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經濟/找出經濟癥結 化解520後施政隱憂

.聯合報社論..電價和工時,民進黨執政後自己調
.聯合報黑白集.哀矜勿怨
.經濟日報社論.找出經濟癥結 化解520後施政隱憂



經濟/找出經濟癥結 化解520後施政隱憂


2016-03-30 01: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準總統蔡英文宣布由前財政部長林全組閣後,各方評價頗為正面,因為當前台灣經濟問題重重,蔡英文捨政治任命思維,從專業角度由林全籌組「財經內閣」,反映新政府重視民生經濟問題,也讓社會及企業界有所期待。但是,近來國內外各種情勢變化,對520後新政府經濟施政增添很多變數及隱憂,必須及早籌謀因應之道。
首先,當前台灣經濟下滑情勢未有好轉跡象,出口連13黑,景氣燈號連續第九個藍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創編製以來新低,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大幅下修至1.47%,雖然近月來台股因外資不斷加碼而大漲,在財富效果下,國內景氣尚能維持一定溫度,但外資多屬短線操作,在股市和基本面日益脫節下,一旦外資撤離,股市降溫對景氣的殺傷力將立刻浮現,屆時新政府將承受更大壓力,如果只是高談闊論經濟改革,不能有力扭轉經濟下滑情勢,必將重蹈馬政府覆轍,讓人民失去耐心,對新政府的各種責難恐將隨之而起。是以,在籌組內閣之際,就需考慮提振經濟的正確處方及財經閣員的戰鬥力,才不致和人民期待產生落差。
其次,新政府最明確具體的經濟施政方向,就是涵蓋綠能、物聯網、生技、智慧機械和國防產業等「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並提出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及「類主權基金」等構想,由國家資源引導產業創新。新政府團隊積極投入新興產業發展,固顯示推動產業轉型再造的決心,但挑選「贏家」的產業政策思維,也須面對很多不確定性,過去扁政府高唱「兩兆雙星」的目標,結果卻淪為「兩兆傷心」的慘痛教訓,國人記憶猶新。
尤其,最近生物科技上市公司浩鼎解盲失敗,不僅讓崇高的中央研究院捲入政治波濤,也反映出生技產業發展的高風險和追逐金錢遊戲的不良風氣。在上述五大創新產業中,生技產業是台灣最具條件、也最有基礎發展的未來產業,新政府寄予厚望,但浩鼎解盲失敗可能引發的後續效應,勢必導致未來推動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及「類主權基金」的強大政治阻力。如果沒有強力政策工具,五大創新產業發展恐淪紙上畫餅,如何突破此一困境,無疑是新政府最頭痛的問題。
更多企業期待的是,新政府產業政策應有更宏觀的思維,可以擴及更廣泛的產業,尤其是和擴大內需、提升產業競爭力及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策略性服務業,而不應局限在多數人感受不深刻的五大產業。更急迫的是,應全面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並有效解決產業界一直呼籲的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的「五缺」困境,尤其是企業轉型升級所需關鍵人才不足的問題,以徹底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加速產業的轉骨。
再者,兩岸經貿發展問題亦受產業界高度關注,一則北京對「十三五」規劃等涉及兩岸經濟合作事務,定調須建立在「九二共識」等政治基礎上,二則台灣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其政治障礙排除,仍須以兩岸服貿及貨貿協議先行為前提;三則蔡英文宣示將組國家隊抗衡紅色供應鏈,亦讓很多有意和大陸合作的業者左右為難;這些問題都需要新政府展現政治智慧,妥善處理兩岸政治問題,加速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及後續服貿及貨貿協議的處理,並穩健、靈活因應兩岸產業的競爭及合作,才能祛除國內企業疑慮,穩定投資信心。
總之,未來新政府須針對社會及企業界關心和擔憂的問題,找出癥結,凝聚解決問題的共識,並配合組成一個有執行力的內閣,有效推動施政,才能化解經濟隱憂,穩定國家大局。

聯合/哀矜勿怨


2016-03-30 01: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四歲女童在大街慘遭殺害,台灣社會同感震驚與哀戚。心理醫師當即提出警告:要提防模仿效應;果然,昨日中午北捷發生襲警事件,半小時後新北又發生消毒人員遭男子持鋸砍傷的事故。
面對劉姓女童的不幸,整個社會沸沸揚揚。在這些情緒中,保持哀矜其實具有讓人沉澱的作用,氣憤難遏則反而激起更多莫名的怨懟。例如當天許多人包圍警局,企圖毆打凶嫌,場面仿如暴動。當場有人一拳命中男子,即在臉書上自誇「這拳哥哥幫你討回來」,臉友也封他「正拳哥」。這種群眾報復行為,難道是台灣公民社會樂見的現象?
轄下發生這樣的慘案,連平日多言的柯文哲都沉默了一天,可見此事著實讓人無言。相對的,副市長陳景峻卻直指凶嫌的家庭必須負責,譴責王家父母放縱一個啃老族揮霍,且未曾為兒子的行為說一句抱歉;這種遷怒式的責備,其實無補於事。
八年前,日本一名凶手犯下東京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家人受到外界瘋狂追蹤,其弟更產生「加害人的家屬不配享有幸福」的絕望,在隱居六年後自殺身亡。這說明,路人的怨恨,不用刀子也能殺死人。
這兩天,許多民眾前往事發地點為女童獻花,從他們的哀矜中,我們看到了同情與理解的力量。相對於那些在警局追打嫌犯的群眾,追思悼念恐怕才是融化社會邊緣人更重要的能量。台灣社會已經做到了「哀矜勿喜」,下一步,我們應試試「哀矜勿怨」。

聯合/電價和工時,民進黨執政後自己調


2016-03-30 01: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重要政策幕僚張景森最近發難要求經濟部緩降電價,但此議連民進黨立委都不支持,降價決定如期實施。與此同時,勞動部調降法定工時案同時刪除七天國定假日,因勞團發動抗爭,立法院不予備查而暫擱。這兩項爭議,與其倉促拉扯,不如等蔡英文五二○上任後自己面對處理。
「等民進黨執政後自己處理」,並不是一句風涼話。一則,這樣更符合「責任政治」的精神,自己要的政策自己說清楚,後果自己負;二則,也可以避免兩套標準,民進黨在野時談的是一套標準,執政後若要改變方向,必須自己向選民說清楚。
張景森要求經濟部暫緩調降電價,雖遭黨內外異口同聲反對,並不表示他的想法絕不可取。事實上,以台電財務狀況和電價結構之扭曲,這數百億元若用來解決長期性的問題,乃至保留作為改善空汙或發展新能源之用,都會比降價花掉更具綜合實效。問題是,張景森的提法,從角色、時機和正當性各方面看,都顯不恰當。
就角色論,新舊政府正處於「交接」狀態,雙方互有對口人員,而張景森自恃「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和可能的「新閣員」身分,逕自找現任經濟部長鄧振中商談此事,對內有僭越之嫌,對外則侵犯現任部長職權。何況,電價調降是根據立院決議和電價公式而來,張景森並未和黨團研商此事即逕自行動,顯示他有個人英雄式作風,卻缺乏體制觀念。
就時機而言,台電宣布四月一日調降電價已一段時日,民眾對此大表歡迎;而張景森卻在降價實施前數日提出異議,完全未留給朝野討論及社會反應的空間,這是對民意的突襲,委實過嫌粗暴。就正當性而言,民進黨屢屢痛責台電經營不力,且不顧台電虧損累累而僅依簡單的發電成本算式要求降價;如今張景森卻公開力阻電價下調,造成民進黨立場反覆的印象。再者,張景森提出緩降的大道理其實也不無私心,主要是蔡英文承諾過「十年內電價不大漲」,他意在為她爭取實踐承諾的空間,卻忽略民眾感受和政府決策的正當程序。
目前,電價固定每半年檢討一次,民進黨執政後,若覺得應以高電價督促民眾節能,可以在十月重新思考調漲。屆時,不妨將蔡英文的新能源政策精神灌注到公式中,作更宏觀的規畫調整。當然,也別忘了先徵詢民進黨立委意見,並作好說服民眾的準備。
至於勞工所爭的國定假日要如何定奪,現在球也又回到了民進黨手裡。國定假日減少七天,主要是伴隨勞動時數由「雙周八十四小時」減為「每周四十小時」,所做的同步調整。相同的議題,其實在十六年前民進黨首次執政時即有過一番叫價,才得到「雙周八十四小時」的變形工時;如今問題捲土重來,為使勞工皆得以週休二日,國民黨必須刪減國定假日,民進黨會不會有高明的解決辦法?
事實上,細觀民進黨最近所提的《紀念日與節日實施條例》草案,不偏不倚,也悉數刪除了勞動部認定「只紀念不放假」的教師節、光復節、蔣公誕辰等七個國定假日,彷彿雙方已有默契。再說,蔡英文曾脫口說出「勞工假太多」,她又頻頻拜會工商企業,顯露旺盛的拚經濟企圖。如果一心拚經濟,又要大手筆多給勞工七天假,她有可能達成目標嗎?此外,勞團的態度也值得觀察,如果國民黨刪七天國定假日就是剝削,那麼換成民進黨做,是不是會抗拒到底呢?
正當新舊政府交接,電價下降和節日削減的爭議在此時爆發,格外值得玩味。在野者可以大唱理想主義的高調,執政者則必須講求目標與手段的平衡、理想與現實的折衝。民進黨即將登上執政的寶座,它也要收拾自己在野時誇下的海口,電價和工時議題可謂提供了兩塊試金石。

去梯言/你選沙悟淨還是殺無盡?

.內湖殺童案/小燈泡熄滅…精神衛生法補破網
.內湖殺童案/等到太平盛世 廢死才會成主流
.內湖殺童案/不單法律、教育、家庭…要醫療解決
.內湖殺童案/別放任情緒 模糊問題本質
.內湖殺童案/一個擁抱 點亮心中的愛
.內湖殺童案/家庭失能 父母攤手「管不了」
.去梯言/你選沙悟淨還是殺無盡?
.願景回響/健全租屋市場 空屋就有路可去
.提升工業水準 不下指導棋
.來函更正/國台辦官員未觀禮








去梯言/你選沙悟淨還是殺無盡?


2016-03-30 02:02 聯合報 公孫策


廢死聯盟又成了眾矢之的。我個人不贊成廢除死刑,可是對每次發生一起駭人凶案,群情悲憤,卻只有對廢死聯盟嗆聲,則不認為有助於改善問題。
有一個杜撰的故事,蘇東坡編造的,用在他考進士時的文章中:
帝堯時,皋陶掌司法,主張將一名罪犯處以死刑。皋陶三次說「死刑」,帝堯三次說「免死」。
蘇東坡編這個故事,卻不在討論「該不該有死刑」,而在「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也就是討論「刑賞與教化」如何相濟運用。
今天法官判一個殺人犯「不死」,常用的理由是「尚可教化」。我可以接受「尚可教化之人,可以再給他一個機會」。然而,我們的法律(乃至教育、道德)思想體系,對於「教化」並沒有定義,遑論一套完整且有效的可行之法。如此狀況之下,讓一個兇徒回到社會,正是「放兕豹於公路」了!
漢高祖劉邦與關中人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與盜抵罪」,得到關中人民熱烈擁護。為什麼?因為之前秦國的刑法太密、太苛。但是換個角度想,秦法為什麼比周法苛刻?還不是因為社會愈來愈多元化,人愈來愈複雜,以致「無法以教化導正」嗎?
當教化無法導正,而刑法無法規範兇徒, 一旦人民發現,殺人可以免死,就會出現兩極現象:兇徒不憚於殺人,而人民不再期待公權力。
這次殺童案的新聞畫面,又看到我最厭惡的現象:群眾圍毆兇徒。那可是當著警察的面喔!雖然群眾是基於義憤,可是那是一種目無公權力的「私刑」行為。我真的懷疑,如果兇徒手上還拿刀,且警察還沒來,那些群眾有幾個敢上前。相對於第一時間衝出去制伏兇徒的兩位「義士」,那些偷襲被銬兇徒的…。
另外也有人提出,對殺童兇徒施以鞭刑,每天都鞭打。
《西遊記》裡,捲簾大將失手打碎了玻璃盞,挨了八百棍,貶下凡塵,「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穿他胸脅百餘下」,那是何等酷刑!我曾戲稱,「飛劍穿胸」是一種「殺無盡」的酷刑,所以後來捲簾大將皈依佛門後,法號「沙悟淨」。總之,絕對不能用如此「生不如死」的酷刑,來替代死刑。
廢死聯盟有自己的人道思考,但若不能提出有效、讓罪犯能夠「悟淨」做法,空喊廢死,非但不會成功,萬一成真,結果會更不人道!

高朗/歐巴馬的圍堵策略

.高朗/歐巴馬的圍堵策略
.劉維公/打破高教政策的規模迷思
.嚴震生/新進教師英語授課的省思
.王健壯/講三個故事給翁啟惠聽
.舒國治/太極拳淺探
.陳立恆/不思人文 何來台灣新常態
.葉銀華/兩岸關係的三個必須論




高朗/歐巴馬的圍堵策略


2016-03-30 02:01 聯合報 高朗

歐巴馬總統訪問古巴後,緊接著訪問阿根廷,他盼望這趟行程能促進與該國各領域的合作,但布魯塞爾的恐怖攻擊事件,卻纏著他,以致無法凸顯阿國行程的重要意義。
依據民調,美國民眾此刻最憂慮的是恐怖主義,遠超過對經濟、槍枝問題的擔心。
九一一事件後,相當一段時間美國民眾高度害怕恐怖攻擊,近年已經緩和,然去年開始,從巴黎到加州恐怖攻擊,接連爆發,美國民眾的憂慮急速攀高。
所有的這些攻擊,都直接或間接聯繫到伊斯蘭國(ISIS)。這個快速崛起的政權,不只四處擴張,並以殘忍手段對付異己,甚至在歐洲、美國攻擊無辜平民。
歐巴馬總統對付伊斯蘭國的辦法,不是派部隊將之剷除,而是採圍堵策略,透過空襲、扶持當地國部隊及聯合盟國切斷伊斯蘭國的金脈、油脈,逐步將它弱化。
歐巴馬的圍堵策略,受到不少批評,認為美國不派地面部隊,單倚賴空襲,根本無法擊垮伊斯蘭國。
可是,歐巴馬的困難在於派地面部隊,固可獲得迅速勝利,可是也會陷入泥沼。按照歐巴馬說法,若派地面部隊,估計美軍每月死亡一百人,受傷人員約五百人,每月可能花費一百億美元。代價如此之高,是否值得?更何況上次出兵伊拉克,美國吃盡苦頭,民眾並不支持再派地面部隊參戰,甚至盟國也不支持。
換言之,圍堵伊斯蘭國是歐巴馬手中唯一的牌,這張牌的效果需要時間顯現。
不幸的,時間未站在歐巴馬這邊。從去年伊斯蘭國加大對外恐怖攻擊,最近又於布魯塞爾造成卅餘人喪命。每次攻擊都削弱了歐巴馬圍堵策略的說服力,讓他的政策看起來沒有發揮作用,更讓很多人抱怨他做得不夠。
儘管壓力升高,歐巴馬不想改弦更張,仍努力為圍堵策略辯護,舉出諸多數據,說明伊斯蘭國疆土已在縮減。其中盲點是,他未能抓住民眾的感受。民眾認知恐怖攻擊的次數在增加,歐巴馬卻告訴他們伊斯蘭國在衰弱,雙方落差很大。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如何對付恐怖主義?是總統選戰的焦點。歐巴馬總統的圍堵策略,正面臨嚴苛檢驗。川普最懂得運用民眾的恐懼,高調主張對恐怖分子應實施酷刑、追殺恐怖分子家人、取消免簽證、不讓穆斯林入美國,這些在民主開放社會看來荒誕不經的言論,獲得許多人支持。顯示細火慢燉的圍堵策略,遇到頻傳的恐怖攻擊,選民感到不耐。
希拉蕊明顯感受這股壓力,電視辯論時表示,圍堵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擊敗伊斯蘭國。
大選年,民眾對恐怖攻擊的空前憂慮,讓歐巴馬對付伊斯蘭國的策略,陷入窘境。國人期待劍及履及的成效,等於要歐巴馬不斷繳反恐成績單,這是圍堵不易做到的。若想靠分裂的敘利亞、伊拉克各股勢力,擊垮伊斯蘭國,選前達標幾乎不可能。但除了加強圍堵,歐巴馬總統還有選擇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