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審議之爭 凸顯能源政策問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793/web/ 

◆  聯合報社論/當進階版槍手碰上口號升級版政府
◆  聯合報黑白集/顧立雄科普地理
◆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審議之爭 凸顯能源政策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審議之爭 凸顯能源政策問題


2024-07-12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委詢問今年是否會再漲電價?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今年已漲過,會考量物價穩定和民間需求、產業需要。記者葉信菉/攝影


立法院9日召開黨團協商,討論「電業法第49條」修法等案。國民黨團提案將電價審議權轉予立法院;民進黨團則認為電價審議屬於專業,不能以政治來決斷。經濟部長郭智輝則延續前部長王美花的說法,指電價審議可能失去「獨立性」,使電價審議具不確定性,影響台電財務,不利台電永續經營。最終朝野並未達成共識。

國民黨團的提案,「近因」為去年下半年台電累計虧損已近 5,000億,按電價計算公式,早應反映燃料成本,蔡政府卻刻意凍漲,讓電審會失去「獨立性」;看守政府的經濟部卻在4月起調漲電費11%,時機選擇落在總統、立委大選之後,本身就是「政治」的考量和決斷。「遠因則是民進黨曾嚴批馬政府的油電雙漲,蔡總統也於民國一O五年(2016年)選前及去年初,為非核家園政策背書,兩次說過「預估十年之內,不會有大幅度調漲電費的可能」,但她八年任內電費卻調漲了35%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4月調漲電價,無異是為居高不下的通膨火上加油;而且電價一調漲,偏偏就陸續發生數十次的地區停電事件,進一步激發民怨,也導致在野黨立委質疑是上位的「能源政策」出了問題,從而在4月30日通過凍漲電價決議案。但經濟部口頭表示尊重,卻以實際行動執行電價審議結果,又引發國民黨的政治反應,才會進一步提案修正電業法第49條,電價漲跌「須經立院同意」。

從上述的前因和後果看出,4月電費調漲引發爭議,始於民進黨在野時將電價調漲,操作為政治議題而作繭自縛,上台後就不得不侷限於政治考量。就像民進黨當初抨擊馬政府進口美牛,上台後反而進口美國萊豬,今是打臉昨非如出一轍。

而且,從電價審議的專業來看,蔡政府民國一O六年(2017年)公告電價計算公式,但蔡政府過去八年內,能源政策和電費計算公式自相矛盾,經濟部常常球員兼裁判,甚至越俎代庖,對電審會傳達政治指示,並未尊重電審會的專業及獨立性。

例如,費率公式的相關計算因子中,包括購電、輸配電及公用售電支出,若按規定計入「合理利潤,並反映成本」,台電怎會自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起每年發生2,000多億的虧損?有累積虧損待彌補期間,投資報酬率上限可調高為5%,但經濟部或電審會有容許台電調高投報率嗎?

再就反映成本而言,應按電力供給過程反映於各類用戶電價,落實使用者付費,也就是成本上升應由用電者多繳電費,但經濟部卻透過稅收撥補台電就違反此原則。連八次「凍漲」,不就是該漲而不漲,違反自己訂定的費率公式,電審會又有何獨立性可言?前部長王美花說,4月電價調漲,最大的用戶調幅最高,但也只接近台電的成本,代表其他類的電費調漲,都遠低於台電的相關成本。不就代表經濟部的政治決斷,戕害了電審會的獨立性,並使電價審議結果具高度不確定性?

此外,經濟部設定台電的電價績效指標,包含穩定供電及節電減碳二個面向,問題是上位的「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出了問題,放棄「夠、穩、廉、潔」的核能,造成成本上升 (綠能及化石燃料不廉),供電受天候影響(綠能不穩),火力發電例如天然氣接收站,很難通過環評(不夠),煤、油、氣發電占比高達八成,增加排碳及空汙 (不潔),讓台電當了錯誤能源政策的冤大頭,目前發電成本約一度四元,每賣一度電就賠一元。將來核電歸零之後,豈不是更影響台電財務調度,不利台電永續經營?

因此,當前電價問題的解決之道,在於能源政策要從「專業」出發,擺脫神主牌的政治性束縛,定調在「夠穩廉潔」的能源結構上。其次,在電價審議方面,提升電審會的獨立性跟專業性一樣重要,有必要增加專家學者的比例至三分之二以上,且由各政黨按比例推薦,才能擺脫政治考量。












聯合報黑白集/顧立雄科普地理


2024-07-12 00: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山東艦編隊9日再度「東出」第一島鏈,於太平洋西部進行艦載機起降等訓練。時值美環太軍演,對抗味十足。 (圖/取材自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


解放軍山東艦再出太平洋,次日即有數十架戰機沿巴士海峽飛過台灣東岸。這是賴清德就任後的首次,深受矚目。去年四月山東艦的太平洋首秀,就是到鵝鑾鼻外海執行「聯合利劍」的區域拒止任務。簡單說,首艘參與圍台軍演的中共航母就是山東艦,它首度出太平洋就是為了圍台。

文科防長顧立雄刻意說,山東艦並非穿越巴士海峽,而是走更南的巴林塘海峽;意思是:它沒威脅台灣的意圖。此地無銀三百兩,在民眾眼裡,巴林塘跟巴士海峽就是同一回事。顧部長究竟在為民眾科普地理,還是在幫賴總統壓驚?

賴清德上任第三天,聯合利劍就登場了,當時未見山東艦。這次它再出太平洋,誰敢說它不是來補課的?除山東艦,解放軍艦隊近日大舉穿出第一島鏈,至少三艘○五五型萬噸驅逐艦四艘○五二D型驅逐艦四艘○五四A型護衛艦分由宗谷、津輕、大隅等海峽進入太平洋。西太平洋的情調,已非昔日光景。

美國對此心知肚明,拜登的盤算是拖北約下水,一起幫它圍堵。可能重返白宮的川普卻不做此想,黨綱竟隻字不提台灣。只剩賴總統最神勇,莒光日穿著軍裝,要官兵相信以少勝多不是神話。

這套莒光訓詞,最好能說服川普。因為麥克筆尖般大的台灣,要打贏堅毅書桌般的中國,他的商人腦袋接受不了!













聯合報社論/當進階版槍手碰上口號升級版政府


2024-07-12 00: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威震集團董事長吳明達在台北市天龍三溫暖外遭槍擊,經送醫無生命危險,槍手彭姓男子向警方自首,逢全國同步掃黑,挑起警方敏感神經。記者李隆揆/攝影


還有什麼比這更諷刺的事!賴總統方才宣示將打詐、掃黑、肅貪列為三大重點,他的「本命區」就發生台南漁會理事長林士傑在家門口遭轟十一槍的奪命血案。人心惶惶不安,於是喊出「五打七安」口號的行政院長卓榮泰視察刑事警察局,重申掃蕩詐欺和打擊黑道的決心;他才踏出刑事局大門,有黑道背景的威震集團前董座吳明達便在自家三溫暖遭槍擊。

學甲八八槍擊案後,台南儼已成為新的「慶記之都」,誰料又發生林士傑遭當街槍殺的冷血事件,讓人驚愕無言。林士傑並非尋常的漁會理事長,他有過黑道背景,擔任過台南商會理事長,選過台南市議員不成,又推女兒林依婷當上市議員。在台南市議長邱莉莉所涉正副議長賄選案中,林士傑也扮演重要角色。國民黨市議員方一峰就是被他請上座車,林士傑威脅他議長選舉只能投自己或不投票,並向他比出手槍手勢。賄選案四月間一審宣判,所有被告意外地均被判無罪,誰料林士傑隨即死在職業殺手槍下。

由於殺手作案手法嫺熟,犯案後從容逃逸,並接連換車滅證,警方懷疑凶嫌已偷渡出境。此案行凶手法,也讓人聯想起去年桃園角頭郭信一在家門口倒垃圾時遭連轟七槍身亡事件,凶手犯案後設下重重斷點,警方迅即失去線索,研判已偷渡出境。更令人悚然的是,警方認為郭信一案槍手可能是「外籍人士」或外來移工,在複雜的社會經濟脈絡下收鉅額代價充當殺手;只要潛逃出境,即不必背負任何刑責。林士傑被殺後,「外籍人士行凶」之說再次被提及,無論真假,皆令人細思極恐。

林士傑遇害後,檢察總長邢泰釗立即指示成立專案小組,要求集中力量全力緝捕。行政院長卓榮泰也稱,此案是「全國最緊急重大事件」,下令全國同步展開掃黑。由此可見,賴政府對此案的重視程度。即使如此,警檢調迄今未發現凶手犯案的重要線索或跡證,甚至連林士傑可能結仇或遇害的原因都是一團迷霧,有待抽絲剝繭。

更令人意外的是,卓榮泰剛剛下令全台大掃黑,次日台北市大同區又發生威震前董座吳明達遭槍擊事件,包括其司機也中槍。不同的是,此案槍手隨即向附近的派出所投案,自稱在該區經營咖啡館,因不滿遭吳明達放任旗下「小弟」向其索討「保護費」而報復。由於凶嫌說詞漏洞頗多,警方並未採信其說詞,認為背後另有他人指使。無論如何,政府剛宣布掃黑,就有民眾當街開槍報私仇;雖未置對方於死地,但槍枝如此氾濫,一次次掃黑都掃了什麼

事實上,槍擊案被害的林士傑、郭信一、吳明達等人,早年也都有過黑道背景。且看吳明達的例子,當年因槍殺北聯幫前幫主唐重生繫獄,假釋後以「經營土地開發」及「愛心公益」為名,成立「威震集團」當起董事長。黑道改過自新,自應予肯定;但若只是表面「漂白」,卻仍以索討保護費等手法魚肉鄉民,將不法事業轉入地下,那又截然不同。就像林士傑,如果是藉著政治勢力攀附,來擴大自己的地盤和事業;那麼,台灣的「黑」哪有掃完的一天?

台灣社會結構越來越複雜,利益糾葛越來越嚴重,槍枝氾濫走私不絕,而黑道漂白集團化,還能藉政治和公益自我美化與強壯。政府若不能從根治起,光靠宣示性的掃黑,如何能恢復民眾對治安的信心?尤其,槍手作案手法不斷進化,警方辦案卻是不改老套,政府施政又只剩大話宣傳裝模作樣老抓不到凶手,到底在掃什麼黑






【專家之眼】只能靠自己:「偽鮮乳」橫行 政府卸責

◆  【專家之眼】總統大?憲法法庭大?還是立院大?為什麼
◆  【專家之眼】只能靠自己:「偽鮮乳」橫行 政府卸責

◆  【專家之眼】無關?天然台青年與七七事變
◆  【專家之眼】是誰害蛋價崩跌?還將持續多久?
◆  【專家之眼】歐洲向右轉的現象與亂象
◆  【專家之眼】晚安還是晚上好?
◆  【專家之眼】開徵酒捐 酗酒救健保?







【專家之眼】只能靠自己:「偽鮮乳」橫行 政府卸責


2024-07-12 07:00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消基會4至5月間調查市面上74家手搖飲、咖啡店及早午餐店販售的鮮奶茶類飲品添加使用的奶品,發現僅8家(10.8%)店家在品牌官網或菜單上完全揭露所使用的牛奶品牌,公館商圈店家將使用的鮮奶放在店前,讓民眾安心食用手搖飲料。本報資料照


國內超商、手搖飲與餐廳等含乳類飲品,添加乳品標示不明確相當普遍,筆者多次要求政府介入,強制揭露乳品內容,主管機關置之不理。日前消基會抽查相關商家,只有一成店家揭露,足見問題嚴峻。政府枉顧國人健康與消費權益,消費者只能自力救濟。

引用「Taiwan- Drink — 激飲狂潮:台灣手搖產業分析」,國人偏愛手搖飲料,自民國一OO年(2011年)以降,除了民國一一O年(2021年)疫情有稍微下降的情形,國人在飲料消費均呈現穩定的成長,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銷售額達1,195億元。以財政部統計手搖飲店業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銷售額推估(用每杯飲料50元計算),台灣人一年喝掉約10億7,504萬杯手搖飲料。其中奶茶/鮮奶類占12.5%;咖啡/拿鐵比率為7.3%,亦即與乳品有關的飲料約為16%,推估營業額接近新台幣200億元,無論數量與金額均十分可觀。這還只是手搖飲店業的數據,若加上超商、早餐店與餐廳,數字將更為驚人。

過去手搖飲乳品原料多採用外國進口奶粉,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前每年奶粉進口量達8-10萬公噸,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爆發中國大陸奶粉摻雜三聚氰胺事件,民眾開始關注食安問題,商家轉而使用國產鮮乳。惟隨著時間推移,店家基於成本考量,開始找其他「偽鮮乳」替代品,其中以廉價且品質遠低於鮮奶的冰磚奶最多。

查詢農產貿易數據,濃縮奶的進口數量成長驚人,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僅有424公噸,民國一O一年(2012年)首次超過1萬公噸,去年已逾2萬公噸,今年前半年就已經2.5萬公噸,遠遠超越去年全年的數量,直接衝擊國產鮮乳市場

消基會4至5月間針對市面上74家手搖飲、咖啡店及早午餐店販售的鮮奶茶類飲品添加使用的奶品進行調查,發現僅八家10.8%)店家在品牌官網或菜單上完全揭露所使用的牛奶品牌。

此次,調查的對象限定是高價位的「鮮奶茶類」產品,就有不少產品使用濃縮奶,若是全面調查所有的含乳飲品,按照急遽增加的濃縮奶進口量推測,低價的含乳飲品使用進口還原奶的比率應十分可觀。

企業為應對市場激烈的競爭,選用成本較低的冰磚奶,甚至採用奶粉沖泡,只要符合一定的衛生標準,也不應予以苛責。除非是刻意標示不實,如標榜採用鮮奶,卻是使用冰磚奶,就屬於廣告不實,觸犯公平交易法與消費者保護法等規範

然而,消費者有「知」的權利,需在資訊完整且透明下,始能做出理性的選擇。無奈多數飲品業者不願意提供完整的乳品資訊,消費者無從知悉飲品添加的乳品的品質,如同二手車選擇困境,「逆選擇」成為常態。資訊不透明下,使用品質較差「偽鮮乳」的業者,賺得盆滿缽滿;採用國產優質鮮乳的業者,因飲品價格較高,難獲消費者的青睞,反成為受害者。

資訊不對稱下,最好的作法就是由公權力介入,要求企業強制揭露,惟主管機關卻無意為之。此時,消費者只能靠自己,拒絕購買隱匿資訊店家的商品,優先選擇自願揭露的業者,並透過網路推薦優質企業。














【專家之眼】總統大?憲法法庭大?還是立院大?為什麼


2024-07-12 08:35  聯合報/ 劉明德/前四川大學副教授
司法院憲法法庭。記者潘俊宏/攝影


最近,台灣正在吵國會改革法的釋憲案,這個案子,其實很簡單,是非也很清楚,只不過,每一人基於自己的立場、自己的計算,有些人就變得前後自相矛盾,而這就是眾生相,不過是藉由不同的利益場合,露出狐狸尾巴罷了。

有讀書的人都知道,立法院制定法律,總統執行法律,憲法法庭解釋法律。由此可知三者之間的關係。如果這麼說還是不明白,沒關係,後文會公布答案。上述,應該所有人都同意。因此,如果總統不執行法律,如果憲法法庭透過「解釋」去改變立法院制定的法律,那才叫擴權,其後果也是可預期的:一方面,行政權、司法權更不受信任,紛爭愈多,治理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將為下一屆的政權更迭埋下伏筆,自作自受。

由上可知,憲法法庭只能解釋法律,而不能侵犯行政、立法的「固有領域」,這是為什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發展出所謂的「政治問題原則」(The political question doctrine),以此作為司法不介入政治問題的判斷基準。因此,台灣的憲法法庭是否能受理此釋憲案?其實,是大有問題的。

在獨裁國家,獨裁者是所有權力的來源。人民的生命如同螻蟻,沒有任何保障,即使所謂的「人民代表」,也不過是獨裁者的衛生紙而已;而所謂的法院,也不過是獨裁者的打手而已,這麼說,應該沒錯吧!

儘管台灣從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以來,總統已經直選,我們都以為,台灣民主化了。事實上,還差得遠!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從司法的可信度非常之低可以看出來。為什麼司法的可信度低呢?因為民選總統擁有所有的權力: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的決策層全由總統提名,在這種情況之下,司法可信嗎?審計、彈劾、糾舉可信嗎?

至於立法院,以5月28日國會改革法通過之前的職權來看,有一個立法院的樣子嗎?能起到任何實質監督制衡嗎?一點都沒有,純粹是狗吠火車,(質詢時)看起來很兇,事實上,牙齒不利,無法趕走惡賊。

先說預算權,有多少立法委員有能力、有時間審查預算?以目前立法院的配備、立法委員的人數,量能嚴重不足,以至於預算審查,名為「審查」,事實上淪為菜市場上的討價還價,對於看緊人民荷包、防弊興利的功能,意義不大。

再說人事同意權。總統握有所有最重要人事的提名權: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大法官、考試院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監察院院長、副院長、監察委員及審計長等等,但須經立法院同意。其實,這樣的憲法有失正當性。理由是,總統屬於行政權,不管是三權分立或是五權分立,既然是分立,總統怎麼能有其他三權(司法、考試、監察)的提名權,這才是行政權的擴權!

在目前憲法的架構之下,實際運作確實也是這樣,那就是總統統領五權,五權變成了總統府下面的五個局,分別是:行政局、司法局、考試局、監察局、立法局,直接或是間接都歸總統管轄(哪個立委敢不聽話,就請出東廠擺平),總統最大。如此,能說台灣是民主國家嗎?

這裡有必要延伸一下。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由美國總統提名,但這樣的做法顯然無法中立,同時也違背了三權分立的基本精神。比較公正、中立、有效率,且能彰顯民主價值的做法當屬德國。德國基本法規定,德國的憲法法院法官以及正副院長,由聯邦參議院(Bundesrat)和聯邦眾議院(Bundestag)推選產生,以確保其獨立性。這樣的設計,才是台灣該學習的。

三權之間,誰大誰小呢?我們來看一看德國的明文規定。德國基本法第20條規定:「所有國家權力來自人民,…行政權與司法權應受立法權與法律之限制。」德國為什麼這樣安排?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體現主權在民。其實不只德國,美國把國會列在憲法第一條,清楚地彰顯國會至上的原則。如果不是國會至上,又怎麼能說是主權在民?這不是再清楚不過了嗎?

誰是人民的代表?當然不是總統,立法委員才是人民的代表。因此,立法院才是所有權力的來源。因為所有權力來自於人民,而立法院是民意的「全部」體現。

人民把總統選出來,總統只是人民的管家,而不是人民的主人,她/他當然必須接受主人的監督,哪有管家拒絕監督還盛氣凌主人的,目前的台灣就是這樣,這哪裡是民主國家?

不可能有永遠的執政黨,因此,這次國會改革法的通過,不只有利於各政黨,更有利於台灣人民權利的保障。台灣會更好!





都計點地成金 淪黑箱失能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793/web/ 

◆  都計點地成金 淪黑箱失能
◆  重大案件羈押庭 應由3法官決定
◆  提高婚育補助 雲林催生奏效
◆  少子化續擴大 教育應當積極作為
◆  我海洋保育 立法治理應加速前行
◆  生計救急 何不推一日兼職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都計點地成金 淪黑箱失能


2024-07-12 00:51  聯合報/ 鍾菩提/自由業(高雄市)
波波漫畫


近日鄭文燦傳涉華亞科土地弊案為政壇投下震撼彈,桃園地院昨天也裁定將他收押禁見。就涉案關鍵之土地開發爭議,一說「地主行賄換徵收」,一說「爭議農地鄭文燦讓業者自辦重劃」。另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之前市府的態度是使用區段徵收,但鄭文燦卻指示讓地主自行重劃,這是土地徵收少見的作法。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雖同為土地整體開發方式之一,然二者不僅性質不同,對地主權益的影響也不同,以一般地主較偏愛市地重劃而言,上開土地開發弊案關鍵應非「地主行賄換徵收」而是「地主行賄換重劃」。

區段徵收是以政府為實施主體,公共設施用地由政府直接支配使用,其餘可供建築土地處分後所得,則用來償還開發總費用;土地所有權人原則上領取土地市價的現金補償,例外得申請按權利價值領回抵價地,抵價地比例實務上約為徵收總面積的百分之四十

市地重劃可分為政府主導(公辦)及土地所有權人主導(自辦)兩種,開發後原則上土地所有權人是以原位次分配領回土地,例外才是領取現金補償,至重劃後領回之土地面積約為重劃總面之百分之五十五。亦即,採市地重劃開發後地主可拿回的土地較區段徵收多,這也是一般地主較偏好市地重劃的原因。

相對的,政府機關則偏好採取區段徵收,相較市地重劃不僅政府取得之建地面積多,且為大面積之可建築用地。這亦可說明「變更林口特定區計畫-工五工業區擴大方案」,若鄭文燦指示讓地主自行重劃,就會引人遐想與不解了。

土地開發牟取暴利的癥結在哪裡?金權與都計。不論是區段徵收或市地重劃,涉及以土地開發謀取暴利的弊案,無不與都市計畫變更密切相關,亦即,特定政商集團利用都市計畫變更牟取私利,已嚴重違反社會公平正義。台灣長期經濟發展掛帥,土地政策成為貫徹經濟建設計畫的工具,使都市計畫迄今依舊是以經濟成長為目的的政治計畫產物,加以制度上被架空的都委會及形式化的民眾參與,都市計畫被詬病黑箱作業並已喪失應有的性格與功能

都市計畫在我國土地政策手段中一直扮演關鍵角色,展現的是妥協了各種權力的對抗,同時也沉澱了各種價值觀。唯當都市計畫面對政治力與經濟力的交互運作,在「選舉靠鈔票,鈔票靠土地,土地靠都計,都計靠選舉」環環相扣下都市計畫場域已淪為國家機器及資本利益團體等掌控都市空間發展與擷取經濟利益的利器,亦即,都市計畫「點地成金」,已為各方行動主體汲取土地開發利得的聚寶盆。













重大案件羈押庭 應由三法官決定


2024-07-12 00:51  聯合報/ 莊勝榮/律師、前國大代表(台北市)


鄭文燦貪汙案件,首次聲押庭係由一名法官來決定是否羈押,更引發法官父親曾為鄭部屬的爭議。經檢方抗告成功 ,雖然桃園地院重新裁定交保金提高為一,二○○萬元,檢察官仍抗告成功。桃園地院昨下午第三度開羈押庭,歷經四小時餘檢辯攻防,法官最終裁定鄭文燦收押禁見。

除了全案後續發展受到矚目,過程中檢、院及高院之間對於羈押與否的攻防,也成為討論焦點。

現行法院組織法僅規定地方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一人獨任或三人合議,高等法院三人合議,最高法院五人合議。但沒有規定地方法院羈押庭,究竟是一人獨任或三人合議裁定。桃園地院刑事分案補充要點規定,檢察官聲請羈押案件,隨到隨分案,經高院撤銷發回,上班時間隨時分案,下午五點三十分以後由值日法官處理,有迴避事由,由值日班之審判長、陪席法官處理。但實務上不管哪個法院,都是一人獨任裁定是否羈押。

多年來這套制度從未改變,由一個法官獨任裁定是否羈押被告。司法院應制定統一之要點,或立法院修法,重大社會矚目案件之羈押庭由三個法官合議決定。羈押案件有一些屬重大案件,包括殺人、擄人勒贖、貪汙、內線交易、操縱股票及刑事訴訟法第一○一條之一列舉之許多罪名等。如果被告遭羈押,影響當事人權益;若不羈押,可能影響檢察官之偵查作為。

羈押與否看似簡單,要取得平衡點,處處皆學問。內行人都知道,這也有自由心證及經驗隱藏其中。因為偵查中案件,不是十分明朗,光以檢察官所提卷證、書證、物證及人證(未經詰問),如何認定是否犯罪嫌疑重大如何判斷有無逃亡之可能或勾串證人、共犯之可能性非予羈押難以追訴審判之判斷標準何在如何認定有反覆實行同一犯罪之概然性及有羈押之「必要性」?這些抽象的文字,如果是資深法官,已累積不少之經驗,都未必能精準到位。而偏偏地院法官不少是資淺的,就像醫院的急診室資淺醫師,如何解救緊急危險致命的病患?

因此,在司法預算獨立下,應增加法官員額(可從律師中遴選),以滿足複雜社會之需求。並明定在開羈押庭時,重大社會矚目案件應由三位法官合議裁定,以期周全,避免獨斷,減少輕縱或亂押之情況。在保障被告之人權,及確保爾後之偵查作為間,取得相對完美的平衡點。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提高婚育補助 雲林催生奏效


2024-07-12 00:57  聯合報/ 陳志偉/家庭教育博士(桃園市)
雲林萬寶龍計畫今年和明年生育津貼加碼,原本父母其中1人在籍3個月即可申請,本月起在籍條件延長為8個月。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上半年的人口統計出爐。今年是龍年,半年過去僅出生六點三八萬人,比起上一個龍年生出波段新高的近廿三萬人,十二年後的這一個龍年,竟然可能一口氣少了十萬新生兒,大減四成四,龍年效應不再

這幾年為了催生,政府不可謂不用力。衛福部號稱每年用在催生預算高達一千億新台幣。不過,從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賴總統還在擔任閣揆的時代,就開始寄託北歐派學者相信的公共托育政策,希望能成為催生的萬靈丹。結果事實證明,公共托育補助一年一年加碼,新生兒數量卻一年比一年低,每年以平均減少八千名新生兒的速度下降中。可見公共托育,對願意生孩子的年輕人而言,可能有助於減少經濟壓力,卻無助於鼓勵年輕人願婚、肯生。

有趣的是,當全國各縣市出生人口幾乎都下降的同時,今年同期,雲林縣出生人口卻異軍突起。這個原來每年出生人口平均低於死亡人口三千人、難以與婚育聯想的農業大縣,今年硬生生推出「雲林萬寶龍」:只要戶籍在雲林,結婚生子在雲林,前三胎最高可領六萬元,第四胎甚至最高可以領十三萬元。

結果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雲林縣出生人口增加一六八%,粗出生率達八點二九%,均為全國之冠,誰說提高生育補助沒有催生作用?

今年很可能生不到十三萬名新生兒,政府再不對婚育「包裹加碼」,思考從結婚基金下手,讓新婚的年輕人可申請一筆五十萬元的結婚貸款,且只要三年內生子或積極人工受孕者,即可不用歸還。爾後每生一胎,政府即予五十萬元生育補助。如此若一年結婚廿萬對,每對生二子共四十萬人,每年預算不過二千億台幣;再加上托育補助,才能讓公共托育政策看到效果。

以政府誇口每年超徵四千億稅收的經濟成果而言,投資在人口,等於投資未來的經濟力與國防力,實在剛好而已。













少子化續擴大 教育應當積極作為


2024-07-12 00:59  聯合報/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


高中免試入學放榜,共錄取十二萬多人,錄取率近百分之百,創近五年來的新高,缺額三萬八千餘人,卻寫下近六年新低。招生缺額微幅下降,顯示名額有效運用,但學生數年年下降,衝擊各校招生至鉅,未來風暴持續擴大,當局須及早綢繆。

在少子化風暴襲捲下,生源明年大減三萬餘人,後年起雖回升,一二一年將再次下滑且未有回頭跡象。為免風暴持續擴大,以下三端應予考量。

一是調降班級人數,營建精緻教學環境。為舒緩少子化衝擊,近年生源更趨短缺,少數縣市公立學校續調減班級或人數,多數卻因民代壓力仍維持原有規模。一○八課綱上路後,素養教學成為主流,更須調降師生比,教師始可充分準備。持續降低班級人數,公校以卅人為目標,私校減少為四十人,除能紓解生員危機,也可讓教育精緻化。

二為調漲私校學費,塑造公平競爭環境。近來人事費用大增,物價飛漲,辦學成本甚於以往,招生缺額卻逐年擴大,財務壓力益形加劇。學費卻僅微調三次,雜費則十九年未變,就算招生滿額學校收支都已難以平衡,遑論招生缺額?應依市場機制原則,鬆綁私校學費管制,並增加私校辦學補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私校才能發展特色,提升競爭力。

三需跨部整體擘畫,提升選讀技職誘因。近年免試入學分發高職不只分數驟降,缺額更屢創新高,嚴重衝擊技職教育,加劇中小企業缺工,負面效應不容小覷。重高職如欲獲得認同,需推動技職宣導,落實職涯探索,並賴政策利多誘引以吸引學生選讀;更得透過相關部會,研擬技職長遠擘畫,積極強化產學合作,創造優良就業環境,提升技職人才地位,方能吸引學生。

教改推動卅年,相關部門缺乏遠見致學校供過於求,技職教育逐漸弱化,當局不能雙手一攤。籲請政府積極面對,集思廣益共謀良方化解當前危機,找回教育的競爭力。














海洋保育 立法治理應加速前行


2024-07-12 00:59  聯合報/ 施義哲/成大海洋科技與事務研究所副教授(台南市)


近日,對岸與日本執法單位因漁捕相關規定扣我漁船、要求保釋金等作法,困擾執政與管理當局。海洋國家漁民的海洋權益,政府固然應正視,惟根本之計除了深化國人的海洋環境意識,海洋保育立法更是維護我國海洋資源及漁民權益的根本。

由於陸地資源日趨匱乏,海洋是人類生活與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資源。然而,人類不斷增加對海洋的開發利用,海洋環境受到的汙染和損害日益嚴重。因此,保護海洋資源及相對應採取各種措施,以改善人類生存的海洋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我國響應國際趨勢,「海洋保育法草案」自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成立以來,戮力推動至今,立法進程仍緩步進行,趕不上海洋資源耗損的速度。目前,台灣九成海域尚未受保護;在保護海洋環境及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上,有效規畫管理工具,日益受到國際社會重視。海洋保育法草案中提及加強海洋保護區的規畫與設置,從海洋保育教育、海洋保護區、合理利用資源、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面向著力,是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防止海洋生態環境全面惡化,最簡單、有效的途徑之一。

昨天中國政府發布「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其目的是構建「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環境及政策理念,闡述統籌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發展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提升海洋綠色低碳發展等重要政策,展示其廣泛發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之國際合作、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和世界貢獻,呼籲各國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推動海洋永續發展,共同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海洋世界。

在其白皮書中,對於海洋汙染議題,堅持開發和保育並重,積極因應突發的海洋環境汙染事件,提升海上汙染防治能量,降低各類海上開發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的衝擊影響。更不斷提升環境影響評估管理機制,嚴格管控海砂開採等海洋工程專案。去年中國浙江省的海洋廢棄物治理方案,榮獲聯合國最高等級的環保榮譽的「地球衛士獎」(Champions of the Earth) ,為各國提供治理海廢的方法與標竿,該白皮書並由官方出版社以八種語言發布,遍布全球

我國成立海洋專責機關,對海洋環境保育的各面向也當然不落人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除了海洋保育法的立法應盡早通過外,有法源當後盾,將來也可以在國際海洋環境保育、海洋廢棄物治理等政策上與各國並駕齊驅,期盼我國海洋保育的諸多行動能大步邁進前行。












生計救急 何不推一日兼職


2024-07-12 00:58  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最近,三明治世代自殺,像瘟疫般傳開來。其實許多案例都有一共通性:經濟出問題。

今年以來,台股屢創新高,表面風光背後也爆發出很多問題。例如高房價、高房租、高物價,連看病都變貴。這些問題如海嘯般衝擊底層百姓生活,讓他們無計可施。

十年前幫朋友找的二十坪頂樓加蓋舊公寓才月租六千,現在附近一房一衛要租到一萬九;娶外籍妻的男子,岳父母從東南亞來訪只能睡沙發!很多人的尊嚴如同居住空間,不斷被擠壓

或許很多人會說,台灣工作機會很多,真是如此?如今 AI 當道,白領都可能被取代,何況一般人?

日前同學會,事業有成的女同學阿芳說,最近大缺工,幸好他們公司有好多厲害的經理人替她穩住局面。那些經理人很多原本是公司倒閉的大老闆、人生滑一跤的專業人士,他們受尊嚴所困,不肯回到社會;阿芳苦勸他們,與其讓老婆每月辛苦賺三萬養一家人,不如重回職場一展長才。

那些中年男子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努力回報,替阿芳締造驚人業績,阿芳適時幫了這些男人一把,也救了好幾個家庭,創造三贏。

但一般人哪有這種機運?像五十出頭的我因家有長照需求,去就業中心找兼職,卻都沒有消息。

台灣老闆寧願用外籍移工,也不想用在地熟男;日本就進步多了,除了引進移工,目前很熱門「一日兼職」;工作最少一小時,薪水現領,非常適合缺工嚴重的旅宿餐飲業。

其實這在台灣早就有了。我以前失業,好一段時間在飯店當計時臨時工,支援婚宴外燴,薪水現領,很多人想做。

很多家庭出問題是為了錢,給魚吃不如教釣魚,如此才能讓受助者有尊嚴,也能解決某些產業缺工問題。政府不妨請企業廣設一日兼職又能現領的工作,對很多族群都有救急功用。否則,該說「對不起」的,就是政府。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廖元豪/槍口對內的動員戡亂與認知作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元豪/槍口對內的動員戡亂與認知作戰
◆  魏國彥/狂怒洪水 都是海洋惹的禍
◆  楊志良/偽民進黨滅國毀台
◆  劉義周/濫用罷免不如投負數票
◆  洪蘭/年輕人,你想成為什麼「人」?






廖元豪/槍口對內的動員戡亂認知作戰


2024-07-12 00:00  聯合報/ 廖元豪(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威權時期的國民黨政府,是以「動員戡亂」為由,限制台灣人民的言論、結社、思想等自由,有任何人說對岸好話,或是批評政府,就扣上個「為匪宣傳」、「三合一敵人」(共匪、台獨、國內陰謀分子)的帽子。照理說,動員戡亂應該是對外-消滅萬惡共匪-才對,可是當時真正被「戡亂」的對象,多半是內部的台灣人。

這些威權遺跡,與當今政府、執政黨、側翼成天講的「認知作戰」對比一下,是否很有既視感?他們說中共不斷用各種方法滲透,並且買通、影響台灣人當他們的「協力者」。然而,從沒聽說他們用什麼方法去打擊、破壞、摧毀敵方工作據點,倒是一天到晚在台灣內部找人給扣上「協力者」、「滲透者」紅帽子。這些「反認知作戰」到底對抗中保台有什麼效果,沒人知道;但用來對付國內批評者、挑戰者、反對黨,倒是很有效果。因為在外敵、厭中、拒統氣氛下,很多人聽到「中國」馬上就情緒激動跟著一起「反」,至於人家到底說了什麼,幹了什麼,根本不在意。

就像之前立法院審議「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民進黨表決輸了,居然說出「占領主席台不是國民黨、民眾黨,是習近平」這種話;在「國會改革」議題辯論時,側翼發現實體內容辯不過了,就冒出「不要讓親中政黨阻礙台灣人的政黨」這種怪論,彷彿台灣只能有一個政黨,立法院只能是橡皮圖章。也有自命「反認知作戰」的高手,每次要指、辯論,劈頭就說人家的話是「謠言」。這些人雖是政客、側翼,但也都是讀過書的人,為什麼講得出這些無厘頭又近乎公然侮辱的話語,然後竟還有煽動的效力?

這就是新時代「動員戡亂」與「認知作戰」的結合,是國民黨威權統治2.0進化版。一方面運用人們害怕、厭惡中共的情緒,另一方面買通、動用國家機器與側翼,用一套語言戰法,鋪天蓋地抹紅反對者。他們的終極目的也一樣,就是要消滅所有「批判政府的言論」,讓台灣成為一言堂,鞏固他們的統治。這純粹是槍口對內,要戡的「亂」都是台灣人,而且是不投票給他們還敢罵他們的台灣人。

最近就有個新聞,充分顯示「認知作戰是在對付自己人」。不知名的「國安人士」表示:「中國近期積極鎖定台灣青年,以交流為名,夾帶紅色景點,輸出統戰資訊。」如果國安人士只說到此,那其實沒什麼,兩岸相互交流,各自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天經地義。但最後一段突然出現具體指控:洪秀柱率領的「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活動、國內政黨「青工會」系統出面邀約的,或「各類兩岸交流協會」,都是「協助中國邀訪青年的協力者」!這種已構成誹謗的抹紅,才是不知名「國安人士」要說的。尤其他的地圖炮,將每個「兩岸交流協會」都打成中共在台協力者,多麼可怕!

在戒嚴+動員戡亂時期,除了有懲治叛亂條例之類的惡法外,政府全面控制媒體與教育系統,因此抹紅有效。然而,在終止動員戡亂,兩岸和平交流,台灣高度民主化,且媒體開放後,我們曾經以為政府再也無法搞這套把戲了。不意現在又可玩起「恐中」遊戲,加上政府購買、操弄網軍,更敢用廣告、業配、補助、換照,以及其他手段控制搖搖欲墜的傳統媒體產業,新版的動員戡亂又回來了。以前是「匪諜就在你身旁」,現在是「到處都有協力者」;二者用語不同,但不對付中共、卻專門抹紅自己人,藉以鞏固政權,則一也。






黃齊元/美國逐漸退化,台灣如何自處?

◆  黃齊元/美國逐漸退化,台灣如何自處?
◆  詹文男/時代流轉下的變與不變







黃齊元/美國逐漸退化,台灣如何自處?


2024-07-12 00:00  聯合報/ 黃齊元(作者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副董事長、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創辦人)


最近美國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中心專家梅惠琳在《外交事務》撰文,評論兩位作者有關美國亞洲戰略的著作《失落的十年》。過去二十年儘管美國宣布要轉向亞洲,但卻無法有效實施這一戰略,關鍵在於美國未將足夠軍事和外交資源從中東、歐洲轉移到亞洲;未來面對中國崛起,作者認為美國必須增強與中國衝突的軍事能力。

現在來檢視川普未來人事布局,正是時候。川普時代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柯比,是未來呼聲最高的國家安全顧問。他認為美國應將資源集中在亞太地區,特別是對台灣的防衛,而不是歐洲衝突;並認為中國可能在短期內對台灣發動攻擊,需立即增強防範。結論是,美國在亞太區域的盟友比歐洲夥伴更為重要。

許多美國專家認為,台海危機正升高、而美國部署不夠,曾任川普國家安全顧問的歐布萊恩近期也撰文主張,美國應考慮將陸戰隊員全數部署到太平洋區域,這代表老美看到風險著急了。但他們有沒有想過,台灣人想打仗嗎?台灣人有能力作戰嗎?台灣的未來究竟是誰說了算?

美中關係近期略有改善,主要戰略在於管控競爭、防止衝突,這應是為了選舉;雖然美國管制半導體及人工智慧技術流出,但美中之間仍保持軍事溝通。問題是,拜登愈晚退選代價愈大。

作為一名商人,川普重視實際利益,而非民主理念;言語上不假辭色,但若中國開出理想條件,並非不能談判,對抗只是手段。川普會對中企課徵高關稅,但台灣沒有高興的理由;川普曾指責台灣搶走美國晶片業務,因此他可能會開條件,作為保衛台灣的代價。

今天全球局勢正從以往美中雙極格局、走向多極陣式,新勢力如中東和印度崛起。整個地緣政治結構重組最大變數,在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國家,內部出現重大分歧,而另一方獨裁政權如中國、俄羅斯和北韓在強人領導下,對內權力穩固、對外策略聯盟。另外,全球南方國家不再傾美,許多有自己的想法。

俄烏戰爭被定調為民主與極權的鬥爭,民主贏了嗎?至於以哈戰爭,雖然以色列有美國力挺,巴勒斯坦非但沒有滅亡,反而促成中東國家大團結。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全球在「國家優先」潮流下,西方正義聯盟不容易發揮功能,這當然會影響台海未來局勢。

全世界向現實主義靠攏、由實力掛帥;台灣科技和政治實力完全不對稱,盲目擁抱美國相當危險和平統一是習近平既定目標,台灣若不接受只有三種可能:自己打贏大陸、美國幫我們打贏、現況永遠不變。但螺絲已經鬆動,現況正快速改變,特別是美國。

大陸已開始改變兩岸現狀、逐漸施壓,表面張力極大化,盡量避免擦槍走火,但做好最壞準備。從制裁名嘴、制裁台獨頑固分子,到扣押台灣漁船,力度不斷升級。這是踩到大陸紅線後果,台灣人民只能承受,指責對方並沒有用,美國除了譴責也不會有所行動。

賴總統表示百分之九十台灣人都是台獨,這是負面表列;但大陸採正面表列,可能透過一系列行動闡明立場。中國民國和中華民國互不隸屬,代表「一邊一國」,不再有戰略模糊、走向清晰。未來台灣人民應會加速選邊站,對「中國人」或「主權獨立」等議題清楚表態,以避免被大陸界定為台獨。

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 AI 機遇,如能避免地緣政治衝突,台灣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