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稅改 應設扣除總額設限機制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671/web/

◆  聯合報社論/如今已無十一寇,民進黨只剩統一口徑
◆  聯合報黑白集/「綠白合」只為權力
◆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稅改 應設扣除總額設限機制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稅改 應設扣除總額設限機制


2018-12-11 00:3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九合一地方選舉剛結束,民眾很清楚地表達出對政黨惡鬥的厭煩,不再受藍綠操控。這個教訓讓藍綠政黨都驚覺到必須徹底檢討與改變,否則下次選舉,選民的唾棄仍將毫不留情。其實,民眾不是不要政治,而是討厭不能為經濟服務的政治;聰明的政黨就應該儘早丟棄意識形態,努力提出既無藍綠之分又可造福社會的政策,以爭取民心的支持。
近二年多來,由於蔡政府堅持主張以稅收制取代保險制做為長照財源,進而倉促提高菸稅稅率,以至於引發基層民眾高度反彈。尤有甚者,財政部又因為蔡總統稱內外資稅負不同係其「心中的最痛」,而推出獨厚高股利所得者的減稅優惠,更讓民眾對綜所稅公平性產生強烈質疑。這幾天,民進黨政府正在檢討敗選原因,但似乎獨缺對這二項租稅「戰犯」政策的反省。
對於這二項政策錯誤,財政部或許可說「是者已矣」,但對於未來有關綜所稅扣除額的調整,財政部則應改以更積極興利的態度,重思「來者可追」。財政部要用智慧來「糾正」大法官745號釋憲,將薪資特別扣除視為必要成本的錯誤,而另外給予薪資所得者核實或定率二擇一的必要成本扣除。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氣突破既有框架,新創一個擴大稅基、提升公平的扣除總額設限機制。
所得稅扣除額的設計大概有二種,一為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一為特殊政策目的考量我國綜所稅的一般扣除額(標準或列舉)與特別扣除額亦即為此二目的而設。因此,扣除額的項目與範圍,自應隨著時代環境與民眾需求而不斷調整與修正。這也導致每次碰到有關扣除額的所得稅法第17條之修正時,總會有許多立委提出各式各樣修法版本。近幾年,因為高齡化與少子化問題嚴重,社會普遍期望財政部能夠增設或提高某些扣除項目與金額,例如長照費用、長照保險、學貸、進修訓練等。惟由於躺在立法院的訴求琳琅滿目,財政部在評估無法抵擋來自各方的壓力後,索性採取了逃避或拖延的戰術,想盡一切辦法不讓修法成案。然而,這種不接「地氣」的鄉愿做法,終非正途。
財政部擔心的是,扣除額的增加會造成稅基侵蝕,進而導致稅收損失,影響國家財政。然而,因噎廢食並無法反映社會環境變化下的民眾需求,不但妨礙政策推行,更引發民眾抱怨。一個兼顧稅基健全與民眾期待的最佳做法,就是針對所得超過某一水準納稅戶之扣除總額訂定上限,且其享受的扣除額隨所得遞減之,亦即遞減扣除機制,財稅學者、前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曾巨威在101年就曾提案倡立此制,可惜未被朝野重視。曾教授的建議條文內容是「計算稅額時,合併計算稅額者之所得總額超過250萬元,分開計算稅額者之所得總額超過150萬元,其計算之扣除額,應各按其所得總額超過部分之20%減除之」。
依據估算,這個機制可以增加近200億稅收,改善稅負公平性,並有效杜絕類似106年所得超過200萬元竟然有188人完全免繳稅的荒唐現象。尤有甚者,有了扣除總額上限後,財政部就可打開閉鎖已久的思維,以無差異的眼光對待立委們所提林林總總的扣除額項目,毋須擔心開放扣除項目後可能造成太大稅損。讓民眾擁有更多扣除項目的組合與權利,才能真正滿足社會多樣化下的各種需求。
其實,在累進稅率結構下,同樣100元的扣除,最高所得級距者(40%)較最低所得級距者(5%)所獲得的租稅利益,高出八倍之多。如今,我們對有錢人的扣除總額予以適度設限,不啻合理的矯正了這種「倒轉式補貼」的租稅不公。希望蔡政府記取這次選舉慘敗的教訓,真正超越藍綠藩籬,創新建立扣除總額設限機制,重建社會對公平正義的信心。千萬不要因為那是國民黨立委的建議就避而不用,若能如此,則國家幸甚!人民幸甚!







聯合報黑白集/「綠白合」只為權力


2018-12-10 23:4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十月開幕時,蔡英文總統(左)、台北市長柯文哲(中)曾同台出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柯文哲在市長選舉殺得刀刀見骨,隨著綠營慘敗作收,「綠白合作」卻又成了民進黨的主旋律。雖說政治分合是常態,但這麼大的急轉彎,真讓選民看傻眼。
選前蔡英文曾開出「台灣價值」的大哉問,要強逼柯文哲收回「兩岸一家親」之說,作為合作條件。而今看來,柯文哲並未向民進黨的「台灣價值說」靠攏;因此,兩邊談合作自然不是基於理念。很顯然,所謂的「綠白合」,就是為了權力罷了。
經過此役,柯文哲證明自己不需要民進黨支持,也能勝選。若放大到總統、立委選戰,柯文哲代表的「白色力量」,對民進黨的殺傷力當然不言可喻。柯文哲出馬角逐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或派人參選立委,即成了民進黨心中最大的恐懼。
蔡總統聲望大跌,民進黨上下堪稱「有兵無將」而柯文哲在無政黨奧援下勝選連任,可謂「有將無兵」於是,「綠白合作」看來有互補性。問題在,只著眼於權力分配、卻不問理念的結合,民進黨難道不怕「白色力量」稀釋綠色血統?柯文哲難道不怕號稱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因為綠白合而現出原形?
這場「綠白合」大戲,柯文哲擺出了高姿態,民進黨則欲迎還拒,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雙方都把表演天分發揮得淋漓盡致,但說穿了,就是想把自己的政治利益極大化。選民不是笨蛋,會看不清楚嗎?白綠想分就分,要合便合,別再浪費大家時間了。








聯合報社論/如今已無十一寇,民進黨只剩統一口徑


2018-12-10 23: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挫敗,蔡英文總統(右)在台中市長林佳龍(左)陪同舉行「傾聽之旅」座談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慘敗後,民進黨內一度譁然,要求世代交替之聲四起。但僅僅兩週,一切似已回歸沉寂,大家默默接受派系私下喬好的主席和閣揆人選,黨內心照不宣的老調是「繼續鞏固領導中心」。選舉崩盤而拒絕反省,民心悖離而無意修正,這真是令人失望的一幕。回想當年陳水扁貪腐失政時,民進黨內尚有「十一寇」提出批判;而今蔡英文路線大敗,全黨卻僅剩統一口徑,這就是「最有反省能力的政黨」嗎?
「十一寇」的由來是:民國94年(二○○五年)的地方選舉,因陳水扁綠色執政的偏執無能而大敗;次年扁家爆發貪瀆事件更引發紅衫軍圍城,包括李文忠、林濁水沈富雄等十一位黨內改革派對陳水扁操守和黨的路線陸續提出批判,呼籲黨中央改革。孰料,這些人隨即遭深綠獨派圍剿,貼上「十一寇」的標籤,並要求民進黨勿再提名這些人參加立委選舉。其後,李文忠和林濁水被迫辭去立委職務,沈富雄則於民國96年(二○○七年)退黨
「十一寇事件」的操作,是綠營把黨內「改革者」抹黑成「造反派」,內部的良性批評被標籤為對黨「不忠」的惡行,從此扼殺了內部不同聲音。從政治影響面看,這是深綠獨派對民進黨的一次攻擊與勒索,利用陳水扁貪腐亟需深綠支持的情境迅即得逞,同時助長了當時民進黨主席游錫堃領軍之「游系」對「新潮流」的鬥爭氣焰更嚴重的是,民進黨內的民主批評風氣自此遭到壓抑,為了爭權而不顧道德是非的「一言堂」於焉成形,民進黨的清純年代宣告結束
民進黨早年曾不斷強調「民主制衡」的重要,那是它正處於在野;一旦取得政權,它便開始一意蠻幹,拒絕聽取黨內外的不同聲音。陳水扁時代已然如此,蔡英文執政的兩年多更不遑多讓,總統的權限撈過立法、行政、監察的界線,有時甚至直接干預司法與釋憲主要癥結,就在民進黨已忘記權力需要制衡、施政必須兼顧弱勢的民主精神了。民進黨在得意時趾高氣昂不聽異議,在挫敗時又畏懼喪權而怯於檢討,這和當年它鄙視的國民黨有何兩樣?
民進黨目前之所以鴉雀無聲,原因無他,就是在放眼看不到其他替代人選的情況下,全黨要團結起來幫蔡英文「拚連任」。這種心態,反映了民進黨三個致命的盲點第一,權力重於一切:只想抓住政權,掌控國家資源,卻不再問自己執政提供了人民什麼服務,或帶給人民什麼樣的生活。第二,苟且因循加投機:一個喪失信心的政黨,才會放任自己的病情惡化,而不設法積極治療。支持蔡英文拚連任而不調整其路線,根本是賭徒心態,把國家拿來押注。第三,舉黨自甘墮落:蔡英文的決策與領導已經由選舉和公投確認不適格,民進黨卻仍要繼續追隨,這只會使路線愈走愈偏,讓整個黨為她陪葬。
可以預料,蔡總統未來一年多的領導模式,將和陳水扁後期一樣更向深綠靠攏,以鞏固其執政基礎。如此一來,不僅將更置多數選民的期待於不顧,兩岸之間原本嚴峻的形勢也將無舒緩的機會。期中選舉剛剛大敗,執政者毫不反省,卻愈發強硬行事,這如何挽回民心?民進黨一心只顧幫蔡英文拚連任,卻不思如何修正路線挽回民心,也難怪輿論近日惡評連連,甚至有媒體譏稱民進黨「重新啟動敗選模式」。
民國95年(二○○六年)在陳水扁貪腐敗相已露之際,民進黨內尚有「十一寇」,敢於放膽評論是非。而今黨內已無十一寇,舉目只見囁嚅眾生和全黨一致的發言口徑,剩下的只是模糊的是非功過,以及被黨意塗銷的民意十一寇的消失,不僅是民進黨內部反省精神的消失,也是一個政黨自我腐蝕的開始當年最敢言的新潮流系,如今成為蔡政府失政的主要幫兇,已證明如此

【重磅快評】兩岸網民何以為難麵包師?

◆  【重磅快評】兩岸網民何以為難麵包師?

◆  【重磅快評】陳佩琪發廢文 小英宮廷劇本怎麼寫下去
◆  【重磅快評】蔡政權不惜複製巴黎「黃背心運動」?
◆  【重磅快評】為了台灣好,請「蘇巧慧們」別再崩潰!









【重磅快評】兩岸網民何以為難麵包師?


2018-12-11 14:27 聯合報  主筆室
韓國瑜現身力挺吳寶春(左),吳說他是個麵包師,很想用做麵包交朋友。記者劉學聖/攝影

就在兩岸「雙城論壇」即將盛大召開之際,突然傳出在上海展店的台灣麵包師傅吳寶春,被大陸網友起底是「台獨」麵包,而吳寶春也立即發表聲明自稱是中國人,來自中國台灣,支持九二共識
但這番言論,卻引發台灣網友的一陣撻伐,諷刺吳寶春為了人民幣,選擇不做人,過去被稱之為「台灣之光」的吳寶春,如今卻淪為兩岸統獨下的犧牲者,猶如兩岸網民之間的夾心餅乾,不但兩面不討好,還兩面不是人。
從事實面來看,吳寶春在兩年前說大陸市場雖有十三億,但全世界卻有七十億,他不會把眼光只看在大陸。這只是一個客觀的論述與說法,也是經濟學上分散風險的概念,但卻被大陸網民解讀為歧視、看不起大陸的言論,其實,大陸早已成為經濟大國,不應該在這些枝尾末節上大作文章。
而在另一方面,台灣網民也對吳寶春說自己身為中國人,是我的驕傲的說法,也極盡的冷嘲熱諷,有人諷刺他:原來世界冠軍是中國人,不是台灣人,甚至還有人揚言發動抵制,不吃吳寶春的麵包。其實,這也只是在大陸做生意不得不選擇的政治正確,吳寶春並不會因為這樣的說法,就變成中國人,台灣人應該以更大的包容來看待這件事。
只是,從過去以來,兩岸凡事都以政治思考凌越一切,大陸把「九二共識」當成是兩岸交流的通關密語,台灣則把承認「九二共識」當成是不愛台灣,還常常以放大鏡來檢視一個人的過去言論,只要稍有不符合他意的,便被有可能被貼上「台獨」、「台奸」的標籤,過去有周子瑜的「台獨演員」,如今又有吳寶春的「台獨麵包」,這種涇渭分明的演繹法,實是不利於兩岸的良性發展
在民進黨上台之後,大陸對台釋放出惠台三十一項措施,誓言要拉攏台灣人,也強調對台灣人民身段會更軟,但如今一個單純的麵包師傅吳寶春,在民族主義的大旗下,卻要被迫道歉、承認九二共識,卻又如此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這種情況演變下去,只會兩岸人心的距離越來越遠。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的善意,還需要更多的包容與理解,更不應以政治來綁架經濟,何不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呢?玫瑰不叫玫瑰,並不失其芬芳,承認九二共識的吳寶春,還是那個台灣之光吳寶春,兩岸網民何以為難麵包師?

聯合筆記/八千元的機車安全投資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671/web/

◆  別割地賠款 風電躉購價高得離譜
◆  台灣減碳全球後段班?別用單一指標自我否定
◆  聯合筆記/八千元的機車安全投資
◆  孫女判爺爺無罪 楊逵回復名譽的法律迴避疑義
◆  一步之遙?直接聘管別再拗
◆  點餐式選舉 「民主價值」人民不埋單
◆  國民黨黨務革新宣言:跳出「反對民進黨」 贏回信任
◆  漫畫/綠白合作的刺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八千元的機車安全投資


2018-12-11 00:10 聯合報  許俊偉
新款新出廠機車下月起,須配備防鎖死煞車系統(ABS)或連動式煞車系統(CBS),交通部找經濟部與車廠討論降低機車售價方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被讚稱交通部「工具人」的代理部長王國材,近日為了明年新款機車要加裝特定煞車系統傷透腦筋。雖然他最後堅持「安全不打折」,決定該措施明年如期上路,但面對排山倒海的民粹壓力,這項早在一○四年就拍板的政策,竟意外成了他接任代理部長後的首樁揪心難題
交通部民國104(二○一五年)修正發布的「車輛安全檢測基準」,明年起,一二五西西以下新款新出廠機車須配備防鎖死煞車系統(ABS)或連動式煞車系統(CBS),一二六西西以上須加裝ABS;舊款新車民國110年(二○二一年)起才須強制裝設ABS或CBS。
以ABS來說,可避免輪胎鎖死摔車,業者估約要八千元。消息傳出後,網路上一片罵聲,甚至有民眾直指新制是圖利廠商,立委聞訊也跟著砲打交通部。
但警政署統計,去年機車肇事件數逾十五萬件,占道路交通事故約五成,並造成六百多人死亡、逾廿二萬人受傷。國外實施經驗也發現,加裝ABS可降低三成車禍死傷,交通部對照國內情況推估,新制上路後,每年將可減少廿三人死亡、四,四八一人受傷。
且日本、歐盟早就實施,台灣腳步已慢,何況台灣多雨易打滑,機車可謂是國民交通工具,機車行車安全更不容打折
以機車一般約可騎上十年來說,平均一年八百元的生命安全投資,值得又划算。與其說是圖利廠商,新制實為「圖利安全」
再說,以上新制完全不影響已在道路趴趴走的機車;明年出廠的新車,也約僅一成五是需要強制加裝的新款新車,消費者仍可選購其他八成五的舊款新車。且交通部已會同經濟部與業者協商,盼能有降價方案,減輕非得購買新款新車民眾的負擔。
執政當局當然要傾聽民意,但若民意流於過度民粹,只要站穩腳步,對的事就應該勇往直前,無須為了部分民眾擔心購車會增加成本,機車行車安全就要因民粹而退讓。
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昨出席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新書發表會,透露施曾傳簡訊給他,請他「堅定而優雅」、「挺住!」,如果屈服,「大學自治就壽終正寢了!」試著把這段話套在機車煞車系統政策上,請王國材「堅定而優雅」、「挺住!」,如果屈服,「交通安全就壽終正寢了!」







孫女判爺爺無罪 楊逵回復名譽的法律迴避疑義


2018-12-11 00:08 聯合報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行政院促轉會在景美人權園區公告第二波政治犯除罪化名單,現場人士一起展開寫著1505位撤銷刑事有罪判決姓名書卷,宣告抹除受難者汙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促轉會代主委楊翠回復約千餘人名譽,並撤銷其於戒嚴威權時期罪刑宣告,生者欣慰,逝者安息;最為人注意者,乃作家楊逵的名譽,由孫女楊翠回復,傳為美談。然而,就法言法,恐有疑義。
依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六條第二項規定,戒嚴時期罪刑平反,若未經先前的補償條例補償者,尚可依照促轉會依職權或聲請,撤銷罪刑判決與保安處分。今報導前開回復名譽,乃經促轉會調查,依上開規定撤銷罪刑。
但行政程序法第卅二條第一項第一款則規定,就行政程序利益迴避定有明文;亦即,公務員在行政程序中,遇有「本人或其配偶、前配偶、四親等內之血親或三親等內之姻親或曾有此關係者為事件之當事人時」,應自行迴避
法諺有云:「任何人不能為自己的裁判者」,除前開規制行政機關的規定外,民事訴訟法第卅二條以下、刑事訴訟法第十七條以下皆有類似規定,立法目的避免公器私用,人民對政府失去信任,並不以判決或處分結果是否公正而有區別
今代主委孫女楊翠與作家楊逵,象徵知識分子的文化傳承;然就法言法,乃最典型該自行迴避事由,「孫女豈能作為爺爺的裁判者?」畢竟,轉型正義也不能犧牲程序正義啊!況且,現代法治國家皆三權分立,司法機關定讞判決,依常態本不應由行政機關撤銷,今由促轉會「法外施恩」本更應審慎。是以,促轉會號稱法律、歷史專業,卻忘記基本的「迴避」制度,豈為準繩?難道促轉會就可「諸法皆空,自由自在」?
或謂:促轉會為合議制,不應認為適用迴避制度云云。然而,《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四年訴字第一八九三號》意旨: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其人員擔任訴願委員,即便訴願為委員會體制,仍因其違反「迴避」制度,而使訴願決定生「重大瑕疵」而撤銷違法訴願決定。楊翠代主委乃機關首長,並非僅為促轉會委員,且其決議撤銷司法定讞判決,舉輕以明重,規範密度,更應較訴願嚴格。是以,訴諸親情,抵觸憲政,豈無因小失大?系爭除罪公告,更恐因重大明顯瑕疵而無效,不是徒留遺憾?
資治通鑑中唐玄宗重用楊國忠,楊國忠為其叔張易之(一說:父親)洗刷冤屈;楊君認為:張易之曾勸諫武則天,立唐中宗為嗣,可謂中興有功,卻因神龍政變,被株連殺害,且受惡名;玄宗慨然允諾,回復其名譽,可稱另類的「楊氏平反」與「轉型正義」。如今楊翠欲使祖父楊逵雲開見日,本屬一片孝心,然既無國家元首行為,卻敢違反迴避制度,連楊國忠都望塵莫及!實值有司再行補正。







國民黨黨務革新宣言:跳出「反對民進黨」 贏回信任


2018-12-11 00:01 聯合報  林為洲/立法委員、羅智強/總統府前副秘書長
縣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獲得68%席次,執政縣市佔總人口數的62%,這是國民黨的勝利,但並非民意對國民黨的肯定。圖為國民黨中央黨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縣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獲得六十八%席次,執政縣市占總人口數的六十二%,這是國民黨的勝利,但全黨同志都知道,並非民意對國民黨的肯定
十項公投提案的結果,打了民進黨十個耳光,我們不禁思索,既然公投證明民進黨背離民意多數,為什麼民國103、105年(二○一四、二○一六),國民黨還會被打得潰不成軍?
顯然,黨的路線沒錯,但是黨的步調、黨的語言,需要跟上民意的腳步。要贏回人民信任,準備民國109年(二○二○)大選,我們認為,國民黨必須徹底改革,成為一個網路的、社群的、民意的政黨:
一、 以「準執政黨」自我要求,主動協助蔡英文政府,並成立影子內閣
一一二四之後,國民黨應該以「準執政黨」自我期許,不能再只是「反對民進黨」,更要提出對案,證明國民黨有更好的解方。
我們都還記得民進黨在野時期,是如何以堅壁清野、癱瘓政府的方式,得到重新執政的機會;但國民黨不該,相信也不會選擇這種方式。從現在開始,國民黨十五席縣市長以及所有從政同志,都應該主動協助蔡英文政府,一起讓台灣更好。
二、 黨應內造化,縣市長、國會黨團三長應列為「當然中常委」,出席中常會
縣市長與民代應成為國民黨決策的核心。目前黨中央僅規劃縣市長「列席」中常會而無決策權力,國會聲音無法進入中常會,都是可再精進之處。
三、 總統提名初選應採「全民調」
本次縣市長選舉,「全民調」成效優異,侯友宜、盧秀燕、韓國瑜,都是在全民調機制下脫穎而出,順利贏得選舉。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候選人的提名,當然應續採全民調,並且應鼓勵中、新生代踴躍參與初選。
四、 經黨正式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應直接接任黨主席,並規劃立委提名
黨章規定,國民黨執政時期,總統兼任黨主席,就是為了以黨輔政,黨政同步。在總統初選結束之後,黨應轉型為選舉機器,全力配合總統候選人,帶領全黨重返執政。為免多頭馬車,建請獲得提名之總統候選人,能直接接任黨主席,並規劃立委提名事宜;讓總統候選人、黨機器與所有立委候選人,能緊緊結合在一起,承擔民國109年(二○二○)。
國民黨變好,台灣會更好,改革,不能再等待。







別割地賠款 風電躉購價高得離譜


2018-12-11 00:13 聯合報  羅際輝/退休人士(新北市)
經濟部長沈榮津(左)昨日上午由能源局長林全能(右)陪同,出席澄清監察院離岸風電檢討報告記者會。 記者侯永全/攝影

經濟部長沈榮津記者會澄清有關離岸風電躉購價太高的質疑。他表示,今年的躉購價五點八四九八元與英國的五點七二四六元只差一毛錢,更比日本的九點八三一六元便宜四元,證明價格符合國際趨勢。
根據台電資料,離岸風電的躉購價是今年平均電價二點六一一元的二二四%,反觀英國的比率為九十六%,日本為一三七%,兩國躉購價與電價比,都比我國明顯低很多。
日本的離岸風場相較台灣海峽遜色很多,而適合固定式風機的沿海淺灘(海深五十公尺以內)極少,導致建置成本比外國(包括台灣)高很多,即便如此,日本的躉購價相對起來也比台灣低。
之前,沈部長曾舉德國發展經驗為例,前十二年的躉購價平均為五點一一五六元,與我國相當,但是其躉購價與電價比,只有五十一點九%,更顯得經濟部的躉購價高得離譜。
德國從去年開始就將躉購費率機制改為競標,今年共有裝置容量一點六GW(十億瓦)的風場開放競標,根據德國聯邦網路局四月廿七日公布開標結果,平均得標價為每度四點六六歐分(約新台幣一點七元)。其中,開發商龍頭丹麥沃旭,今年再度以「零元」標下德國北海風場,這結果顯示,開發商已不需要靠收購保證,就能直接在市場上售電獲利
上述風場依約將在民國112年(二○二三年)前開始商轉,德國政府只需付一點七元成本取得風電;而根據經濟部的躉購費率機制,從民國109至134年(二○二○年至二○四五年)為止,我國離岸風電取得成本都還高達五點一至五點八元,難怪批評聲不絕於耳!
根據筆者理解,我國離岸風電採躉購價而非競價,是因為執政黨強迫經濟部必須在民國114年(二○二五年)達到再生能源占比兩成的目標,而太陽光電發展遠遠落後,只好將離岸風電的發展目標從二GW,加碼至三GW,再加碼為五點五GW;又因為我國離岸風電產業並未建置完全,經濟部只好提出令全球開發商為之瘋狂的躉購價,以吸引外商協助政府加速開發。
離岸風電五點五GW年發電量約二百億度,每度電五點零一六元,比起核電每度約一元,每年必須多付八百億元電費給外國人,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如今在人民的公投要求下,希望經濟部能夠讓能源政策回歸專業,才是全民之福!
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又老、又窮、空氣又髒的台灣,在重啟核電後,不再有缺電危機,政府也有充足的時間,依「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的發展策略,建立本土離岸風電產業鏈。千萬不要為了求快,花大錢當冤大頭!







台灣減碳全球後段班?別用單一指標自我否定


2018-12-11 00:12 聯合報  范建得/清大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波蘭卡托維治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四次締約方會議(COP24)正在波蘭卡托維治舉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德國看守協會(German Watch)年度觀察報告,一如以往,台灣總處於後段班,這也引致部分國人失望。然則這種掛心,並非德國看守協會本意。
德國看守協會為一非營利組織,以追求巴黎協定控溫目標(1.5-2度)為願景,針對有助全球達成民國119年(二○三○年)減碳目標而具指標意義之國家,進行長期觀察;一方面鼓勵、一方面敦促這些國家,更積極的為減碳貢獻心力,這是全球針對氣候變遷評估所建立的眾多指標之一。就像聯合國世界發展指標(WDI)針對各國排放指標及其與生產力之關係進行資料追蹤、OECD特別區分生產與需求導向國家之排碳統計,而Climate Action Tracker則是聚焦各國落實巴黎協定控溫目標上的承諾與表現。
這些資料庫或統計,往往涉及方法與角度不同,而對於同一國家,甚至有相衝突看法。例如,中國在Climate Action Tracker是六級中的倒數第二級(高度不充分),但是德國看守協會卻給中國第卅三名(五級中的第三級);相對的,韓國是最勇敢推動碳交易國家之一,而似乎這也沒幫他們爭取到德國看守協會排名的進步是的,所有資料庫都有其長短處,所以重點應該是我們如何善用這些資料來觀察自己的優缺點,而非以單一資料庫的指標自我否定涵蓋廣泛之氣候政策
其實過去幾年,我國氣候公約代表團也多次回饋給該協會一些建議:
一、應否參考其他資料庫,依氣候公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之原則,嘗試反映各國國情,並納入其特定條件(specific conditions)。
二、巴黎協定要求減碳的進度,是以全球總排放量的集體進展(collective progress)為原則,而非各別國家的人均評比
三、再生能源的開發強調的是衡平原則與正義轉型,及中長期的成果,針對轉型期間的能源變動占比,實不宜逐年考評。
四、持續使用民國79年(一九九○年)京都機制針對已開發國家的基準年作評量基礎,是否符合巴黎協定的方法,且未將我國豐富的森林碳匯納入是否恰當?
綜上,我們應感謝多年來,德國看守協會對我們的提醒,但我們如走何出自我全面否定的慣性,建立客觀持平的心態,來察納雅言,並以之為鏡來調整符合我國特殊條件的氣候政策,這才是德國看守協會提出觀察報告的真意吧

周行一/好台灣+好文化、好文明、好安全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好台灣+好文化、好文明、好安全
◆  楊志良/一個問了三十年的問題

◆  盛治仁/勝利站後面 危險站前面
◆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  謝哲青/一心多用 反降低工作效率
◆  楊渡/務實的台灣人,才是選舉的贏家
◆  馬凱/當白馬王子親吻睡美人
◆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  劉憶如/「川習會」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周行一/好台灣+好文化、好文明、好安全


2018-12-10 23:55 聯合報  周行一(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特聘教授)
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說要拚愛情觀光產業,尤其以愛河為主攻重點;而高雄市政府觀光局主辦的「2018高雄耶誕愛幸福」即日起到明年1月1日,連續32天在愛河都有辦活動吸引遊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之後,拚經濟又成為了大家最關注的事情,而最能在短期間立竿見影的就是觀光了台灣具備成為觀光勝地的條件,只要方向正確,策略清楚,執行到位,發觀光財指日可待。台灣有好山水、好人們、好自由、好價格,如果加上好文化、好文明與好安全,觀光產業必定一飛沖天。

只要來過台灣的境外朋友都喜歡這裡,印象最深刻的是精緻的山水,雖然面積小,但像是把大山大水濃縮在一副尺寸較小的畫裡,美極了;友善、親切、好客的台灣人讓旅客有家的感覺;在台灣活動、講話可以隨心所欲,好像法律並不存在;什麼都便宜,吃喝玩樂物美價廉。
但是,境外朋友也有許多好的建議台灣本來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好的地方,但是正在丟掉這個優勢,以前西方人感覺台灣最能代表中華文化,台北故宮博物院是觀光客的首選、繁體字最優美、各種華人美食群聚台灣、我們是中華文化的本尊,儘管中國大陸遠比台灣大,但是台灣人的談吐用字最能表現中華文化的優雅;加上西方、日本與原住民文化,這種融合有大陸難以取代的獨特性,如果少了中華文化這個最重要的元素,台灣的吸引力就小了。
來台灣的觀光客花的錢很少,每天大概六千元台幣,對整個社會而言不是很划算,觀光客耗用資源、享受政府補貼的各種公共設施及水電瓦斯汽油、排擠在地人的享受空間,因此觀光客的消費金額夠高才是好生意。文明高的國家觀光消費金額高,房舍的清潔美觀、人行道與騎樓的友善、廁所的乾淨舒適、服務態度的親切等小地方,決定觀光客的消費意願與回頭客的數量。高品質觀光環境是文明的表現,應當高度重視
觀光客很肯定台灣的治安,夜間娛樂選擇豐富,白天參觀景點,之後到餐廳大快朵頤,接著去唱歌、跳舞、聽歌、吃宵夜,再晚都不覺得人身不安全。但是除了社會的內部安全,外部安全對觀光業的成長茁壯更形關鍵。為了發揮台灣的好文化,提升整體觀光服務的文明水準,台灣需要高品質的國際觀光業者來投資,外來資金與人才將幫助升級在地觀光產業,提升觀光產值,因此我們必須要努力維持穩定和平的兩岸關係,當外資相信台灣的外部環境是安全的,具高度的可預測性,我們吸引外資就不困難。
很多國家都重視觀光業,觀光業對於社會所得的提升有廣泛的效果,觀光業的蓬勃發展大量促進就業,觀光客的消費直接挹注商家,而且產業外溢效果佳,觀光業的內涵多元,景點、旅館、餐飲、影視、運動、健康、娛樂器材的設計與製造等不一而足,社會可全面受益於觀光業。
觀光業很適合在台灣發展,例如台灣是急遽少子化與老人化的社會,觀光業的發展可以間接提供解決方案,台灣的醫療水準高,發展醫療觀光,甚至發展特別適合老年人的觀光,對於服務老人的產業會很有幫助。
台灣半導體相關的資訊產業,尤其在製造方面,具全球優勢,良好的觀光產業必定要有良好的物聯網、人工智慧與雲端服務,發展觀光業不僅利用台灣既有優勢,同時幫助其他產業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全力重點發展觀光產業

名家觀點/政府推都更 切忌公親變事主

名家觀點/政府推都更 切忌公親變事主


2018-12-11 00:41 經濟日報  張金鶚(作者是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日前的九合一選舉,許多市長候選人都將都市更新列為重要政見,選後各地方政府勢必將全力推動;同時「都市更新條例」公布施行也屆滿20年,此都更新修正條例也即將完成修法施行;另外國家住宅及都更中心與金融都更公司的成立,中央政府積極加入推動。
各界對未來的都市更新充滿想像與期待,然而面對台灣的老舊都市,過去都更推動緩慢,未來是否真的能夠順利改頭換面?到底推動都更緩慢背後的困境關鍵為何?有何因應之道?值得深入探討。
為加速推動都更,最常見的說法是,「政府」應給予「蘿蔔」(提高容積獎勵及減免房地稅負),並祭出「棒子」(強拆釘子戶)。此對都更推動背後的困境認知是,多數屋主認為都更後沒有比都更前來的更好,若政府沒有蘿蔔誘因,屋主將不願都更;另外,少數屋主不願配合多數屋主都更,若政府沒有棒子展現魄力,都更將無法推動。換言之,都更是政府的責任,都更困境的關鍵是政府沒有「恩威並施」,導致都更推動緩慢。
然而人民受到憲法保障且主張,屋主擁有「私有財產權」,政府不能不當介入。換言之,屋主是否要改善或要如何改善其房屋,那是屋主個人的責任,除非該房屋影響他人的居住安全,產生「外部性」,政府才能予以介入
因此,從私有財產權的角度,都更是屋主的責任,都更困境的關鍵是屋主缺乏都更的認知與責任感,認為都更是獲利的工具,造成「都更商品化」,忽略原本自身居住環境的改善本質,如此才導致都更推動緩慢。
因為都更商品化的普遍現象,也導致政府的蘿蔔與棒子將無限上綱,容積獎勵與租稅優惠永嫌太少,愈晚同意都更獲利愈多,如此也產生愈來愈多的釘子戶,都更推動愈來愈困難。既然都更應尊重屋主的私有財產權,屋主自己評估「改善自身的居住品質」與「能否負擔和是否獲利的財務經濟」兩關鍵因素,以決定是否需要都更,此時政府介入都更的正當性,顯然需要更為審慎。
因為都更主要涉及私有財產權,政府能夠做的首要工作即是「都更的教育與輔導」。政府應投入較多的資源提供老屋屋主認識都更的基本觀念與相關資訊,避免受到都更商品化的扭曲;若有都更意願,輔導社區住戶組成「更新會」,並提供相關協助服務。此時中央與地方的「都更中心」即可扮演教育與輔導角色,若行有不足,則應廣邀「非營利專業組織或人士」積極投入此工作
其次,為喚起屋主認知自身的居住安全,政府可以提供「老屋健檢」與「都更健檢」,如此及早發現居住問題,產生更新意願並凝聚社區共識。當然為確保人民的居住安全,政府應立法要求老屋超過一定年限以上,必須強制健檢(如同老車必須檢驗才能上路),而且健檢費用可以作為未來房屋稅負的抵扣。
另外,為解決都更權益的分配爭議,政府應建立都更協商機制,邀請公正客觀的專業人士,組成「都更爭議協商平台」,或是建立法院外仲裁的「解決紛爭替代方案」(簡稱ADR)。此外,都更涉及個人的居住價值觀,政府在新修訂的都更條例中應建立多元都更模式,讓屋主有更多的選擇,以避免侵害個人的私有財產權總之,屋主才是都更推動的關鍵主角,政府只是協助角色,政府切忌在都更中「公親變事主」


張金鶚

台灣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都市及區域計劃碩士、博士,曾在英國瑞汀大學及格拉斯哥大學、瑞典國家建築研究中心、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及日本明海大學等學術機構做訪問學者。 張金鶚常受訪談論房價,他教人不要衝動購屋,認為房價和股價一樣,會上漲增值,同樣也會下跌,不合理的房價只是短期現象,長期定會恢復正常,購屋者不應該支持不合理的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