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NFT掀熱潮 法令也該跟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浮誇軌道夢,難掩一年三千輪下亡魂之恥
◆  聯合報黑白集/破口不是人,是制度
◆  經濟日報社論/NFT掀熱潮 法令也該跟上








經濟日報社論/NFT掀熱潮 法令也該跟上


2022-01-07 23:38  經濟日報 /   社論
2021年是非同質化代幣NFT(Non-Fungible Token)風起雲湧的一年。圖/Pixabay


民國 110 年(2021年)是非同質化代幣 NFT(Non-Fungible Token)風起雲湧的一年。Beeple 將民國 96 年(2007年)5月1日起每日創作作品組合成「每一天:前 5,000 天」,作品在民國 110 年(2021年)2月25日至3月11日在佳士得拍賣,拍出 6,900 萬美元的天價;藝人黃明志則推出音樂 NFT,上架的 GO NFT 全數作品在三小時內售光,達新台幣 2,400 萬元,令人矚目。為了搭上這股熱潮,去年底國內也有所謂的霹靂布袋戲、鹽酥雞、雞肉飯等各式各樣的 NFT 推出,讓人眼花撩亂。究竟 NFT 未來會如何發展,各界都很關心。

所謂 NFT 是透過區塊鏈技術,讓數位資產上鏈後產生代幣,每一枚代幣都有其獨特的編號,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目前正廣泛地被應用在遊戲、運動、音樂及數位化收藏品等領域。

例如在遊戲方面,有款遊戲把虛擬世界搬到以太坊區塊鏈上,玩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購買物件布置自己擁有的天地,也可通過遊戲內部的智能合約系統,將自己創作的作品轉換為 NFT 後出售,甚至變現獲利;該遊戲也能夠透過出售遊戲中的虛擬土地獲利。

隨著愈來愈多的玩家加入遊戲,其他玩家需要稀缺土地來完成特定任務及使命,因此虛擬土地價值就提升。玩家可以把自己土地出租給其他玩家收取使用費,甚至可以出售土地。交易可以在遊戲中進行,也可以在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進行。

在運動領域方面,以 NBA Top Shot 為例,其為 NBA 球員卡平台,但並非蒐集過往傳統的實體球員卡,而是蒐集球員在球場生涯中精彩的一刻(Moment),例如球員的三分球、灌籃、助攻等短影片,一周可以達到數次單日成交額破百萬美元的紀錄;音樂及數位化收藏品(包括純數位及實體數位化後的創作)更是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之中。

也因為區塊鏈的技術與特性,目前也逐漸應用在智慧財產權權利證明及機制上,擁有廣大歌迷的音樂人、偶像甚至是 AV 女優,也開始嘗試發行 NFT,未來粉絲經濟有機會開展出更多 NFT 的應用。

基本上 NFT 所以獲得青睞,分析其價值來源大致有以下幾項:其一為粉絲對偶像的信仰與支持。其二是稀缺性,由於 NFT 可以限量發行,並讓數位資產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具有獨一無二特質,產生物以稀為貴效應。其三是冠名權,取得 NFT 後,收藏者即可以對外表示「這件作品是我的」,並可以透過展示 NFT 紀錄來佐證。其四為投資性,就像許多收藏家收藏稀有藝術品一般,在於等待其增值。最後是話題性,透過引人注意的拍賣或競標,可以炒作話題性,並吸引更多人投入。不過,這也是 NFT 被詬病為炒作的原因之一。

雖說 NFT 的後市似乎看漲,但也面臨了幾個挑戰亟待解決。首先是進入門檻極高且交易成本浮動。NFT 不僅技術相對複雜,其所採用去中心化的技術,一旦忘記密碼,由於沒有方式可以重設密碼,恐怕失去該帳號下所擁有的 NFT;交易過程中,伴隨礦工費的產生,費用成本會隨著當下網路壅塞程度加密貨幣價值浮動其次NFT 仍有無法解決的侵權問題。持有 NFT 之所有人,固然得證明他是權利人,但在將作品上鏈時,仍無法確認行為人確實是真正權利人,因此,未必能解決所有的侵權問題。

再者,NFT 的法律定位不明,發生爭議時恐難以處理。買家雖然買到了 NFT,但買家未必買到數位作品著作權,創作者仍然可以將相同作品上鏈交易,因此買家取得的究竟是什麼權利,恐有疑義,又 NFT 交易平台往往涉及線上跨國交易,且恐難確認交易相對人身分,發生糾紛時,行使權利有相當難度。

最後,每個 NFT 價值是由買賣雙方議定或是透過拍賣喊價,不像同質性加密貨幣的每枚幣值均相同,是以用 NFT 作為買賣標的,可能會被有心人士做為洗錢的途徑。

政府有關單位應及早設定主管單位並納入法令管理,以免釀成紛亂。













聯合報黑白集/破口不是人,是制度


2022-01-08 03:26  聯合報 /   黑白集
季青漫畫


桃園機場群聚感染繼續擴大。先是清潔員、計程車司機,然後是保全和歌友會歌友,再擴及家人。這顯示,病毒傳播管道並非單線進行,且已擴散到第三層。至於感染源頭,是否僅王必勝所提的行李領取區及停車場旁廁所,也值得商榷。

陳時中呼籲,不要把確診清潔員稱為「破口」,因為他們冒著染疫風險在為大家服務。此話有理,這些人是受害者,怎麼會是破口?但既知他們冒著莫大的風險在工作,政府卻未設計出完好的管理機制使他們免於染疫;可見破口不是人,而是制度

根據返台民眾的爆料,旅客入境後的申報程序複雜,導致旅客與工作人員間多了許多不必要的直接接觸;搭上防疫計程車還要填寫紙本資料,增加旅客與工作人員的交叉感染風險。台灣號稱科技大國,防疫作業卻無法以電子化進行,尤其 PCR 檢測報告出爐太慢,不僅徒添一線工作者的風險,也導致後續追蹤的困難。這些制度疏漏,使得流程不斷溢出規範,才是真正的防疫「破口」。

這次桃機的群聚事件,讓人看到基層清潔人員的辛苦。首位染疫的清潔婦每天深夜工作,白天要接送子女,還要去市場擺攤,備極辛勞。包括歌友會群聚,竟和萬華茶藝館場景似曾相識,都是基層民眾生活寫照。他們都不該被指為破口。











聯合報社論/浮誇軌道夢,難掩一年三千輪下亡魂之恥


2022-01-08 03:35  聯合報 /   社論
針對交通死亡人數攀升,行政院會通過廿一項道安改善計畫。行政院長蘇貞昌強調,「一定要讓車禍死傷件數壓低」。記者林俊良/攝影
波波漫畫


最近接連的重大酒駕車禍引起社會關注。本報系願景工作室十年前推出《公路正義》報導,關注當時台灣社會尚處萌芽階段的禮讓文化,十年過去,禮讓觀念逐漸生根。但從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起,台灣一年死於車禍的人數卻節節攀升,如今已逼近三千人,成傷成殘者高達卅多萬人。如此高的死傷數,不僅超過已開發國家水準,更遠高過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是文明之恥。其背後因素多重,但官方的漠視與無感是主要關鍵。

暌違十年,已公共化的「願景工程基金會」近日透過大型民調追蹤《公路正義》的演進,調查顯示台灣禮讓文化已逐漸成形六成七的民眾最近一周行經斑馬線曾被轉彎車禮讓,五成五有在巷弄或無斑馬線路口被車輛禮讓的經驗。儘管民眾普遍感受到禮讓文化提升,但檢視各縣市數據,卻出現南北差異多數中南部縣市都低於平均值。在「用路安全感」項目上,調查也出現類似現象:近十年全台普遍都有躍進,又以雙北進步幅度最大,但中南部縣市多半落在後段班。這也呼應了許多民眾的經驗,出了台北市,過馬路似乎仍得依靠叢林法則

台北市何以在禮讓文化上讓用路人最有感?這不是天上掉下來,而是繫乎地方首長重視程度。十年前公路正義推出後,當時台北市長郝龍斌連續數年雷厲風行,針對車輛不禮讓行人執行交通大執法,讓禮讓文化得以內化。反觀,多數中南部縣市首長漠視推動禮讓行人運動,當然進步有限。

以去年底發生在高雄愛河旁一死三傷的酒駕事故為例,就是交通管理「三E」—教育、工程、執法全然失落悲劇。該路口車流量大,雖畫有斑馬線卻無號誌,這家人走在斑馬線上,過往來車竟無一停讓,無助地被困在馬路中央;然後一個酒駕累犯橫衝直撞,就釀成了悲劇。如果「暖男市長陳其邁也像郝龍斌一樣大力取締車不讓人,或許悲劇就能避免。

除了禮讓文化存在南北落差,更普遍存在地方上的是不當道路設計,包括標誌、標線、號誌、道路曲線等硬體環境,成了隱形殺手。以那起高雄車禍為例,除了車不讓人,該路口也未設置任何號誌。事發後,高雄市政府火速會勘該路口,計畫設置紅綠燈;悲哀的是,台灣有多少這樣的馬路是用人命換來的。

這類設計不良道路殺人情況俯拾皆是。更普遍的是號誌設計不當,讓直行車轉彎車同時亮綠燈,導致車流交錯衍生事故。另外,多數斑馬線都緊貼路口,造成轉彎車輛與行人迫近,也是長期被忽略環節。每回出了重大車禍事故,官方檢討的都是肇事者,無視「加害者」可能也是道路設計不良下受害者

十年前《公路正義》專題推出後,引起中央及地方的高度重視,展開一連串汽車考照改革及大執法。此後一、兩年,車禍傷亡數顯著下降。然而,從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起,車禍死亡人數連四年不斷攀升,卻不見交通部長乃至行政院長有任何實際作為,反而是不斷地把大量資源投注在綁樁式軌道大建設」。

蔡政府上任後推出高達八千多億「前瞻基礎建設」,其中半數用於效益有限軌道建設前交通部長林佳龍開出高鐵延伸至宜蘭支票繼任者王國材再加碼成環島高鐵,相較於動輒上千億的軌道建設經費,改善道路安全工程費用可謂九牛一毛,且立刻就能挽救人命,卻從未被正視。然而,再恢弘、美好的軌道大夢,都難以掩蓋小小島國一年三千條輪下亡魂文明恥辱


【專家之眼】鳳梨釋迦石斑大不同 精準打擊奏功

◆  【專家之眼】鳳梨釋迦石斑大不同 精準打擊奏功

◆  【專家之眼】5核武國聯合聲明 世界免遭毀滅的定心丸?
◆  【專家之眼】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謬論
◆  【專家之眼】以本土語言授課,何苦來哉?
◆  【專家之眼】左右兩翼的冷戰:美國真會爆發內戰?
◆  【專家之眼】中二補選混戰 彰顯另類藍綠共識
◆  【專家之眼】竹竹合併是政治版神鬼第六感
◆  【專家之眼】民進黨大聲唱國歌 心中難道不流血?






【專家之眼】鳳梨釋迦石斑大不同 精準打擊奏功


2022-01-08 09:52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石斑魚。本報資料照片



繼鳳梨與釋迦後,大陸再度發布通報,禁止我特定養殖業者所提供石斑活魚對大陸出口。依據新華社報導,大陸海關總署動植司綜合司監管司等單位,針對台灣出口至大陸地區活魚檢驗與檢疫發布警示通報,但在通報中直接點名王志義養殖場戴兆鐘養殖場兩名台灣地區養殖業者,自民國一一O年(2021年)12月30日,暫停受理其報關申請。

相對於綠營政府應對台灣鳳梨與釋迦被大陸海關禁止進口,採取強硬回應姿態,提出預算補償農民損失,還刻意運用政治運動手法,鼓動社會風潮導引敵意對抗;但此次卻是異常低調,並且還極端順從合作,積極配合大陸官方開始進行調查處理。

尤有甚者是陸委會當晚立即低姿態回應,我方防檢局業已在去年12月27日接獲大陸海關總署已於去年12月27日通報,指出廈門海關在通過查驗時,檢出台灣對大陸出口活體石斑魚含有禁用藥,並依據藥檢結果顯示超標,因此針對被檢出禁用藥物之特定業者,請我方業管機關暫停對大陸輸出作業,並請我方配合進行調查及提供回覆。

最後陸委會提出結論,認定大陸官方係在通報陸委會後,12月30日再於官方網頁發布警示通報,尙符合一般防檢疫做法及慣例。因此不論是地方政府抑或是中央主管機關漁業署,都相當積極進行現場調查,對大陸指稱涉案養殖業者相關設施進行抽驗,同時更主動查察範圍擴大活體魚搬運業者,顯然應對大陸態度是與以往大不相同。

從此種差異觀察,難道是綠營執政高層對應大陸基本立場有所調整嗎?其實不然,而是因為北京應對台灣在執法上更具技巧所致,講得更清楚些,就是在打擊不法或是違規上,精準程度確實是有所改善所致。特別是針對特定違規者進行精準打擊,對比全面禁止來說,就算只是宣布暫停進口,總是會有殃及池魚可能性,此種在打擊違規過程中,無端遭殃之台灣農民與商家,自然會感到憤憤不平,自然就會讓綠營見獵心喜,獲得挑撥離間政治操作空間。

由於本次大陸是直接點名特定業者,冤有頭債有主只針對違規對象,沒有任何其他同類業者被冤枉拖累,因此就算是綠營農政首長想要趁機大做文章,亦很難獲得著力空間,就算要發動政治運動挑起社會反彈,其實更是難以產生足夠氣勢。特別是當中國大陸手中握有通報特定業者底牌,又刻意縮小打擊面,很審慎地避免濫殺無辜後,更讓此處農政首長找不到政治操作把柄,所以才會調整應對處理基本方針

回顧當初鳳梨與釋迦被檢出帶有害蟲,大陸亦曾經通報過台灣農政單位,但為何當時未曾積極針對特定業者追查,非要拖到大陸決心全面禁止進口,才要隔海叫陣展開口水戰,究竟是當時大陸未曾通報特定違規業者名單,抑或是已經通報但此岸農政單位不願配合追查,到現在其實還是個謎團。但是不論如何兩岸辦事,能夠有商有量相互配合,總比樣樣搞到政治掛帥,以「逢中必反」當作處理爭議基調好得多。

就目前調查狀況顯示,已經有業者喊冤,聲稱是資料被不肖海關官員與出口業者聯手盜用,講起來真是讓人難堪。此事若是後續被證實,大陸方面只會覺得台灣對大陸出口相關業管機關,不但在專業上能力不足會被欺騙,日後在對岸台灣農產品商譽,必然會被品質管制與驗關檢疫作業水準低劣所影響。

在此必須呼籲政府本案務必認真追查事先有所疏漏已經是相當難看要是真有偽造文書報驗通關情事務必繩之以法。透過公正無私執法,方能挽回台灣農產品在對岸消費者之信心。吾人必須牢記,個別不肖業者犯錯,吾人或許還能有話說,但若是官僚體制怠惰整個檢驗把關文件查證作業不牢靠,那就會被對岸嘲弄到不可想像地步!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如果沒有期末考

◆  中科院轉型量產飛彈 誰監督
◆  不能安全駕駛 一律重罰
◆  小國做大國的事 外交「立」竿見影難
◆  鋪天蓋地絕殺伎倆 惡質選風
◆  國軍無病夫 只是養出富貴病
◆  5大錯誤 國門防疫失守
◆  護公路安全 首要在工程
◆  選戰打到顏母墓地 傻眼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如果沒有期末考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如果沒有期末考


2022-01-08 03:44  聯合報 /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期末考好比一場球賽,請全力以赴,不要患得患失,打到最後一刻,享受盡全力的成就感。圖/張俊哲


每天在校園中看著熙熙攘攘的同學,我曾經問自己:願不願意重返當年,再當一次年輕的大學生?毫無懸念,答案當然是:願意!不過我也隨即對自己加了個但書:拜託,不要再有期末考了!回想大二時的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加上微生物四科必修重課都集中在同一週考,還真不知當時是如何熬過那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期末考周

可能讀者會揣測上述之慘況乃肇因於我平日之疏懶,但事實並非如此。我通常會在上完課當天想辦法消化授課內容,還經常加印兩份同學的筆記,深怕遺漏重點。但無奈的是,老師實在教得太多、太難,根本讓人消化不良,導致考前僅能以腦中的「暫存記憶體」將知識死背,以期能夠低空掠過,不要重修。如今我已忘了當年吞下的大部分知識。不過,那份緊張和痛苦,迄今仍記憶猶新。

照理說,現在的我不應將當年的痛苦強加同學身上。的確我曾試過,但效果不彰。以兩門與科學研究有關的課程為例,開課的前五年,我總以「期末報告」代替「期末考」,我原本期待:期末報告可讓同學重整學習思緒,並藉由研習經典著作來獲取前人智慧,進而內化從事研究力量。另外,還可在期末考周多睡幾小時。孰料實施了近十個學期後,我一再得到結果竟是比例很高敷衍報告

為了不讓同學們空手而回,我在這兩門沒有化學式和方程式的課程恢復了期末考試。雖不難看到同學故意嘟著嘴,委婉地抗議有考試要準備,但由他們的答案,我清楚地知道:他們真的讀進去,也真的懂了!但我不認為期末考是成功的主因。真正的轉捩點在於向同學坦承期末報告的失敗」,說服他們期末筆試僅為驅策他們汲取前人智慧途徑之一。簡而言之,讓期末考不淪為「學習懲罰」,且讓學生明白「為何而戰」,應是成功的關鍵。建議老師們可大方地向同學解釋為何某一原理、定律之所以能夠成為典範緣由,然後高比例地將上課強調的重點呈現於試卷。相信這對認真研習的同學而言,是完美的正向回饋。畢竟考試的原意不在考倒大家,而在告訴大家學習的重點

除了自問自答,最近我也請教幾位大學生:如果不舉行期末考,日子會變得怎麼樣?答案不外乎「太棒了!」當我接著問:連期中考也不考,那會如何?「更棒!」是最常聽到的答案。如果我當年這樣被問,答案也會差不多,只不過我可能矯情地加上「我會主動自己讀」之類的答案。然而事實真的會是如此嗎?我只敢保證有三分鐘的熱度,其餘不敢說。假如當年真的沒有期末考,我現在或可免去考試恐怖回憶,但也同時失去考後那一頓晚餐、那一場電影,因心情特別放鬆所帶來的美味與愉悅。只能說那份「苦盡甘來」的滋味,迄今難忘。希望正在期末考的您,下周可以好好體會!而今只能出考題的我,真的很羨慕。











中科院轉型量產飛彈 誰監督


2022-01-08 03:44  聯合報 /   蔡壁如/民眾黨籍立委(新北市)
中科院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執政黨匆匆要在月底通過高達二千四百億特別預算的「海空戰力提昇計畫」,中科院大量生產自製飛彈中科院將從研發單位一躍成生產單位,是否有此能力承擔從系統工程專業觀點看風險非常高。

中科院要從研發單位,轉型成「低速率初始生產階段,後迅速過渡到「全速量產規模,建立大量生產飛彈武器生產線,有眾多系統工程風險需受檢視。其中,花費龐大預算中科院轉型」,但又有哪些專業單位驗證中科院「確有此能力」承擔

事實上,民進黨政府對台灣學界、系統工程專業人士所提「第三方確認機制,一直採取敵視排拒態度。中科院一直以國防科技艱澀性排拒第三方專業驗證檢視

事實上,「第三方確認程序,在全球歐美航太國防產業,是行之有年的產業認證迴避風險公開機制。例如,美國波音公司,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供 F-35 戰機製造諮詢,也就是「第三方確認工作」。波音公司也聘請無數聯邦航空局的「指定適航代表」,來幫助監督商用客機生產線各個環節

國內所有重大工程建設,都有「第三方監造機制。「海空戰力提昇計畫特別預算,牽涉台灣國防安全,更沒有理由不採取「第三方確認機制

中科院以往拒絕第三方確認獨立審查機制,所持理由是「洩密」。惟中科院自身洩密事件不斷,難道不需要第三方獨立專業驗證機制協助國防部中科院執行科研生產驗證嗎?

此外,「海空戰力提昇計畫」是遠比「研發」更複雜的「大量生產」,納稅人如何放心將此巨資中科院自由運用」?這個量產計畫如果失敗,民進黨將面對重大投資計畫浪費政治責任。我們近看中科院為海軍規畫的「震海案巡防艦雷達戰鬥系統失敗,難道還學不到教訓嗎?

美國國防部針對武器系統牽涉到高風險、關鍵任務、人身安全和國家目標時,都會啟動「獨立驗證與確認」,這個在科技產業界相當普遍系統工程驗證檢查機制確認武器系統研發保證不浪費納稅人稅金中科院武器研發或許是國人對「國造武器」的浪漫期待,也是「愛台灣」的重要政治象徵,但是誰來監督中科院,讓其能夠妥善利用巨額特別預算?國防部難道不該給一個符合世界趨勢答案













不能安全駕駛 一律重罰


2022-01-08 03:44  聯合報 /   趙萃文/大學助理教授(台北市)
酒駕案件頻傳,新竹市警察局去年就有68輛酒駕吊扣車,無人領回最後被當成廢鐵拍賣。記者張裕珍/翻攝


高雄酒駕車禍,一家四口被撞飛,造成一死三重傷慘劇,立委提案修法提高刑責回應民意。民國八十八年我國仿德國刑法增訂現行刑法第一八五條之三酒駕罪;因酒駕傷亡案件頻傳,本條修法不斷加重。目前本條規定,酒駕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累犯五年內再犯而致人於死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

整體言,酒駕罪成刑法典裡修法次數最頻繁之犯罪;統計上,台灣酒駕案件亦確有下降,唯整體交通事故死亡數截至一一○年十月止有二,四四○人,全年可能破三千人。日本公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其全國交通事故死亡數僅二,六三六人,創連續五年新低,其總人口數是台灣約五點四倍,此數字著實值得警惕。

酒駕可惡,但開車時滑手機、吸毒、打瞌睡、男女朋友間打鬧嬉戲等,只要足以造成分心的行為都應嚴懲。日本另設特別刑法「道路交通法」加重處罰酒駕及其他重大違規行為:致人受傷處十五年以下徒刑,致死則處一年以上廿年以下徒刑。日本對酒駕及各式不能安全駕駛行為一律重罰,值得參考。

最後,監所對嗜酒成癮之人犯在入監前,允宜須比照毒癮犯者予以戒治媒體教育宣導亦應先鞏固嚴格執法嚇阻心存僥倖者,針對初犯者,可予短期拘留強迫接受防治教育,建立一套完整的防範機制,以降低再犯機率;此外,針對各式不能安全駕駛行為亦應重罰,而加強交通防護安全建設,擴充公共便捷運輸工具,才是減少酒駕的根本。














小國做大國的事 外交「立」竿見影難


2022-01-08 03:44  聯合報 /   張光球/致理科大副教授(台北市)
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宣布台灣對立陶宛投資2億美元,立陶宛總統諾賽達(圖)瞬間改口指「從未說過」在立陶宛開設台灣代表處是個錯誤。法新社


立陶宛總統諾賽達認為,讓我國以「台灣」之名設駐立陶宛代表處是一錯誤,此言一出,隨即引來兩國各自政壇口水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急電中、東、西歐十二國外長聲援立國。兩天後,諾賽達改口表示,支持我國設代表處,問題出在是以台灣之名,而非其他國家慣用的台北名稱。

諾賽達表示,我代表處名稱須被各方接受,且符合國際承諾,不應損害立國利益。無論他的說法是為了安內打擊政敵,抑或為了緩解北京的打壓,都反映出立國經濟已受到影響,並希望回歸國際慣例與台灣發展關係,亦即,政經必須分離,以不涉及主權的台北之名,建立雙方的經貿關係。

事實上,我駐立國名稱已有所讓步,因為我國原本希望是以「Taiwan」,而非現在「Taiwanese」用詞,雖只差一點點,但在主權涵義上有極大差異,為的就是要降低政治敏感度,防止中共的抗議。不料,北京為了阻絕其他國家效尤,強力打壓立國的經貿,連含有該國成分的他國產品也不放過,可見中共堅壁清野用心

雖然我政府盡力協助立國,希望將其經濟損失降至最低,例如購買立國的萊姆酒,利用中東歐投資基金,投資兩億美元在立國的半導體、雷射及生醫技術產業上,並積極進口該國乳製品和穀物等產品,但是投資成效非一蹴可幾,我進口市場有限,無法容納所有的貨物,加上雙方距離甚遠,立國周邊又有著非民主自由的國家,台灣再大的努力恐僅為杯水車薪,遠水救不了近火。

我國本想藉由國際上現有的反中氛圍,在美國和歐盟的支持下,利用立國設處模式,從歐洲開啟外交突破,但是國際政治講究權力國際外交崇尚實力,阻礙我政府的計畫。其次,歐美對立國的支持,僅限於口頭上的政治聲援缺乏大規模實質經援計畫自然形成台灣孤軍奮戰情勢

諾賽達親美反共毋庸置疑,他的前後發言都沒有否定台立關係,然而,立國畢竟是波羅的海邊上小國,國際影響力有限,如同他所言,立國不應該做大國的事務。同樣地,台灣也應規畫符合我國最大利益外交戰略,可從要求美國同意我更名為台灣駐美代表處開始,以引領他國跟進,為立國解套;接著要求台美盡速簽訂自貿協議,以強化台灣國際經濟市場,因為台灣正在替美國做大國應該做的事。















鋪天蓋地絕殺伎倆 惡質選風


2022-01-08 03:44  聯合報 /   曾德榮/備役軍官(桃園市)
中二選區立委補選、北市立委林昶佐罷免案9日投票,蔡英文總統(中)上周末親赴台中替林靜儀(左)造勢站台,今陪同林昶佐(右)到萬華宮廟祈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二選區補選與北市罷免案投票日近了。依經驗法則,在高手操控下,藍營的被動是悲情指數增大元凶;比如罷免與補選之爭,本該由地區選民自主選擇,卻成兩黨對決。

事實上,善於選戰的民進黨一如預期,以大軍壓境方式蔡英文率軍親征,傾全國公器、全黨之力投入選戰,尤其對顏家展開鋪天蓋地絕殺伎倆:ㄧ殺顏寬恆,使其難以如願;二殺顏清標,使其無力解圍;三殺顏家土豪地位,使其顏面盡失;四殺盧秀燕,毀其連任之路;五殺國民黨,讓其進退失據;六殺藍營選民,使其厭惡黨的怯懦,被動棄選。民進黨能否如願,周日見真章。

至於台灣未來,會不會因此次選戰結束而改觀?絕對不會,因為台灣現今的政治認知,選民已不在乎選戰惡質當選人是否適任?重要的是,只有自己人當選,才能坐擁分權分錢機會,為己帶來榮景。

台灣自傲民主政治,除藍綠政爭、抗中護台、崇美媚日外,還有何成就?年輕世代介入政爭希望取得晉身之階政客穿越藍綠希望謀取權位選民寧願弱智理盲希望有戲好看人民各取所需已成生活常態;至於國家前途兒孫世代發展無人在意,所以,投票結果只能讓人高興或抑鬱一日而已。

一切終將回歸原點,台灣依舊自轉、選民依舊自嗨,高官依舊自戀,對世道發展毫無助益,選民在盡心力之後,還是自求多福吧!














國軍無病夫 只是養出富貴病


2022-01-08 03:44  聯合報 /   蔡嘉鴻/鐵路工程師(台北市)
參謀總長陳寶餘本身有極佳運動習慣,至今維持不綴,過去並曾有大幅減肥的紀錄。圖/取自陳寶餘臉書網頁


國軍 BMI 值超過卅的官兵,高達萬餘人,引發參謀總長震怒,一度主張列入汰除對象;去年還是陸軍司令的陳總長曾宣示:軍人要打仗,不能是東亞病夫。

官士兵逐漸「平民化」而失控的體態,在講究人權的環境,也有難以拿捏管理分寸窘境;在營區內只需手指按按手機的 App,不消片刻外送員就已送進會客室裡,對於因公務而錯過用餐時間業務單位,也已是被允許的彈性用餐選項。立法院曾以海軍頻繁棄單外送訂單提案凍結伙食費預算一百萬,引發打擊國軍士氣,可是國軍伙食單位又如何管理這些外送餐點的熱量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約兩個月前,金防部守備大隊軍事訓練役男操課打瞌睡,士官要求實施「中暑緊急處置訓練」,事後士兵申訴不當管教,九名幹部被重懲。不禁讓筆者遙想卅年前服役,野外操課只能坐在碎石土坡,沒能像現在某些新聞照所見搭棚子遮陽,入座大寬椅。

國軍要走出自己的路,不要今天恢復刺槍,明天改上健身房,成天只想著怎麼做順著風向,才不會被罵。吾人以為,若真有「病夫」,就是被養出富貴病了。














5大錯誤 國門防疫失守


2022-01-08 03:44  聯合報 /   邱淑媞/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桃園機場群聚感染再擴大,昨天深夜再新添四例,桃園市長鄭文燦、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夜裡趕赴機場說明。圖/民眾提供


Omicron 應該是擴散到社區了。機場群聚病例發病日,透露大事不妙。發病五至八天後才確診,早過了傳染高峰期。發現太慢了。而且,更早發病者 PCR 可能已轉陰性,若未抽血驗抗體,恐會漏掉,自然也無法啟動疫調和接觸者追驗。

由於 Omicron 傳播太快,因此,過去多次漏診沒事,不表示現在繼續漏可以沒事。一旦進入社區,以政府檢驗速度,非常難追。而 Delta 與 Omicron 都在漏,國人高風險群疫苗完整接種率還太低、第三劑更形同還沒開打,一旦擴散,重症率將比歐美高很多。歷時兩年,指揮中心仍未能部署好春節防疫資源,機場與檢疫旅館接連失守,毫不意外,因為錯誤是被系統完美設計出來的。

第一個系統錯誤檢驗量能依舊不足,檢驗與基因定序太慢,跟不上 Omicron,且政府仍抗拒不肯普篩。明明知道國際疫情升高、每天有許多境外移入病例,在國門與檢疫旅館服務高風險工作者,等於是以肉身為國人擋病毒,為什麼沒對他們提供定期普篩?

第二個系統錯誤,是忽視這群高風險者健康管理,包括沒有及早加速接種第三劑加強疫苗、沒有執行分艙分流(根本搞不清楚交通車怎麼搭,顯然也沒掃 QR code),更不要說,又是有症狀沒通報,經過那麼多天後才檢驗,早耽誤防疫時效。

第三個系統錯誤,就是入境動線與落地普篩執行錯誤,以致把國門防線退縮到檢疫處所才開始,這增加機場爆發疫情的風險,也會把感染者一路送進檢疫旅館,造成檢疫交通旅館傳播機會。機場本就是各路人馬集散之地;嚴謹做法,應從航班落地安排、檢驗站、提領行李,一路分艙分流,盡量避免高風險入境者與低風險者混流。檢驗後,陽性者隔離安置,只有檢驗陰性者可送去檢疫旅館。機場檢驗需在最短時間有結果,因此應使用新型 PCR 檢驗儀器,或搭配快篩,至少對高風險國家入境者,例如英、美、法等,一定要有陰性結果才可送檢疫旅館

第四個系統錯誤,是罔顧各界警告,不肯將英美等疫情失控的國家列為高風險,妥善區隔。英美民眾感染風險已高達對岸一萬倍以上,硬是把高風險低風險旅客送作堆,(先後)使用同樣交通工具、入住同棟檢疫旅館,也就會一再有美國入境者造成檢疫旅館群聚波及其他人的事件。

第五個系統錯誤,就是送作堆後,入境第二次檢驗時間又太慢!由於 Delta 和 Omicron 空氣傳播能力比早期病毒株更強,檢疫旅館的老舊建築與舊式通風系統,正好提供了傳播路徑。硬體改善不易,因此要盡可能在最快時間發現感染者,減少感染者住在檢疫旅館內的時間。目前雖增加檢驗次數,但第一周是在第三天與第六或七天驗,這仍太慢,尤其是高風險國入境者,應該每日快篩為宜。

政府抗拒現代化檢驗,檢驗與定序到現在還是慢慢慢,又一再用意識形態防疫,把紅燈當作綠燈處理,讓回國旅客花錢買病受,不僅返鄉之路充滿凶險,亦威脅到社區安全與春節經濟。急驚風 Omicron 來了,卻遇到慢吞吞的郎中,又只能祈求天佑台灣了。













護公路安全 首要在工程


2022-01-08 03:44  聯合報 /   劉金福/交通事業人員退休(新北市)


願景工程報導,為交通抓藥,值得讚許。謹以資深交通事業人員提出一些經驗。

約於民國七十一年時,筆者任台灣汽車客運公司桃園站擔任處理肇事人員,當時迴龍到龜山之萬壽路一段是多彎山路且無慢車道之四線道,肇事頻傳。後來該區段於山溝東邊加建一條四線道東萬壽路;萬壽路一段亦修改成北上二車道、南下一車道,且均附設機車道,車道間加設分道堤,從此肇事率明顯降低,可見工程改善肇事問題首要

交通界探討交通安全離不開「三E」,即工程、教育與執法。而工程排在首位。教育亦為重點。筆者處理肇事期間,承辦多起十字路口肇事案件,分析肇事原因,大客車右轉彎時,車頭未與道路邊線保持一公尺以上距離,以致右後輪因「內輪差」壓到在邊線等候之行人或機車騎士。

後來,台汽公司民營化筆者轉調台北市監理處北市監理處道安會報指導下,製作內輪差宣導短片獲得當年度全國道安競賽冠軍。交通部與北市監理處亦製發數千片內輪差短片,發給全國各相關單位廣為宣導,一時間減少不少因內輪差導致之肇事案件。可見教育亦為促進交通安全重要之一環。















選戰打到顏母墓地 傻眼


2022-01-08 03:44  聯合報 /   簡石庚/保全(高雄市)
被媒體問到他的母親墓地是否合法?顏清標氣到血壓飆升,被緊急送醫。記者黃仲裕/攝影


中二選區補選進入關鍵倒數時刻,這場補選原本僅是地方一個小區域選舉,照理應不會帶給國家社會任何衝擊。遺憾的是,國民黨自提名顏寬恒後,即見民進黨、綠媒及候選人每天不斷砲轟顏家財產、違建及特權等問題;更令人不敢苟同的是,近日又有人質疑顏清標母親墓地是違建,導致顏清標氣到血壓飆升住院。

當然,顏家在地數十年,是否如綠媒所挖掘出這麼多不堪問題,相信只有正港在地人心知肚明瞭若指掌。只是我們號稱民主自由國家歷經無數選舉洗禮,難道競選真的不能謙謙有禮君子之爭,一定非要揭人瘡疤挖人隱私,或一些人身攻擊才行嗎?甚至連祖宗八代都要挖出來鞭屍一番嗎?

如此惡質選風,面對年底縣市長、未來立委及總統大選,我們還能期待會有一場公平公正且清白乾淨優良選風選舉嗎?


盛治仁/最美好的新年心願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最美好的新年心願
◆  劉維公/元宇宙與傳統菜市場
◆  方祖涵/職業比賽的新對手
◆  葉銀華/個別獨董不應有召集股臨會的權利
◆  趙春山/2022中共對台政策:反獨到促統的戰略轉移
◆  嚴震生/COVID-19疫情下的NBA老將復出








盛治仁/最美好的新年心願


2022-01-08 03:44  聯合報 /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新北首次在淡水辦跨年煙火。本報資料照片


跨年有很多方式,十幾萬人聚在一起觀賞勁歌熱舞和煙火施放是一種,和家人親友齊聚一堂聊天相聚也是一種。今年的跨年我體驗了很另類的知識跨年,跟一千多位朋友們共同聆聽九位講者搭配音樂表演的接力演說,度過了一個很充實的跨年夜。

這個由遠見雜誌天下文化舉辦的特別活動,本來在去年跨年就要首度辦理,結果因為疫情而延後到四月。今年以造局者為主題,希望在充滿挑戰的年代,大家可以新的思考框架來面對變局。

會中邀請高希均教授、致力照顧無子獨老族的王建煊創辦人、新北市侯友宜市長、投身科普教育及保育的李家維教授、身心靈導師賴佩霞博士、「財經起床號」主持人陳鳳馨、原生花藝景觀美學大師凌宗湧創辦人以及抗疫第一線亞東醫院邱冠明院長等講者,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分享內容。

李家維教授在所羅門看到生態變化對當地永續發展的破壞,努力帶回種子培育,並感慨環境造成的大滅絕就在眼前上演,但是人類似乎還沒有決定認真面對。陳鳳馨主持人則分享讀書經驗,靠著大量閱讀不斷累積,並且在每本書中找到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的觀念,就能成為改變人生的巨大力量。

賴佩霞博士則以自身經歷分享「轉念」的重要性。面對負面情緒時,冷靜下來分析究竟是被那一個念頭觸動情緒,再努力拆解轉換其他念頭,讓自己走出負面情緒。

最令人動容的則是王建煊院長夫婦創辦天使居的努力。他發現台灣最需要照顧的一群人,就是年長體弱膝下無子的獨居銀髮族,因此成立基金會,並得到企業贊助和私人捐款投入此社會企業來滿足無子獨居銀髮族的長照需求。看見需要,即知即行,滿足需要,王院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愛心照人間」的胸懷真是令人敬佩。

歲末年終本來就是很值得安靜下來思考沉澱的時候,想想過去做了些什麼,有那些遺憾,未來還想有什麼改變,如何調整生活重點。以聆聽演講的方式來跨年,讓我有些不同的刺激和心得。大家很熟悉的三國演義卷頭詞,楊慎臨江仙」中「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看待三國英雄人物時如此,思考我們自己的人生時也一樣。

現在住在台灣的所有人,不管多麼位高權重或是家財萬貫,兩百年後,有哪一位的名字會被後人記得?我相信很少很少,而且絕不會是因為官位或財富被記得,而是像陳樹菊阿嬤或王建煊院長的善舉義行,因為他們活得充滿愛,而且做人做事的動機不是為了要被肯定或留名,而是發自真心樂於助人。財富名利地位都是短暫虛幻的,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裡快樂過每一天,活出自己的價值,作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為社會和身邊的人做一點貢獻,並在過程中自我實踐,就是最美好的新年心願。活出自我,榮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