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經濟/擴大稅改方案 嘉惠全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18155/web/

.聯合報社論..「明花之亂」吹開了司法黑布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的「賴」字訣
.經濟日報社論.擴大稅改方案 嘉惠全民







經濟/擴大稅改方案 嘉惠全民


2017-09-27 02: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的稅改方案,主要是取消兩稅合一的設算扣抵制,具有簡化稅政,減少徵納成本的無形效益,以及減輕薪資所得者的稅負,符合公平原則,值得肯定。方案是由七項減稅,五項加稅所構成,但最後的稅收淨影響數為政府損失約為區區的60至70億元,可見得「全民」能享受的經濟效果在正負相抵之後並不太大,可以再微調修正得更完整。
減稅的來源,尤其是降低股利所得稅負的財源來自於個人股東可扣抵稅額的532億元,以及薪資所得者的薪資所得扣除額由現有的12.8萬元調高至18萬元,其財源則來自營所稅率提高至20%所增加的稅收,兩者缺乏合理性,仍有進一步商榷的餘地。
個人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既然名稱為「可扣抵稅額」,代表依照目前的所得稅法,係屬於投資的自然人的「抵稅權」,亦即在現制下公司階段所繳納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股東保有扣抵綜合所得稅的權利,當然應該享有租稅法的信賴保護。政府如果廢除兩稅合一,則應自新制生效日起,未來繳納的營所稅才不能扣抵未來的綜合所得稅,但新制生效前,既有的抵稅權利和帳戶並不會因制度的改變而追溯適用,所有權人仍保有該項財產權。
然而財政部竟謂「因為稅改方案使得股東的股利所得稅負降低,因此可扣抵稅額不能退回」,等於將納稅人的財產權用來作為減稅的本錢,就像房東決定降低房客的房租,對房客說「因為將來要降低房租,因此押金不退還」一樣的不合理。更何況,稅改方案的甲案或乙案,其實是對小股東更不利,亦即適用低稅率(20%以下)的小股東,股利所得的稅負反而增加。可扣抵稅額不退還,對小股東更是雪上加霜,造成二度傷害。
再就薪資所得扣除額調高至18萬元而言,相信許多人好奇何以調高幅度高達5.4萬元,其實根本原因來自於今年2月的大法官745號釋憲案,而搭上稅改方案的便車。同時,以營所稅率提高至20%所增加的稅收作為財源也是沒有道理。
745號釋憲案緣起於一位法學教授和某名模的薪資相關成本費用憑證不被國稅局採信而剔除,大法官乃認為現行所得稅法關於薪資所得之計算,僅允許薪資特別扣除額定額扣除,而不許薪資所得者於該年度之必要費用超過法定扣除額時,得以列舉或其他方式減除必要費用,「不符憲法第7條平等權保障之意旨,財政部應於兩年內檢討修正所得稅法相關規定」,要求財政部對於類似執行業務、高薪資又須支出較高費用者,應當給予列舉必要相關費用成本之公平機會,也就是增加薪資所得者核實扣除費用的第二項選擇。然而薪資所得者未來要拿出超過12.8萬元的費用證據才能受惠,且須蒐集相關憑證,甚至記帳,但未必獲得稅捐機關認可,因此徵納雙方將來極可能為了微不足道的費用金額爭訟不已。
本報社論曾建議財政部參考近年來隨著標準扣除額不斷提高,以致於採用列舉扣除額的件數與金額下降的事實,第一步就是「提高」薪資特別扣除額度,讓大多數的薪資所得者自動受惠,也可疏減訟源。相信財政部就是基於此種考量,從而大幅提高薪資所得者的特別扣除額,而且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也訂定了基本生活費用不受課稅之權利,提高薪資特別扣除額正好也有一石兩鳥之效。
總之,可扣抵稅額理應退還個人股東,薪資特別扣除額的提高緣起於稅制的不合理,財政部不妨參考全民健保在創辦伊始因為平均眷口數高估而超收保費收入,後來以調降眷口數的方式降低保費一樣,何況104年起實施富人稅和扣抵率減半等加稅而使稅收超徵,都是可靠的財源。政府雖然稅收損失增加,但是經濟效果更大,何樂而不為?



聯合/民進黨的「賴」字訣


2017-09-27 02:4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課審會動用大量表決,重審降低高中國文新課綱文言文、白話文比率,圖中為教育部長潘文忠。 圖/教育部提供



在一般情況下,只有人數居劣勢的一方,才需要在表決時玩弄議事技巧;但民進黨執政打破了這項規律。對於高中課綱文言文比例,民進黨不滿意第一次表決結果,由教育部否定前一次的表決程序,於是再來一次,果然如願以償。
蔡英文執政以來,這種玩弄議事規則,只求讓自己想要的案子順利過關的情事,俯拾即是。例如,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時,蔡英文總統眼見自己屬意的提案過不了關,當眾指責司改委員:「你們在搞甚麼!」然後重新表決,直到如願過關為止。
立法院的前瞻預算審查也是如此。眼見在野黨提出海量的提案,逐案表決曠日廢時,於是民進黨的立法院長蘇嘉全祭出故意曲解的「一事不再議」撒手鐧,不讓在野黨有任何杯葛機會。此案爭議迄今未解,民進黨雖贏了表決,卻輸了是非,也輸了程序正義。
在民進黨居在野少數的時候,就常用「賴」字訣來監督執政者。街頭抗爭不在話下,各種五花八門阻撓議事手段,讓人眼花撩亂。如今,既然已是完全執政,不但掌握行政資源,且擁有國會過半優勢,還要玩弄這種手法,就很讓人看不起。
完全執政」是人民對政治人物和政黨責任的賦予,並不是開一張空白支票,讓執政黨為所欲為。在野時的各種抗爭,還可說是在不對稱戰爭下對抗多數暴力的武器;但掌握了權力,卻還處處走偏鋒,一味「耍賴」取勝,這種執政作風,怎麼服人?






聯合/「明花之亂」吹開了司法黑布


2017-09-27 02: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嘉義縣長張花冠(左)與立委陳明文原是親密的政治盟友,如今卻反目法庭相見。圖為兩人日前同台參加太平雲梯啟用典禮。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立委陳明文與嘉義縣長張花冠的「攬肩」風波,如剝洋葱般一層層掀開,竟是一樁超乎預期的政治醜聞。一開始,外界以為這只是一件以「性騷擾」為包裝的政治恩怨;但隨著雙方在叫罵中揭開黑幕,內情竟然涉及「政治恐嚇」。最不可思議的是,陳明文告訴張花冠,其官司「都處理好了」,即將宣判無罪。執政黨紅人說出如此驚人的「預言」,結果昨天宣判,圖利部分果然改判無罪,洩密罪則輕判六個月,可易科罰金。這結果,令人咋舌。
這齣「明花之亂」,堪稱是近年最具張力的政治連續劇。陳明文和張花冠原是親密的政治盟友,如今卻為了接班人和利益問題反目成仇,其中包括性、謊言、地方恩仇、現實利益等各種元素,讓人目不暇給。撇開雙方的私人恩怨不談,在這場你掀我、我抖你的對峙中,爆出了不少駭人聽聞的內幕,與政治運作和司法審判的「公共性」及「正當性」密切相關,必須嚴格檢視
此事的轉折點,發生在民進黨全代會當天。張花冠先是深夜在臉書發文,指陳明文攬肩時在她耳邊說出恐嚇之詞,說他「官司已處理好,不會有事」,等無罪確定,要讓她「死得很難看」。當天全代會,她還在蔡英文面前發砲,要求小英「評評理」,搞得場面極為難堪。次日,陳明文隨即宣布辭掉民進黨「選舉對策委員會」召集人的職務,並就「性騷擾」問題向張花冠道歉。這項動作顯示,不是陳明文單純為了表示歉意,而是必須將此事與民進黨的執政立場作出切割,一則為了止血,二來也為遮羞,以免使黨遭到波及。
在什麼情況下,一個涉及貪瀆弊案的當事人,對一樁偵審了十年的案件,可以預言自己「無罪」?依常情判斷,可能性不外兩種:一是當事人或其他有力人士曾居間疏通關說;二是承審法官私下洩漏審判結果。以陳明文的案件而言,不論是哪一種可能,都涉及政治人物和司法人員的失職與司法運作的嚴重不公。而如果是兩種可能同時並存,那麼政治染指司法的黑幕,就益發令人不敢想像。
張花冠還爆料稱,陳明文曾承包上市公司工程,搞到地基崩塌,最後由縣府收拾爛攤。對此,陳明文之妻則反擊,要親上火線,揭開張花冠的「真面目」。張花冠則打蛇隨棍上,稱「嘉義政治上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她(陳妻)在包」。這些情事,在在涉及公部門的行政正義和公帑的濫用,檢調難道可以置之不理,不介入調查?
試想,前檢察總長黃世銘因為向馬總統報告柯王關說情事,後來被以「洩密罪」起訴,遭判刑一年兩個月。而如果陳明文貪瀆案被判無罪,法官竟在十天之前即向他通風報信,讓他在外耀武揚威、要脅同僚;這樣的法官,沒有涉及洩密或瀆職嗎?請問司法院院長許宗力:法官辦案宣判難道沒有標準作業規範,而是如此「人情通達」、「禮數周到」的嗎?
那天民進黨全代會上,蔡英文為了阻擋特赦陳水扁的提案,特別提到中央黨部會議室牆上掛著清廉、勤政、愛鄉土」七個字,每次都會多看幾眼,想到前輩的努力。如果陳水扁的貪瀆,提醒了蔡英文「清廉」的重要;那麼,對於同是黨內中常委的張花冠細數陳明文的「行跡」,蔡英文能裝作聽而不聞嗎?作為主席,她也許想對黨內同志的不當作為寬容以待;但作為總統,當她正高舉大旗吶喊「司法改革」,卻看到國家法制和司法正義遭到不義之手侵犯,她仍覺得自己可以裝作若無其事嗎?
陳明文是英系大將,一度要問鼎立法院長寶座。黨內要求赦扁,蔡英文也派他前往與扁協商,研商「局部特赦」。對於自己身旁愛將的誠信受到如此嚴重的質疑,蔡總統恐沒有逃避的餘地,必須查明真相,否則司改豈不成空談?


相關閱讀
‧ 張花冠深夜再爆:陳明文嗆要我死得很難看
‧ 陳明文官司沒事後要她死的難看 張花冠:當然擔心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2017-09-27 03:40 聯合報  廖玉蕙 (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夜讀席慕蓉新書《我給記憶命名》。這本回顧之書,寫詩人的養成與返鄉紀錄。看完,不禁心有戚戚焉。席慕蓉於文中持平說出我內心的隱憂。
文言白話之爭,總是失焦,「去中國化」常被取來概約減少文言文的主張。但我相信許多人雖然對某些過時或具封建色彩的選文不免有所疑慮,但更多的是對學生性向和學習時間點的困惑。我真的擔心教材裡過多的文言文會搞壞學生的胃口,我著眼的是學習的接受度與成效,也是唯恐經典不能被好好相遇的問題。
席慕蓉在寫給詩人陳育虹的信裡強調:這世間不乏好詩,問題是「我們通常不能與它們好好相遇。」意思是說:我們通常無法選擇與一首好詩相遇的時間,它要不然就是來得太早,夾在各種文類混雜的國文教科書裡,還要分神去記誦作者生平和注釋,讀著就累了;不然就是轉譯時有欠高明,即便是珍品,也就全毀了。
她以聽葉嘉瑩老師演講為例。葉老師讚歐陽修〈蝶戀花〉中「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是神來之筆。歐陽修從表面的美麗牽連到一個人內心的嚮往和追尋,那才是生命暗藏的美好本質。葉老師說:「有時候一個人一生都未必能有機會知道和認識自己的美好。」
席慕蓉讚嘆:「這句話於我是一句彷彿貫穿天地萬物包含了所有生靈的悲憫評語。」她的心靈像是完全被打開,淚如雨下,多年來的徬徨和委屈全都消融在葉老師的這句話裡。她頓悟生存本就不易,而外在傷害誤解與自己的無知迷失,處處迷霧,常使得許多生命難以知曉和認識自己的美好。
她由是知道解詩不能光靠詩人的覺察和提醒,還得「有讀者,還需要一位導師,一位殷切的講授者,把詩中的深意用我們能懂的方式轉達出來;甚至在某個關鍵點上,還可以將我們心中因此而生發的意念順勢延伸到無窮盡,這樣的導師是世間罕有的。」
席慕蓉坦承七十多歲的她此刻才對這首詩的理解豁然開朗,而且是因為遇到葉教授這等級的好老師。詩猶如此,何況說理的文言文。寫這些文字時,是文言白話之爭尚未開啟的去年,詩人不是為爭論而寫。但我們可捫心自問:我們的高中師資,固然不乏「殷切的講授者」,但有多少比率的老師具備把文言中的深意用學生能懂的方式轉達;甚至在關鍵點上,還可以將心中因此而生發的意念順勢延伸到無窮盡的?我擔心的是過多的文言文填塞,得不到好的轉譯,只會讓學生望之卻步,進而「毀」掉他們閱讀古典的興趣。
張曉風老師曾以寓言之筆為文撻伐年輕人不喜文言文的荒謬,說小水獺原本吃青蛙維生,但被收養到動物園的小水獺習慣了人工餵食小魚後,看到青蛙竟怕到逃竄,既可笑又可憐。但我想請問的是,要已然受到青蛙驚嚇的小水獺回歸原本飲食,是該一口氣再丟更多的青蛙嚇牠呢?還是先讓牠嘗幾隻美味的蛙腿吸引牠較好?
喜歡文學的人,因性向所需,從課堂淺嘗中,會像詩人一樣,逐漸自行摸索門路或靠著追隨大師,走出自己的路。長大後,在見識漸長或工作所需時,仗著當年課堂的指引,到城中另找王邦雄學老莊,到圖書館聽白先勇說紅樓,到中央大學旁聽王文興解家變、到社大學習古典詩詞……,這才是因材施教,各取所需。
適當的權衡,在體制中,是「接受度與成效的評估」,對文化遺產而言,不是放棄,反而是一種珍愛;對不同性向的學生來說,絕非剝奪而是疼惜。
(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名家觀點/P2P業應結盟銀行

名家觀點/P2P業應結盟銀行


2017-09-27 01:33 淡江大學  李沃牆(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台灣版的P2P網路貸款平台(Peer to Peer Lending Platform)業者大搶學生族群生意,被金管會盯上,祭出五點示警。不可否認,P2P是一種金融創新模式,最常見的就是做為借貸平台,讓有閒置資金的人,透過平台的媒合,借給有資金需求的人,以獲得報酬。自民國94年(2005年)起,以Zopa、Proper、Lending Club為代表的P2P貸款平台在歐美興起後,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相繼成立。
除做為借貸平台,P2P也不斷推陳出新,如全球最大的Lending Club與銀行合作,把資金放給借款人,再將此債權證券化。英國的Future Finance專做學費和生活費的貸款,優化產品之外,也透過大數據進行風險控管,已累積相當的用戶。比較特殊的是,Kiva係以公益為目的,專門提供弱勢族群小額貸款,吸引投資者用低息或無息的方式資助貧困家庭,協助改善他們的生活
但P2P一股蛋塔熱的背後,衍生的風險確實不小;去(民國105年(2016))年5月初,Lending Club的董事長兼執行長因一筆有問題貸款而遞出辭呈,引起全球對P2P的疑慮。中國大陸對金融科技創新業者,往往採負面表列,大開大放,這也是為何P2P萌芽不久後,即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據悉,高峰時曾達5,000家左右,但也倒了近2,000家,凸顯問題平台層出不窮。民國105年(2016年)初,一名河南大學生因沈迷於運動彩券,而向網路貸款平台借錢賭博慘賠,累積人民幣60萬元欠款無力償還而自殺,也引發中國對P2P借貸平台的監管重視。
中國國務院因而在民國105年(2016年)初啟動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其中一行三會(人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分別專責網路支付、網路借貸、股權眾籌和互聯網保險等,其他涉及打擊非法集資等犯罪活動,則由公安機關負責。近期,人行要求P2P業者組建「網聯平台」,讓交易更安全及透明。尤有進者,在「19大」前夕,中國將採三大措施持續對網路監管,包括:1.整頓第三支付業者,如未來支付寶收取的錢必須透過政府的系統向刷卡銀行請款;2.封殺比特幣,讓比特幣交易平台於9月底前全部關閉;3.全面控制通訊軟體,如WeChat未來群組的建立者,使用者及管理者均採實名制
台灣版的P2P起步晚,初期有鄉民貸、信用市集,後有哇借貸、金想貸、喬美國際、台灣新佳聯(P2P與P2B)等幾家業者成立。金管會一開始即對P2P平台業者示警,P2P非金融機構或銀行,不得有違反銀行法收受存款、發行有價證券等行為,也提醒民眾要注意可能倒帳的風險。在金管會祭出監管大旗後,有業者已朝向AI智慧理財平台發展。
平情而論,P2P的發展有其時空背景,也有其市場需求;但擾亂金融秩序、倒帳個案時有所聞。依國內外發展經驗看來,似乎阻礙不少,特別是面臨市場的競爭及監理問題。台灣版的P2P到底何去何從?金管會原先將P2P業者定義為民間借貸,即類似標會,不納入監管範圍;但時間久了,問題卻一一浮現。
當前,主管機關如何在法規監理與金融創新取得平衡?筆者以為,台灣市場淺碟、業務重疊性高,既已開放銀行及金控可100%持股P2P公司,將P2P產業納為金融科技一環,勢單力薄的P2P業者如何能與有廣大客戶的銀行競爭?倒不如合作,創造雙贏。金管會宜多鼓勵P2P業者與銀行運作,再由銀行公會擬定自律規範,引導業者向正面發展。

李沃牆

現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專長為風險管理、財務工程、財務計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