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課稅大小眼 慎防「資金回台之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7294/web/

◆  聯合報社論/蘇院長,民眾並不想站在你的掃帚後面
◆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府又多一鷹派
◆  經濟日報社論/課稅大小眼 慎防「資金回台之亂」






經濟日報社論/課稅大小眼 慎防「資金回台之亂」


2019-02-26 01: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針對海外資金匯回課稅問題,財政部已經提出兩項作為,一是在國稅局設置單一諮詢窗口,針對稅法或特定個案,都可撥打諮詢專線,釐清相關法規適用及稽徵實務疑義;二是在1月底發布解釋令,將遊戲規則明確化,提升各區國稅局認定的一致性
該解釋令分成三個步驟,第一是區分資金結構是本金或所得性質,只要個人提供對自己有利的合理證明文件,國稅局專責小組從寬認證並非海外所得後,民眾可自由選擇把錢放在海外或免課稅回台,第二屬於民國98年(2009年)以前的海外所得本來就不課最低稅負制,民國98年(2009年)之後的海外所得,如果超過七年的核課期間則仍免予課稅。第三則針對若屬本國稅務居民,有應稅的十類海外所得,過去七年內未依最低稅負制申報者,只要現在主動申報補繳稅款,除加計利息外,免予處罰,並適用海外稅額扣抵,避免遭到重複課稅。
財政部的兩項作為,值得肯定,相信可以去除絕大部分台商匯回資金課稅的疑慮,但是也有人擔心,財政部只是重申目前的稅制及稅政作為,並無提供租稅優惠或特赦,誘因不夠,台商沒有辦法舉證的資金,可能會寄望「促進境外資金回國投資特別條例」之類的專法,訂定租稅優惠或特赦之後再匯回資金
財政部長蘇建榮去年12月曾在立法院承諾,專法草案會在三個月內完成討論,亦即可能在今年3月出爐針對台商如果沒有辦法舉證的資金,訂定專法必須考量洗錢防制、資金管理及租稅公平等社會觀感,除了專戶管理和推計課稅屬於必要合理的限制之外,我們認為不應有任何租稅優惠或特赦的特別待遇,才不會遭致全民的批判和反彈。
理由很簡單近年台商資金急於匯回台灣,起因於全球反避稅浪潮的興起(CRS),在G20國家施壓下,各國都陸續實施共同申報標準,進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金融帳戶資訊交換,也就是全球版的「肥咖條款」。台商海外帳戶未來將無所遁形而須匯回,將對於資金浮濫的台灣產生負面衝擊(包括台幣升值),為避免流向炒作房產,專戶管理實有必要
如果沒有辦法舉證的資金,「推計課稅」是合理的折衷作法,可以參考川普的稅改,將以前年度盈餘匯回課一次性稅負,以現金持有者適用15.5%稅率,非流動資產形式持有者適用8%稅率,台灣的一次性稅率至少必須在12%以上才屬合理。一次性的稅率如果訂得太低,就等同於對漏稅之所得給予租稅特赦,把過去誠實申報的納稅人,或依解釋令提出合理證明或補稅計息的納稅人視同傻瓜有如前行政院施俊吉副院長所指的「499之亂」,讓國稅局的諮詢窗口或財政部的解釋徒勞無功
至於政府有意對投資於五加二產業給予租稅優惠,更是徹底的違反公平正義原則藏在海外多年的資金突然回台並非出於商業投資的考量,本非租稅獎勵的對象,更何況政府必須花費鉅額的洗錢防制等管制成本,金融業在存放利差極低的情況下還要負擔管理和存款成本,若還要給予租稅優惠,對於乖乖把錢放在國內或沒有能力匯出資金到國外的內資而言,實在是大大的歧視。
如果針對回台資金投入政策推動的項目或五加二產業給予租稅優惠,更是嚴重違反公平和中性原則,因為五加二產業已經有政府挹注資源,再給予租稅優惠不只是錦上添花,更加歧視其他更多數的產業,而且國內的資金投入五加二產業沒有租稅優惠,為何匯回的資金就可以享受優惠?
總之,訂定專法不應給予租稅優惠或特赦,否則就是鼓勵國內資金透過匯出再匯回方式享受租稅優惠,蔡政府大小眼看待內資和外資,遲早會演出「資金回台之亂」!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府又多一鷹派


2019-02-26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安人士異動,葉國興出任國安會副秘書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安會局部改組,曾在扁朝擔任新聞局長、行事頗滋爭議的葉國興,如今竟成了國安會副秘書長。以其過去鮮明的政治風格,說他是「鷹派」,毫不為過。
新聞局長時期的葉國興,最知名的事蹟有二。其一,他曾主張要以政府身分對媒體進行「評鑑」,遭各界抨擊後,還大言不慚說「第五權為何不能監督第四權?」其二,他在立院備詢時,對在後方採訪的媒體比出「開槍」的手勢,從此打壞與媒體關係。
沉潛多年後,被認為是「深綠頭號軍師」的葉國興此次重出江湖,立刻迫不及待發言:「國內外情勢嚴峻,敵人已在國內。」看來他作風未改,一如過去對媒體開槍,也將會把自己業務內負責的對象形塑成「敵人」。不難想見,今後的國安會,將是個「樹敵團隊」。
這樣的作風和意識形態,確實符合當前民進黨所需極端放大中國威脅論、將兩岸外交沉痾操作成敵我矛盾,以及穩住深綠基本盤用敵我二分法大打意識形態戰爭,一向是民進黨打選戰的拿手絕活;但從「國安會」的職掌看,把國安議題「出口轉內銷」炒作,對國家恐將是禍不是福。
總統府內其實從來不缺「鷹派」,一直勇於挑起爭端的發言人黃重諺便是一例他罵網民「畜牲」,批朱立倫「中二」,最近又嗆韓國瑜「土包子」,以損人為樂。如今再加上一個葉國興,「英派」與「鷹派」漸漸畫上等號,總統府不怕「鷹滿為患」嗎?






聯合報社論/蘇院長,民眾並不想站在你的掃帚後面


2019-02-26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就算只有一支掃帚,我也會跟敵人周旋到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被立委問到如果兩岸開戰台灣能撐多久時,行政院長蘇貞昌答稱,「就算只有一支掃帚,我也會跟敵人周旋到底。」他說,要讓敵人知道,要攻打台灣就要付出代價,因為台灣人不是被嚇大的。正當蔡英文總統不斷撩撥兩岸關係,蘇揆竟發出「掃帚禦敵」的宏論;他或許自以為英勇絕倫,但聽在民眾耳裡,恐怕還不如江湖賣藥郎中之言吧!
這已不是蘇貞昌首度對兩岸關係發出這種迎戰及好戰論調。幾天前他在立院答詢,即曾引述當年英國首相邱吉爾對抗納粹時的話說,「戰海上,戰海灘,戰街道,戰山上,我們絕不投降」,並呼籲大家一定要有這樣的態度。這樣的戰鬥廝殺發言,已把社會氣氛導向一種緊繃的狀態;數日後,他又追加「掃帚禦敵」的說法,更是荒謬絕倫。人們擔心的,不是蔡政府沒有奮戰到底的決心;大家害怕的,是民進黨只剩「螳臂當車」的愚勇
蘇貞昌提到以「掃帚」衛國迎敵,其典故出自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民眾的話,顯見當時英國人對納粹深惡痛絕,誓死抵抗。蘇貞昌要自命為英國名相邱吉爾也無妨,但他忽而又把自己投射為英國民眾,要拿掃把迎戰敵人,則是時空及角色錯亂的比擬。試問,手上只剩一支掃帚的首相,能夠鼓舞人民捍衛國家嗎?如果蘇貞昌無法回答台灣在戰局中能撐多久的問題,卻耍著大刀宣稱自己將如何英勇奮戰,會有民眾願意追隨嗎?
蘇揆的「戰街道」與「掃帚論」,完全無法證明民進黨政府「以小搏大」的英勇絕倫,卻只是折射了他個人脫離現實及好發空話。先談脫離現實。邱吉爾發表「戰海上,戰海灘,戰街道,戰山上」的宣示,主要是戰爭形勢已經嚴重惡化,英國正受到納粹德國的猛烈空襲激戰關頭,領導人只能不斷鼓舞民心士氣。但目前的兩岸關係,人民交流頻繁,彼此的經濟倚賴度高;這樣的情勢,如何能拿來與死亡七千萬人的慘烈二戰相提並論?
再說,蘇貞昌作為閣揆,應該設想的是如何維持和平,使未來世代免於戰爭、死亡、仇恨的恐懼;或者應設法提升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和體質,避免遭到併吞。然而,他卻滿腦子「戰爭末期」作殊死戰的想像,彷彿兩岸命運唯有你死我活一途。他更把兩岸和平協議的倡議形容為出賣台灣主權,和英相張伯倫的「綏靖主義」相比擬;蘇貞昌難道沒看過多少瀕於戰事的全球爭端因為多方穿梭協調而倖免?再說,蔡總統及陸委會的操弄,不過是在兩岸關係上插針扎刺但經蘇貞昌一談,兩岸卻已瀕於戰爭。由此可見,蘇揆對蔡政府的兩岸政策拿捏也完全脫離現實,活在自己的後現代幻想。
檢視蘇貞昌豪語中夾雜的空洞理念,更令人驚愕。他在「掃帚論」中提到,要讓敵人知道攻打台灣就要「付出代價」;但他有沒有想到,台灣人民要付出的代價將更鉅大。諸如,國軍及人民的傷亡,建設的摧毀,乃至生活的塗炭,數十載本土文明發展的倒退等等,難道都不必放在政府的政策估計中嗎?台灣民眾並不怯戰,一旦敵人來犯,人民當然會起而抗爭,不會坐以待斃。問題是,人們並不想跟隨在魯鈍領導者的身後,更不相信滿腹政治私利的政客屆時真有勇氣站在陣前領軍迎戰。原因很簡單,只要看長期以來民進黨一手踐踏軍人士氣與尊嚴並摧殘徵兵制,另一手卻不斷挑起兩岸仇恨,即可知綠營只是想藉撩撥從中漁利罷了
人們不妨想像一下蘇貞昌高舉掃帚在街道、在山上抗敵的場景,絕對是一種卡通形象,不論配什麼台詞,都不會有真實感。對台灣人民而言,這當然不會是邱吉爾,更不是唐吉訶德對於不為下一代和平著想的人,會有人想要跟在他後面,接受他的保護嗎

【重磅快評】急鍘吳子嘉放過陳景峻 小英只為章魚哥

◆  【重磅快評】急鍘吳子嘉放過陳景竣 小英只為章魚哥
◆  【重磅快評】吃重鹹加嗆辣,叫蔡英文第一名!

◆  【重磅快評】陳師孟要藍丁丁打預防針 反而嚇到蔡英文
◆  【即時短評】同業冷眼又失去關愛 台農發將何去何從?
◆  【重磅快評】李進勇接中選會 民進黨還能更沉淪嗎?
◆  【即時短評】放生常演變生態浩劫 棄養更可能反噬人類







【重磅快評】急鍘吳子嘉放過陳景峻 小英只為章魚哥


2019-02-26 19:19 聯合報  主筆室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圖左)與台北市前副市長陳景峻(圖右)。 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終於對時常批評時政的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出手,台北市黨部執委會以吳影響民進黨形象為由,上周將吳送評委會,評委會今天討論後決定開除吳子嘉黨籍和台北市前副市長陳景峻違紀案的處理成了明顯對比,吳案快速開鍘,顯然是配合蔡英文大選布局的節奏,因為柯、韓、朱動作頻頻,蔡英文開始著急了。      
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陳正德指稱,吳子嘉過去常在政論節目發表不實言論,污衊民進黨、汙衊蔡總統,所以有執行委員會提案,今天送評委會討論,最後決定將吳子嘉除名,也就是開除黨籍;話說得雖沒錯,但吳子嘉批評民進黨也不是最近的事,黨部沒有讓吳子嘉有機會說明,一次討論就作出開除黨籍的決定,雖稱高效率,卻不民主也不進步。
吳子嘉和陳景峻在去年九合一選舉時,都是站在挺柯的一方,在柯文哲險勝、姚文智慘敗後 ,本來民進黨就該好好處理吳、陳二人,但是柯文哲一小步一小步道向民國109年(2020)挪移,讓民進黨處在溫水煮青蛙的氛圍裡,直到他出訪以色列,接著又要訪美,民進黨才從立委補選藍綠爭鋒的戰局中驚醒,想到該要好好回防柯文哲,吳子嘉的案子就這樣拿出來快速通關處理。           
吳子嘉雖常批評民進黨,但有人認為他昨天在政論節目時評論立委補選,稱民進黨會輸掉新北及台南兩席,這應該是民進黨決定對他快快開鍘的導火線,這兩個選區其實是民進黨的大選指標「章魚哥」,如果這兩個綠色版塊都保不住,蔡英文實難凝聚全黨士氣迎戰民國109年(2020),除掉吳子嘉,主要是能立即助攻郭國文,因謝龍介搭韓流順風車,聲勢看漲,吳子嘉的言論或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有如謝龍介的柴火,距離投票只剩二十天,地方黨部當然要有所作為
至於更早提出的陳景峻違紀案比吳子嘉案複雜許多,陳景峻雖力挺柯文哲,讓綠營恨得牙癢癢,但他卻對新北的立委補選有影響力,甚至綠營之前還有人建議乾脆放過陳景峻,以利補選時進行綠白合作,在余天陷入苦戰之際,民進黨萬萬不會對陳景峻出手,民進黨細心呵護余天的選情,並非真愛余天,而是新北選區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如果余天輸給鄭世維,只會助漲朱立倫的氣勢,蔡英文豈能坐視? 






【重磅快評】吃重鹹加嗆辣,叫蔡英文第一名!


2019-02-26 17:04 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蘇貞昌彷彿都吃重鹹,爭著要把台灣逼上戰場。本報資料照片

朱立倫表態,如果當選總統,願意在最高核安標準下重啟核四,府院齊圍剿,蘇貞昌還「嘿嘿」兩聲,說朱立倫的總統選情被邊緣化,只好「吃重鹹」。
嘿嘿!難怪,在各媒體民調中總統選情更被邊緣化的蔡英文,只好下猛藥,既嗆辣又重鹹;而民調聲望邊緣化得更嚴重的蘇貞昌,也誓言戰到山上舞掃把,非常重鹹。
蘇貞昌說,「今天核電廠就是被國民黨搞成這個樣子,浪費民脂民膏。」朱立倫對核電廠的立場可以接受檢驗,但「浪費民脂民膏」這件事,連神明都敢騙的蘇貞昌,騙騙人民算什麼
阿扁總統廢不掉核四,擔任扁朝行政院長的蘇貞昌,不僅編列了四百多億核四興建預算,當年的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也向台電要求核四「如質、如期」完工。核四蓋了停,停了蓋,蓋了又廢,「浪費民脂民膏」莫此為甚,民進黨罪魁禍首,要拉國民黨來擔共業都很勉強
更不用說,如今棄核不用,只好燒煤燒氣燒肺來發電,還必須割地賠款搞風電,浪費的民脂民膏,民眾的健康代價,這些帳,怎麼算都該算在民進黨頭上。
不過,在電廠問題上顚倒黑白,糊弄百姓,蘇貞昌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去年競選新北市長,蘇貞昌也說深澳燃煤電廠是朱立倫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裁示要做的,但旋遭打臉,其實裁示興建的就是蘇貞昌。這樣清楚的事,竟然也能臉不紅氣不喘的賴給朱立倫。吃重鹹沒關係,但吃到栽贓扭曲,就太超過了
不過,吃重鹹,要叫蔡英文第一名!
馬政府時代,兩岸風和日麗蔡政府上任,台海烏雲密布。尤其去年九合一大選重挫,蔡英文很快藉著對抗中國,轉移敗選檢討,重新製造網路聲量。蔡英文草螟弄公雞,吃重鹹,拚嗆辣蘇貞昌也扛起掃把,力搶台灣第一勇兩人彷彿爭著要把台灣逼上戰場
雖然有人就愛這一味,但嗆辣加重鹹,有礙健康。

聯合筆記/滿意度不到兩成的司改成績單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7294/web/

◆  獨裁政權外交更柔軟?
◆  霸凌裝人道…委國不聽話 美國搞顛覆
◆  聯合筆記/滿意度不到兩成的司改成績單
◆  寬容酒駕 等於對受害者殘忍
◆  挽救商圈出走潮 應胡蘿蔔加大棒
◆  麻疹跨國流行與防治新思考
◆  家長們,別幫孩子填志願
◆  人生成績單 比學測級分重要
◆  漫畫/無關選舉?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滿意度不到兩成的司改成績單


2019-02-26 00:15 聯合報  蕭白雪
司法院長許宗力(中)、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左)和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共同主持司改第三次半年進度報告。記者王宏舜/攝影

中正大學定期作的民調顯示,超過八成民眾不滿意司改成效,對法官審判公正的信任度更下滑到只約兩成,當初大張旗鼓的全國司改國是會議,在定期追蹤考核下,官方與民間依舊是兩樣情。
司法院、行政院兩院再度公布司改國是會議近半年進度,洋洋灑灑的報告、一大堆通過的法案、措施;對照民眾對司法的意見與司改主其事者提出的方案,究竟有無對症下藥,司法圈內人就有許多不同意見,連負責開記者會的政委、院長們,都知道其中許多他們心中司改里程碑的重大法案,民眾可能無感。
那些事讓民眾對司法失去信任?酒駕輕判、死刑等議題總是激起民怨,政商權貴者官司的結果也總沾染政治解讀,司法對此長期找不出應對之道
看看監委陳師孟批評司法「辦綠不辦藍」的認知,讓他在行使職權時決意「辦藍不辦綠」;不管是否有理,當監委總以藍、綠之分看司法時,司法何時能讓小老百姓覺得公平對待每個人?
再看看有意角逐總統大位、又曾捲入關說司法案件的王金平,被形容沒有敵人的他,日前成立的「王金平之友會高雄博愛分會」會長是退休法官林明燦;先不論林明燦在法界內的評價,光是回顧王金平在司法界的好友,曾幫多少人的官司說過話、幫多少司法官爭取過特定職務,不管最後是否被埋單,司法高層有幾位願意公開透明攤開來看
以民調來檢視司法,或許有其盲點,結果對認真負責的法官、檢察官也不盡公平;但就如有些法官、學者愛拿國外媒體報導品質來貶抑國內媒體一般,並無助於解決民眾、甚至政治人物對司法的不信任,看看電影「判決」裡媒體對法官所作所為的報導與關注,接受公評與檢驗,是民主國家再正常不過的事
蔡政府的司改,高舉著人民參與、與社會對話,但如果連個大法官解釋都無法說清楚、講明白,讓立委、一般小老百姓都能清楚明瞭,而不是老是玩繞來繞去、似是而非的文字遊戲,一旦民怨沸騰就把責任都推給媒體,這是什麼樣的社會對話方式?
司法想博得保障人權美名,又擔心民怨;這是主導司改大方針當局者目前的迷思與困境,陪葬的是基層認真工作的司法官,還有不懂得法律條文中眉眉角角的小老百姓。







麻疹跨國流行與防治新思考


2019-02-25 23:44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疾管署提醒,赴麻疹疫區旅遊前,應先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 圖/疾管署提供

自去年秋至今年春,麻疹已在菲、越、日、美等多國蠢動。然而民國52年(一九六三年)起已有疫苗防治,為何此波跨國流行愈演愈烈?公衛防治有哪些該及早補強?
近年麻疹在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流行,顯示此高傳染力病毒需相當高的群體免疫力,至少九十五%以上的人要有抗體。日本在九○年代因父母對腮腺炎疫苗有疑慮而未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MMR三合一疫苗時,群體免疫力降低,極易大流行。去年一位於泰國感染的台灣麻疹病例,到日本造成沖繩島流行;此外,菲律賓父母近年對新登革疫苗有疑慮,影響幼童其他疫苗接種,造成史無前例的大流行。
其次,以色列等國研究發現麻疹疫苗早年的保護力高,是因每隔幾年會流行而自然增強人體免疫力,然而疫苗問世後,麻疹病例數驟降,大幅降低自然暴露而激發免疫記憶的機會,因此抗體效價隨年齡增長而降。此說明為何台灣近年麻疹病例以廿至四十歲居多;尤其台灣過去在入小學未追加接種時,此年層的抗體衰退更快;但其後小學入學要檢查接種紀錄及滿五歲兒童追加一劑MMR疫苗後,群體保護力已升至九十五%以上,所以只出現零星的麻疹病例,而沒有如日本常發生校園大流行。
第三,接種麻疹者有抗體時,臨床症狀並不如疫苗問世前的麻疹病人典型病徵,如柯氏斑點與3C症狀(咳嗽、鼻炎與結膜炎)。在台灣,醫師要問旅遊史、職業、群聚與接觸史,才會懷疑麻疹病例。
未來防治麻疹須注意:一、病例多為廿至四十歲,若前往疫情國,此年層最好在出國三周前先追加一劑麻疹疫苗;二、小於一歲的嬰幼童若感染,可能病徵嚴重,所以最好勿帶至疫情國旅遊或人群處,或出國前請教醫師是否先接種一劑MMR疫苗;三、由疫情國回國,應先自主健康管理,若有發燒、稀疏紅疹與呼吸道病徵,宜戴口罩就醫,並告知醫生旅遊史與接觸史,以即時採檢,盡早發現病例,防杜傳播;四、常出入疫情國的飛航、船舶、地勤人員與導遊,應追加接種麻疹疫苗;五、有些醫院未買MMR疫苗致年輕醫護人員的補接種率待提高;及六、上周出現研究生病例,應減少校園傳播。





獨裁政權外交更柔軟?


2019-02-26 00:15 聯合報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總統川普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預定27-28日在越南河內舉行高峰會,河內當局正在為此做準備。圖為河內歌劇院。(美聯社)

現代外交很大的吊詭之處,恐怕在於獨裁國家的外交手法,竟然可以比民主國家更為柔軟。日中關係大轉換是個例子,美朝接近也是,和解無方的日韓關係則是另一個反證。
去年六月,舉世矚目的川金新加坡會談最大的意義,當然是讓朝鮮半島一觸即發的緊張,一夕冷卻。雖然美日等國對朝經濟制裁依然持續,但北朝鮮沒有再進行核試,也沒再發射任何一枚導彈。另一方面,去年五月以後,日中關係急速改善。緊接著,七月之後,美中貿易戰勃發。就時間軸和空間軸上來看,這些歷史轉換都和「美朝直接交涉」連動。
廿七、廿八日,與去年「川金一會」相距八個月後,川金二會將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如果參考韓國總統府發言人廿五日的發言,「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型態,但是很有可能發表朝鮮戰爭的終戰宣言」,以及「終戰宣言將有助於北朝鮮的非核化,所以不管何種型態,我國政府都表示歡迎」。
毫無疑問,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平昌奧運後,韓國總統文在寅的「仲介外交」,值得在外交史教科書記一筆。另一方面,中南海是不是自知又被朝鮮民族聯手糊弄了一次,這只能等待中國共產黨日後的文件解密。
廿三日金正恩從平壤搭乘自備的專用列車一路南行,預計廿六日抵達越南河內。在中國境內的行程從東北鴨綠江畔直達中國最南方的中越邊界,由北到南穿越整個中國的東半部。雖然,選擇使用列車,花上四天才移動四千五百公里(如果加上回程,可能將近十天,一萬公里),到國外參與現代外交,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了「前現代性」。
但是,從中朝國境到中越國境,從頭到尾,把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現代進程,好好看過一次,對北朝鮮的「脫前現代」事業,深具意義。單單此一選擇,就已經洋溢著時代意義,讓筆者這種同時重視時間與空間的比較文明論者,非得睜大眼睛注視不可。日本幕末明君島津齊彬也說過一樣的話,做過一樣的事,之後捲起的即是人盡皆知的維新浪潮
最後,「核武開發→對美直接交涉→半島統一」是北朝鮮全州金氏一族三代將軍三位一體的絕對目標,同時也是北朝鮮「主體思想」的一環。與北朝鮮之間完全互相理解的文在寅,積極促成美朝對話,就是基於此一脈絡。
晚近,與筆者往來的日韓朝鮮半島區域研究者一致認為北朝鮮的廢核是真;但不少國際關係研究者們認為北朝鮮的廢核不值得相信,「川金會」不會也罷。也就是說,從朝鮮半島內部往外看的人,認為廢核是真,交涉有其必要;從外面往裡看的人,認為廢核是假,任何交涉,除讓北朝鮮賺取時間外,都是徒勞。
不過,「川金二會」在即,無論如何,值得關注。





霸凌裝人道…委國不聽話 美國搞顛覆


2019-02-26 00:15 聯合報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委內瑞拉反對派抗試圖強行護送美國救援物資入境,在委國和哥倫比亞之間的桑坦德大橋上遭到政府部隊阻止。圖/取自美國安顧問波頓推特

委內瑞拉鬧雙包政府至今滿月,美國聯邦調查局前代理局長麥凱貝稍前剛好出版新書《威脅:恐怖與川普年代FBI屏障美國》。假使麥凱貝說法屬實,英國富翁布蘭森及響應他的人,應在發動及參與日昨在委國與哥倫比亞邊界舉行的救援演唱會後,另有行動。
川普高舉美國第一,他認為美國應該減少海外駐軍支出,執意片面從敘利亞撤軍、脅迫盟友支付更多的美國駐軍經費。與此相反,他卻說「對委內瑞拉動武是選項之一」。
川普行徑詭異,可能本就無法準確預測,他一下子說要從敘利亞撤軍,不旋踵隨即表示不排除派遣部隊入侵鄰國。不過,川普這個狀似矛盾的思維,反而事出有因。麥凱貝在新書一三六頁提及,最慢在民國106年(二○一七年)七月的一次簡報:「總統接著就談到了委內瑞拉。他說,我們應該就跟這個國家來場戰爭。他們有那麼多的石油,他們又正在我們後院。」
麥凱貝與川普並不和睦,他的發言是否確鑿,可以存疑。但至少是有四個跡象顯示,過去六年來,即便沒有川普,美國處心積慮已久,想顛覆這個不肯遵守美國路線的政權
一是民國102年(二○一三年)現任總統馬杜洛首度當選,即便所有國家認可,美國律師公會也發布兩次觀選與查票結果而確認選務沒有過失數個月之後,白宮依然誣指造假而遲延外交承認。
二是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八月起川普升高對委國霸凌,製造更大經濟困難再稱委國有人道危機,以便將美國的霸道凌虐裝扮成王道之師。美國先讓委國石油收入的減少以十億美元計,再說要與他國「捐贈」一億美元物資,不是很奇怪嗎?難怪聯合國與紅十字會告誡美國,援助不能有政治算盤
三是在西班牙前總理斡旋下,馬杜洛同意反對聯盟所請,願意在民國107年(二○一八年)春提早總統大選,但在雙方簽約前夕,可能肇始於美國施壓,於是反對派不簽且杯葛選舉,致使聯盟溫和派參選後僅得三成多選票而落敗。
四是記者柯亨與布魯門梭三周多之前出版〈製造瓜伊多:美國創作委內瑞拉政變領導人的過程〉,揭露去年底華府先讓瓜伊多前往共謀舉事,接著國務卿龐培歐在事發前兩周,與自封總統前僅有十九%委國人知道的伊瓜多見面,然後就有了這次風波
馬杜洛的政策是有錯誤,但是即便現在他的支持度最低,竟還有兩成一。何況,不能認可瓜伊多路線的人同樣眾多。
現在既然從聯合國、天主教宗到美洲組織,都說必須和平而不能動武引發內戰,馬杜洛數日前也已同意並呼籲瓜伊多接受國會提前重新選舉之議,那麼布蘭森在主辦演唱會抨擊馬杜洛後,也應響應他的建言,促請瓜伊多與川普同意委國國會提前改選,還給委國人民喘息與復健的空間





寬容酒駕 等於對受害者殘忍


2019-02-25 23:48 聯合報  林睿傑/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諮詢委員、酒駕受害家屬(投縣草屯)
台中市沙鹿區發生酒駕撞死人車禍,消防局救護車到場載送傷患就醫。 圖/台中市消防局提供

本屆立法院有關酒駕防制修法提案未能被排入優先審查,行政與立法怠惰變相助長酒駕歪風。今年春節前夕接連發生酒駕撞死人悲劇,其嚴重性讓法務部不得不重申依法嚴辦並研議修法,不少立委也呼應酒駕應該祭出重刑,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說出重話:「酒駕致人於死,等同故意殺人,應該嚴懲。」酒駕防制網處處破大洞,我好不容易看見政府終於動了起來,衷心期盼這次酒駕防制修法能對酒駕者有真正的阻嚇力。
本人母親三年前也是被惡劣的酒駕者撞死,在向肇事者討公道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社會制度對於酒駕肇事者無可救藥的寬容和對受害者與其家屬欠缺同理心的殘忍
首先,法官對於酒駕致人於死或重傷的判刑常往最低刑度靠攏,甚至也幫肇事者找理由給予緩刑免入獄,縱使未賠償受害者一分一毫,刑度也相差不多,以致讓酒駕者常心存僥倖,心想即使出事也不是難以承受的,自然會有人持續以身試法,甚至擺爛不願理賠,受害者卻常求償無門或求償之路困難重重處於弱勢。
再者,假釋制度是助長酒駕歪風的另一幫兇。今年二月我在家附近路口竟遇見撞死母親的肇事者在路旁一派輕鬆的抽菸,見到這一幕我心在淌血,情何以堪。他服刑不到一半刑期就可假釋出獄,我們家屬卻要承受一輩子的痛。我國司法制度對酒駕肇事者太過仁慈,法律人掛在口中的修復式正義,對受害者家屬而言,是在傷口撒鹽的虛偽正義,法官判處的刑期七折八扣的,難怪酒駕者有恃無恐
行政主管機關、法官和立委諸公們啊!正當你們殷切周全的為酒駕者的人權著想時,那些無法再說話的可憐被害者生命權被置之何地?你們忍心對受害者這麼殘忍嗎?我以酒駕受害者家屬身分悲痛的呼籲立院應盡速修法:酒駕致人於死者以殺人論罪,如未和家屬達成和解者,應予判處重刑並不得假釋;酒駕者無論初犯或再犯,酒測值高於一定值或是累犯者一律沒收所駕車輛,並加重其刑度。期盼立院本會期修法能讓酒駕防制不再出現破口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挽救商圈出走潮 應胡蘿蔔加大棒


2019-02-25 23:42 聯合報  謝明瑞/淡江大學金融研究所教授(台北市)
東區商圈近幾年陸續爆出名店出走潮,專家指出,忠孝商圈當務之急必須重新找回定位及特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著名餐廳永福樓廿四日結束營業,由於高房租迫使知名店商選擇離去者很多,店面無人承接,造成台北東區商圈店面空置率超過十五%以上,而這也說明高房租不利房市發展的事實。
根據房屋比價平台對全台網路待租店面的統計,若以二月十八日為基期,則國內待租量達一二,四八一間,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一成,唯平均租金的年跌幅為六點三二%,顯示房屋租賃市場的供過於求日益嚴重。若以六都來觀察,則店面租賃市場不佳不僅在台北市東區,而是遍布全國。
事實上,當前國內店家的退租歇業潮與房市表現不同。今年第一季房市已呈現逐漸復甦走勢,而全國各主要商圈卻呈現歇業潮,顯然政治經濟不確定因素影響甚巨。如政府為營造選舉利多,有獎勵都更條例之容積率最高可達卅%,以及徵空店稅的主張;然而都更政策鬆綁緩不濟急,無法挽救各地商圈逐漸沒落現象,而空店稅一則並無前例可循,二則易引發若房東將稅金轉嫁,或以人頭承租掩蓋空置事實,對商圈發展都無法短時間達到振興之效。
商圈的沒落與政府的都市政策及民眾的所得有關,以北市東區商圈出現「出走潮」為例,除說明消費者的經濟能力不足外,也反映零售商家的經營不力。前者如老年人的退休所得被迫減去三分之一,消費能力頓減;後者如青年所得未見提升,而物價持續上漲,亦無足夠的能力可資消費。商家在經濟情況不佳,消費能力減少,以及經營成本日益提高下,若再加上必須面對高房租的壓力,必然無力支撐,最後只能選擇歇業,造成商圈沒落以及總體經濟的衰退。
人民消費能力下降,商圈活動式微,政府宜提出有效政策,振興經濟,提振國內消費能力,主動協助地方產業,加強輔導經營能力,避免商圈持續衰退現象。其中,稅賦與獎勵措施並行,前者可重新檢討房屋稅及地價稅,或多戶之累進囤房稅率,以及調整營業稅等,並針對商圈路段優先實施,在稽徵成本低且執行沒有爭議的情況下,其所可能達到的懲罰效果甚大;後者可利用門市顧客服務、商圈經營、銷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加以評定,並做為政府獎勵或補助的依據。唯有胡蘿蔔加大棒,獎勵與懲罰恩威並用,才能重建商圈的加乘效果。
在退租潮漸增之際,為免骨牌效應而對當地人民生活水準及國家財政稅收受到衝擊,必須訂定適當的優惠政策及加重稅賦機制,透過獎優懲劣的商家營運績效政策,應可大幅提升商圈的營業效率,減少關門商家的情況,以達到消費者、房東、店家、政府四方皆贏的目的。







人生成績單 比學測級分重要


2019-02-25 23:40 聯合報  詹志超/教 (台北市)
學測成績25日公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自一○八學年開始,學測七十五滿級分已走入歷史,但取而代之的恐將是六十級分。只是這些有著漂亮數字的成績單,真的就代表一切了嗎?
如果考試是學習的證明那麼成績單上的數字,不過是警示學習的成效。每當看到學生拿到成績單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心情時,我會勉勵學生:
成績單只是數字的紀錄,意義不大。大家追求學測漂亮的成績單,充其量也只能代表高中學習的成果;人生的成績單,才更需要樂觀積極的態度去締造。不要陷入成績單的迷思,也許這次表現不盡理想,但該在意的是全力付出且無愧於心的人生成績單。










家長們,別幫孩子填志願


2019-02-25 23:41 聯合報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
大學學測成績放榜,如何選填志願成為考生新挑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學測成績出爐,甄選作業隨即展開。由於今年學測變革,考科改為自由選考,大學採計科目轉變,申請入學校系選填,難度可謂史上之最。不惟考生惴惴不安,老師輔導壓力倍增,家長更是焦頭爛額。
學測考科五選四後,申請入學篩選科目,超過七成校系改變;考生選填校系志願,缺乏資料參考比對,考量學生選填困擾,大考中心提供卅種成績組合,雖讓考生了解位置,然而欠缺去年資料,對考生助益不大。參考資訊不足,考生與其坐困愁城,何不尋求師長協助,找出興趣方向,據以選擇適合科系,成就心中理想目標?
考生選填校系志願,多半陷入分數窠臼,擔心高分低就有時迎合父母期望,並非自己心儀科系。大學二千多個校系,從中選擇六個志願,猶如海底撈針,考量興趣還是出路?優先選校抑或選系?面對志願選填疑惑,筆者總是告訴他們,別管科系熱門冷門,不用在意分數高低,毋需盲從別人腳步;只要善用自身優勢,依興趣與能力選擇,條條道路通羅馬。
選填校系的過程中,父母有自己的期待,孩子也有他的想法,但父母扮演的角色,乃實現夢想的推手,非扼殺天賦的殺手。父母若將自己思維強加孩子身上,摩擦衝突自難避免。學習主體是孩子,父母可以從旁輔導,但絕不能強勢主導;我們可給孩子建議,但千萬別幫他決定。
選填志願,建議考生請益師長,並與自己不斷對話,找出心中夢公園;建議家長適度鬆手,多一分尊重與包容,少一點批評與干預,鼓勵孩子展翅追夢,擇其所愛,領略不同人生風景。

劉憶如/從「終結放榜新聞」談教育理念偏差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憶如/從「終結放榜新聞」談教育理念偏差
◆  蘇蘅/5G美麗新世界 台灣不能當壁花

◆  王健壯/蔡英文向全世界呼救
◆  盛治仁/我們想要怎樣的大學
◆  徐旭東/盼「韓流」為台灣創造全贏
◆  陳立恆/2019,台灣文創還要不停奔跑
◆  王文華/人生其實不必「止於至善」
◆  薛承泰/勞保改革只有文青不見魄力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資源配置篇)

◆  洪蘭/人生的大智慧 該如何教呢?
◆  王正方/吃耳光的人
◆  方祖涵/指定打擊與勞資攻防
◆  馬凱/準總統 救救勞保火坑中的年輕人
◆  周行一/中美貿易戰與股市
◆  葉銀華/華航工會再次無預警罷工的啟示
◆  盛治仁/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  黃介正/黑天鵝 灰犀牛 聰慧豬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人才篇)
◆  嚴震生/新年看書架上的幾套古文集
◆  方祖涵/城市專屬的回憶資產
◆  謝哲青/適時的休息 也是種重要技能






劉憶如/從「終結放榜新聞」談教育理念偏差


2019-02-25 23:52 聯合報  劉憶如(作者為香港北威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雄中、雄女學生發起「終結放榜新聞: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連署,引起熱烈討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昨日公布全國高中生學測成績,除了如往常幾家歡樂幾家愁局面之外;此次學測公布,首度停止發布榜首、或有關個別學校「滿級分」學生之新聞。造成這個改變的,是這一次在學測公布的兩天前,一部分學生發起「終結放榜新聞」連署,要求學校停止主動發送採訪通知、提供學生成績或錄取結果資料的行為;短短兩天,這個要求得到社會廣大回響及支持。
對於停止發布新聞的提議,雖然社會上普遍支持,但學校卻反應不一。多所高中認同,宣布不再於成績公布當天發布新聞但也有多所學校認為發布新聞,甚至對這些「滿級分」學生的報導,可產生對其他學生的激勵效果有些學校因此仍主張以召開記者會方式發布相關資訊
但事實上,從大家如此重視學測成績的這件事,就可看見台灣的教育理念實在是走偏了。當我們期待學生在考試時要得到「滿分」,而且拿「得到滿分的學生」做為其他學生的楷模時,我們在扼殺的,是青年學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我們如此讚揚「滿級分」的表現,不但因此不鼓勵錯誤的發生,甚至因此在很多事情上,也不容許不同的思想。許多學生從幼稚園開始,就被教導著去記憶、背誦著什麼是「正確的答案」;而在這種學習過程中,不需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學習如何有邏輯性地、清楚分析並陳述自己的意見。甚至,也因此沒有興趣去了解一件事情會有多少種不同的可能性
我們常說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我們一向以來的社會風氣,卻塑造學生成功的模板追求試卷得高分,是最高指導原則;即使教改後,所謂「考試」加入了才藝,卻也仍是以獲得高分,做為評判的標準。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足,在課堂上其實很容易看出來但是我們的升學制度不在乎。一般而言,台灣的學生不習慣在課堂上發問,也不習慣回答老師的問題,尤其不習慣(也不喜歡)「浪費時間」去等別的同學思索問題的答案而老師為了趕進度,也同樣不想將時間「浪費」在學生的問題上
其實中國早期教育的本質並不是如此的。《論語》記載的,是孔子及其學生言行問答的一部書;《孟子》則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的問答。一問一答,問答之間有著多麼寬廣的空間。所謂要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必須要讓每一個學生,認知他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以一套「標準答案」去限縮了思維。
台灣近廿年來,自「五年五百億」開始,在高等教育上編列相當高的預算;但吊詭的是,這廿年來台大在國際上的排名卻節節敗退。依據目前國際上最受重視的「USNews排名」,台大今年已退步至全球第一百七十四名。即使在亞洲的排名,台大也僅排在第廿二名。不但輸給排名第一及其後的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多所大學,甚至落後於馬來西亞的大學,實在情何以堪。
整體而言,台灣的大學排名落後,造成台灣人才的流失愈來愈多台灣的高中畢業生,出國去其他國家及地區念大學,而且畢業後也不再回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是否該重新檢討台灣的教育理念及升學制度?停止公布學測放榜,至少是第一步;為提案連署的雄中、雄女同學喝采!

名家觀點/Fed有條件靠攏鴿派…大解析

名家觀點/Fed有條件靠攏鴿派…大解析


2019-02-26 01:35 經濟日報  梁國源(作者是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國立清華大學科管學院榮譽教授)

今年初始,美股一掃去年底的低迷,S&P 500指數於1月4日從2,447點低位一路走升到2月22日高點的2,792點,漲幅逾14%,全球股市也相應走揚。單就起漲時點看來,此波美股回彈似與聯準會貨幣政策立場由鷹派轉向鴿派有關。
畢竟,今年1月4日聯準會主席鮑爾(J. Powell)在美國經濟學會年會上公開表示,「如果資產負債表正常化計畫是當前問題的部分原因,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更改計畫,聯準會貨幣政策將會『耐心地』應對美國經濟表現」,一反去年底「按表操課」地完成年內升息四次的既定目標、暗示民國108年(2019年)預定升息二次,以及對縮表計畫續採「自動導航」(autopilot)的立場。
而在聯準會釋出善意後,不僅美國股市持續彈升,債券市場投資等級公司債對政府公債的風險貼水亦見收縮,令金融市場的不安情緒顯著消退。想當然耳,此一情勢發展也讓曾因美股持續下跌而怪罪聯準會的美國總統川普(D. Trump),心中的不滿得以放下。
只是,鮑爾的發言看似滿足了金融市場、白宮對聯準會的期許,並形成將暫緩升息的結果,但三方看待暫緩升息的背後思維,顯有差異。
具體地說,在總體經濟面極其脆弱的情形下,金融市場及白宮期待暫緩升息的理由不難理解,無非是擔心升息可能會造成美國經濟下行及金融市場崩跌,而白宮更需考量借助良好的經濟表現去支撐明年總統及國會大選。
至於聯準會為何改採「耐心」說,從甫於2月20日公布的1月底FOMC會議紀錄,可一窺堂奧。過去一年多來,聯準會始終強調美國經濟表現穩健,但去年12月會期開始提到經濟成長趨勢受到外部政治不確定性拖累,今年1月會期更明確地指出,美中貿易戰、政府關門、中國大陸和歐洲經濟陷入疲軟,以及緊縮的金融狀況等事件,對美國經濟產生了顯著的下行風險。在這樣的情勢下,若聯準會保持原有步伐繼續升息,只怕美國經濟活動將偏離原本預測的軌跡。綜合考量全球經濟表現、金融市場穩定性及通膨力道仍緩和等情勢後,聯準會對未來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及縮表進程,採取「耐心」及「彈性」是風險管理的合宜作法。
也就是說,今年1月聯準會姿態放軟,決定暫停升息的原由,既不是當真要回應市場期待,也不是懾於白宮揚言撤換主席鮑爾的威逼,更非接受外界所謂美國經濟健康狀況不佳的論點,而是考量到在經濟面臨愈來愈大的外部威脅下,所採取的風險管理操作,屬於「有條件」的鴿派姿態。一旦經濟成長趨勢或外在風險出現變化,聯準會的鴿、鷹派立場恐將再度互換。尤其是當外部不確定因素緩解,令美國經濟成長率持穩,甚至有望上修後,不排除聯準會將有重啟升息的可能性。
要言之,今年以來金融市場與聯準會在暫緩升息一事上,看似默契十足,但其實只是個「美麗的誤會」,雙方的著眼點截然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若美國經濟表現愈發不如預期,聯準會所擔憂的政策擾動亦加劇惡化,則市場投資人應關注的重點,絕非僅是貨幣政策的鬆緊與否,而是經濟可能陷入衰退。屆時,只怕聯準會降息,促使貨幣更為寬鬆,其所引發的將不會是現今緩升息下的一片歡騰,而是代表央行被迫出手救市的危急與無奈


梁國源

梁國源的頭銜很多,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主計總處國民所得統計評審委員等,但他本人最認同的身份是經濟學家。因為敢講真話,他一直是台灣媒體追逐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