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製造業衝擊全球政經生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成「人」之美,解決人工生殖修法爭議
◆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色戒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製造業衝擊全球政經生態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製造業衝擊全球政經生態


2024-03-31 03:50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異軍突起及其效應,則是在最近以來才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 新華社


中國大陸的和平崛起已是人類歷史發展進入新世紀後新形勢與新趨勢,這一點已毋庸置疑,而在和平崛起的勢頭中,中國大陸製造業異軍突起及其效應,則是在最近以來才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

3月大陸兩會期間,中國外長王毅在記者會中談到中美關係時質問美國說,「美國如果一聽到中國這兩個字就緊張、焦慮,大國的自信何在」,王毅描述的現象確是事實,這只要看歷年來美國針對中國採取的各種制裁手段就知,若進一步觀察,還可以發現美國面對中國的緊張、焦慮一直在與時俱增

六、七年前,當美國發現中國華為的智慧手機銷量已超過美國的蘋果時,自恃高端晶片仍優於中國,乃下重手全面限制高端晶片對中國的出口,此一策略一時雖產生相當效果,但隨著去年底華為推出自製新智能手機,並在今年以來銷量立刻回升並超過蘋果後,美國的此一制裁應可宣告基本失敗

最近,中國的新能源純電動車比亞迪浩蕩之師進軍日內瓦車展,這下子,包括蘋果、福特在內的西方業者,不是叫停已開發十年、投資百億美元的電動車計畫,就是放緩進度簡單說,就是直接躺平

晶片高姿態打壓無效面對新能源車時的乾脆放棄,可以清楚看到美國及西方在面對中國競爭時的變化,從自信到挫折到無奈,反映出來的也正是王毅形容的「緊張與焦慮」。

最近,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權威經濟學家理查德.鮑德溫發表了一份詳盡研究報告,通過一系列圖表和數據分析有力地論證了中國在全球製造業領域無可匹敵地位,並強調試圖世界經濟與中國這一製造業超級大國進行實質性脫鉤做法,不僅困難重重,而且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且不可逆負面影響

鮑德溫指出,中國經過數十年的工業化進程和改革開放政策,其製造業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且涵蓋從基礎原材料加工到高端技術製造全產業鏈環節他以「超級製造業大國形容中國,因為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軍事超級大國,美國的軍費開支比其後十個軍費開支最高國家的總和還要多至於中國,其製造業總產值,也超過其後九個最大製造業大國的總和

根據經合組織(OECD)發布最新的民國一O九年(2020年)全球製造業資料,中國製造業產值占全球的比率是35%,排名第一,其次依序為美國(12%)、日本(6%)、德國(4%)、印度(3%)、南韓(3%)、義大利(2%)、法國(2%)、台灣(2%)。可以看到,其中只有六個國家比率超過3%,這六個中,老牌的工業大國只有三個(美、日、德);並且, G7竟有四個未能入選(英、法、加、義)。

這樣的圖像已經生動地描繪出在僅僅幾十年全球經濟格局巨大變化,也為「東升西降增添又一個有力注腳,當然,其中最核心變化當屬中國

就在不久前,大家印象中的工業大國不外就是美國、日本、德國,但在 OECD 這份最新的民國一O九年(2020年)的資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製造業產值占全球比率已是美國的三倍、日本的六倍、德國的九倍

有了這樣背景了解,或許更容易理解最近中國在各領域的表現,除了華為、比亞迪、TikTok之外,還有已商業運行大飛機 C919已在研發中的廣體 C929,當然還有高鐵宏偉太空計畫(登月、火星探險、國際太空站),以及呼之欲出第四艘航母和遠程戰略轟炸機等等

難怪鮑德溫會在他的研究報告結論強調中國現在世界上唯一的製造業巨頭,其廣泛而深厚工業基礎可幫助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取得競爭優勢無疑,此一形勢與趨勢也必將在未來對全球的產業、經濟、社會及政治生態產生深遠影響值得高度關注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色戒


2024-03-31 02:46  聯合報/ 黑白集
國防部長邱國正之子被爆料涉黃,邱國正(左)28日口頭請辭未獲准,蔡英文總統(中)認為邱應坐鎮崗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防部長邱國正因兒子疑涉黃請辭獲蔡總統慰留,值此政權交接與兩岸緊張之際,讓邱國正「坐鎮崗位」或有必要;但因其子身分敏感,加上搶位傳聞不斷,蔡政府仍應嚴查並給個交代。

邱國正之子十年前任軍情局駐土耳其情報員時,疑因局內鬥爭身分遭外洩,恐被對岸獵俘而緊急撤回。身為國防部長之子,又先後任職軍情局、國安局,身分特殊,如今涉黃,除應嚴明國安風紀,也有必要查明是否新版「色戒」。至於同時傳出邱國正擋人財路及有人搶位等說法,固然仍因邱子私德有隙可乘,更應警惕無所不用其極的內鬥惡習

其實如果只是涉黃,對照綠營對陳致中妮可案、陳宗彥小芸案,甚至綠二代涉黑涉毒等案的態度,根本不算回事。反而邱國正在去蔣等意識形態議題長期與綠營不同調;談及兩岸情勢直言提心吊膽睡不好,也明顯與蔡賴的「相信習近平」及國安高層的「國家安全可控」矛盾,更不受綠營歡迎。

邱國正治軍嚴明,也是我國首位入選美國陸軍戰院名人堂,想必熟悉「麥帥為子祈禱文」;作為父親的他,大概已經無法像麥帥那樣敢說「我已不虛此生」。現在邱國正遭酸是為國安還是為兒子睡不好;不過,不久前也才發生國安少將強吻女上校,民眾想到兩岸局勢詭譎,國安罩滿色戒疑雲,更睡不好了!












聯合報社論/成「人」之美,解決人工生殖修法爭議


2024-03-31 02:47  聯合報/ 社論
衛福部著手修正人工生殖法,涉及同性伴侶、代理孕母、單身人工生殖合法等,28日在台北舉行第2場公聽會,衛福部次長周志浩(左)說,拚上半年擬出草案。(中央社)


近廿年前通過的《人工生殖法》,早已跟不上醫學及社會變遷的速度。隨著凍卵盛行、同婚合法化、不婚者急增等變化,修法呼聲高,衛福部也列為優先修法法案,讓人工生殖適用對象從「不孕異性戀夫妻」開放到「女同志伴侶」或「單身女性」。此議原在立法院上會期已有共識,可惜修法未成;本屆部分新立委力推加上更複雜的「代理孕母」,使修法爭議再起。衛福部連月舉辦二場公聽會,都顯現意見嚴重分歧

人工生殖法是獨尊「一夫一妻」時代法律產物,但近年凍卵產業已成婦產科少子化後新興業務政治人物推出補助凍卵政治支票;但根據《人工生殖法》規定,人工生殖的服務對象必須是「不孕夫妻」。也就是說,卵就算凍了,但只要沒有跟異性結婚,就不能解凍,採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生子都不行。因此,號稱凍卵是「女性福利」、是「生育自主權」的展現,其實是看得到不一定吃得到。

人工生殖法還停留在異性戀婚姻框架下,明確單身歧視及同志歧視。但修法成為新國會的焦點,反對聲浪也隨之而來。有民間團體宣稱,若開放女同志配偶及單身女性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生出「沒有父母照顧」的孩子,長大後會問:「我的爸爸在哪裡?」將會歧視男性、無法與男性健全互動。但這樣全無根據的指控豈不一竿子打翻所有單親媽媽撐起的家庭、以及辛苦養育的孩子?

依國內外研究單親家庭或同志家庭孩子的表現如何,端在政府是否提供充分育兒支持系統以及社會是否對非傳統家庭不再另眼相待徒增孩子心理壓力,這才是重點。人工生殖的孩子還未誕生,就急著貼標籤,惡意環境已由此而生

相對單純凍卵解禁之外,代理孕母是更棘手的議題有立委痛斥代理孕母議題被「迫害妄想症女性」阻擋,更稱「禁止代孕是少子化元凶」但拿疾病當成罵名,汙名化病友的作法,極為不妥要解決少子化,關鍵也不在人工生殖,而是要雙親共同承擔育兒責任、普及的公共托育、支持照顧的友善職場等,才是有效解方

在台灣,代理孕母是否應該合法,爭議了廿多年。代理孕母涉及的倫理風險與法律難度,比凍卵複雜,也因此衍生更多爭議,增加修法難度。藍綠白原各有立場,隨著議題討論與議事攻防,部分立場也在修正中;尤其推動代理孕母多年的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已明確表態,支持國民黨立委陳菁徽的版本,藍白如果合作,有機會促成代理孕母合法化

不過,代孕合法化至少必須考量:一、代孕是否有對價關係,如果有重償,就可能使經濟弱勢女性子宮商品化;給予營養費,又如何定價?二、孕母是否有瑕疵擔保責任,若生下畸型兒,委託者可以退貨嗎?三、孕母可以有反悔權、生後不願交出嬰兒嗎?未來可以有探視權嗎?四、企業是否給孕母產假育嬰假?五、法律上孕母即是生母,委託者須以收養或其他方式獲得扶養權?此外,兒童、孕母及委託人最佳利益考量,也需跨部會協商保障

人工生殖能否修法成「人」之美?人工生殖擴大適用較無爭議,只要修法,單身女性及女同家庭就能生養自己的孩子,但牽扯萬端代孕議題需更多社會共識。日前第二場公聽會上,一位代理孕母現身分享代孕經驗,強調立法才能避免剥削,可能改變更多人的想法。不論代理孕母制度和《人工生殖法》是否分階段處理代孕議題無可迴避,但需周延。



名家縱論/尊重調電價機制 修法延役核電廠\星期透視/馬習二會兩岸融冰?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大屋頂下/蔡英文謝幕(上) 所謂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
◆  綠營錯誤國家論述 藍軍應敢於衝撞
◆  馬路線促和 賴路線引戰
◆  名家縱論/尊重調電價機制 修法延役核電廠
◆  星期透視/馬習二會兩岸融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尊重調電價機制 修法延役核電廠


2024-03-31 05:56  聯合報/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四月一日電價就要再漲十一%。電價調整除影響民生及產業外,也將帶動物價上漲。政府聲稱電價調整是因應國際能源價格上漲造成台電虧損使然,但在野黨則認為虧損源自錯誤能源政策,甚至主張電價凍漲

電價上漲的影響
這次電價調漲異於過往,是產業及民生全面調漲。其中產業用電漲十二點七%,民生用電漲五點六%。主計總處原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為一點八五%,加上電價上漲的影響,預估今年 CPI 上漲率為二點二一%。稍高於主計總處考慮電價調整之後的 CPI 預測數(二點一二%)。

電價上漲對電費在總營收占比重高、利潤率相對低的產業衝擊較大,如基本金屬業、石油煉製、紡織、化學材料塑膠原料及製品業等。電子業電費占營收比重雖高(二點七%),但利潤率(十六點四%)也相對較高,因應電價上漲的能力較強 。

台電虧損的釐清
電價在連續兩年調漲後,加上政府撥補台電燃料成本,前兩年台電仍分別虧損二,二七二億及一,八九五億。今年預計也將虧損二,一二四億。俄烏戰爭造成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確實是造成台電虧損的重要原因。以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為例,原油、煤及天然氣價格分別較上年上漲卅九%一六二%及七十二%。但該年政府係透過要求中油以虧損的方式補貼台電燃氣成本兩千億,用盡電價穩定準備金四百億,並直接撥補台電五百億來分攤台電的虧損。上述撥補金額其實已吸收了當年大部分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但去年各種能源價格已大幅回檔,比俄烏戰爭前的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僅分別增加十四%廿七%及九點四%。實在無法用國際能源價格上漲解釋近兩次調漲電價;其累積漲幅達廿%後,去年及今年台電仍出現大幅虧損現象。

能源轉型對台電虧損是否產生影響值得加以探討。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核能發電量為四二三億度,隨著核一及核二廠先後停機,去年核能發電量已降為一七八億度,今年核三廠一號機在六月以後也將停機。預計全年核能發電量將續降為一二一億度,較今年發電量共減少三○二億度電。此減少的核能發電量主要是以燃氣及再生能源來替代。根據台電今年一月會計成本資料,核能發電成本每度一點○九元,燃氣三點三五元,外購風電六點九八元,外購光電五點○三元。以此計算,並假設減少三,○二一度核能發電量,其中一半以燃氣發電替代,另一半以再生能源替代(風電及光電各半)。則核能可以延役而不延役所造成的成本為一,○八三億。此成本占今年台電預計虧損金額的五十一%

明年五月核三二號機也將停機,廢核成本將增為一千二百億,並使台電累積虧損將為五,一四五億。另外尚有廢核四的成本二,八三八億有待攤提。未來電價勢將每年持續上漲。為避免台電破產,政府也勢必持續每年對台電大幅增資與撥補。形同以納稅人的錢補貼用電者不符使用者付費原則增資中的公債發行也將債留子孫

政策建議
針對藍白立委提出凍漲電價並檢討能源政策的議案。建議兩者宜分開處理,錯誤的能源政策確實應改立院宜積極修法推動既有核電廠的延役電價調整方面則仍宜尊重調價機制該機制建立於馬政府時期,目的在以制度取代政治考量以利能源價格合理反映成本,達到台電合理經營、符合使用者付費及節能減碳等目標。 












星期透視/馬習二會兩岸融冰?


2024-03-31 05:56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講座教授兼所長)


總統大選前夕,中國商務部宣布研究中止 ECFA 早收清單中的關稅減讓。賴蕭勝選後諾魯斷交,最近大陸漁民在金廈海域失事,大陸趁機沒收水域中線;前一陣蕭副總統當選人赴美歐訪問,解放軍機艦擾台創今年新高。日前數位部宣布為保持戰時通訊,將開通中低軌道衛星,多個部會表示對兩岸開戰進行兵推。跡象顯示,賴蕭執政下的台海,將比蔡英文時期更加凶險。在此關鍵時刻,馬前總統決定再次赴陸,香港方面的消息稱,馬習極可能二會,有人甚至將之與連戰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的破冰之旅相提並論

在新地緣競爭的格局下,兩岸關係今非昔比,但馬前總統二次訪陸,卻堪稱是各方期待!

首先,美國對中政策自交往改為地緣對抗,台灣成為抗中的有力旗手,但華盛頓對台海失控的憂慮卻與日俱增。面對中方強烈要求美方把反對台獨落到實處,美方處境被動。王毅在一月廿七日訪美時,除重申美中關係最大挑戰是台獨外,還要求美方「支持和平統一」。美國民間智庫呼籲向中共提供可信的承諾,保證不尋求永久性的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並要求賴清德凍結台獨黨綱。如何管控台海風險,已成拜登政府「負責任的管理」對中關係的主要支架。台灣大選前夕,白宮罕見舉行記者簡報會,資深官員除表達不支持台獨的立場外,還強調支持兩岸對話,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最醒目的是,還說美方對兩岸終局不持立場,呼應中方的意圖明顯。報載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本周到訪,將是三個月內第二次,「疑賴」之情展露無遺。馬前總統適時訪陸舒緩緊張,應為美方樂見。

對民進黨而言,兩岸關係緊張是最有效的選舉提款機。大選期間,不論出現什麼醜聞,民進黨候選人一概推給中共認知戰。但賴清德就職前後,邦交國生變或台海爆發衝突,恐怕也不是什麼光彩之事,更何況民意要求改善兩岸關係的壓力罩頂,適度調整兩岸政策已是賴蕭國安團隊不可迴避之責,黨內倡議改變逢中必反的基調開始浮現,要求召開跨派系會議,尋求兩岸解套,對馬總統的訪中,雜音不多。

最後,疫情後大陸經濟非但沒有迅速復甦,反陷入前所未見困境,專家認為去年實際經濟成長率,遠低於官方公布的五點二%過去經濟賴以發展的火車頭如外來投資、出口、房地產,都出現巨幅萎縮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採行的「市場社會主義」,已觸及體制根本問題軟預算約束」下擴大基礎建設投資造成龐大債務纏身,加上青年人失業率高居不下社經危機日深。在這種情況下,中美乃至於兩岸對抗顯非政策首選。

馬前總統的二次大陸行固然深獲各方期盼,但真的可以達成二次融冰的效果嗎?

造成兩岸關係顛覆性結果的主因,在於北京方面認定民進黨追求台獨。馬以一介平民,表達支持「九二共識」的立場,並無可能撼動大局。設若賴清德能主動和馬見面,請求代為轉達賴向羅森柏格所作的兩岸和平承諾,台海情勢將可化險為夷。在兩岸政治對抗日益尖銳之際,馬前總統黃陵祭祖文化活動,重新牽連鬆動民族連結,為肅殺的軍事政治抗衡,注入和諧的活水。國台辦發言人對馬前總統到訪的相關發言,也將承傳中華傳統文化,置於青年交流和心靈契合之前。

台海烏雲密布,民進黨政府全力備戰所費不貲人心浮動,民族文化連結惠而不費,何樂不為? 













大屋頂下/蔡英文謝幕(上) 所謂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


2024-03-31 05:56  聯合報/黃年
時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的賴清德不斷在美中台關係中強調自己會延續蔡英文路線,提出「和平4支柱」概念。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這是賴清德在此次大選創製的口號,也是台灣政治史上的新生概念,前所未見。

解嚴後,已有李扁馬三位直選總統卸任。李登輝卸任,政黨輪替,未聞「延續李登輝總統路線」;陳水扁卸任,政黨輪替,未聞「延續陳水扁總統路線」;馬英九卸任,政黨輪替,亦未聞「延續馬英九總統路線」的說法,國民黨內對是否「延續」馬英九路線久陷爭議,不能全切割,不能全繼承。

唯獨蔡英文,卸任後沒有政黨輪替,繼任者賴清德更在選前選後皆宣示「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前文說,這是台灣政治史上前所未見的景象,即是指此。

尤其,在一月十二日的選前之夜,馬英九居然被拒參與國民黨的造勢大會;蔡英文則穩穩站在民進黨舞台的 C 位,聽賴清德強調「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從此一視角看,兩相對照,這應是蔡英文的成就,超越了李扁馬

然而,這可能只是淺層表象的看法;如果深刻探究此次大選的內蘊,也許會有截然不同的啟示。

主要的觀點是: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陳水扁贏得選舉,是因為兩顆子彈;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賴清德贏得選舉,是因柯文哲

如今距今年大選結束雖僅約三個月,但更可看清如果不是柯文哲腦子進水,一手毀了「藍白合」,賴清德現在恐怕沒有「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的機會。

蔡英文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大選得票八一七萬,得票率為五十七點一三。賴清德今年得票五五八萬,得票率為四○點○五;票數少蔡英文二五九萬,得票率少十七%,可謂是斷崖式的墜落。此一對比顯示,最多只能說,如果賴清德不說「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他的得票率不無可能低於四成;但即使賴清德說了「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也未能使賴清德的得票率超過四成。

這可能牽涉到兩個因素。一、蔡英文路線不夠給力。二、賴清德個人不受信賴。或者,以上兩者皆是。所以,民進黨經此大選,成了「雙少數」。就此以論,所謂「蔡英文總統路線」,就不會給人什麼神奇魔幻感覺

值得思索的是,我們在探討「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之時,其實恐怕連蔡英文自己都說不清楚什麼是「蔡英文路線」。如果連什麼是「蔡英文路線」都說不清楚,又如何奢談「延續」?

「蔡英文路線」雖迄無輪廓鮮明的體系可言,但主要是指她在國家認同及兩岸關係上的操作。就目下所見,其主要的拼圖是:以「中華民國台灣」的「牆頭草概念」來操作國家認同,以「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來界定兩岸主權與治權的界際,以「理性不挑釁,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來面對兩岸及國際博弈。以上這些或許可視為「蔡英文路線」的幾根樑柱,但與其說已成戰略體系,不如說只是戰術面的操作而已

以上這些如果能稱為「蔡英文路線」的話,其迄今所實現的真實效果是:國家認同在「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擺盪;理性不挑釁,但中共始終將蔡英文或蔡政府定位為台獨;得到支持不冒進,但已經完全接受了美國將台灣定位為烏克蘭巷戰刺蝟的角色;否定九二共識,但未能重建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海峽中線抹去,金門禁限海域消失;最重要的是,使對岸十四億人不斷上升對台灣的仇恨敵意,不再將中華民國視為民主燈塔及民族燈塔。

總之,目下所見的蔡英文路線,中共及十四億人視其為台獨,美國視台灣為烏克蘭,兩千三百萬台灣人則在「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擺盪。

這就是蔡英文路線的全貌嗎?這樣的「蔡英文路線」可以延續或應該延續嗎?

尤其,賴清德心思中的「蔡英文路線」,與蔡英文心思中的「蔡英文路線」,可能根本不是同一回事。比如說,賴清德稱「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但蔡英文說「中華民國憲法不是風險」。賴清德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就是台獨的定義」,且更進一步說「台灣和中國互不隸屬」;但蔡英文沒有這麼說過,且陸委會幾度聲明「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由此可見,賴蔡兩人在若干基本認知上方枘圓鑿,有根本的差異

因此,所謂「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必須思考幾個問題:一、什麼是蔡英文路線?二、此一路線值不值得、應不應該延續?三、賴清德真想延續或真能延續蔡英文路線嗎?或者,他只是要借蔡英文路線的「殼」,借殼上市他自己的「賴清德路線」。

其實,大選期間賴清德提出「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的主要原因,是他身陷「務實台獨工作者」及「台獨金孫」的作繭自縛之中,被「疑賴論/疑獨論」纏繞得不能脫身,因此舉出「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的標語。所以,「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在根本上只能視作賴清德為化解「疑賴論」的一種選舉統戰語言,只是賴清德自己使出的一套選戰求生術而已,與此一路線在國家整體戰略上是否正確與是否應當延續卻完全是兩回事

何況,如前所論,目下所見的「蔡英文路線」在國家認同及兩岸關係上並無可以認真傳承的正向遺產,如果蔡英文親自都做不到,賴清德又要延續什麼?延續又有何用?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在大選以前,中共及藍營皆將「蔡英文路線」視為「挑釁/冒進」;但進入選季後,卻似漸將之視為較可接受,以與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工作者」作對照。甚至還說,蔡英文與蕭美琴未來可對賴清德發生節制作用。由此可見,一般認為賴清德與蔡英文的差異是明顯存在的,未來的民進黨政府將更蔡英文,或更賴清德,這種差異仍將影響兩岸的前景。

無論如何,「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這個話題,已然存在於台灣的政治天地之中。而且,目下所見的「蔡英文路線」必然只是半成品,蔡英文也可能以未能完成全貌為卸職的遺憾。但以蔡英文一路蘊積的政治能量,她在卸任後亦不無可能繼續為「蔡英文路線」全貌的完整呈現發揮作用。因此,所謂「蔡英文路線」也許仍有其發展性及未來性

我想,蔡英文也未必樂意讓賴清德來借殼闡釋蔡英文路線蔡英文自己的故事,最好還是自己把它說完














綠營錯誤國家論述 藍軍應敢於衝撞


2024-03-31 05:58  聯合報/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


「中華民國台灣」一直是民進黨的政治幻術,它代表了複雜的含義跟目的,因為國際大環境雖然同情台灣的處境,但是不可能支持台獨,所以民進黨就用中華民國的招牌偷渡台獨概念,這一招不但可以自慰,兩邊騙取選票,還能對自己的支持者有交代。

近期因為馬英九要訪問大陸,又激起了台灣社會對於國家論述的衝撞,綠營刻意用似是而非的說法來抹紅馬英九和國民黨,民進黨長期一直用「台灣」來「去中華民國」化,利用台灣人對這塊土地的認同還有對中共的反感,扭曲誤導真實的國家定位。

在民進黨人的心中,中華民國就是個流亡政府,包括蔡英文總統還有許多民進黨人都曾說過,但是美國不願意踩台獨紅線的態度非常清楚,也讓民進黨不得不緊抱著他們心中厭惡的中華民國招牌做各種操作,國際社會簡稱我們台灣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刻意操作讓中華民國消失,就相當不可取!

民進黨相當擅長做邪惡的政治操作,把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講成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如果你不認同就給你帶紅帽子說你要賣台,想利用台灣人民對這塊土地的認同,還有對中共的不信任,去打擊政敵。

在過去,藍軍碰到這種抹紅,回應都相當微弱,或許是覺得自己沒有民進黨台灣價值的優勢,但這種怯戰氛圍是絕對的戰略錯誤!當你愈害怕,只會讓政敵得寸進尺,站在真理的基礎上勇敢回擊,才能夠戳破民進黨的政治幻術

不可否認,早期因為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不少台灣人情感上站在民進黨這邊,但是民進黨掌權以後也快速腐化,並利用膚淺的政治口號來打擊政敵以獲取利益,雖然在藍白分裂下得以繼續執政,但得票不如預期,可見台灣人逐漸往理性務實的方向思考,藍軍應敢於衝撞民進黨的錯誤論述。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雖然對於國家認同有各種不同想法,但中華民國絕對是所有台灣人民的共同利益!「去中華民國」的結果不但在內造成分裂,在外製造危險,理性務實的中間選民也不會認同,藍軍應積極用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真理,打破民進黨「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幻術。

藍軍應該更積極勇敢,還有長期的戰略思考,奪回國家認同的主動權,而不是一直懼戰被動挨打!












馬路線促和 賴路線引戰


2024-03-31 05:58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新北市)


前總統馬英九在兩岸兵凶戰危之際,再次受邀訪問大陸並將於明天出發。對照馬訪陸帶動兩岸和平「示範效應」,更凸顯蔡賴不承認「九二共識」,反提高台灣安全風險係數。

賴清德主張「務實台獨」,雖稱兩岸路線將「蔡規賴随」;然蔡英文主張「維持現狀」,呼籲「有意義對話」、「建設性對話」,尚難維持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更遑論賴宣稱「一中原則帶來戰爭」、「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默認「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更難化解敵對及僵局。

馬英九再次登陸,有其政治意涵與影響,不僅建構兩岸人民親善關係、加強兩岸年輕人互動,某種程度上緩解兩岸緊張並促進雙方溝通,帶來和平互動的示範效應;同時對賴兩岸政策及立場,產生某種程度擠壓、衝擊效應。

首先,凸顯台灣內部廣大民意渴望對話協商,及兩岸交流、合作及和平發展。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難啟對話協商,既無「蔡習會」也無兩岸兩會交流合作及對話。六成選民或支持「兩岸一家親」及「九二共識」四成則持「維持現狀」

這對台灣民眾及政黨產生「示範效應」,當認同「兩岸一家親」、「九二共識」時,兩岸可展開大交流、大發展、大合作,「九二共識」成為兩岸所追求「和平共識」時大陸與台灣任何政黨交往的政治基礎,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

其次,促進青年交流建構兩岸民族親善認同關係,形塑命運共同體意識。馬帶領年輕學子參與黃帝祭拜典禮及至各大學座談、演講,體現慎終追遠民族精神及兩岸具共同血緣、文化、歷史關係;也提供兩岸青年交流機會及平台,促進認識建立友誼發展未來。

這將為兩岸氛圍帶來一股暖流,不僅不畏民進黨標籤化,給予藍白政治人物訪問大陸做出「榜樣」,利於促進國共、民(眾)共政黨交流。同時,增進台灣民眾的中國認同及中華國族主義建構;強化中間、年輕及經濟選民,對藍營「九二共識」、「和平保台」兩岸路線及「友美和中」國際戰略支持,促進兩岸雙向溝通、交流及合作。

最後,對賴激進兩岸路線產生一定程度掣肘作用。馬訪陸印證民進黨兩岸政策在不承認「九二共識」下,缺乏可治理性,甚至陷入危機。這對賴或產生一定程度結構性制約;但仍未產生政策翻轉或斷裂。

賴兩岸論述及路線選擇,應在「上限」與「下限」間,不會呈現最激進與最溫和論述。就職演說應不會以激進方式展現,如倡議「務實台獨」、「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也應不會出現最溫和的「親中愛台」、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一家人。可能會是:維持現狀、沒有統獨公投及變更國號必要、提出中華民國台灣。

當前台灣社會正陷入兩條路徑選擇困境,「疑賴論」與「信賴論」悖離,「信習論」及「疑美論」較勁,「倚美論」、「強國棋子說」交纏;「聯美抗中」失衡戰略及「友美和中」戰略競爭。從歷史實踐經驗顯示,選擇馬英九即意謂兩岸通向和平發展,選擇蔡英文則是帶來兩岸關係全面性倒退,選擇賴清德可能帶來戰爭而非和平、急獨也恐招來急統。


楊志良/如何因應諸多新常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如何因應諸多新常態?
◆  李清志/鐵道旅行的極致
◆  朱宗慶/改變的風險,耕耘的契機
◆  陳立恆/AI的奧本海默時刻之後…
◆  廖元豪/空的認知戰,實的選戰
◆  辛翠玲/沙烏地阿拉伯的猶豫
◆  葉銀華/注意高股息ETF 2種反噬效應








楊志良/如何因應諸多新常態


2024-03-31 05:58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前衛生署長)


由於人類自作孽過度排碳造成地球暖化,極端氣候成為新常態。極冷,今年北歐、北美最低溫達攝氏零下卅至四十度;極熱,如巴西里約熱內盧,高溫達攝氏六十二度,民眾只能泡在海邊水裡。還有南、北極升溫,大量融冰,海平面上升;加上多處森林大火、旱災赤地千里、暴雨、土石流,各種天災多不勝數。台灣則是氣候極不穩定,多次乍暖還冷,導致民眾中風、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滿各大小醫院病床,也成為新常態。今年夏天台灣會不會破紀錄的熱?就不得而知了!希望那時有充足的電可以開冷氣,口袋有充足的錢可以繳漲價的電費。

各全球性組織,包括聯合國在內,都在呼籲各國減碳,以求終極碳中和。台灣每人每年排碳量是十二噸,是全球平均兩倍,再生能源產量全球倒數第七名,導致工商業發展必將遭受全球減碳趨勢制約。但今日政府在排碳完全倒行逆施增加燃煤及天然氣停用核能綠能又貴又大幅落後,這怎了得?

另一項「新常態」,就是蔡英文政府及其追隨者,完全和民進黨「勤政廉潔愛鄉土等原始精神反其道而行,貪汙、腐化、無能。創黨元老如張俊宏、施明德、陳文茜、郭正亮、沈富雄、呂秀蓮等,哪一位不譴責蔡英文及她任用的陳時中、陳吉仲、陳耀祥、陳建仁等蛇鼠一窩?與當年的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尹仲容等人相較,不論眼界、膽識、廉能,相差何止千萬里?今日的民進黨官員、立委,只要是他們想要的法案、人事、機構、預算,沒有不通過的,上任時說的「謙卑、謙卑、再謙卑」,原來是「狂妄、狂妄、再狂妄」。只可惜新常態朝小野大,賴總統不但要謙卑,且非要代表民進黨的禍國殃民全民道歉,否則一件事也辦不了。

有趣的是,韓國瑜不過是依照立法院議事規則準時開議,唱名三次,排班的立委未到,繼續唱名完畢,只好宣布散會。綠營立委居然膽敢找韓院長算帳,把以往院長暫時休息十分鐘等候立委錯誤示範當作模範」。這是把方便當作隨便,公開對全民示範開會可以不守時,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所以學生可以打老師,只要老子不爽,同學可以砍同學;所幸多數民眾及媒體多支持韓院長,立委只好乖乖按時出席質詢,大幅減少各政務官員在備詢區苦等之景象,未來這也將成為「新常態」。最好笑的是柯總召,他以為自己還是立院最大黨的黨鞭,院長都得聽他的,不知道國會殿堂已經變天了。

新常態」下,小心總統府預算被砍半,至於數位部及荒謬監察院彈劾陳宗彥未投贊成十一名監委,讓全民罵聲不斷,都可以自行了斷了!反正就要改選了,免得監院被廢,或在新常態預算被歸零

更可怕的是,台灣在民進黨執政下持續分裂弱化,而老共不斷壯大飛機船隻又新又大又多,不再有金門的禁限制水域,甚至到了澎湖及超過兩岸中線。政府只會打嘴砲,有種的話就開他一槍打他兩砲,不然就可悲的成為新常態了!

原來老共的「在地協力者就是今天的執政者、綠營委員及「三民自」,就請趕快下台,不要再誤國誤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