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劉憶如/從「終結放榜新聞」談教育理念偏差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憶如/從「終結放榜新聞」談教育理念偏差
◆  蘇蘅/5G美麗新世界 台灣不能當壁花

◆  王健壯/蔡英文向全世界呼救
◆  盛治仁/我們想要怎樣的大學
◆  徐旭東/盼「韓流」為台灣創造全贏
◆  陳立恆/2019,台灣文創還要不停奔跑
◆  王文華/人生其實不必「止於至善」
◆  薛承泰/勞保改革只有文青不見魄力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資源配置篇)

◆  洪蘭/人生的大智慧 該如何教呢?
◆  王正方/吃耳光的人
◆  方祖涵/指定打擊與勞資攻防
◆  馬凱/準總統 救救勞保火坑中的年輕人
◆  周行一/中美貿易戰與股市
◆  葉銀華/華航工會再次無預警罷工的啟示
◆  盛治仁/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  黃介正/黑天鵝 灰犀牛 聰慧豬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人才篇)
◆  嚴震生/新年看書架上的幾套古文集
◆  方祖涵/城市專屬的回憶資產
◆  謝哲青/適時的休息 也是種重要技能






劉憶如/從「終結放榜新聞」談教育理念偏差


2019-02-25 23:52 聯合報  劉憶如(作者為香港北威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雄中、雄女學生發起「終結放榜新聞: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連署,引起熱烈討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昨日公布全國高中生學測成績,除了如往常幾家歡樂幾家愁局面之外;此次學測公布,首度停止發布榜首、或有關個別學校「滿級分」學生之新聞。造成這個改變的,是這一次在學測公布的兩天前,一部分學生發起「終結放榜新聞」連署,要求學校停止主動發送採訪通知、提供學生成績或錄取結果資料的行為;短短兩天,這個要求得到社會廣大回響及支持。
對於停止發布新聞的提議,雖然社會上普遍支持,但學校卻反應不一。多所高中認同,宣布不再於成績公布當天發布新聞但也有多所學校認為發布新聞,甚至對這些「滿級分」學生的報導,可產生對其他學生的激勵效果有些學校因此仍主張以召開記者會方式發布相關資訊
但事實上,從大家如此重視學測成績的這件事,就可看見台灣的教育理念實在是走偏了。當我們期待學生在考試時要得到「滿分」,而且拿「得到滿分的學生」做為其他學生的楷模時,我們在扼殺的,是青年學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我們如此讚揚「滿級分」的表現,不但因此不鼓勵錯誤的發生,甚至因此在很多事情上,也不容許不同的思想。許多學生從幼稚園開始,就被教導著去記憶、背誦著什麼是「正確的答案」;而在這種學習過程中,不需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學習如何有邏輯性地、清楚分析並陳述自己的意見。甚至,也因此沒有興趣去了解一件事情會有多少種不同的可能性
我們常說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我們一向以來的社會風氣,卻塑造學生成功的模板追求試卷得高分,是最高指導原則;即使教改後,所謂「考試」加入了才藝,卻也仍是以獲得高分,做為評判的標準。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足,在課堂上其實很容易看出來但是我們的升學制度不在乎。一般而言,台灣的學生不習慣在課堂上發問,也不習慣回答老師的問題,尤其不習慣(也不喜歡)「浪費時間」去等別的同學思索問題的答案而老師為了趕進度,也同樣不想將時間「浪費」在學生的問題上
其實中國早期教育的本質並不是如此的。《論語》記載的,是孔子及其學生言行問答的一部書;《孟子》則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的問答。一問一答,問答之間有著多麼寬廣的空間。所謂要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必須要讓每一個學生,認知他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以一套「標準答案」去限縮了思維。
台灣近廿年來,自「五年五百億」開始,在高等教育上編列相當高的預算;但吊詭的是,這廿年來台大在國際上的排名卻節節敗退。依據目前國際上最受重視的「USNews排名」,台大今年已退步至全球第一百七十四名。即使在亞洲的排名,台大也僅排在第廿二名。不但輸給排名第一及其後的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多所大學,甚至落後於馬來西亞的大學,實在情何以堪。
整體而言,台灣的大學排名落後,造成台灣人才的流失愈來愈多台灣的高中畢業生,出國去其他國家及地區念大學,而且畢業後也不再回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是否該重新檢討台灣的教育理念及升學制度?停止公布學測放榜,至少是第一步;為提案連署的雄中、雄女同學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