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經濟/後海嘯時代的貨幣政策何以失靈

.聯合報社論..執政有比爭權奪位更高的追求
.聯合報黑白集.兩個女人和她們的丈夫
.經濟日報社論.後海嘯時代的貨幣政策何以失靈








經濟/後海嘯時代的貨幣政策何以失靈


2016-09-21 03: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後金融海嘯時代」指的是2008年9月15日金融海嘯爆發迄今為止的八年,以及再延續相當期間,一直到L型經濟翹尾,或又一次爆發金融危機的一個「長期增長停滯」階段。這個時代中的經濟表現有如下特色:一、以凱因斯理念為核心的貨幣政策幾乎已用到盡頭,甚至進入負利率軌道;二、實體經濟一無起色,經濟成長欲振乏力,連物價也不見通膨,只憂通縮;三、與此同時,超額流動性在各個資產市場竄進竄出,不是造成資產價格巨幅震盪,就是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新泡沫;四、貧富差距惡化的現象頻現,且持續加劇;五、由此又對全球社會及政治穩定形成愈來愈大壓力,反而壓抑有效需求的增長。所有這一切,既事與願違,又莫名其理,看來是到了一個對相關經濟理論與政策進行深刻反思的時刻了。
先從「低利率」政策談起。兩年前,歐洲央行將利率水平下調至負值,以誘導企業與家庭增加支出,未久日本跟進,但實施結果讓經濟學家困惑不已,消費者和企業非但沒有增加支出,反而把更多的錢存了起來。經濟數據顯示,德國和日本的消費者正擴大儲蓄規模,而在丹麥、瑞士、瑞典這些實行負利率的非歐元區國家,存款規模更達到了1995年經合組織開始蒐集相關數據以來的最高。
最近,經濟學家指出了一些央行政策效果難以捉摸的其他潛在因素:一、低通膨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錢可以存起來;二、負利率讓人擔心退休後生活,不得不增加儲蓄;三、老齡化人口結構也更傾向於儲蓄;四、一種心理因素——負利率傳遞出的訊息是對經濟成長前景及央行掌控成長前景能力的擔憂,而人們只有對未來充滿信心時才會擴大借款與支出。換言之,推行負利率實際上會削弱民眾信心。
其次是貨幣政策與所謂的「流動性陷阱」。各國央行採取QE(量化寬鬆)等不同型態的貨幣政策,目的是刺激物價(擔心通縮)、刺激消費、投資與總需求,以促進經濟成長。但結果是物價漲不起來,消費、投資與成長也刺激不起來,因為實體經濟需求太過疲弱,大量流動性都不進入實體經濟。那麼,流動性流到哪兒了?一些經濟學家突然想起了凱因斯理論中提到的「流動性陷阱」,認為是流到「陷阱」去了。如果此論勉強成立,那麼這個陷阱應該是股、匯、債、房、金等資產市場,所以實體經濟呈現的是L型,各資產市場不時出現的卻是可能隱藏泡沫的V型。
再其次,實體經濟需求何以如此疲弱?除了2008年9月爆破的泡沫太過巨大,需要相當一段時間調整,使龐大過剩產能須被需求慢慢吸收消化外,還有一個新的因素使原就疲弱的需求更弱,那就是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效應。效應之一是前述的負利率,儲蓄不減反增;效應之二是誘發了包括房市在內的資產膨脹,一旦進入狂飆階段,如當前中國大陸的房市,則自然像個黑洞般把整個社會的需求(購買力)吸納殆盡。即使房市未達狂飆地步,也會因資產膨脹導致財富分配惡化,從而限縮了實體需求。
看來,「後金融海嘯時代」的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的表現是失敗的。究其根本,若不是經濟學家學藝不精,沒能精準地估量出相關政策的「代替效果」與「所得效果」(如負利率),更大的關鍵可能是過於迷信凱因斯理論,認為所有的總需求疲弱都可靠一再擴張的貨幣政策奏效,但事實證明,凱因斯理論在「後金融海嘯時代」的實驗是不成功的。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海耶克的奧地利學派,強調的是貨幣紀律與財政紀律,也似乎更尊重市場機制,重視生產力。上世紀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讓凱因斯獨領風騷近一世紀;21世紀的金融海嘯有無機會讓海耶克一舒悶氣呢,恐怕是一個世紀懸念,只能留給時間作答了。

聯合/兩個女人和她們的丈夫


2016-09-21 03: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北市府法務局長楊芳玲日前無預警請辭,引發熱議。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委員會19日選舉召集委員,立委尤美女當選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召委,但因她的丈夫黃瑞明被蔡英文總統提名為大法官人選,引發法界反彈。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屠惠剛/攝影

兩位傑出女性成了新聞焦點。她們各有專業成就,個人操守和工作表現素有佳評,但這次爭議話題都扯上配偶,於個人生涯稱不上是可驕傲的紀錄。
台北市法務局長楊芳玲辭職,在柯市府人事異動頻繁的情況下,本稱不上爆炸性新聞。但楊芳玲來頭不同,其夫姚立明輔佐柯文哲競選市長有功;姚立明自始即表明不入閣,但已從教職退休的楊芳玲卻出任北市法務局長,引發是否酬庸的質疑。當初夫婦倆口口聲聲「他是他,我是我」,如今楊芳玲離職,外界議論姚立明其實早與柯漸行漸遠;兩件事不知是否有關,但「他是他,我是我」畢竟回歸同源。
另位焦點女性尤美女,是標榜捍衛平權及女性獨立地位的立委;但她這次獲選立院司法委員會召委,卻也在其律師丈夫黃瑞明獲得蔡英文提名為大法官人選之際。法界為此譁然,認為大法官的審查和同意權都在立委手中,一家之內卻如何落實司法和立法的「兩權分立」?尤美女雖稱「每個人獨立自主」,表示會遵守利益迴避原則,但外界批評未止。
現代婚姻裡,未嘗沒有「他是他,我是我」的餘地,但民法親屬篇裡對若干事項明訂「夫妻互為代理人」,可見切割不易。以上這二對夫妻、四個念法律的人,當然不會不明白此理。職業生涯力求表現的兩位女強人,最後在公私界線上出現了令人議論的牽扯,於自己打拚一生爭出的獨立形象何其不值!

聯合/執政有比爭權奪位更高的追求


2016-09-21 03: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準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上午接受「蔻蔻早餐」訪問表示,行政院長林全找他到行政院長辦公室詢問接任發言人一事時,他當場答應。 記者黃義書/攝影


謝系立委徐國勇取代童振源出任行政院發言人,一般視為蔡英文總統向黨內派系妥協之舉,目的在化解綠營和獨派要求撤換閣揆林全的壓力。然而,這廂雖可舒緩派系的進逼壓力,那廂徐國勇的任命卻未必能讓民眾感到滿意;黨意和民意的顧此失彼,正是蔡英文執政天平逐漸失衡的癥結所在。
童振源表現不稱職,自應撤換。然而,由名嘴本色的徐國勇接替,是否於政府發言人角色更相稱,外界也有懷疑。尤其這次異動過程,徐國勇自行宣布新職,打亂蔡政府原訂發布時程;不難想像,其衝闖性格將使他動輒跑在內閣政策之前,將招惹更多議論。如果這意味蔡英文在綠營壓力下一再妥協,用權位來滿足派系索求,則其執政的初衷已漸難維持。
在吳澧培和辜寬敏嗆聲要求撤換林全後,蔡英文已釋出一批公營事業、金融機構人事,以酬庸綠營人馬,也似乎換得片刻的安靜。問題是,施政成績欠佳,若不從治國方略、政策路線、與政務官才德等因素去尋找對策,而是利用權位的分派或酬庸去封某些人之口,恐怕終難找到改善之方。反過來看,綠營派系動輒對政府團隊批評嗆聲,卻無法提出更高明或積極的建議,而僅以換取某些權位、利益為滿足;其結果,也只會加深施政阻困的惡性循環。
以最近的例子看,一些原為「任期制」設計的職位,從司法院長到中央社、央廣、到圓山飯店等機構之董事長,由於民進黨人士覬覦甚切,於是不斷演出「逼退」戲碼。事實上,「任期制」原本就是一種「安全閥」的設計,目的在保持這些機構的客觀性與專業性,避免其動輒遭政治染指。但是,民進黨人士對這些職務的需索,卻到了步步進逼的地步,顧不得吃相。
以中央社為例,綠委最近對現任董事長陳國祥發動腥風血雨的攻擊,並找出各種理由,呼喚親綠媒體內外夾擊。其目的,無非是要安排「自己人」出任領導。這是一種原始的「贏者全拿」思維,以為打贏一場總統大選,就可以任意把國家職位納為己有。民進黨正在追討國民黨的「不當黨產」,高舉轉型正義大旗,難道沒看到自己這種爭權奪位的情狀,正是「國產黨有化」的人鏡自我?且看,當年陳水扁時代如何處理「公視」,及至後來公視多年無法恢復其「公營」之神志和氣質;試問,蔡英文要讓舊事在國家通訊社重演嗎?
除了對職位的爭奪,我們也看到綠營對異議的打壓,已到了極不寬容也極不民主的地步。例如,社運律師出身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最近聲援反迫遷團體的連署,批評陳菊強拆高雄果菜市場是「威權統治遺毒」;結果,遭到和陳菊同屬新系的台北市議員梁文傑痛批是「雙面人」,還說「請你來當官,不是請你來捅自己人的」。言下之意,既進了政府團隊,即不容許再有個人意志或理想。
另一例,是工研院知識經濟中心主任杜紫宸(前經濟部長杜紫軍之兄),因為在臉書發表「兵不敢殺狗,能打仗嗎」及「廢核成本上兆,排擠年金預算」之說,慘遭綠營追殺;甚至有綠委向工研院長施壓,要求杜紫宸閉嘴,否則即要大刪該院年度預算。試想,工研院是專業技術取向的機構,一向無涉政治;但如果民進黨連該院人員的言論自由都要橫加干預和限制,這和他們長期指摘的集權政府統治有何兩樣?
新政府執政,應有比純粹爭權奪位更高的目標要追求,包括創造民眾福祉、營造社會及文化成長、凝聚國家發展願景等。但最近人們看到的,卻是對內越來越多的權位瓜分和酬庸,對外越來越多的排擠和打壓。民進黨會不會退回二○○八之前的樣態,讓人擔心。

延伸閱讀

相對論/國民黨存在台灣利大於弊


去梯言/不信,當然就不甩了

.難民 危及「世界最有權力女人」?
.學童食安 農委會一條龍強出頭?
.蔡不能只追求自己的想望
.兆豐惹怒美 外部顧問惹禍?
.電力孤島 電業自由化太危險
.去梯言/不信,當然就不甩了
.大法官的利益衝突、酬庸聯想…
.誰放假誰上班 928問題一堆







去梯言/不信,當然就不甩了


2016-09-21 03:21 聯合報  公孫策

藍營八位縣市首長去北京「請命」,林全要他們「注意國家主權」;台電副總經理下南部搶救風災,林全要他「沒修好,別回來」。前者是執政黨閣揆向反對黨諸侯宣示立場,後者是閣揆向國營事業主管展現官威,分別看兩件事的話,都沒啥不對,合起來看卻「怪怪的」(借用柯P口頭禪)。
終於給我想通了:林全對待這兩方的態度似乎「反」了。
《解頤篇》一則:山間道上小廟供奉一尊神像,適逢大雨,澗水暴漲,一位樵夫回家的路被阻斷,就將神像搬出小廟,放倒在澗水上,踩著祂過到對岸。水退後,另外一位仁兄經過,看見神像橫臥泥水當中,將祂扶起,為他擦拭乾淨,重新放回神壇上面,焚香祝禱後離去。
夜深人靜,廟中小鬼對主神說:「大王怎麼容忍凡夫俗子如此羞辱於你!應該降禍於他。」那大王說:「好,我就降禍給後來的那個。」小鬼說:「前面那個用腳踩著你過水,後面那個為你拭淨,怎麼反而降禍於他?」大王說:「前面那個早就不甩我了,哪還能降禍於他呢?」
事實上,林全「凶」藍營八位縣市長,是因為政黨顏色不同,還找到了立場講重話,先前民進黨的縣市長去大陸(先後也有八位),同樣是去向北京爭取讓利,就沒聽到林全有什麼意見。事實是,行政院對地方諸侯已經快要指揮不動(這個現象前政府就已經出現),也就是地方政府已經不甩中央,行政院長其實沒有太大「法力」可以「降禍」地方政府,而國營事業如台電的高階主管,還得看行政院的顏色,此所以閣揆可以凶副總「沒修好,別回來」。
然而,凡人怎麼會「不甩」神呢?很簡單,因為「不信」。宗教的力量來自信仰,不信,哪還有施福、降禍可言?
至於基層為什麼不信中央,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台電工會反對「電業法」修正,說那是圖利財團。經濟部能源局說,台電以後分割,絕不會賣給財團。
台電資本額那麼大,不賣給財團,就只有分成二個或更多國營事業。可是經濟部又說要打破壟斷,難道要分成幾個業務相同的國營事業相互競爭嗎?又說以後電業只能賣回給台電,那不是電價仍由台電一家決定嗎?那又是不是壟斷呢?
太多疑點說不清楚,老百姓想不通,當然就「不信」了。

兆豐惹怒美 外部顧問惹禍?

2016-09-21 03:21 聯合報  余雪明/台大法律學院兼任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余慕德/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台灣暨紐約州律師

兆豐銀行會被美國紐約金融服務管理局(NYDFS)以合意裁罰令( Consent Order)科一.八億美元罰金,原因令人好奇。兆豐被罰迄今已超過一個月,主管機關的行政調查多集中於高階主管的監督疏失,倒是對於何以只是違反洗錢防制的申報規定,卻遭科高額罰金,鮮少探究。
所謂合意裁罰令,是指受罰一方完全接受裁罰條件,沒有異議,放棄提起類似我們這兒的行政救濟,也因此,美國主管機關最後同意降低罰金。
為何被高額罰款是本案亟待查明的事項,真相可提供國銀海外分行一個極為重要的參考案例。於是筆者就NYDFS所公布的新聞稿、合意裁罰令內容,及其年報上記載過去對於金融機構及專業顧問的裁罰紀錄,並綜合國內新聞報導,試圖找出兆豐紐約分行可能犯的錯誤,供主管機關及學者專家進一步探討。
依合意裁罰令內容,指出兆豐洗錢防制、法遵制度有具體缺失並存在利益衝突,列舉幾項衝突,如紐約分行的洗錢防制人員係由台灣總行人員兼任,而這總行人員對美國管制規定了解不足;紐約分行的法令遵循主管對美國BSA/AML及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理局均缺乏適當知識;此外,紐約分行之監督國外資產人員同時兼任國外往來銀行業務經理。
更引起筆者注意的是,合意裁罰令第十八到第廿二段中,提及兆豐銀行及紐約分行法遵極度的欠缺認識(涉及到巴拿馬分行的可疑活動)。在第卅到第卅二段中,描述兆豐紐約分行於今年三月廿四日提交給DFS的缺失改善報告中,竟否認NYDFS在金檢中發現的缺失,進而向主管機關爭辯,其未申報的交易並不涉及洗錢防制規範中的可疑交易,故無庸申報,導致DFS指責:這是一個對於已建置完備銀行隱私法全然錯誤的說法(This is a complete misstatement of well-established BSA law)!
筆者從事國際金融業務及國際金融監理研究四十年,甚難相信兆豐紐約分行人員竟敢否定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監理機關所指出之疏失及法律見解;再加上各國金融機構在美國對監理機關所提的缺失改善報告,多由熟悉洗錢防制法規之外部專業顧問協助完成,故筆者大膽假設,上述合意裁罰令所提及對於法遵概念之嚴重不足及對洗錢防制法規認知的完全錯誤;及兆豐紐約分行三月廿四日所提出之缺失改善報告,是否都與兆豐紐約分行所聘請的外部法遵及洗錢防制顧問有關?
筆者查閱兆豐銀行在八月十九日所召開的重大訊息記者會中,當時兆豐銀行總經理即表示,紐約分行在收到DFS金檢報告後,「即聘請多位專家顧問協助全面強化洗錢防制作業」,與筆者假設初步符合。如進一步能就兆豐紐約分行三月廿四日所提出缺失改善報告的內容進行分析,應可瞭解造成紐約分行認知錯誤及惹火DFS的原因,則非但有助於真相完整呈現及釐清,亦有可能跨海向外部顧問求償,以分擔一.八億美元之損失責任。

大法官的利益衝突、酬庸聯想…


2016-09-21 03:21 聯合報  侯慶辰/執業律師(台北市)

尤美女與丈夫黃瑞明。圖/翻攝自四年級部落格

本次司法院長與大法官提名爭議恐怕是歷來之最。蔡總統擬提名黃瑞明律師擔任大法官又起紛擾,一方面黃瑞明律師的妻子尤美女正是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召委,等於是夫人立法,而丈夫負責違憲審查,極容易陷入利益衝突,且完全無法防止夫妻間私下討論案情,這將造成違反正當法律程序的結果。另有媒體指出黃瑞明是大事務所律師出身,有龐大客戶鏈條,擔任大法官後如何切斷這利益關係以維持中立性,著實堪慮。
筆者更欲補充的是,大法官一職需要學識與人品兼備。黃瑞明律師固然事業成功,但在學術上並無建樹,不符合歷來大法官的學養要求。其次,蔡總統早年曾擔任黃瑞明律師的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顧問,與該所交情深厚眾所皆知,因此這項任命案實難避免酬庸與利益輸送的聯想。
司法為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若黃瑞明律師擔任大法官,其意見必將造成難以取信外人的結果,這會對司法造成很深的傷害,為司法公信計,希望蔡總統能再三思此項提名案的妥當性。

難民 危及「世界最有權力女人」?


2016-09-21 03:21 聯合報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系教授

一名難民去年底安抵德國慕尼黑火車站後,高舉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照片,表達感恩。 美聯社

去年的九月五日深夜,梅克爾總理作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決定,願意收容滯留在匈牙利的敘利亞難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每天都有一萬人左右的難民成群越過奧地利邊界進入德國。
一年下來,德國(總人口約八千萬)接納的難民總數達一百卅萬人,還在增加中(美國所收容的敘利亞難民不過兩千人,日本去年接納人數甚至僅有廿五人)。所謂難民形形色色,不少是經濟難民:因為生活困厄,聽說德國來者不拒,紛紛透過人蛇出走越境,嚴格來說多是非法移民。
這些人對德國情有獨鍾,主因出在那裏的社會福利好。一家數口,不用工作可能每月即垂手可得一千歐元,房租津貼另計。梅克爾則說她的決定是基於人道,但是外國觀察家相信老化的人口結構促使她大發慈悲。事實上,賓士集團執行長在去年九月也樂觀地宣稱「德國將迎來第二個經濟奇蹟」。現在大家知道了:在本國未受教育的文盲高達難民比例的三成。按照過去經驗,一大部分的這類新移民到頭來都靠社會救助維生。
這一波難民潮的成員大多是穆斯林。德國已經有三百萬穆斯林,主要是當年的土耳其外籍勞工。他們雖然已經進入第三代,很多人還是只能說破德語,堅決延續自己的風俗習慣,包括偶爾鬧出「榮譽謀殺」(父親命令殺死不願下嫁遠房親戚的女兒)。
一般德國民眾堅決反對梅克爾的決定。詭異的是,不僅聯合內閣的搭擋社民黨,即使兩個反對黨(綠黨與左派黨)也極力支持。因為媒體幾乎都走自由偏左立場,所以也是一面倒地讚揚「歡迎(難民的)文化」。外人很難理解這種思維,這出在德國人過分認真反省納粹罪行。他們的菁英因此相信不接受難民形同搞種族主義,所以任何人只要公然說「難民太多了,我擔心德國文化會變質」,「納粹」的帽子就會凌空而降。這也導致稍有地位之人不敢上街頭。媒體的立場如此偏頗,許多人索性稱它們為「謊言媒體」。
安頓難民是龐大的工作,包括安排語言班、提供(興建)房舍等。更困難的是讓他們(很多人視女性為低等動物)接受德國社會的價值觀。這一年來,各地每天陸續傳出難民騷擾乃至強姦德國女性的消息,搶劫扒竊的事件同樣也是時有所聞。至於幾件恐怖活動的發生更是震驚社會。
梅克爾堅稱政策不改,不少民眾在忍無可忍下在地方選舉中投票支持「德國的選擇」黨。「選擇」主張德國不能無限制地收容難民,被收容者必須接納德國文化。不少媒體稱其為極右政黨,其實並不公平。
再過一年,德國就將舉行國會大選。梅克爾有意爭取連任,卻遲遲不作決定,她很清楚前路艱險。一旦連任夢碎,歷史可能也會烙下她的敗筆之作。不管就目前的民調結果還是網路言論而論,這位「舉世最有權力的女人」確實岌岌可危。

陳立恆/不識「八目」,只能「白目」

.陳立恆/不識「八目」,只能「白目」
.吳玉山/兩岸關係中的雙層民意
.趙春山/兩岸論述 蔡政府應更明確
.方祖涵/傷人又傷己的歧視玩笑
.盛治仁/教育不變革 等著被淘汰
.黃介正/九一一也改變台灣命運






陳立恆/不識「八目」,只能「白目」


2016-09-21 02:09 聯合報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中秋期間,我應邀參加日本幾位政經界知名女性所成立的All Around Beauty Club為二○二○日本殘奧的聽導犬所發起的慈善募款晚宴,該宴席設於日本皇宮酒店,現場衣香鬢影、冠蓋雲集,連安倍首相夫人都是座上嘉賓。然而,整個募款與義賣的過程卻不盡積極活躍,雖然有許多忠厚可愛的聽導犬朋友們現身同樂,卻覺得氣氛總是低調中幾乎有種保守的感覺。
我以為是文化與語言的隔閡,而同行的日本友人向我解釋道,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的暴發戶時期到失落廿年間,社會風氣與消費意識有了重大的轉變,原來深植在大和文化中那自省內斂的部分又回到人們的日常行止當中。
反觀日本從暴富到失落後的自省內斂,同樣經歷過「錢淹腳目」的台灣,從經濟奇蹟到國際競爭力節節敗退的今天,卻是呈現另一種張揚的「白目」。曾幾何時,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白目」來嫌棄身邊那些搞不清楚狀況、不識相、亂說話、自作聰明、不識好歹的行為之時,卻沒察覺長久以來,台灣已經化身成一座「白目」之島。
君不見,台灣近年來的景氣衰退、企業外移、人才出走,是由於國內產業政策、能源問題、兩岸關係、意識形態等多方宏觀條件的搖擺不定與放任惡化所造成的後果,可是目前部分主事者與名嘴們卻傾向不要從源頭著手改善肇因,所以異想天開地要求掙扎於國際激烈競爭的企業們繼續加大投資,如此殺雞取卵、捨本逐末的「解決方案」,毫無疑問地代表著時下「白目」邏輯的大勢所趨。
當然,台灣的「白目」豈是一文可盡、也絕非一日之功,回首來時路,試著不要用白目邏輯來思考的你,應該不難發現正是台灣教育逐漸揚棄中華文化的二、三十年間,社會共識缺乏一個頂天立地的思想主軸,台灣的國勢與經濟也隨之江河日下。原因十分簡單,因為現在所有人都只知道要自由、要民主、要繁榮,卻不知道打造一個自由民主的繁榮台灣,需要大部分台灣人民即使不能完全體會四書五經中的君子之道,至少也要有最基本的「八目」概念。
所謂八目,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何妨用一直糾結的核能議題為例,我們在面對能源政策之前,應該認真研究過新能源的替代方案是否可行、水力與火力發電的隱患、自身能做到多少居家節能、台灣產業能否承受非核的負擔等等,這就是格物致知的功夫,再以無愧於心、利於社稷的誠意正心來決定反核與否,才有機會選出一個有能力治國平天下的方案,才對得起手中掌握的自由民主;否則只會聽憑集體訴求或個人好惡來決定台灣的前途,結果就是如今這樣一個不識「八目」,只能「白目」的台灣,白白成為華人社會不適合自由民主的鐵證笑柄,不亦惋惜乎!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關心台灣這片土地,應該積極呼籲主事者從體制內的文化教育著手來導正社會的本質,喚醒我們「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理性共識,停止「白目」,再創「錢淹腳目」的台灣奇蹟。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