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經濟/後QE時代 擴張財政政策將接棒

.聯合報社論..教育部是鄉愿抑或掩耳盜鈴
.聯合報黑白集.小氣減稅法
.經濟日報社論.後QE時代 擴張財政政策將接棒








經濟/後QE時代 擴張財政政策將接棒


2016-12-16 02: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聯準會主席葉倫稱升息是對美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14日決定將聯邦利率區間提高1碼,從0.25-0.5%調升到0.5-0.75%;對經濟評估從「大致平衡」,轉為「三強」─勞動市場強勁,經濟表現強韌,未來將走向強勢;在利率預測點陣圖上,最多決策官員預測2017年將升息3碼,2018年為2碼。綜觀上述,我們認為Fed的升息決策有理有節,並預測未來的升息速度將先快後慢。最大的變數,是總統當選人川普如何落實政見仍充滿不確定性。
先說「升息有理」。美國11月失業率已降到4.6%,就算還不到充分就業,也差距甚微;第3季經濟成長率達到3.2%,預料第4季也在3%上下整體經濟表現相當穩健,Fed主席葉倫也表示,勞動市場可能根本不需要擴張性財政政策,就能達到充分就業,而且通膨率也正向2%目標趨近,經濟情勢為這次升息提供了充分條件
再者,川普勝選,他所主張的減稅、擴大基礎建設與國防支出擴張性財政政策勢必會實施,只是細節與規模還須與國會協商。依據「政策搭配」原理,當經濟處於或接近充分就業時,如果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就應配合緊縮性貨幣政策,否則經濟將過熱,通膨及市場利率將飆高,屆時又必須加速緊縮貨幣政策,易導致經濟從過度繁榮墜入衰退。簡言之,財政政策愈寬鬆,貨幣政策就須愈緊縮
然而利率不大可能大幅上升,而會有所節制,原因有三。第一,川普財政擴張政策的規模仍是個謎,迄今只有「減稅」一項具有較清晰的輪廓,在擴張基建與國防支出方面目前仍處於「畫餅」階段;而且共和黨雖掌控國會,但一向反對預算赤字過度擴張,因此實際支出規模很可能不如川普的期待。
第二,川普主張的各項政策之間,存在相互矛盾的現象。擴張財政支出雖有利經濟成長,但預算赤字增加將促使利率與美元匯率升值,而且通膨上升又將迫使Fed更加緊縮貨幣,這些因素又會反過頭來壓抑經濟成長,從而抑制利率的升幅。
第三,美國人口年增率不到0.5%,人口老化使人們更願意增加儲蓄;貧富差距擴大,所得更集中於有錢人手中,但有錢人卻是存得多、花得少;政府、企業及消費者負債偏高,無法承受高利率的壓力;生產力成長率低落,趨勢成長率不到2%,壓低人們對未來所得的預期,使企業及消費者都更傾向於儲蓄而不願支出。這些結構性因素都將抑制經濟成長,也節制利率的升幅。川普的擴張支出計畫若能設計良好且具體落實,的確有可能使生產力提升,但目前仍言之過早。
展望未來的升息速度,Fed本身預估2017年將升息三次,2018年二次。先快後慢,一方面是因為川普的政策方向可能使通膨升高,而且市場已經反映這種預期,因此Fed先快速升息不致造成太大震撼;其次,Fed不願利率政策落後於經濟情勢(behind the curve),否則等通膨惡化時Fed又必須加速升息,有導致經濟衰退的風險。再者,Fed先將利率升到較高水準,一旦國內外情勢再出現「黑天鵝」效應,Fed便有減緩或停止升息,甚至降息的空間;進可攻,退亦可守。
Fed恢復升息,加上川普勝選,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多年來的寬鬆貨幣政策實驗已經進入一個結束的開始;由股市上漲、債券下跌及美元升值,顯示市場已經認定2016年是寬鬆貨幣政策與擴張財政政策交棒年,而全球「後QE時代」也即將揭開序幕。

聯合/小氣減稅法


2016-12-16 02: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財政部發布減稅利多,每人綜所稅免稅額八萬五千元調為八萬八千元,每人多三千。新聞都上了報紙頭條,但是,政府有聽到民眾的歡呼嗎?
當然沒有!這種「小氣減稅法」,是不折不扣的「無感」施政,算什麼利多?區區三千元,對一名月薪四萬出頭的年輕人而言,一年僅少繳一百五十元綜所稅,只夠吃一碗牛肉麵。這樣,好意思說蔡政府八十三項政績再添一筆嗎?
好吧,就算有人說,區區一百五十元也是政府的心意;但是,民眾還沒享受到,轉眼間政府左手又把這點好處收回去了。調整免稅額的次日,政府公布勞保、國保費率明年元旦起雙漲○.五%,一千三百萬勞工受到影響,平均每人每月要多負擔五十四元。聰明的年輕人不妨算算,那邊減稅、這邊加費,你的支出是減少還是增加?
計較這裡多幾十元、那裡少幾百元,其實很沒意思,只會使人變小器。問題是,政府在綜所稅上,加了一點點免稅額,接下來會不會把「降稅率」當成大禮送給富人,才是大家要觀察的重點。
昨天,傳出財政部將把綜所稅最高稅率從四十五%調降為四十%,甚至更低。如果屬實,這才是政府這波降稅的「主菜」,調免稅額只是「小菜」。而調降稅率,能享受其惠的,完全是年收入千萬以上的富人,每人少繳的稅一年五十萬起跳。
我們並不反對稅制合理化,然而,政府對平民撒小米,卻為富人送上等好肉,這稱得上分配改革嗎?

聯合/教育部是鄉愿抑或掩耳盜鈴


2016-12-16 02: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大教授郭明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大學稍早才傳出論文造假風波,讓台灣學術名譽蒙羞;該風波首席主角郭明良近日又被爆收取「論文掛名費」,十二年內向台大醫師嚴孟祿收取了七百多萬元,張張支票均有影本存證。從「論文數據造假」到「收費掛名」,儼然活脫脫一本「學術造假大全」,台大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令人扼腕的是,論文造假案曝光已超過一個月,教育部迄今未作任何處理,只是使出拖延戰術一再敷衍,聲稱會調查云云。事實上,外界一望即知,教育部的作法只是在幫台大校長楊泮池護航,唯恐他因此案遭到波及。更有甚者,教育部還請來美國專家,要為全台大學校長開講「學術倫理」。可笑的是,出事的楊泮池並不參加,只派副校長前往;這不免讓其他大學校長們抓狂,認為主嫌無事,無辜者卻遭「連坐」
比起教長蔣偉寧因審稿造假案下台,這次教育部對論文造假案處理的鄉愿曲意護航,已至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充分暴露蔡政府的雙重標準。觀察教長潘文忠的態度,先是呼籲「學者應有更高道德標準」,繼稱「嚴格檢視迴避原則」,最近才說要「啟動政風調查」。可見,一個月來,教育部對此案根本放任不管;否則,進度在哪裡?
郭明良團隊這一系列舞弊問題,可分成三個層次來看。第一,未參與實質研究,卻以大老之姿參與共同掛名沾光,這是貪戀虛名,也是缺乏學術誠信的表現。第二,捏造數字為研究成果灌水,這涉及了詐欺及蓄意誤導嚴重損害科學求真求實的精神。第三,若是利用論文共同掛名為誘惑,來交換金錢或其他物質的利益,那就更等而下之,根本是利欲薰心、作踐學術
觀察郭明良的行徑,已荒唐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不僅把論文發表當成「一門好生意」,簡直濃縮了「學術界廿年怪現象」之大成。檢視郭明良過往的紀錄,他在二○○九年到二○一六年,共獲得國科會一.五億元的補助款。若從一九九三年起算,他主持的一六○件計畫,獲得國科會(今科技部)的補助款計超過五億元二○○九到二○一二年期間,他本人更擔任國科會生物科學發展處長,主導該學門的研究獎助計畫,可謂備受國家栽培和倚重。誰知,這些光鮮的紀錄背後,卻是一件件臭不可聞的醜事。
對於送給郭明良的七一八萬元「掛名費」,台大醫師嚴孟祿辯稱那是「借款」,還說郭明良因「家境欠佳」一直租屋而居,及至後來因購屋向他借錢。事實上,以郭明良多年來獲得國科會五億多元的補助,開的是進口名車,帳戶存款始終多達數百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卻需要每年向嚴孟祿借貸數十萬元嗎?嚴孟祿還說,其中三張支票是幫助郭明良搬家之用;試問,如此不打草稿的說詞,其誰能信?
郭明良「造假賣文」事件,其實集中反映了當今台灣學術界的精神狀態。由於升等審查制度不合理形式化,因此產生了一個「地下交易平台」:有辦法的人出賣名字免費換取研究成果,沒辦法的人則出錢購買論文掛名權,為的都是灌水充論文發表數量。至於沒辦法又沒錢的人,只能在第一線充當研究苦勞,如果研究結果又遲遲出不來,就只好假造數據,滿足大老或學閥們要求的成果。
教育部遲不處理郭明良案,原因不難理解,恐是為了避免處理郭明良而殃及楊泮池;這不僅鄉愿,還是曲意護航掩耳盜鈴行徑。至於台大,更是和稀泥,造假事件爆發後,台大校方即稱郭明良已辭去教職作為推託;但直至今日,校方的說法卻是「已收到郭教授的辭呈」,正在告知其離職的權利義務。台大當局還可以更官僚些,假裝沒看到自己的排名快跌出全球兩百大了;但問題是:所有愛惜校譽的台大歷屆師生,能受忍受這樣的醜事嗎?

聯合筆記/比一千萬更重要的事

.楊校長,地位愈高 責任愈大
.當Uber愈來愈多 法令不能落後
.聯合筆記/比一千萬更重要的事
.Fed大喊三「升」 鎮得住川普?
.不貼心不專業 桃機遭糾正
.縱容黨產會 司改有真心?
.推亞洲矽谷 多點加州經驗
.一例一休過 台鐵攔住我!
.這個年 淡中有苦










聯合筆記/比一千萬更重要的事


2016-12-16 03:17 聯合報  蔡惠萍

高跟鞋教堂人氣下滑。 本報系資料照

上月下旬,有則地方新聞提到,為拉抬嘉義布袋高跟鞋教堂人氣,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宣布要送出第兩百萬名入園遊客價值三萬多元禮物。雲管處原推估這名幸運兒十月底、十一月初就會出現,沒想到居然「難產」,十一月下旬還不見人影,被遊客酸有「受騙」感覺。直到上月廿六日才達陣。
高十七公尺、矗立在布袋海邊的高跟鞋教堂,是座既沒牧師也沒神父進駐純造景式的建物;建造之初就飽受建築界及文化界質疑,認為其與當地以溼地、漁村景色為主的沿海環境實在不搭軋,也欠缺在地連結。雖然雲管處解釋是為紀念過去當地盛行烏腳病歷史,但仍被批評太過牽強。
高跟鞋教堂今年二月開放時曾創單日五萬人次遊客量,迅速成為拍照打卡熱點,但沒多久便開始退燒,六月只剩十二萬四千多人次。雖一度透過夜間打燈挽回頹勢,但九月又掉到十二萬一千多人次。有網友更在遊客破兩百萬新聞底下留言「我只能說那鞋子不可能再去第二次」。
當初雲管處興建高跟鞋教堂是為了拚觀光,我們不妨來看另一個拚觀光的例子。
位在日本兵庫縣瀨戶內海家島列島,過去以漁業為主,後來轉為砂石業,一度帶來繁榮。但隨著砂石業沒落,人口也因此外流、老化。後來社區設計師山崎亮帶著團隊進駐當地,希望協助找回昔日榮光。
山崎亮深入了解家島後,建議可轉型為發展觀光業。此時,他提出一個發人省思的問題:「我們是要一個一百萬人來一次,還是一萬人想來一百次的島?」他選擇的不是建造大型卻與在地毫不相干的「地標」或度假村,而是找出潛力景點,他們更發現,當地日常生活景致融入在地文化特色的獨特風情,反而成了賣點,也吸引旅客一來再來。
前幾天,交通部敲鑼打鼓迎來了今年第一千萬外國旅客,似乎要為下半年慘淡的觀光業吐一口怨氣。過去幾年,台灣發展觀光熱鬧有餘深度不足,落入貧脊、淺碟化,只衝量不見質,砸大錢請明星拍廣告,內容卻總不脫「吃」,不是銅板美食便是夜市小吃,仿若台灣觀光只剩下了「吃」。
上周,美國前副總統錢尼國安顧問葉望輝訪台,他開玩笑地說自己「文化水平低」,只喜歡便宜的台灣美食。台灣這幾年拚觀光,卻給外人留下台灣美食等於便宜等於文化水平低的印象,著實讓人笑不出來。
許多國外遊客雖會一再造訪台灣,但除了主打小吃美食,如何將台灣真正的觀光利器─文化與生態進一步加值,讓旅客願意一再地探索、深入造訪台灣,那才是遠比計算「一千萬人次比去年早達到幾天」或明年能不能達到一千萬人次更重要的事。

楊校長,地位愈高 責任愈大


2016-12-16 03:17 聯合報  陳義華/喬治亞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美國亞特蘭大)

台大校長楊泮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大論文造假案,聯合報載,許多學者呼籲台大校長楊泮池辭職負責或停職接受調查,教育部長潘文忠則持保留態度。凡是涉及研究行為不端,就得有人負起責任,但該負哪些責任,在哪個調查階段就該負責呢?
在學術倫理的實務中,該負的責任應該包括兩種。第一種是「善後責任」,比如論文撤回或修正,研究基金會決定不受理其研究計畫,從此被禁止進入實驗室,遭到解職,甚至被控告、賠償、服刑等。
第二種是「規範責任」,也就是在破壞了一個價值之後,再將其修補重建的責任。這一項較難為之,有些人也不會注意,可是從端正研究倫理的角度來看,可能更重要。
在西方實務案例中,以巴爾的摩案最接近台大案,可以參考。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曾獲一九七五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一九八六年他和一位同系助理教授合作一篇論文,巴爾的摩只列在六位作者中的倒數第二,不算重角。論文發表在著名的《細胞》期刊之後,被檢舉有造假之嫌,儘管此時他已當上了著名的洛克菲勒大學校長,仍然勇於面對,坦承當年有疏忽(不是造假)之處,自願撤回論文,辭去校長一職。五年之後,案子重啟調查,推翻了結論,還了作者清白。
巴爾的摩當年辭職,負的即是「規範責任」,以那時的案情來看,他自認因為研究過程中失察,事後又對檢舉掉以輕心,不足以擔任領導群倫的校長一職,許多人對他的決定也表贊同。
後來,他在麻省理工的實驗室收了一位哈佛大學博士博士後研究員,幾年後,巴爾的摩又當上了赫赫有名的加州理工學院校長,很不幸,歷史竟然重演。二○○五年這位研究員升副教授,遭到檢舉有造假之嫌,由於事涉和巴爾的摩合作過的幾篇論文,巴爾的摩先請辭校長一職,再靜候調查,展現的仍然是「規範責任」。調查結果證實了指控,這位研究員除了被麻省理工解聘,還遭檢察官起訴,最後不但罰錢,更被戴上電子腳鐐,居家禁足,學術生涯全毀,直接承受「善後責任」。
當今學術界專業分工極細,以巴爾的摩在學界的老練,還不免看走眼,但是西方學術倫理畢竟有其規範,雖諾貝爾獎得主、知名大學校長也不能自外,而且一般認為地位越高,責任越大。
最近台灣的造假風波中,大學校長和副校長涉入,輿論紛紛,但是對論文其餘共同作者該負那些責任,何時該負,政府和大學的說詞老是有些纏夾不清,游移其詞,或自設規範,自訂標準,和西方學術倫理界傳統大相逕庭,這個經典案例,或許有值得參考之處。

當Uber愈來愈多 法令不能落後


2016-12-16 03:17 聯合報  趙文德/育達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苗縣後龍)

Uber在台非法營運,朝野立委提案修法,初審通過最高可開罰2500萬元,及吊扣吊銷車牌駕照。 記者陳柏亨/攝影

最近這兩個月以來,Uber議題一直持續發燒,政府甚至透過立法的程序,訂定天價的罰款,期盼解決Uber的爭端。
在講求雲端科技、網路平台、大數據的時代,類似Uber的平台服務只會更普及。CNN曾專題報導介紹大陸「行動支付」的普及現象,連一般民眾上市場、品嚐路邊小吃,只要手機「嗶」一下,就完成付款,還可設定「各自付帳」功能,「行動支付」在大陸不少城市,已是普及化的生活方式。未來網路平台的運用,將會是不可逆的潮流。
為何Uber能夠吸引消費者?個人覺得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利用定位系統,迅速媒合司機與乘客,減少乘客等待的時間,也減少司機空車閒逛的成本;二是「即時反饋」的評價系統,有效提升服務品質,當司機刻意繞路時,經顧客反應,車資便會以地圖的最短距離計價,免去司機與消費者的糾紛;其三,要成為Uber的司機,必須向警察局申請「良民證」,無犯罪紀錄者,方能具備服務的資格,而且各車輛的行車路線及位置,均在系統的掌握中,在安全性方面,得到消費者更多的青睞。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最大的社會問題,在於Uber與現有計程車業有不同的競爭條件,如計程車需要繳營業稅、駕駛需有職業駕照,而且需要加入職業公會等,墊高了現有計程車的營運成本。其實最根本的問題,在於現有的法令,對於網路平台服務尚未訂定相關的規範,以致於政府進退維谷。
面對後現代的多元發展,政府應該有「有效開放、積極管理」的思維。首先先就現有法令進行盤點,依序鬆綁或重新定義,讓更多網路平台及新興產業可以適用;其次,吸納Uber的競爭優勢,輔導計程車業者與網路公司進行策略聯盟,提高計程車的服務效率與品質;第三,透過法令規範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將Uber公司的營業所得司機個人所得納入課稅範圍,以建立公平化的競爭環境。
至於計程車與Uber兩者則回歸市場機制,唯有藉由競爭的方式,提高服務的效能。

Fed大喊三「升」 鎮得住川普?


2016-12-16 03:17 聯合報  李同龢/東華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美國聯準會(Fed)果如預期升息一碼,可是同時也告示天下明年可能會升息三次,而不是市場預期的兩次,因此美國主要股市都以下跌收場。
不過這只是聯準會的預期,在二○一五年時,聯準會也預期在二○一六年會有四次升息,可是只有臨門一腳,在二○一六年底升了一次息而已。
這次聯準會理事一致通過升息一碼,最主要原因是超低的失業率,聯準會充分就業的目標失業率是四.八%,而過去三個月,美國經濟每月平均創造出一百八十萬個新工作,使得美國最新的失業率降到四.六%,有些經濟學家更認為實際失業率只有四.五%。同時,美國的通膨率還低於目標通膨率,因此聯準會認為美國的經濟成長動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有調漲利率的必要,以避免以後由於失業率太低而造成通膨的壓力。
就目前經濟數據顯示,就算川普沒有當選,美國經濟的成長動力還會持續;可是川普的當選,增加未來經濟成長的不確定性。首先,川普要減稅增加公共支出刺激景氣,這些政策到現在川普團隊都沒有公布細節,因此如何實施還有國會的反應會是如何,都是未知數。共和黨向來是主張減稅,可是不主張大幅增加公共支出,因此是否每個共和黨國會議員都會支持,還是個問號;雖然共和黨是完全執政,可是民主黨還是有杯葛方法以阻止川普的財政政策。
假如川普的財政政策真的能順利推動,勢必會進一步使得失業率下降及利率上升,進而推升通貨膨脹率,而通膨是聯準會頭號敵人,假如聯準會還是葉倫當家的話,一定會以降息控制通膨。如果屆時葉倫任期屆滿被川普換掉,甚至連理事一職都不保,共和黨一向不喜歡民主黨的降息政策,川普提名的新聯準會主席勢必會以就業為導向,而輕忽通膨,到時美國經濟可能會進入另一個相對現在比較高的通膨時代。
川普要美國公司在海外的生產線搬回美國,否則要以課稅方式重罰,當然目前有一些公司為了公司的形象,以及不要被川普點名,會把一些生產線拉回美國本土。其實過去幾年因為中國大陸工資成長很快,美國已經有些公司主動將生產線移回美國,可是很多移回的工作自動化程度都很高,因此對技能不高的勞工就業幫助不大,因此川普的生產線重返美國政策,能否解決教育程度不高的藍領階級高失業率是個大問號
川普向來都批評中國及墨西哥搶走美國人的工作機會,因此要課徵高關稅,如此必定引起貿易大戰,使得世界景氣復甦更慢,最終美國也會受害。川普還要降公司稅,以吸引美國企業將海外賺的錢匯回美國,進一步投資於美國本土,可是研究發現大部分美國企業匯回的錢都是發還給股東,而不是進一步投資於生產以增加就業,所以川普的政策真的能達到增加就業效果嗎?大家拭目以待。

縱容黨產會 司改有真心?


2016-12-16 03:17 聯合報  洪永福/退休人員(花縣吉安)

黨產會認定中投和欣裕台兩家公司為國民黨附隨組織,並認定均為不當取得黨產,以處分書要求國民黨於一個月內將兩家股權移轉為國有;不理會國民黨提出行政訴訟的司法救濟程序,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黨產會的獨斷作為,一般相信是為了執行小英總統的意志;如果小英總統尊重司法權,黨產會豈敢對行政訴訟程序連尊重一下都不願意?看黨產會的處分,顯然小英總統只相信行政權獨大,那麼明年開的司改國是會議,到底玩的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黨產會對國民黨和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黨產收歸國有的處分過程中,對黨工和受雇員工權益受損一事,似也事不關己;難道勞工朋友會蠢到看不出,這是在忠實反映小英總統的態度,那還能相信其勞工政策嗎?

劉克襄/來自高山的魔法公主

.劉克襄/來自高山的魔法公主
.舒國治/香港的山勢
.王正方/台灣有沒有供電危機?
.嚴震生/遠山蒼蒼,綠水泱泱
.馬凱/企業在外哀號,政府該當如何?
.葉銀華/你(妳)會違反股市的內線交易?








劉克襄/來自高山的魔法公主


2016-12-16 02:58 聯合報  劉克襄

初次遇見十八歲的小青,她駕著農用車,噗哧噗哧地穿過低矮的果園到來。
農用車窄而低矮,主要用來運送甜柿、蘋果或雪梨等水果。果園不高,我們若坐正,一路上額頭容易撞到果樹,我和友人只能擠在後車箱,像死豬並躺。農用車足足蹦跳了六七分鐘,感覺骨頭快碎裂時,終於震到了她們家。
小青一付農家女的務實,駕此車是日常的工作,沒什麼好驚奇。比較神奇的是,一輛比她身影龐然的光陽KTR。
為了辨事,她常騎著這輛重型機車下山。每一回到宜蘭都要三四小時。一路上,奔馳於雲霧間。在大山大水的壯麗彎繞裡,中途經過六七個部落。
那是何等魔幻的畫面,然你若有此女兒出門怎能不擔心。但阿倫以為小青已長大,何況這是偏遠高山,一切只靠母女自行打拚。摩托車不是用來旅行,而是生活必備交通工具。
阿倫到梨山耕種水果十八年了,其間辛酸和艱苦自不待喻。可是,抵達工寮後,我驚奇地發現,工寮旁邊種了大面積的薔薇。薔薇也已生長十多年,純粹只是為了觀賞,可見主人擁有不凡的生活美學。
過往學攝影的阿倫,閒暇時還喜歡繪畫,其中最愛的主題即薔薇。下雨天,她迅速地彩繪了一張。那維妙維肖的花樣,我一看即知,勢必經常寫生,而且嫻熟其綻開的姿態,才能捉住其神韻。
小青在旁,也迅速繪出一卡通人物,我在她們的網站看過此造型。她擅於用文青的語彙,以圖文並茂的活潑方式,跟母親共創,把友善耕作的理念宣傳出去。乍看下,這一農業網站彷彿是細緻的藝文小集,而非果園平台。難怪過往會得到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現在更展現生活的溫暖。
雖有榮耀,但阿倫母女只有感恩,謝謝提供土地的泰雅族擁有者,讓她們能安心地耕耘。還有許多忠實客戶,多年無怨無悔的支持。她們才能無慮地朝理想的農業栽培前進。
我最大的好奇還是小青,因為她才從蘭陽女中畢業,竟然就棄學了。究其因,小青面臨升學競爭難以適應,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在山下,歷經國高中的寄居,並不快樂。如今再回高山,對外的好奇減低,家園的土地認同愈發堅定。
媽媽也支持她的決定,二人共學,以果園為教室,不知不覺開拓出一條農事學習之路。面對水果販售的現實,小青上手甚快,在母親引領下,清楚地貼近消費者。一篇篇圖文並茂的文章,不僅生動地捉住人們期望的農業信念,又展現十八歲孩子的純真。
小青在農園找到的機會,不是高中老師可能給予的,大學校園也不易有此養分。讀大學可以稍緩,不急於一時。等她想要其它知識來厚實,再下山深造,想必會獲得更多。
最近她騎車沿台七甲來去,打發心情道,「回家的半路,沿途的風景一直讓我想到魔法公主裡的達達拉城。在起霧的南山聞到燒木炭的味道。在我所有的記憶來說,那是冬天裡最溫暖的味道。」
何其幸運又擁有才華的孩子,在一個自學的果園環境,讓人好生疼愛。在山、雲、部落和家人的陪伴下,摸索著農學的奧義。這是她的神隱世界,再次向遠方出發前,孕育成長的最好環境。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