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未來四年嚴厲的經濟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藉亡國感取勝,但內政恐更形棘手(《二○二○大選》系列之 一)
◆  聯合報黑白集/這些裂痕如何弭平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未來四年嚴厲的經濟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未來四年嚴厲的經濟挑戰


2020-01-12 02:0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第15任總統及第10屆立委選舉終於塵埃落定蔡英文總統獲得勝選連任,民進黨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席次,再度完全執政,掌握國家的發展方向。我們恭喜蔡總統和民進黨的勝選,也慰勉需要繼續努力的國民黨。人民已經做出了決定,既然將國家領導權交給了民進黨,就要信賴民進黨能帶領台灣繼續前行。
當前台灣面臨的經濟狀況,其實非常嚴峻:在外,美國保護主義興起,原來密切連結的全球高科技產業生產鏈,已被硬生生地切割為東西兩大陣營,讓身處連結地位的台灣難以調適。此外,內部成員貿易自由化,但排擠外部成員的「區域貿易協定」在全球遍地開花,也讓無力突破北京封鎖、缺乏貿易協定的台灣,無法公平和他國競爭而備嘗辛酸。
在內,台灣人口在老齡化的威脅下,呈現對老人長期照護的強烈需求,但無論是公部門或民間的供給,都因資源有限而面臨質與量皆不足的窘狀,亟待摸索出有效解決的模式。而在少子化衝擊下,要鼓勵生育就必須提供生育和養育上的足夠誘因,這對已經捉襟見肘的政府財政,可說是雪上加霜。在教育上,產業需求和學校教育之間的落差仍然巨大,企業抱怨找不到可以勝任的勞工,勞工則抱怨企業不提供適當的待遇,而且青年的失業率偏高,加上畢業時多數已背負了沉重學貸,繳交利息都有困難。政府試圖鼓勵青年創業,但多數創業面臨技術、資金、市場、競爭等問題,通常熬不過幾年就紛紛夭折、退出市場。
在產業發展上,台灣雖然有台積電、大立光等少數明星企業支撐高科技電子和光學產業,但傳統產業因缺乏區域貿易協定、出口困難,或因近年經濟成長慢、消費力薄弱而委靡不振,導致高科技電子業一枝獨秀,但其他幾乎是百業蕭條的慘狀,連帶薪資也難以上升,醞釀出仇富和世代怨懟的社會氛圍,也造成政府難以對軍公教等公務員調薪、優秀人才陸續從公部門流失,未來政策規劃品質堪憂等負面效果。產業發展不均,也造成所得分配惡化,衍生政治和社會問題。這些問題衍生的負面效應日益顯著,但迄今未見政府提出能解決困境的有效對策。
接著,是台灣的能源政策正面臨嚴厲的考驗--「核四確定不會重啟,蔡政府雖然全力衝刺綠電,但調整期間必須大量依賴火力發電,讓中部乃至其他地區的空氣品質持續惡化,將導致火力電廠鄰近縣市抗拒,產生中央和地方愈來愈強烈的對立。而且台電公司恐怕無法長期補貼虧損,電費勢必上漲,民眾是否能夠承擔漲價後果,也是對政府的巨大考驗。
上述各項經濟挑戰要突圍,每個都艱辛無比。我們建議蔡政府要虛心檢視,看看韓國瑜國政顧問團為他提出的政見中,有哪些是值得參考推動、能協助解決問題的方案;一方面表示全力打拚國政,只要是有價值的,不在意來自何處。例如,韓國瑜非常重視庶民經濟」,提出來的政見應該對解決弱勢產業停滯、所得分配不均惡化,底層民眾無力營生,可能製造社會問題的狀況,獲得相當的舒緩。
另外,韓國瑜的免學貸利息計畫其實所費不多,但可減輕學生負擔、舒緩心理壓力;補助出國當交換生一年的「滿天星計畫」,雖然政府財務負擔大,但可以折衷地提供政府可以承受的名額,讓年輕學子提早見識外面的世界,以大幅提高台灣年輕菁英的未來的國際競爭力,甚至吸引更多跨國企業來台投資。
最後,為了追求蔡總統提出「團結台灣」的目標,納入部分在野黨優秀人才進入政府,消除社會對民進黨「整碗捧去」的印象,也是讓台灣重新出發的良方。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讓大家抹平撕裂、合作向前吧!












聯合報黑白集/這些裂痕如何弭平


2020-01-12 01: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選戰造成的社會裂痕如何弭平,將是蔡總統必須優先思考的議題。記者季相儒/攝影


蔡英文以壓倒性多數獲得連任,但更多的問題,是在選戰後才會顯現。尤其是選戰過程造成的種種政治及社會裂痕,未來要怎麼弭平,將是蔡總統必須列為優先思考的議題。
民進黨長期以來的選戰策略,就是操作對立情緒。從早年的省籍、統獨、本土/外來、愛台/賣台,乃至藍綠,無一例外。但過去操作的對象,多半僅限於針對競爭對手或政治人物;這次卻擴及一般民眾,讓社會裂痕從政黨對峙蔓延到世代對立,且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投票前的造勢活動,有韓粉到台大醫學院借用廁所,被學生轟出去;另有醫生宣稱,自己遇到支持韓國瑜的病人,就「開嗜睡藥給他」;而韓國瑜之女韓冰的維基百科詞條,被惡意竄改成極惡毒的文字。這都還只是選前的例子。「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難道已成過眼雲煙?
對立的情緒滲透到各個層面,家人因此反目,朋友成為仇讎,智力測驗貶低對方支持者更成常態投票前兩天,蔡總統在造勢大會上喊出:「不管輸贏,都要擁抱韓國瑜」。話說得很大氣,但大家仍記得,四年前蔡總統當選時說過:「我當總統一天,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道歉」。而今又如何?
民進黨上下一定為贏得繼續執政而喜不自勝,但要小心,別讓這種喜悅變成新的霸凌氣焰。蔡總統不妨再想想她說過的「三謙卑」,想想如何把自己打造成「最大公約數」,別讓世代對立變成仇恨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藉亡國感取勝,但內政恐更形棘手


2020-01-12 01: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中)連任成功,繼續完全執政。記者余承翰/攝影


大選揭曉,蔡英文一掃前年九合一的慘敗,贏得另一個四年的執政江山,民進黨也囊括國會過半的絕對優勢,得以繼續完全執政。民進黨過去三年多的執政弄得民怨四起卻仍能保住政權,主要是操弄亡國感抗中保台策略奏效,贏得了多數年輕選民的力挺,有效抵銷了其他世代民眾對蔡政府的不滿。當選舉的激情過後,蔡英文必須珍惜這樣的民意託付,謹慎彌縫社會裂痕,在下一個四年把台灣帶向更健康的發展方向。
台灣的選舉形勢,屢屢在「主權牌」與「經濟牌」之間往復擺盪,每隔數年便改變方向往另一端傾斜。前年的九合一選舉,是藍營的「經濟牌」發威,一夕橫掃了十五縣市。但僅事隔十四個月,鐘擺立即又盪回了「主權牌」的主場。之所以變化如此急遽,關鍵因素是去年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如此突兀的舉動,為民進黨提供了反中及反藍的強大砲火;其後香港反送中的動盪,又增添了民進黨「亡國感」的炒作火力。遺憾的是,藍營始終未能根據形勢變化調整腳步,仍反覆重彈九二共識的基調,缺乏更積極的論述,反留給民進黨不斷「抹紅」的空間。
蔡英文這次把選舉主軸拉高到主權保衛戰」,利用「亡國感」充分浸潤了台灣年輕世代,而香港抗爭者的年輕化更增加了本地青年的同儕感,因而召喚出年輕族群踴躍投票。然而,對曾經身歷或聽聞冷戰對峙的中壯以上世代而言,把台灣的地位比擬為香港,顯然不具說服力;對這些肩負養家活口的世代而言,經濟的好壞、社會的公平正義、民主政治是否遭到侵蝕,才是更重要的事。這次選舉過程中,社會上明顯出現了「世代衝突」現象,不少家庭發生代際間的對立,即因抗中態度不同所致。這些裂痕,未來將有待社會共同修補。
弔詭的是,當民進黨指控中共「介選」,批其暗助在野黨時;事實上,中共每一次出手都是在為民進黨提供彈藥,幫綠營助選。北京當局如果無法理解兩岸間這種微妙的三角拉扯,並謹慎行事,它只會離台灣的民心與現實越來越遠,就和它處理香港問題一樣如出一轍。
許多人好奇的是:這次民進黨的勝選,比起它民國107年(二○一八)在九合一的大敗,執政情況幾乎沒有變化,為何兩次選舉結果會如此南轅北轍?合理的解釋是,民國107年(二○一八)的選舉是地方選舉,選民對於自己切身的問題比較關注;但這次是中央政府的大選,焦點就被拉到更抽象的主權議題。事實上,民進黨雖靠著「主權牌」贏得選舉,但在野黨所提出的種種國政質疑,包括經濟停滯、民主倒退、環境汙染、東廠橫行、肥貓分贓等,無一不是真實而具體地存在。當選戰塵埃落定後,蔡英文仍得回到現實面對問題,逐一設法解決;畢竟,這些才是真正關係人民福祉的大事,也是國家領導人不容推卸的責任。
這次韓國瑜雖然敗選,但得票較四年前的朱立倫增加了一百七十萬票,且召喚出不少原本非屬藍營的支持者,將國民黨重新接回地氣,仍功不可沒。問題在,國民黨從初選提名到不分區提名不僅缺乏全盤謀略,甚至不斷出現郭台銘暴進暴出、吳敦義的私心盤算、菁英階層反韓、地方首長推託不前等內部干擾,留下惡劣的印象。這些失分,都遠比韓國瑜被抹黑為「草包」,要嚴重百倍。吳敦義為敗選請辭,遠不足以補償其領導失能之過國民黨如果不加速使中生代接班,前途堪憂
蔡政府過去三年半其實造成許多民怨,施政缺失也非常多,這次竟然還能大勝,主要是選舉策略奏效。但民進黨切勿錯誤解讀民意,以為民心易於操弄,而變本加厲。畢竟,亡國感容易販售,卻難以開花結果。民進黨唯有認真面對內政,才是為政之根本。
(《二○二○大選系列之 一

【即時短評】監督難使力 國會恐再暴衝

◆  【即時短評】綠再掌國會新龍頭 能展泱泱大黨風範?
◆  【即時短評】監督難使力 國會恐再暴衝

◆  【即時短評】民進黨贏了 年輕人,你贏了嗎
◆  【即時短評】再次完全執政 民進黨如何當泱泱大黨?
◆  【即時短評】小英故鄉藍綠大亂鬥 賭爛票是警訊
◆  【即時短評】未呼應身障者改裝車需求 交通部為德不卒
◆  【即時短評】想要怎樣的4年?珍惜作主的這1天
◆  【重磅快評】92可被出征 「下架民進黨」也可被滲透
◆  【重磅快評】武漢非典型肺炎很陌生 台灣能貢獻什麼?
◆  【重磅快評】王立強兜售邱義仁,選前「共諜」還有戲?
◆  【重磅快評】王立強兜售邱義仁,選前「共諜」還有戲?
◆  【即時短評】大撒幣+小確幸=選票?
◆  【重磅快評】從反滲透法一把尺到陳師孟霸凌司法
◆  【重磅快評】共諜鬧劇再攻防?蔡政府獲利難了結
◆  【重磅快評】別打著「事實查核」的招牌當韓黑、英粉
◆  【重磅快評】謝長廷棒賽說連三失誤,嫌蔡英文票太多?
◆  【即時短評】謝長廷的「沙西米刀」 切割出來的事實
◆  【重磅快評】韓國瑜沒說錯 謝長廷不可能秒變純潔
◆  【重磅快評】公開審視空難環節 才是最好的追念與撫慰
◆  【重磅快評】黑鷹折翼那個單位能說真相?
◆  【重磅快評】哀榮折翼黑鷹 團結不是逃避檢討的藉口








【即時短評】監督難使力 國會恐再暴衝


2020-01-12 11:51 聯合報  本報記者林麗玉張文馨
蔡英文總統(圖右)以史上最高票贏得連任。 記者余承翰、許正宏/攝影


蔡英文總統順利連任,民進黨拿下61席立委席次,再度搶下國會過半成為最大黨,在野黨則是百花齊放,政治立場南轅北轍,這種國會組成讓民進黨佔盡上風,要能監督制衡恐得花費更大的力量,否則就是失能國會、暴衝執政。
民進黨掌控過半的立委席次,號稱容納多元聲音;民國105年(2016年)的民進黨也是大幅吸納社運人士,訴求體制內改革,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4年來,蔡政府把工輔法、一例一休都修成惡法、礦業法原地不動,過去這些有理想的社運人士進入國會後,喊的土地正義、司法改革、勞權,形同噤聲。
因民國107年(2018年)九合一選舉慘敗,民進黨悖離過去開放公投的價值,打造鳥籠,終結公投綁大選;配合去年一整年的亡國感操作,民進黨可在34天內,火速通過仍存在寒蟬效應威脅的反滲透法,而這些修法,理想派代表同樣投下贊成票。
試想未來4年,民進黨獨大,即便國、民眾黨、時力3黨合作,在野黨仍無力招架。越來越深諳執政之道的民進黨,行政和立法效率都提高,一旦重大決策背離民意,將無人能擋,只能在修法造成災難後,再靠多數民進黨自我修正。
促轉會黨產會等類似機關也可預見,將在民進黨的需求下越設越多,號稱追求公平正義的中立機構,將籠罩在整肅異己的陰影下,讓人民失去信心











【即時短評】綠再掌國會新龍頭 能展泱泱大黨風範?


2020-01-12 10:27 聯合報  本報記者周佑政

新國會2月1日開議,民進黨席次單獨過半,未來在立法院依舊掌握絕對優勢。接下來民進黨在國會能否擺脫如本屆「橡皮圖章」之譏;民進黨籍國會議長,也必須發揮調和鼎鼐、真正尊重包容小黨意見,才能顯示一個泱泱大黨的風範與格局
民主政治是政黨政治,是責任政治,基於這樣的民主原理,民進黨當然可以執行、通過各式自己想要的政策或法律;但政治也是妥協的藝術,國會議員監督行政部門也是天職。如何在兩大原則上取得平衡點,做為執政黨必須拿捏得宜。
很可惜,過去四年來的立法院可說是烽火連天。尤其在審查重大法案時,經常上演在野黨杯葛,執政黨強渡關山的戲碼。從一例一修勞基法修正、軍公教年金改革、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不當黨產條例,乃至最近的反滲透法三讀,民進黨無一不是在爭議聲中,藉由席次優勢「硬著陸」。
這屆立法院爭執不休,立法院長蘇嘉全必須負起一定責任議長中立化看似政治正確」,但換個角度看,沒有善用朝野協商工具,一味透過席次優勢強行通過法案,是造成朝野缺乏互信與僵局的重要原因。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昨天釋出善意表示,未來民進黨會持續與一些小黨保持良好互動。民國105年(2016年)民進黨勝選之夜,蔡英文總統向黨公職下的第一道命令是「謙卑、謙卑、再謙卑」。但事實證明,民進黨這幾年來在國會的作為,離謙卑二字十分遙遠
這次選舉,民進黨與部分小黨成功對話、整合,不過民眾黨時代力量並不在其中。選戰期間,民眾黨、時代力量與民進黨幾乎站在對立面,選舉結果若從民進黨角度出發,更不乏幾個激戰選區,因小黨參戰,讓藍營漁翁得利。雙方選前齟齬與選後新仇,再碰上長久以來的藍綠對立,新國會上路後,恐依舊吵吵鬧鬧。

名家縱論/蘇蘅:如蘆葦般被政治壓傷的媒體\星期透視/小英連任 兩岸關係何去何從?

◆  名家縱論/蘇蘅:如蘆葦般被政治壓傷的媒體
◆  星期透視/小英連任 兩岸關係何去何從?
◆  大屋頂下/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啟示
◆  三大問題影響台灣未來
◆  兩個世界的台灣
◆  年輕選票的江山
◆  漫畫/選舉落幕 小英連任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蘇蘅/如蘆葦般被政治壓傷的媒體


2020-01-12 00:19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
蔡總統(左)在競選期間與網紅波特王合拍影片。 圖/摘自波特王YouTube

民國107年(二○一八年)蔡英文在九合一選舉重大挫敗後,聲望重挫。但打不死的民進黨也展開復仇之役,不但硬生生把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極其扭曲地畫上等號,更硬把一國兩制親中紅帽子扣向藍色陣營,展開更強勢的復仇大反擊
去年三月,蔡英文還在號召「我們要讓製造假新聞的人得到警惕,我們要向全台灣的假新聞說不」,但這次選舉,主角已不是「假新聞」,而是民進黨如何利用法律和程序,舖天蓋地操作各種媒體,成就其反傳統的領袖形象。
首先上場的是不再獨立的NCC。過去NCC處罰媒體最多案件是「節目廣告化」,但民國107-108年(二○一八到二○一九年)卻開始「重視新聞台涉失實和偏頗報導」,理由是報導特定政治人物比例太高,不符合其新聞製播與倫理規範的「謹守中立、客觀」。這很像是川普在民國106年(二○一七年)曾嚴詞譴責NBC新聞太偏頗、政黨傾向太強,應該吊銷執照。不過,美國主管機關FCC並未照辦。
今年媒體更赤裸裸地各為其主做政治宣傳,政治和媒體眉來眼去,完全不遮掩。先是林崑海旗下三立電視主播林楚茵被民進黨提名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接著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展開全面抹黑抹紅抹黃,偏綠媒體在處理韓國瑜相關新聞,幾乎每則都以負面角度報導,無中生有,斷章取義,最後整個國民黨拒上三立政論節目。媒體界這樣滿天烏雲,還是歷來選舉前所未見
利用假帳號進行網路戰是另外的新招國外專家拉奧Venkatesh Rao曾反諷,網站和媒體並不是讓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反而變成科技運用毫無節制,使用者只是被控制的機制,點擊按讚的開關而已。網路操縱者也沒有道德下限,許多網軍刻意避開有用資訊,運用假訊息和誘惑的標題,促成下一次點閱和仇恨的煽動。這種向下墮落的生態鏈,便是楊蕙如們生存寫照
蔡陣營也收編台灣重要網紅。從訂閱數達兩百多萬的蔡阿嘎,到只有十多萬的Best of Taiwan,無論是「總統做什麼?」、阿滴英文的「我剛下飛機」,黃氏兄弟的「蔡英文全國競選總部充滿社群未來感的設計」,到去年十二月波特王「今天撩蔡英文總統」,波特王更多了「全世界第一個撩總統的YouTuber」頭銜,網紅節目成為政治鬧劇的舞台,但也成功轉到主流媒體,發揮影響力。
最後一波則為限制言論自由。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六月,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蘇震清提案修改「社會秩序維護法」第六十三條散播網路謠言開罰條文,內容無關候選人之間的競爭,而是究辦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的案例,外界戲稱「查水表」,南北至少上百件,有如卡夫卡小說「審判」般荒謬。形成網路世界人人自危。
去年十二月卅一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反滲透法」,許多台商擔憂會在台灣的法律中被定義為「滲透」。對媒體來說,在執政黨換照威脅下,更多了牢獄之災的恐懼。
當蔡英文聲言要用選票守護民主自由的同時,她下令國會逕付二讀限期三讀通過「眾人皆曰不可、沒有行政院版本、沒有委員會審查、沒有主管機關」的反滲透法,她忘了「程序正義」才是民主不可或缺的元素。
當蔡英文發言人林靜儀說出,「統一就是叛國」,當網軍沒有人性圍剿挺韓的愛心菜販陳樹菊是「沒有資格活下去的咖洨」,凸顯綠營在社群媒體「寸草不生」的打法。
這次選舉猶如意識形態自由的試煉。無論獨或統都是個人獨立判斷和偏好,不應受到任何公開辱罵或騷擾,媒體更不應對想法不同的人沒有同理心,欲去之後快。
民國109年(二○二○年)的選舉,媒體全部戴上魔戒;為了搶奪魔戒,部分媒體扔棄專業倫理,也毀掉自己的公信力。「被壓傷的蘆葦,它不折斷」,台灣的媒體公信力一再斲傷,有修復的一天嗎?身為傳播學者,我只有這樣期待著。















星期透視/小英連任 兩岸關係何去何從?


2020-01-12 00:06 聯合報  周陽山/金門大學、文化大學兼任教授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當選連任,支持者手持旗幟熱情吶喊,欣喜若狂。 記者陳柏亨/攝影

大選結束了,小英連任成功。兩岸當前的緊張關係將會趨於和緩,還是會進一步加劇呢?這真是大哉問!但答案恐怕不只是在台灣這一邊,而是由中國大陸、美國及整體國際環境決定。
在這次大選中,泛藍選民充分表達了對兩岸情勢憂心忡忡的立場。但綠營選民的看法卻完全不同!他們既不擔心台海危機與台灣前途,而且還用選票清楚的表達了強力支持蔡英文的「辣台妹」立場。
換言之,即使面對兩岸攤牌的戰爭威脅,他們也是無所畏懼,這當然不是恐中」,而是反華拒中」。基於此,這樣的選舉結果,對中共領導階層決策勢將形成關鍵性的影響。究竟,兩岸關係會愈來愈敵對和疏遠?還是將維持過去的方向,提出更多的惠台措施與和解政策?這仍有待後續的觀察。
在過去幾個月裡,大陸官方面對香港的動盪情勢,採取的是保守、溫和、內斂的對策,在新任中聯辦主任的人選上,則是以「拉高層級」、「強化歷練」和「穩住局面」為主要考量。但是對於台灣,尤其面對年輕選民十分清楚的投票意向,又將如何拉高層級、穩住局面呢?
大家更為擔心的是,選後中共領導人是否會因大陸《反國家分裂法》的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而「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這當然不是台澎金馬同胞樂見的情況,但台海對峙的危機情勢又將如何避免呢?
答案其實是在中美關係與大陸內部情勢,也就是中美雙方在經濟、貿易、科技、軍事到外交各層面的整體互動,能否逐漸趨向和平穩定,還是會持續惡化?如果雙方的互動是一路下行,而且不可遏止;中、美、台三方關係發展,恐怕就只能日趨惡化!而一旦大陸領導人在整合內部不同意見後,最後判定是「台獨」已不可避免,和平統一也全然無望,則台灣未來命運能否維持和平發展,恐怕就很難樂估了。
至於美方對台海危機的可能態度,則可從最近的中東情勢看到具體印證。美國總統川普的初步反應是急躁、任性,不按理出牌,而且要求伊拉克必須付給美國足夠的軍費,才願撤軍!然而,一旦美軍基地面對伊朗強勢回應、武力攻擊時,他卻又趕緊退縮,絕不輕言啟戰。很顯然,他本無「以戰止戰」決心!如果台灣選民真的寄希望於這樣的大國領導人,那就真的是所託非人,問道於盲了。
民主選舉是大家的選擇,所有同胞都必須共同承擔選舉的後果!但政治人物卻有責任、有義務逢凶化吉、趨利避害、化險為夷,盡一切可能保障人民的身家性命。
現在,兩岸情勢已出現新的考驗和新的危機,台灣的政治領袖必須掌握時機、審時度勢,絕不能再圖機巧,讓國家前途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大屋頂下/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啟示


2020-01-12 00:02 聯合報  黃年
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兩岸關係將進入新的篇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獨不消滅中華民國 統一要消滅中華民國

此次大選印證北京對台政策失敗。但也絕非蔡英文團隊兩岸政策的成功,反而可能是陷於更嚴重困境的開端。
這是受到北京因素衝擊最大的一次大選。大於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的飛彈危機,也大於民國89年(二○○○年)朱鎔基放狠話。一、遠因:北京始終持守「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二、中因:北京自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定為禁制語。三:近因:習近平去年元月二日談話,標定「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並楬櫫「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習近平的談話,使台灣政治情勢在一夕間全盤翻覆。蔡團隊操作「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生存的空間」、「用九二共識掏空中華民國」、「統一,就是要消滅中華民國」、「台獨捍衛中華民國」等論述,加上香港反送中事件的襯托,營造「亡國感」的氛圍,成為勝選的主因。經此大選,可用兩句話概括兩岸情勢:
一、台獨不消滅中華民國。
二、統一要消滅中華民國。
蔡團隊的兩岸思維主軸是中華民國台灣
這是台獨華獨的混合體。退一步是台獨,進一步是華獨。形成一種「台獨捍衛中華民國」的奇詭氛圍。台獨原是滅國者,如今卻成護國者。賴清德尤將此種意象表達得淋漓盡致,林靜儀的觀點則已落後。
此次大選,可謂就是在「台獨不消滅中華民國」及「統一要消滅中華民國」的辯證弔詭中進行,台灣人民也作出了選擇。並可預見,選後的兩岸形勢也將朝這兩句話的內涵與方向演化發展。
對民進黨而言,法理台獨(法獨)不可能,借殼台獨(殼獨)不夠用,因此朝「殼獨與華獨混合體」發展。蔡英文連任後仍將在「殼獨」與「華獨」的路徑與比例上再作抉擇及拉鋸:一、繼續「殼獨」,留下中華民國國號,繼續「去中華民國化」。二、靠向「華獨」,以「一中各表」(也許換成別的幾個字)的思維,修復兩岸關係,並引領民進黨轉型。
相對來看,北京的一國兩制」,仍囿於三個套路:一、老三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二、「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三、統一是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總之,就是要消滅中華民國。
近幾年來,北京認為,一手用「反台獨」封死民進黨,另手用「反一中各表」封死國民黨,就能使台灣進退無路,搞定台灣。但是,北京想不到的是:民進黨此次居然是以「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生存的空間」及「台獨捍衛中華民國」等意象而贏得大選。借力使力,打蛇隨棍上
這次大選印證北京對台政策失敗。北京要消滅中華民國,但若在台灣連中華民國都站不住,「中國」還站得住嗎?更別說要台灣「統一」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了。
因此,北京要承認對台政策的失敗。不承認失敗,就不知改錯,就會錯到底。
薄瑞光選前引述北京消息說,這次大選中共在乎的是台灣方面兩岸政策,而不是誰贏。蔡英文則說「蔡習會聽起來滿誘惑的」。可知,雙方皆有「兩岸重開機」的心念。重開機的可否及成敗,至少涉及下述因素:
一、兩岸能否再開機,首先卡在「九二共識」。由於蔡團隊將「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設為大選主題,這使雙方在選後都更難退讓。「九二共識」若要廢,如何廢?若要留,又如何留?這是兩岸必須共同面對的新答卷第一題。
二、蔡英文及民進黨勝選,是贏在仇中反中的民間情緒,而絕非贏在其兩岸政策的正確,亦非勝在其民主、法治、經濟等治理績效。相反地,其仇中反中的操作,及「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的說法,皆增加了選後轉圜的困難。一般認為,這一回中共若不翻臉則罷,一旦翻臉恐就不易收拾。蔡英文若不想以成為第三個李登輝、第二個陳水扁收場,應當把握「重開機」的契機。
前文指出,蔡英文已建構「殼獨與華獨的混合體」。則「殼獨的下一站:華獨」或許是蔡英文歷史定位的可能探索,也應是民進黨改弦易轍的可能路徑。但由於贏得很多,會不會因而失去轉型的壓力。
三、選後,在經濟面,北京可能要考慮是否脫鉤斷鏈的問題。是否脫鉤,對民進黨或許是兩可;不斷最好,斷了也許更有利台獨路線。但脫不脫鉤,對北京卻是兩難;不壓迫經濟,別無表態工具,脫鉤卻可能剪斷兩岸臍帶。
至於在政治方面,當台獨不消滅中華民國,若北京仍要消滅中華民國,北京在台灣沒戲。
蔡英文若在「台獨」與「華獨」間擺盪,北京應引導其向華獨靠攏。因為,對北京言,華獨優於殼獨,殼獨優於法獨。即使談「統一」,「華獨」也是「統一前」的必要及必然形態。
北京應知: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北京要穩台灣,就要放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四、這是國民黨天王們歷來演出最醜陋的一次大選。韓國瑜對內主要敗於王金平及郭台銘的窩裡反。經此役,國民黨選後的分崩離析應可預見,台灣的反台獨平台亦終於解構。但國民黨兩岸政策的敗因仍在北京。北京甚至不容「一中各表」,則中華民國在台灣如何立足?遂致此次大選演出「中華民國不能捍衛中華民國」,反而變成「台獨捍衛中華民國」。
五、最後談美國。川普政府無疑已將「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推演至「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中華民國現狀」。例如:見諸公開(並立法)防阻中華民國現存邦交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甚至有人倡議台灣主權象徵法」,主張接納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台灣主權象徵符號等。現況是:台獨已與華獨混和,宣稱台獨捍衛中華民國(包括「反滲透法」);美國也公開維護「中華民國的現狀」。只有北京要消滅中華民國。於是,今日看來,美國與民進黨是在共同維持一個「殼獨與華獨的混和體」。台灣政治不啻已經進入「台獨不消滅中華民國vs.統一要消滅中華民國」的奇譎弔詭之中。這是五年前我在上海兩岸座談會的預言,已經應驗。
倘是如此,北京應知:兩岸若不發展出「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一中各表)」及「大屋頂中國」之類的概念與體制,「中國」將如何留住「中華民國」?如何留住台灣?













三大問題影響台灣未來


2020-01-11 23:52 聯合報  游清鑫/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
總統大選返鄉投票,國道客運疏運台北到宜蘭旅客人潮多。 圖/葛瑪蘭客運公司提供

選後多數的關注會指向民進黨大勝原因(或是國民黨慘敗原因),以及接下來的政治發展趨勢。此外,這次大選有三個攸關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問題值得注意。
首先,此次選舉過程看到迷失自我的台灣媒體。傳統上媒體被期許是第四權,而且是用來監督,甚至制衡既有行政、立法、司法等政府權力,也是與政黨與政治人物站在對立面的「社會良心」。但,一個令人擔憂的發展是,這樣的第四權已經高度的政治化,我們已可輕易從民眾對不同新聞媒介的閱、讀、聽習性,就可以很清楚地判定其政黨支持傾向。
換言之,新聞媒介所傳遞的訊息,不一定可以看得到真相,反而習慣性地直接節錄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內容;主持人除了播報角色之外,還加上評論者,更可以是特定政治立場的倡議者。這一發展使新聞媒介成為某些特定族群在政治上的同溫層平台,這使新聞媒介除了強化社會的極化與對立之外,同時也自甘放棄第四權的角色,不知媒體是否有此警覺?
其次,到底何時才會有真正的不在籍投票?台灣大選投票率高,一直是其他民主國家羨慕的對象,政府公布此次合格選舉人數高達一九,三一一,一○五人,各政黨也竭盡全力呼籲在外地工作、求學的選民返鄉投票。但其中隱含的問題是,在所有合格選民當中,究竟有多少人因為不同因素而無法投票?如果這些出門在外的選民可以更方便的去投票,則實質的投票率將會更為精確。
更重要的,為何這些出門在外的公民需要花更多的成本去投票?對這些需要額外費力回鄉投票的選民來講,國家應該思考如何進一步協助其實踐憲法所保障的投票權。台灣的民主轉型到現在已經超過四十年,政府不該再以任何理由作為藉口,造成這些選民在實踐其基本公民權時遭遇不必要的障礙。
第三,台灣內政中不好說的中美角色。此次選舉除了以往的政黨競爭選舉動員之外,中國與美國的角色更值得注意。大陸對台灣選舉的關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去年年初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紀念的說法、三月以來香港持續的抗爭事件,以及民進黨以「反中保台」的競選主軸,完全呈現大陸在台灣選舉中的角色。
相對的,在民進黨政府與中國關係持續低盪的同時,美國則對台灣提供諸多的優惠措施,包含旅行法案、軍售規畫,以及透過各種媒體聲明其對台灣選舉的關注,順勢強化其在台灣內部政治的重要性。贏得連任的民進黨政府是否會讓台美中三角關係中更向美方擺盪,也將影響到台灣民眾的福祉。
大選結束,但如果能妥善思考選舉中所凸顯的問題,從中獲利的,不僅僅是參與選舉的政黨或候選人,更是整個台灣人民與台灣民主。













兩個世界的台灣


2020-01-11 23:49 聯合報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選前藍綠皆在凱道造勢,但旗幟大不相同。圖為選前最後之夜,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台北市凱道的造勢晚會。 記者許正宏/攝影

選舉過程中飽受批判的蔡英文,最後以領先兩百多萬票贏得連任。蔡的勝出,反映了台灣就是個藍綠的格局,並未因藍營推出一個非典型的候選人就有所不同。
任何一個外來的訪客,如果看到國民黨與民進黨在選前所辦的凱道造勢大會,恐怕沒人會相信,這是同一個國家相隔一天的政黨造勢。因為,同樣聚集了三、五十萬群眾的廣場(國民黨號稱百萬),一個畫面呈現的是中華民國國旗密集飄揚,參加者身穿國旗裝,人手一面小國旗;隔天的民進黨活動,則是一片綠海,幾乎看不到任何一個紅點。台上聲嘶力竭喊得儘管是相同的語言,但兩個畫面卻呈現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類似畫面在世界上任何民主國家恐怕都不易看到,因為多數民主國家政黨無論再怎麼競爭,象徵國家符號的國旗總都還飄揚在各黨造勢場合中。
政黨競爭如果缺乏共同認同的符號,這樣的競爭其實沒有太多的意義,因為若是不認同對方的國家」,選民討論是非與對錯便有些雞同鴨講,不可能存在客觀的判斷標準
過去三年多來,蔡英文政府推動的若干政策,似乎不斷地在挑戰民進黨的價值底線。如漠視公投結果強推同婚法制化,觸及獨派長老教會的敏感神經;配套不全而實施一例一休,讓支持民進黨的基層勞工收入銳減;草率通過《反滲透法》,直接挑戰民進黨對言論自由的信念;擴大燃煤發電與延宕《礦業法》修正,讓傳統偏綠的環保團體大感失望等等。
任何民主國家政黨,如果政策主張背離黨的基本路線,黨受到唾棄也就為時不遠。但在台灣,只要高喊「護主權愛台灣」,政策的扭曲便似乎不再重要,因為在綠色世界裏,支持者再不喜歡領導者政策也只能吞忍,否則讓另一黨執政,嚴重性可以被等同於殖民復辟。
國民黨彷彿並未覺察到對手透過分離主義意識鞏固基本盤的策略,忽略台灣自民主化以來,國民黨正副總統候選人向來就是本省籍與外省籍相互搭配,藉以沖淡兩黨「一邊一國」的疑慮。韓國瑜或許因被對手叫成「草包」,故而選擇高學歷與科技專才擔任副手,但當對手刻意營造「一邊一國」的競爭氛圍時,省籍平衡似乎比學歷專才更重要。否則,包括綠營人士都猛烈抨擊的蔡英文學位問題,在選舉過程中竟無法激起綠營支持者任何漣漪。
韓國瑜在這場選戰中表現,的確相當突出,很難想像換了其他人表現會更加亮眼。相對的,蔡政府的表現則很難不讓人搖頭,如私菸案、卡神案、三百萬疑雲、問訊法官、外交挫敗、濫權酬庸、經濟不振等等。但藍營炮火無論如何猛烈,兩個世界間卻彷彿隔了一道銅牆鐵壁,怎麼樣也傷害不到對手筋骨。
藍營支持者挫折感想必相當嚴重,但更令人憂心的則為大陸方面觀感。如果藍營對蔡英文政府的指責俱是事實,透過民主程序卻依然無法帶來改變,大陸想透過「卅一條惠台措施」爭取台灣民心,又豈非緣木求魚?大陸如果就此放棄對台灣人民的任何期待,未來兩岸關係將何去何從,恐怕不是未來蔡政府「拒絕答題」就能輕騎過關。願天佑台灣











年輕選票的江山


2020-01-11 23:48 聯合報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年輕人返鄉投票是此次總統大選勝負最大關鍵。圖為服務民眾返鄉投票,空軍派遣C-130型運輸機啓動疏運任務。 圖/空軍司令部臉書粉絲專頁

過去大選廿至四十歲的年輕選民都較五、六十歲以上的選民投票率低了許多。正因如此民進黨這次做對了一件事情芒果乾與討厭韓國瑜為號召成功動員年輕人返鄉投票。這次大選民進黨大有斬獲,蔡得票率超過民國105年(一六年)的六八九萬,達到八一七萬的高水位。韓國瑜儘管敗選,卻已超過朱立倫在民國105年(一六年)拿下的三百八十一萬,來到了五百五十二萬票。立委席次的部分,預計民進黨六十一席、國民黨卅八席、民眾黨五席、時力三席。綠降幾席,藍升幾席,第三勢力八席,但不到左右政局的能力
可以說韓帶領下的大選格局,沒有比四年前慘,但另一方面,韓所誘發的民粹風潮與各種爭議,無法讓絕大多數選民接受,慘輸是事實。蔡贏韓輸立院平盤的結局,可從以下幾點觀察:
第一、這是芒果乾外加厭韓vs.反蔡與庶民勢力的對抗。儘管前者勝出,但別忘了單一選區特徵,就是還有數百萬的輸家支持者,蔡總統對於整合另一半同胞責無旁貸。
第二、年輕人返鄉投票是最大關鍵。選前高鐵運量多出十一萬,往南的運輸量是歷年最多一次,比春節還多。競選期間蔡與年輕網紅如鍾明軒的互動,再加上之前波特王事件,讓年輕選票更加鞏固。選舉日好天氣提高投票率都對蔡有利。
第三、國民黨不分區名單效應還是很傷,主事的吳敦義是頭號戰犯,儘管之前邱毅退出,但還有吳斯懷。選戰後期「正毅兄弟」的負面競選打法也沒有替韓加分,黨中央對於九二共識的癡迷與台灣社會漸行漸遠。
第四、社會上對於韓「望不似人君」的憂慮在選舉中獲得確認。儘管討厭蔡的選民還是很多,但是韓國瑜不是郭台銘,無法全部到位,中間選民不放心讓韓成為反蔡的集結窗口。韓雖然宣布民調蓋牌後擾亂選情,但別忘了蓋牌前韓本來就是大幅落後,要到博恩夜夜秀之後才急起直追。
第五、台灣選舉的鐘擺效應已然形成,贏的一方通常會得意忘形。民國107年(一八年)後國民黨無法痛定思痛,從黨中央到初選問題一堆,中南部所推出的候選人仍舊服膺派系邏輯,但即使是鄉村選民也會成長,也願意制裁派系
第六、在選舉技術上,韓國瑜癡迷個人戰,跟黨部聯繫薄弱,放任團隊「自由射擊」,事後證明這種打法是行不通的。這次選舉也證明一件事:選前場子再熱都只能反映出同溫層凝聚度高,不必然反映最後結果。
第七、知識藍未完全歸隊,中間選民很顯然也沒埋單趙少康出來有點太晚。相較於蔡英文成功整合賴清德等深綠勢力,最後中間選民的確覺得芒果乾比較重要。
第八、此次選舉就是決戰中台灣,中台灣贏韓就贏,但台中、彰化人難取悅,縣市長藍綠換來換去陳柏惟竟然擊敗縱橫地方卅年的顏家勢力,連深藍的北屯區也都讓形象好的奇兵莊競程拿了下來,國民黨在台中從四席降至兩席。以台中為核心的彰化、南投、苗栗,藍營在民國107年(一八年)韓流發威時都受到被澤,這次完全失靈,原因有二:一、中部孩子都回家投票了;二、台中有許多中產階級移入人口,不見得再吃地方派系那一套。同樣情形也發生在雲林張嘉郡,而且雲林還是李佳芬故鄉。
總之,與韓國瑜和鳴的庶民和中南部派系這些人不是不存在,人數也很可觀,但畢竟韓如果要往民粹方向走,則台灣就會步歐美後塵,所幸年輕人教育程度普遍提升,他們用選票擋下了韓的下一步,也讓表達不是很好的小英總統能夠順利連任。

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解讀大選系列 1)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解讀大選系列 1)
◆  陳亮恭/東京大飯店
◆  王正方/下一代的事怎可以不管?
◆  洪蘭/邊改考卷邊煮飯的鬱卒
◆  周行一/投資人應很關心地緣政治風險
◆  嚴震生/新的一年 新的論文
◆  馬凱/滄海桑田卅年兩岸驚夢

◆  盛治仁/了解自己、理解別人的最好方式
◆  楊志良/寧可骯髒勝選 不可乾淨敗選
◆  方祖涵/棒球名人堂的全票通過危機
◆  趙春山/盼兩岸關係回頭是岸
◆  薛承泰/成見、偏見、歧視









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解讀大選系列 1)


2020-01-11 23:46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蔡英文總統在2020總統大選以超過800萬得票數連任成功,締造台灣總統大選史上最高得票數紀錄,支持者在蔡英文競選總部外興奮地搖旗歡呼。 記者余承翰/攝影

蔡英文再一次獲得人民授權當選連任總統,證明她打了一年多的反中抗中恐懼牌,確實打動了多數民心,也終結了韓國瑜想再創台灣選舉史奇蹟的美夢。
但恐懼牌就像雙面刃,選舉動員時也許有效,治理國政時卻未必如此,甚至可能帶來許多危機,其中最大的危機就是:蔡英文操作過當,把恐懼牌當成王牌,久而久之讓威權民粹主義凌駕一切
與國民黨相比,民進黨原本就是一個民粹性格較強的政黨,在前網路時代如此,進入網路時代後更是如魚得水,把民粹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次選舉中,蔡英文不惜「絳尊紆貴」拉攏每一位網紅,甚至連網紅肉麻稱她為「妳是我的心肝寶貝」也不以為冒犯,其目的就是想以民粹換取民意
再加上,過去在傳統媒體時代,黨政軍依法必須退出媒體,但在網路時代,黨政軍卻是大舉入侵社群媒體,其中五種類型的所謂網軍,包括政府的、政黨的、志願者的、收費網民的與個人契約承包商的大小網軍,更讓擁有執政優勢的民進黨如虎添翼,民粹主義也因而得到無限擴張的空間,經過這次選舉,蔡英文對網路民粹的效應可想見將更加信之不疑。
但民粹對民主的傷害,就像威權一樣,早已是不爭事實,如果民粹與威權結合,變成威權民粹主義,它對民主的殺傷力更猶如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國家領導人若挾威權民粹治國,其結果想當然是沛然莫之能禦。蔡英文第一任時因為民進黨完全執政,不論政策與法案,已是為所欲為,這次民進黨大勝後,反對黨傷亡殆盡,舉國幾乎已無一人或一黨可以對抗蔡英文的威權民粹。
蔡英文雖然是後威權時代崛起的政治人物,但她的威權性格,與她的前三任相比,卻是「超馬趕扁近李」。在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過程中,許多人已見識到她與民主完全悖離唯我獨尊的威權性格;她對轉型正義、司法改革與國會議事的一意孤行,也暴露她民主其外威權其內的政治性格;她過去一年強力操作亡國感,打著防衛性民主的旗號,實際上卻處處腐蝕了民主,更證明她對何謂民主其實根本一知半解,民主衹是她的虛假外形,威權才是她的真實血肉。李登輝若是「左手威權,右手民粹」的總統,蔡英文則是「民粹其外,威權其內」的總統;但李登輝的「左右」是統治策略,蔡英文的「內外」卻是統治本質,誰對民主為害更大,可想而知。
更可怕的是,蔡英文在這次選舉後又掌控了一個多數國會,讓民進黨再次完全執政,絕對是民主災難。可預見未來四年,蔡英文依舊可以如臂使指指揮國會,民進黨依舊可以完全無視反對黨的存在,許多人原本期待一個多黨不過半的國會,可以挽救垂垂亡矣的台灣民主,但選舉過後,立法權依舊會是行政權的附庸幫凶,台灣的憲政民主前景將更加不知伊於胡底。
有些人或許又會有另一個樂觀期待:第二任總統通常都是跛鴨總統,蔡英文即使依然強勢,但對她言聽計從的人卻一定衹會更少不會更多。但短短一年就敗中取勝且是空前大勝的蔡英文,怎可能讓自己跛腳?威權民粹兩者結合的權力誘惑,蔡英文怎麼可能抗拒?多數國會完全執政的優勢,蔡英文怎麼可能放棄?不願跛腳的第二任總統更可怕,已經作出選擇台灣人民等著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