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

經濟/「中國製造」崛起 威脅台灣經濟

.聯合報社論..能源與人事:從務實安倍看偏執小英
.聯合報黑白集.我們等得到真相嗎?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製造」崛起 威脅台灣經濟







經濟/「中國製造」崛起 威脅台灣經濟


2017-08-25 01:2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7月以來,中共軍機頻頻繞台演訓,激起台灣社會多方討論。即使論點有別,卻多認為應將其視為警訊,蔡總統旋即藉由視察空軍基地、鼓舞士氣,暗示嚴肅以待。
相較之下,對於中國大陸積極且計畫性地透過製造業升級等方式,重塑全球供應鏈的商業模式,可能截斷台灣經濟命脈的風險,政府竟選擇漠視。殊不知,中國此舉將為台灣帶來更迫切的生存危機。
國際間對「中國製造」的一般認知,其火候還差歐美日先進國家一大截。特別是人們經常使用的高科技產品,雖大多打上「中國製造」的字樣,看似中國在產業升級上已有長足的進步。事實上,這些產業的終端產品由中國生產,但產品設計及關鍵零組件、系統都必須仰賴國外廠商。從OECD貿易加值資料庫(TiVA)的數據可知,2014年中國最重視的電子與太陽光電產業出口,仍有高達51%的附加價值是由海外企業所創造。因此,與其說是中國「製造」,倒不如說是中國「組裝」。
面對製造純度不夠的問題,中國受到德國工業4.0及美國工業互聯網戰略「啟發」後,於2015年5月推出結合自動化生產及物聯網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從該計畫選定的重點產業大多數是高科技產業,且納入遠程前瞻性的產業(如電動車、風力發電、太陽能等),以及預計在2020年時,核心零組件的自製比率提高到40%,2025年提高到70%等戰略目標,可窺見中國不只要透過產業升級降低對外國零組件的依賴程度,更要提早切入未來性高的產業,在高技術環節上掌握主控權,以重新形塑未來企業與國家的競爭力。
或許有人認為,規劃完整的「中國製造2025」充斥官樣文章,且可能在轉身為國際供應鏈秩序制定者之前,就先累積了一堆債務和過剩產能,令該計畫難以完整推行。但中國政府的決心和執行力,絕對不容小覷,中國政府鼓勵重點產業在海外收購具有技術優勢的公司,就是一例。2016年中國企業的海外交易逾2,000億美元(為2015年的兩倍),其鎖定日本、德國及美國等具有先進製造業優勢的國家,透過收購讓中國縮短與先進國家製造業之間的技術落差。
今年3月,在中國的歐盟商會便出具報告指出,「中國製造2025」的本質就是國家關鍵產業的大規模進口替代政策,並已嚴重威脅到外國公司的地位。中國為了達到技術自主的目的,甚至強迫企業交出關鍵技術以換取市場准入。而今年8月中旬,美國總統川普授權貿易代表署針對中國對美國智慧財產權的侵害,以及竊取商業機密的情況進行調查,也與此脫不了關係,足見擁有先進製造業優勢的國家已感受到中國操作製造「升級」的威脅。
今年5月初中國首架自製商用飛機C919正式在上海浦東機場完成首飛、8月間中國造船公司擊敗韓國廠商,與法國海運公司CMA-CGM簽訂建造意向書,計畫打造九艘規格為2.2萬TEU級超大型貨櫃輪等,標示中國製造實力已達到國際前緣的訊息,更不能視為個案。
眼見「中國製造2025」以產業升級為手段在各地侵門踏戶,且欲重塑全球供應鏈的商業模式,若台灣沒有明確的戰略突圍,只怕高度仰賴大陸市場的三角貿易及台灣製造的零組件,生存空間會愈來愈小。
遺憾的是,就算當前政府真有若干突圍方向,執行力奇差也讓一切成枉然。光是高調聲稱要為「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提供銀彈的國家級投資公司都可難產一年,才在今年7月3日低調成立籌備處。相關單位行政效率之差,讓人對政府全力推動產業轉型的承諾,高度存疑。
面對中國製造的快速崛起,政府不能只會在政策書面報告上,勾註「已執行」就了事。在經濟政策推動上,台灣最需要的是迫切性、正確的規劃及執行力。因為,當中國啟動產業升級進程後,時間就是台灣最大的敵人。

聯合/我們等得到真相嗎?


2017-08-25 01:2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8月15日台電大潭電廠跳機,引發大停電。本報系資料照



八一五大停電轉眼過了十天。但大潭電廠跳電的原因還停留在九天前的說法,沒有進展;而中油的供氣前天又出了亂子,和平電廠則昨天再度出包。我們等得到真相嗎?
十天來,林全應邀去立法院作了一個「專案報告」,政委吳宏謀奉命組成了「專案調查小組」。林全行禮如儀地打完了國會太極,吳宏謀則召開一次會議,聽取了中油和台電的簡報。儘管兩者都掛著「專案」之名,卻未提供朝解答逼近一步的線索,人民只能繼續在電力的鋼索上提心吊膽。
中油包商巨路更換大潭計量站電源供應器,為何只因未將閥門從自動狀態調為手動,即導致整個系統失靈?大潭系統設計是否有重大缺陷,導致發電設備易受外力干擾?陳金德指巨路應負起責任,但一提到巨路獨董是謝長廷的大舅子,為何話題就戛然而止?這些,都是民眾想要知道的真相,但謎底會揭曉嗎?
就像歐洲七月已驗出雞蛋有芬普尼殘留,港、韓也都發現問題;但台灣遲遲才啟動調查,政府部門發布的結果也南轅北轍。十八日衛福部才宣布國產雞蛋安全無虞,隔兩日農委會即查出彰化三家蛋雞場出現毒蛋;到今天,問題牧場已多達十餘家。理應維護食安及國民健康的政府部門,為何表現如此鬆散?
台灣頻頻出現系統失靈,主因有二:一是政客太油滑,二是民眾記憶太短暫。除非人民堅持要得到答案,否則,政府不會對你認真的!

聯合/能源與人事:從務實安倍看偏執小英


2017-08-25 01:2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右圖,路透)。



兩個外國媒體近日相繼評論蔡政府的施政,一是英國《經濟學人》,稱「台灣能源政策陷入黑暗」,使蔡的「亞洲矽谷」大話蒙塵;二是《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竹籃打水的蔡英文」文章,稱她不斷提出改革而結果卻一場空。事實上,蔡總統不僅失去她就職時的光鮮,民意頹勢難挽;更嚴重的是她一直拒絕面對問題,不願就人事和政策作出調整,這是她自縛手腳的主因。
兩年前,蔡英文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身分訪日,和安倍在東京東急飯店「不期而遇」。當時兩人頗多相似:同樣具有「反中」的基因,都帶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並對自己的理念深信不疑。安倍要重新找回日本的大國榮光,小英則矢言要把台灣變成猛虎。
一般而言,意識形態型的領導人具有堅定的信念,卻欠缺彈性,不易隨環境變化而調整。這類人物喜歡物以類聚,甚至有些偏聽,常常形成小圈圈決策,在執行上更帶點偏執,只求達成目標,而不在意外界眼光。但事隔兩年,安倍與蔡英文卻漸行漸遠。安倍為了實現三支利箭的經濟承諾,宣布重啟核電,並積極與中國大陸對話,同時大幅改組內閣。他從意識形態掛帥,逐漸轉變為務實的領導人。
反觀蔡英文,執政一年多來,不顧勞資反對強推一例一休,不顧政經衝擊執意惡化兩岸關係,不顧電力不足強行廢核,不顧浪費公帑之譏強推前瞻計畫。甚至,當民意支持度跌到二字頭的深水區,仍不顧內閣能力不足,拒絕改組。相對而言,務實因應形勢,使安倍歷經多次考驗都能起死回生;而蔡英文偏執己意,則是她積重難返的主因。
先談核電政策。在福島電廠輻射外洩後,日本一度進入「零核電」時期;但日本電力有三成來自核能,長期廢核將產生缺電危機。安倍上台後,便設法重啟核電,核准高濱及川內等機組重新運作。日本反核團體曾向法院提起假處分,要求終止核電廠運轉,包括小泉純一郎也公開批評他;但安倍堅持必須滿足經濟和民生的用電,這是日本至今不缺電的主因。
反觀蔡英文,在未能精準掌握發電能力下,率爾將核一、核二堪用的機組停掉,又繼續封存核四廠;在再生能源難以提升下,導致用電陷入低備載容量的危機。同時,政府管理和調度電力的能力並未加強,一遇上天災與人為疏失,加上發電設備過勞且難以如期維修,使台灣電力陷於紅燈危機,更發生了八一五全台大停電。即使如此,蔡政府仍不願誠懇面對問題,一味死抱著非核的神主牌,蔡英文的偏執可以想見。
再看內閣改組的議題。安倍初上台時,在內閣中大量任用政治第二代並安插自己的人馬,這使其內閣得到了「公子幫」的名號。直到最近,安倍因深陷森友、加計學園的政治獻金醜聞,加上防衛大臣稻田朋美頻頻失言,導致自民黨在都議會選舉中大敗。安倍為了挽回民心,立刻進行內閣大改組,十八名閣員中撤換了十二人,並大量任用其他派系大老,以期重新獲取人民的信任。
反觀蔡英文所組的林全內閣,一直被外界譏為「千歲內閣」,上任迄今內閣決策頻頻出包,決策品質欠佳,更缺乏執行力,頻頻引來民眾批評。尤其,兩岸關係惡化及一例一休修法均引發經濟不安,供電危機持續擴大,加上軍中醜聞層出不窮,行政管理及警政維安體系脆弱不堪;這些,在在導致民怨沖天。年初以來,外界要求內閣改組的聲音即未曾停歇,蔡總統卻不知是自我感覺良好,或耽溺在同溫層的相濡以沫之中,始終無意改組一新形象。由此可見,蔡英文的偏執相當嚴重。
從能源到用人,安倍的務實,與蔡英文的偏執形成強烈反差。然而,既偏執又偏聽的領導人,要如何把台灣變成猛虎呢?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2017-08-25 02:27 聯合報  嚴震生

美國總統川普十八日開除白宮策略長巴農(右)。 路透社



八月中,美國總統川普經歷動盪的一周,從維吉尼亞州夏洛茲維爾的種族主義者示威引發流血衝突及無辜人民傷亡,到他三次對此議題發表談話所做的兩次一百八十度轉變回到原點,以至於白宮策略長巴農的離職。川普讓人看到的是他不僅有情緒管理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對種族主義者的和稀泥態度,已脫離一般美國百姓對基本人權及生命的尊重。
自由派媒體對川普作出嚴厲批評,並不意外,民主黨政治人物對他大加撻伐,也是可預期的。許多非洲裔名人站出來表態,則是代表對美國社會仍存在的不公不義感到憤怒。舉例來說,今年美國職籃冠軍金州勇士隊最有價值球員杜蘭特,已表示將不遵循到白宮與總統會面的傳統。
讓川普需要擔心的是,許多支持者,包括企業界人士、國會議員、親他的媒體主管及現役軍事將領,甚至有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牧師,都忙著與他的觀點劃清界線。部分參議員,如南卡羅來納州的葛蘭姆一直與川普不對盤,他直接點名川普談話是分裂美國人,而不是在癒合他們。外交委員會主席寇克(Bob Corker),指出川普還未展現當成功總統所需要的「穩定」或「能力」,同時也看不出他暸解這個國家的性格。
一九七○年代抒情搖滾樂團麵包合唱團(Bread)有一首經典的歌曲「如果」(If),可以充分描述川普執政七個月以來白宮的混亂情形,用這首歌的第一句「如果一幅畫能畫出千言萬語」,比對他執政之初的白宮一張相片,除了川普和副總統潘斯外,其餘幕僚長蒲博思、策略長巴農、發言人史派瑟及國家安全顧問佛林,都已去職,顯示川普幕僚人事異動相當頻繁。
這還不包括上台僅十一天的白宮聯絡室主任史卡拉穆奇,以及被川普革職的聯邦調查局長柯米。女婿庫許納及女兒伊凡卡大概是川普權力核心唯一可被信任的親人。
川普上台至今,爭議不斷,除人事紛擾外,推出的政策也極具爭議,維州夏城衝突,特別是川普的談話,讓他成為眾矢之的。對川普唯一友善的媒體福斯電視台少東詹姆斯.梅鐸(James Murdock),在給朋友的電子郵件中,明確表示他不同意川普所宣稱在白人至上主義者、新納粹主義者及三K黨分子中會有好人。
去年投票支持川普選民中,仍然有八成並未離他而去。不過當國會議員或是共和黨大老如兩位布希總統,雖然並未指名道姓批判川普,但基本上強調他們無法接受任何形式的歧視。在提供建言的「製造業委員會」許多CEO紛紛去職後,川普乾脆解散另一個企業建言機構—戰略及政策論壇Strategy and Policy Forum)。
不僅企業大老紛紛求去,川普支持權力基礎的保守基督教牧師也開始鬆動,福音顧問委員會一位超級教會的非洲裔大牧師已辭去委員職務。在川普始終不認為自己說錯話,不願意與這些極端主義團體完全切割的情況下,未來幾周可能還會有宗教及企業領袖離他而去,我們或許正在見證川普執政聯盟解構中。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