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新疆棉事件給大陸上了一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585/web/ 

◆  聯合報社論/三方較勁新常態:美台關係的前景與隱憂
◆  聯合報黑白集/黨政分際,有這回事?
◆  經濟日報社論/新疆棉事件給大陸上了一課






經濟日報社論/新疆棉事件給大陸上了一課


2021-04-09 01:5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疆棉事件給大陸上了一課。圖/新華社


近來突然爆發新疆棉花大戰,並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事件,從爆發的背景過程可以發現,它既與國際對崛起中國的疑懼及不斷發酵的新疆話題有關,更與中國大陸進入國際社會格格不入高度關聯。

首先,新疆棉花看似和一般人生活離得很遠,棉花卻是新疆最主要的支柱產業,與棉業相關服飾加工更是中國的支柱產業,打擊到新疆棉花,實際上等於掐住中國經濟重要命脈。

新疆棉花產值達千億元以上,民國 107 年(2018年)的產量就達511萬噸,占中國全國的83.8%,全球的19.6%。至民國 108 年(2019年)底,僅在新疆備案的紡織服裝生產類企業3,251家,與之相關高達數千億美元的棉紡與服飾生產加工、進出口、終端消費等產業鏈,是中國最重要、僱用勞工最多的產業鏈之一。

這次新疆棉花大戰,是由瑞典服飾零售商 H&M 去年官方聲明、對有關新疆強制勞動的報導「深感關切」所引發,這個聲明又是基於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的要求而做出的。這個去年10月的聲明,卻因近日北京與歐盟就新疆問題相互制裁而發酵,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點名 H&M,怒嗆「一邊造謠抵制新疆棉花,一邊又想在中國賺錢?癡心妄想」,強調「新疆棉花不吃這一套」。

看似有官方撐腰,網民進而搧風點火,在微博上貼出「剪 H&M衣服」洩憤的視頻,然後網上挖出所有之前發布聲明,停用新疆棉花的各品牌,如耐吉、GAP、愛迪達、優衣庫、ZARA等紛紛被點名,引發民間情緒,成為一場抵制外國品牌的運動。

中共官方其實了解排外運動結果往往是會傷了自己,許多中國的服飾加工業是為外國品牌代工抵制外國品牌的結果會傷了自己產業,害得自己工人失業。根據官方資料,民國 108 年(2019年)直接依靠紡織服裝產業的新疆就業人口就將近13.5萬人,如果計入所帶動的全球 2,000 多個商業品牌的決策,在此背後的是中國大陸數千億美元的產業鏈及上千萬中國就業人口。

態度向來強硬的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最能窺探決策者心態,近來他反倒建議中國官方應「避免、克制」參與聲討西方服飾品牌,尤其不應引導輿論,還勸導中國民眾「要有包容的一面」,呼籲應該「政治歸政治,市場歸市場」。這就解釋了為何在抵制洋貨的敏感時刻,中國總理李克強走訪為耐吉、愛迪達品牌提供原材料中德合資等其他外資企業,表示支持。

有些分析認為,針對新疆棉花的打擊是美中貿易戰的延伸,是美國對中國紡織出口產業鏈精準打擊;由於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做為棉花主產國的美國大幅減產,預估今年要減產近25%,擔心失去市場份額,因此才幕後鼓動制裁

但是用陰謀論來看會讓議題失焦,忽略更根本的問題,西方經濟系統這幾十年來開始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CSR),避免對工人的剝削,減少對環境的衝擊,譬如對種族內戰頻仍的西非鑽石礦產冠以「血鑽石」之稱,要消費者與零售商避免購買;又如要求企業要記錄自己的「碳足跡」,滿足碳中和的目標。

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做的是類似的事情,這個民國 98 年(2009年)才在瑞士成立的非政府組織,通過認證,證明供應鏈棉花合法合理,並監督大企業行為、幫助企業維護品牌形象,全球有 2,000 多個與棉花消費有關的商業品牌加入註冊。

大陸至今認定 BCI 是這次棉花大戰的幕後黑手,認為「這個非政府組織,僅僅以一紙建議,就導致那麼多國際品牌紛紛與新疆棉花做出切割」。但是重要的不是 BCI,而是其所代表的認證能夠讓消費者信賴及放心,這也是大陸要進入國際社會必須要學習的,企業社會責任代表了不是唯利是圖,是進入國際社會所必須理解的門檻。











聯合報黑白集/黨政分際,有這回事?


2021-04-09 02:3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蔡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針對太魯閣號事故發表聲明。圖/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蔡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針對太魯閣號事故發表聲明。一如以往,總統要大家不必懷疑政府的改革決心,卻沒切中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方法。但另值得關注的是,總統發表聲明的場合,到底適不適當?

把國政宣示拿到黨部發表,對蔡總統已非新鮮事。蔡政府從一開始就視總統兼黨主席為當然,名曰「黨政同步」:但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敗選後,蔡總統也曾不兼主席,那時綠色執政飄搖,怎麼最不需要「同步」?

以「體制」責備蔡政府,似乎理想化過頭,因為其一路表現的性格,就是只求權力行使無礙,府院高層職掌也因人設事,從不把體制當約束,更不把規則當回事

就像這次台鐵事故,身為閣員的交通部長林佳龍請辭,還沒告訴閣揆蘇貞昌,就先越級向總統報告,權力效忠凌駕體制;難怪台鐵局長懸缺三個月,林佳龍建議人選都被蘇貞昌打回票,也只是剛好而已。

再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其業務職掌與藻礁保育或天然氣接收站全然無關,卻出面與藻礁公投發起人潘忠政會商,同樣是私人關係凌駕體制;尤其陳吉仲還拉著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一起上桌談判,充分體現蔡英文「黨政同步」奧義。

這些狀況看在憲政學者眼裡,難免搖頭。然而若把恪遵憲政當成檢驗蔡政府的標準,恐怕就是天大誤會了。










聯合報社論/三方較勁新常態:美台關係的前景與隱憂


2021-04-09 02:3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美中競合與兩岸僵持態勢下,中共顯然更在意美台關係的發展。圖為美台關係示意圖。路透


近日共機擾台加劇,美中台三方機艦相互監控較勁。中共遼寧艦航母編隊在台灣周邊海域演訓,美軍驅逐艦馬侃號也通過台灣海峽,雙方相互監控。台灣西南空域則有共機起飛監控美機,我戰機也升空警告驅離共機,三方同場較勁。中共稱台海周邊演訓常態化,美方表達密切關注,美中台三方相互監控較勁的場景將隨時上演。

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改變川普單挑抗中做法,揪團結盟對付中共;美國與日、澳的軍事對話都列入台海情勢,並把台灣納入印太海巡機制。雖說台海周邊三方較勁,其實仍是美中對抗的一環。因此雖然近來蔡政府頻對大陸釋善意,但在美中競合與兩岸僵持態勢下,中共顯然更在意美台關係的發展。

金融時報報導,拜登政府將放寬與台灣官員互動限制的行動指南,鼓勵美台官員會晤。事實上,拜登政府上台後,對美台交往一直採取寬鬆態度,譬如我駐美代表蕭美琴獲邀參加拜登就職典禮,正式進入國務院洽公;我駐 WTO 代表羅昌發在駐團辦公室會晤美國駐 WTO 代理館長,駐日代表謝長廷也受邀到美國駐日大使官邸交流。

台灣問題是北京最關心的雙邊議題,在阿拉斯加會談上,美中正式過招,美國警告中方不得騷擾台灣,中方則要求美方遵守一中紅線,會後新華社報導,美方承諾將遵行一中政策。但美方一步一步用切香腸的方式,逼近紅線。三月廿六日美台簽訂海巡互助協議、廿九日美國駐帛琉大使隨帛琉總統來台,大陸立即強硬反應,兩天共機都大舉侵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廿六日的廿餘架軍機,更是國防部發布共機動態統計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台灣正值兩大國較量的中心,拜登不會輕易屈服,否則將讓大陸予取予求,雖然這會增加台海風險,但拜登不能不做。更重要的是,美國外交政策國內選舉考量,拜登要在明年底期中選舉獲勝,才不會淪為跛鴨,從而影響連任。拜登日前宣布二兆基礎建設,雖是內政,卻強調中國的競爭,逼著共和黨支持;而支持台灣更是國會兩黨共識,拜登不容在台灣議題上退讓。

值得注意的是,一中政策仍是拜登政府的護身符,美台交往指針的修改,仍然加上一中政策的限制:譬如不得公開展示我國國旗,「任何與主權相關的事情都是禁止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重申在一中政策下,推動與台灣的非官方往來,考慮高階官員訪問華府與台北,但此處指的是部長級以上官員,勢必引發大陸的憂慮與動作。

台灣一方面不敢違逆美國的好意,希望增進台美關係;另一方面也向大陸拋出善意,目的在緩和大陸情緒。然而,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表示鳳梨銷陸遭禁是檢疫技術問題,還要開放商務人士訪台;外交部長吳釗燮則大肆宣傳「自由鳳梨」,與美國駐帛琉大使、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共推「自由開放的亞太區域」。蔡政府左右手互搏,簡直是精神分裂決策模式

台灣的老朋友,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在新書中提醒,華府的台灣政策須謹慎行事,勿給台灣「開綠燈」使其推行不符合美國目標、甚至引起戰爭風險的政策;而美中關係嚴重惡化並不符合台灣利益,台灣人不該以為美中緊張有利台灣。卜睿哲的忠告正是美國傳統戰略模糊政策,也是拜登擔任參議員時擁護的政策

美台關係的增進,是台灣朝野一致支持的,但即使是美國的好意,我們也要審慎評估,因為偶一不慎,引發戰火,台灣將首當其衝。


【專家之眼】美推企業最低稅負 蔡政府要裝睡還是沒差

◆  【專家之眼】彭淮南需為房地產飆漲負責嗎?
◆  【專家之眼】美推企業最低稅負 蔡政府要裝睡還是沒差
◆  【專家之眼】情報不僅知與不知 說與不說更是眉角

◆  【專家之眼】蔡政府處理太魯閣事故的荒腔走板
◆  【專家之眼】從白宮布置 看拜登總統的領導與典範傳承
◆  【專家之眼】台鐵事故捐款係綠營的政治指標
◆  【專家之眼】拜登挺台勝川普 卜睿哲忠言逆耳?








【專家之眼】美推企業最低稅負 蔡政府要裝睡還是沒差


2021-04-09 16:55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七日公布調高公司稅率計畫,希望透過企業最低稅負等措施,在未來十五年新增二點五兆美元稅收。美聯社


在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表態推動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global corporate minimum tax rate)後, 4月7日G20成員國保證,將於今年年中「達成全球性且以共識為基礎的解決方案」。這將有助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達成相關協議。此議對當前全球化世界影響深遠,值得國人注目

所謂全球最低稅負制,是針對年收高於一定門檻的跨國企業集團,判定該集團於納稅國課徵之實質稅率是否低於所規定之最低稅率,若低於最低稅率,則母公司所在國可針對實質稅率與最低稅率之差額進行徵收。會出現此制度,是因為全球化下,國際間的租稅逐底競爭壓力形成了惡性循環,使跨國公司得以轉移收入至低稅率國家,輕巧避稅;而更重要的,會在此時付諸實踐,是因為政府缺錢,尤其是要為美國拜登總統籌措 2.3 兆美元「美國就業計畫」基建方案提供合理依據。

這個提議的國際意義至少有以下三項:一、開始逆轉富差距日益擴大趨勢:自新自由主義當道以來,涓滴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說服政府對富人減稅,其投資將可惠及窮人,此概念隨著英美政府及國際組織推銷,成為一種世界流行。IMF 的報告已指出,事實上「利益並沒有下滲」。其結果卻讓富人越來越有錢,而政府則越來越沒錢做窮人靠山。現在美國願意出手限制跨國企業避稅行為,進行財政再分配,總是一個開始。

二、自己國家自己救:美國提出此議是為拜登總統籌措基建方案鋪路。美國國債日益升高早已不是新聞。大家都懷疑民國 97 年(2008年)以來美國狂印鈔票救市,最後誰該來還這筆錢?過去川普的作法是以鄰為壑,對中國大陸、歐盟、日、韓,乃至於臺灣到處搶錢,現在願意把焦點分一些到以美國企業為主的跨國企業,總是一個相對合理的作法。其他印鈔救市的國家當然也可以跟進辦理。

三、國家去主權化或鞏固疆界爭論再次展開全球化一直在模糊各種疆界。但文明衝突民族主義的再起,顯示了全球化的模糊有其極限,尤其英國脫歐事件,黯淡了全球化模範生的歐盟前景。但此次要談最低稅率,就會影響各主權國家如何制訂內部稅率,而無論是 G20 或 OECD 成員國,都不能含括所有租稅天堂,要制裁或怎麼制裁不合作國家?國家主權是確保還是更模糊?是個有意思的學理話題。

可以預期此制度將對大型跨國公司產生負面影響。有論者認為尤其以專利及演算法等無形資產為主的科技業與製藥業為主,因為相關企業利用全球業務重組等方式規避在美國繳交高額稅負。究竟有多負面?還要觀察隨即而來的美國國內政治遊說:拜登總統已經說了:歡迎辯論、可以妥協,但一定要改變,不作為不是選項

反對作為的聲音主張:一、國際租稅逐底競爭並未出現。大多數國家稅率多在中間浮動,沒有競相成為租稅天堂。二、企業所得稅是最傷害經濟增長的稅種。美國如果要硬推此制,將會傷害美國的疫情經濟。三、競爭在商業和稅收政策方面都是好事。四、新的全球最低稅率和改寫國際稅收規則不會對每個國家產生同等影響。高稅收國家,如法國將從這一政策中獲利,而像愛爾蘭和美國這樣稅率較低、更具競爭力、擁有更多大型跨國公司的國家將面臨更大的增稅,這可能會促使企業離開。

上述說法當然需要更多實證研究。例如也有人說如果各國不再注意以降稅方式吸引企業,將會把精力放在提高基礎建設、教育與研究投資,這將可以順便改善國內經濟平等問題。

話題轉回國內。財政部對此事回覆,談到因應國際數位經濟發展,許多國家只能各自立法課數位稅,我國也推動了跨境電商課稅制度,財政部將持續關注發展云云。確實此制產生針對目標之一是 Google、蘋果或 Skype 等科技巨擘之前的納稅紀錄,但其目的是否只針對這些公司?而臺灣降稅不分藍綠政府,再加上軍費、勞健保、能源…開支,我們早就缺錢久矣。財政部卻只談(境外)跨境電商、數位稅,是還沒進入狀況或要保護富人?留給各位讀者自行判斷了。











【專家之眼】彭淮南需為房地產飆漲負責嗎?


2021-04-09 17:57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彭淮南任職中央銀行總裁間維持國內極低利率水準,央行理事們出書指彭推動的政策使大量資金湧向房地產,引發關注。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三位名聲卓著的經濟大師級教授出版新書,檢討創下14A紀錄的彭淮南前央行總裁過去的相關政策,引發台灣財經學界的重大關注。

致富的特權20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一書作者,陳旭昇、李怡庭與吳聰敏,不但是台大經濟系現任或退休教授,也擔任或曾擔任中央銀行理事職位,加上邀請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撰寫該書的推薦序。經濟學家評議央行政策相當常見,但國內央行理事們出書批判前央行總裁任內推動的政策就比較少見了。

該書係檢討彭淮南任職中央銀行總裁二十年期間的政策,其認為央行維持國內極低利率水準,大量資金湧向房地產,導致台灣房地產大漲。似乎將台灣房地產高漲問題,完全歸咎於彭淮南總裁的低利率政策。

然而日本自民國 88 年(1999年)2月起,就施行「零利率政策」,民國 105 年(2016年)1月甚至開始推動負利率。按照作者的理論,20多年來借錢炒房完全不用成本的日本,房地產應該會飆漲至天際。

事實上並非如此,引用財經 M 平方網站的資料,民國 89 年(2000年)日本的房價指數為 138.57,施行零利率後,房價不漲反跌,一直跌到民國 102 年(2013年)房價指數僅剩 94,之後房價雖然開始走揚,惟至今房價指數只回升到110,約民國 93 年(2004年)的水準。

近八年來,日本房價開始穩步走揚,上述網站認為:主因為日圓的貶值,使得外部資金大量移至日本進行房地產投資,外資持有房地產比率在民國 101 年(2012年)約只有10%,現今已持有超過20%,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及新加坡的華人買家。換言之,主要是外部需求所致,與利率似乎沒有關連性

利率僅是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單一因素,該書卻將視其為絕對因素。彭淮南前總裁也較其他部會關心房地產投機交易問題,民國 99 年(2010年)6月實施房市管制,其中有關豪宅信用管制措施至今尚未解除。現任的楊金龍總裁也相當積極,短短三個月就祭出的二輪的信用管制方案,相關措施達史上最嚴格的程度。

反觀,其他部會則相對消極攸關資訊透明化實價登錄制度至民國 99 年(2010年)才啟用且只施行半套,四分之三套的2.0制度1月修法通過至今尚未落實蔡政府宣稱8年興建 20 萬戶社會住宅,至去年底只蓋了四萬戶

在民意對房價炒作高漲下,財政部最近才提出房地合一2.0修法,提高短期交易的稅率不動產持有稅過低部分,即使在野黨與輿論要求增加囤房稅,政府卻以會影響租屋市場等奇特的理由反對,囤房稅遂胎死腹中。更不用說民國 105 年(2016年)被蔡英文列為「房市三箭」選舉政見之一的杜絕房市炒作,其主張「改正不合理稅基」,實價課稅落實則遙遙無期。

由上分析可知,政府面對房地產市場投機交易,有許多工具與做法,足以抑制炒風並建立合理的稅制,各機關的不作為,可謂是房地炒作的幫兇。然而,該書卻視而不見,而將問題完全歸咎於前任央行總裁,顯有未當。














【專家之眼】情報不僅知與不知 說與不說更是眉角


2021-04-09 09:17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中共遼寧艦航母編隊近日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訓練,並稱今後將按計畫常態組織類似演訓活動。圖/中共海軍檔案照


4月4日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發布公告,指出4月3日在日本長崎縣南努群島西南方470公里海域,發現解放軍海軍以遼寧艦航艦在內共計6艘艦艇編隊活動,其中還包括055型驅逐艦南昌艦、052D型驅逐艦成都艦與太原艦、054A型護衛艦黃崗艦以及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艦;日本防衛省通報並說明解放軍艦艇編隊後續動態為穿越沖繩本島宮古島間之水道,繼續駛向西太平洋海域

假若回顧3月18日當解放軍艦艇通過對馬海峽駛往日本海時,日本防衛省亦曾經發布通告;當時解放軍海軍編隊係由南昌艦、成都艦以及大慶艦三艘艦艇所組成,由於當時是南昌艦首度現身於日本周邊海域,因此還相當受到媒體關注,軍事迷網站論壇亦有相當程度討論此事。

不過日本自衛隊在公布周邊海空域內,其他國家軍事機艦活動狀態時,多半都會清楚說明當時派遣何種兵力前往查證,但是從此種資訊中,對方就可以反推偵巡動態任務涵蓋區域,甚至還可從此估算各個地方警備隊兵力作戰責任區;但是顯然日本自衛隊對此並無警覺,甚至是對揭露此等軍事活動資訊毫不在乎。

因此本次自衛隊亦是循例公布負責查證本次解放軍動態之任務兵力,其中包括海上自衛隊進駐佐世保基地第4護衛隊群所轄第8護衛隊下屬驅逐艦涼月艦(JS Suzutsuki - DD-117),搭配鹿屋航空基地第1航空群所轄 P-1 型海上巡邏機,再加上駐防那霸航空基地第5航空群所轄 P-3 型定翼反潛機,進行情報蒐集警戒監視任務

但是眼尖網友很快就注意到,日本自衛隊在發布3月18日發現南昌艦編隊駛往日本海之後,直到本次再度發布涉及南昌艦與成都艦在其周邊動態,並未曾發布南昌艦編隊是否再經由對馬海峽駛返黃海海域之通報,因此南昌艦與成都艦加入遼寧艦編隊,而大慶艦卻不知去向,確實受到軍事研究社群人士關注

此段時間究竟是南昌艦編隊進入日本海後,經由其他海域駛入東海與遼寧艦編隊會合,抑或是再度通過對馬海峽,日本自衛隊產生情報蒐集漏失現象,甚或是日本自衛隊確實掌握南昌艦與成都艦駛返黃海或是東海之動態,但卻故意隱諱不言,以便維護本身軍事情報蒐集作業之能量呢?

情報作業本來就是虛虛實實,能而示之不能為作業常態,話到嘴邊必須留三分,更是維護軍機保密最重要工作信條。因此無謂地將許多動態情報資訊掀出來公諸於世,往往就成為提供對方反向推估本身情蒐作業能量之最佳參考資訊。

最近海巡署聲稱掌握中共無人機東沙島上空繞島飛行,經過筆者點出其中充滿蹊蹺,再引發立法委員追問,政府仍然堅稱具有中共無人機在東沙島領空外環繞該島飛行,其實只要將所有中國大陸軍用無人機體積規格,再對比若是在領空外飛行,距離至少是12海浬亦就是24,000碼,就可以計算出來其在視野上約占多少米位,運用肉眼就算獲得望遠鏡等光學器材輔助支持,能否從其外型與塗裝圖案上精準地辨識出並確認其為中共無人機。

再從無人機對外通訊與飛航控制操作所使用之資料鏈路,以及飛航過程中所能夠被偵獲之動態資訊與跡象,實在讓人難以相信,海巡單位治安巡防所擁有之配備,能夠在動態情報偵蒐上獲得如此高之效能。此種情報蒐集動態掌握能力,誠可謂是英明神武匪夷所思,難怪美國海岸防衛隊要搶著來與我國海巡署簽下秘密備忘錄,想必就是看上海巡署此種讓人簡直不敢相信之情報偵蒐能力

情報不僅是知與不知,更是說與不說;海巡署將此事說出,究竟能夠獲得何種效益,或許大家更應當好好思考一下吧?


【即時短評】時代力量又成民進黨馬前卒

◆  【即時短評】「公司化」是佛地魔?政院該說清楚的四大問題
◆  【即時短評】時代力量又成民進黨馬前卒
◆  【重磅快評】從基層到高層一起耍笨的軍方
◆  【重磅快評】吳釗燮說要戰到底 但他有資格說這話嗎?

◆  【即時短評】少了改革魄力 文青體誰聽得懂?
◆  【即時短評】該被體檢的,其實不只台鐵?
◆  【重磅快評】築牆收編甩鍋 蘇貞昌閣揆保衛戰三部曲
◆  【重磅快評】蔡英文「宣示台鐵改革」 原來也有公式
◆  【重磅快評】還在吹噓「要命的改革」 蔡總統沒睡醒?
◆  【重磅快評】趁夜點火 真是蔡政府的藻礁公投對案?
◆  【重磅快評】改善不了台鐵 蘇貞昌何來怒氣批人帶風向
◆  【重磅快評】假改革、真要命 蘇貞昌還要欺神騙人嗎
◆  【重磅快評】生還者照片 揭發太魯閣號慘案的巨大黑幕







【即時短評】時代力量又成民進黨馬前卒


2021-04-09 07:57  聯合報 /   記者蔡晉宇/台北即時報導
內政部公布更改國徽必要性評估報告,建議國民黨調整黨徽。本報系資料照


內政部昨天公佈了更改國徽必要性評估報告,毫不意外地逃避了關鍵的要不要改國徽問題,而是請國民黨適度調整黨徽,問A答B的回答方式,一如民進黨執政後碰到的其他涉及兩岸敏感事務,多數的「衝組」,最後證明了都在打假球;這回不同的是,「衝組」無須民進黨親自操刀,時代力量已稱職地扮演了馬前卒角色。

過去曾發生過的打假球事件包括了綠委蔡易餘提案刪除憲法「國家統一前」字眼,最後草草撤案;黨內討論修憲時,獨派大老姚嘉文拋出「制憲」、國號「台灣國」,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重申,修憲若涉及敏感議題,民進黨不會走極端。

執政後的民進黨有執政包袱,政治光譜越趨往中間靠攏,卻仍免不了需要釋放深綠族群壓力,但每逢自己人放砲,最後被黨內「和諧」掉的戲碼上演,對民進黨形象都是一次傷害。這次時代力量的改國徽提案出現,可說正中執政黨下懷,可借力使力支持該案作為「民進黨敢改國徽」的政治宣示。

但在內政部打回票後,民進黨團幹事長劉世芳隨即稱,民進黨在國徽上當然有自己的態度,但該案是時代力量主提,並非民進黨主導。民進黨立委鄭運鵬在時力提案時更是直接指出,民進黨身為執政黨,內部當然也有改國徽這樣的意見,但這牽涉到高度的國民感情,需要強大的民意共識,因此黨團成員不會輕易啟動這樣的工程,但是在野黨提出,黨團會給予尊重。

其實想在立法院改國徽根本不難,該議題未涉及修憲,只要大綠小綠再次聯手,直接修改「國徽國旗法」即可,但僅用法律效力不明的決議文形式通過,擺明了民進黨這局從一開始就沒真的想改國徽,這點從昨天內政部的評估報告,也再次得到驗證。

民進黨打假球,只有時代力量認真地搖旗吶喊被利用。國徽黨徽爭議暫時仍無解,卻不會因此消失;民進黨會留到下次需要激化族群對立、或黨內深綠族群又蠢蠢欲動時再使用;盼屆時時代力量莫再成為民進黨馬前卒,否則只怕這小綠的標籤,是越貼越牢。













【即時短評】「公司化」是佛地魔?政院該說清楚的四大問題


2021-04-09 17:53  聯合報 /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台鐵公司化議題仍須要凝聚共識。記者曾原信/攝影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斥責交通部「不要再提公司化」,但連日各界呼聲四起,「公司化」成為台鐵改革指標。政院今天終於表態,指「台鐵公司化應朝企業化經營,並非民營化」。「公司化」真的成了政院不能說出口的佛地魔,原因只有一個:洗白蘇貞昌過去不支持公司化。如今無法改口支持,似乎只能以文字遊戲模糊焦點。

事實上,企業化、公司化、民營化,本來就是三種型態。2013年葉匡時在當交通部長時,就曾經提過「台鐵企業化」,當時葉匡時著眼點是爲暮氣沉沉的台鐵引入企業創新思維,但台鐵仍為公務機關,只是以企業化管理的方式經營。

但台鐵最大的困難在人事任用、組織結構,必須靠「公司化」鬆綁,政院所提出的「中華郵政模式」就是公司化,由政府100%持股。但核心改變是人事任用可彈性調整。現在台鐵局長找不到人,是因為必須要有公務員資格,公司化後北捷、高鐵人才,都能來帶領台鐵。

至於「民營化」則是有民間參與如華航,但民營化後須追求盈利,會帶來票價調漲、成本控制,也會造成基層擔憂影響待遇。因此過去各方專家提到台鐵組織調整時,從來都是「公司化」,不是「民營化」。

太魯閣事件帶走50條人命,總統才喊出改革,行政院就急著卸責。先是斥責交通部「不要再提公司化」,面對組織改革卻隻字不肯提起「公司化」,直到民意湧入行政院澄清蘇沒有斥責後,又改稱只稱「公司化」太過簡略。說白了,就是看著各界怒火從交通部燒上行政院,想洗白又不肯承認過去因不敢承擔而反對。

台鐵必須改革的是調整組織結構、人事制度鬆綁,既然政院提出「中華郵政模式」,就應面對公司化改革。交通部已有七大具體方案,政院該講清楚的是究竟是否支持?兩千多億歷史債務如何承擔?財政預算如何編列?鐵道管理基金何時成立?組織又要怎麼調整?才是行政院該講清楚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企業化、公司化或是民營化,行政院都不要只是光說不練的空話,請拿出決心做實事。












【重磅快評】從基層到高層一起耍笨的軍方


2021-04-09 18:39  聯合報 /   主筆室
海軍投稿軍媒,國造號稱可偵測匿蹤戰機的「雙基雷達車」進駐澎湖曝光,青年日報雖隨即下架新聞,但社長孫立方(左二)被調職。圖/軍聞社


3月26日,國防部「青年日報」臉書刊出海軍「中平」號登陸艦的照片,內容是一輛綠色軍車由軍艦駛下澎湖馬公碼頭。網友發現,這輛車上所載的,是中科院號稱可偵測匿蹤戰機的雙基雷達,29日並被美國軍事網站轉載。不久軍中就傳出,國防部對洩密大表震怒,要求檢討懲處。海軍司令部雖然宣稱沒人受處分,但海軍內部已經盛傳,中平艦的艦長與輔導長,都已被通知撤換。甚至青年日報雖然一小時就將照片下架,社長也要調職。

媒體宣稱,本照片嚴重洩密,甚至引發美方強烈關切。狀況真的如此嚴重?其實不然:中科院早在2011年就宣布研發雙基雷達(發射天線與接收天線不在同一位置,可以反制匿蹤戰機),並在2013年的台北航太國防科技展,公開展示雷達車。如今時隔8年,如果始終研發不出來,恐怕才是必須千萬保守的機密。

進一步說,照片除曝光雷達車外型與當初樣車有異,唯一暴露的資訊,就是這輛車被載往澎湖。至於它是已經量產部署?還是仍在進行測試?外界完全無從得知。然而不管雷達車還在測試或已經服役,未來進駐外島部署,根本是最基本軍事常識。若說這張照片真的洩露了多少要命的情資,造成國軍明顯而不可回復的損失,都是把敵人當白痴。

反之,這次事件暴露的真正危機,恐怕是「犯蠢」:而且是從上到下、不只一次的耍笨。在敵人面前表現舉止失措,才是真正最大傷害。

為了因應網路時代的大量文宣需求,各部隊都被要求提供日常活動的影像,讓軍媒對外發表。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以本案而言,中平艦投稿目的,只是強調自己載運裝備,至於載運物品是什麼,完全不是重點。本趟運去澎湖的物資,絕不會只有這輛雷達車,然而軍艦在滿足上級要求的「文宣KPI」時,卻挑了最敏感的一項。

這代表在過程中,艦上的政戰幹部(輔導長、政戰士),乃至審稿端的青年日報網站編輯,沒人想到照片主題相對敏感。顯示政戰幹部只有文宣(例如攝影)的專長,軍事知識卻相對匱乏,完全沒想到奇特裝備未必適合對外曝光,才會在毫無警戒情況下,放行具有情報價值的照片。

軍隊是龐大組織,成員犯錯並不希奇,戰場上更不斷有意外狀況發生。然而要想獲勝,重要的是臨危不亂,不能遭逢一次失利,就讓局面如滾雪球般惡化。這次中平艦與青年日報事件,基層單位的確有所疏漏,也的確讓原本無意公開的照片意外曝光,然而接下來國防部的反應,諸如震怒、檢討、換人之類,這些大動作卻是標準提油救火,才是讓外界關注程度最大化,讓事情變成真正的傷害。

情報作為本來就是虛虛實實,如果外界發現我方疑似「洩密」,國防部反而完全按兵不動,絲毫沒有任何「震怒」或「檢討」,甚至連照片都不必下架,反而會讓對方懷疑:這些照片是否故意「官洩」?照片的內容是否與事實不符,故意釋放出來誤導視聽?

這種狀況的最好案例,莫過於《三國演義》裡的空城計:諸葛亮派馬謖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不料馬謖是個只會說大話的草包,輕易就被敵人擊潰。眼看魏軍以破竹之勢殺來,諸葛亮卻選擇大開城門,一個人坐在城樓上彈琴。此舉果然讓司馬懿上當,認為對方必有埋伏,急忙下令退兵。面對己方空前危機,手頭根本無兵可調的諸葛亮,卻靠著無比的心理素質,成功玩弄認知戰,挽救身死軍滅的最不利局面。

反觀近兩千年後的國軍,卻令人忍不住要感慨:我們似乎沒有諸葛亮,卻完全不缺乏馬謖。














【重磅快評】吳釗燮說要戰到底 但他有資格說這話嗎?


2021-04-09 15:28  聯合報 /   主筆室
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會見外媒說,如果中國攻擊台灣,台灣會戰鬥到底。記者徐偉真/攝影


吳釗燮前兩天會見外媒說,如果「中國攻擊台灣」,台灣會「戰鬥到底」。作為外長,這一句話說得漂亮,但要不要戰鬥到底,誰說了算?

由於這話慷慨激昂,它上了路透社等多家外媒的標題。報導中他說,「我們有自衛的意願,這一點毫無疑問。如果需要打仗,我們會打仗。如果需要自衛到最後一天,我們會自衛,直到最後一天。」他還說,美國的決策層級人士「清楚地看到了中國可能攻打台灣的危險。」而台灣也會增加軍費,強化自己的軍事能力。

隔天他又在立法院表示,台海局勢已緊張一段時間,台灣必須持續觀察敵情威脅,更重要的是國人一定要有保衛自己國家的決心。

這裡是否哪裡錯位了?吳釗燮這些林林總總的發言,好像都應該屬於邱國正的職務範圍,吳釗燮算是越俎代庖了。當然,邱國正上個月也才說過,敵人「要打多久,我陪多久」,這跟「戰鬥到底」的意思,也算不相上下,吳釗燮倒也沒有違逆或扭曲了邱國正的話。

然而真正的問題是:要不要戰鬥到底,既不是外交部長說了算,也不是國防部長說了算,更不是總統說了算,而是那一個一個累計起來總共有二千三百多萬的人民才是要不要戰鬥到底的最終決定者。所以究竟會不會戰鬥到底,是事情真實發生後,才能見出真章。

既然如此,吳釗燮這一番壯懷激烈的表態,其實就只有大話一句的效果,只有給自己加油兼壯膽的作用。當然,這麼一番言詞,想必也算是可以大大地鼓舞民心士氣。

不過,眾所周知的是,戰爭的成敗固然也部分取決於民心士氣,但主要還是武器配備的優劣及軍隊的數量規模,還有對於戰法與戰場的嫻熟與否;從這一角度去探討,兩岸的軍力早就不在一個量級上,甚至於根據美軍自己的兵推,過去18次推演全盤皆墨。那麼,「戰鬥到底」究竟意味著什麼?顯然不是最終的勝利,而可能是屍橫遍野。

吳釗燮「戰鬥到底」的想像裡,恐怕是一幅美軍與我國軍並肩作戰的光景,因為他說這句話時,刻意提了一下美國也「清楚看到中國可能攻打台灣的危險」,他以為,美國既然看到了這個危險,就一定會來助陣,陪我們戰鬥到底。就算他的想像真的實現了,而美軍也不像他們自己的兵推顯現的那麼脆弱,但這場戰爭卻可能走向一個令人驚恐的結局。

美國駐中國大陸前大使芮效儉今年2月就已在美國智庫一場演講中作出警告,美國處理台灣問題,必須考慮可能因為台灣問題引爆美中軍事衝突,如果處理不當甚至有升級為「核戰爭」的風險。

如果「戰鬥到底」的結果是一場核戰爭,這早已脫離了兩岸的地緣格局,而變成了全人類的浩劫,那這個玉石俱焚的「戰鬥到底」還值得提倡嗎?

台海形勢的複雜程度,早已是聞名全球的火藥庫,可說是已經取代中東成為最新的「亞洲巴爾幹」,當它可能催生一場由美中兩個巨人都參與其中的核戰爭時,就絕不是吳釗燮、邱國正腦子裡以為的,只是一座島嶼的爭奪罷了,更不是之前蘇貞昌以為的,那個完全屬於新石器時期古人類拿掃把互毆的猴戲。

要不要「戰鬥到底」?說真的,這還真不是吳釗燮有資格置喙的題目。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水的反省哲學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585/web/ 

◆  誰對全民宣誓 誰就該負責
◆  免費的最貴…台鐵悲劇推手
◆  水的反省哲學
◆  台鐵組改 應納獨立風險管理機制
◆  愈有權力 造更多孽?
◆  畫中有話/回家路在哪
◆  失了民心的跛腳文在寅
◆  查無實據 「共諜」案卡關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水的反省哲學


2021-04-09 04:51  聯合報 /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久旱不雨則旱,氾濫則澇,人類亙古以來即因水的有無與多少苦惱不已。聯合報系資料照


希臘哲學家特勒斯觀察萬物變遷,歸結為是萬物始源。聖經提到生命,不是從人類說起,而是說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相對於此,東方則從盤古開天闢地說起,生命始源於盤古的化育,盤古是宇宙始源,天地生成由人的認知開始,天氣蒙鴻才具備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人的認知能力成為生命起源。科學家從觀察大自然與實驗出發,從水是否存在過判定生命蹤跡

老子以水隱喻人應學習的對象,天下至柔者為水,「上善若水」成為名言。但是,水在文明建構中,給予人類生存依據,同時也覆滅人類;諾亞方舟故事,意味著大洪水的驚駭與毀滅,大禹治水說明人與洪水格鬥的艱苦。前者是神對於人貪婪與背離公義的懲罰,後者則是帝王駕馭洪水力量的展現。水可洗滌汙垢,也可去除罪惡、淨化心靈,如基督宗教的受洗禮,或者前往佛道寺院祭祀前的沐手淨心

在中國古哲學中,水是五行中的元素之一,說明宇宙萬物相互生成相互抵制的原理,水在五行裡已不是現實的物質,而是種抽象理念象徵,不只指涉大自然物質,同時也象徵人類五臟六腑運行關係。在佛教文明裡,地水火風空是構成宇宙的元素,同時也是修行者觀想對象,是客體也是主體

水在人體中占比達七成,就物質存在來說,水是最重要生命要素之一。為了健康,醫生建議每天應喝二到三公升的水,台灣全民一天要喝水四千到六千多萬公升,當水轉化為數字時,變得異常驚人。水來自降雨,久旱不雨則旱,氾濫則澇,人類亙古以來即因水的有無與多少苦惱不已

在傳統神話中,龍王職司行雲布雨,平日腳色看似不甚重要,缺水則舉國擺設香案祈雨。《西遊記》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說的是鳳仙郡守褻瀆祭天供品,冒犯天帝,於是天帝設下難題,三年不雨。悟空告知郡守,只要心生善念,必能降雨,於是郡守懺悔,龍王降雨,意味著雨水有無與為政者德行多寡有關

羅馬文學家奧維德變形記》,描述回聲女神厄科與美男子納希瑟斯相戀故事。厄科因故被天后赫拉詛咒,無法主動言語,只能說出他人最後一句話,厄科一見納希瑟斯傾慕不已,卻無法表達愛意;納希瑟斯一日望著水中倒影,驚嘆貌美而迷戀,終致自戀而死,後化成水仙。納希瑟斯只見自己外觀,卻無法認識自己。中國商代器物「」為盛水端正容貌器具。「」中之水即為鏡子前身,唐太宗因魏徵去世,感嘆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清領台灣時,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民亂率多出於爭奪水資源族群械鬥有超自然意義,同時也具最根本族群延續功能。水荒之際,政府與民眾僅止視為民生問題。水背後存在著複雜的水哲學議題,雖現實卻又神聖,然而處於現實世界的我們,卻依然如此忽視與浪費,與古人一樣只能翹首盼望老天眷顧。















誰對全民宣誓 誰就該負責


2021-04-09 05:00  聯合報 /   吳宥蓁/SOHO族(新北市)
台鐵太魯閣號408車次於花蓮清水隧道出軌造成多人傷亡。記者王燕華/攝影


唐詩人白居易大作琵琶行」中,女主感歎「商人重利輕別離」,商人重利自古舉世皆然,為政者發包工程時,本自應對此常態了然於胸,失察失策的都屬失職。無論從商為政,最不具體的心態才是最主要的元凶,又是誰該明斷?

太魯閣號事故中,隧道口假日違規趕工闖禍的承包商則成為眾矢之的眾相撻伐,該包商於情理法都難辭其咎,安全的運輸系統並非是任何包商有能力承擔的責任

獲利是包商的目的,他們可能沒規沒矩、沒心沒肺、沒血沒淚,但是在承攬工程時他們並沒有對全民「宣誓」: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保衛國家,無負國民付託…;他們可能長袖善舞、結黨營私、陽奉陰違,但他們真的沒有對全民「宣誓」:恪遵國家法令,盡忠職守,報效國家,不妄費公帑,不濫用人員,不營私舞弊,不收受賄賂…。畢竟,全民福祉非商人職責!

是那些「必須宣誓才能就職的職位」方大權在握,從政策、到人力、到執行,他們的一次次決策的瞬間,都擔負著生殺大權重任。以這次災難為例,台鐵沿線安全機制延宕、風險管理不彰,是因哪些人的瞬間決策?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那些對全國人民宣誓的人,才是全民所託付的。

那台滑落的工程車意外地撞碎許多人的心,同時也撞破了某一個膿包:不僅是台鐵的膿包,更是所有台灣公共安全的膿包。

南方澳斷橋畫面猶在眼前,怪包商出包的漩渦中,我只希望還能有所期待,或許,這次意外能撞出上下政策治本,而非治標的安全意識與責任感。共祈未來之福!













免費的最貴…台鐵悲劇推手


2021-04-09 04:58  聯合報 /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全台最冷清的台鐵屏東內獅車站,有國內罕見的中國傳統宮廷式造景月台和依山傍海美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鐵在高雄境內有十八個站,其中有八個站都是鐵路地下化後新增的小站,通車時間增加,搭車人數沒有如預期成長,剪綵過後都沒有人在乎。每個站新增站體建設,設備攤提和站務人員成本,本來應該反映在票價上;不過有學者在臉書表示,台鐵票價自民國 84 年(一九九五年)九月以來、已近廿六年未調整。當不能以調整票價增加收入時,請不要用這個理由批評它。各界大力批評台鐵時,別忘了你我也有責任。

高舉服務選民的大旗,要加開班車,要提供站票,要增加停車站,要多增加一個後站方便地方發展,都會增加台鐵的成本,出事時千夫所指,轉眼就忘記我們都曾大言不慚地要求過什麼;台鐵局長永遠只能吞下了,難怪快一百天,交通部還找不到勇者上任

免費的永遠最貴,不是只有火車票,電費、水費也是這樣。不實際反映成本,還要面對民代和地區首長層出不窮地要求,台電和台水也只能節省保養、維修,和設備汰舊換新費用,等下一個未爆彈?

台鐵悲劇不全然是那台停在斜坡上的卡車造成的,我們都是那個把卡車推下去的人…。














台鐵組改 應納獨立風險管理機制


2021-04-09 04:50  聯合報 /   華科/台銀東京支店前支店長(台北市)
波波漫畫


由經驗知,重大事故發生,皆由多個缺失累積所致,當許多應為而不為,應注意而未注意缺失不斷累積,悲劇發生猶如雪崩,只等最後一片雪花落下,時間早晚罷了。探討事故發生的原因,或許更應聚焦於為何工安意識未能建立,進而研擬強化落實工安規定的對策,才能防患未然,避免事故的一再發生。

日本鐵道安全一直為世人稱道,以日本鐵路營運規模最大的「東日本旅客鐵路株式會社」(簡稱「JR東日本」)為例,該公司旗下東海道新幹線,除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人為縱火導致二名人員傷亡外,保持五十年以上零工安事故紀錄。此或與日本國民素質和所謂「職人」敬業精神有關,但也應與鐵道運輸業者將工程安全列為最高優先,並被全體員工奉為行事最高指導原則的企業文化有關

JR東日本為強化員工工安意識,在組織架構上,直接在董事會下,設位階高於其他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稽核部門,直接對董事會負責,不但賦予獨立超然的運安考核任務,也凸顯 JR 東日本對風險控管的重視。在其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提交「亞洲開發銀行ADB」報告中,強調決策單位在落實企業運輸安全風險意識上的重要性

再看同樣保有優良營運紀錄的台灣高鐵,在組織架構上,也在董事長下,總經理上,直接設立獨立的稽核處,層級也在其他營運單位之上,同樣具有落實運務安全查核任務對員工更具宣導象徵意義。假以時日,應可形成企業的工安意識

雖然銀行與鐵路運輸有著不同的風險屬性,但如何預先了解業務衍生風險,制定相關防禦機制,避免損失發生,兩不同業者間具有相同風險管理目標。歷經幾次金融危機教訓,金融業已發展一套全球一致的風險管理體制,為利於各類預防機制逐漸形成企業文化和共識,金融主管機關同樣在組織架構上,要求銀行設置獨立的風險管理專責部門,直接向最高決策單位—董事會負責。對失職未能防範之負責人,英國更訂定一定的法律追訴期,得對失職者提起訴訟責任明確職司風險管理的人,豈能不臨深履薄,戰戰兢兢

大眾運輸與其他行業一樣,隨著科技發展,運載速度和乘載量不斷加大,所面臨的風險也不斷放大。在思考台鐵組織改造之際,似可借鏡日本 JR 東日本或金融業,「由上而下的風險管理做法。由獨立超然的風險管理部門,專責考核日常營運的遵循,同時預判整體風險所在,研擬因應措施,呈報最高決策單位進行改善和防範。交通部也應依據台鐵內部查核報告,派員抽查缺失的改善進度,依風險高低和急迫性,進行監督,直至缺失完全改善為止風險管理方式,其目的除在落實管控程序遵循,更應以建立全員風險意識為目標。長期以往,應可有效防範不幸災害的再次發生。














愈有權力 造更多孽?


2021-04-09 04:49  聯合報 /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季青漫畫


俗話說:「人在公門好修行」,意思是指公職人員占據的位子,最容易造福人民;因為各級公職人員如果心繫人民福祉、社會進步,絕對比個人行為,會有更大的影響力。但是反過來說:「人在公門好造孽」,如果身居要職的人心中想的都是自己的權力、名位,他們對社會的危害更大,這不是在造孽嗎?

蔡英文總統要人民不要懷疑她改革台鐵的決心,但是當我們愈不懷疑她的改革決心時,結果卻更可怕: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普悠瑪事件就宣誓改革台鐵;兩年後,換來的是更多無辜人民傷亡。如果她的改革決心是堅定的,太魯閣事件不就證明,一個愈改革、人民生命愈不保障的執政者,人民能安全嗎?

民進黨全面執政後,那些以前批評國民黨政府言詞犀利的人全部噤聲,蔡總統執政五年來大小缺失不斷,卻從沒聽過民進黨重要人士說過一句批評的話,顯然以前這些以「公理正義」自居的人,有了權力後,不是被權力腐化,就是被權力的照妖鏡現出醜陋的原形。

國民黨執政時期,至少還有像李國鼎、孫運璿、趙耀東這種宵旰憂勤、一心為民、令人尊敬的政務官,民進黨現在滿朝文武,有誰值得人民肯定?差強人意的只有一位陳時中

民進黨以前主張黨政軍退出媒體,現在是民進黨的派系頭頭在經營媒體,應該中立的 NCC,主委居然可以公然表態支持某一家電視台進占五十二頻道,就像球賽還沒開打,裁判就說應該讓哪一隊贏一樣荒謬。民進黨過去靠著媒體起家,現在卻糟蹋媒體;民進黨過去大力批判執政黨,認為這是在野黨的天職,現在因為太魯閣事件被在野黨批評,居然叫批評它的政黨可以離開台灣。民主政治核心價值,全被置諸腦後

民進黨內要角們,你們知不知道民主政治的邏輯:即使那些和你們政治立場不一樣的人,你們也有義務要讓他們過一個比較好的生活;更何況,還有更多支持你們的可愛人民,除了追逐名位權力之外,他們的幸福有放在你們的心中嗎?你們知不知道你們愈有權力,可能是在造更多的孽嗎?












畫中有話/回家路在哪


2021-04-09 04:48  聯合報 /   記者葉信菉
記者葉信菉/攝影


台鐵昨天上午全線列車鳴笛五秒向殉職駕駛致哀,民眾圍觀,場面哀戚。只是何時我們才能讓乘客與駕駛員都看到隧道盡頭光亮的回家路。

還記得台鐵「永保安康」熱嗎?交通安全不得馬虎,奈何相關人員馬虎心態,失之毫釐,釀成大錯。忙於大內宣之際,蔡政府是否該承諾,當國人安全回家路的最大靠山呢?














失了民心的跛腳文在寅


2021-04-09 04:47  聯合報 /   劉順達/教(台北市)
南韓文在寅的執政黨,在市長補選中慘敗。(歐新社)


南韓七日舉行的首爾、釜山市長補選,果如選前各民調預測,文在寅總統與執政「民主黨」慘敗。八日文在寅發表簡短感想指出:「嚴峻接受人民的指責,今後將以低姿態治理國政」。

從選後第一天,南韓各媒體頭版新聞標題可窺見,選民對文在寅四年來的執政累積的不滿與憤怒,如泉湧般傾洩而出,讓文在寅和執政黨不知所措。文在寅完全執政,從這次補選出現的兩大破洞,填補漏水工程恐不易

有趣的是,美國紐約時報引用韓語Naeronumbul」形容這次文在寅選舉失敗的原因之一,是「自己作永遠對,別人作則錯」。通常,南韓政治人物和大學教授喜歡用四字成語,如金科玉律、變化無常等,因此,也把長長的一句韓語「我作愛是羅曼蒂克,他人作愛是不倫」縮編成四字「我羅曼他不倫」如上,頗有創意,怪不得美國記者也欣賞。

當文在寅團隊提出廿五次不動產政策,及換掉兩位國土建設部部長,還是無法遏止房地產暴漲。文在寅和執政黨告訴人民說,房價已穩定,不料等到發生 LH 國營土地公司員工利用職務自行投機房地產舞弊案後,文在寅才低頭道歉。讓原先支持文在寅的二、三十歲年輕人對文在寅政府失去信任,轉投反對黨候選人。

文在寅邁入跛腳時期,執政黨國會議員醞釀要文在寅辭去黨職,要畫出界線。文在寅剩下十三個月執政時段,如何能繼續完成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恢復經濟、安定民生清算不動產腐敗等,確實文在寅肩膀千斤重。但願文在寅不要再變成南韓總統悲劇的演員之一,落成國際政治笑柄。














查無實據 「共諜」案卡關


2021-04-09 04:46  聯合報 /   高源流/資深媒體人
中國創新投資公司行政總裁向心(右)、妻子龔青(左)因「王立強」共諜案被限制出境一年多,檢調查出二人涉嫌洗錢七點四億台幣來台,昨天起訴。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地檢署偵辦王立強」、向心、龔青涉嫌違反國安法的「共諜」案五百多天,「王立強」是怎麼回事,沒弄明白,向心及龔青夫婦是不是共諜,也沒能查出個樣子,就先拿個洗錢的罪名,把向心夫婦起訴,給自己有個交代。至於能不能真給外界交代,以後再說。

從案件牽涉範圍看,檢察官偵辦向心與龔青夫婦涉嫌共諜的案子,也著實不容易。因為這件案子的核心事實、卷證,不是在中國大陸,就在香港。就連「王立強」也好像還在澳洲的樣子,沒有在台灣。

如果這些核心事實重要事證,檢察官沒辦法取得經過認證的卷證,不僅在究辦向心夫婦是否為共諜上,會有很大困難,而且就連洗錢這個罪名,在法院審判時,也可能會遇到證據能力不足的挑戰

檢方偵辦這一案件,先天就不足。他們分案究辦向心與龔青,主要是依據所謂的中國間諜「王立強」的說法。「王立強」在澳洲宣稱,中國官方介入台灣總統大選之外,還說他是香港「中國創新投資公司」負責人向心、龔青夫婦的前員工。

王立強」這個人這麼宣稱的動機如何,他宣稱的內容真實性怎樣,在澳洲、美國引發的爭議相當大,有很多人指稱,他是為了取得澳洲政治庇護,才捏造這些東西。而且,中國大陸官方也發布了法院的文件,指出「王立強」這個人的真實身分,只是個外逃經濟詐騙犯

民進黨政府下的檢察機關,幾乎和民進黨人一樣,有一個聽不得「共諜」兩字的習性,甚至只要一聽到能「反中國」的事,就會莫名興奮起來。台北地檢署一聽到「王立強」講到,他曾是向心與龔青夫婦員工,也不理會中國大陸官方指控「王立強」是詐騙犯的官方說法,就把當時正在台灣的向心夫婦限制出境,究辦起來。

可能就是因為「王立強」說得天馬行空難為據,所以台北地檢署檢察官偵辦了五百多天,還是端不出向心與龔青是共諜的事證,才先拿他們夫婦涉及洗錢下手。問題在於,我們從檢方目前公布於外的內容,實在看不出檢察官是怎麼認定向心與龔青夫婦在台灣買三間豪宅的錢,是洗錢防制法規範的「特定犯罪所得」。

檢察官採認的事實大致是,中國公安如何偵辦大陸「國太投資集團違法吸金案,大陸法院又如何判決這集團違法內容,以及「國太」如何挪用不法所得,投入向心夫婦「香港中國趨勢公司」,向心夫婦再把這些不法所得,弄到台灣買豪宅。

我不曉得檢察官認定的這些大陸公安、法院內容,究竟是取自兩岸正式司法互助管道,還是檢察官剪自媒體新聞或網路消息。但以目前兩岸官方互動幾乎形同中斷的情況,再加上檢方要偵辦的是「共諜」案,從常情上判斷,我比較傾向認為,檢方應沒有掌握大陸官方的正式文件

媒體及網路消息,在法院審判時,大致就是「聽聞事證」,證據能力上會有很大問題。檢方指控向心夫婦自香港弄來台灣的鉅款為「特定犯罪所得」,若沒有大陸及香港官方的正式卷證,很難落實

至於這對夫婦是不是共諜,那麼,我們檢察官可能得向英國特情局 MI6 求助,請他們派○○七去大陸偷取情報


劉維公/心冷戰時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心冷戰時代
◆  盛治仁/人生確實是個旅程
◆  馬凱/還我居住人權 其他免談
◆  林中斌/拜登:制中強勢 反射內憂 不無契機
◆  方祖涵/真的會有東京奧運嗎?







劉維公/心冷戰時代


2021-04-09 04:37  聯合報 /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 路透社


在就任後首場記者會中,美國總統拜登的一段話:「中國有一個總體目標,成為世界具領袖地位、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在我的任期內,這將不會發生,因為美國會持續強大」。這段話立刻成為媒體斗大的標題,被視為美國新任總統對中國大陸明確的立場宣示。

從川普到拜登,美國圍堵中國勢力崛起的力道,只有增強、再增強。從經濟制裁到政治談判,從軍事演習到網路駭客,美國以老大哥的霸王姿態逼迫中國妥協,中國則是以戰狼式的外交手法處處讓美國難堪。美國與中國你來我往激烈且密集的對抗,仿佛重演民國 36-80 年(一九四七年到一九九一年)期間美國與蘇聯的冷戰對峙態勢。國際政治分析家紛紛採用新冷戰一詞,來形容美國與中國日益緊繃的集團對峙關係。

新冷戰概念試圖為當前國際政治秩序的發展,提供一個因果分析的解答。然而,此一觀點的倡議非常非常危險。事實上,新冷戰本身就是導致國際政治衝突的原因,而非結果。並不是因為發生南海的軍備競賽、經貿的關稅壁壘、人權的爭議事件等,才形成新冷戰的國際關係;相反的,正是因為國際強權執意推動新冷戰,才讓全球陷入危險的邊緣。

政客喜歡新冷戰概念。一旦樹立起外部的敵人,政客在國家內部就可以掩飾施政的無能,可以打壓不同意見的人(尤其是在野政黨),可以分贓國家的公眾資產,可以扭曲民眾的社會公平正義價值觀。新冷戰是國族主義暴行的最佳溫床。舊冷戰時期是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地球正遭遇到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危機。人類如果無法放下國族主義(不論是「讓美國再次偉大」,或是「厲害了,我的國」)的偏執,不僅可悲,更把世界發展推向絕望深淵。

捍衛民主,常常是新冷戰倡議者振振有詞的理由。新冷戰是民主對抗獨裁的聖戰。然而,新冷戰對民主的傷害更大。在對抗外部敵人的大帽子下,民主所縱容出來的國族主義政客以及其狂熱的支持者,他們沒有人文主義理念素養,也缺乏懂得尊重他人基本教養沒有品德民主其實是獨裁者披在身上的羊皮民選總統執政方式像是威權統治,而獨裁者煽動群眾偽裝民主運動,造就了現今全球民主的內爆

當代國際政治的關鍵課題,不是霸權之間的新冷戰,而是人心之間的冷戰:人與人之間失去善念、忽視品德。新冷戰的軍事演習尚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心冷戰已經讓許多無辜者成為仇恨犯罪、歧視與霸凌下的犧牲品;新冷戰的合縱連橫聯盟還在處於磨合階段,但心冷戰老早就用社群媒體同溫層與假新聞築起數位世界拆不掉的新柏林圍牆。

台灣當權者一直認為自己是新冷戰的受益者,其實我們是心冷戰悲慘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