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台積一個人的武林」成台股隱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經濟日報社論/「台積一個人的武林」成台股隱憂
◆  聯合報黑白集/邪慾橫流,政府旁觀
◆  聯合報社論/陸客來台解禁,AI政府還在等誰的指示?







經濟日報社論/「台積一個人的武林」成台股隱憂


2024-04-13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積電。路透


台股今年以來表現極為亮眼,首季加權指數上漲13.8%,其中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因受惠於AI熱潮、日本熊本設廠順利等利多因素,飆漲了31.3%貢獻大盤上漲點數逾六成,因此第1季台股被戲稱為「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根據證交所3月29日公布的資訊,台積電占大盤的比重已經來到31.5%,穩居龍頭並以極大差距遙遙領先二、三名。

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何以為台股帶來一縷哀愁?主因在於,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為了保護美國投資人,降低單一檔成份股操控指數期貨價格的風險,在美國商品交易法訂定多項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若單一成分股占整體指數權重連續三個月中有超過45個交易日超過三成,將會被認定為窄基期貨Narrow-Based Security Index Futures) ,屆時將禁止美國投資人(含合格機構投資人)交易。

當然,依 SEC 規定,並非所有窄基期貨皆禁止美國投資人交易,其豁免的條件為:外國個股證券期貨及窄基期貨契約,其「交易標的之主要市場不在美國」,且該等期貨契約之交易、結算、交割皆不在美國境內進行,並以現金結算進行,則可成為美國境內投資人適格的機構投資人之投資標的,如台灣期貨交易所所掛牌交易的航運期貨即屬豁免條件的窄基期貨。

基於美國法規,由於至3月底止台積電占大盤的比重已經來到31.5%,再加上台積電在美國有發行ADR,台股期貨及小型台指期貨可能再重蹈民國一一O年(2021年)4月1日被歸類為窄基期貨的宿命,且不符合豁免條件,進而讓美國投資人不得交易台股期貨及小型台指期貨。根據報導,由今年2月15日至4月2日止,台積電占大盤的比重已有28個交易日超過三成,只要在5月14日前再有17個交易日台積電占大盤的比重超過三成,那麼期交所就必須向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通報。當然,通報後三個月後的交易許可才會被取消,然而以目前的情境觀之,台股期貨及小型台指期貨再被歸類為窄基期貨的機率極高。

目前期交所掛牌交易的期貨契約,包括電子期貨、台灣永續期貨、小型電子期貨及半導體30期貨,因其契約標的指數單一成分股票權重超過三成,另單一證券期貨契約之台積電期貨、小型台積電期貨因未符合「交易標的之主要市場不在美國」要件,被歸類為窄基期貨,故不得提供給美國境內投資人交易。

因此,如果近期台股期貨及小型台指期貨再被歸類為窄基期貨,那麼美國合格機構投資人將不能交易這些期貨,最直接的是會造成台股期貨及小型台指期貨的交易量的減少,以民國一一O年(2021年)4月首次台股期貨及小型台指期貨被歸類為窄基期貨的經驗值來看,外資占大小台指期成交比重,由民國一一O年(2021年)1月之40.5%降至民國一一O年(2021年)4月底之35.7%

此外,在大小台指期被歸類為窄基期貨時,也極有可能間接影響美系機構投資人投資台灣股市現貨市場的意願,其主因有三:其一,台指期是機構投資人對其現貨投資執行避險之主要工具,少了避險工具當然會降低投資人對現貨市場投資的積極度;其二,台指期亦是機構投資人對配合其現貨投資建構多樣性交易策略的重要工具之一,尤其是台指期可以提供較低成本的資產配置;其三,台指期亦是機構投資人執行現期貨套利交易不可或缺的配套商品。

總之,台積電的股價推升成就了台股指數站穩20,000點的台灣驕傲,但在「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陰影下,亦使台股期貨及小型台指期貨再度陷入被歸類為窄基期貨的風險中,進而可能對台灣期現貨市場的交易造成負面影響。在此事件引爆之際,我們引頸企盼主管機關因應新資本發展的藍圖及對策,同時也期許新對策中能包括如何精進指數編製,進而使台灣資本市場更穩健發展。











聯合報黑白集/邪慾橫流,政府旁觀


2024-04-13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有關黃子佼被查獲持有兒少性影像,是否再修兒少性剝削罰則,衛福部長薛瑞元(左)表示,立委有相關提案,他對修法樂觀其成,並看在立法院如何討論。記者林俊良/攝影


藝人黃子佼因持有兒少性影片遭外界譴責,名嘴、藝人、政治人物爭相跳入戰局,砲火亂射。令人咄咄稱奇的是,政府各部會卻像事不關己,全都袖手當起觀眾。NCC、數位部、衛福部互推責任,沒有人覺得此事是自己責任;檢調更裝作天下太平,彷彿無人受害。

黃子佼持有非法兒少性影片,北檢卻判以緩起訴;外界強烈譴責,這是起碼的道德良知。而「創意私房」網站販售這些影片,除助長邪慾,更殘害兒少身心,政府部門卻視若無睹。NCC更稱,由於《數位中介法》未完成立法,無法「斷網」讓該不法網站消失。

兒少性剝削防制主管機關是衛福部,根本心不在焉,推三阻四說了一堆奇怪的理由。而有權力執行斷網的數位部,則說衛福部得發文過來,它才能行動。最後,在輿論強烈要求下,衛福部才發文數位部,迅速將「創意私房封網。且看,走一步就能完成的事,各部會卻有無數個理由推託,這種政府能把民瘼放在心上嗎?

在一票吃瓜群眾中,最令人失望的是檢調。北檢以黃子佼案情「不嚴重」而給予緩起訴,但他購買不法兒少性影片的時間長達七年,最近他又被控性侵十七歲少女,檢調也毫無行動。直到近日北市婦幼隊報請偵辦,北檢才分案調查。這比起去年北檢偵辦里長登陸之迅猛,有如天淵之別!















聯合報社論/陸客來台解禁,AI政府還在等誰的指示?


2024-04-13 00:1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宣布,首任閣揆將由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擔任,並期許卓榮泰組成「AI內閣」。記者季相儒/攝影
波波漫畫


對於馬習二會,外界焦點集中在兩人會晤的政治意義;但會中習近平談到兩岸交流的一段話,也不容忽略。習近平說,「熱誠邀請廣大台灣同胞多來大陸走一走,也樂見大陸民眾多去寶島看看」;此話被視為釋出兩岸交流善意,包括准許大陸民眾以個人或組團方式來台。對此,我國旅遊業者頗感振奮,要求政府解除禁團令;但陸委會冷回,我們還在等他們的決定。

受制於兩岸關係緊張,兩岸的觀光交流近年如同「鬼打牆」般,一直在原地打轉,互相指責。蔡政府去年大選時宣布,今年三月開放國人赴陸觀光;但未等到真正實施,二月初便又宣布,六月起將再禁止出團。這種忽開忽禁的決策,除捉摸不定,也完全不顧業者和民眾的需求。陸委會的說法是,對岸要不要放他們的團客過來,始終沒有做出決定;若是單邊開放的不對等交流,會造成我龐大觀光逆差

這些理由,人們聽煩了。就像石斑、釋迦等農漁產品因查出病蟲害等問題遭禁,農業部也不斷嚷嚷要告到WTO,但總是無疾而終。事實上,政府是為了自己顏面,不曾想要解決問題。對於陸委會指控對岸迄未解除禁團令,大陸方面的說法其實也相當雷同。國台辦稱,民進黨政府至今沒有解除對大陸民間赴台交流的禁令和限制,少數赴台交流都必須通過「專案申請」;此外,蔡政府還對台灣民眾參與兩岸交流採取或明或暗的手段打壓,製造「綠色恐怖」。

由此看來,我方責怪陸方不解除陸客來台禁團令,陸方不滿我方不解除兩岸交往限制,這是雙方交流阻滯的主因。如此你怪我、我怪你,雙方又無任何溝通對話的管道,不斷「鬼打牆」地互控,兩岸緊張關係怎麼可能緩解?這次,藉著「馬習二會」的場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口說出歡迎兩岸人民互訪之語,可謂跨越兩岸政治及行政障礙,直接發出解除交流障礙的訊息。如此一來,民進黨還有什麼理由繼續拗?

陸委會回稱「我們還在等他們的決定」,既未肯定對方的善意,也擺明無意主動回應。這正是蔡政府八年來一貫的無所謂和冷漠。要問的是,正在籌組中的賴政府呢,也覺得此事無足輕重、不值得在乎嗎?

別忘了,賴清德日前提出「卓鄭配」的正副閣揆名單時,宣稱新內閣將是講究「行動」(active)與「創新」(innovative)的「AI 內閣」。在就職前夕,賴清德收到對岸這樣一個清晰友善的訊息,對降低兩岸緊張及恢復兩岸觀光極有助益,如果他裝作視而不見或躑躅不決,「AI 內閣」的「行動」二字馬上落漆;如果他效法蔡政府的推拖賴策略,「AI 內閣」的「創新」密碼也會跟著糊掉。如果還沒上任,賴清德政府就在交流議題上被民眾看破手腳,他要鞏固自己未來四年的領導權威,恐怕是極為困難的事。

美國國務院對於馬習會的評價是正面的,認為有助改善兩岸關係,也支持兩岸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繼續對話。這個訊息,相當明確。重點在,處於蔡政府與賴政府的交接空窗期,賴清德有沒有足夠清晰的意識和能力要如何領導國家。如果他用「務實台獨工作者」的框架來處理兩岸交流,一味強調「台獨」而忽略「務實」,他就會錯過習近平釋出的和平訊息,從而錯過台灣民眾和觀光業者的期待,錯過兩岸人民可以從交流中彼此激發的好感與善意,同時也毀掉自己「AI 內閣」的招牌。

兩岸交流必須結束鬼打牆的狀態,陸方明快宣布開放陸客來台,我方也立即鬆綁六月禁團令。



海洋保育法立法 永續漁業資源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海洋保育法立法 永續漁業資源
◆  編特別預算 助花東重建
◆  馬英九「愚人自任」 續和平香火
◆  恢復「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認知
◆  鐵道救援量能大可協助醫療
◆  救貓或拆樓? 動保機關的難題
◆  兩岸雙贏才是王道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海洋保育法立法 永續漁業資源


2024-04-13 00:55  聯合報/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前所長(台北市)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原定於3月進行逐條審查海洋保育法,最後卻因程序問題決定擇期再審。綠色和平表示,朝野立委應加速審查海洋保育法,保障漁民與原住民權益,以及守護岌岌可危的海洋生態。記者潘欣中/攝影


廿七年前聯合報、中研院動物所、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及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等五個單位,在已故海外學人賈福相教授(筆名莊稼)的號召下,在中研院連續四年舉辦「台灣海洋環境大會」,目的在推廣海洋保育的觀念和知識,讓國人了解到原本美麗多樣的台灣海洋生物在過度捕撈、棲地破壞及汙染等人為破壞下已嚴重衰退,亟需喚起民眾重視來積極挽救。

民國八十九年(二○○○年)第四屆大會的主題是「許海洋生物一個安全的家」,目的就是要推動「海洋保護區」的畫設與有效管理,因為這是海洋保育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後來在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通過的「愛知目標」11及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4的海洋目標14.5,就設定到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底,全球需有十%的海洋被畫入保護區範圍。雖然並未完全達標,大約只有七點八%,但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底締約方大會通過的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昆蒙目標」,更增加到全球卅%的海洋必須被納入海洋保護區的範圍,此即所謂30x30的目標。

反觀台灣,由不同法令畫設的保護區大約已有六、七十處,但大多數並未能有效管理,且民眾守法精神不足、保育觀念落後,及公權力不彰等,以致成效不佳,有如紙上公園。如用兩百浬經濟海域當分母來計算,台灣海洋保護區的面積比僅約○點八%。此外,在管理上也缺乏長期監測及評估、社區參與、以及違規的取締和罰則等,這些都需要努力改進來跟上國際腳步。

然而,要能振衰起敝、亡羊補牢,還是先要有海洋保護區專法,政府有專責單位來負責全國海洋保護區的事務,並能與國際交流和接軌,這也是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成立海洋保育署的重要使命。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通過的《海洋基本法》及《海洋政策白皮書》,亦要求《海洋保育法》應盡速完成立法工作。

非常遺憾,已延宕四年的海洋保育法立法工作,行政院在今年三月送立院審查的公聽會上,仍遭遇若干漁民和原住民代表杯葛。事實上海委會在過去幾年已在各地舉辦過不少的溝通和協調會,草案修訂也已不下十個版本,絕非倉促立法、先斬後奏。何況要畫設一個新的海洋庇護區,都需先經過地方公聽會和有漁民和原住民代表在內的審議委員會同意,非海委會可任意為之。但令人憂心的是,一些反對論述其實有似是而非、混淆視聽的疑慮,亦有違全球海洋保育和漁業永續的國際趨勢。

畫設海洋保護區就是為了要保育和復育日益枯竭的漁業資源及海洋生物多樣性,讓漁業資源可被永續利用,不會因竭澤而漁讓海洋漁業淪為夕陽產業。目的是要「復漁」和「救漁」,而不是「滅漁」,讓漁民可以永續的捕魚。

保護區也是為了要保障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會因魚源枯竭而讓原住民捕魚的傳統文化消失。最現成的例子就是蹦火漁業和底曳網的牽罟等傳統漁法,正面臨無魚可捕而可能很快會走入歷史的命運和窘境。

海洋保育法》是為了要讓漁業資源永續利用,恢復台灣原本美麗又豐富的海洋生態。希望大家支持海洋保育法立法,不要讓下一代檢討和批判,不要成為讓海洋資源枯竭的歷史罪人。













編特別預算 助花東重建


2024-04-13 00:50  聯合報/ 陳貴端/逢甲大學教授、曾任職立法院立法諮詢中心(台中市)
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教育部在行政院會報告「0403花蓮地震災後復原重建報告」。本報資料照片


花蓮大地震災後最重要的是重建工作,行政院各部會已彙總相關方案和措施共卅項,包括死亡、失蹤和重傷者救助金和慰問金、工作津貼、安遷和租屋賑災物質、獎學金補助、金融協助、稅捐減免及針對原住民和役男扶助方案等。蔡英文總統赴花蓮勘災時承諾「中央會與地方全力合作,用最快速度復原及振興災區」、「應該動用所有資源、災後安置、重建過程要讓受災戶負擔更小」。

救災重建工作應不分藍綠,最重要的是財源,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地方政府分配財源有限,特別是花東政府。陳揆說:救災「預算編列實際上是相當關鍵,有好的預算編列機制,才能因應各項可能產生緊急應變所需的各式各樣作為」、「我們完全尊重立法院對於預算審查、審議,監督工作。但我們也強調現有預算制度,特別是有這些特別預算的話,實際才能夠在第一時點,確保國人生命、財產、安全,使大家更加平安」。

花蓮大地震之前,立委傅崐萁提出「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但國發會回應:現行機制足,不需要;交通部則稱窒礙難行。民進黨黨團總召說,立法院所提「特別條例草案」,違反憲法七十條「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如果這樣可以,那以後總預算讓立委來編就好」。不過,此認知顯有誤解,行政院及立院均可提法律案,總預算是由行政院編列、立院審議。特別條例若經立院通過,行政院必須依法編列特別預算,送立院審議,絕非立院編總預算,朝野應該有共識

扁、馬、蔡時期頻繁編列「特別預算」,包括擬增加支出規模,執行有彈性,規避公債法「存量及流量限制」、「經常性與資本門比例限制」、「舉債方便」等,把「特別預算常態化」,已逾越預算法特別預算僅限於「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等」的編列界線,成為總預算外第二個預算,破壞年度總預算的整體性及國家資源整體分配,且戰且走,沒有特定挹注財源,開啟債台高築、債留子孫另一扇門

災後重建包括恢復及強化對內及對外交通建設及協助受災戶度過難關,安遷救助、租屋補助、居住協助、住宅重建,重購震災,失去依靠者急需救助等。其財源主要為「動用政府預算撥付」及「民間及國外湧入善款」,花東地區聯外交通長期以來受到忽視,影響花東人民「行」的安全、便利及經濟發展,人民悶在心裡。

九二一大地震後,李登輝前總統快速發布「緊急命令」編列「中央政府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特別預算」,讓重建工作快速進行。現在民進黨政府延續執政,不應等待新政府上台,應盡快提出「○四○三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編列災後重建特別預算提交國會審議,相信國會必會全力支持。救災應不分藍綠,花東地區的建設不應長期被忽視,中央及地方可藉此次災變痛定思痛,並做好國土整體規畫,以加速國家建設。












馬英九「愚人自任」 續和平香火


2024-04-13 00:50  聯合報/ 胡又天/作家、出版人(台北市)
馬英九(左)與習近平(右)繼2015年在新加坡會面後,10日第二度在北京會面。新華社


馬英九前總統第二次訪陸行程,選在四月一日愚人節出發,頗堪翫味:並非尋常開開玩笑、擺人一道的西洋愚人節作派,而是中國式的「自認愚人」,並且「愚人自任」。

一輩子感念經國先生的馬英九,在大中華思想久被拆解、否定的今日台灣,可謂碩果僅存的、還能代表「老國民黨」情懷的最後一個傳人:相比於已流於犬儒、庸俗的絕大多數投機政客,以及在綠燄下怕被嘲謔而失語的許多文化人,馬英九仍然相信著似已落伍的三民主義。這讓他看起來經常顯得愚拙,然正因為這份愚拙,他一言一行間,也就表露著一份現今已然絕跡政壇的「至誠」。

在世界局勢愈加詭譎險惡的今天,馬英九此行訪陸,並沒有提出什麼具新意或挑戰性的見解,惟有將此殘軀貢獻出來,配合中共演出幾場大戲,而在祭禮中提攜幾個青年,為和平續上一點香火。我們本難期待他或任何人能做到更多,然而馬這十天已然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

觀察大陸媒體與網友的反應,馬在行程中偶爾在幾個無關緊要的細節上特別「得意」,如參觀中山紀念館時反問導覽員「國父穿幾號鞋」,在北大座談會稱讚魏碑體的名牌把他名字的「」字寫對了,有網友覺得可笑,但更多是覺得可愛、純真。

現今網路時代,公眾人物大多極力將自己表現得精明、世故,發議論時也多汲汲於鬥氣、鬥智;如馬英九這樣不憚於從心所欲、一任其愚拙純真的長者,可說是非常罕見的了。然而,或許也就是這樣的氣質,而不是什麼價值、論述,才能真切地感通許多大陸同胞。

希望有心人能珍惜這柱來之不易的香火,莫使它成為絕唱。接下來該是我們的事了。















恢復「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認知


2024-04-13 00:49  聯合報/ 吳建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校長(台北市)


馬英九前總統第二次訪問大陸,筆者認為最大的成就,就是重新喚起台灣人民恢復自己也是中國人的歷史認知,回到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歷史真實。

從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光復以後,政府就努力推動「台灣人就是中國人」的重要民族文化認同工作。為恢復被日本殖民帝國五十年統治與「皇民化」政策誤導的思想餘毒,經過五十年大力復原,台灣人已逐漸回歸認同自己祖先大多來自大陸,無論閩南、客家,都能接受這個永難改變的歷史記憶與事實。那時,幾乎無人否認或挑戰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說法。

李登輝總統時期為了進行台灣政治全面本土化,不惜以「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混淆違憲說法,在民族、國家認同及文化認知上,挑戰台灣人民的共識基礎,企圖改變人民的思想,大膽向台獨邁出重要一步

可惜當時國民黨內的大老諸公,只妄圖保有官位,鮮少有人敢質疑與反對李登輝罔顧事實的模糊說法,乃至積非成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說法開始萌芽,在官場拍馬屁文化推波助瀾下一發不可收拾,台灣人民進入思想認知錯亂迷糊階段,國民黨難辭其咎。

到公元兩千年,台灣迎來第一次政權轉移。為追求台獨的理想,陳水扁政權更提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台灣進入「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政治正確期。從此以後,已很難再聽到政治人物敢承認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怕會失去選票,而刻意迴避應該說明白講清楚的歷史真理。

甚至在馬執政期間,對李開始、扁發揚光大的「去中國化」文化台獨,也未能撥亂反正,台灣更加沉淪

即以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參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為例,他曾認為「自己在政治上是台灣人,文化上是中國人」,筆者因而決定支持他。不過後來柯再也沒有做過相同的表態。可見政治人物都視「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有如政治毒藥,使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距離日益增長,儼然成為截然不同的兩個民族與族群,這就是今日台灣的可悲。

猶有甚者,蔡英文繼任總統後,竟異想天開要前往太平洋諸島國認親,如此荒誕不經的做法的確是侮辱了全體台灣人民。

馬總統的大陸訪問行程,無論是在黃帝陵祭祖,還是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的談話,以及在長城上高唱「長城謠」,處處激動著台灣人民心中深埋的民族血脈。這是台灣人民再度奮起發揚「我是台灣人,更是中國人」的時機,不可等閒視之,有為者當若是也!













鐵道救援量能大可協助醫療


2024-04-13 00:48  聯合報/ 黃如輝/工(嘉縣朴子)


此次花蓮地震公路交通受損範圍大,相對鐵路受損災情況較少,也證明鐵路運輸與港口運輸對於東部同樣重要。鐵路穿過花東縱谷,如果讓救災系統或緊急醫療系統與台鐵結合,例如面臨大量傷患時,利用台鐵報廢車廂打造緊急醫療檢傷車廂,遇到災害立即可以將醫療人員及物資,隨著火車開赴距離災區最近的車站,設置緊急醫療應變中心,讓亟需急救的傷患先得到緊急處置後再後送醫院,也可讓協助救災的警義消得到穩妥的換班休息空間。

平時,這樣的醫療車廂也可進行衛或健檢,花東南北狹長,醫療車廂搭載醫療設備量能大且移動性佳,可服務對象能更多元;每月固定時間醫療車廂可進駐偏鄉車站,讓偏鄉民眾前往車站進行健康檢查或衛教宣傳。鐵路結合醫療、救災與衛教,公部門應該思考可行性。













救貓或拆樓? 動保機關的難題


2024-04-13 00:48  聯合報/ 彭正宇/竹縣動物保護防疫所所長(新竹縣)
花蓮天王星大樓持續拆除中,樓內受困貓咪受到外界關注,有愛貓人士特別在1樓放置2個科技誘捕籠,內有貓罐頭及監視器,一旦發現貓咪跑入就可遙控籠子關門。圖/民眾提供(中央社)


看了四月十一日花蓮天王星大樓強震坍塌現場,動保人士為了救貓阻撓大樓拆除和當地居民代表衝突的影片,心中感慨萬千,兩者間的衝突不正是動保機關這些年碰到的難題?貓的生命固然珍貴,但涉及到人類的財產甚至是生命時,人們到底可以犧牲到什麼程度?不管是動物救援還是救難,喊的人輕飄飄,卻從不考慮動保機關能力及資源,不斷膨脹地方動保機關的業務,只是在這匹半垮的駱駝上,繼續加草。

為了拯救野外落難的犬貓,多數縣市政府都有受理民眾以1959專線通報犬貓救援,而在救援後續更牽涉到龐大的醫療費用及收容照顧工作。以過去經驗,救援犬貓的費用將需要兩倍以上的醫療及收容經費,更有些偏遠縣市因為動物醫療資源匱乏,無法醫治這些被救援的犬貓,根本喪失救援的意義。

如果所有動物都予以救援,那各種不同的動物需要多少不同專科的獸醫師醫治?台灣找得到這些獸醫師嗎?這些動物要有不同的收容空間,要收容在哪?這些不同的動物飲食照顧都需要不同的專業照顧,需要經費及人力支持,我們真的下定決心要做嗎?

地方動保機關原本都是地方動物防疫機關,在不增加獸醫人力的狀況下,增加了數倍原本業務量的動物保護工作,疲於奔命的業務量使得公職獸醫師紛紛離職求去。如果不改善目前動保機關的狀況,反而強加動物救援甚至救災工作予動保機關,這匹駱駝保證就要垮了!












兩岸雙贏才是王道


2024-04-13 00:45  聯合報/ 張人俊/退役中將、國民黨黃復興黨部前書記長(新北市)
前總統馬英九(右4)親祭黃帝陵後,在國台辦主任宋濤等人陪同下參觀黃帝手植柏樹。(記者廖士鋒/攝影)


三月七日,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於聯合報「名人堂」撰文〈兩岸「根」本一中,和平為要〉,言及「為維持霸權地位,美國煽動烏克蘭,希望不費一兵一卒削弱俄羅斯。又將同樣的套路用在中、台之間,將台灣當作棋子,只是不知台灣的領導人是否比澤倫斯基有智慧?」讀之觸目心寒。烏俄已纏鬥逾二年,雙方死傷慘重,何時結束不得而知。

三月十六日,王正方導演於聯合報「名人堂」撰文〈誰是俄烏戰爭的受益者?〉讀者都心知肚明。作者在結尾中提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你要不坐在餐桌上,那你就在菜單上。」季辛吉先生曰:「做美國的敵人很危險,但是做美國盟友更致命。」並提及「切莫忘記這二位名人的警句」,執政者及國人能不警惕?

以哈衝突之慘烈猶有過之,百年積怨兩敗俱傷,仇恨之深幾無調停希望,慘狀如在地獄之中。奢言民主、自由、人權者如美國,為一己之利袖手旁觀,能無愧呼?目前我處於兵凶戰危之中,美國之友我、援我,係基於本身利益、地緣關係、戰略要點,若任其擺布,一旦陷入危境卻望其拔刀相助,靠得住嗎?

台灣未來的前途除「兩岸和平」別無良策。前總統馬英九兩次往訪大陸,「和平之旅」之目的即在促進兩岸和平。以退休之身、愛國愛民之心,不畏僕僕風塵、冷嘲熱諷,謀求兩岸最大福祉與利益。應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依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因意外而擦槍走火,兵戎相見,悔之晚矣!

誠如馬前總統於祭黃帝陵祭文中所言:「和平兩岸,雙贏共榮;同胞一體,允執厥中。」展望未來世局和人類發展的期盼,不外乎以中華文化兼容並包的「王道」精神來確保世界和平。兩岸定要和平共存攜手並進,相輔相成共創繁榮,才是王道。



葉匡時/值得學習的極客企業文化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匡時/值得學習的極客企業文化
◆  廖元豪/敢處罰藐視國會的國會才值尊重
◆  林中斌/無人機:改變戰爭的玩具
◆  薛承泰/教改30周年,能慶祝嗎?
◆  陳冲/IMF不如師法合作社
◆  馬凱/中國會重蹈日本失落覆轍?









葉匡時/值得學習的極客企業文化


2024-04-13 00:39  聯合報/ 葉匡時(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安德魯.麥克菲的新作《極客之道》(The Geek Way: The Radical Mindset that Drives Extraordinary Results)。 圖/取自amazon.com


麻省理工學院的知名教授安德魯.麥克菲最近的新作《極客之道》(The Geek WayThe Radical Mindset that Drives Extraordinary Results)是一本非常值得讀的書。該書的研究發現,過去二三十年來,全球成功的新創企業高密度地集中在矽谷,主要因素在於矽谷企業有特殊的極客組織文化根據作者的定義,極客就是痴迷於解決問題獨行者,而極客所發展出的組織文化矽谷企業成功關鍵

作者認為矽谷的極客企業文化共有四個特徵:科學、自主、速度、開放科學指的是能夠持續地論證事理與真相,論證的方向必須圍繞著事實與證據走,而不是追隨著階級地位走。對於重視階級倫理規矩秩序東方文化來說,科學論證確實是個與傳統文化扞格的挑戰。我們習慣於聽候長官指示,而不習慣與長官平視地討論。也因此,有些企業在開會或討論時,因為擔心低階員工不敢表達與高階員工不同的意見,會要求低階員工先發言。但這樣還是會缺乏相互論證。如何讓組織成員能不分地位的就事論事、依據證據與專業發言討論,值得企業去努力實踐。

自主是指組織員工能否主動積極地負責,而非等候上級指示,或要不斷地協調開會來作決定。習慣於等待命令指示的階級文化,要員工自主當然很困難,但即使是非常強調階級權威的中國,也出現了員工可以很自主的海爾集團。領導海爾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張瑞敏,創造了「人單合一」的原子組織制度,每個人都可以在公司裡自己組織團隊,直接對客戶負責,就是個很好的案例。九二一大地震時,許多竹科工程師深夜主動地從家裡趕到工廠參與緊急應變處理,也是一種自主的體現。我們很難改變社會的整體文化,但我們絕對可以在組織內部創造一個有別於外在社會的自主文化。當然,有些工作如生產製造部門,嚴謹的 SOP 要比自主更為重要;軍事組織通常也必須強調階級次序而非自主行動

速度則指在環境快速且劇烈的變化下,組織要能夠迅速、有節奏地擷取客戶的回饋,並根據這些回饋即時調整產品,同時也可以有節奏地不斷推出更好的產品。由於台灣許多企業是做供應鏈產品與服務的事業,其定位與矽谷企業並不相同。矽谷企業所強調的快速測試方法,未必適用於台灣的企業,但強調有節奏的快速回應客戶,其本質並無不同。對於以內需市場為主的許多台灣企業,如消費品、連鎖店等,極客文化速度觀念應該還是適用的。此外,有些產業如汽車或飛機製造的交通運輸業非常重視安全設計過分強調速度未必是健康的文化。

開放的另一端是防衛,指的是願意面對現實,願意認錯修正。防衛者的心態重視的是「我是對的」;開放者的心態重視的則是「我要做對」。顯然,開放、科學、自主這三項極客文化高度相關如果能重視科學、自主,自然也會有開放文化,反之亦然。在我國,受到面子文化影響,部屬通常不能公開提出與長官不同的意見,也常要替長官承擔錯誤決策的黑鍋。企業高階主管如能放下面子,多些開放心胸,一定能可以讓企業有更好的發展。

管理學開山祖師彼得.杜拉克很早就指出「文化策略當早餐」(Culture eats strategy for breakfast.),再好的策略,如果沒有好的組織文化去執行,都是枉然。這本新書論證的極客企業文化,再度證明杜拉克的真知灼見。 



黃正忠/好聚好散的循環科技

◆  黃正忠/好聚好散的循環科技
◆  劉大年/拜習對話後的美中關係
◆  陳國樑/打仗的錢從哪裡來?








黃正忠/好聚好散的循環科技


2024-04-13 00:27  聯合報/ 黃正忠(作者為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美國商業周刊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曾做過一本以台灣為封面故事的專輯,主題是「為何台灣事關重大」,副標為「世界經濟不能沒有台灣,故台海和平是多麼重要」,關鍵點就在電子科技業的護國群山。這個角色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全球新冠疫災期間,再度發揮了世界無接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助力,使台灣能在封城鎖國衝擊下,創造舉世亮眼超過六%的經濟成長率。

但資訊科技業硬體設備的生產與組裝代工,沒有金屬萬萬不能。如同台灣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無論是基本金屬、稀有與貴重金屬、稀土等,除國內自身回收再利用外,全部得仰賴進口。換句話說,數位化與資訊科技沒有金屬等同被廢了武功。

根據國際組織對於世界資源耗竭日之追蹤統計,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需要一點七五個地球才能提供全球所需的資源,凸顯今後科技勢力的重新洗牌與世界經濟角力,資源生產力肯定是關鍵。全球目前每年五千萬噸電子廢棄物中,只有十七%妥善回收處理,過去台灣電子科技業發揮組裝代工能量,將所有電子零件完美組合成高品質的產品,隨著資源受限、短缺、及資源生產力的要求,未來所有產品中的零件與材料,在生命終了後必須還能進行高品質的零件拆卸與材料回收再利用。循環經濟的特色之一是所有材料得塵歸塵土歸土,擁有材料與零組件好聚好散的能力,就是循環科技中的王道。

蘋果電腦在過去十年發行了超過新台幣一,五○○億元的綠色債券,其中一項資金運用的關鍵領域,就在研發數代自動化機器人來拆解自家電子產品,回收塑膠、一般與貴重金屬、甚至稀土等,大幅強化自家品牌循環設計的技術含量與回收材料使用量。如今蘋果的技術也能拆解其他品牌的電子產品,去年即宣布將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所有蘋果設計的電池將採百分百用再生鈷、磁鐵完全使用再生稀土、電路板百分百使用再生錫焊料與再生鍍金如果哪天蘋果成為電子產品關鍵金屬供應商,各界也不要訝異。未來誰能夠掌握金屬材料,誰就是王道。

能源轉型是全球邁向低碳淨零必走的道路,然多數人不清楚在潔淨能源科技發展中,金屬扮演的角色其實極為重要,包括太陽光電需要的銅與稀土,風電所需的銅、鎳、鎂、鉻、鋅、鉬等,更遑論新能源車種電池中所需的金屬。照目前世界各國已宣布的潔淨能源開發與裝置容量規模, 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前以上金屬的需求量將快速上升三點五倍,故誰掌握這些金屬誰就掌握能源轉型的命根子。

「酒矸倘賣無」在廿世紀是貧困的象徵,但在廿一世紀卻是循環科技先鋒。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對於沒有一滴原油、一點金屬的台灣,過去我們專精好聚製程,今後恐怕得集中火力聚焦在好散科技。能聚能散,台灣絕對還得再強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