要目標應是要求雇主盡到保護照顧員工責任。法律原已明定雇主應採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但顯有不足。各行各業職業環境及性騷擾風險不同,例如空服員在飛機上遭受乘客性騷擾,能做的顯然與發生於公司內的性騷擾之「立即有效補正措施」不同。MeToo 事件大爆發後,民間團體接獲事業單位不知該如何做的詢問,建立專家入場輔導機制有其迫切性,但此次修法仍未納入。
另外,對雇主未依法採取有效糾正補救措施的裁罰額度,原規定裁罰十萬至五十萬元,修法後改為二萬至一百萬元罰鍰,看似提高裁罰額度,但起跳額度卻降到二萬元。以台灣實務運作常以最低額度裁罰之現狀,修法後恐不升反降,對勞工保護不足。更嚴重的是,對雇主違反報復禁止者,本次修法完全未觸及,遭受職場性騷擾之勞工擔心被秋後算帳而不敢提出申訴,此一困境仍然未能解決。又民間團體要求性騷擾防治教育應包括「旁觀者介入」培訓,亦未能入法,恐未能貫徹由政府擔負起責任、輔導雇主建立性騷擾防治計畫。
性騷擾專業調查人才的遴選、訓練及淘汰機制,是被害人勇於申訴的後盾,亦是重中之重。校園性平事件調查人才培訓,是目前「三法」中最為完備的,然而職場生態複雜,也和一般公共場所不同,亦非具性平意識即可;勞動部除應主動建立職場性騷擾調查人才庫,更應嚴選資格。
修法後,性騷擾防治三法將來在適用上仍會有互相推諉、切割適用情形出現,且因為性騷擾防治法之申訴,排除職場性騷擾(性別工作平等法)及校園性騷擾(性別平等教育法)案件被害人之適用,使得渠等無法追究行為人責任。例如此次 MeToo 事件中的媒體記者與立委案例,被行為人因執行職務發生性騷擾事件,適用性別工作平等法,由其雇主即媒體公司負責調查,對其雇主處理不當只能向勞工局提出申訴;但對被行為人而言,只想追究行為人責任卻無路可走,即便修法後依然如此,則此修法對被害人實益何在?
台灣這波 MeToo,讓社會看見性騷議題的嚴重性。但修法只是開始,民間將持續監督!
推展長壽醫學 讓健康老人續創價值
2023-08-01 03:56 聯合報/ 鄭博仁/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教授(台北市)
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開始,台灣連續三年呈現人口負成長。內政部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的新生兒出生人口為六點六萬多,預估全年出生數將不到十三萬。對比於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出生率高峰的四十二萬多,台灣的新生人口累積數,呈現雪崩似下跌的趨勢。
另一方面,台灣人口在出生時和在六十五歲時的預期壽命,從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的四十七歲和七十六歲,上升到目前的七十五歲和八十四歲,預計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將達到到七十八歲和八十六歲;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比已超過百分之廿,且此一比率仍持續往上爬升。
台灣面對顯然已經成型的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單位紛紛啟動搶救少子女化危機運動,推出迄今仍亳不見成效的生育、養育補貼措施;而對於上升中的老年人口,則視之為社會勞動力的惡化,甚至是國安危機,只能保守性的採取消極的養老、長照等政策。
許多關於老年人口的假設是缺乏生產力,完全的依賴性,因而衍生出老年人口對社會毫無價值、缺乏貢獻的負面印象,而這些假設卻毫無任何醫學、科學或社會經濟學證據足以支持。
最近,老人生命科學已經從傳統的疾病照護、傷殘復建的高齡醫學,進展到以預防疾病、健康老化為主軸的長壽醫學。人類的老化與慢性疾病的發生機制大同小異,長壽醫學乃透過探討、了解、預測、預防、降低、扭轉或延緩與年齡相關之慢性疾病的發生、傷害和殘疾,在維持健康壽命(healthspan)的前提下,達到延長壽命(lifespan)之目的。
近期美國國家醫學院聯合多個己開發國家,提出「建構一個健康長壽的全球路線圖」倡議,主張全球各國應正面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催化突破性的想法和研究,以擴充人類的健康壽命,並尊重健康老人對社會的持續性貢獻。報告指出,老年人仍擁有健康和正常的生、心理功能時,隨著老化而積累的認知、社交能力和專業知識,以及老年人的社會親和傾向,將構成人類和社會的龐大資產。
老人的勞動力參與,不僅帶來寶貴的價值,例如工作場所的跨世代團隊,比單一年齡層團隊更有生產力與創新性;美國和歐盟的統計更顯示,老年人透過有償工作或志願服務而產生的經濟價值,貢獻了 GDP 的百分之七,且持續成長。
事實上,長壽醫學亦已成為一個正在全球蓬勃發展的重要產業。許多知名的科技大咖不約而同投入此一領域,預估到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全球抗老化行業的總產值,將達到六一○億美元規模。
值此關鍵時刻,如何整合台灣現有的產官學資源,創造良性的循環經濟鏈,為政府和社會提供一條在財政上可持續前進的道路,積極推動、從原本幾乎排他性的「應對老齡化人口」轉向至「使個人和社會均成功老化」的目標,以獲得長壽人口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乃當務之急。
追憶黃光國 以立言行動關心國事
2023-08-01 03:50 聯合報/ 周祝瑛/ 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黃光國睡夢中辭世,享壽78歲。本報資料照片
台大心理系黃光國教授,是改變我學術生涯的貴人!
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冬在「思與言」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中,首度與黃老師相識,席間筆者對他提出對當時由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領軍的教改問題!黃老師質疑為何教育界無人出來批判?我則以:李院長功高震主,無人敢挑戰回應!黃老師隨即鼓勵筆者以教育專業,深入研究與檢討當時的十年教改!
隔年七月,黃光國老師召開由兩百多位學界人士連署記者會,發表《教改萬言書》,檢討當年倉卒推行的教改政策,如廢除高職、廣設高中大學等,所製造出的十三大教改亂象,並向政府提出檢討十年教改、終結教改亂象等四大訴求。而後許多檢討教改的書一一出爐,包括:黃老師的「教改錯在哪裡?我的陽謀」以及筆者的「誰捉弄了台灣教改?」等,打破當時的教改迷思!
黃老師後來成立「重建教育連線」(後改為「教改論壇」),邀集許多關心台灣教育的志同道合,二十年間不但為台灣教育召開了近百場記者會與研討會,也到行政院、教育部等為教育問題陳情;私底下,黃老師更以立言行動關心國事,每天清晨即起,數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
最後一見到黃老師,是在今年六月八日「台灣教育的未來?─《教改萬言書》二十周年」記者會,會中黃老師不改學者本色,聲音宏亮的分析:台灣民粹式敎改的真正關鍵在於「政治凌駕專業」,因為政治人物想要重新塑造下一代的意識型態,即使是扭曲教育精神,為了達到政治目的,付出再多的代價,他們都在所不惜,而且絕對不可能認錯!
最後,黃老師還語重心長呼籲學界靜下心,好好研究「西方利益與華人共生文化」的差異,他認為全世界正面臨兩股價值體系的競爭,一是造成西方發明如 AI 的利益系統,如以利益結合的政治團體;另一方是華人社會強調以有限的資源,讓更多人得到共生機會的傳統道德系統。只是台灣常迷信西方的價值,以美國馬首是瞻,忽略了如 AI 發明後,造成連西方世界都擔心的黑暗面,將來的人們即使接受再多教育,工作也可能被 AI 取代等挑戰!
為此,黃老師說退休後繼續寫書,以釐清上述問題。他更提醒為政者不應為了達到政治上的目的,而刻意「去中國化」,放棄德智體群美的傳統教育目標,造成道德教育流失後,連帶影響學校課程綱要訂定與教師師道淪落等嚴重後遺症!
黃老師一生精彩,數十年來以愛與智慧照亮台灣的教育,令人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