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日被迫開放國境對台灣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強迫匡列民眾自己付費,是在掠奪百姓
◆  聯合報黑白集/小心「荷蘭病」
◆  經濟日報社論/日被迫開放國境對台灣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日被迫開放國境對台灣的啟示


2022-02-17 01:2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日本疫情遍地開花,壓制病毒的管制必要性備受質疑。圖為東京街頭情景。(美聯社)
季青漫畫



全球新冠疫情正呈現明顯的不均衡狀態,歐美已經走過疫情高峰,陸續解禁,進入國境開放的後疫情時代,日本則還在與疫情所帶來的醫療及社會負擔搏鬥,嚴鎖國門。日本的鎖國政策,已經引起在日外商強烈抨擊,日本政府也被迫做出反應。

去年11月下旬開始,因為 Omicron 變種病毒在全球蔓延,日本政府為了壓制疫情,停止所有商務客、留學生入境。如今日本疫情早已遍地開花,壓制病毒的管制必要性備受質疑。尤其入境之後的適當隔離也能防止疫情入境,日本政府卻堅持鎖國至今。

日本政府過度管制,使得在日本的外商無法忍受,直接訴諸國際媒體,2月9日在日的美國與歐洲商會舉行記者會,強烈要求日本「及早根據科學證據施行合理的入國管理政策」。根據在日德國商會1月下旬的調查,有73%的德國企業業務受到鎖國政策干擾,更有23%的企業被迫吞下相關營運損失,總計達1億歐元。此外,不少美商與其他歐商因人員無法進入日本,各項投資與併購案都中斷,損失慘重。

日本工商組織龍頭經團連會長十倉雅和早就批評,鎖國政策已經沒意義,但日本政府沒有回應。這次駐日外商在外媒面前集體大鳴大放後,日本政府終於動起來。12日首相岸田文雄視察羽田機場時,承諾2月底以後會適度放寬。目前規劃,商務客與留學生入境最多隔離七天,就能進入日本。

從日本政府被國內外工商團體嫌棄、最後不得不打開國境的困境,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發,在輕症患者占多數的 Omicron 變種病毒時代,嚴厲的國境管理將面對各方合理性質疑如果政府聽不進本國產業界的聲音外商告洋狀就會讓政府的不知變通成為國際媒體焦點。

台灣至今未出現斷崖式大規模的疫情感染。我們不否認嚴格的國境管理是逃過疫情肆虐的重要因素,但以 Omicron 變種病毒為主流疫情的當下,世界趨勢變化非常快。不僅歐洲國家丹麥、瑞典、挪威等紛紛解除管制,連東南亞國家為了拚經濟也大幅放寬入境管制。例如泰國從這個月起,旅客只要符合完整接種疫苗、入境前後共三次 PCR 陰性證明等條件,就能免隔離入境。菲律賓從10日起,對大多數國家開放已完整接種疫苗的觀光客入境,並取消隔離要求。

重點不只是各國放寬管制而已,更重要的是,歐洲國家解禁的理由多為無症狀與輕症患者占絕大多數的 Omicron 變種,已經不再是國民健康重大威脅。雖然我國衛福部已經主動宣布,2月底以後入國隔離時間將從14天縮短為十天,但相較於各國管制放寬趨勢,十天的隔離期仍是少見的嚴厲措施;政府若不能提供足夠的合理性說明,屆時將不免也被外商們集體抗議如此不友善的經商環境。

就現實而言,台灣的確還沒有如同歐洲國家般的解禁條件。例如 Omicron 變種病毒的高齡人口重症率較高,高齡人口疫苗施打率即成為能否解封的關鍵。丹麥之所以有本錢解封,就是因為65歲以上的民眾已有近九成五完成疫苗接種。相較之下,我們50歲以上的國民還有超過150萬人連一劑疫苗都沒打過,這些人口成為能否解封、趕上國際步伐的最沉重負擔。

台灣與日本有同樣的問題,即政府都未強制施打疫苗。反觀在重視人權的歐洲,奧地利從這個月開始施行可罰款的強制疫苗施打令;民主黨執政的美國政府也強制領聯邦薪水的軍人必須施打疫苗或選擇離職。如果台灣政府有決心要提高疫苗施打率,追趕上世界解封潮流,不讓嚴厲的邊境管制拖累經濟引導公務員疫苗施打率近百分之百,可能是很好的起點。













聯合報黑白集/小心「荷蘭病」


2022-02-17 01:2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半導體業炙手可熱,台積電三年就吸走一萬多人,有大學校長提醒:小心步入「荷蘭病」陷阱。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灣半導體業炙手可熱,台積電三年就吸走一萬多人,其他半導體業今年還要招募萬人,高薪磁吸效應讓人才供不應求。台積電近日還開出「政治學博士」的職缺,希招募國際政治管理專才協助因應地緣政治風險。對此,有大學校長提醒:台灣要小心步入荷蘭病陷阱

所謂「荷蘭病」,是指上世紀六○年代荷蘭在外海發現天然氣油田後,因意外之財暴富升值,能源產業一枝獨秀,卻導致其他產業因此衰頹的現象。去年,已有外媒指稱台灣和韓國都有荷蘭病初期症狀;但國內專家則認為,台灣產業並未太過集中,並不類似典型的荷蘭病。

無論要不要稱為荷蘭病,台灣產業高度集中於半導體業的趨勢已極明顯。去年半導體產業占整體出口比重卅七%,產值則占 GDP 的十八%。令人擔憂的不是台積電將吸走多少人才,而是太多年輕人在高薪的半導體業快速賺到豪宅、名車和嬌妻後,便早早退休享受高貴人生。他們的智慧和精力原可用來創業和創新,卻都因財富來得容易而提前休止

別忘了,荷蘭病之外,還有「日本病」。上世紀九○年代,日本因經濟結構不合理制度僵化導致泡沫經濟破滅長期的通縮,使日本陷入「失落的廿年」。台灣人口已開始老化,無論得了荷蘭病或日本病,都很棘手。












聯合報社論/強迫匡列民眾自己付費,是在掠奪百姓


2022-02-17 01:2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左)及邱顯智(右)呼籲,政府應支付民眾遭匡列隔離時集中檢疫所及防疫旅館之費用。記者曾原信/攝影



政府的隔離政策,最近出現重大爭議。有民眾因足跡與確診者重疊而遭匡列,被強制送進防疫旅館隔離,最後竟要自行支付四萬多元的住宿費用。這些民眾並未染疫,亦非從境外回國,他們只是配合政府政策接受隔離,竟要付出這麼高的代價,明顯不合理。陳時中對此支吾以對,稱接觸者可以在家一人一室隔離,或到集中檢疫所隔離,不應由民眾負擔防疫旅館費用。這種說法,顯示他在裝傻或不進入狀況。

現實情況是,許多民眾因足跡與確診者重疊而被匡列,從叫防疫計程車起就要自費,直到十四天隔離結束,費用驚人。更極端的情況,像高雄市年前的雷厲風行,民眾還在餐廳用餐,不由分說就被趕上遊覽車載走,完全不給他們居家隔離的機會。如果是一家五口同遭隔離,費用即高達廿萬元;這對一般家庭是個意外的沉重負擔,民眾當然不滿。

試想,民眾因犯法而坐牢,還可以免費吃牢飯;但被匡列的民眾是無辜的,即使沒染疫也要被限制自由,最後還要自己支付食宿費用。有人吃個壽司、看個電影,就被列為感染「嫌疑犯」,不僅失去十四天自由,還損失大把鈔票。這種要民眾「無罪花錢坐牢」的生意,恐怕只有威權政府做得出來,假防疫之名壓榨百姓,做起來堂而皇之毫不臉紅

也正因為政策太不合理,最近網路上流傳「擔心被隔離,不掃實聯制」的說法,以避免被政府無端強制匡列隔離而付出慘重代價。可見,政策太不合理,會引起民眾的抗拒;守法的百姓莫名受到懲罰,會逼著大家學習鑽漏自保。政府的威信不保,是它言行不一所致。

進一步看,政府要求遭匡列的民眾自費隔離,其實違反了《新冠肺炎防疫及紓困振興特殊條例》的規定。該法第三條規定,凡接受居家隔離檢疫或集中隔離檢疫者,只要隔離期間未違反規定,隔離結束後即可申請「防疫補償」。問題在,指揮中心去年擅自改變規則,將原本頗具彈性的「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取消,一律改為在「防疫旅館」執行。如此一來,方便了地方政府執行,也讓防疫旅館有利可圖,卻苦了一般百姓,要為此付出昂貴的防疫代價。

隔離民眾一律住宿防疫旅館的規定,一開始主要是針對「境外移入者」,因此一般民眾感受不深;認為搭機入境者大半更有錢,所以付出數萬元防疫旅館費用也是理所當然。誰料,政府最近得寸進尺,竟將這項辦法用於本土的「匡列對象」,且往往一匡列就是一籮筐,一般民眾才漸漸感受到相關規定的不合理:其一,特別條例明訂民眾可以居家隔離,為何指揮中心片面取消?其二,條例明訂配合隔離民眾可以申請補償,為何現在申請不到?其三,匡列民眾自願配合政府防疫,卻要付出高昂費用,這根本是掠奪

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不僅許多防疫規定在執行上漸漸變形走樣,民眾的權益也不斷受到剝奪。這些,全都是蔡政府為了創造防疫佳績,以防疫之名加諸於民眾的包袱。依照《新冠防疫及紓困特別條例》,民眾若配合防疫隔離可以申請補助,如今,卻只剩下北市等少數地方政府還維持些許補助,其餘則要求民眾「自行負擔」。究其原因,不外是政府大肆揮霍發放其他補貼或用於宣傳,包括發行五倍券等,提前把八千多億元的經費花費殆盡。所以,如今只能把所有負擔轉嫁給百姓壓榨他們的荷包

比起政府對農民不斷補貼被政府劫掠民眾情何以堪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土壤綠金新商機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3090/web/ 

◆  緬懷經國先生/今天不做 明天就會後悔
◆  高中教師投書/延後上學反強化補習和熬夜 教部畫錯重點
◆  延後上課 非補眠而是捕夢
◆  美海洋界限報告 台灣如何回應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土壤綠金新商機
◆  落實部落集體權 才是真「全面民主」
◆  歷史與無痕山林的爭辯/古道上的礙子與酒瓶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土壤綠金新商機


2022-02-17 01:14  聯合報 /   魏國彥(作者為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
為達到二○五○年碳中和,「負排碳」已經列入路徑。記者林麗玉/攝影



為達到民國 139 年(二○五○年)碳中和,「負排碳」已經列入路徑。能源界綢繆多年的方法是將燃煤及燃氣電廠排出的二氧化碳捕捉下來,再打入到一千公尺深的地層裡去封存,但是碳捕捉的成本頗高,灌注入地層也需耗用大量能源,全世界雖有少數商業化營運,目前跟進者不多。

另方面,土壤也可透過儲存有機碳成為自然碳匯碳捕捉的方法是靠植物透過光合作用進行,植物的枯枝爛葉埋到土裡,加上植物根系的土壤作用,微生物推波助瀾,土壤就成了碳循環裡的大儲存庫。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化石燃料排放三百六十四億噸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而陸地生物圈能吸收約一百一十億噸,如果能對農林與土地利用部門改善將可以吸收更多碳,樂觀估計,若有種種法律、經濟、技術配套,民國 139 年(二○五○年)農林與土地利用部門可以提供一百四十億噸負排放,將有助於達到地球增溫控制在一點五攝氏度以內的目標。

因此,這個「土壤碳儲」可能是未來商機所在。舉例:你有十公頃土地,假設目前表層土壤卅公分的總有機碳儲存量為每公頃四萬公噸,若你能透過土壤改良將總儲存量增加百分之十,也就是增加為四萬四千公噸,你或有可能申報四千公噸的碳權;假定審議中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碳權費為每公噸三百元,那麼你就有一百廿萬元入袋。

而如果這個碳權能得到國際認證,也能在國際通行,就可拿到國際碳市場拍賣,或賣給在台的國際連鎖企業或國際供應鏈上的台灣廠商去國際抵換,價格能翻個好幾番,例如,歐盟碳定價高達每公噸九十歐元,你這十公頃的「土壤碳儲增量」就有將近一億新台幣的價值啦!

土壤學研究顯示次表層土壤卅到一百公分)及深層土壤一到二公尺深)的碳儲存能力更高封存更穩定,換言之,如果土壤改造深度更深每公畝的碳儲存量還能更大,能聲請的碳權更多。對個別的土地持有者而言,這是一大塊綠金。關鍵在於,目前土地碳飽和度為何?似乎越貧瘠越有潛力(當然相對地也要投入較多費用改善)!關鍵是,土壤儲碳量由誰來測量,由誰來認證?

立法院即將審議環保署提出的「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部門應將「土壤儲碳」的上位機制入法,那麼,有十公頃土地的你會好好考慮如何愛護土地改善土壤,「護國群山」們也會來投資土壤綠金了。













緬懷經國先生/今天不做 明天就會後悔


2022-02-17 00:58  聯合報 /   許歷農/前總政戰部主任、一○四歲老人(台北市)
蔣經國在台灣社會存在多重形象,1969年蔣經國擔任掌握實權的行政院副院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炎炎夏日,暑氣如蒸!那年六月中旬的一個傍晚,當時我在高雄鳳山陸軍官校校長總統武官匆匆忙忙跑來告訴我「總統馬上就到,今晚會住這裡」,說著說著,總統已經到達。我引進他到平時接待他的春暉堂,他邊走邊告訴我說:「我還沒有吃晚飯,要廚房替我炒碗蛋炒飯,做一個紫菜蛋花湯,送到我房間,我自己吃」,我知道他的意思,你們不要來打擾我。

春暉堂坐定,我說向總統作三分鐘校況簡報,他喜形於色欣然接受。想必是南北奔波一整天,已經累了,三分鐘正適合他的意思,簡報畢,他很高興說你們辛苦了,隨即示意我們離開,他亦回房間等待用餐。

飯後,晚霞滿天,天色近黃昏,他叫隨員搬出兩張椅子到春暉堂門前空地,要我去聊天。他談到他今天從台北到高雄沿途的觀感,和他對軍事教育的看法,記不得怎麼忽然談起先總統蔣公遺言:「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他問我如何實踐「以國家興亡為己任」?我答稱:「我們辦軍事教育,既不能運籌於廟堂之中,亦不能馳騁疆場之上。只是對任何問題、事務的看法、想法、判斷、實踐符合國家目標、國家利益,就是以國家興亡為己任。」他點頭表示肯定,沒有再提任何意見,好像陷入某種沉思,結束黃昏的談話。

通常總統的生活起居,都由隨員料理,別人很難插手,我見春暉堂已無動靜,乃按時就寢。到夜半十二點左右,睡意正濃,總統秘書主任王家驊叫醒我說:「總統要一張行軍床。」我非常奇怪的問,深更半夜要行軍床做什麼?他說:總統在房間內睡不著,要用行軍床搬到春暉堂客廳來睡,我立即決定,迅速將我的臥床搬到春暉堂客廳。據說總統在春暉堂客廳,一夜好眠,到第二天該起床時他仍在酣睡中,想是上半夜未能成眠關係!

至於總統為何在房間內睡不著,我知道王主任的習慣,也是一般隨員守則,除了轉達總統的「交代」外,多一個字也不會說,我沒有再問王主任。我揣測,春暉堂往年是接待先總統蔣公的處所,特別是臥室家具及陳設,完全沒有改變,睹物思親,不能入睡乃合理推斷!

經國先生逝於民國 77 年(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迄今卅餘年,他的言行舉止,常留人們內心深處;尤其他喜歡以「小故事,大道理」啟發人們思維,導正人們觀念。譬如他常說的勸人樂觀一則小故事:有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的開染坊,當年染布須太陽曬乾;小兒子賣雨傘,必須下雨才會有生意。今天下雨,老太太愁著大兒子的布無法曬;第二天出太陽,她又憂心小兒子的雨傘賣不出去;致老太太每天愁容滿面,憂心不已!偶有某善心人士勸老太太說:老太太妳何不晴天想著大兒子可以曬染布,下雨想著小兒子可以賣傘。老太太忽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從此心頭愉悅眉開眼笑

經國先生告訴世人忠言警語,不勝枚舉,像他在行政院長任內,倡十大經濟建設,有人聚眾抗議,特別指高速公路只是為高官行車方便,無補於世,經國先生只答覆說:「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簡單一句話,數十年來國人念茲在茲!直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高中教師投書/延後上學反強化補習和熬夜 教部畫錯重點


2022-02-17 01:08  聯合報 /   葉震南/高中教師(高雄市)
教育部預計今年九月起全國高中實施「延後上學」,第一節課八時十分前到校即可,草案擬讓學生一周有四天自主運用早自習。記者鄭超文/攝影



近期「國高中延後到九點半上學」提案引發正反意見交鋒,支持主要理由是高中生課業壓力太重,睡眠時間不足,但教育部的回應只針對高中部分研議中,筆者以高中老師與學生家長的身分提出所見所感。

少子化浪潮下,應屆高三生畢業總人數已少於大一新生的招生名額,一○八課綱主張減少學科內容刪減學科時數抽離為自主學習時數,並增加多元選修課程。基於大學窄門大開及學科難度降低,課業壓力理應減少,但倡議延後上學的高中生依然聲稱升學壓力導致睡眠時間不足,筆者認為現實面原因有三:

一、一○八課綱升學制度以降低學生考試壓力為名,將七月分科測驗取消「國、英、數乙」三科,二月學測「國、英、數學B」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並沒有當年度二次彌補機會,只能選擇重考次年學測,考招制度走回頭路,一試定終身噩夢重現

二、一○八課綱要求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多元選修心得等作為升學重要參考,高中生在學科成績與資料堆積之間,蠟燭兩頭燒。偏鄉或非第一志願學校在多元選修課程大學支援師資資源偏少,形成另類的「城鄉教育落差」。教育部卻要各高中自立自強,找尋師資、規畫課程,協調教室,要高中比照大學多元選修,但大學可假日、夜間開課,避免衝堂,錯開教室,規畫課綱的大學教授漠視高中大學在資源上現實差距高中多元選修課如同大學通識營養學分外聘教授對高中生並無管理義務,學生對戰玩手遊,蹺課逛街,也無人聞問,蜻蜓點水式多元選修,付出的代價是學科知識淺碟化

三、高中生聲稱睡眠時間不足,另一主因在沉迷手遊無心學習,只能訴求課後補習。手遊與補習占用過多課餘時間。最近對岸也針對降低課業壓力採行兩大策略:一、管控手遊公司對於未成年帳號的上線時間;二、禁止課後學科補習班設置。這才真正打到痛點。台灣延後上學只是讓高中生認為晚上還可以熬夜熬更晚,教育部完全看錯重點。

一○八課綱降低數學學習時數,但一一一學測數學A嚴重挫敗學生的學習動機減少學習內容卻提升考試難度取消數乙分科測驗卻忽視大學商學院招生需求,又不得讓數乙分科測驗回歸。過往的教育制度,雖然不甚完美,但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崛起,依靠的是台灣過去堅實學科教育培養出的本地人才教育部一味貶低過去,高唱讓學生「自主到校自修、正面管教」都是華而不實的口號,請教育部修改錯誤的考招制度,不要一味討好學生,看網路聲量決定教育政策,坐在辦公室裡打高空。請到高中課室觀察新課綱真實的運作狀況,詢問第一線高中教師的心聲,才不會越錯越離譜。















歷史與無痕山林的爭辯/古道上的礙子與酒瓶


2022-02-17 01:10  聯合報 /   游永福 /甲仙文化工作者(高雄市)
Youtuber淨山卻意外撿拾日治時期物品並當垃圾丟棄,引起文史界驚訝,直呼那些酒瓶丟不得。圖/翻攝自Youtube



去年,美濃愛鄉協進會邱靜慧總幹事擅長 Peak Finder群山在召喚應用程式林瑞晉老師,及一票伙伴們,經幾個月踏查,確認了一九○四年台灣堡圖」的六龜里通往枋寮后山段古道確實路徑,這條幾十年無人走的路徑已草木叢生。在「台灣堡圖」上,沿著路徑有一條電信線標示,相關伙伴踏查時也確實找到殘存木頭電桿與礙子;標示「」字與和平鴿圖案的礙子,經送請中華電信鑑定,確認是早期承接日本時代電信線路之後更換。

同年十月一至三日,由高雄市政府客家委員會主辦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合辦美濃愛鄉協進會執行的「修復百年記憶 -- 六龜后山手作步道工作坊活動,熱絡進行,是一次連結歷史、文化、科技、環境守護與手作步道元素的完美行動

然而,重要文物礙子」殘存無多,是原地保留還是送到相關館舍典藏,讓伙伴們傷神;筆者私下認為,礙子數量無多應好好典藏,但必須就地量測拍照記錄,之後製作A4圖片,以為導覽介紹。最後,伙伴們還是決定原地保留。數十日後,伙伴們重走行程,發現礙子減少了,乃決定先行典藏。

今年一月廿、廿一日,「台灣三六八團體開團進行霞喀羅古道淨山,走到馬鞍駐在所時,清理了地面上的一大堆日本酒瓶。清理的影片曝光後,有朋友認為該清理,因為破壞環境;更多朋友們認為酒瓶是駐在所遺跡,是日警在此生活證據,山友們都有讓這些物品留在原地默契。到了二月十四日,「台灣三六八」終於發表了「很抱歉這次牽連到了許多人,辜負了大家的期待,本公司深切的感到自責」、「我們會深自檢討反省」等回應。

歷史與無痕山林孰重孰輕各有爭辯。就馬鞍駐在所來說,為了不讓環境髒亂,不妨就地倒置酒瓶,埋一半入土中,編排出「馬鞍駐在所」名稱,或可兼顧環境,並讓歷史更為清晰。














延後上課 非補眠而是捕夢


2022-02-17 01:08  聯合報 /   陳招池/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教育部針對高中生延後上課議題,規定各校不得強迫學生八點十分前到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最近教育部頻頻出招,針對高中生延後上課議題,規定各校不得強迫學生八點十分前到校。這項調整關係到全民作息習慣,評價兩極,撻伐有之,認同有之,莫衷一是;我則持另類觀點。既然教育部已公布九月開始實施,那就接受吧!但要善用這個時段去追夢、捕夢,把原本不足處補足,翻轉自己的劣勢成優勢,才是「聰明人銜魚上岸」般有所得。

高中生不是小學生,多半能自主學習,也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不要的又是什麼?心裡很明確。但礙於教育法規和學校規定,把課程排得滿滿的,看似滿漢全席,但是不喜歡吃的菜,卻硬要你吞下去,那是很倒胃口的宴席。

以前我求學階段時,不敢也不能有自己的好惡,討厭的課程非修不可,只好囫圇吞棗,現在想來還是很痛苦;反之,符合興趣專長的功課,卻沒時間深入探究,縱使選修有關課程也都蜻蜓點水無法滿足求知慾。直到退休後,才猛 K書趕功課,雖然還來得及捕夢網,但在人生閱歷上總感覺缺少什麼似的。

有鑑於此,我很認同高中生利用延後上課的時間,好好去追夢、捕夢,把夢網中不足或闕漏處縫補起來,未來選擇讀大學的哪個科系,心裡就會很篤定,不會猶豫不決;同時,進大學後,也能因為你已具備該領域先備知識或經驗,而駕輕就熟

反之,若以補眠為決策考量,那就大錯特錯了。向來,我國以農立國傳統觀念,要求子弟要養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有助生長發育順遂,若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上學,不但整個作息違反生理時鐘,還是國力衰敗濫觴,主政者豈可忽視?因此,以補眠為調整作息理由,那才是哪壺不提,提哪壺的錯亂,倒不如不調整!













美海洋界限報告 台灣如何回應


2022-02-17 01:01  聯合報 /   宋燕輝/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台北市)
針對南海仲裁案,海牙法庭認定太平島,是「礁岩」而非「島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今年四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將屆滿四十周年。作為此被視為《海洋憲法》的非締約方美國,上月發布了「海洋的界限報告第一五○號,指出多處中國大陸的南海海洋主張與國際法相違

美國務院發布此份報告,有何用意?拜登有意升高「南海法律戰」嗎?對台灣在南海的海洋主張會有什麼影響?蔡英文政府是否該回應?

美國務院的報告是針對中國大陸,甚少涉及台灣的南海主張或法律論述。提及台灣只有四處:第一,台灣瀕臨南海,但國務院避開採用國家名稱,提台灣時是用聲索方;第二,報告提到民國 36 年(一九四七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所公布的南海諸島和斷續線圖;第三,台灣主張南海所有島礁和島群的領土主權,此與中國大陸一樣;第四,附件三有關中共《領海法第二條規定中國的領土包括台灣。

南海仲裁案」之裁決認定南海所有島礁無一可被視為「全權島嶼」。依此裁決,南沙島礁,包括太平島,都被認定是「岩塊」,因此,不能主張專屬經濟海域和大陸礁層,且日後任何建設或人類活動都無法將此些島礁轉變為「全權島嶼」。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國支持南海仲裁案裁決法律約束力,但美國對南海特定島礁是否依據《公約》第一二一條三款規定應被視為「岩塊」表示未持立場。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十二月,美國務院發布之「海洋的界限第一四三號報告也做過同樣的立場聲明。基此,美國並未認定太平島並非「全權島嶼」。

美國要求中國大陸與菲律賓遵守仲裁案之裁決,但自己又不對《公約第一二一條三款國家實踐和「法之信念」做出分析報告。事實上,根據美國對《公約》第一二一條三款的解釋,以及自己就其西太平洋離島主張是「全權島嶼」的國家實踐,此衍生雙重標準問題。主要是這個原因,也有可能是深入研究過其他沿海國的實踐,美國對南海特定島礁的法律地位不持立場。依此,我政府相關單位應掌握美國沒有認定太平島是岩塊,也沒有說太平島無權主張專屬經濟海域的政策立場。

除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和西沙群島,以及東海釣魚島列嶼,北京至今並未公布東沙、中沙及南沙群島的領海基線。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務院在報告中擅自揣測、先替中國大陸劃東沙、中沙及南沙群島的領海基線,而且還採用直線基線畫法。就國家實踐而言,此種作法甚為少見。華府在打什麼算盤?是超前部署?還是先發制人?

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規定採用以直線基線為主,正常基線為輔混和基線劃法。根據民國 88 年(一九九九年)行政院公告,民國 98 年(二○○九年)修正的中華民國第一批領海基線、領海及鄰接區外界線,東沙是採用混合基線,而中沙民主礁黃岩島)是採用正常基線畫領海外界線。但至今南沙群島領海基線仍未公布

兩岸就南海問題存在共同利益美國務院的報告影響我在南海主張的海洋權益。我政府應仔細研究,決定如何作出必要的回應。












落實部落集體權 才是真「全面民主」


2022-02-17 01:12  聯合報 /   劉烱錫/台東大學教授、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總幹事(台東市)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推出的2021年民主指數,再度提高台灣的民主名次。圖為去年公投前一天晚上藍營在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前大集結,為公投催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聯合報報導,經濟學人資訊社公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民主指數報告,台灣排名全球第八,是亞洲唯一擠進前十的「全面民主國家

但遺憾的是,台灣原住民部落集體權仍未依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落實,懇請蔡英文總統信守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八月在蘭嶼的承諾,盡速在本年度內實施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已修法通過的《原住民族基本法》有關部落公法人的條款,這樣台灣才是貨真價實全面民主國家

聯合國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年)《里約熱內盧宣言》指出原住民部落對人類永續發展貢獻,民國 96 年(二○○七年)通過的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指出土地是核心議題。美名為文明的城邦文化Civilization)常伴隨文字發明、封建階級及私有土地制度、全面開墾自然生態環境等。部落社會原住民則多將土地視為神的,不是人類的,更不是個人所有的;他們不是沒有能力大面積開發土地,是根本就沒有破壞土地惡念

北美西海岸原住民西雅圖長老的名言,指出土地是神的,不是人的,是讓人與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台灣及其他南島語族的部落社會也普遍如此。全國族譜最長,超過六十代的 Kasabakan (射馬干部落哈古長老指出,該部落十八次遷村過程,有一次讓給蝦群,一次讓給鹿群,因為人的尊貴就是懂得禮讓動物,不是霸占土地

在日本帝國侵略之前,台灣還存在七百多個具有生活領域主權的部落社會各個傳承與自然生態共存在地文化歷經日本與中華兩威權政府殖民統治,以及大面積開發近百年之後,行政院在民國 85 年(一九九六年)成立原住民族委員會,至今仍被謔稱為「理蕃官」;其英文名稱為 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s,主任委員由行政院長任命,族群委員主任委員任命,不是來自部落或族群議會授權名不符實,還容易被誤以為是眾多部落代表組成全國原住民議會民主自治機構

我國把聯合國民國 119 年(二○三○)永續發展目標列為施政方向,相信各部落在各自的傳統領域永續發展基本要求。但部落至今仍無法律身分遑論土地自然主權歸屬。理應屬於各個部落一五0萬公頃森林碳主權歸誰呢?難道要如溫泉法部落溫泉回饋金繼續歸原民會鄉公所可以經部落同意發展地熱能與觀光利用嗎?

請給部落一個法律身分,這是我國永續發展根本課題別再耽延


薛承泰/機率與信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機率與信仰
◆  周行一/超韓趕日還要雨露均霑
◆  李清志/偽出國的能力
◆  李清志/超現實銅像公園
◆  楊志良/福食:絕子絕孫的最後一根稻草








薛承泰/機率與信仰


2022-02-17 00:55  聯合報 /   薛承泰(作者為退休台大教授)
「俄國是否會入侵烏克蘭?」考驗了「機率」與「信仰」思維。(美聯社)



絕大多數人每天會看到太陽,至於是否會碰到天然災害,就要看運氣了!自然界中事件發生頻率不同,基於每個人所處的時空環境,對於事件發生機率的認知就很不一樣;例如,在台灣發生地震與颱風並不意外,但對美國中西部人來說,這些經驗較稀缺,較多的是龍捲風。總之,「少見多怪」與「稀鬆平常」的認知差異,在於經驗所發生機率

網路上看到一張以「佛緣」為題的照片與文字說明,內容為毛澤東在一場會議中向坐在前排的佛教大師請益,毛問怎樣才能讓人相信輪迴的存在?大師反問:「今天你能看到明天的太陽嗎?」毛答:「看不見」,大師又問:「那你相信明天會有太陽嗎?」毛笑著說:「我明白了」。

這段對話可能是穿鑿附會,然而,論述的重點在於,輪迴並不存在於我們的經驗當中,機率是「」,而看到太陽在我們的有限生命中從未缺席,機率是「百分之百」;由後者的全機率投射到前者的零機率,非基於科學而是信仰。許多的宗教信仰,不就是從今生經驗來投射未來或不可知的世界嗎?信仰彌補了人們在經驗上的無知與空白,換言之,有了「信仰」即可以超越「機率」的思維

就像是遠古部落,祭拜山神祈求火山不要爆發;儀式完畢後,一旦火山真的爆發,仍可歸因於人們敗壞綱常或因領導人揮霍無度欺壓百姓,於是整肅百姓或反抗霸權應運而生,最後,百姓或領導人的生存機率改變了,信仰仍然屹立不搖!

走入現代,許多信仰一一被「科學」所除魅並改稱為「迷信」。科學透過資料蒐集與驗證事件機率化」,也是「理性化」;所以專家會告訴我們,台灣發生七級以上地震機率以及打疫苗與不打疫苗感染新冠病毒機率的差異。即使至今科學未能達到百分之百的「」,但越來越多人接受科學的「求真」而放棄一些非理性的信仰,而人類也自詡這就是「進步」!

春節期間有兩件事正考驗著人們的「機率」與「信仰」思維。第一則是「俄國是否會入侵烏克蘭?」近日來媒體幾乎天天報導俄國大軍集結在邊境,指出二月份或北京冬奧結束後爆發戰爭最為可能。專家是從俄軍集結的數量與地點,以及演習的規模與頻繁,來判斷戰爭的機率。可是在另一方面,媒體在街頭訪問俄國民眾,許多人不認為會發生戰爭,因為他們相信俄烏具兄弟情誼,普亭是好人…。俄烏最近是否會開戰,答案即將揭曉,筆者認為,真正的關鍵應在於強權領導者的「判斷」與「意志」,您說這是「機率」還是「信仰」?

第二則是「蔡總統的博士學位是否有問題?」起初這個議題多數人應會認為是無聊的政治鬥爭;特別是在學術界,總覺得要通過一關關的審查,想要「作弊得逞」,機率幾乎是「」。可是會掀起驚滔駭浪,是因為:一、府方的反應與作為,尤其是教育部封存論文卅年,引發眾人「此事不尋常」的認知;二、蔡總統的學歷不論在學界或政界都應經過多次審查,人證與物證應還在,卻沒看到有力舉證; 三、英國方面為何不一次正式行文完整說明呢?

攻讀博士是一段歷史的存在,不是機率,更不是信仰!該喚醒的是,何以會變得如此詭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