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TikTok16禁 是解方或徒勞?\星期透視/川普霸凌與關稅戰的極限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大屋頂下/中華民國好 台獨法西斯不好
◆  鄭麗文當選 兩岸和平見曙光
◆  兼顧務實交流與民意 考驗鄭麗文智慧
◆  名家縱論/TikTok16禁 是解方或徒勞?
◆  星期透視/川普霸凌與關稅戰的極限
◆  限制計程車進入機場是雙輸政策 問題不會因拖延而消失 2025-06-13 00:00
◆  審慎管制輔以自律機制,促進融資租賃業與企業共榮 2025-05-21 00:00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2024-12-20 10:00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2024-12-02 10:42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2024-10-24 00:00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TikTok 16禁 是解方或徒勞?


2025-10-19 00:18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八月一名法國知名網紅 JP,在直播平台 Kick 進行長達約三百個小時馬拉松直播後,因身體不支,在鏡頭前當場去世。悲劇震驚法國,也讓人重新審視網路直播亂象。

JP 之死,突然讓大人世界發現他的言行光怪陸離暴力內容五十萬訂戶青少年占多數,但 Kick 不僅沒有足夠的年齡驗證防護機制,還將這些暴力影像正規頻道甚至以日常節目形式播出青少年正是暴力娛樂內容主要目標

JP 之死也讓法國議會委員會建議禁止十五歲以下兒童使用社群媒體,並對十五至十八歲的青少年實施夜間數位宵禁」。

最近全世界更矚目的是,澳洲即將於十二月實施十六歲以下禁用社群媒體,所有主流社群平台TikTokIG、臉書全部在列,連 YT 也難免。澳洲是全世界首個大規模禁止青少年社媒國家,更因高達七成七家長支持這項禁令,讓政府很有底氣。

近年英法日先進國家無不致力保護兒童上網安全,無論立法政策愈來愈嚴

英國七月上路的兒童網路安全法,重點在認證年齡、預防有害內容、加強平台保護兒童上網安全責任,不讓演算法推播傷害的內容給青少年,並且盡快下架處理有害內容。日本要求平台服務商落實過濾機制,結合學校教育,讓家長取得控制權,並設置政府熱線法國丹麥考慮限制十五歲以下兒童使用社媒,西班牙已針對十六歲以下提案,要求由監護人授權使用。

反觀很少對兒少上網權益發言的數發部十五日表示,將研擬限制國中小學校 WiFi 不得連線 TikTok,來維護兒少身心健康引起批評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十二月,數發部曾提出禁抖音,當時提出「各機關對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限制使用原則」,執行對象是政府機構,未對兒少上網安全置喙

綠媒近日另一篇報導標題,「TikTok 洗腦多恐怖?加國媒體警告:台灣年輕人不再認為中國危險」,提到加拿大廣播公司近日對兩岸議題撰寫專欄,採訪相關人士和幾個青少年、大學生。專欄表示,中國對台威脅升高,新一代的年輕人卻不再那麼相信中國會構成危險。認為這對台灣是個問題。

數發部應不應該重視兒少上網安全?當然應該。不過以往為此議題發聲的多是衛福部NCC,不得不令人懷疑數發部是真關心或為了認知作戰

全球多份研究報告直指TikTok 短影音內容演算法,帶給青少年極多不良影響七、八月間,國際非政府組織 Global Witness 研究人員TikTok 用四個假帳戶成功假冒十三歲青少年,即使開啟「限制模式」,並未真正如 TikTok 所言能防止用戶看到成人主題或「性暗示內容。用戶從「你可能喜歡」還是看到推薦性暗示甚至露骨色情影片。因影片嵌入到其他無害內容,規避了審核。

台灣青少年怎麼看短影音?

我的學生楊莉莉對北市十所高中五五六名學生調查最常用短影音IG(逾八成),其次是 YouTube 的七成五,第三是Threads(五成),TikTok 的使用占三成。使用短音最多的活動:六成是唱歌,其次看影視娛樂,再次看跳舞、電影片段、動漫卡通和搞笑影片,主要是娛樂掛帥四成高中生擔心看太多短影音影響成績,但有六成高中生說,如果無法滑短影音,覺得難受不安煩躁,這些現象確實值得重視

事實證明,短影音不再是單純的社群平台,青少年常說是「精神休憩的所在」。短影音的爆發,滿足當代人的碎片化需求,數發部如果真的關心兒少上網安全,就要提出像英法日的全面政策配套,而不是針對特定對象數位隔離,那只是見樹不見林徒勞

社群媒體巨擘,不是壽山猴子各國政府雖然八仙過海,拚命要治 TikTok,但是一直找不到「捆仙繩」,這問題,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星期透視/川普霸凌關稅戰極限


2025-10-19 00:16  聯合報/ 周陽山(作者為政治學者、中流基金會董事長)


川普擔任總統以來,將關稅當成大棒對世界各國極限施壓,堅持「美國第一」威鎮四方、霸凌天下!他不容許對方反制,如果不肯屈服的話,必將遭致更慘痛的制裁。

但現在情勢變了,在中國近日宣布對稀土出口實施大範圍限制後,川普揚言將祭出百分之百的關稅報復,而中方的回應是「打,奉陪到底」!隨後,川普有意降溫表達緩和之意;但不旋腫間卻又盛氣凌人,表現出強烈憤怒情緒。這是霸權盛極而衰日薄西山動輒狂暴反彈真實寫照

十月十四日,川普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抨擊中國大陸竟停止採購美國黃豆,這是「經濟上的敵對行為」已導致美國農民陷入困境,必將遭致強烈反制!他說:「我們正考慮停止與中國在食用油和其他貿易方面的業務往來,作為報復」。但他卻忽略了中國雖然是重要大豆進口國,卻不是主要豆油出口國,美國從中國進口不多的豆油,拒買行動不會構成威脅。很顯然,幕僚團隊未幫他準備好足夠威懾力量

在過去一年裡,美國對中國的大豆銷售量是二,二四八萬噸,占中國進口大豆總量百分之廿一,現在卻都轉向巴西阿根廷等國購買了。這是針對美國高關稅政策反制措施直接影響過去積極支持川普中西部農民,包括伊利諾、愛荷華、明尼蘇達、印地安那、俄亥俄、南北達科他、內布拉斯加等農業州選情一共有卅多萬個大豆農場,直接農業損失在美元一二六億至一七二億之間據估計,今年的美國對華農業出口將比前一年降低三成左右,還且還會連帶的弱化周邊其他產業,如運輸、港口、存儲設施等。由於中國人口市場規模巨大,美方在短期內很難找到合適替代者目前只有以「為農民提供政府補貼」暫時應急

川普本人的理念是「關稅無所不能」。他以為既然美國是全球獨霸,許多國家又想把東西賣給美國,就一定可以藉「萬能的關稅」手段對各國極限施壓予取予求但他卻忽略了以下的事實

一,今年上半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百分之卅四,超過美日德三國的總和。

二,中國大陸產業覆蓋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四十一大類,而且新質生產力表現傑出。在新能源汽車部分占全球比重超過六成;在光伏產業方面組件產量占全球八成,綠色船舶訂單占全球七成四;高鐵部分營運里程逾四萬五千公里,占全球七成;工業智能化部分占全球總量四成。儘管大陸目前在高端芯片工業軟件精密部件關鍵材料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但已非吳下阿蒙,不是美國動輒制裁威嚇足以成事的。

三,今年前八個月裡,中國對美出口下滑約百分之十六,但對歐盟、東協、非洲的出口卻高速增長,整體出口增長百分之七。其中機電產品占出口總額六成,高端裝備儀器設備增速也超過一成五。這充分反映中國產業的高度韌性,並非美國的關稅壁壘所能阻擋。

這是川普的失算暴怒錯估形勢,也反映出當前美國霸權面臨實質困境















大屋頂下/中華民國好 台獨法西斯不好


2025-10-19 00:15  聯合報/黃年
藍第二位女黨魁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鄭麗文以過半得票率當選,成為國民黨第二位女黨魁。記者胡經周/攝影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黨主席。她所面對的巨大政治工程,是要在多數台灣民眾間建立共識:中華民國好,台獨法西斯不好。

國家認同,是中華民國,不是台獨;政治體制憲政民主,不是納粹法西斯

相對地,賴清德也必須回應,他應當證明,為什麼台獨法西斯比中華民國好,是台灣的正確道路。

國民黨必須首先完成台灣政治敘事的這個脊梁工程,其他的相關國政始能依附在這個脊梁上搭架起共生同命有機體系。此番若非鄭麗文當選,換成其他人出任黨主席同樣要面對這個工程。

國家認同兩岸關係交纒。如今已到必須深刻處理關頭,其實也是應當著手處理較佳時機

因為,賴清德已將國家定位貶抑降格至「二七五八決議未定論/開羅宣言未定論」、「只有終戰/沒有光復」的地步,這是台獨;又經「大罷免」,「打掉雜質」並終結政黨制衡地步,這是納粹法西斯。這正是對國家定位民主冶理進行深刻思辯處理難得際會,國民黨不能錯失,也理當承擔

再者,鄭麗文可能也是承擔這個歷史角色的適當人選。她由一名台獨憤青轉至今日反台獨尖兵,其生命轉折即可見證台灣政治思想流變脈絡還有,她的「祖籍雲南/少校之女/芋頭蕃薯」的家世亦具族群共振元素;再者,她的現場言語表達能力,似乎是歷任黨主席中較佳者;尤其,她的支持者中黃復興老幹期待網路新枝接地氣相當凸顯…。

這些特殊個人特質都有可能能使她成為再一個「韓國瑜式」的戲劇性傳奇人物(此次其他候選人都不可能成為「韓國瑜」)。何況,當年的「韓流」僅三個多月就爆發,鄭麗文則有未來這兩年多可以堆疊操作「鄭風」飆發,不無可能

開票顯示,國民黨寄望的是奇蹟,不是日常。

可以想像,在民國一一五及一一七年(二○二六及二○二八)的選舉野台上,可能出現這樣的場景:鄭麗文帶頭喊「中華民國」,群眾回應「好!」鄭麗文喊「台獨法西斯」,群眾回應「不好!」

這次黨主席選舉,國民黨內鬥創鉅痛深。但鄭麗文如果能在「中華民國憲政民主vs.台獨法西斯」的辯證贏得勝利,這些選舉負面影響,應可翻頁。

以下試從「重建史觀憲法指引和平競合三個面向討論這個脊梁敘事辯證架構。文中使用了一些《大屋頂下》的語彙,或許國民黨不便照搬,但在思維邏輯路徑圖上可供參考。

一、重建史觀:亦即必須從「台獨的史實/史識/史觀」重建為「中華民國的史實/史識/史觀」。

僅舉一例,關於白色恐怖。最近大陸播出《沉默的榮耀》連續劇,演出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吳石案真人實事。此案顯示,民進黨的「白色恐怖史觀」,一貫將當年中共數千潛台的「匪諜」譽為「被迫害民主前輩受難者」。中共在西山無名英雄墓表彰「吳石們」的「英烈」,台灣則在人權園區平反「吳石們」的「受難

這類史實、史識、史觀的差異扭曲皆應導正

國民黨的治理,確曾出現許多錯誤遺憾,這些皆不可隱諱必須承擔。但在經歷了八十年的「大歷史觀」下,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法統路線」,無疑可以證明仍是國家生存發展相對正確方案

即以民主建設而言,雖戒嚴統治不民主,但蔣氏二代的「分期付款式民主」及蔣經國解嚴的「寧靜革命」,卻是台灣今日能夠實現自由民主主要動能關鍵因素歷時越久,這樣的史實、史識、史觀越真實

地方自治、三七五減租、八二三…,一直到九年國民國教、十大建設、四小龍之首、台積電、勞動基準法、全民健保、高鐵、捷運、解嚴、開啟兩岸和平交流…。

這些皆是中華民國的成就,是中華民國的光榮;也是國民黨的履歷,是國民黨的光榮

二、憲法指引:此次黨主席選舉,多數主張維持「九二共識」,但對是否再用「一中各表」這個詞彙卻有不同見解九二共識最重要內核即在「一中各表」。國民黨不可支持沒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但不能拋棄保存了「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因為,「一中各表」就是「憲法一中」的表達

「中華民國憲法是兩岸關係最高指引/中華民國憲法是九二共識基本詮釋」,這也許可以成為國民黨脊梁敘事組成部分

台獨不可能「正名制憲」,賴清德甚至稱「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但國民黨一貫守護中華民國憲法為基本職志

台獨沒有憲法,中華民國有憲法。這更是史實史識史觀的強烈對照

三、和平競合:兩岸皆出現「不可能維持現狀」的質疑。因此,可以考慮兩岸現有頻發詞和平發展」改為「和平競合」,為兩岸互動賦能

例如:,拉高至「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這是兩岸普世價值中國內涵的「」。「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為中華民族創造救贖」,這是對兩岸終極解決方案的「」。,則如 ECFA、二十三項協議、陸委會國台辦互稱官銜,以至馬習會,皆是「」的表現。

兩岸若能在「和平競合」的共識下,進行善意互動交流兩岸關係就有可能從「合理過程逐漸臻至改善目的」。

綜上所論,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國家敘事,其實有一個明顯的差異。亦即,國民黨的國家敘事可以公開主張,但民進黨的卻說不出口

例如,國民黨可以說「中華民國不是台獨」,但賴清德不能說。國民黨可以說「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但賴清德不能說「台獨是最大公約數」。國民黨可以說「如果保留和平民主的統一公投,是防禦性公投統一公投就是護國神山」,但賴清德卻只能說「不會舉行台獨公投,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國民黨鄭麗文新中央可以考慮先用幾個月時間發表一篇五千字到萬餘字的類如「中華民國說帖」的文告,為過去破碎化去脈絡化國家兩岸敘事建立一個基本體系化架構。完成了這個脊梁敘事,其他所有的國政辯論國家方向,皆可「本立而道生」了。

中華民國好,台獨法西斯不好。鄭麗文必須使多數國人信任她這一句登板口訣,國民黨始有可能起死回生

鄭麗文做得到嗎?將信將疑,未定之天。

















鄭麗文當選 兩岸和平見曙光


2025-10-19 00:00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鄭麗文最終勝出,將接掌黨魁。記者胡經周/攝影


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有兩項具加乘效用原因,一為提出中國國民黨該有兩岸政策,並將以此正面出擊民進黨的務實台獨路線,以期在執政後讓兩岸關係重返和平發展道路。其次,本人主持的基金會日前做過「研究內參」民調,在認為「誰最有能力鬥贏民進黨」?百分之卅七的黨員認為是鄭麗文,郝龍斌的只百分之十五。

國民黨黨員較相信鄭麗文有帶領國民黨重返兩岸和平的戰鬥力,或至少她有心回到正確的路線。政黨要贏得執政權才能實現黨的理想和政策,但國民黨過去常不以黨的理想及政策爭取選民,甚至還漸向民進黨的台獨立場靠攏,並辯稱要先贏得政權才有實現的機會。此一弔詭的老問題,在鄭、郝競爭中更為凸顯。

以國民黨兩岸政策的「現狀」為基準,尤其還是針對民進黨的務實台獨路線而言,鄭麗文的政見是要「正面出擊」,郝龍斌則為「維持現狀」;弔詭的是,若以中國國民黨的傳統黨章規定為準,鄭麗文卻又是「反動派」,郝龍斌則為「革命派」。

簡單說,郝龍斌的主張,易被解讀為政策要貼近民進黨引領出主流民意,才較有機會贏得執政;鄭麗文的主張則認為,要積極引領國民黨原本理念政策成為主流民意,以此贏得政權,才能讓兩岸關係重返和平發展道路

鄭麗文宣布參選後,就高喊要以「中國人」認同贏得執政,並主張要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和平發展政治互信基礎,進而使台灣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傲視全球」。這些政見對多年來的國民黨而言,雖然黨章前言揭示「追求國家富強統一之目標,始終如一」,卻早已「備查」

郝龍斌的兩岸政策路線,則儘量閃避或在被動因應模糊以對。因此,他才會因應選情舉行記者會說明兩岸政策,並表達了易被解讀為傾向民進黨立場的政策,例如不認為中華民國就是「中」,甚至還為「互不隸屬的兩國論」推進一步;「台灣不獨,大陸不武」雖是馬英九競選總統時的主張,但他是向選民訴求他不是台獨、故中共不會對台動武。然而,郝龍斌卻要求中共向台灣對此做出宣示,為何不疾呼反台獨,並說明他如何能讓台灣不獨

此外,郝龍斌雖指出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但仍要求大陸當局應「正視而且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正視」說源自李登輝總統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國慶文告,可謂是表述「特殊兩國論」的簡化版。民進黨自蔡英文執政後,就把「正視」說用來對抗「一個中國」原則,國民黨在野時也將之納入黨的兩岸論述中。然而,九二共識核心內涵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擱置誰代表「中國」的爭議。如今賴清德已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郝龍斌加碼要求大陸當局承認中華民國存在事實,豈不等於是主張台獨化中華民國的「華獨」?

鄭麗文的當選讓重返兩岸和平發展看到了曙光,雖然以國民黨的結構來說難度不小,但終究仍是個希望的開始。














兼顧務實交流與民意 考驗鄭麗文智慧


2025-10-19 00:00  聯合報/ 馮國豪/大學退休教師(屏縣潮州)


國民黨主席改選,鄭麗文以清新形象改革決心勝出,為這個百年政黨開啟全新篇章。作為一位出身綠營女性黨主席,鄭麗文的當選不僅是象徵性突破,更代表國民黨可能出現根本變革重新定位。然而在機會希望另一面,她所面對的挑戰壓力也不小。

鄭麗文進入國民黨體系始於連戰,可謂是由連戰親自提拔。作為連戰政治思想傳承者,鄭麗文對於兩岸關係,始終主張和平交流、互利互惠,延續連戰任內的「和陸」路線。因此她上任後,可以預期會積極尋求強化與大陸對話機制,重新開啟過去國共平台與基層交流。然而,這樣的兩岸立場也勢必受到綠營與部分年輕族群的質疑與攻擊,鄭如何在「務實交流」與「不失民意」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她政治智慧的重大考驗。

鄭麗文雖曾擔任立委,但深涉黨務派系鬥爭,在黨內外都具有「沒有包袱」、「敢於突破」的形象。這樣的特質,讓她有機會推動國民黨的黨務改革,特別是組織鬆散選舉動員無力地方派系壟斷資源等問題。鄭麗文一向重視青年參政,她過去即鼓勵年輕世代發聲,提倡政黨應世代交替。在她主導下,未來國民黨有機會真正推動青年世代拔擢接班,包括開放不分區名單地方提名制度性改革

自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選舉結束後,「藍白合」話題持續延燒。鄭麗文與柯文哲都屬於「非傳統」路線,在立場與語言上更能溝通互動;鄭的當選,有望重新搭建藍白間的對話橋梁,若能推動實質合作,將有利於泛藍陣營整體策略布局

鄭麗文能否成功領導國民黨,第一步就是必須迅速整合選舉過程中的黨內裂痕。鄭麗文上任初期,必須展現包容姿態,主動拜訪黨內重量級人士,透過職位安排、黨務分工,尋求合作空間。同時,必須傳達不秋後算帳、團結為先訊號,才能讓全黨上下對未來有信心。

國民黨向來依賴地方派系軍系組織,但這些傳統資源歷經數次敗選早已出現裂痕世代斷層在地方派系方面,鄭需在改革與妥協之間取得平衡,既要打破地方包山包海的壟斷,又不能完全切割;在軍系方面,原黃復興系統在此次黨主席選舉中也呈現世代分裂,鄭麗文必須善用新生代軍人背景的幹部,並妥善安撫老將,以達到世代融合

選舉落敗黨產凍結黨員老化三重壓力下,國民黨黨務經費困境已是迫在眉睫;然而,籌款過程中也潛藏另一個風險:如何避免受特定金主干預。鄭如何在接受企業捐助的同時,堅守黨自主性,將是一道重要政治倫理考驗




2025-10-18 23:00 聯合報 / 波波漫畫 波波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