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1日 星期六

【專家之眼】解析國際調解院未來發展前景(初五)

◆  【專家之眼】解析國際調解院未來發展前景(初五)

◆  【專家之眼】反了嗎?中選會竟成了立法院的頂頭上司?(初二)
◆  【專家之眼】約克維奇的百冠(廿九)
◆  【專家之眼】如何以 AI 建構兩岸發展的新橋梁









【專家之眼】解析國際調解院未來發展前景


2025-05-31 06:03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30日在香港舉行。圖為出席並見證簽約儀式的代表和嘉賓合影。(中新社)


5月30日國際調解院IOMed: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ediation)於香港經由創始會員國簽署《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ediation)正式成立;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近六十個國家和聯合國等約廿個國際組織派遣代表出席該《公約》簽署儀式。

該組織總部所在地將設於香港灣仔警署辦公室舊址,設立國際調解院係由北京所倡議,該組織能夠順利籌備成立,在相當程度上顯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理念調整重要里程碑。從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中國大陸與印尼、巴基斯坦、老撾、柬埔寨、塞爾維亞、白俄羅斯、蘇丹、阿爾及利亞、吉布提等立場相近國家,共同發布《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聯合聲明》,隨後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2月16日於香港設置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直至最後簽署《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整個籌備過程經過多次談判,最後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10月17日於香港第五回合談判時,達成對該《公約》最終共識,因此方能順利推動最後籌備作業與《公約》簽署作業。

由於該《公約》顯然係有意與由西方國家所主導國際法審議仲裁機制分庭抗禮、互別苗頭,同時北京與各參與創始國亦從不諱言,希望未來能夠讓國際調解院地位等同設立於海牙之聯合國國際法院及國際常設仲裁法院,同時其運作與判決權威亦能與前者並駕齊驅。

國際社會另行設置國際仲裁與調解機制,此舉顯然會影響由西方國家所宰制掌控之國際秩序與規範,但該國際組織宗旨又是符合落實聯合國憲章條款,透過調解方式解決爭端,歐美列強對此充滿忌憚,因此在新聞媒體報導處理上,刻意淡化並對其發展過程視而不見,充分顯露出對此項由北京所倡議國際司法體制,雖感芒刺在背但卻又無可奈何之抵制立場。而臺灣社會媒體取向深受西方影響,對此低調應對,完全不令人意外。

依據該組織基本規章,該組織將可望處理三種不同類型國際紛爭,其中包括國家之間紛爭課題,國家與他國國民爭議以及跨國私人商業爭議事項。由於該組織總部設置於香港,因此此舉可拉抬香港國際地位毋庸置疑。但是由於北京在成立過程扮演積極主導地位,香港特區政府又全力配合,其實亦因此顯現出北京充分掌控香港政治脈動與情勢發展。

吾人必須理解,假若由西方強權以外國際社會其他國家,另立門戶所設置國際仲裁與調解機制,能夠積極發揮功能,透過達成調解國際紛爭實際績效,證明國際社會第三世界或是南方國家,能夠擺脫西方國家介入干預甚至出面調停,透過不受西方主導機制自行解決紛爭,此將嚴重弱化西方強權針對國際規範發言地位

為何北京能夠獲得機會倡議成立國際調解院,建構出有可能威脅與挑戰向來是由西方所主導之國際仲裁與調解機制?其實不盡然是因為中國大陸本身綜合國力崛起所致,誠然強大政經實力確實是有助於北京獲得領導地位,但更重要因素是在於西方國家面對國際紛爭無力主導情勢發展,本身又陷入各項爭議無法脫身,因此在國際社會難以維繫整體威信,相對上亦影響相關國際仲裁與調解機制進行司法裁判公信力。

國際調解院是否能夠成為有效國際仲裁與調解機制,最重要關鍵因素是在於爭議當事者,不論其為國家、企業、組織或是個人,願意運用國際調解院作為解決爭端相互協商對話平臺。在各個不同國際爭議調解與仲裁機制所形成市場競爭架構下,能否找到其發揮功能展現影響力一席之地?

其實國際調解院能否獲得與海牙國際法院與國際常設仲裁法院相同權威性與發言地位,應該會符合社會學所強調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假若能夠獲得實際調解績效,才能夠建立威望與聲譽,從而自然弱化其他國際仲裁與調解機制影響力。但未來發展前景能否如此,就看其是否能夠取信於國際社會,讓其有機會承擔積極職能,在國際舞臺成為引人關注要角明星。









嚴震生/布吉納法索再度出現切.格瓦拉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布吉納法索再度出現切.格瓦拉
◆  陳力俊/一代人傑羅家倫先生
◆  闕志克/經濟霸權轉移間的因應之道
◆  方祖涵/百萬富翁的美國大學教育
◆  陳立恆/笨蛋!問題是「分配」
◆  蘇益仁/給賴政府的健康國政建言










嚴震生/布吉納法索再度出現切.格瓦拉


2025-05-31 00:00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今年莫斯科紅場舉行二次大戰勝利八十周年紀念日,閱兵台是俄羅斯友好國家元首的大集結,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巴西的魯拉、塞爾維亞的武契奇、白俄羅斯的魯卡申柯、埃及的塞西、委內瑞拉的馬杜羅、蒙古國的呼日勒蘇赫等各國總統;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以及前蘇聯部分友好國家的領導人。漠南非洲有多個國家領導人與會,但最受注意的是年僅卅七歲、來自布吉納法索、兩年前透過軍事政變上台的特拉奧黑Ibrahim Traore總統。

身穿軍服、頭戴紅色扁帽,讓特拉奧黑在任何國際場合都是鎂光燈的焦點,但更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反殖民主義、反帝國主義立場,在非洲大陸掀起一股熱潮,讓特拉奧黑成為目前對抗西方世界的指標型人物,被譽為非洲的切.格瓦拉。

格瓦拉之所以成為第三世界左派勢力崇拜對象,當然和他參與古巴革命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出身於阿根廷富貴家族、畢業於醫學院的他,並未選擇擔任人人欽羨、享有高社會地位的醫生,而是因為在學生時期曾利用一年休學期間走遍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及委內瑞拉等國,親身認識到拉丁美洲的貧窮和挑戰,意識到這個地區的社會不平等源自於新殖民主義、新帝國主義、及配合前兩者的國家壟斷主義堅信唯有推動世界革命,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不移信念。

由於這個思想體系適用獨立後仍被新帝國主義及新殖民主義掌控的非洲大陸,且非洲許多的領導人事實上也是西方國家掠奪其資源、剝削其人民的共犯,因此格瓦拉自然有許多追隨者。他不到四十歲就遭到槍決,更使他超群不凡,成為傳奇。

民國七十二年(一九八三年)軍事政變上台的布吉納法索領導人桑卡拉,就是受到格瓦拉精神感召的一位年輕軍官。卅三歲擔任布國總統的他,上任後採反帝國主義的馬克思「民主與人民革命」意識形態,以解決人民的糧食、住屋、及醫療保健為首要考量。桑卡拉推動大規模的疫苗注射,顯著根除了該國的麻疹、小兒麻痺及腦膜炎。清廉操守及親民形象,使他深為布國老百姓所愛戴,但因國有化政策拒絕償還外債(認為窮國無義務)態度,最終遭到推翻殺害,而理由之一竟然是他破壞了該國與殖民母國法國間的傳統友誼。

由於桑卡拉擔任總統時,從未脫下軍裝、換上西裝(他要求政府官員穿著國產傳統服飾),且經常戴著紅色扁帽,因此被稱為非洲的格瓦拉。諷刺的是,在他舉行紀念格瓦拉逝世廿周年、發表懷念演說後不到一周,桑卡拉本人就遇刺身亡。

卅多年後,布吉納法索又出現一位不到四十歲、深具領袖魅力的年輕軍官特拉奧黑,他同樣信奉泛非主義、不僅將法國軍隊趕出布國,同時還和同樣出現軍事政變、遭到制裁的馬利與尼日,退出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另組沙赫爾國家聯盟,成為反抗新殖民主義的代表,也是對老人政治不滿的廣大年輕人的新希望。同樣來自布吉納法索,同樣是身穿軍服、頭戴扁帽、被譽為非洲格瓦拉的特拉奧黑,是否能夠避免走向桑卡拉及格瓦拉在不到四十歲的英年被國際建制勢力剷除宿命,他在未來的言行必須非常謹慎。






徐遵慈/關稅戰亂東協供應鏈與投資布局

◆  徐遵慈/關稅戰亂東協供應鏈與投資布局
◆  詹文男/究竟要讓AI代理還是助理?
◆  陳國樑/我的老師陳聽安








徐遵慈/關稅戰東協供應鏈與投資布局


2025-05-31 00:00  聯合報/ 徐遵慈(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執政後,迄今簽署逾百項行政命令及頒布多項經貿政策,包括實施數波關稅措施,針對鋼鋁、汽車與零組件等課徵產品別關稅,及宣布針對國家別課徵「對等關稅」,另並預告將公布對藥品、半導體課稅清單。川普藉由極限施壓,期減少美國貿易逆差,帶動製造業回流美國。

依據「對等關稅」清單,東南亞地區成為全球重災區,十一國(東協十國與東帝汶)平均稅率逼近卅一%,其中中南半島五國中除泰國低於四十%(卅六%)外,其餘四國皆超過四十%,依序為柬埔寨四十九%、寮國四十八%、越南四十六%、緬甸四十四%,其他如印尼、馬來西亞亦屬中高稅率國家。如「對等關稅」果真實施,東南亞將是災情最慘重區域。目前,美國與各國正在進行談判,最終談判結果及各國回應措施將對各國影響深遠。

東協國家從拜登總統任內的緊密與戰略夥伴、「友岸外包」的重要投資地,瞬間淪為川普政府重拳打擊的對象,其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國家對美國享有大幅貿易順差,更因為這些國家與中國間密切的政經關係、頻繁的貿易往來,及近年中資企業大量湧入等因素。美國從進出口商品品項、金額、當地產能等數據比對分析,認為中南半島已是中國製產品組裝轉運美國的重鎮,構成「洗產地」等貿易詐欺。此外,美國認為一些東協國家「非關稅障礙」林立,包括關務程序、技術性貿易障礙(TBT)、政府補貼、加值稅等繁多稅目,以及匯率操縱等,將其加總累計視為美國產品出口的額外成本,希望藉由課徵「對等關稅」一次性「矯正」對美國不公平待遇。

為爭取調降稅率,目前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已發布原產地(ROO)認定新規則或展開查緝行動,以減少「中國製造、當地組裝」後貿易轉運行為,同時也承諾將檢討相關法規或制度。此外,東協國家也是近來美國一波波課徵反傾銷稅的主要對象,產品範圍涵蓋鋼鋁、太陽能板與太陽能模組、木製品與家具、電子產品等等,未來各國政府對這些高風險產業別監管也將更趨嚴格

東協國家曾是拜登政府印太戰略下的重要夥伴,近年更因供應鏈移轉與「中國加一」策略而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地位水漲船高,如今卻遭受川普關稅戰的重擊,雖然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決川普決策逾越總統權限,然一般認為即使最終川普調降或撤銷「對等關稅」,但如東協對貿易失衡、「洗產地」或其他制度改革成果不彰,川普仍可動用各種懲罰機制

川普關稅戰打亂東協供應鏈與廠商投資布局,除東協各國的關稅差距恐啟動區域內部移動潮,如菲律賓因稅率僅十七%,可能受到一些產業青睞,或帶動更多廠商赴美投資外,由於區域內簡單組裝加工後出口美國的投資模式將日益不可行,預料眾多中小型廠商恐將倒閉關廠,但也將促使一些廠商加強自製率國產化,進而助長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