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還能不調整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拿善意做釣鉤,這是誰的兩岸大謀略?
◆  黑白集/雲豹公主的「烏龍轉桌」
◆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還能不調整嗎?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還能不調整嗎?


2023-08-27 03:0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學者認為,國家第二階段減碳目標,要在二○二五年比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十,如果完全拿掉核能,即使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成長,也替代不了高占比的火力發電,對減碳幫助有限,對該目標悲觀看待。記者潘俊宏/攝影


瑞典氣候與能源部長日前宣布,為因應迅速升高的能源需求,以及2025到2026年的冬天極可能缺電的困境,規劃在2045年之前,要在目前三座核電廠、六座反應爐的基礎上,再興建十座核反應爐,並取消目前對核反應爐上限為十座的限制。這對遠在亞洲的台灣而言,可說是個重大資訊,因瑞典是極重視環保和「進步價值」的北歐國家,做出如此重大的政策轉變,標示了國際間對核能看法的巨大轉變。

基於對「淨零碳排」的重大需要,以及俄烏戰爭拉高能源價格的衝擊,全球主要國家紛紛轉變對核能的看法,歐盟並已經將核能認定為綠能(即使有2050年前必須有高階核廢的最終處置設施,專家也認為不是問題)。先前,英國也決定將2050年的核能比重由目前的17%提高為25%,在2030年之前增建八座核電廠助攻「零碳」,法國更將增建14座核電廠,維持全球核能技術龍頭的寶座。中國大陸甚至規劃在2030年前建造150座核電廠,成為全球最大的核能國家。

德國是僅有的歐洲主要國家中堅持廢核的,但德國有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可以從鄰國購得電力來補足缺口,台灣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沒有這種條件。

國際原子能總署去年指出,全球有30個國家正擴張核能發電,包括歐洲先進的法國、西班牙、芬蘭、瑞典、比利時,以及東歐的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等,他們認為核能可以協助其發展再生能源的同時,維持電力供給無虞並達成減碳目標。

將核電廠延役,也是個重大能源趨勢。理論上,核電廠並沒有使用年限,只要持續保養,使用時間可以相當長久。美國早已將執照效期從40年延長到60年,日本也延長為60年。全球135座(占三分之一)核能機組已運轉超過40年,美國甚至有少量機組已服役80年。只要經審查安全,技術上並無運轉年限問題。

除了核能的減碳效益外,核電價格低廉,約為風電和太陽光電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可讓民眾在能源轉型時避免電價大幅提高,也是核電的顯著優勢。專家估計,若讓核二和核三延役十年,將可比火力發電省下7,000億元;若加上啟動核四,節省金額又可加倍。這還沒加上核能無碳所節省的巨額「碳費」。小型模塊化核電(SMRs)雖然更安全且機動,但成熟商轉仍要等待。風電和太陽光電除了價格高昂,對環境的負面衝擊已在地狹人稠的台灣顯現,只能循序漸進。天然氣儲存槽巨大且無法維持長期使用數量,即使能解決接收站問題,戰爭威脅下更引發國安疑慮。

面對上述諸多發展和外界質疑,蔡政府不僅沒有針對問題回應,日前更由台電以新聞稿表示,近兩年虧損是因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燃料成本大漲所致,使用核電比例高的國家,虧損及電價調幅更為嚴峻。這種為維護廢核而提出違反經濟原理的說法令人詫異。台電只舉出法國和韓國電價調漲和虧損金額和幅度高於台灣,即下了如此怪異結論。法國和韓國的經濟規模都遠大於台灣,直接拿虧損金額比較,是刻意造假欺騙民眾;而台灣的電價漲幅低於上述兩國,其實巨大的「漲幅」是隱藏在政府對台電的巨額預算補貼,以及放棄企業的合理利潤,造成台電無力進行新能源研發,全民都在間接支付這種成本。

近日爆發執政黨某前立委擔任了約20家能源公司董座,讓民眾合理質疑執政黨堅持廢核,其實是為了黨派謀取私利,協助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加速發展來從中牟利。這種疑慮很可能重創民進黨選情。

基於上述分析,是執政黨重新檢討核能政策,盡速恢復核能在台灣的能源角色,既能免除民眾疑慮有助於選情,又對台灣能源結構合理化有所助益,何樂而不為?












黑白集/雲豹公主的「烏龍轉桌」


2023-08-27 01:2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委賴品妤(左)面對記者追問家族涉入綠能爭議時,快閃不慎跌倒,手中咖啡灑了一地,她事後對事件過程一再改口,指控記者是「慣犯」,中天則要求道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雲豹小公主」民進黨立委賴品妤,為躲閃記者追問摔倒的小意外,竟從初始被推倒、被逼倒,一路上綱為貼身騷擾、跟騷慣犯,甚至抹紅媒體,再度讓人見識到民進黨集體帶風向的可怕。

雲豹綠金疑雲,包括捐給多名民進黨候選人政治獻金,儼然成為民進黨大金庫,以及雲林縣口湖鄉前鄉長林哲凌疑涉違法接受政治獻金,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卻曾替林哲凌站台宣示「告別黑金」等,無不待民進黨及雲豹釋疑。

記者該不該緊迫釘人,的確是新聞倫理課的難解習題,但這畢竟不是狗仔跟拍八卦,以本案所涉公共利益之大,以及賴品妤正競選連任,豈容有迴避空間!何況最近又爆出賴品妤以反服貿的「太陽花女戰神」形象當選立委,其父賴勁麟創立的協會卻曾赴陸考察服務業商機,這些問題都不必向選民解釋嗎?

但民進黨卻藉著「品妤之摔」引導風向,轉移輿論焦點,掩蓋幕後種種醜惡吃相。類似事例屢見不鮮,摔倒不夠看,當初側翼抗議管中閔選上台大校長的「自掐哥」,更被封為「戲精」;而若論護航,比起林智堅論文抄襲案,民進黨「全黨護一人」的赤忱,賴品妤也稍遜風騷。

不過,民進黨「烏龍轉桌」生產線成熟,即使賴品妤網路負面聲量衝最高,大家只看到雲豹公主摔倒,幾人記得清廉民主重跌?











聯合報社論/拿善意做釣鉤,這是誰的兩岸大謀略?


2023-08-27 01: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陸委會宣布鬆綁陸客來台,除「第三地陸客來台」,更加碼宣布恢復團客,初期每天2000人次,卻有一個月的準備期,必須「視陸方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委會試圖邁出打破兩岸觀光旅遊僵局的一小步,卻踢到大陸國台辦的鐵板。陸委會宣布恢復第三地大陸人士來台觀光與兩岸團客旅遊,並放寬陸籍人士來台商務交流;但國台辦不領情,指責陸委會的規畫沒有實施日期,名為恢復實則堅拒不解禁,名為放寬實則更嚴苛限制,完全是民進黨當局自己在畫餅。陸方並未回應是否開放團客來台,但兩岸互設障礙,業者的希望恐怕繼續落空。

全球疫情解封後,各國力拚觀光回復疫前水準,唯獨台灣久候春燕不來。兩岸觀光政策互卡,卡住業者生計。尤其大陸恢復台灣赴陸團遊,卻不開放陸客來台,開放出境旅遊名單也獨漏台灣,業者不滿蔡政府未釋出善意,醞釀上街抗議。政府終於正面回應,但對團客旅遊特加但書,以一個月為準備期,視陸方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我業者雖認為陸委會只開了小門,步子慢了些,但仍期待陸方能理解台灣的善意。大陸學者也指這是好事,但應該無附加條件開放,而不是釣魚。國台辦的回應則表明,陸方不願上鉤。

蔡政府的措施,半開半掩、欲迎還拒,策略相當明顯。恢復團遊卻附加但書,形式上向大陸遞出了橄欖枝,球也丟回陸方手中。如果陸方正面回應,甚至上桌協商,兩岸雙向開放,當然是蔡政府的善意和兩岸政策奏功;即使遭到拒斥或未獲回應,那也是大陸拒絕兩岸交流,責在北京,不能再怪蔡政府。因此大陸學者認為這件好事背後有著政治操作和釣魚意圖,而國台辦果然正在為民進黨的大選累積相罵本。

另外,蔡政府不久前還拒絕開放,突然宣布恢復兩岸團客旅遊,其間的政策過程也值得關注。外界不易得知政府內部折衝協調詳情,但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受訪時透露了部分決策過程。他說近期聽到不少旅遊公會的意見,有反映給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及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而他們也做出了決定。言下之意,是他反映了旅遊業者的聲音,並促成這項鬆綁措施。

細究賴清德談話,如果他只是蹭熱度搶選票,膨風獨攬府院決策之效與官僚作業之功,那不過是想展現關心民瘼、廣納民意,更驕示其決策影響力,卻反映了一個準總統候選人如何虛妄好功與糊弄選民。而如果賴清德所述為真,那就暴露了蔡政府的兩岸決策危機,更為兩岸關係增添不可測的變數。尤其業者怨聲載道,建言無效,如今卻必須透過賴清德反映,蔡政府才願意鬆綁。整個政策過程顯現的,不是「賴神好神」,而是民怨沖天,賴清德壟斷言路,蔡英文偏聽偏信;也不是振興解困,而是選舉掛帥,連民生也做政治操作。

賴清德又說,主權一定要先守護住,然後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很樂意能夠跟中國交流往來。這句話落實在兩岸觀光措施上,或許就是政策協調結果,採取附條件的開放方式。但我國對泰菲免簽,從來不知什麼是對等和尊嚴,卻對陸客滿口對等、尊嚴和主權,還拿善意做釣鉤。如果這是賴清德之謀,或為賴量身訂做之策,不免令人擔心,倘若他當選總統,恐怕不會有雄韜遠略謀求和平,卻只在兩岸政策上耍小心機,還自以為得計。

不論如何,我們希望北京從兩岸交流互惠的大格局出發,相向而行,促進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否則只會距離台灣人民更遠。蔡政府也應看到,各國已迎來大陸旅遊團,台灣依舊望春風。如今人民失望之餘,還想問,整個決策到底是暴露了蔡政府的政治操作,或者反映了賴清德的糊弄?



名家縱論/未來能源政策的較佳選項\星期透視/美日韓軍事同盟的代價與反響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名家縱論/未來能源政策的較佳選項
◆  開放陸客 不敵去中思維
◆  疫後限制遊陸 類戒嚴已違憲
◆  星期透視/美日韓軍事同盟的代價與反響
◆  大屋頂下/借殼台獨.夢遊台獨 賴清德的台獨路徑圖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未來能源政策的較佳選項


2023-08-27 02:37  聯合報/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政府相關單位一再解釋台灣沒有缺電,是電網韌性不足需要加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侯友宜發表能源政策,主張以核代煤、燃氣不過半、穩健發展綠能,達到二○三○煤低於十五%,二○五○淨零的目標,以根本解決台灣面臨的缺電、電價上漲、排碳及能源安全的困局。蔡政府則回應上述問題並不存在,並強調電力供應無虞,同時稱核廢料無法處理無法發展核能。本文除根據最新資料釐清,並以二○三○年的能源配比,比較侯及蔡政府規畫案優劣。

首先談缺電。過去七年全台大停電四次,說不缺電很難服眾。供電無虞的指標是電力系統的備轉容量率大於或等於十%,根據政府今年六月公布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今明兩年夜間備用容量率分別為四點五%及五點二%,處於供電警戒的橘燈,怎可說是「供電無虞」?

以上估計仍過度樂觀。以大潭九號機與大潭新七號機為例,因按計畫明年商轉於是計入供電,但其氣源第三接收站需在二五年六月後才完工,即使有廠也無氣可用,怎能計入?且過去七年再生能源每年計畫增設量從未如期達標,若假設今年至二七年每年增設太陽光電及風電目標同一七至二二年實際執行率,並將大潭九號機及新七號機組扣掉,明年日間備轉容量率將為一點二%,夜間則為負數,必然限電,除非經濟負成長。

二○二五年之後由於協和四接及台中五接環評至今未過,且台電採購民營發電有進度落後與尚未招標問題,影響二五至二七年新增供電,台灣將有長期缺電之虞。政府對策是加強電力調度,如縮短機組歲修時間,但趕工不免造成人為失誤,並因維修不到位而故障。因此造成的停電,也因缺電而起。

比較二○三○年能源配比,由碳排量來看,侯的配比因為多了無碳且可提供基載的核能選項,容許以核代煤及燃氣,其排碳能源占比為五十九%,低於國發會的七十%;且侯的每度電的排碳量為○點二九公斤,低於國發會的○點三六公斤。

系統穩定度方面,侯規畫核能占比十二%係透過核一、二、三廠的延役及核四(一號機)重啟來達成。這比國發會可提供更多的基載電力,基載加上中載(燃氣)的電力達七十三%,亦高於國發會(七十%),利於系統穩定,且單就三座核能機組延役就能將二六至三○年備轉容量率提高到十四%以上,真正做到供電無虞。

至於核廢料處理問題,四十年內可採用乾式儲存,這是卅二個擁核國家的通用辦法;最終選址方面,國際成功案例包括芬蘭、瑞典、法國、瑞士等,有可以解決問題的技術可引進,台灣可用無人島或境外合作找尋最終存放場址。

在目前擁核國家只有德國和我國採取非核政策的情形下,蔡政府卻仍堅持說非核是世界主流,顯見受民進黨「非核家園」黨綱框限;侯友宜所提兼顧排碳及能源供應的政策,應是國家未來能源政策的較佳選項。











星期透視/美日韓軍事同盟的代價與反響


2023-08-27 02:32  聯合報/ 周陽山(政治學者、民主基金會學術顧問)
美日韓三國領導人當地時間18日在大衛營舉行峰會。歐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近日與日、韓兩國領導人岸田文雄和尹錫悅在大衞營會晤,這被美方視為劃時代的里程碑,也開啟了三國軍事同盟的序章。影響十分深遠,不容忽視!

很多人都在問:美日韓同盟會不會激化中、俄、朝鮮三國之間的合作與連結?會不會讓東亞出現新的冷戰與對抗情勢?是否將危及朝鮮半島和日本周邊地區的安全?其結果到底對誰有利?

一九九七年美國著名戰略家丶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在《大棋盤》一書中指出:「與日本維持密切政治關係符合美國的全球地緣戰略利益。但是,日本究竟是美國的屬國、敵人或夥伴?要看美、日雙方是否有能力清楚界定兩國應追求的共同國際目標,以及能否清楚美國在遠東的地緣戰略使命,及日本追求全球角色之間的界線。」「一個失去方向感的日本,不論是走上重整軍備,還是個別與中國交好,將是美國在亞太地區角色的終結。」

由是觀之,拜登政府極力促成三國軍事同盟,一方面是為了制止日、韓兩國與中國交好,進而終結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霸權地位;另一方面則希望日、韓雙方捐棄長期以來的敵意與成見,共同成為美方在此一地區實現地緣戰略使命的代理人。這正反映著拜登總統對華政策的三大主張:一丶投資美國基礎建設以夯實國力;二、聯合盟友共同牽制中國;三丶對華既競爭又合作,同時也不惜對抗!

但是,布里辛斯基卻對此提出深沉的警告,他說:「組織同盟圍堵中國崛起為世界強權,會徒勞無功;在此區域極具影響力的中國會變得充滿敵意。同時,這種作為將令美日關係繃緊,因為絕大多數日本人不會支持這種同盟。」「這種作法只會妨礙日本與中國之間出現穩定關係,同時也令日本在東亞更加孤立。」

為什麼日本政府心甘情願當美國反華的馬前卒呢?一方面,這反映日本人對自身安全處境的焦慮,它不但與中國關係長期不睦,同時也與俄羅斯、朝鮮等國為敵,只能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

另一方面,日本人一向唯我獨尊,自私自利。他們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決定從八月廿四日起排放核汙染水入海,預估將長達三十年!這是以鄰為壑的莽夫惡行,但日本政客卻做得出來。

但另一方韓國卻顯得小心翼翼。韓國外長朴振在八月初訪問青島時表示,希望能強化雙方經濟關係,「以和而不同的精神推動與中方的合作方案」,他並期待大陸方面在爭取朝鮮放棄挑釁、選擇對話方面能發揮建設性作用。換言之,面對朝鮮的核武威脅,韓國確實是戰戰兢兢,戒慎恐懼。

從上述分析看來,美日韓三國軍事聯盟一旦形成,最大的得利者將是美國政客和軍工集團。一方面,軍工集團得到巨額國防經費的挹注;另一方面,三國政客也得到政治獻金和軍火回扣的支持。但是,日本與韓國政府卻將扛起戰爭代理人的沉重包袱,並將面對國內民眾的反彈、厭惡與苛責。







大屋頂下/借殼台獨.夢遊台獨 賴清德的台獨路徑圖


2023-08-27 02:18  聯合報/黃年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黃仲裕攝影


去年底,《大屋頂下》預言,將自己五花大綁在「務實台獨工作者/台獨金孫」亂繩中的賴清德,將獻演巨型魔術脫逃秀,吃瓜群眾們可等著看戲。

好戲上演。賴清德正在努力掙脫「台獨工作者/台獨金孫」的纏繞捆綁,卻似乎愈描愈黑,非但未化解方方面面的「疑賴論」,反而治絲益棼,使捆在自己身上的亂繩愈來愈理不出頭緒。

總結賴清德對此次總統大選的定位如下:

①四月十二日的參選談話說:馬英九是走回過去的一中框架,蔡英文則是在民主的道路上走向國際走向未來。並稱,這正是二○二四年之後國家未來的兩個截然不同的選項。

②七月十一日在宜蘭造勢場合稱:這場選舉是台灣在「中南海」與「白宮」之間的選擇;當台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我們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經達成了」。

③七月廿七日接受美媒《彭博》專訪稱:這場選舉分為兩條路線,一為與國際持續交流合作,深化民主道路,二為往回頭走,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跟中國站在一起。他說:「我相信美國會持續支持台灣繼續往民主這條路上走。」

以上,中華民國總統參選人居然公然指稱,這次總統大選是在「中南海與白宮」之間的選擇,這非但驚世駭俗,簡直是豈有此理。

一、①②③都是「美國爸爸論」。難道台灣應當以美國的目標為目標?難道美國的目標應當高於台灣的目標?

二、賴清德當然應該反對中共片面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框架/一個中國原則」,但他更必須說清楚,若出任中華民國總統,他是否維持及認同「憲法一中的一個中國」及「憲法一中的一國兩區」。

「一個中國/一中框架/九二共識」,皆涉及兩岸在話語定義權上的爭議。賴清德如今的立場是,堅決肯定中共「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卻根本棄絕己方在「憲法一中/一中各表」上對話語定義權的應然爭執,這當然不應是中華民國總統的正當立場。

三、賴清德所稱的「一中框架」並非建立在「中華民國憲法一中」的架構上,而是建立在「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台獨思維上。即以他經常引據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言,若依據「憲法一中」的法理,此說應當仍可視為「一中各表」;但賴清德既主張「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這就脫離了中華民國憲法,而是台獨。

四、兩岸對峙,台灣必須「倚美」,而美國也必然會介入台海。賴清德的路線是「倚美謀務實台獨」,而不是「倚美謀維持中華民國」。台灣必須思考,我們是否可能「倚美謀獨」?又為什麼不繼續「倚美謀維持中華民國」?

五、賴清德強調,「台海問題是國際性,也必然是國際性的紅線,也是台灣的紅線,也是我的紅線」。什麼是國際的「紅線」?即是迄今仍然存在的國際「一中政策」,亦即「不支持台灣獨立/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其實,「務實台獨工作者/台獨金孫」賴清德,正是明明踩在「不支持台灣獨立/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的國際紅線上。

六、賴清德不斷渲染,兩岸是民主與專制的對抗,這一點無人置疑。但難道台獨真的是以民主與中共抗衡?而難道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竟不能以民主與中共抗衡?難道台獨就是「民主的道路」?中華民國就不是「民主的道路」?

在《彭博》專訪中,賴清德出人意表地幾乎全盤否定了台獨,他提出了「台獨三無」,「無台獨路徑/無台獨計畫/無台獨框架」,但他卻並未回歸到中華民國的「憲法一中」,反而堅決肯定中共主張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相矛盾,顛倒反覆,呈現了賴清德的自欺欺人與進退維谷。

賴清德的兩岸戰略,是「以務實台獨,實現和平保台獨」,而不是「以中華民國,實現和平保中華民國」。他說沒有「台獨路徑圖」,但其實他的「台獨的路徑圖」是這樣的:

一、務實台獨就是借殼台獨。但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中華民國,而不是由子虛烏有的台灣國變過來的。借殼台獨說,我們其實本是主權獨立的台灣國,只是現在借用了中華民國的國號。這是買空賣空、鳩占鵲巢、冒名頂替、自欺欺人。

二、務實台獨就是內殺型台獨。只會撕裂中華民國,但無力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外擊型台獨),也不能改變美國的「不支持台獨」,因此使中華民國與台獨兩頭落空。

三、務實台獨就是夢遊式台獨。不正名、不制憲、不台獨公投,完全違反民主程序,溫水煮青蛙,狸貓換太子,意圖蒙混拐帶台灣人民夢遊進入台獨。

綜此,賴清德反對中共的「一中框架」,但並未回到「憲法一中」。他宣示「台獨三無」,但實際上卻操作「務實台獨/借殼台獨/內殺型台獨/夢遊式台獨」。這當然是自欺欺人,也當然是進退維谷。

賴清德應當思考:台灣可因對照「中共」而更有自尊、更安全,但台灣卻可能因逃避「中國」而更弱小、更不安全。中共非中國。因此,台灣要反對中共的「一中框架」,但必須努力持守中華民國的「憲法一中/一中各表」。

中華民國,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若「民國」逃避了「中華」的對照與承當,台灣在世界、在兩岸就失去了最大的能量,也更不安全。

「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台獨金孫」這兩種人設,其實就是兩條紅線,皆大不利於賴清德若成為中華民國總統。

他說:「我是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在任何職位上不變。」

如今賴清德可能成為中華民國總統,他必須鄭重向內外宣示,他變或不變?

面對疑賴論,賴清德若要摘掉台獨金孫的冠冕,他應當理智而勇敢地說:因為時空環境不同(這麼好的理由),我正式宣布台獨無路徑、無計畫、無框架,亦因台獨操作已完成階段性任務,民進黨將凍結台獨黨綱及台灣前途決議文。然後,最重要的是,他至少(強調至少)必須鄭重宣示:

「我若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憲法一中),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國兩區)處理兩岸關係。」

賴清德一再強調,他將遵循蔡英文的兩岸路線。若是真的,他就至少(至少)不能漏掉蔡英文的這句話。這正是賴清德的紅線。

中華民國總統,應以中華民國憲法為脊梁。















開放陸客 不敵去中思維


2023-08-27 02:59  聯合報/ 邱冠倫/金融業退休(新北市)
陸委會宣布鬆綁陸客來台,除「第三地陸客來台」,更加碼宣布恢復團客,初期每天2000人次,卻有一個月的準備期,必須「視陸方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委會廿四日宣布,九月一日起恢復第三地陸籍人士來台觀光,同時放寬非涉及特定高科技產業陸籍人士來台商務交流。兩岸團客觀光,雖規畫初期開放每日兩千人次陸客來台,以及兩千人次赴對岸旅遊,但需視陸方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

這一切仍不敵民進黨的去中思維,有如開場鑼鼓喧天觀眾引頸期盼,仍迎不來好戲登台;更坐實陸委會已完全棄絕其職責,而以仇視中國阻絕兩岸正常交流為業。一個標榜民主開放的政府並未說明為何只允許第三地陸籍人士來台,難道民進黨政府覺得來自第三地的陸籍人士會擁抱民進黨的政治主張?民進黨政府開放有限,顯然對兩岸觀光大幅開放之好處故意視而不見,心中只有仇恨中國,不願有利民生。

「放寬非涉及特定高科技產業陸籍人士來台商務交流」一舉更將兩岸高科技競爭推向諜影幢幢的無限想像,只是這種單方面設限,不能阻擋真正的有心人士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高科技,反而斷送許多產業正常交流激盪而生的共榮盛景。兩岸產業發展各有先後,近年來護國神山讓許多台灣人自滿在高科技競爭中領先,卻忽略大陸在許多產業及科技領域進步的事實,限制特定高科技產業陸籍人士來台交流,更凸顯將正常觀光及商務交流無限上綱至產業競爭,甚至因國安而須恐共。

初期開放每日兩千人次陸客來台,以及兩千人次赴對岸,這種但書在舉世歡迎陸客聲中可謂獨創。大陸近十四億人口,台灣兩千三百萬,兩千對兩千感覺就是不怎麼太歡迎,「但需視陸方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更將觀光開放當成躲避球丟來丟去。民進黨政府一直奢想以觀光交流為餌,要大陸上談判桌,大陸當然看穿民進黨政府的意圖,但放久的餌已經走味,民進黨政府如今只能自尋台階,拋出開放建議,本來可博得開放打破僵局的美名,卻留下但書,將原來的主動出招置於被動回應對方的窘境;若陸方未善意回應,民進黨又將再次撈到大選前兩岸交惡有利其動員的籌碼,卻讓許多期盼兩岸正常交流的民眾大失所望。

大幅度開放觀光將可能使台灣民眾重溫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滋潤,為免因去中造成台灣奄奄一息的中國情懷再次開枝散葉,民進黨政府不願兩岸大幅開放觀光;再者,民進黨政府不願台灣民眾驚艷大陸近年發展之突飛猛進,大內宣的底氣不能失去,這是政權存續的問題。

民進黨兩岸觀光政策猶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當今民進黨的琵琶行錯失開放先機,更完全不顧民眾期盼兩岸開放的希望,若問座中泣下誰最多?當是基層民眾淚漣漣。













疫後限制遊陸 類戒嚴已違憲


2023-08-27 02:57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陸委會規畫開放大陸團客與台灣團客每日各兩千人次旅遊,並留有「視陸方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的條件。圖為桃園機場搭機前往大陸的旅客。 記者季相儒/攝影


陸委會規畫開放大陸團客與台灣團客每日各兩千人次旅遊,並留有「視陸方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的條件,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批評陸委會在兩岸交流史上創下三個不光彩的紀錄。其實,朱鳳蓮僅能以過去經驗認為「不光彩」,未必知道其中「對台灣民眾來大陸團隊遊的限控前所未有」及「對台灣旅遊行業的管制前所未有」兩者,還涉及了違憲。

民國八十三年三月卅一日發生了千島湖事件,搭載台灣旅客旅遊船上所有人員罹難,這是兩岸交流以來首次的重大挫折。事件爆發後,由於中共不配合台灣的海基會和媒體了解真相,四月四日民間開始醞釀停止到大陸旅遊。

到了四月六日,陸委會召集相關部會及旅行業者舉行「協調會議」,決議停止刊登赴大陸旅遊廣告及招攬新團。同一天,立法院要求觀光局將大陸地區列為「高危險旅遊區」,各縣市旅行業及民間團體也紛紛發動抵制前往大陸旅遊,並已有近百赴大陸的旅遊團取消行程。

近卅年後今天,自詡捍衛自由民主的民進黨政府,竟然讓旅行業者等「開放」可招攬赴大陸的旅遊團,難道旅行業以組團方式到大陸旅遊不是憲法保障的工作權利與自由,而可任由政府單方公權力下令暫停或開放?若是如此,為什麼在千島湖事件時,當時的政府不下令旅行業暫停組團赴大陸旅遊,還要由旅行業者和民間團發動抵制?

這次暫停團客到大陸旅遊是因新冠疫情爆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基於防疫的需要,觀光局配合「請」旅行業於一○九年一月廿五日起暫停組團赴陸旅遊。後來因封閉國境的防疫政策,自三月十九日起,全面暫停所有組團赴國外及接待來台觀光團體。在疫情結束後,原先暫停的原因既已消滅,就無依《傳染病防治法》及《防疫特別條例》限制旅行業工作權利與自由的餘地。

然而,迄今陸委會接手續繼限制旅行業,防的當然是兩岸關係的「政治疫」。即使如此,陸委會的禁令仍需以法律為依據,且所依據的法律還須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所定,是為了「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否則,目前的限制就是違憲。

自解除戒嚴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以來,旅行業者招攬團體到大陸旅遊,本即是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所以,千島湖事件雖重傷赴大陸團體旅遊,但政府仍不能對旅行業下禁令。民進黨政府在疫情期間實施的「類戒嚴」,迄今未隨疫情結束而終止,實已破壞了憲政民主秩序。

陸委會以對等原則限制台灣旅行團赴大陸旅遊,意味了你對大陸人民專制獨裁,我就也對台灣民眾專制獨裁。對此,朱鳳蓮或許就只能竊笑了。



朱宗慶/從幼苗到小樹,學習追求真愛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從幼苗到小樹,學習追求真愛
◆  廖元豪/「返鄉投票」也是幽靈人口!
◆  趙春山/解讀台灣選前的中共「文攻武嚇」
◆  楊志良/多人選總統,亂台又敗台
◆  楊渡/八二三,和戰啟示錄
◆  葉匡時/從Uber談AI監理
◆  葉銀華/什麼是永續企業組織?







朱宗慶/從幼苗到小樹,學習追求真愛


2023-08-27 02:03  聯合報/ 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圖為朱宗慶打擊樂團「百人木琴」音樂會。圖╱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二十多年前,為了一群喜愛打擊樂的孩子們,我創辦了傑優青少年打擊樂團,而在團員們滿十八歲的時候,團隊會舉辦隆重的結業式,慶祝他們邁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這群孩子們從小到大,和打擊樂共度了少則十年、長則十五年的光陰,看著他們在台上朗讀著爸爸媽媽的祝福卡片,口中不斷述說著對父母、老師、同學的感謝,以及音樂在生命中的意義,我總是感動不已。

音樂學習其實也是自我探索過程,藉由接觸和感受,因喜愛而產生動機之後,就會從中找到創意,漸漸懂得用它來表達感情,然後將這份感染力擴大到周遭的人們。看著台上的孩子稚氣未脫,但自信滿滿的臉,我想,如果喜歡一件事能持續八年、十年,甚至十五年,對孩子或家長而言,這份不容易的執著,就是真愛了吧!

只是,追求真愛過程必定會有許多掙扎。就像這段打擊樂學習之路,正因為是體制外的學習,中間還歷經各種升學考試,要走下去得克服許多關卡與壓力。有時是孩子想放棄但家長不死心,有時是家長覺得孩子太辛苦,但孩子不想放棄‧‧‧然而只要目標清楚,堅持到最後一定能達成夢想。

結業式中,有孩子在台上說,在他功課壓力最大的時候,他會期待到樂團練習,因為音樂和同學就是情緒紓解最好的出口;也有孩子說,和大家合作完成一場演出,彼此包容和鼓勵的過程,是他最難忘的回憶;還有孩子說,不只在合奏的時候他學會聆聽,在生活中他也因此學會聆聽;更有孩子說,感謝那個堅持不懈自己,才能從小時候的哭哭啼啼一路走到今天,發現音樂是他的最愛。

每年聽著孩子們的話語,除了感動,也覺得欣慰,這些熱愛音樂、珍惜朋友,以及遇到困難而不放棄的過程,讓他們個個閃耀著自信的光芒。相信台下家長的心情也和我一樣,這就是我們能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可以終生受用

為了讓孩子們留下最美好的回憶,結業式從會場布置、影片播放到卡片設計都十分用心。尤其當我看到舞台上的布景海報,更讚嘆同仁們的巧思。那一支支鼓棒,就好像一棵棵幼苗長成小樹,還有一步步往上發展的木琴,象徵著孩子們每年都會穩定長大,必須學會面對更多的事,起伏和挫折是必然,不同的是,他們在人生旅途中多了相知相惜的伙伴,還有音樂這個好朋友,可以彼此依靠。當他們對音樂有了發自內心的喜愛,不管以後要朝向音樂專業之路發展,或純粹讓音樂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都是十分珍貴而美麗的體驗。

結業式象徵一個階段的結束,更是新的階段的開始,它不是句點,而是逗號。相信這段可貴的學習經驗,將會引領孩子們繼續向前走,不論是未來的生活或工作,都會帶來很大的成長,並且充滿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