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國土法應具體補償農民、農業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總預算教訓:別把恫嚇當溝通、說謊當說明
◆  聯合報黑白集/賴友友的權重密碼
◆  經濟日報社論/國土法應具體補償農民、農業縣







經濟日報社論/國土法應具體補償農民、農業縣


2024-11-10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土法」爭議多時,主要爭點在於,農地保護與土地開發間的拉扯,當中牽涉龐大的土地開發利益,成了多年擺不平的歷史共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土計畫法(簡稱國土法)將於明年4月30日上路,但仍有部分縣市政府未送出功能分區圖。中央內部的意見也嚴重分歧,除了前、後任的農業部長互槓之外,朝野立委也不滿國土法,紛紛提出十多個修法版本,一致的要求就是「暫緩二年至四年」再施行

行政院表示,理解地方政府、農民及不同黨派對政策推行意見的分歧,仍希望地方都送交分區圖,再進行下一階段協調與溝通。真正的問題出在「農業發展區」(簡稱農區)的劃設方面,國土法設計不良,缺乏合理的補償機制內政部、農業部也脫離現實,未接地氣,要負最大的責任

首先,國土法基於確保糧食安全原則,劃設農區有其道理,但總量卻高達81萬公頃,和民國41年的農地數量相近,則是不合時宜的多到離譜。40年代台灣的農業占有重要地位,產值占 GDP32%,農民占總就業人數56%。但112年農業產值只占 GDP2.5%,農業占總就業人數只有4.1%,糧食自給率卻降到僅30%證明農地總量維持在70年前的水準,並不能保證糧食安全這是國土法最重大的錯誤,農業部應誠實面對問題,適度縮減農地總量,以其他方法來確保糧食安全,才是正辦

其次,對農地的嚴格管(限)制,尤其是農一(優良農地) 與農二(良好農地)的地主,對糧食安全著有貢獻,地價卻和城鄉發展區的地價相去甚遠,權益受損最大,國土法卻毫無補償或回饋機制,等同於對農地地主施以「永世不得翻身」的懲罰。

眾所周知,對於被指定為文化資產者,因其創造社會公益價值,卻犧牲私人利益,「文化資產保存法」乃給予獎勵或補助。政府為維護水源保育,劃設水質水量保護區,致保護區內居民因全體國民用水之公益,而使其土地利用受限,「自來水法」乃向受益者徵收水源保育與回饋費,專供保護區內居民福利回饋及受限土地補償之用

基於「受益者付費,受限者得償」原則,農區的農地農用有如農民犧牲小我(農業工作辛苦,地價貶值,所得偏低,風險又高),應由所成全的大我(整體社會在糧食安全方面受惠),予以回饋或補償。農業部至今只表示將配套投入農政資源,但產業輔導過於空泛,農民權益保障僅限於農保資格及災損救助等,根本不足以彌補農地地主的鉅額損失。行政院有必要儘速修正國土法,增列具體的農地主權益損失的補償費。否則,徒有81萬公頃的農地,農民毫無耕作意願,糧食自給率還會繼續下降,糧食安全更難確保。

同樣的道理,農區的劃設不利農業縣市的整體發展,更對財政造成負面衝擊,相當不公。農地農用表面上雖課徵田賦,但中央自76年停徵僅在農地不作農用時,才改課地價稅農用之農地,移轉與自然人時,又可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這些稅賦的減免使農縣自主財源(地價稅、土增稅),相對地比都會型的縣市少了許多,造成「富都窮縣」財政差距擴大

為保障以農業為主、財政相對困窘的農業縣市的基本財政需求,以及鑑於農民所得較低,農業縣市的居民應當享有基本公共財水準的基本人權,國土法應當對農業縣市給予應有的補助款。在「一般補助款」中,以農業縣農地面積推計專門補助農業縣市的額度。針對農業縣市配合國土法的推動,尤其按照農一及農二的總量高低,給予「專案補助款」,完全使用於農業、農村和農民。

總之,基於「特別犧牲,特別補償(助)」的原則,國土法必須具體地補償農民,補助農縣,才可能順利推動從原民禁伐雖有法定的明確補償金額,行政院卻不編足預算的事例來看,國土法的修正恐怕需要在野黨的合作,才能突破。
















聯合報黑白集/賴友友的權重密碼


2024-11-10 00:3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金聯公司董事長呂政璋上任三天閃辭。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金聯董座呂政璋上任三天請辭,政院祝福他「繼續深耕台灣」。但賴政府灰頭土臉:一是用人鬧笑話,二是有人還想吃銅吃鐵吃國家。

台灣金聯前董座施俊吉自爆有人要賤賣國土,他因擋人財路被撤職,連藍委都擔心他的人身安全;而呂政璋接任三天就扛不住,辭呈說明北港萬有紙廠土地造成政治對立,非他個人所願意。外界納悶,這池水到底有多深

但呂政璋接任台灣金聯董座,就是水很深。呂政璋毫無金融背景,專業與資歷都不足,家族又涉弊遭通緝,為何能替代曾是賴清德任行政院長時的副閣揆施俊吉?

台灣金聯是財政部所屬事業,而財政部近日發生的另一起事件,恰好暴露了賴政府的操作邏輯。財政部說明推廣雲端發票端抽獎活動重複中大獎問題,推給廠商以幕後「調整權重」機制,提升積極參加者中獎率輿論怒批「這就是作弊」

賴政府人事打破民進黨派系分肥傳統,用人唯賴不唯綠,就是幕後「調整權重」的結果。國營事業董座任命,專業才應是加權項。但放眼台灣金聯、台酒、中油、資策會、貿協等,不僅非綠無緣,連黨內非賴系也遭清洗,賴友友才能獨享「權重密碼」

賴清德把國家名器和國營事業當成禁臠,讓賴友友占據高位「深耕台灣」。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是可忍孰不可忍?
















聯合報社論/總預算教訓:別把恫嚇當溝通、說謊當說明


2024-11-10 00:3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院會就總預算案,在協商後確定付委審查後,國民黨立委高舉成功爭取「禁代補償每公頃6萬元」、「公糧收購完整配套」及「健保點值如期達標」等標語慶祝。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六度卡關,在行政院允諾原住民禁伐補償明年追加預算、健保點值明年六月達標,以及公糧收購價格年底提出配套禁伐補償辦法後,延宕一個半月的政治僵局終於落幕,不但讓總預算案順利交付委員會審查,也為NCC、大法官、考試院等人事同意權的協商鋪好道路。

行政院未依法編足原住民禁伐補償預算,也無視立法院主決議提高健保點值和公糧收購價格,導致總預算案被退回,民進黨幾度闖關未成。其間行政院長卓榮泰與立法院長韓國瑜喝過「溫暖的咖啡」,行政院與立院朝野黨團也吃過「和解飯」,卻都不敵綠營與藍白之間的敵意與攻訐;最後還是行政院讓步,提出補救辦法,才解開政治僵局

如果細看總預算案卡關的原因、過程和轉折,可以發現,其實這四十九天的延宕,原本是不必要的。如果行政院依法編足禁伐補償預算,並尊重立法院對健保點值和公糧收購的決議,根本就不會無端發生總預算被退的風波;而即使總預算案被退,只要行政院願意重編補足,也可以很快就止息風波;甚至即使行政院不願重編預算,只要拿出溝通誠意和可行替代辦法,藍白立委也從來不是鐵板一塊,總預算案何致要到第七次叩關才能付委審查

可嘆的是,民進黨寧可製造憲政衝突,也不願降低朝野緊張卓內閣寧可讓行政立法對立,也不願真正解決問題賴政府更寧可讓國政空轉虛耗,也不願讓總預算案盡快付委審查。如今雖然打開政治僵局,但這場無謂的政治風波所凸顯的幾個問題,仍然值得檢討。

民進黨已經執政多年,仍不願依法行政。原民禁伐補償條例是立法院三讀通過,總統公布施行的法律,尤其今年六月立院修法提高補償金額,還是根據民進黨原民立委的版本。卓內閣不覆議、不釋憲、不遵守,視法律如無物,不但歧視原住民、看不起執政黨立委,更是藐視國會、踐踏民主法治。

民進黨享受八年完全執政的美好時光與權力滋味,賴政府迄今不願承認雙少數的事實,卓內閣也不願面對立法院不再是立法局的現實,既不把立院通過的法律和決議當一回事,更不願接受在野黨監督。賴政府自恃有大法官當打手,恣意扭曲憲法與法律,遇事揚言釋憲解危,而不是誠意溝通和認真解決問題。這是總預算案屢闖屢敗的原因,也是賴政府上任以來政治動盪的源頭。

前總統蔡英文自詡最會溝通的政府,終究是個笑話但賴政府連溝通的笑話也不說了,直接以恫嚇代替溝通,以說謊代替說明。立院推動國會改革,賴清德總統召喚青鳥包圍恐嚇;在野黨退回總預算案,民進黨威脅發動全台大罷免。民進黨還製造假訊息,賴清德說退總預算很罕見,實則他當立委也擋總預算;賴清德指示訴諸社會說清楚,結果是大肆散播公教加薪和社福津貼發不了,軍購、治水和醫藥都受影響等謊言。即使吃和解飯,也看不到有誠意的溝通民進黨心態不改,未來政治僵局仍會重演

不過,行政院終於讓步,藍白也不必高興,破紀錄的三兆多總預算,審查需要真功夫。民進黨夾藏多少自肥浪費、撒幣固椿、豢養綠媒側翼、圖利綠友友的預算,該刪則刪;面對川普強勢回歸後的世局驟變,各項資源與預算的配置尤須審慎。雖然大法官沒收國會的監督職權與制衡功能,但立委代表人民監督政府、嚴審預算、嚴查人事、嚴謹立法,更不能懈怠。綠委可以自我閹割,藍白立委必須為人民看緊荷包。







名家縱論/棋子的寂寞:川普的台灣保護費\星期透視/美國大選:菁英與底層的對決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用人唯派系必鬧笑話 賴政府人事決策出了大問題
◆  大屋頂下/看得見的手vs.看不見的手(上) 世界在等待第三本書
◆  名家縱論/棋子的寂寞:川普的台灣保護費
◆  星期透視/美國大選:菁英與底層的對決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棋子的寂寞:川普的台灣保護費


2024-11-10 01:20  聯合報/ 楊永明(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美國總統大選川普獲得大勝,人民授權開啟新時代與新美國政治,但是各國的賀電卻都忐忑不安,因為美國在一夜之間成了更孤立、更不可預測。而川普當選讓兩位領導人最心慌,一是澤倫斯基,因為川普說會在一天內結束俄烏戰爭;另一位是賴清德,因為川普說台灣必須付保護費,且競選期間說過兩次。

賴政府能不付保護費嗎?賴清德的台獨議程和連任之路都必須依靠緊密的台美關係,凸顯聯美抗中,而川普對民主同盟不屑一顧,只有現實利益才有用,因此賴政府一定會支付保護費,且預計不僅會增加軍費與軍購,也會在半導體(台積電)、華航客機、政府採購、輸美商品關稅等,付出川普要求的「台灣保護費」。

川普2.0對台灣衝擊影響有三層面:安全、經濟、政治。安全層面川普或會給予口惠支持,但會要求增加軍費和擴大軍購;經濟層面會要求半導體業加速赴美設廠,台灣也面臨輸美商品加關稅壓力;政治層面是指川普是否會管控台獨?或將台灣作為中美對抗籌碼?總之,台灣從賴政府到民間企業都不會好過,必須思考因應策略。

首先,在安全議題,大選期間,川普公開要求台灣要增加國防預算到 GDP 的十%,川普第一任期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今年六月曾說應提升至 GDP 的五%。以明年度預算為例,總預算為三兆一千多億,賴清德政府編列六千七百四十億國防預算,約占 GDP二點五%;因此,川普說的十%約二兆六千億台幣,五%則是一兆三千億台幣,兩者台灣都不可能做到。但賴政府在川普要求多交保護費壓力下,預計下年度國防預算預計會上看 GDP三%,亦即至少八千億台幣

問題關鍵是保護費付了是否就會有保護?川普的回答是:「台灣距離我們九,五○○英里,距離中國只有六十八英里,而中國是一大片土地,他們可以直接轟炸它。他們甚至不需要-我意思是,他們直接打砲彈都可以。」換言之,是不容易保護,亦即無法保護!還有,川普說如果中國真的攻打台灣,他會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最高兩百%的關稅。

其次,在半導體與關稅方面,川普上台後,台積電可能會被迫大幅增加對美國的投資,甚至被要求供應美國的晶片都必須在美國生產,矽盾效應不再,護國神山變剩山;此外,台灣已晉升為美國第七大貿易夥伴,去年對美出口高達八百七十八億美元,貿易出超四百八十億美元,這些都將面對川普祭出的關稅威脅,台灣難逃川普震撼!

第三,川普是否會管控台獨?或將台灣作為中美對抗籌碼?兩者看似矛盾,但川普不喜戰爭,他曾說「我們的目標是結束戰爭,而非發動戰爭」,他也曾向中方表達支持一個中國政策,因此對於台獨可能會採取管控、不支持或甚至表達反對;然而,另一方面川普對中貿易戰略如果不成功,則可能運用台灣籌碼和北京交易,於是棋子有可能變成棄子

無論川普政府閣員是否有親台反中立場,川普顯然不願看到台灣方面「倚美謀獨」,畢竟台灣是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卻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同時不要低估馬斯克對於川普的影響力,日前他的 SpaceX台灣供應商提出要求,將生產業務從台灣移出,就是基於地緣政治風險考量。

作為大國權力競爭的棋子是寂寞的,大國從自身利益操控棋子,旁觀國家多半退避三舍,最多口惠吶喊支持,賴政府很難拒絕川普保護費,卻又難逃「台灣牌」的宿命,最終自己的命運還是自己顧。














星期透視/美國大選:菁英與底層對決


2024-11-10 01:20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中美文經協會理事暨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是允許公民有權評估執政者的表現,施政若不得人心,公民可以用選票使執政者下台。但問題是,公共事務內容複雜,公民的評估是否正確?故民主政治在十九世紀開始萌芽時,倡議者均主張公民投票權應加以限制以維護民主品質,如必須擁有財產與受過教育,才能擁有投票權。倡議者認為,孑然一身又不識字的住民,對公共事務的認知有限,思慮難以周延,故不應授予投票權。

然而,由於民權思想的深入人心,限制投票權的正當性受到不少質疑。美英透過百年的琢磨,終於在十九世紀後半葉認可所有成年男子均能有投票權。但選舉權普及也為民主的實施帶來新的焦慮,因為社會菁英與底層民眾的目標與價值難以一致,全民參政形同將公共事務決策權,交由認知有限卻占多數的底層民眾。如何避免民粹操作導致民主沉淪,已是近代民主實踐的重要課題。尤其,隨著通訊媒體的發達,菁英透過社經地位領導底層民眾的想望,似乎也愈來愈困難,連帶使得民主的未來蒙上不少陰影。

這次美國大選,客觀指標應對執政者有利。執政四年,民主黨為美國創造一千六百萬個工作機會,製造業工作機會為十年最高,失業率也壓低在健康的百分之四左右,並創造連續三年三%的罕見經濟成長率,股市迭創新高更展現投資者對政府信心。故美國學界對歷任總統表現評比,拜登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的得分十分亮眼,列名四十五位總統中的第十四名。至於二度當選的川普,在民國一○七年與一一三年(二○一八年與二○二四年)的評比均名列最末。換言之,在專研美國總統的學者眼中,川普被認為是美國兩百餘年來表現最差總統

與菁英評鑑不同的是,拜登施政的支持度今年跌到百分之卅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受訪者認為「國家發展方向錯誤」,僅百分之廿八認為正確。現任總統不獲認可顯然影響到賀錦麗的選情,因為在不支持拜登的受訪者中,僅有百分之十六表示會支持賀錦麗。比較菁英的評鑑與民調的支持度,兩者差異十分顯著。但總統是由底層民眾的選票決定,民主政治假設選舉可以讓好人出頭,此次選舉似乎不成立。

施政表現良好的政黨何以遭到全面挫敗?分析者認為,這與菁英與庶民偏好存在差距有關

賀錦麗在選戰中常以「價值」區分她與對手的不同,但價值選擇並非庶民容易理解的概念。賀認為中產階級是支撐民主穩定的重要基礎,故在經濟政策上以扶持中小企業為骨幹。賀的主張雖獲廿三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連署支持,但美國中小企業失去競爭力乃為結構性問題,賀的處方對選民只是天邊雲彩,難以引起共鳴。

時代雜誌分析,儘管經濟現況不錯,民眾也因此獲益,但民眾反因此更害怕失去。這是為何川普瞧不起移民,但拉裔美人卻仍支持川普,因為拉裔美人更擔心非法移民搶飯碗,而非人權價值。故川普不談政策細節,以仇恨語言怪移民、怪中國、怪台灣,反而更能呼應底層選民焦慮,將川普視為「對抗主流」的英雄。

選戰失敗的不僅是賀錦麗或民主黨,而是菁英在民主政治中的定位,這場選舉或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大屋頂下/看得見的手vs.看不見的手(上) 世界在等待第三本書


2024-11-10 01:21  聯合報/黃年


川普說,「習近平知道我超級瘋狂」。其實,川普瘋狂舉世皆知。

翻江倒海,川普大勝。仍如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的大選,此次選舉繼續暴露美國民主政經體制的嚴重異化與失能,而美國也繼續把中國視為美國遭受內外挫折的主要原因,將中國視為美國頭號系統性敵手

大選揭曉,世人對選情的評論目不暇給。本文則想談一談這四年兩次美國大選所呈現的美中兩國政經體制競爭的內容與發展,這無疑是影響世局深遠的議題,也是對未來人類政經文明發展方向的深層探索。

現在是廿一世紀初葉,前述的美中政經體制之爭,簡略而言,就是「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之爭,且「看得見的手」已有凌越「看不見的手」之勢。

一七七六年,亞當‧史密斯發表「國富論」,主張私有財產制,市場經濟,自由放任,管制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主體是「看不見的手」。一八六七年,馬克思發表「資本論」,主張消滅私有制,計畫經濟,以暴力革命及無產階級專政定位政府角色(但預言政府及國家皆終將死滅),主體可說是「看得見的手」。

大約二百五十年來,人類的政經體制可謂就是在「市場/看不見的手」與「政府/看得見的手」之間的「對立與融合/矛盾與統一」的相互交纏中發展,也可以說就是這兩本書交纏史

以中美兩大政經體制而言。中國雖是專制,但中國社會在「市場/看不見的手」之下,內捲得比美國還凶;美國雖是民主,但在「政府/看得見的手」的操作,如關稅、脫鉤、斷鏈、補貼等等,也已與中國不遑多讓。

然而,美中政經體制的競爭至今日情勢,已讓美國感受挫折到幾乎是惱羞成怒不可終日的地步。僅舉一例作對照:

十月初,美國碼頭工人罷工,以加薪七十七%及「反對自動化」為條件收場。值得注意的是,工會反對碼頭進一步機器人化、自動化、AI 化。因為,「自動化會傷害家庭生計」

相對而言,中國的洋山港,世界最大的貨櫃吞吐港,卻是一個沒有「碼頭工人」的港口,整個港可說妥妥的就是一整座占地二二三萬平方米的超級巨無霸型機器人。

兩相對比,美國的「民主政府/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必須面對「碼頭工人」這個政治與經濟的角色,反對碼頭 AI 化。中共的「專制政府/計畫經濟/看得見的手」,則可說完全沒有像美國那種「碼頭工人」的角色,當然也不會聽到反對碼頭 AI 化的聲音,反而引來全球驚嘆與艷羨

上述的美中碼頭對比,其實出現在美中競爭的所有宏觀架構與微觀細節上。從內部治理看,中國沒有美國那種「碼頭工人」,一切都是政府說了算;從對外企圖看,則如中國在一帶一路及非洲的經營,也是政府說了算,更是美國那種政經體制望塵莫及。

中國的政經體制優勢有二。一、美國因總統大選將國家撕得四分五裂,但習近平則輕鬆取消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中共舉國一體的專政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無論對內對外,全國所有的資源皆掌握在中共手中,生殺予奪,得心應手。這是美國那種政經體制做不到的。

二、中共是專制政府,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驅動百姓,使中國成為一個攀比、內捲、向錢看達爾文社會,加上中國人深重的家庭觀念,無人不思育兒送終的責任,這使中國的經濟具有深厚及可持續的發展動能。且美國的碼頭工人因家庭生計反對 AI,但中國的碼頭工人卻悶不吭聲在政府壓力下被 AI 取代,此皆政經體制使然

這一場「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的競爭,非但未見終結,且是方興未艾

十八世紀的「國富論」是重商主義的市場經濟,強調看不見的手,生產工具由手工業轉成機器,並出現了工廠,因此生產關係亦告丕變。於是催生十九世紀的「資本論」是共產主義的計畫經濟,強調看得見的手,要解構「私營工廠」的勞僱生產關係,轉為公有公營的全國一盤棋。

然而,跨越廿一世紀,機器人、自動化與 AI,卻可能將「國富論」與「資本論」都翻頁過去。因為,如馬克思所言,生產工具又變了,生產關係也要變了

仍以碼頭為例。美國以加薪七十七%的碼頭工人,與沒有碼頭工人的 AI 洋山港競爭,這是美國的永續方案嗎?相對而言,標榜永遠代表工人利益的中共,如今卻以無人化的 AI 洋山港來消滅工人,共產主義要不要重新定義

AI 時代是現在進行式,碼頭工人的存在與消滅,二者都是難題。一部無人機外送每日可達三百件,人工快遞員每日頂多三十件。工廠愈來愈無人化、商場也愈來愈無人化公路交通載具無人化後,大概除了救護車,皆無須人工駕駛。教師、律師、醫師的職能也大半可交 AI未來,經濟生產愈來愈無人化,「人」的政經角色會不會重新定義「人生」的追求與意義更將如何重新定位

最大的課題將是:迄今的生產關係是資本家與勞動者的博弈關係。未來,則是資本家加 AI,逐漸排擠並取代勞動者。整個生產工具(AI 化)與生產關係(工人角色降低,工會式微)都變了,政治治理與經濟分配也必須改變。比如,要不要徵 AI 稅?或 AI 國家化有無可能成為一個新課題?

尤其,當愈來愈多人在 AI 時代不能參與生產活動(被失業了),他們將如何維持其經濟分配,亦有待新的倫理與方法建立起來。比如說,「無條件基本所得」(UBI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勢將成為政經顯學

美國近年來在內外的挫折,一直被解釋為是因美國「看不見的手」敗於中國「看得見的手」所致。

習近平的「看得見的手」世人皆已領教,川普也是一位「看得見的手」的狂熱信徒在未來四年美中競爭的賽道上,可說就是川普與習近平兩雙「看得見的手」慘烈搏鬥,這或許也是美中爭衡勝敗的決定性因素。

若再將時間拉長,想像穿越廿一世紀,未來競爭的主體可能是:中國「專制政體/大政府/計畫經濟加市場經濟/分配社會主義化」vs.美國「民主政治/大政府/市場經濟加計畫經濟/分配社會主義化」。

一路是「專制社會主義」,另一路是「民主社會主義」。誰優誰劣?誰生誰死

「國富論/資本論」兩本書已經翻頁,面對 AI 時代及國際政經生態的打掉重練,這個世界也許正在等待融合並超越前兩本書的第三本書














用人唯派系必鬧笑話 賴政府人事決策出了大問題


2024-11-10 01:39  聯合報/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全球品牌創新永續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左)懷疑因「擋人財路」突遭撤職,新董座呂政璋(右)上任,6日舉行董事長交接典禮。記者邱德祥/攝影


台灣金聯董事長呂政璋任職三天閃辭,他在辭職書上說:「台灣政治遠比國際商業複雜。」在東方智慧中,「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形容因才智或擁有資源而遭人嫉妒、打壓,在歷史上屢見不鮮。這樣的情境也發生在如今賴政府公共機構用人上,諸如台灣金聯前後任董事長去職的情況,正是當代「懷璧其罪」的實例。

前董事長施俊吉任內重整資產管理,努力讓國有資產「化腐朽為財寶」,但他的離職過程被視為是「擋人財路」所致,顯示地方勢力與政商派系錯綜複雜施俊吉的際遇,使人聯想到古代人才被利用和排擠的不堪情況,當今公共機構在用人決策方面也不遑多讓

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對於政府機構的重要性,已在學術研究中多次證實。公共機構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不僅面臨法規束縛,還必須滿足政府和民眾的多重期望,這些壓力不僅影響人員任命的選擇,更影響其施政效果和公眾形象。

用人講究「求賢若渴」,重視用人唯才、任人唯賢。然現代政治和管理機構中,派系政治、利益糾葛往往對用人決策產生影響,使得才能出眾的專才反成為懷璧其罪的犧牲品施俊吉坦言「去職原因不明」,顯示在政商派系、地方勢力、民意代表壓力之間,人才的安置和任命往往並非完全依據專業或貢獻,而是涉及更複雜政治交易

今日的政府部門受到多方面的挑戰,其一是如何平衡專業化需求與政治化要求。政府人事決策者往往不得不在專業素養與政治因素之間找到平衡。但台灣金聯人事案顯示,過於強調政治考量會帶來壞的影響,導致優秀的專業人士難以施展所長,甚至成為派系鬥爭的犧牲品。

其二是如何在透明性和公正性之間取得平衡在某些情況下,決策過程受到派系操作、地方勢力施壓影響,導致人事上的決策沒有符合公共利益。在此情境下,用人往往考慮派系資源分配和政治是否正確,國家利益和社會信任反而拋在腦後。

事實上,除了施俊吉之外,前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未出席新董座交接典禮,傳出是因他不滿「看報紙才知被換掉」台船前總經理魏正賜在台船服務逾五十年,差十天退休卻被撤換…。類似事例頻傳,賴政府用人顯然出了大問題。

要從根本上解決,必須加強公正透明的用人機制,確保人才任命符合公共利益而非派系或個人利益。用人應該有一套客觀、公正的評估標準,並經常檢討和改進,以確保人才選拔符合部門需求和公共利益。同時可以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防止人事任命過程中的黑箱操作和派系干預,確保透明性。政府也應制定相關公聽法律,以避免人事權過度集中於少數人手上。

優秀的人才是國家興盛的重要關鍵,無論朝代更替或體制變遷,優秀人才選拔的穩定性和公正性都應受到保障。







張延廷/全球核戰風險升高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張延廷/全球核戰風險升高
◆  馬凱/川普勝選後的台灣與世界
◆  闕志克/川普吸票的魔力
◆  嚴震生/川普完全執政下的台海安全
◆  盛治仁/美選影響大 討論不應比颱風假少
◆  方祖涵/奧古斯都的時光機
◆  施振榮/奈處理機時代來臨









張延廷/全球核戰風險升高


2024-11-10 00:39  聯合報/ 張延廷(作者為空軍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教授)


川普重新入主白宮,其治國戰略不但牽動國際格局及世界經濟,亦直接影響美國霸主地位,尤其俄烏衝突、中東衝突持續,讓多數美國人深感焦慮,促使已開發國家朝極端民粹國家主義復辟,儼然已成趨勢。不僅美國,許多歐洲國家新領導人也有「保護主義」意識。川普一再強調「美國優先」,將迫使台灣付出更多寄人籬下的代價以維持現狀。

俄烏戰爭僵持,直接損及美國領導北約組織的威信。不久前《美國新聞與世界》與賓州大學合作的研究顯示,被視為擁有最強大軍事實力的國家,俄羅斯晉升第一名、美國竟退居第二,這包括運用核武戰略力量的潛在選項。普亭不僅展現核動力水下魚雷和「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並表示這兩種核武都具有無限射程同時,俄羅斯亦通過測 RS–28「薩爾馬特」新型洲際彈道飛彈,明顯擴大蘇聯時代洲際彈道飛彈的射程和攜帶能力

長年來歐美軍事學界均明白,從前蘇聯時期迄今,俄羅斯在其武裝力量使用準則中,一直明載「發動一場傳統戰爭時,如投入十個機械化師仍無法拿下對手,就有使用戰術核武的權力」,這也是普亭自俄烏開戰以來數度提到使用核武,甚至不惜動用戰略核武;其屢屢展開演習,企圖藉以恫嚇歐洲和美國,若歐洲戰略前緣仍對俄羅斯壓迫,已有與之「魚死網破」的決心,這是北約最為忌憚之處。

中國大陸邇來亦首度公布東風–26中遠程彈道飛彈旅演練畫面,美國國防部所發布《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中國軍事力量報告》研判,中共積極庫存包括東風–26在內的各型中長程彈道飛彈,其中東風–26系列總數已超過二五○枚另外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表示,從詹氏防務網站公布資料分析,中共火箭軍至少已編成七個旅裝備東風–26系列飛彈,其部署地點遍布中國大陸多處戰略要地,凸顯實現從「區域覆蓋」到「全疆覆蓋」,並延伸至「第二島鏈」精準打擊目標的戰略部署

檢視中共領導人的軍事思想,從毛時代末期喊出所謂「早打、大打、打核戰」以降,便傾全國之力發展戰略核武,積極擴充「第二砲兵」戰力,逐漸演變成今日「火箭軍」的作戰序列和規模。江澤民時代某上將高官不諱言表示,中共在面臨西方核武威脅時,不惜用西安以東半壁江山換取美國全國國土!只要在國防安全和領土完整備受威脅時,中共就可能展現戰略核武「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手段

英國國防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發行的期刊《The Military Balance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指出,當前美國正面臨財政問題和工業能力衰退等國力發展問題。美國海軍現正面臨艦隊運作需求、預算和造船能力的限制;參照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美國海軍設定了打造三五五艘水面作戰艦隊的目標,截至今年,美國海軍艦隊規模依然不及三百艘,爾後將很難再應對歐、亞兩方面同時的軍事對抗。

從二戰歷史觀察,核武是人類共同浩劫,其影響絕非止於某一地區的衝突,而是必須由全人類共同承擔的淒慘後果。戰爭從來都不是理性選擇,對美國資本主義國家而言是一門生意,但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被國際孤立的地區軍事強權,則是展現其民族主義的終極猛藥。現今不僅五個常任理事國皆是核武強權,就連印度、巴基斯坦、北韓、以色列、伊朗都已是擁核國家,在誰都不願低頭示弱的戰略壓力下,核戰的風險不能過度樂觀,兩岸軍事衝突的風險也不能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