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必須務實面對三大考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必須務實面對三大考驗
◆  聯合報黑白集/太陽花下司法兩道彎
◆  聯合報社論/遇到不在籍投票,就出現「民主進步擋」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必須務實面對三大考驗


2021-10-11 00:0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炎炎夏日已過,上周還連續四天出現代表供電吃緊的黃燈。聯合報系資料照



炙熱的夏季已過,國內供電卻響起警鐘。上周連續四天出現代表供電吃緊的黃燈,7、8兩日備轉容量率更不到6%,亮起供電警戒的橘燈,在這兩天備轉容量率分別僅有4.3%與4.9%,代表再有大型機組跳機,就可能出現無預警限電,重現今年513與517大停電,這是近年來極罕見的情況。

上周供電吃緊的幾個因素,包括大型機組陸續歲修、燃煤機組為顧及中南部空汙問題而降載發電,另一方面用電持續維持高峰,讓備轉容量吃緊。上述是檯面上的原因,看似情況並不嚴重,但如果進一步分析供電狀況,就會知道情況已相當嚴重。上周國內主要用電大戶都被要求降低用電量,台電需量競價向廠商回購的電量也大幅增加,顯示供電量已不足,加上太陽能發電因天氣與入夜等因素讓供電不如預期,是上周供電拉警報的另幾項關鍵因素。

今年兩次供電吃緊分別發生在5月與10月,跟過往用電吃緊多出現在夏天相當的不同,代表我國推動能源轉型多年,現正進入一個調整的陣痛期,這個陣痛期究竟只是一、兩年,還是會成為新常態,是國人跟產業界關注的議題。從近期國際能源發展的走勢來看,我國能源供應正面臨三個挑戰,分別是減碳、供給與價格。

蔡總統在2016首任任期之初推動能源轉型,「以綠代核」是施政主軸,減碳並非施政優先任務。發展綠能代替核能只解決了非核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減碳的問題,因為我國到2025年仍有80%是火力發電。今年全球外交的重點面向是非煤減碳,下個月在英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美、中、歐都會把非煤減碳列為商議重點。蔡政府遲至今年才提出淨零目標,但卻缺乏可實踐的實施路徑,不但非煤時間表難以落實,更難達到淨零目標。

能源轉型面臨到的第二個挑戰是供給。在疫情等因素干擾下,全球能源供應正出現劇烈的非常態。中國大陸因煤炭供應與碳排等考量造成大規模停限電,印度亦因煤炭供給不足而缺電;英國出現汽油供應荒,歐洲則是受天然氣大漲的衝擊,中小型能源公司倒閉,各國憂心冬天可能出現天然氣荒。

台灣能源九成以上仰賴進口,2025年開始高達50%供電仰賴天然氣,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還要面臨年底公投變數,天然氣與燃煤存量究竟能否符合疫後的新常態,有待政府進一步檢視。

第三個挑戰就是能源價格的波動,以下半年天然氣價大漲的情況,給各國都帶來沉重的負擔,國內雖然凍漲民生氣價,但中油今年將因此巨虧400億,這個成本不可能長期由中油吸收,最終仍要由全民與產業界承擔。

未來數年台灣能源供應在上述三個挑戰的威脅上可能有幾個發展。首先,為顧及空汙與減碳,春、秋兩季燃煤發電廠的調度彈性降低,另一方面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加重了電網調度的難度,今年5月與10月的缺電情況,未來數年可能再次重演。其次,天然氣與再生能源發電比重逐年提升,電價上漲的可能性也加大,輸入型通膨的烏雲將籠罩。

我國的能源供應必須在供給、價格與減碳上取得平衡,才能應對國內外政經情勢的最新變化。過去五年蔡政府的能源轉型著重在增綠減核上,讓能源穩定供應與合理價格的天平出現傾斜,今年多次限電已預告了我們再不做出改變與準備,更嚴厲的能源供應挑戰已近在眼前。能源轉型必然會面臨陣痛期,蔡政府的責任必須確保在陣痛期中能穩住供電、平抑價格與控制碳排,光有2025能源轉型的願景還不夠,政府要提出更明確的能源轉型路徑。















聯合報黑白集/太陽花下司法兩道彎


2021-10-11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波波漫畫



七年前太陽花學運攻占行政院,魏揚等七人被控煽惑罪,高等法院更一審判決公訴不受理太陽花學運四周年時,民進黨前發言人吳濬彥等六人在警政署潑紅漆,六月也獲高院判決無罪。司法果然很會轉彎!

魏揚案爭點在於:法律有沒有保障抵抗權公民不服從?太陽花群眾衝進政院破壞公物是行使抵抗權和公民不服從?不僅魏揚想知道,本案蒞庭公訴檢察官朱朝亮乃至全國人民更想知道,如果魏揚等無罪,反萊豬、反核食民眾是否也可衝進總統府吃餅乾

面對此難題,高院承認最高法院創設的抵抗權和公民不服從,但認為抗議民眾占領政院已超過原本集會抗議訴求,且非毫無選擇餘地;同時又以魏揚等人行為僅屬教唆或幫助範疇,政院已撤告因此不受理,極其巧妙的避免觸碰政治敏感神經,卻也留下好大懸念。

相較魏揚案的「技巧性過彎」,潑漆案則像是突然急轉彎般地顛覆過往,以物品本體及外形沒有損壞、未達不堪用程度,逆轉改判無罪。但油漆雖可清除,難道去漬油不用錢?清潔工資不必付?何況使用去漬油仍難免留下痕跡或傷及原物品表面。如此判決,莫非宣告潑漆討債也無罪

司法是維謢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維繫社會安定的基石。但太陽花下高院兩道彎,既失守防線,更自毀基石。














聯合報社論/遇到不在籍投票,就出現「民主進步擋」


2021-10-11 00:0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院會通過中選會所研擬之「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只限國內跨縣市投票。本報資料照片



公民投票法在一○七年初修正公布規定「全國性公民投票,得以不在籍方式為之」,過了將近四年,行政院會終於通過「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儘管拖了這麼久,「鳥籠公投」所允許的不在籍方式,還是僅限於移轉投票;通訊投票、電子投票等都付之闕如。從時程延宕到草案限縮,都只見民進黨滿滿的政治算計,不見尊重人民投票權利的誠意。

投票是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政治參與活動,為保障人民的投票權,許多國家都有不在籍投票設計但在台灣,不在籍投票,尤其是通訊投票,卻似乎變成了禁忌。目前總統副總統、公職人員選罷法都只將不在籍投票限定在選務人員,而且不得跨選區;公投不在籍投票則好不容易才在近四年前修法納入,但實施方式仍待立法。

民進黨從在野到執政,對不在籍投票始終心懷恐懼,並極盡扭曲之能事。民進黨表面上是擔心不在籍投票可能舞弊;實際上是認定需要不在籍投票的選民,並非綠營基本盤,而是以國民黨潛在支持者為主,其中主要是海外台商,還有各地執行公務的軍公教人員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回應「公投不在籍投票法草案」有阻擋台商投票之嫌時,反問「你相信中國會讓台灣人在那邊自由行使民主投票權利嗎?」就相當程度代表民進黨對不在籍投票的汙名話術。如果此說成立,何以美國實施通訊投票多年,從來不怕大陸美僑無法自由行使投票權利?民進黨直接推定大陸台商會受中共影響,簡直就是把選民當賊的心態。

民進黨對不在籍投票畏懼如虎,不願為人民行使投票權利提供最大的便利。公投法在一○七年初就修正,中選會拖到去年五月才提出公投不在籍投票法草案,行政院又拖到現在才通過送立法院,就是唯恐太早完成立法,得以在今年的公投中適用。畢竟公投最重要的就是投票率是否能達門檻,不在籍投票勢必提高投票率,公投成案的可能性也大增。果然,法案還沒進立院,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就斬釘截鐵說年底公投肯定來不及適用」。

更離譜的是,建置了電子連署系統,卻遲不啟用公投法第九條明定「主管機關應建置電子系統,提供提案人之領銜人徵求提案及連署」,中選會也宣稱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底系統已建置完成,但中選會和行政院不斷以資安、系統改善為由一拖再拖,迄今還沒上路,處心積慮阻擋電子連署。其意在阻擋公投連署成案,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此外,受疫情影響,許多台商二年無法返台將遭強制遷出戶籍,不僅喪失戶籍和健保,明年九合一選舉恐怕也無法投票。台商估算如要投票,就得在不到一年內返台兩次,以目前防疫措施,總共必須隔離一、二個月時間。疫情是不可抗拒因素,可是內政部只說「不宜修戶籍法」,無意為其解套。如果旅居海外者是民進黨票倉,蔡政府會如此消極嗎?

即便不論不在籍投票對擴大投票、保障公民參與權的意義,過去公投民進黨常炒作的死人連署,以及此次台商投票問題,透過電子連署、通訊投票都能解決大半。疫情期間各種活動由實體改為線上操作已是趨勢,蔡政府最愛誇耀數位能力,卻在以數位技術提升公投安全、便利上消極以對,顯然仍是政治考量凌駕一切

國民黨執政時推動不在籍投票,因民進黨壓力半途而廢;民進黨執政後,更對不在籍投票百般阻撓甚至汙名化。遇到不在籍投票,「民主進步黨」就變成「民主進步」。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計算武林的未來盟主

◆  六年來最空洞國慶講詞
◆  兩岸前途 山窮水盡難有新村!
◆  跨越清零到流感化的鴻溝
◆  不平等世界中 顧好心理健康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計算武林的未來盟主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計算武林的未來盟主


2021-10-11 00:00  聯合報 /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圖/取自investors.ionq.com網站



十月一日,IonQ 在紐約證交所以 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模式上市,成為首家公開發行的量子電腦公司。IonQ上市後第一周市值蒸發了約廿%,顯示市場對量子電腦的願景仍舊存疑。無論如何,IonQ 的成功上市,已樹立了量子計算領域在商業上的里程碑。

傳統電腦的基本單位是位元,儲存著0或1,而量子電腦的基本單位是量子位元,以疊加態並存0和1,且同群的量子位元間,可在任意距離相互糾纏,使得量子位元的威力可隨著位元數增加而呈現指數成長,具備同步平行處理資料的潛能。

自民國 59 年(七○年)代起,科學界已醞釀利用量子特性加速運算的想法。四十年前,費曼認為傳統電腦無法模擬複雜的量子現象,提議建造量子電腦,以量子本身潛質來模擬,開啟量子計算領域的拓荒熱潮。量子電腦的研發,無論是硬體實現或理論推導都極具挑戰性,故目前量子計算解法多數仍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必須等未來通用性的量子電腦問世後才能派上用場。

十年前推出的 D-Wave One 是最早期的商用量子電腦,但它的計算速度仍可被傳統電腦所抗衡。兩年前,Google 設計的Sycamore,以五十三個量子位元對應了2的五十三次方(約一萬兆)維度的量子狀態,可在兩百秒完成某特定任務,而該任務若用彼時最快的超級電腦,必須一萬年才能達成,此乃人類首次見證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的實現。IBM 反駁說超級電腦其實可在兩天半就做到,即使如此也和量子電腦差了千倍以上。另一方面,研發量子電腦「九章」的中國科大團隊近年屢創新猷,美中兩大強權互別苗頭,競爭相當激烈。

量子電腦的穩定與保真都困難重重,除了絕對零度與室溫間的巨大溫差外,還有就是誤差的控制。十月初,《自然》期刊線上出版了 IonQ 團隊在容錯方面的研發成果,它可修正量子位元的錯誤,代價是額外使用一些量子位元來偵測。雖然作法與傳統電腦截然不同,但有些概念是相通的,例如若要修正一步的錯誤,則任兩串合格編碼間的距離至少為三步,當走錯一步時,就能以離它最近的唯一合格編碼修正之。

量子電腦將來會全方位取代傳統電腦嗎?個人認為不會。這景象不會如同汽車那樣全面淘汰馬車,比較像是飛機問世後,雖然成為遠途旅行的最佳選項,但汽車還是照跑,貨輪依舊航行。如今,量子計算的萊特兄弟試飛剛剛完成,在特定的應用面上,展翅高飛的日子已指年可待。












不平等世界中 顧好心理健康


2021-10-11 00:00  聯合報 /   劉國兆/國小校長(台北市)
根據推特觀察,談論心理健康對台灣人而言不再是禁忌。 路透



雙十節國慶日,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世界心理健康聯盟宣布今年的主題為不平等世界中的心理健康」。

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更凸顯出心理健康議題的重要性,也因此台北市教育局將今年訂定為心理健康年。筆者身為教育現場的一分子,僅提出讓學生心理健康的幾個作法,供各界參考。

一、營造正向鼓勵的氛圍與環境:學生成長的環境中,家庭與學校是兩個最重要的場域。學生成長的階段中,從幼年期到青春期,父母及師長是陪伴他們成長最親密的人。藉由師生互動、家庭教育與親職教育,讓正向的語言流動,讓溫暖的氣氛擴散,讓支持的力量深築在孩子成長的環境中。

二、強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與連結:當數位時代來臨,你我身處氾濫的資訊工具環境,眼睛與螢幕彷彿成為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好朋友。美國研究發現,美國八到十一歲學生每天平均使用電子媒體至少八小時,十到十八歲學生更超過十一小時。當持續四天完全不使用智慧型手機時,參與實驗的人發現,他們做出工作或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決定,也做出要過更健康生活的承諾。資訊工具是邁向科技人生的重要媒介,但促成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感交流與連結,才是邁向幸福人生的關鍵。

三、帶領學生探討身心靈的議題並加以實踐:學生藉由各種課程,如:體育課讓學生學習強健身體的方法,健康課讓學生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生命教育融入課程讓學生探討生死議題等。逐步建構學生在身心靈三個層次的完整構面。

今年世界心理健康日的主題為不平等世界中的心理健康」,可以想見不同國家對於投入心理健康資源的差異性。在台灣,我們要努力縮小心理健康資源的不平等,讓學生擁有身心靈健康成長的平等條件與環境。












跨越清零到流感化的鴻溝


2021-10-11 00:00  聯合報 /   蘇益仁/南台科大講座教授、前疾管局局長(台南市)
若新冠疫情流感化,台灣應要能自行掌握疫苗的研發與製造,「疫苗自給自足」將為未來主要的政策方向。(路透)



新冠疫情經過近兩年的肆虐後,全球在疫苗施打覆蓋率達六至八成,且治療藥物授權在望下,歐美及亞洲的星、日、韓近期都已宣布邊境不等程度的解封,朝向新冠疫情「流感化」正常生活的政策執行。

反觀台灣防疫目前已多日「加零」,庶民及地方政府莫不期待防疫警戒層級再降,以活絡經濟及日常生活。指揮中心在日昨回應,當疫苗一劑覆蓋率達七成第二劑三成,在十月底可考慮降級,各地方政府正面期待

台灣近期由政府採購或民間捐贈的疫苗已分批進來,這是十分正向的發展,應可在十月底達成指揮中心設定的目標。

但由「清零」要進一步達到最終疫情的「流感化」目標,如果由疫苗的覆蓋率去設定的話,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也應可達到全民八成的國際共識標準,問題在於流感化目標是否能為政府、指揮中心及全民所接受。

流感化定義是在與病毒共存,不可能是清零。就像冬季流感,即使在新冠疫情下,全民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其疫情只會減少,不會消失。但因打了疫苗且有抗病毒藥物可用,即使感染也多屬輕症,除了高齡長者及有免疫不全者,重症一般罕見

因此,當新冠疫情會持續流行,台灣不可能再鎖國,我們在防疫上必須朝流感化去部署。像英國、新加坡及日韓,目前確診數雖降低有限,但住院及重症已大幅降低且大部分為未接種疫苗者。紐西蘭及澳洲原先也以清零及鎖國為防疫目標,但在 Delta 變種病毒的威脅下,也在疫苗覆蓋率強化下,宣布朝向流感化的防疫政策。

但台灣由清零到流感化的目標,最大心結恐怕是指揮中心能不能從三加十一陰影中走出來。再則是民眾及反對黨間能否有共識,在未來幾個月間政府必須提出應有的配套讓全民安心,包括:

(1) 新冠疫苗覆蓋率至少達一劑八成,兩劑六成,且高危險族群必要時施打加強劑。
(2) 儲備足夠的抗病毒藥物,以對高危險群於輕症時早期使用。
(3) 邊境管制在上述措施完備下,仿照國際作法,開放商務及旅遊
(4) 境內防疫降級,但在群聚下仍戴口罩,必要時要求參與者疫苗的施打及病毒檢測。
(5) 醫療體系強化分艙分流及病毒的檢測能量

台灣的防疫在第一階段非藥物防疫下十分成功,在彭博指數曾列前茅,但在第二階段以疫苗施打為指標的評分下,已落後至全球四十名以下。未來在全球流感化的目標及藥物的使用下,希望能再度躋身全球前段班,也是國人之福。











兩岸前途 山窮水盡難有新村!


2021-10-11 00:00  聯合報 /   鄭紹成/中國文化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在國慶大會發表演說。記者季相儒/攝影



兩岸領導人在辛亥革命一一○周年紀念和中華民國國慶大會,各自發表公開談話,兩人主張有否交集?抑或兩岸愈走愈遠,柳暗花明有別徑呢?

首先,蔡英文國慶談話出現五次「路徑」,論述對岸和發展政策。習近平方在辛亥紀念大會舊調重提的「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對台主軸,蔡採取技巧性迴避,並首度不提到對岸對台所有原則,而以「路徑」稱之。

前此民進黨已強化「九二共識等同一國兩制」的選舉宣傳手段,現更僅視為「路徑」,並稱「沒有人能逼迫我們走向中國設定的路徑」。蔡的「路徑」說不是撕破臉的分手宣言,但絕非善意的繼續交往表示。

其次,蔡之談話內容也出現五次的「七十二年」,說明中華民國立足台灣之發展歷史。民進黨執政以來的「去中化」歷史課綱,蔡重複申述「七十二年」概念,無疑就是灌輸民眾此種歷史觀的思想麻醉。

習之辛亥談話,順理成章將共產黨闡釋為孫中山先生革命傳人;而蔡之「七十二年」說法,則是變相的政治和文化切割,今日的「中華民國台灣」與孫中山無緣、與對岸無關、與中國無情,台灣就是只有「七十二年」的建立和發展歷史。

第三,習辛亥談話明言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強力論述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共產黨的民族復興和共同富裕成果。

蘇貞昌在習談話後,難得提到「辛亥革命之後是中華民國成立」,實際上民進黨並不曾討論或接受三民主義。民進黨在台獨為核心的黨章下,蔡的談話只剩「四個堅持」成為「抗中」中心思想,難以凝聚全台人心,也是蔡為何說出要「匯集社會力量,化解重大分歧」主因。

第四,習辛亥談話搬出中山先生所說:「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作為統一台灣立論基礎。習更以「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習未明言武力統一,卻在字裡行間要台灣深思未來,明顯搶占話語權也給台灣留些許顏面。反觀蔡提出四個堅持是台灣人民的底線和最大公約數,作為回應對岸和平統一的原則宣示。

政治「路徑」,兩岸毫無交集。中國強調領土完整、不能分割,尤其「不容任何外來干涉」;蔡則力主台灣走入國際,「民主大聯盟,世界加好友」,藉由美日等國家抗拒中國威脅,成為面對挑戰的「堅韌之島」。

蔡並未明言台灣的新「路徑」為何?蔡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維持現狀」,對應中國的「和平統一」政策,兩者實無交集。惟在蔡強調民主自由前線和區域戰略地位,結合國際盟邦對抗中國的明顯既有「路徑」之下,台灣與中國的未來途徑絕對充滿荊棘,山窮水盡難有新村!












六年來最空洞國慶講詞


2021-10-11 00:00  聯合報 /   胡全威/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副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在國慶大會中發表「共識化分歧 團結守台灣」演說。記者侯永全/攝影



許多政治人物與媒體關注蔡英文總統的國慶講詞,喜歡計算她講了幾次中華民國,幾次台灣。事實上,她的「中華民國」未必與許多人所認知的相同。而在今年國慶講話中,最值得關注或憂心的,應是蔡總統對於台灣社會內部問題,幾乎沒有提出任何實質方向與政策。

她的國慶演講中,有一半左右的篇幅是在談國際情勢、兩岸關係與台灣的自我認同上。面對日益艱困台灣安全處境,蔡總統竟只是提出了「當我們越好,中國給我們的壓力就越大 」,這樣阿 Q 式的回應。然後呢?我們就只能繼續在這「最危險地區」,不斷地看著大國間相互對罵、挑釁,展現軍力威脅。

稍微回想一下,幾年前,兩岸領導人不是才在新加坡會面。本來兩岸可以坐下來好好談的,迄今政策改變,讓台灣陷入險境,卻沒有提出任何實質的改善方向。

再來看內政部分。演講中確實提出了一個漂亮的問題:「很多人問我,接下來,我們還要為台灣做什麼?」但蔡總統卻沒有提出任何實質的答案。

她只提到要「凝聚共識」,要借重「社會力」。但是,社會上本來就是有分歧,很難立刻獲得共識。正是需要「政治力」」介入,亦即不同政黨提出不同政策,讓選民藉由選票決定方向。

如果不是急迫的事,本來就可以由社會自行不斷地對話、磨合,慢慢形成多方可以接受的共識。但是許多公共政策有其急迫性,就需要仰賴政黨、社會菁英提出方向,讓選民做出抉擇。可是,蔡總統的整篇演講稿,提到憲改、轉型正義、能源政策等等,都只是輕輕帶過,沒有立場、沒有方向,最後訴諸「社會力」找出共識。

這就像是犯了語言邏輯上的「廢話謬誤」,空言美麗詞藻,卻沒有增添任何實質意義

更何況,這六年來,房價持續攀升,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就只是想要一個安身立命之處,卻成為不敢嘗試的幻想。而許多投入置房自用的人,每個月沉重房貸,就早已剝奪他們追求理想生活的自由。

日前駭人的挖眼事件,更是凸顯去年所提的「社會安全網」的漏洞仍在。而政府鉅額舉債問題、不當編列的特別預算、勞保破產問題、少子化危機、長照安養照護等等。這些牽涉到每個人的切身生活,政治領袖沒有答案、沒有方向,這是當前執政者的重大失職。

回顧蔡總統自民國 105 年(二○一六)以來在國慶日的談話。對於國家內政,她也曾經提出諸如年金改革、幼教公共化、產業創新計畫、國防自主政策等實質政策方向。可是,很遺憾的,今年的講稿中,在國際與兩岸情勢上,除了要國人以作為戰爭邊緣的前哨兵為榮,未能提出任何促進和平的可能作法;而在國內政策上,甚至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些空話,而沒有實質政策與方向,失去了領導人在國慶談話中應發揮的責任與承擔。


盛治仁/當選舉綁架政策與專業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當選舉綁架政策與專業








盛治仁/當選舉綁架政策與專業


2021-10-11 00:09  聯合報 /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競爭策略大師麥可波特和企業家凱瑟琳蓋爾的新書「當政治成為一種產業」。 圖/取自天下文化網站



去一家餐廳吃飯,對服務或產品不滿意,下次就會找另外一家餐廳。買了一台手機不好用,以後就會換一個廠牌。這種消費者習以為常的市場機制,在政治領域卻不一定行得通。

在美國,不滿意A黨執政,可能的選項只有B黨,但是B黨過去的執政紀錄也不佳。更重要的是,所有制度在設計上,似乎也都在保障 AB兩黨的競爭力,降低可能威脅他們的勢力和選項這就是競爭策略大師麥可波特企業家凱瑟琳蓋爾的新書當政治成為一種產業中所要探討的美國政治現象

跟一般政治評論書籍不一樣的是,這本書不從黨派立場出發,更不是只有對當前政治亂象的批評。作者運用商業分析的邏輯,希望從解決問題導向來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方。

我必須承認,由於自己過去的研究心得,一開始讓我在閱讀時太過於先入為主,一看到作者提出選舉制度的改革,就直覺認為制度各有利弊,改選制並不能夠解決問題。讀完本書後則確實有改觀,相信選舉制度的適度改革能夠有效提升政治產出回應民意的程度。

現在美國的選制,在多數選區黨內初選才是真正的選舉。舉例來說,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時不到十%的眾議院選舉是有競爭性的,參議院則只有廿八%,其他都是一面倒的安全席次,贏得初選者已經篤定贏得大選。換言之,低投票率的政黨初選,讓很少數選民就決定了最後勝出的候選人。

在這樣制度下當選的人也只在乎黨內熱情支持者而非中間選民,更遑論他黨支持者。所以當意識形態黨派利益國家整體利益衝突時,後者就被犧牲了。因此他們倡議改變選制為五強投票制,不再有個別的黨內初選,而合併成一個跨黨派的初選,然後讓前五名(可能多位同屬一政黨)都進入大選。在大選時每位選民依照對五位候選人的喜好順序排出名次來計算,而不是只投給一位。

這叫做優先選擇投票制(ranked-choice voting),選民不用考慮棄保效應,並降低候選人彼此間的攻擊,因為攻擊某一對手也不見得自己能獲利,同時讓大選有真正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候選人必須顧及所有選民感受,不能只顧基本盤而讓非支持者厭惡,所以就必須走中道路線並顧及整體利益,讓政策不再只受到黨派和意識形態的綁架,而是能夠回到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專業討論

這個制度不只是想像,某種變形已經在華盛頓州加州實施,而緬因州阿拉斯加州也立法通過,結果也確實看到了當選者特質和過去選制的不同。因此兩位作者號召各地成立草根組織來推動新制,讓更多美國選民加入推動改革的行列

艾森豪總統過去曾經警告軍事產業複合體造成的威脅,意思是當軍事產業和軍方利益結合之後,軍費和戰爭服務的對象不再是國家和人民,而是這個複合體的利益。所有組織都該被檢視,不管在任何領域,習慣於過去的傳統做法,或是認為現狀無須或無法改變,就會造成停滯不前,無法達到當初成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