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

【專家之眼】強權航艦對峙?胡扯謠言亂飛!(十二)

◆  【專家之眼】強權航艦對峙?胡扯謠言亂飛!(十二)

◆  【專家之眼】沒有硝煙的中美鴉片戰爭(十一)
◆  【專家之眼】陽交刀下留人──學檔造假追究誰?使民也義(初九)
◆  【專家之眼】中華文化與AI發展:傳統與創新(初八)
◆  【專家之眼】刪減補助款—當權力凌駕法律,雪花是共犯(初七)









【專家之眼】強權航艦對峙?胡扯謠言亂飛!


2025-06-07 06:00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中共航母「山東號」資料照片。(歐新社)


最近數日由於國內外媒體大肆炒作美國海軍華盛頓號航艦在日本南部海域,尼米茲航艦打擊群則是在南海接近暹羅灣南方海域活動。但在此同時,解放軍遼寧艦航艦編隊則是在5月底穿越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後,朝南駛向菲律賓東方海域,繼續實施各項演訓課目;而山東艦航艦編隊則是從海南島三亞基地出港,會合其他水面艦艇配合陸基戰機,在南海北部海域實施演訓。

由於華盛頓與北京兩方強權航艦作戰編組,同時現身在西太平洋與南海海域,再加上媒體率先報導,政論名嘴見獵心喜跟進炒作,霎時之間各方思維都被媒體眾口鑠金氣勢與名嘴三人成虎氛圍所誘導,從而認定前述強權航艦作戰編組,顯然就是在前述兩個海域形成雙雙配對之對峙態勢,擺出分庭抗禮互別苗頭架勢,只要狀況失控,極有可能觸發戰火捉對廝殺大打出手。

筆者因此接獲甚多媒體記者朋友來電詢問此事,但是由於不願睜著眼睛亂說瞎話,跟著各種荒誕說法胡亂起舞,並且坦承告知下列各項大澆冷水觀點,因此許多媒體記者朋友都責怪張老師不夠意思,讓採訪結果因此落空,難以滿足媒體高層編輯期待。但眾人皆醉我獨醒,就讓我來當個點破國王沒有穿衣服小男孩吧!

首先必須指出,媒體與名嘴所廣泛指稱航艦形成「對峙」態勢,其實「對峙」並非標準軍事用語,海峽兩岸不論是國軍抑或是解放軍軍語辭典,都未曾收錄與定義這個「對峙」用辭。但在形容軍事態勢時,不論是媒體抑或是軍事專業圈內,確實經常使用該辭語描述軍事動態,但基本上大家都是望文生義,確實也沒有太多人窮理致知,認真查閱「對峙」到底在軍事上要如何定義

其次就要援引國語辭典中,所列出「對峙」釋義內容;基本上「對峙」是具有「相對而立」以及「相抗衡」兩個意義。各位讀者朋友必然就能看出,兩方強權航艦作戰編組不可能會「相對而立」,此種情形或許可以形容軍事地面部隊依據地形或是本身防線、陣地或是防禦工事作為支撐與依托「相對而立」,但是對於海上機動艦艇作戰編組,實在是很難採取此種靜態模式「相對而立」。因此就只剩下「相抗衡」這種詮釋,才符合媒體與名嘴認定兩方強權航艦作戰編組形成「對峙」態勢可能性

但若是要判斷兩方強權航艦作戰編組是否在海上構成「相抗衡」態勢,恐怕就要檢視其航行運動軌跡以及相互間之距離,甚至還要觀察雙方艦儎機是否曾經迫近過對方戰機或是航艦編隊。假若認真檢視美國海軍華盛頓號航艦編隊活動狀況,對比解放軍遼寧艦航艦編隊,吾人不但發現遼寧艦與其護航艦及綜合補給艦在穿越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海域重新編隊後,其實是在逐漸遠離美國海軍華盛頓號航艦與其護航艦活動海域,雙方艦儎機亦從未相互接近真是不知道面對這種運動軌跡,要具有多大想像力才能硬湊出雙方「相抗衡」,詮釋成這兩個航艦作戰編組構成「對峙」態勢

再回頭看看,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艦打擊群山東艦航艦編隊相互間,雖然在帳面上都可算是在南海海域活動但其實一直都保持相當距離,雙方艦儎機起飛升空活動範圍亦從未相互接近,真是讓人難以理解,到底是怎樣看出雙方處於「相抗衡」狀態,並且詮釋成互相構成「對峙」態勢。

話要是講個實在不客氣,媒體報導與名嘴評論其實都是在投射某種唯恐天下不亂之內心渴望,絕對不是衡情論理認真審視這些軍事儎臺海上實際活動態勢。而且社會大眾面對政府公部門天天釋放共軍機艦臺灣周邊活動訊息,外交部會與政府國安高層又三不五時拿出外籍機艦穿越臺海周邊海空域,將其宣傳成各方前來對著北京示威並表達力挺臺灣政治訊息,真實世界實際運行軌跡,真是如同這些編織過加料訊息

強權航艦對峙這個鄉野奇談,真是愈演愈烈,許多政治人物搶著進場放話發表意見,但卻顯現出臺灣社會許多所謂意見領袖,其實是多麼容易被牽著鼻子走;真是讓人要為此搖頭嘆息。臺灣鄉親不斷被灌輸異常思維與離奇論述,最後讓基本判斷能力逐漸喪失,只能跟著許多放話管道拾人牙慧,讓許多離譜胡扯謠言來安撫本身惶恐失措之心靈,眼看著國王明明沒有穿衣服,請問我們是否還有那個小男孩講真話勇氣?







周行一/金融服務需改變 爭取客戶信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金融服務需改變 爭取客戶信任
◆  魏國彥/綠營政客的偽善面具
◆  盛治仁/與畢業生分享三個人生體會
◆  辛翠玲/後霸權時代初期:國際關係新常態
◆  林中斌/「共軍必攻台」:六盲點
◆  陳冲/全球南方生日不快樂










周行一/金融服務需改變 爭取客戶信任


2025-06-07 00:00  聯合報/ 周行一(作者為行珩全人均衡系統創辦人)


最近許多人詢問我,川普的關稅戰會怎麼繼續打?台幣會不會再升值?美國的利率到頂了嗎?台股及美股的走勢如何?

對企業經營者而言,這些問題很重要,因為牽涉到經營策略短期商業模式的調整;但是對散戶而言,想得到的是跟停損、停利,與進場時機決策有關的答案,這種擇時投資思維,在台灣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長久以來大家身處的投資理財環境就是這個樣子,充滿了選股及擇時的資訊。

台灣投資人很少有機會接觸現代的投資理財思維:先做理財規畫,解理財目標後再投資,並在投資前與投資當中做足風險管理。我們還不理解,投資的目的是達到理財規畫的目標,而不是想要藉投資賺很多的錢,這是一般人的投資效果不好的最重要原因。

這種投資行為造成金融機構以「交易」思維設計經營策略和商業模式,即客戶只要交易的次數愈頻繁,金融機構就會賺愈多錢的利潤模式。所以金融機構銷售商品就像其他企業一樣,想盡辦法推陳出新商品,推銷給投資人,這是最近發生金融機構發行 ETF,要業務同仁扛業績的主要原因。這種商業模式長期以後一定會造成三輸,投資人輸是因為沒有買到適合的商品,從業人員輸,因為沒有辦法獲得客戶的信任,金融機構輸因為減損了最重要的資產-商譽

事實上,金融機構存在的價值是提供服務商品只是提供服務的工具而已。例如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銀行用存款商品吸引存款,再轉貸出去,過程中提供了民眾安全儲藏金錢的服務與隨時可以提款的支付服務,而且把眾多的小額存款集合成大筆的金額提供給企業,促進了經濟發展,同時增加了存款戶的所得。

所以金融機構應該想的是提供對客戶有利的服務,然後設計適當的商品以便利服務的提供。在投資理財方面,這種服務叫做理財規畫服務,金融機構提供理財規畫給客戶,可以在過程中充分解客戶的理財需求以及限制條件,幫客戶設計一套能夠達到理財目標規畫

在先進市場,金融機構提供理財規畫顧問服務可以得到三種不同的收入:理財規畫顧問收入、客戶依理財規畫的內容把錢交給金融機構管理,機構可以收到的管理費、投資理財需要有投資標的,金融機構也可以因為推薦給投資人適當的投資理財商品而得到該有的交易手續費

金融機構提供這種理財規畫服務,可以大幅增加存在的價值,不會因為把理財商品塞給客戶,雖然短期有利潤,但是長期卻失去了客戶的信任,同時也失去了自己員工的信心!




劉大年/不對等的對等關稅談判

◆  劉大年/不對等的對等關稅談判
◆  黃耀輝/亂刪地方補助 違憲犯法悖情理
◆  黃齊元/台灣應加速「和中投美」









劉大年/不對等對等關稅談判


2025-06-07 00:00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自從川普總統在四月二日「解放日」,宣布對全球對等關稅措施,引發全球劇烈震盪。雖然在四月九日宣布九十天緩衝談判期,期間一律維持百分之十的基礎關稅,不過將對美國報復的中國大陸排除在外形成美國與各國開始談判,但與中國大陸則陷入關稅戰。直到五月初美國與英國率先達成協議,而後又峰迴路轉宣布與中國大陸達成移除報復性關稅,以及九十天的緩衝談判期,全球暫時脫離貿易戰陰影。

美國聲明美英協議將是美國與其他國家談判藍本。美英協議主要集中在特定商品的關稅調整,並未涵蓋服務貿易數位稅等關鍵議題,所以只能算是一個小型的經貿協議。此協議重點是美國的稅率還高於英國。因為美國主要調降對英國追加的對等關稅,由於英國對美國沒有追加關稅,所以由一般最惠國關稅進行調降。結果是英國讓得多,美國給的少。但是諷刺的是,去年英國對美國還有約一百廿億美元的貿易赤字;依據川普的邏輯,美國應該對英國大開大放,凸顯各國與美國談判處於不對等劣勢

台灣目前平均關稅約百分之六點五,而美國的平均關稅則為百分之三點三,但美國對台灣對等關稅卻高達百分之卅二。根據美國與英國談判的模式,台灣必須大幅削減百分之六點五的關稅、消除非關稅障礙及其他措施,以「包裹式」的改革,才能換取美國只調降對等關稅,對台灣當然不公平

川普一向將關稅視為談判籌碼,要求各國配合美國改善,台灣對美國全面降稅,甚至歸零已經不可避免。未來必須力爭分階段降低高關稅產品。其次,根據美英協議的結果,美國對英國對等關稅大致仍維持在百分之十,未來美國對台灣的對等關稅可能也不會低,直接衝擊台灣對美國出口。

除了對等關稅外,美國也根據國內二三二貿易法,以危急國家安全為理由,對鋼鐵及鋁製品,以及車輛與其零組件,加徵百分之廿五的關稅另外對半導體、關鍵礦物、藥品、銅及木材等項目則在調查階段,未來會公布最新稅率,各國對於美國這種片面加徵關稅手段也莫可奈何

「二三二關稅」對台灣影響超過對等關稅,因為半導體是台灣對美國最主要出口,以及對美國順差最大來源。美國一直在意美國半導體式微,不但要回復競爭力,還必須在美國製造;未來美國對半導體關稅可能不低,對於過去大多是零關稅的台灣半導體,影響不小。

綜合而言,以美國為軸心雙邊談判模式,與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互惠原則背道而馳川普不甩 WTO 不是新聞,但在美國「帶動」下,各國「被迫」只對美國降稅,也違反 WTO 不歧視原則,今年成立卅周年的 WTO,在川普肆意妄為下,更顯得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