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經濟/對新閣揆的建議與祝福

.聯合報社論..透明之惡:房價與安全孰重?
.聯合報黑白集.這種「逆轉型正義」
.經濟日報社論.對新閣揆的建議與祝福



經濟/對新閣揆的建議與祝福


2016-03-16 01:4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一如預期,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挑選林全出任新政府的首任閣揆,因為林全與總統有默契,理念清晰,專業能力受肯定,擅長溝通協調,實在「找不到更好人選」,也因此,蔡英文更期望林全不只是財經內閣,更是改革內閣,落實競選政見。
各界的反應也是一如預期的「佳評如潮」。但是,台灣當前經濟情勢嚴峻,全民無不殷望新政府能協助儘速脫困,對馬上就要進入「高溫廚房」接受檢驗的林揆而言,蔡總統的美言和媒體的美化恐怕只會讓蜜月期縮短,讓新閣揆壓力倍增,因此我們提出一些中肯務實的建言,用以代表我們的祝福。
首先,建議新閣揆先重新盤點當前經濟重大問題,以及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年金改革為例,是否應該先把解決破產危機列為優先目標,而把行業不平和世代不均等次要或假議題,先暫緩處理?長照的問題在於需求龐大,財源困難,在當前財政困窘之際真有採稅收制的空間?新政府承諾經濟低迷時不加稅,長照怎可能做到加量不加價?如果因此導致財政惡化,豈不是讓財政改革雪上加霜?如果因而排擠其他支出,又如何兌現新總統成立類主權基金投資策略性產業,或是其他立委們競相提出的社會福利或公共建設的承諾?
低薪問題是政府無能造成的,還是國際化的代價,產業轉型不順所致?新政府有何特殊能力提高薪資至哪個水準?有關兩岸關係的論述,一句維持現狀,創造模糊空間,是否就能改善兩岸關係?如果兩岸關係倒退,陸客不來或農產品銷陸減少,如何彌補缺口?服貿卡關,貨貿停滯,有何神奇妙方可以取代我最大出口的大陸市場,挽救出口連續衰退局面?透過提振消費和投資內需市場就能支撐經濟?南向政策如果仍是誤導產業逐低成本而居,如何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及脫離低薪的泥沼?五大創新研發產業如果只能創造高端技術人才的就業,如何降低失業率,又不使所得分配惡化?有何新奇的租稅工具,既可改善所得分配,又能留住人才和資金,適合台灣小型開放的經濟體系?
在能源環保方面,非核家園喊到毫無退路,台灣真的能夠超越德、日,真無缺電危機又不漲電價?現行環評制度下,如何能重視環評又解決缺水、缺電的問題?經濟和環保機關的政策如何調適?缺地、缺工的問題又有何創見?
其次,建議重新檢視蔡總統的競選政見,去蕪存菁,轉化為務實可行的政策。眾所周知,選前的政見是政黨吸引選民支持的廣告;勝選後到520正是冷靜思考並檢討政見可行性的大好機會。但是新總統以及準閣員在某些場合,卻常在既有政見上加碼,也常即興式的增加承諾,徒然增加跳票的可能。新政府應當記取馬政府2008年當選後仍夸談633,最後成了百口莫辯的包袱。
因此,新內閣更應該檢討各領域政見之間的矛盾,以及行政和立法部門之間的失調。
例如非核家園要靠何種的政策組合才不會相互扞格又能達標?承諾十年不漲電價,如何促進民眾節能、產業轉型以及發展綠能產業?煤油氣發電如何減碳降汙?綠營的立委較缺財經專業,偏重政治社會議題,將來如何配合行政部門進行法規鬆綁,吸引投資?轉型正義如何免於政治報復清算而不拖累經濟轉型?公平正義和經濟效率的衡平如何掌握?依賴減稅或金融優惠來促進產業升級,發展研發創新,如何避免重蹈過去造成所得分配惡化的覆轍?
總之,魔鬼可能藏在政見裡,新閣揆不妨停看聽不同的意見,將上述的問題全盤整理,排除矛盾,理出頭緒,組成適才適所又易溝通協調的內閣,少說多做,才是展現實力的具體作為。

聯合/這種「逆轉型正義」


2016-03-16 01:4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扁系大將林文淵(左)和新系大老吳乃仁(右)為了台苯董座之爭,展開大鬥法。 
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把「轉型正義」喊得震天價響,磨刀霍霍,四處找機會下手。冷不防,扁系大將與新系大老正在上演的公司經營權爭奪戰,恰恰是一個「逆轉型正義」的惡例。對此,民進黨不知作何感想?
扁系大將林文淵和新系大老吳乃仁為了台苯董座之爭,展開大鬥法。林文淵兩年多前應大股東孫鐵漢之邀治理台苯,後來兩人反目,林文淵想「整碗捧去」,雙方開始登廣告互揭瘡疤。最近鬧到專業經理團隊都站出來開記者會,指控林文淵年薪九百萬,一年卻進工廠不到兩次,聲明「台苯老臣反對肥貓續任董事長」。
吳乃仁的角色也是呼風喚雨。當初他幫孫鐵漢牽線引來林文淵,在孫、林鬧翻後,剛出獄的吳乃仁,便將自家一雙兒女送進台苯當董事,如今又想推卅多歲的女兒出任董事長,取代林文淵。林文淵為此不滿,於是在股市找了一些狠角色合作,透過收購股票的方式要一決高下。
諷刺的是,台苯公司原是國民黨「黨營事業」,由曾任經濟部次長的張鍾潛擔任董事長達十三年之久;但他遇人不淑,想要找孫鐵漢接班,卻落入掏空風暴官司纏身。而如今,在林文淵和吳乃仁競相介入下,台苯已全面「由藍轉綠」,包括陳水扁的律師、會計師都成為台苯董事。
台苯的爭奪戰,是典型的「逆轉型正義」:經營不是為了正義,而是為了私利。民進黨談轉型正義時,別忘了這點,社會大眾亦然。

聯合/透明之惡:房價與安全孰重?


2016-03-16 01: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土壤液化潛勢區資訊查詢系統上線,其中台北市不少精華區被列入土壤液化潛勢區,
圖為台北市中山區、基隆河沿岸附近。 記者胡經周/攝影
一如預料,「土壤液化潛勢區」的資料一公布,立即引發民眾的強烈反應。最多人擔心的,是坐落於土壤液化區的房屋會因此價格下跌;其次,是擔心位在紅區的房子住下去會有危險;再其次,才是擔心高潛勢區的公共建築如機場、車站、捷運會不會潛藏危機。這些反應,恰恰反映了台灣居住議題重房價、輕安全的特質。
不可否認,這次液化潛勢圖的公布過程確有粗糙之處。如營建署長即直言,地質調查所的調查是採二點五萬比一的比例尺,地圖上的一公分在現實上即有二五○公尺的誤差,民眾難以準確判斷。再如,在九二一地震後依新式耐震標準設計建造的建築,即使位在潛勢區,也不必擔心液化威脅;但諸如此類的例外判準原應早早揭露,卻遲至民眾恐慌後才提出釐清。也難怪,這次政府開誠布公公開資訊,反被形容為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但退一步想,面對這堆令人不愉快的土壤液化訊息,人們在不滿、恐慌或慶幸之外,是不是也該有「終於得知真相」的釋然?畢竟,即使真相令人不悅,及早得悉自己住屋和環境的安危,以便採取因應對策,或加強鞏固、或提早改建,皆可確保居住安全。至少,不必重蹈某些台南居民的覆轍,因二○六地震而損失了生命和財產,最後才得知自己的房子是倒在土壤液化。
「房價與安全孰重」,其實是一個不道德的問題。不安全的房屋,基本上沒有使用的資格,豈可拿來販售?然而,以台灣房屋市場的積習和退化的建築管理政策,人們對於房價的耽溺,卻往往大過對安全的講究。更大的問題則出在資訊的不對等:建商深知自己建造的房屋是蓋在什麼樣的地基上,但購屋者看到的只是既成的梁柱和裝潢,完全不清楚地底下的虛實。如果房屋經過層層轉售,消費者的權益就只會一再衰減。如果政府未做好把關,而建商又唯利是圖,做完一案就倒閉脫責;如此一來,倒楣的就是一般民眾。
從這個角度看,即使公開的過程粗疏,土壤液化潛勢區位資料能向一般民眾開放,仍然是功大於過。透明的資訊固然揭露了一些不愉快的真相,卻是必要之惡,至少,民眾取得了掌握資訊的主動位置,不必再被建商蒙在鼓裡。此外,民眾也對土壤液化的成因和解決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知道這並非不治之症,可以透過不同方式鞏固加強。
事實上,幾年前政府要公布「土石流潛勢區」地圖時,也有許多人反對,認為將製造不必要的恐慌。但實施幾年下來,已經逐漸收到成效;包括去年花蓮秀林和新北烏來的幾次強制撤村疏散,都使村民在狂風驟雨中倖免於土石流的危害。土壤液化區潛勢圖的公布,也許要更久才看得到成效,但從安全及人道觀點看,這都是晚做不如早做的事;人命不能拿來作為賭注,房價更不能拿來當成藉口。
更多人更關注的是:如果房子不幸位在液化區裡,那下一步怎麼辦?這點,政府今年已編列了兩百廿億元老屋健檢預算,可提供民眾房屋健檢、拆除、重建等的補助。其分配方式,應該以土壤液化紅區住戶為優先處理對象,以紓解這些民眾的憂慮,確保他們的安全。
由於馬政府任期僅剩兩個月,張內閣所能執行的項目有限,後續的工作勢必要由蔡英文政府接力承擔。我們建議,新政府應就台灣落後不全的建築法規作一徹底整理和翻新,除制訂合乎時代所需的環保、節能建築規範,更應就建築的安全檢查、定期維護制訂合乎現代城市美學的管理辦法。同時,利用老屋健檢及民眾改善住宅基礎的機會,推動近年止步不前的都市更新。如此,土壤液化資訊的透明化雖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卻能為城市帶來更新契機,也保障了住的安全。

去梯言/繁星應該更多、更亮

.貨貿沒了?當經濟議題政治化…
.「印度之光」 為什麼比「台灣之光」亮
.揭露土壤液化 才是真房價
.去梯言/繁星應該更多、更亮
.林全組閣/如果,夏立言續掌陸委會…
.林全組閣/蔡英文能否破8年6閣揆魔咒
.林全組閣/別再有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願景回響/慎思統獨…別被意識形態綁架
.願景回響/當我40歲…發現維持現狀最好



去梯言/繁星應該更多、更亮


2016-03-16 01:48 聯合報 公孫策

相對於內閣人事,我更重視最近對繁星計畫(偏遠地區大學推薦入學)的議論。
議論起自一位「四十八級分錄取台大森林系」的考生,引致若干「不平」之鳴。這件「小事」,最終由台大校長發言力挺該考生,一錘定音。
但這其實不是小事,甚至應該是國家頭等大事。這樣說吧,新內閣人事只關係未來一、兩年,高等教育卻將影響未來數十年。
學歷無用論雖然已為社會普遍接受,可是名校的「品牌」還是對畢業生有很大助益,相當於他們的「出身」。
盛唐時期擔任宰相的薛元超,曾經對親信說:「我雖然命好,出生富貴之家,又位列宰輔,可是生平仍有三件憾事:一不是進士及第,二未娶『五姓女』,三不得參與編修國史。」
唐朝的科舉名目很多,最難的是進士與明經兩科。但即使這兩科,也難易懸殊。明經科的錄取率大約是進士科的五至十倍,於是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因此,由進士及第而入仕,自然成為主流。
但進士及第雖為仕進主流,卻未必擠得進權力核心,因為「門第」仍然影響力超強,此所以薛元超得以拜相。薛元超的第二個遺憾「未娶五姓女」,說的就是當時的崔、盧、李、鄭、王五個高門。也就是說,裙帶關係更有助於擠入權力核心。而薛元超「不得編國史」,才真實的反映了他的學術實力。
我永遠記得,初聽到已故張忠棟教授說出:「台大已經找不到家長職業為農林漁牧的學生」時,我的感覺可以「被雷打到」形容。因此,繁星計畫提出時,我曾大力讚揚。然而,之後卻漸漸聽到一些弊病出現,甚至聽說有「學籍在鄉下,學生在名校寄讀」的現象。
但那不是「繁星」的問題,而是執行中間的問題,甚至是對繁星計畫的政策精神完全沒有體認:偏遠地區的學生,以今天富人集中六都的社會實況而言,他們就是古代的「寒門士子」。人才無出生貴賤之分,寒門雋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機會,關係國家的未來。他們沒有門第,也幾無裙帶關係,再要以種種理由去「打消」他們進入名校(出身)的機會,難道要回到「上品無寒門」的年代!
繁星計畫的精神是整個社會的大公平,考試分數只是小公平。所以,繁星不但應該更亮,還要更多,當然,杜絕弊端也需要更用力。

劉克襄/為什麼要談早餐

.劉克襄/為什麼要談早餐
.嚴震生/那一年我們住的結婚學生宿舍
.洪蘭/失而復得的福氣
.王健壯/現代版政府誘民入罪
.馬凱/真利三農 方稱英雄
.黃介正/美大選變化與亞洲變局
.周行一/正面向上的螺旋



劉克襄/為什麼要談早餐


2016-03-16 01:50 聯合報 劉克襄

這幾日,經由媒體的渲染,我大概是台中人最討厭的作家了。
大家從各種媒體的採訪內容,看到我,無端寫了一篇台中人的早餐在哪,好像很少外食,卻自以為是。縱使我再三努力解釋,自己落筆主要在探討早餐文化,有些電視媒體仍斷章取義,刻意下辛辣的標題,製造我和市長的對立,吸引收視率。
我的書寫角度一直在強調,何謂台中早餐的文化特色,但多數人都忽視這個議題。我期望這個喪失生活論述許久的城市,能夠從一日之初的飲食,定位我城的特質。可是,媒體的報導都導向,我以為台中沒有好吃的早餐。
經由這樣單面向披露,許多台中市民顯然也無法認同我的看法,「台中的早餐文化過於貧瘠」。不少人跳出來,舉證台中其實有很多早餐,連市府官員都洋洋灑灑繪出一張早餐地圖。由此強烈舉證,好像都要逼我認錯。一時間我好像變黃安了。
正反意見的不斷筆戰,絕對是好事,但若討論方向一開始就失焦,舉證再多美味早餐的店面,意義都不大了。我真的有些沮喪,一座城市的市民僅在乎自己的周遭,散布著哪些早餐店,津津樂道於各種美味。
把精彩的美食地圖列出當然是好事,但那是旅遊情報的資訊,主要在滿足老饕的好奇。好吃的早餐,每個城市都有不少,上網搜尋並不困難。但我一直在提醒,這座城市變化快速,如今版圖又擴大,每一代對早餐的認知明顯斷裂。透過代表性的食物,爬梳早餐的內涵,找出台中人飲食文化的共同記憶,真的有些迫切了。
一個日治時代興建的城市,它的早餐文化如何轉變,光復迄今又怎麼承傳,現在的早餐有無食安問題,都是主政者必須前瞻的議題。舉例如,何以台中特別流行三明治,為何老城區邊緣炒麵特別興旺。辣椒醬有無可能改善,更符合現在對健康食品的期待;又或者中部盛行的黃麵如何灑煮,才符合衛生。這些都得透過不斷的文化論述,還有節慶活動的推廣,才可能形成一個強大的輿論力量,讓現有的早餐轉變得更好。
我對美食的美,一直以為應該奠基在食安。吃的安全,不隨便添加有害身體的元素,才是我們要跟市民分享的。我期待看到台中人,不只是會PO美食早餐地圖,還能思考各種早餐的食材來源,透過最大的共識,凝聚食安問題的討論。這也是我在聽到許多人唸出,台中有哪些早餐時,不得不回報以苦笑的原因。有些真是不能說的祕密。
基於此,今天若不討論早餐,再過個十年也就遲了。太多美食地圖的出現,並不能擴充我們對在地食物的認識。食安問題不斷爆發下,如果給我一張社區食安指南,可能更會貼近許多父母的期望。
我們若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回顧過往歷史內涵,形塑的豈只是早餐文化,而是一種生活價值。若只自豪於美食小吃琳瑯滿目,而忽略這一生活論述,這個城市的成長會非常緩慢。
一個城市的文化特質,真的可以從早餐的型態出發。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