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的三大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352/web/ 

◆  聯合報社論/台灣假消息世界第一 陳吉仲漏掉的真相
◆  聯合報黑白集/明年的糧解不了今年饑
◆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的三大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的三大挑戰


2022-05-09 00:3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北京政府去年推出一連串的監管新規,為中國大陸經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歐新社



由於北京政府去年推出一連串的監管新規,加以恆大地產危機重創經濟,為中國大陸經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且已反映在經濟數據上,令國際機構對2022年中國經濟表現頗不看好。豈料,今年隨著變種病毒 Omicron 在上海等多個城市大流行,中國政府再度採取嚴格的封城措施因應,不僅重創國內經濟,更加重全球供應鏈壓力,市場遂紛紛下修2022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

具體地說,2022年中國經濟正面臨疫情失控、地緣政治及政策失誤風險三大挑戰。首先,就疫情來看,上海自3月底封城至今,確診人數超過60萬、經濟損失難以計數,更讓人擔心的是,中國整體醫療量能和先進國家仍有一段差距,且過去兩年中國之所以能快速控制疫情,主要是透過體制效率調動全國醫療資源集中在疫情艱困地區之功。若疫情全面擴散,則在不同城市醫療量能高低有別的情況下,各地乃至全國醫療體系的崩潰風險,將產生負面的外溢效果。同時,與國際三大疫苗(BNT、莫德納、AZ)相比,目前中國主要施打的國產疫苗(國藥、科興)三期臨床保護力較低,恐難抵抗變種病毒不斷來襲,加以中國疫苗亦沒有經歷類如歐美地區大規模染疫的檢驗,如疫情當真在全國失控,既衝擊經濟表現,更危及社會穩定。

其次,俄烏戰爭不僅是兩國間的熱戰,更是國際地緣政治競合的混戰。這場戰爭令逐漸鬆散的美歐同盟開始團結,並著手恢復北約和跨大西洋的能源合作。更重要的是,過去不想在西方與中俄之間選邊站的國家,有許多國家開始明確表態,如芬蘭及瑞典都在考慮加入北約以對抗來自東方的挑戰。而以往常與俄羅斯站在一方的習近平,即便試圖在俄烏戰爭上維持中立態度,卻仍無法避免地要為「友好沒有止境」的盟友俄羅斯付出代價。特別是在美中貿易戰後,北京政府極力加強的中歐關係受到重挫,近年來的戰狼式外交,導致中國在先進國家民眾觀感為20年來最差等外交與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受挫,可能加劇中國的經濟下行風險。

最後,習近平上任以來中南海權力愈來愈集中,使中國政府體系出現政策失誤的風險。像是隨著疫情持續逾兩年之久與傳播力強大的變種病毒來襲,北京當局仍不願承認強硬的清零政策已不符現實所需,不願承認疫情初期中國體制勝於西方的故事不再,更無視客觀數據,堅不放行更具效力的西方疫苗施打,以致民眾難以做好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準備,只能反覆接受自由被剝奪、行動被封鎖的代價,以及對經濟層面的反覆凌遲。

此外,過去兩年北京政府以「共同富裕」的口號,試圖重塑政府、企業與民眾的關係,透過各種監管措施希望創建更順從的新創與高科技公司。但順從與創新根本上矛盾,使曾經閃耀的中國科技業在新興領域發展處處受限,以致大陸科技產業市值損失超過1.7兆美元取而代之的是,數以萬計追隨黨目標所創建的公司,這類企業雖取得地方政府大量補貼,卻因發展方向未經市場檢驗而難居於創新前緣,甚至僅是欺詐或淪為虛耗。

綜上,Omicron 疫情與俄烏戰爭急遽地加大了2022年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但對中國大陸經濟影響更深遠的是習近平上任以來持續的集權及加強對輿論的控制,導致政策失誤風險提高。畢竟,過度集權會使官員以更多的阿諛奉承自保或爭功,輿論控制則讓人民聲音未被發現或讓其更加順從,令政策缺乏多元性,反饋機制也趨於失靈,最終讓政策缺乏調整彈性。倘若北京政府又不願認錯、一意孤行,必然形成政策失誤的惡性循環。屆時,習近平不只無法證明中國體制優於西方,更恐成為將中國經濟發展帶向危局的關鍵人物。












聯合報黑白集/明年的糧解不了今年饑


2022-05-09 00:3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屏東縣府爭取5處衛生所加入販售行列,圖為屏東民眾排隊購買實名制快篩試劑。示意圖/記者潘欣中攝影



政治人物最大的本事,就是用數字糊弄百姓。原因是,數字看起來很具體,卻暗藏解讀玄機。在全民苦等快篩試劑之際,蔡總統呼籲大家不要囤積,說政府五月間將取得「一億劑」,民眾不必恐慌,這就是心戰型數字遊戲

被數字暗槓的,首先是「時間」。才五月初,單日確診數已四萬多,顯示政府該準備的工作都沒做,導致疫情黑數不斷增生。試想,以目前確診人數上升的速度,五月底前就算進來一億劑快篩,屆時累計已有上百萬人確診,不嫌太遲嗎?

這就好像,明年的米糧,解救不了今年的饑荒,是一樣的道理。快篩的作用,是要讓民眾及早測知自己是否確診,才能自我管理並避免波及親友。現在是政府毫無準備,使疫情急遽失控;俟確診遍地開花,再進口一億試劑,已經無濟於事。就像乾涸將亡的枯魚,一瓢水就可以救它;有人卻誇稱,來日要「引西江之水」給它。這是沒心,還是沒腦?

一億的試劑,不僅在時間上落後,也是誇大。「小吃店變身生醫」的高登,以兩百萬資本額要吃下十六億元大單,結果反因負債紀錄太多被噎住棄單,立馬出現一千七百萬劑黑洞。至於其餘廠商,能否準時到貨,亦仍未可知。說穿了,一億劑基本上是安慰劑」,是總統的「畫餅充飢,卻安不了百姓的心。











聯合報社論/台灣假消息世界第一 陳吉仲漏掉的真相


2022-05-09 00:3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本報資料照片



華視報導頻頻出錯,也被踢爆拿僑委會千萬預算做獨家採訪,更被立委揭露農委會委託華視進行媒體操作及社群營運,去年預算即超過四百萬元。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答稱,所有招標案都是合法,目的是要扭正假消息對農業的傷害,因為「全世界最多假消息的國家就是台灣」。陳吉仲如此大言不慚,似乎少講了兩個字;如果他說全世界最多假消息就是台灣「政府」,或許更符合外界觀感。

五月三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新聞自由日」,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當天發布民國 111 年(二○二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台灣排全球第卅八名,屬於新聞自由「狀況尚可」等級。但無國界記者組織稱,台灣的公共媒體不是大眾可信賴主要資訊來源,台灣在對抗不實資訊做得很好,因為打擊不實資訊,不等於控制媒體」。

台灣新聞報導看似自由,但近年言論市場有趨於單一化傾向;尤其國家機器掌控媒體斧鑿甚深,政府有時甚至帶頭造假。最近美國參議員葛理漢訪台,當場對蔡總統推銷波音七八七飛機,媒體披露後,總統府、國安局、外交部、民進黨立委第一時間集體否認,國安局長陳明通甚至在立法院公然帶起「認知作戰」的風向

當天現場直播時,葛理漢對蔡總統說,「我們希望您購買七八七」;總統府口譯竟離譜譯成,「非常希望我們接下來有非常良好的成果」。總統府事後新聞稿更是中、英文兩套手法,英文原文照錄,中文則隻字未提。政府新聞稿是官方文書,總統府自稱是「潤飾」,實則是「偽造」;上行下效行政機關當然有樣學樣。

農委會是「一四五○網軍代名詞」的始作俑者,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農委會編列一四五○萬元預算,擬在網路論壇等社交平台發布訊息,被立委質疑是在招募網路水軍。如今農委會知過不改又委託華視網路操作媒體今年在社群媒體維運預算上看六百萬元網軍標案不僅有適法性疑慮,華視出包連連,除連犯烏龍跑馬燈的低級錯誤,還誤植閣揆蘇貞昌為「總統」,稱蔡英文為「蔡EE」。而今,農委會還砸大錢委託華視進行媒體操作,豈非「請鬼拿藥單」?

先前華視接僑委會千萬標案,竟自稱獨家採訪形同掛羊頭賣狗肉,已違反預算法「一四五○條款」,未明確揭露廣告標示。連僑委會也證實,華視新聞台長陳雅琳專訪駐美代表蕭美琴和駐德代表謝志偉,並非其標案要求之內容,顯示華視已植入大內宣的 DNA。民進黨曾高喊「黨政軍退出媒體」,如今自己卻樂在其中。

政府機關的造假行為,最近也頻遭自家人糾正。綠委高嘉瑜日前指國內快篩試劑價格太高,稱「德國唾液快篩只要卅元,德國人民可以天天快篩後才出門」,卻遭指揮官陳時中駁斥是假消息,還秀圖卡警告「請勿轉傳,以免遭罰」。次日,各界引述德國消息來源打臉陳時中,證明德國確有卅元的快篩試劑;陳時中竟改口稱,快篩賣太便宜擔心民眾「囤積」。指揮中心的信口開河,人們見多了:確診案例可以「校正回歸」、不普篩變成「類普篩」、居隔政策三天一變。喊了兩年的「超前部署」,只有喊話比別人快。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民進黨內初選,賴清德曾呼籲蔡英文的網軍停止攻擊他,當時「總統養網軍」已成公開的祕密。如今,政府機關花公帑養網軍,則是人民笑不出來的笑話。沒錯,「全世界最多假消息的就是台灣」,陳吉仲的故事就是其中經典。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民族的身體記憶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352/web/

◆  掌握病毒基因動態 精準防疫
◆  母親節驚心/孩子確診求助無門 無盡等待
◆  母親節驚心/聚餐後「兩條紅線」 排隊買快篩
◆  政商關係 企業家停看聽
◆  俄憂再解體 引戰拚重畫楚河漢界
◆  光讀電子學 開創不了半導體世紀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民族的身體記憶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民族的身體記憶


2022-05-09 00:42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烏克蘭戰爭,日後將為烏克蘭人留下抹滅不去的身體記憶與民族記憶。法新社



我們所說記憶,往往是個人記憶,那彷彿是一座設計精緻庫房,發生過的事情、影像逐漸在此組合,有時準確,有時卻會扭曲,有時會從影像凝鍊成某種概念、理念。

除了個人的記憶之外,如果一個區域或者城市是一個有機體,那麼他們應該都有他們各自的記憶。顯然小至於個人,擴大到一個民族、一個由複數民族組成的國家,甚而說是複數國家組成的邦聯都會有其共同的記憶。

記憶十分神奇。作為技術學習、鍛鍊、深化等歷程,技術逐漸深入到身體,有時已經成為一種直覺反應。有開車經驗的人都會知道,初次開車時的初學者,技術無法上手,車內的空間無限大,自己卻覺得渺小,熟練以後感受到車子與自己的一體性。技術練習與經驗使得我們不只記住技術,毋寧說是我們與技術之間沒有什麼隔閡,運用自如日本能劇透過身體動作、唱腔、樂器呈現出高度的幽玄美學,追求舞台上能成為「真實之花」,永不凋零,此時技術、琢磨都已經到達極致。一般演員可能因為年齡姣好,在舞台上雖一時華美,卻無法久待。藝術必須要透過技術的不斷琢磨而使得技術與精神狀態都能充分達到一致,這正是所謂「真實之花」,也是一種身體記憶術高度展現世阿彌能劇理論書籍風姿花傳》提到身體記憶技術最終達到身心一體最高境界

身體作為一種記憶,透過傳承而能把文化記憶傳達到下一代。一般而言,我們認為肉體記憶因為身體這種有限生命結束,終究會忘記生前記憶。《心臟密碼》(The Heart’s Code)一書,描述一位八歲女孩在心臟移植手術後,持續不斷作被殺害的噩夢,夢境清晰異常,後來警方介入調查,終於破獲十歲心臟所有者生前被害的案件。心臟不因人去世而失去記憶,心臟記憶了過去的過程。這是一本根據真實心臟移植故事所寫暢銷書籍作者是保羅.皮爾索爾Paul Pearsall)。

身體記憶術在各行各業裡面都存在,藝術更是透過身體記憶來進行情感表達。塞尚的作品,是自己對於維克多利亞山的情感與記憶所逐漸描繪出的永恆山脈,那是故鄉記憶生命感受。蕭邦《馬厝卡舞曲》是自己對祖國思念之情的記憶旋律。藝術家將自己的身體與存在的世界結合在一起,開創出嶄新的世界。

民族記憶或者國族記憶或許是最龐大的集體記憶。一群人的恐懼記憶會成為下一代人的仇恨。現代各地為了怕民族集體記憶消失,建立起儲存各種恐怖記憶的博物館,這種觀光稱為「黑暗觀光」(Dark Tourism)。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取景於奧斯維辛集中營,今日已經成為人們憑弔戰爭種族滅絕的博物館,喚起人們對於過往的恐怖記憶,期許不再有悲劇發生。烏克蘭戰爭還未結束,日後將會為烏克蘭人留下抹滅不去的身體記憶與民族記憶。









掌握病毒基因動態 精準防疫


2022-05-09 00:45  聯合報/   鄭博仁/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教授、前基因醫學中心主任(台北市)
波波漫畫


新冠肺炎爆發全球大疫情迄今,兩年來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種,流行病學、醫療行政、感染症和藥物學界的權威專家對疫情進展及尾部的預測,幾乎也都跟著眼鏡掉滿地。

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底,新型冠狀病毒從 Delta 變種為 Omicron(BA.1),其傳染率(R0)也快速的上升了三倍。最近,導致美國最近一波新疫情的 Omicron 變種 BA.2 再把傳染率拉高卅%,最新變種 BA.2.12.1 則又增加廿五%傳染率。這使得新冠肺炎的 R0 接近十八(意即一個確診者平均可以傳染給其他十八個人),已超越麻疹和百日咳(R0=十二至十八),成為人類感染性疾病的傳染王了。事實上,病毒仍然在持續往更高的傳染率變種中。

面對較晚報到的新冠肺炎爆發,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引用香港模式、韓國模式、紐西蘭模式等,制定出所謂「新台灣模式」,不斷調整篩檢、隔離、居家、住院規則,卻仍顯露出左支右絀,對疫情無法掌控之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對基因體瞬息萬變新冠肺炎病毒導致疫情防控,似乎完全不管用。韓國的 Delta 波型態,紐西蘭的 Omicron 波模式,絕對不會在某個地區包括台灣,老戲重演。

我們必須要很嚴肅的認知到,目前面對的是一個基因特徵及後續衍生出的病毒傳染力、交叉免疫反應、免疫逃脫力、疫苗防護反應、中和抗體抗藥性多變的新冠病毒子子孫孫家族;因此,應該全面監測、分辨出此時、此刻、正發生在本地的病毒基因型特性,方足以擬定出更精準,有效的防疫策略,包括疫苗、藥物的儲備。

醫學研究證據顯示,最新的 BA.2.12.1 除了傳染力提昇外,也已降低了對 BA.1交叉免疫,因此 Omicron BA.1 的感染者受到這種變異病毒再感染的機會甚高,這也是導致美國出現另一波流行高峰的主因。最近,依據 BA.1 病毒刺突結構研發設計出的第二代 Omicron 特異性疫苗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臨床試驗中,但可預期的是,對付已出現 BA.1 免疫逃脫特性的 BA.2.12.1 變種病毒仍可能毫無招架之力。此外,美國 BA.2.12.1 變異株流行的同時,南非也正爆發以 BA.4 和 BA.5 變異為主第四波大流行。它們的傳染力增加速度似乎沒有 BA.2.12.1 那麼高,但是仍和 BA.2.12.1 相似,具免疫逃脫,對 BA.1 的交叉反應性免疫相對缺乏,對中和抗體抗藥性升高

令人擔心的是,新冠病毒的基因變異及演化,普遍使得疫苗接種有效性下降突破感染率重覆感染率上升。可以預期台灣應能驚險地度過這一波疫情的挑戰,但面對演化方向突變速度不可預測新興病毒,除了個案數統計分析外,應立即建立全面的、完善的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監控。掌握病毒變異動態,超前部署新式疫苗、廣泛中和抗體抗病毒藥物研發及儲備,方能更有效率,更安全的度過下一波大流行。











俄憂再解體 引戰拚重畫楚河漢界


2022-05-09 01:10  聯合報/   納扎爾拜.葉爾肯/哈薩克學者(哈薩克阿拉木圖
俄國總統普亭。美聯社


在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七十七周年大慶之際,普亭所親自開啟的「特別軍事行動」仍處於膠著狀態中,且呈現出長期化趨勢,致使與歐亞大陸「心臟地帶」相連的地緣板塊,均由原先的大國博弈之「競技場相繼演變為角鬥場」,為全球性地緣政治危機的全面爆發,添加了難以掌控的變數。

特別軍事行動」是根除再解體威脅關鍵一棋。實質上,克里姆林宮早在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之初就已喪失烏克蘭,之後的領土吞併與軍事干涉之舉只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彌補損失,盡可能地把握區域戰略主導權。因此,以「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為名的俄國軍事行動,目的並不是「奪回」烏克蘭,而是藉此一舉打破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平衡,進而遏止長期以來持續暗挖本國牆角,且使其經濟日益「空心化」的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與結構。

四月伊始,伴隨弔詭之「別爾哥羅德空襲事件」的發生,俄國地緣經濟重心也隨之逐步「東移」,將歐陸百年一遇的「戰火」一同引入至太平洋地區,致使區域性地緣政治危機進一步「全球化」與「複雜化」,進而為俄版「印太戰略保駕護航加強自身在該地區存在與影響力

在此過程中,西伯利亞地區自然成為持續推動俄版「印太戰略」免遭西方制裁,且成為能夠改變歐亞大陸之地緣政治格局的「新支軸」,確保俄國以「心臟地帶」為中心所構建的能源、糧食及交通絕對壟斷地位,不受「邊緣地帶」勢力威脅。

俄國地緣經濟戰略重心東移本身,就已證明其「烏東戰事嚴重受阻,事先大幅降低南俄與黑海地區各大主要基礎設施的戰略重要性的目的,是防止後續戰火蔓延至俄國本土,盡可能避免與北約發生「正面摩擦」,通過「側面突破」的方式扭轉自身歐陸不利之被動局面。

自烏克蘭廣場運動親歐勢力徹底壓倒親俄勢力之後,克里姆林宮隨即通過引發克里米亞危機方式強制止血」,暫時杜絕「新思潮」的進一步傳播。隨後正如列寧所言,堅固的堡壘須內部將其攻破。俄國一方面憑藉其自身在歐亞大陸「心臟地帶」之獨有地緣優勢,逐一「引釣」歐盟各大國。

另一方面,則持續向歐盟各中小國家施加壓力,迫使雙方之間產生難以調解的「矛盾」,任其內部自我瓦解」或「四分五裂」,最終讓主導北約的美國出於無奈,以放棄或犧牲烏克蘭的方式,滿足其歐亞大陸「心臟地帶三角大國關係平衡重組要求

但事實證明,美國一方面在不允許俄國成功重演當年「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閃電式南下的同時,也不允許整個歐盟淪為與之締結城下之盟的現代版東羅馬帝國。美國更不允許其「強行西進」重導當年的「大遷徙」,使整個歐洲如同西羅馬帝國般走向「衰弱」。

相反,烏克蘭卻如同埃提烏斯領導的「羅馬軍團」,正在強有力的進行一場場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卡塔隆戰役」,為新世紀歐陸最大規模的「勝利」付出一切,迫使「西進者」重新專注其「心臟地帶」之核心,最終重歸南征北伐冒頓之道,而非西征東歸阿提拉










政商關係 企業家停看聽


2022-05-09 01:11  聯合報/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台北市)
華府是全球最大的政治中心,也是政商最大的金脈。 中新社



政商關係隨著營業額的擴大,愈會進入深水區,古今中外皆然。台灣的跨國企業現在面臨地緣政治和兩岸關係的衝突,更是敏感複雜,稍一不慎,就會被拿來祭旗。

政府企業最大董事長,也是市場最大買主。」在國際各大學講授「企業和政府」二十餘年,企業家們對上述的話愈來愈有體悟。但是,政府也是個大怪獸,特別是加上政黨的輪替或官僚的更迭,除非你是軍火商,不然,對於政商關係還是保有相當風險意識較好,別自嗨過了頭。

沒有錯,美國富豪們花在華府政策遊說時間平均超過卅%。華府是全球最大的政治中心,也是政商最大的金脈,華爾街只是其交換利益錢坑。俄烏戰爭是活生生跨國政商冷血貪婪大戲所謂加入公約同盟,就是小國被殖民的靠邊站,資本和帝國主義剝削利益的手法同樣,只是換了高雅的名詞。台美關係表面上外交來外交去,骨子裡就是以軍事等政策採購換來的保護。

「錢在銀行,人在天堂」是富豪們憂心人生悲劇;「錢在銀行,人在監獄」是他們擔心人生慘劇。政商關係處理不好,那怕在民主國家也可能悲劇和慘劇同時發生。政治就是靠邊站,也許在政壇為真,在商界則不然,有智慧調整的空間,偏偏有些企業家喜歡沾政治的虛幻,結果像紅頂商人胡雪巖的下場一般,那怕综理大平天國戰亂有功,照樣抄家。做生意就好好做生意,幹嘛去招惹權柄。

台灣現在頭痛的是電電電;美國需求孔急的是錢錢錢。俄烏戰爭是美國寡頭政商們撈錢好機會美國參議員葛理漢率領訪問團四月中來台公然向蔡總統要求採購廿四架波音七八七客機總價高達二千三百多億元華航對波音持保留態度,葛理漢再度公開放話,就看蔡政府是否宣布這項採購案了。台灣每年對美軍事採購高達五千億元了。我們在戰爭裡的地位是小混混,卻一天到晚去嗆對岸的大流氓,想來真是悲哀。

葛理漢一行訪台前腳剛走,蔡總統即指派政務委員鄧振中率精英企業團訪美出席六月下旬馬里蘭州舉行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議,半導體、供應鏈、電動車等業者都將隨同。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等於把雞蛋變炸彈,理由是,拜登政府「美國再工業化」玩的是收回製造戲。台灣貿易依存度高,蔡政府積極推動向美緊靠的「新東向戰略,別忘了也得「新南向」和「新北向」,特別是更要審慎地「新西向」,畢竟台灣還能维持貿易順差,靠的都是每年從中國大陸賺來約八百億美元

政府官員看家本領之一是口號叫得動聽,企業家們卻得冷靜思考那是否是一廂情願遐想美國製造業衰落其實是全球自由貿易分工合作體系必然結果。她在金融、軍工和軟體上已經占盡優勢還想運用地緣政治衝突賺進更多利益,來彌補長年需索無度財政赤字政治人物故做不知猶可活,企業家如果還看不懂就自作虐了。

台積電和鴻海集團最近高薪禮聘有政治專才的人當高階幕僚國際政治經濟學台灣企業家的一門必修課了。











光讀電子學 開創不了半導體世紀


2022-05-09 01:05  聯合報/   林志忠/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教授(新竹市)
半導體世紀的興起、並不是驅趕人才直接進入電機/電子科系,只讀半導體元件和電子學課本來的。 路透



中美貿易戰開打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奈米電子元件和積體電路成為了戰略物質,進而半導體產業躍升為兵家必爭之地,於是我們有了「護國神山」的說法,更讓全民引以為傲。隨即,多所頂尖大學的半導體學院應勢而生,政府擬將理工系所,甚至非理工領域的大學生和碩士生,都驅趕進入半導體生產線。

大批人才視為單一高階產業螺絲釘直接速成灌輸已趨近成熟某項生產線技能,是不是國家社會永續發展之福,見仁見智。但科學和技術的歷史發展經驗,有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的地方。

以發明「電晶體」和「積體電路」,從而開創半導體時代的幾位關鍵人物學術訓練為例簡述如下

民國 45 年(一九五六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了蕭克立、巴丁和布拉頓三位(曾)在紐澤西州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人員,表彰他們「對半導體的研究和發現電晶體效應」。這三位業界的研發科學家,都擁有美國一流大學的物理博士學位。

二千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了基爾比,表彰他在達拉斯德州儀器公司工作時「(參與發明了積體電路」;基爾比有電機學士和碩士學位。

積體電路的共同發明者諾伊斯不幸於民國 79 年(一九九○年)英年早逝,無緣分享十年後的諾貝爾獎榮耀。諾伊斯擁有美國一流大學的物理博士學位,民國 57 年(一九六八年)他與戈登・摩爾共同創立了全球數一數二的半導體公司英特爾。

摩爾定律」一詞,公眾耳熟能詳,它描述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是戈登・摩爾在民國 54 年(一九六五年)提出的大膽預測及高瞻遠矚。摩爾擁有美國一流大學的化學博士學位,並輔修物理。

發明積體電路之後,基爾比又發明了掌上型計算機;他在德州儀器公司名利雙收,職位高升。但數年後,他就辭職了。基爾比認為,大公司的文化和運作有一套嚴密的規矩,分工精細固化,甚至瑣碎,並且要求展開每項計畫之前必須預知大概的結果,與孕育發明和創新氛圍相悖

所以,半導體世紀的興起、橫掃全球,並主宰(同時造福)你我的人生,並不是驅趕人才直接進入電機/電子科系,只讀半導體元件和電子學課本來的。












母親節驚心/孩子確診求助無門 無盡等待


2022-05-09 00:51  聯合報/   蘇曉瑜/教(台中市)
指揮中心宣布五月八日起放寬隔離規定,密切接觸者僅限同住親友,並取消居隔者電子圍籬。居隔條件放寬後,晚間在台北街頭已可見外出逛街的人潮。記者許正宏/攝影



在台北念大學的兒子原訂要回來過母親節,原本滿心期待。沒想到五月三日得知他確診新冠肺炎,腦袋一片空白,發呆好一陣子,無法決定該怎麼走下一步。

先生本來要立即開車北上帶他回家隔離照顧,但考慮到染疫風險高,只好狂打電話,四處詢問是否有宿舍或旅館可隔離,努力了幾個小時,電話都是一再轉接,等不到相關負責人員可答覆。後來請託一位好友,終於找到一間獨立的宿舍可暫時留一個晚上。這段期間,兒子一直躲在宿舍頂樓,深怕影響其他同學,那天的天氣並不好,陰陰冷冷的。

爭取到這一晚的緩衝時間,我們立即訂了附近的旅館,我和女兒隔天入住,還可以正常上班和上課。打了一晚上電話找不到防疫計程車,還好隔天我先生問到台灣大車隊,拿到防疫計程車的電話。把隔離房間準備好,全家淨空,先讓兒子自己進主臥房,先生隨後再回家,先生陪兒子在家居隔,讓影響降到最低,否則四人居隔在家,沒有人可以跑腿協助採買,光想就很無助。

接下來幾天,我們一直打防疫專線,但每次結果都一樣:無盡的等待;想線上詢問,網路還是塞爆;想領防疫包,不曉得找台北市政府或台中市政府,也找不到人詢問,幸運的是上禮拜有買到五劑快篩,省著用還是夠的。

昨天是母親節,我相信有許多母親跟我一樣,擔心生病的孩子,也擔憂健康孩子承擔風險。請不要說這次染疫大多是輕症沒關係,還是有人會是重症;也不要說大學生要自己照顧自己,沒有足夠居隔空間補給機制,大學生怎麼照顧自己?我們對政府真的很「寬容」,遇到難題自己解決,我的孩子有幸有足夠的資源照顧,那些住帳棚或被驅離的孩子,家長能不心痛嗎?不知道為政者是否真有感受到家長的擔憂與痛心?

母親節在旅館寫這篇文章,應該是難得經驗與紀念












母親節驚心/聚餐後「兩條紅線」 排隊買快篩


2022-05-09 00:46  聯合報/   賈金蘭/教(竹縣竹北)
近期高雄許多藥局有民眾排隊購買快篩,由於天氣炎熱,許多民眾冒著豔陽在戶外排隊。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劉學聖攝影



是怎樣的賢能政府,讓各個年齡層的媽媽,於母親節當天,在快篩購買行列排了一個半小時?是如何的失能團隊,讓佳節親人聚會時,還得擔心受怕自己是眾矢之的?這是我度過幾十年來,最驚心動魄的母親節。

兒子帶女友返鄉相聚,為了避免外食染疫,改成先生手足各家端菜上桌,一起為年事已高的婆婆慶祝母親節。全家歡聚後,兒子女友有感喉嚨不舒服,但不敢臆測多想。隔天起床發覺有發熱現象,但遲遲不敢說出口。直到兒子發現她躲在房間哭泣,說自己身體不舒服要怎麼辦?一個女孩在男友家作客,有可能成為染疫傳播者,那種心理壓力及歉疚,讓她備感煎熬,想來就覺得心疼不捨。在北部排不到篩劑的年輕人,用了先生勞動節排隊買到的快篩劑,兩條紅線的出現,如緊箍咒般掐住情緒,透不過氣。

兒子趕快通知我,接著在群組宣布並抱歉,要親人注意自己身體變化,也表達年輕人深深歉意,驚擾也害了大家。我當下決定,一家快篩用量驚人,得啟動排隊購買機制,連母親節主角都要親自出馬,無法倖免,因為周日是唯一單雙號都能買的好日子。

指揮中心口口聲聲說篩劑數量絕對足夠,不用囤積。怎麼同理不到百姓用自己昂貴的篩劑(一劑三百元),時薪馬上用罄,何況全部家人或天天得快篩才能上班的人?

令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是,台灣與病毒共存的時程比鄰近香港、日本和南韓晚了半年,難道號稱專業優質團隊,都沒有超前部署的智慧和能力,只能等事情發生,才走一步算一步嗎?那這個夢幻團隊形同虛設無法了解民瘼、苦民所苦,說是報數字團隊也不為過。



洪蘭/享受當下勝過到處打卡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享受當下勝過到處打卡







洪蘭/享受當下勝過到處打卡


2022-05-09 01:25  聯合報 /   洪蘭(作者為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到景點出遊打卡,已成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圖為苗栗縣南庄花卉節的花卉地景。 圖/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自從手機可以拍照,而且不喜歡的馬上刪除,完全不浪費底片之後,照相就成了全民共好,出遊一到景點,不是先欣賞風景,而是立刻拿出手機「打卡」;好友聚餐,佳餚上桌,不是先動筷子,而是先拿出手機拍照。我有一個朋友卻完全相反,她從不拍照,只是靜靜的在一旁享受一切。我問她為什麼不喜歡照相?她淡淡的說:相片只有對相片中的人有意義,拍了一大堆,以後成為後人的負擔。這句話很有意思,四十年前,我曾聽過同樣的話。

民國 71 年(一九八二年),我父親廈門大學同寢室好朋友陳伯伯過世,陳伯伯在柏克萊的加州大學教書,父親退休來美後,不跟我們子女住,卻選擇住在跟陳伯伯同一條街,走路二分鐘的公寓裡。他聽說陳伯伯的房子要拍賣來付遺產稅,就把我從南加州叫上來,去幫忙清房子。我去時,只見陳大哥把他爸爸抽屜裡所有的東西,全部往大垃圾桶裡倒,我驚呼:「那些是照片耶!」他笑笑說:「是,我知道,但是照片只有對照片中的人有意義」。他快手快腳的把屋內所有可移動的東西都扔掉,書籍、紀念品,連衣服都一併送進垃圾桶。父親見我這麼快就清完回家,還稱讚我做事有效率。我哪裡敢說,這麼快的原因是他兒子把什麼都扔掉的呢?但是我也從此了解活在當下的意義,有美景,眼睛盡量的欣賞,有美食,嘴巴盡量的嘗鮮,因為人走時什麼也帶不走多拍多照只是多給後人添麻煩而已

最近看到遠見雜誌中,高希均教授說「自己的晚年自己顧,自己的善終自己定」,覺得很有道理,就開始把對別人沒有意義的東西扔掉,免得家裡東西太多,走路摔倒,自己的晚年就沒辦法自己顧了。

在整理時,我看到一張早年的剪報:一根火柴價值不到一毛錢,一棟房子價值數百萬元,但是一根火柴卻可以燒毀一棟房子。一個微不足道的東西,一旦不當使用,它的殺傷力無與倫比;要疊一百萬張骨牌需費時一個月,但推倒這付骨牌卻只消十幾秒鐘;要建立一個成功的企業,需數十載的功力,但要倒閉它卻只需要一個錯誤決策;要得到別人的尊敬,需要一生的潔身自愛,但人格破產卻只需要做錯一件事。一根火柴是什麼東西呢?它就是無法自我控制情緒不經理智判斷決策冥頑不靈個性狹隘無情心胸

這篇文章一針見血的點出很多人努力一輩子卻不會成功的原因。像這種書應該不要丟棄吧?我便打電話給兒子說:媽有一些很好的書,都是金玉良言,留給你好嗎?他很客氣的說:不必,我要的書,我自己會上網去買。我很無奈,人為什麼一定要用自己經驗去換教訓呢?能用前人的智慧不是很好嗎?它是無價之寶呀!

我們跟黑猩猩只有一點五%的基因不同,但這一點五%的高明就在我們能享受到祖先的智慧,而牠們不能。

自以為是,不接受前人的經驗,大概是每一個世代的通病吧!不然怎麼會有「但願少年有知」(If only the young knew)這句話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