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熱錢狂潮來襲 做好持久戰準備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惡法已無所不在,民進黨還在枉法造法
◆  聯合報黑白集/郭智輝才該離開
◆  經濟日報社論/熱錢狂潮來襲 做好持久戰準備








經濟日報社論/熱錢狂潮來襲 做好持久戰準備


2025-05-03 01:03  經濟日報/ 社論
在美國財政部每半年公布一次的匯率政策報告出爐之前,台北匯市早已風聲鶴唳。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美國財政部每半年公布一次的匯率政策報告出爐之前,台北匯市早已風聲鶴唳,儘管中央銀行再三否認美國財政部對我施壓,匯市卻連日演出新台幣狂升行情。昨天新台幣匯率更彷彿失速列車,單日勁揚9.53角,終場以31.064元作收,這不僅意味了市場不安情緒已快速擴散,熱錢海嘯正洶湧襲來,更宣告攸關整體經濟金融穩定的新一輪新台幣匯率保衛戰正式開打。

外匯市場連日的暴衝表現,折射出的大環境其實就是在美國總統川普當政之後,《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陰影高掛,關稅大戰才剛開啟就已顛覆全球貿易秩序,川普幾番政策反覆攪動金融市場更深陷高度政策不確定性漩渦可以預期全球貨幣大戰旋即接踵而至,當局及企業都要有打一場全面性持久戰的準備

早於這次美國對主要貿易國家匯率政策報告公布之前,我方即已預警結構性問題,可能再度被列為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央行並在四月中旬就端出說帖,認為美國貿易逆差主要反映美國政府的龐大財政赤字美元做為主要國際準備貨幣,想要縮小貿易逆差更加困難;貿易逆差反映經濟結構問題,僅以匯率調整有其侷限,而要解決全球經常帳失衡問題,不能僅仰仗匯率或單一國家的調整。

這項說帖目的在因應美國財政部的施壓,並撇清與美國關稅談判的關聯,但面對川普慣於極限施壓誇大叫價談判風格,只能說是聊備一格難撼霸權。誰也拿不準川普還會出什麼大招,在其未來幾年的任期內,勢必還有一連串的硬仗要打。

反映對於美國匯率政策報告的憂慮,台北匯市之前即開始展開走升行情。過去一個月間,新台幣匯率從三月底的33.182元直奔至四月底的32.017元,單月大漲1.165元,升幅高達3.64%昨天新台幣再一舉狂升9.53角,直逼31元大關,更添戰火硝煙。我們可以發現,新台幣匯率的波動幅度正在擴大,甚至形成新的常態,對進出口商及投資人來說,都將蒙受更大的風險。同時,當新台幣升值形成強烈預期心理及市場主旋律時,對整體外貿及經濟成長都是一項難以承受的衝擊。

另外,川普關稅政策對經濟的衝擊已經浮現,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0.3%是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初以來首見負成長,顯示經濟動能明顯放緩,經濟衰退可能性似乎大增。川普可以歸咎於這是前總統拜登惹的禍,並繼續對聯準會(Fed)指手劃腳,但警報無疑已經狂響,進一步加深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停滯性通貨膨脹風險憂慮

接下來必將牽動 Fed 的動作以及全球資金的流向,加上複雜的預期心理及可能引發的骨牌效應,很難讓人對美國及全球的經濟前景樂觀。換句話說,政府眼前要直球對決的不光是漫長的關稅及匯率談判,更應抓緊對於當前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節奏的掌握,乃至一旦風暴乍起的預案準備。

最後,我們還要提醒,目前我國外匯存底逾九成是以美元資產形式持有,且美國公債又占了絕大部分,央行必須考量可能隱含且日益升高的風險。央行管理外匯存底資產主要考量是安全性佳流動性高,但美元正面臨去美元化挑戰,儘管其做為最主要準備貨幣的地位暫時還難以被取代,卻已有動搖跡象;逢此變局之際,諸多徵兆顯示,全球已有不少資金正悄悄換道,再掀熱錢流竄大潮。長久之計,央行實宜及早檢討外匯資產管理策略,並做必要的多元化分散調整












聯合報黑白集/郭智輝才該離開

2025-05-03 03:39  聯合報/ 黑白集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答詢時,質疑台電員工抗議者的代表性說「看不下去可以離開啊」,被批慣老闆。 記者季相儒/攝影


一群台電員工集結經濟部,抗議能源政策錯誤造成公司虧損累累,要求核電廠延役讓台電續命。經長郭智輝卻冷回:看不下去,可以離開。這話,徹底暴露了一個資本家「慣老闆」的冷血傲慢此事發生在勞動節,更凸顯賴政府政務官失格,顯示民進黨「民主退步」多麼嚴重!

台電虧損累累,正是郭智輝、董座曾文生這些人的錯誤領導所致,不斷剝削台電的健全體質,拿去向民進黨「反核」神主牌獻祭。這些員工是做實事的人,他們真心擔憂台電存亡;而郭智輝「只出一張嘴」,從未幫台電解決過任何疑難雜症因此,該離開的人絕對是郭智輝,而不是這些員工

民進黨一天到晚把「人民是頭家」掛在嘴上,但一變臉,馬上把人民踩在腳下,叫人離開。當年,陳水扁就曾口出狂言,說「太平洋沒加蓋」,叫不滿意的人「游去中國」,後來才道了歉。而賴清德叫示威群眾「去天安門抗議」,則更勝一籌,根本否定民眾示威的權利。可知,郭智輝這種「乞丐趕廟公」心態,是代代相傳

作為一個產業界出身的經長,郭智輝在決策上未展現財經專業,在應對時則拿捏不當頻頻失言,如今面對基層陳抗又一副倨傲姿態毫無傾聽與安撫能力。如此專業不足因應無方待人冷血的經濟部長,還有什麼留任價值













聯合報社論/惡法已無所不在,民進黨還在枉法造法


2025-05-03 03:45  聯合報/ 社論
北一女老師區桂芝轉發陸方「徵文大賽」被調查,區批民進黨扣「莫須有」罪名,不會治國,只會恐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民間團體與對岸合辦讀書徵文比賽,竟遭陸委會認定違反《兩岸條例》,涉嫌「統戰」,引發社會議論。此案證明,賴政府為達政治目的,利用法律限縮人權、阻擋交流已無所不用其極。但民進黨仍嫌不夠,千方百計利用政治干預司法,甚至不斷修法加嚴《國安法》,擴大箝制人民。

被陸委會盯上的,是「中華民國章法學會」與大陸「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合辦的「共讀一本好書」徵文大賽。這項比賽主題為「海洋文化」,所選書目不少為大陸作家著作,但也有《鏡花緣》、《山海經》等古典名著台灣作家林良的《小紙船看海》也在其中。從任何角度看,這都是很平常的文學交流

然而,陸委會認為此活動違反《兩岸條例》「不得與大陸黨政單位合作」之規定,予以查處。甚至,連轉發徵文訊息、鼓勵學生投稿的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也被陸委會要求教育部「加快腳步處理」。由於中國大陸所有官民組織幾都難脫黨政色彩,一旦此案成立,未來所有兩岸民間交流都可能遭殃。一場文字獄,已蓄勢待發。

對於政府是否應列明哪些情況屬於「合作行為」,以避免人民踩雷,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直接否決,理由是「陸方可能據此發展出新的變化來逃避」。陸委會不願明確界定兩岸交流範疇,目的是在保持定義之模糊,如此一來,賴政府即享有大量的「法律解釋權」和「行政裁量權」,可以視對象決定是否懲辦

類似的枉法情況,也出現在台灣人民「大陸設籍」的解釋。《兩岸條例》明定,台灣人民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為違法;但陸委會擅自擴大解釋,認為擁有「大陸定居證」也屬違法。梁文傑更稱,對持有「大陸居住證」者,也將有所作為。可見,濫權釋法,已成賴政府常態

這種濫權情況,並不僅限於兩岸事務。近來檢調大舉偵辦「罷綠」涉違法連署案件,已濫用了「偽造文書」、「違反個資法」等罪名,近日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更公開指控國民黨已涉犯「組織犯罪這種說法,除在指導司法辦案升高查辦態勢,下一波可能將操作國民黨涉犯組織犯罪的偵辦更極端的話,可能以危害民主憲政為由,聲請「解散國民黨」

民進黨為達到「一黨專政」目的,除對現有法令胡亂擴大解釋,還勤於「造法」。蔡政府時期,即曾修《政黨法》將政黨由低度管控改為高度管控,包括清算國民黨的《促轉條例》、《黨產條例》,乃至「國安五法」。在此情況下,台灣已處於「惡法無處不在」之境地

尤其,在賴總統宣布「恢復軍審」後,民進黨倡議設立國安法庭,並提出「國安十法」的制訂。「國安十法」正是「國安五法」的加強版,要讓民進黨以國安為名進一步限制人民的基本權利,並擴大政府的行政裁量權

以綠委沈伯洋提案要求「立委赴陸納管」為例,修法內容,竟規定立委赴陸應由「內政部會同相關部會審查」。國會議員主要職責在「監督政府」,但民進黨竟反其道要求由行政部門審查立委的自由,簡直匪夷所思。也因此,此案多次遭在野立委退回。沈伯洋被綠營視為政治新星,他的民主理念卻如此幼稚而退化。

藍白兩黨目前在國會只是「脆弱多數」,一經罷免和改選,情況即可能完全翻轉雙少數」的賴政府,都如此囂張跋扈了,一旦完全執政,將濫權違法到什麼地步,令人不敢想像台灣民主法治的最後守護戰役,已經迫在眉睫。







【專家之眼】 西菲律賓海 vs. 南台灣海?(初六)

◆  【專家之眼】 西菲律賓海 vs. 南台灣海?(初六)
◆  【專家之眼】《經濟學人》對台灣的示警與應對
◆  【專家之眼】韓國政壇情勢動盪 審慎防範外溢效應

◆  【專家之眼】為何得死戰獨裁?賴清德是藏鏡人嗎?(初此)
◆  【專家之眼】中美貿易戰交手後的交互調整與第一波轉圜(初四)
◆  【專家之眼】英國為什麼「這麼」窮?巧言令色鮮矣仁(初三)
◆  【專家之眼】市場力量將促成海湖莊園協議?!
◆  【專家之眼】誰是贏家?川普浪潮下的美中科技對抗(初二)








【專家之眼】 西菲律賓海 vs. 南台灣海?


2025-05-03 19:32  聯合報/ 宋燕輝/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事
谷歌地圖(Google Maps)日前將菲律賓西部的呂宋海(Luzon Sea)、中業島所在的南沙群島周邊水域、以及鄰近黃岩島(我稱民主礁)海域的大片南海水域更名為「西菲律賓海」。圖為菲美代號「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27日在呂宋島面向南海的海軍基地,舉行防空暨飛彈防衛項目的演訓。(中央社)


日前,菲律賓總統辦公室就谷歌地圖(Google Maps)將菲律賓西部的呂宋海(Luzon Sea)、中業島所在的南沙群島周邊水域、以及鄰近黃岩島(我稱民主礁)海域的大片南海水域更名為「西菲律賓海」,是國際社會承認「西菲律賓海」屬於菲律賓的象徵,而菲律賓國家海洋委員會(National Maritime Council)更擴大解讀為,谷歌的地圖反映出國際社會接受「西菲律賓海」是菲律賓行使主權、主權權利、及管轄權範圍的看法是不斷的在增加。

谷歌將南海的英文名稱(South China Sea) 放在網路南海地圖靠近越南和中國大陸的南海左側,而將西菲律賓海英文名稱(West Philippines Sea)擺在靠近菲律賓群島西邊海域的南海右側。谷歌表示,「西菲律賓海」是南海的一部分,不是整個南海。谷歌地圖沒有就南海存在領土主權爭議島礁的歸屬權問題表態。上月底,谷歌地圖網路上南海標示圖內的「西菲律賓海被移除,但幾天前,此名稱又被放回。谷歌地圖表示名稱的消失導因技術性問題,現已修復。

中國大陸外交部對菲律賓的聲明做出回應,指出南海是國際社會公認的通用地名,一直廣被接受,菲律賓不能更改,而南海四大群島內所有島礁主權屬中國,此包括中業島和菲律賓所主張位於南沙群島東北邊的卡拉延島群 ( Kalayaan Island Group)。

有學者指出,如果國際社會任一國家可依其私利或政治目的隨意更改國際標準慣用地理名稱的話,將造成世界地理名稱和使用秩序上的混亂。大陸學者更進一步批判谷歌地圖嚴重違背國際慣例和客觀事實,已淪為國際地緣政治的工具。

谷歌地圖是私人公司,無任何權限決定或更改世界各地海、洋、地理等名稱,就海圖上地理名稱之新增、使用或改變更插不上嘴

與國際各區域之海、洋、海底地物等名稱之命名、使用或標準化相關的機構是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下的「聯合國地理名稱標準化會議」(UNCSGN)、 「聯合國地名專家組」(UNGEGN)、以及「國際水文組織」(IHO)。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聯合國召開第一次 UNCSGN,之後,後續會議每五年召開一次,UNGEGN 每兩、三年召開,主要執行地理名稱標準化會議之決議此外,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6條規定,締約國有義務將海圖和地理座標清單送交聯合國秘書長

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IHO 所出版的「海與洋的界限」(Limits of Oceans and Seas, 第三版)並未標示西菲律賓海。此版本至今未修訂。民國一O一年(2012年)9月,菲律賓前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發布行政命令,將南海鄰接菲律賓西部的大片水域更名為「西菲律賓海」,並表示在適當時間會將新圖送交聯合國秘書長、IHOUNCSGN

菲律賓是否已將新地圖送交 IHO UNCSGN,目前查不到公開紀錄,無法得知,但去年六月,菲律賓向「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CLCS)提送南海延伸大陸礁層之申請,其中所附地圖的確出現「西菲律賓海」之名稱標示。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11月,菲律賓制定通過的新海域法也使用「西菲律賓海」的名稱。

中國大陸針對菲律賓之延伸大陸礁層申請總共提交四次外交照會,也對菲國新海域法做出抗議聲明,但主要涉及島嶼領土主權主張,並未抗議菲律賓所送交地圖中使用「西菲律賓海」此爭議名稱之問題。

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4月28日至5月2日UNGEGN 在紐約召開。會議中,美國與墨西哥有關「墨西哥灣」或「美國灣」,以及中國大陸和菲律賓有關「南海」或「西菲律賓海」名稱之爭議並無交鋒辯論,倒是日本和韓國就「日本海」是否也稱「東海」有所爭論。日本的立場是應該使用國際通用之「日本海」(Sea of Japan)。

IHO 從民國十八年(1929年)發行的第一版到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第三版的「海與洋的界限」都將朝鮮半島以東海域標註為「日本海」,日本依此主張此海域應維持同樣名稱。韓國方面認為,所謂「日本海」是日本使用對自己「有利的」名稱,當國際標準海圖製作大綱發行時,整個朝鮮半島正處於日本的殖民統治下,因此主張「日本海」應改稱為「東海」。自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起,韓國提議同時在海圖上標註「東海」與「日本海」,但未獲採納。

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網路版地圖,在靠近韓國東海岸的海域使用東海(East Sea)的名稱,在靠近日本海岸的海域則採用「日本海」名稱 。大英百科全書採同時並列方式

民國一O六年(2017年)4月召開的 IHO 大會決議由兩韓及日本等相關國家進行磋商,但未能達成共識。民國一O八年(2019年),美國、英國、日本、及南北韓外交官私下協商試圖解決「東海」和「日本海」名稱使用爭議,最終同意使用號碼代替名稱標列該海域。民國一O九年(2020年),IHO 會員國接受此妥協方案。IHO 計畫於明年出版新的地圖名稱版本。新版本對「東海」「日本海」「墨西哥灣」或「美國灣」以及「南海」和「西菲律賓海」等爭議名稱之使用將會如何處理?目前無法得知,但值得追蹤觀察

台灣而言,如果菲律賓可以將南海鄰接該國西部的大片水域更名為「西菲律賓海」,美國可以將「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Gulf of America),越南可以將南海稱為「東海」,馬來西亞可以將南海稱為「馬來海」或「東南亞海」,印尼可改稱為「北納吐納海」,一再強調維護台灣主體性的賴清德政府是否也可研議將台灣本島向南延伸的一大片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北半部水域更名為「南台灣海」(South Taiwan Sea)?












【專家之眼】《經濟學人》對台灣的示警與應對


2025-05-03 17:55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美國捍衛台灣的決心可能受三項因素考驗,且比許多人想像還快。(記者曾學仁/攝影)


近日英國《經濟學人》再度發出警告,台灣可能在無戰爭情況下逐步落入中國勢力範圍,因三大關鍵變化正削弱美國對大陸的威懾力。

首先,川普對友盟國家如歐盟、台、日、韓也徵收高關稅,削弱其對美信任,使其援台意願下降。其次,中國對台採取「灰色地帶」壓力戰術,如海空封鎖、檢查與認知作戰,避免牴觸美國與盟國之間的防約,但會削弱台灣民眾對主權與美援的信心,此舉並獲得多數亞非拉國家支持。第三台灣政治極化與僵局,削弱防衛與抵抗中國滲透的能力。若美國動搖對台承諾,將加速中國影響力滲透與國際秩序重組,形成新冷戰格局。如此觀察,確有其理。

在此背景下,AI 技術將成為美中競爭核心,並深刻改變兩岸互動。中國廣泛運用 AI 於假新聞、Deepfake、社交媒體操控等認知作戰,對台灣民主造成挑戰,強化資安與輿情管理成當務之急。經濟上,台灣結合半導體優勢積極發展 AI 晶片與應用,中國則大力投資 AI 產業。美中競爭進一步影響台灣產業布局,使 AI 成為供應鏈安全與區域經濟重組的關鍵。

在科技領域中,台美合作強化 AI 法規與供應鏈治理,中國則在演算法與大數據領域迎頭趕上,科技權力轉移推動兩岸在高科技領域的競合升溫。國防上,AI 應用於無人機、智慧武器與網路戰領域,兩岸軍事競賽升級。

文化與社會層面上,AI 亦具促進兩岸交流潛力,在語言教育、智慧城市、公共衛生等領域可望合作,但同時伴隨隱私、數據濫用與演算法偏見等問題,亟需建立跨境倫理規範與對話機制。

總結而言,經濟學人的示警確有所本,兩岸最好的因應之道,可考慮利用 AI 為緩衝,以期降低兩岸博弈時的傷亡,比如利用機器人與無人機等。這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地緣政治變遷的催化劑。若台灣因內外因素而無法有效因應,中國將更易以科技與灰色手段擴張其影響力。台海局勢未必因 AI 爆發全面衝突,但若欠缺互信與治理機制,AI 將成為新冷戰中的關鍵技術支柱。
















【專家之眼】韓國政壇情勢動盪 審慎防範外溢效應


2025-05-03 06:44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南韓最高法院於5月1日對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的案件作出裁定,撤銷二審無罪判決,並將案件發回下級法院重審。由於目前韓國總統補選,李在明聲勢驚人明顯掌握優勢,法院如此判決勢必將對選情發展產生嚴重衝擊。(路透)


自從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12月3日當時韓國總統尹錫悅面對國內政治風潮,出人意外地發布全國戒嚴令,但旋即在國會踢到鐵板遭致議決解除戒嚴後,韓國政壇風潮不斷,朝鮮半島動盪升溫。迄至目前為止,尹錫悅總統已於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4月4日遭致免職,並且面臨韓國法庭追訴究責

但在最近數日,韓國政情發展更是高潮迭起,真讓人目不暇接眼花撩亂;首先是5月1日南韓最高法院裁定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件,提出撤銷二審無罪判決,並將案件發回下級法院重審。由於目前韓國總統補選,李在明聲勢驚人明顯掌握優勢,如今法院提出如此判決,勢必將對選情發展產生嚴重衝擊。

儘管韓國曾有政治評論者預測,韓國最高法院不無可能採取「自判定罪」方式,直接判決李在明違反公職選舉法,並且加以定罪,讓其無法參加預定在6月3日舉行之總統補選。但事實證明韓國最高法院並未採取如此極端處置措施,還是保留相當政治迴旋空間,但此項判決影響選情勢不可免,亦對未來韓國政情發展埋下足以翻案伏筆

此時目前代理韓國總統職務國務總理韓悳洙卻突然宣布請辭,在其發表對國民講話時,表達將辭去國務總理職務,並且亦不再代理韓國總統職務。隨後韓國總理辦公室官員對外聲稱,韓悳洙將任職至5月2日凌晨零時,隨後總統職務將交由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崔相穆代理

但沒想到韓國政情發展真是高潮迭起,5月1日晚間10時28分,崔相穆卻向韓悳洙表達將請辭職務,隨即在4分鐘後,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宣布將對崔相穆提出彈劾案,韓悳洙權衡情勢發展狀況,在20分鐘後,在本身即將卸任韓國國務總理職務,宣布接受崔相穆請辭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由於國務總理韓悳洙、副總理崔相穆同日相繼請辭離職此時總理職務將由下一順位副總理兼教育部長李柱浩暫代,同時亦代理韓國總統職務

面對美國川普總統運用增加關稅大打貿易戰,南韓正式被鎖定重點對象,而此時韓國政壇情勢發展如此動盪,對韓國來說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整個韓國社會處於內外交迫狀態,對於未來經濟景氣發展前景都難以樂觀估計。但非常反常的是面對朝鮮之軍事安全態勢,卻沒有任何惡化徵候。金正恩政權顯然無意趁火打劫,在此時挑起任何武裝衝突;因此不論是南韓軍隊戰備等級並未提升,駐韓美軍亦無任何加強戒備跡象,朝鮮半島軍事活動亦無任何異常動態。

就臺海安全與朝鮮半島情勢是否存在連動關係?這個議題恐怕會引起學者專家論戰不休,而且亦難以獲得定論。特別是目前國內普遍樂於吞服「OO 有事,就是 XX 有事」這份政治搖頭丸,若要斷然切割東北亞動盪情勢,絕對不會影響臺海周邊和平穩定,恐怕很難說服臺灣鄉親;但若是反過來說,朝鮮半島與臺海兩岸脣齒相依,若是兩韓情勢爆發衝突引發動盪,非常可能殃及池魚,臺灣恐怕亦會被拖下水,其實也很難讓臺灣社會接受。

不過基於臺灣與南韓在基本經濟架構具有相似性,多項對外貿易出口品項存在高度競爭矛盾對立但又有些製造業商品形成上下游供應鏈合作關係,因此當韓國政壇動盪可能會影響其產業運作態勢,吾人就必須嚴肅思考,是否有可能讓我方產業界獲得有利商機?同樣亦要考慮是否有可能會影響我出口市場?甚或是讓支持我國產業營運之供應商源運作受到影響?

川普政府運用關稅施壓,試圖逼迫各個不同貿易對象國與其談判最新貿易往來條件;我國與南韓都要經過重新與美國談判過程,才能安然渡過動盪盤整期。儘管對美貿易並不代表整體貿易生態,但畢竟美國還是重要出口市場;因此當南韓政壇動盪不安之際,吾人必須思考其產業營運失調時,相關經濟效應是否將間接衝擊我國對外貿易。隔岸雖可觀火,但絕對不宜幸災樂禍,更不能態度輕忽掉以輕心,戒慎恐懼防範外溢效應,小心能駛萬年船,絕對要謹記在心!






改革變政治恐嚇 當教師淪為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改革變政治恐嚇 當教師淪為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
◆  誰推遲媒體議價立法 就是全民公敵
◆  郭智輝缺乏霸氣 只有莫名傲氣
◆  對勞工視若無睹 該離開的是誰
◆  美烏協議對台灣的警惕
◆  西班牙大停電 為台灣非核家園示警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改革變政治恐嚇 當教師淪為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


2025-05-03 03:23  聯合報/ 心平/國中教師(宜蘭縣)
自民國一一三年「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實施後,只要有一紙投訴,無論是誤解、扭曲、抹黑,教師即刻被送進調查程序,如同犯人一般接受類司法「偵訊」。圖為示意。圖/AI生成


媒體報導一名北市代課教師疑因身心壓力沉重,最終選擇自我了結,震撼社會。我們在哀悼之餘,也不禁要問:是誰,讓許多教師飽受身心壓力?是誰,把教學現場變成政治審判場答案令人髮指:教育部、地方主管機關與校事會議,正聯手將校園推入一場無形的「白色恐怖」

自民國一一三年「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實施後,只要有一紙投訴-無論是誤解、扭曲、抹黑,教師即刻被送進調查程序,如同犯人一般接受類司法「偵訊」。調查流程不看輕重、不問真偽、不查背景,一律送進「校事會議」這部巨大處理機器凡人皆知:調查啟動即是汙名開始,清白者也將被折磨得遍體鱗傷。這名代課教師即使未經歷過此等制度折磨,相信也一定有所聽聞及知曉此教師不能承受之重。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於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十一月即曾指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的執行模式引發嚴重關切,並批評學校面對投訴時,往往未經初步查證即啟動正式調查程序,而「高達六成最終查無實證」,顯示制度傾向懷疑與懲處,反而侵害教師的專業自主基本權益。但調查對教師造成的心靈與名譽摧殘,卻無人問責。教師因此喪失教學熱情、精神崩潰,最終成為教育制度的犧牲品。

更荒謬的是,教育部要求校事會議調查人員全數外聘,甚至由主管機關指定名單。教師專業被排除在外,教師會失去發聲空間,變成裝飾品。一場外行主導、法條遮掩的行政迫害,正在學校裡每日上演

試問,連聯絡簿一句提醒、課堂上一句管教語都要被列管、送審,教師還能如何教育我們被要求對學生無條件包容、對家長低聲下氣、對行政默不作聲,彷彿教師的存在,只是為了承擔所有責難情緒垃圾

學校不是法院,教育現場不是偵訊所教育部卻偏要把教師丟入這場冷酷的「依法行政」裡,看著一位位教師被拖入程序深淵,身心俱疲、無人援手。如今,校事會議早已不是協調與輔導的機制,而是一座冰冷的審判台。它不再講人性、不再看教育,而是拿著法律鐵鎚,狠狠敲碎教師的尊嚴與信念。這不是改革,是殘酷的懲罰,是赤裸裸的政治恐嚇

教育部若不立即收手,只怕會有更多的「教育殉職者」。我們要求:

、廢止浮濫啟動校事會議的現行機制,重建調查的審核分流程序。

、保障教師陳述、申訴與陪同權,建立實質教師自律機構。

、回歸校園教育專業主體,停止外聘主導調查、排除教師參與。

別再打著「保護學生」的旗號,實行打壓教師的清算行動。教育部若執意把教師變成「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終將斷送一整個世代的孩子。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誰推遲媒體議價立法 就是全民公敵


2025-05-03 03:23  聯合報/ 吳慶學/大學語言中心退休副教授(台中市)
Google、Facebook等跨國數位平台長期無償使用台灣媒體新聞內容,嚴重影響本土新聞媒體產業,形成極不公平競爭關係。路透


立法院五一勞動節開始排審「新聞議價」相關草案,因為 Google、Facebook 等跨國數位平台長期無償使用台灣媒體新聞內容,嚴重影響我國新聞媒體產業,形成極不公平競爭關係。這些跨國數位平台並不投資於編採、製作內容,卻吸走龐大數位廣告,每年豪奪數百億廣告費,長此以往必然傷及報導品質的深度與廣度,最終受害的還是讀者。

本土媒體去年十月曾發表共同聲明,希望「公平競爭;合理分潤;盡快立法」。訴求合情合理,而且攸關無數讀者權益,政府理應支持。結果數位部長黃彥男在立法院與執政黨立委林俊憲一搭一唱,竟然說:「目前並非立法適當時機」。請問:行政院不支持立法,沒有法律為後盾,要如何促使多年來一直堅持使用者不付費」的跨國數位平台坐上談判桌,進而建構「公平競爭、合理分潤」的媒體產業結構

對於媒體合理分潤,政府已冷漠旁觀數年,又以各種藉口拖延立法;去年七月在新聞學者千呼萬喚下,數位部終於表示要召開跨部會小組討論具體方案,研究了將近一年,竟然给了個「目前非立法適當時機」的結論,形同要本土媒體繼續把自己的辛勤工作成果,免費拱手讓給外國大型數位平台使用。這種胳膊肘往外彎的政府可謂軟派不良,其心可誅難道這就是在勞動節送給新聞從業人員的禮物

數位部硬扯「美國關稅」為藉口,意圖規避行政團隊理應承擔做為本土媒體後盾責任。對此,元智大學資管系教授周韻采直斥數位部一派胡言,藉詞推托。誠如聯合報昨天報導所言,使用者付費、廣告分潤透明,天經地義。只要立法角度是從產業公平、正義來思考,而不牽扯稅務,這與所謂美國關稅問題根本是二碼子事,八竿子打不著。就算數位部要硬扯美國關稅來藉詞拖延立法,台大新聞所教授林照真也已經指出:「只要不設基金,就不會碰觸到任何關稅議題。」

如果真心誠意的要促成健康公平媒體產業環境,就一定要立法保護台灣平面媒體,不再縱容跨國數位平台侵門踏戶、吃人夠夠,澳洲、加拿大都已成功立法,為什麼民進黨政府就是要無能、擺爛無心立法,自然藉口一堆

一份優質的平面媒體,不但對讀者讀寫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且有助於讀者培養獨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更攸關全體國民知的權利」。媒體議價立法必須成功,才是人民之福。值此「定義時刻」,立法委員必須不分黨派,以國民福祉為念,絕不能再坐視跨國數位平台極不公平侵蝕台灣媒體並獲取暴利。如果身為民意代表還要再藉詞拖延媒體議價立法,那就是全民公敵!


2025-05-02 23:03 聯合報 / 波波



















郭智輝缺乏霸氣 只有莫名傲氣


2025-05-03 03:23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答詢時,質疑台電員工抗議者的代表性說「看不下去可以離開啊」,被批慣老闆。記者季相儒/攝影


當初經濟部長郭智輝要上台時,許多人都充滿著期待,畢竟一個企業的大老闆願意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這樣的勇氣確實值得肯定。沒想到接任至今,恐怕多數民眾的期待已經落空了,因為郭智輝不僅沒有能力與霸氣,竟然只剩下最後「垂死掙扎」的莫名傲氣

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本身也是台電員工的楊家法在勞動節當天,號召一百多位台電員工包圍經濟部,主要是訴求「只有核電延役,台電才能續命」。對此,國民黨立委羅廷瑋對經濟部長進行質詢,沒想到郭智輝竟然說,台電有三萬多名員工,此事是代表一定聲音或是個人聲音,自己不太清楚,甚至表明「他看不下去可以離開啊」。

看到這樣的經濟部長,確實讓人民感到心寒,因為這就是一個慣老闆最常表現的態度-不僅沒有同理心,更缺乏面對與解決問題的智慧與能力,這樣的人如果持續在位,恐怕對於未來經濟政策擘畫會令人憂心。畢竟政治就是由小見大,當郭智輝面對自己員工都是這種態度,要如何期待他有更高的智慧來面對國際經濟的變局?

況且,郭智輝時常以不同的理由缺席立法院相關的報告,這不僅是藐視立法院,更是不尊重民眾的意識,再加上他上台前與上台後對於核能問題前後不一,更可以看到他對於權位需求遠大於對專業堅持,這樣的人恐怕已經不適合擔任部長這個重要的職務了。

台灣有很多具有智慧與能力的經濟人才,其中也不乏熱中於權力的經濟人才,希望執政者在篩選的時候可以張開眼睛,不然也要在上任之後展現魄力、適時淘汰不適任的部長,否則這影響到的不僅是經濟策略長遠規畫,更可能影響到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尤其在川普啟動關稅戰後,台灣須面對各種不確定的國際局勢,如果我們的經濟部長是如此不值得信任,要克服種種國際難關恐怕更困難了!













對勞工視若無睹 該離開的是誰


2025-05-03 03:23  聯合報/ 林政武/國中教師(台南市)


五一勞動節,基層台電員工不得不站上街頭。他們穿上草綠 恤,集結在經濟部門口,不是為了爭取自身利益,而是為了一個更根本的訴求,正視錯誤的能源政策,挽救即將崩潰的台灣電力體系

他們的聲音,卻被經濟部長郭智輝一句「看不下去可以離開啊」輕描淡寫地打發。這樣的語氣,不僅冷漠,甚至有卸責之嫌。當國營事業的基層員工不再沉默,挺身而出發聲,反而被質疑其代表性、被暗示可以「走人」,難道這就是民眾應得的官員態度?

台電虧損問題不是新聞三年內政府已注資超過三千億,實際虧損恐已突破五千五百億,這樣的財務黑洞被一名台電員工喻為電力補貼龐氏騙局」。更令人憂心的是,真正專業、在第一線見證系統問題基層人員發出的警訊,竟遭到冷嘲熱諷

值得深思的是,郭部長不止一次因言語不當引發爭議從稱索資一頁為「精華液」,到談論「蒙古病」,這些不當發言早已削弱他作為經濟領航者的信任基礎。如今更在勞動節當天,對基層勞工展現輕蔑不屑,其政治行政敏感度令人擔憂。

作為政策執行與溝通的最高主管機關首長,郭智輝有義務理解基層的痛苦與專業建議,而非將之視為「個人意見」而輕率否定能源轉型需要社會共識,而非官僚式的高牆與傲慢

台電員工的抗議不是鬧劇,而是對這片土地的警示他們的良知勇氣不該被踐踏,更不該淪為政治口水犧牲品如果我們的官員對勞工的訴求視若無睹,對國營資產掏空無動於衷那麼真正應該「離開」的,究竟是誰,答案或許早已不言自明。














美烏協議對台灣的警惕


2025-05-03 03:12  聯合報/ 翁履中/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全球拓展合作計畫負責人(美國德州)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左)和烏克蘭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思維里登科(右)四月卅日在華盛頓簽署礦產協議,建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歐新社)


幾經波折,美國與烏克蘭終於在華盛頓簽署自然資源投資協議根據目前公開的協議內容,雙方將成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共同投資烏克蘭的礦產、能源與天然資源開發項目。這是自川普總統重新執政以來,雙方首次就戰後經濟合作達成具體成果。美烏雙方的相互妥協是否真能為烏俄和平帶來希望有待觀察,但是美烏礦產協議簽訂,對台灣來說有著值得深思的啟示意義。

根據美國官方說法,這項協議表明川普政府致力於打造一個「自由、主權與繁榮的烏克蘭」,同時明確指出未來的軍事援助將可視為對基金的貢獻。但目前各大媒體雖已報導協議簽署,內容仍模糊不清,顯示政治訊號實質內容之間還存在落差。對烏克蘭來說,協議的象徵意義恐怕遠大於實際效益。畢竟,它既未納入安全承諾,也無保證美國企業的投資,川普更可能視投資報酬衡量後續介入程度準則

這份協議背後傳遞的,更像是強調國際支持從來不是道義問題,而是利益考量。烏克蘭給台灣的啟示並非只有國際合作,而是多面向的現實提醒。

第一軍事抗衡力,是坐上談判桌的基本門檻。烏克蘭能與美國簽署協議,並非因為世界的憐憫,而是因為他們撐過了兩年多的戰爭。正是因為沒有倒,西方國家才不敢把它當成棄子。台灣如果面臨衝突,能否撐住戰爭洗禮?這些不是戰爭理論,而是外交談判現實基礎

第二坐上桌不代表握有籌碼。烏克蘭至今堅拒割地、拒讓普亭得逞,但現實是,美國只給了「經濟利益共享」的可能,卻沒給出「安全防衛保證」。從礦產協議看,美方的算盤是:讓資本參與重建,就自然產生維持穩定的誘因。台灣要問自己:如果關鍵產業外移,還有什麼是國際願意保護的利益?

第三,烏克蘭沒把籌碼全壓在美國,澤倫斯基不只與美國簽協議,也不放棄遊說歐盟、德法等國支持,努力為戰後鋪路。反觀台灣,除了美國,能信任且有能力出手的盟友在哪?還是只能美國單一支持長期可持續性

最後也是在台灣最容易引起爭議的一點:兩岸需要對話嗎?其實,烏俄戰爭爆發前,基輔與莫斯科也曾進行過外交接觸旋,結果普亭仍選擇開戰確實,對話不能保證和平,但不對話,就會只剩下讓對方計算「戰爭代價」這條路

台灣而言,民進黨內或許還是有人願意與北京對話,但北京已對其失去信任,這也導致黨內強硬派更傾向「不談拉倒,抗中正好」。然而,想辦法與北京對話對兩岸降溫還是有必要性,不然美國智庫學者也不會建議從學界的二軌交流開始突破僵局!若排斥對話、決定只靠國際支持與價值同盟來阻止戰爭,等於把台灣命運交給他人,完全不符台灣利益。

美烏礦產協議的背後,是烏克蘭用極高代價換來的外交突破,它給台灣警惕是,外交不是理念堆疊,而是籌碼計算台灣若要借鏡烏克蘭,就不能只看協議簽了沒,不能只放大解釋美國釋出善意,而要問自己:有沒有撐得住的底氣?拿得出的籌碼放下對立嘗試對話的格局,以及願意真正出手相挺的朋友?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在國內的政治操作就算贏了,台灣還是輸了!




2025-05-02 23:21 聯合報 / 季青 季青漫畫









西班牙大停電 為台灣非核家園示警


2025-05-03 03:12  聯合報/ 吳斯懷陸軍退役中將(新北市)


核三廠二號機將於五月十七日停止運轉台灣最後一個核電機組關閉,今年將是台灣近半世紀以來,第一個沒有核電可用的夏天。

近年「非核家園」已成「恐懼詞」,不時與電價上漲、供電不穩、碳排空汙、綠能弊案乃至國安危機連結錯誤的能源政策使得電網慣量快速減少、電力更脆弱、更不確定,供電危機正在升高。民進黨死抱神主牌,比台灣民生經濟重要?比國家安全重要?

賴清德總統強推台灣防衛社會韌性,光是電力韌性就無法解決。看看西班牙四月廿八日大規模停電,讓數千萬人的生活陷入混亂。大停電前五分鐘,當地天氣良好,太陽能發電占比甚至高達六成但僅五秒之間,整個電網便迅速崩潰,社會運作也無法正常

目前西班牙核電占比大約為廿%預計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實現百分之百再生能源這次大停電已使得全然關閉核電廠的決定面臨質疑

細部分析西班牙大停電場景,再檢視台灣電力韌性,能否有足夠應變對策

●停電造成交通號誌失靈,都會區交通癱瘓。

●鐵路(高鐵)系統中斷、地鐵系統停駛,機場照明、電源中斷,大量航班停飛。

●電話、網路斷線,各種依賴網路的系統全部癱瘓,六千萬西葡民眾不知所措

ATM 無法使用,只有靠現金才能解決問題,全國陷入癱瘓狀態。

●入夜之後商店、住宅和餐廳一片漆黑,政府無能為力,民眾恐慌不已

●馬德里地區二八六棟建築被困在電梯內的人員,等待救援。

以上問題,若發生在台灣的城市,請問民進黨高官,你們能解決哪一項?

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台灣五一三大停電,只因操作人員操作失誤、導致電網電壓驟降,造成全台約一,○一○萬戶受到影響。再說歐陸國家的電網彼此連結支援,緊急時可以互通有無;反觀台灣是個島國,電網孤立的,無法與鄰國併聯一旦發生大停電完全沒有應變能力

面對這種國安危機,民眾只能自求多福,四成民眾選出的賴政府,只會打高空、說空話嗎







施振榮/以科技創新面對高齡社會新挑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以科技創新面對高齡社會新挑戰
◆  陳冲/從格陵蘭 談國安經貿戰略
◆  辛翠玲/歐中關係回暖?
◆  廖元豪/大法官不是上帝
◆  薛琦/關稅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
◆  魏國彥/「敵人就在本能寺」









施振榮/以科技創新面對高齡社會新挑戰


2025-05-03 03:12  聯合報/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NICA)是由英國政府投資成立,作為英國領先的長壽研究與創新機構,一直以來致力於探索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機遇,並透過跨學科的研究與合作,開發創新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以應對高齡化社會的需求。

我與中研院院士楊泮池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發起成立國際創新長壽社企(TICA),並邀請台灣的科技企業與壽險公司等共襄盛舉參與投資,從華人世界出發,扮演亞洲與 NICA 鏈結的角色,並致力於運用創新的商業模式和科技應用,推動高齡經濟的發展。

為此,NICA 也邀請我擔任「全球智壽大使」,希望未來能在高齡化社會的議題方面,利用科技以及 AI 平台超前部署,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打造長壽又健康的社會。

為推動台灣在健康長壽研究與產業創新領域,與國際領先力量緊密結合,共同應對全球高齡化帶來的挑戰與機遇,TICA 將與台灣十所大學進一步攜手合作,藉由學術界的教授與碩、博士生共同參與,台灣在此議題也將扮演亞洲中心的地位,先由解決台灣的高齡社會問題開始,待找到對的模式後,再進一步國際化,服務全球。

舉例來說,TICA 透過舉辦「智聲工作坊」,十多個人一起討論社會長壽的問題,從食、衣、住、行及育樂等議題切入,以深入解高齡化社會的面貌與需求,進而透過科技來尋找創新的解決方案。

此外,高齡化社會是全球的議題,為此英國 NICA 也推動全球長壽城市計畫,雙北市也率先響應,希望透過 AI 科技,針對當地的需求,進一步用科技來解決不同地區與不同文化下的問題。

台灣已是世界的「創新矽島」,未來在打造台灣成為「東方矽文明」的發祥地這個目標下,台灣ICT 產業基礎與創新能量可以為全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

舉例來說,跌倒對高齡者來說,是普遍會遇到的問題,過去科技提供的解決方案,多聚焦在事後的方案,但我認為如何在事前預防跌倒,才是要積極來解決的問題,也是未來可以創造價值的地方。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需求,很重要的是「要以用戶為中心」,針對使用者的需求來提出解決方案。由我創立的智榮基金會在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發起成立「龍吟華人市場研發論壇中心」(CCC),就是以研究華人核心消費價值為基礎,致力發掘兩岸華人市場的未來幸福生活與前瞻需求趨勢

台灣不能只掌握科技技術,未來發展應該要針對市場多元化需求,找到創新應用的解決方案,這與過去台灣較熟悉標準化大量生產的模式有所不同,少量而多元化的不同應用方案,這是台灣可以進一步發揮的地方。

尤其,台灣下一波要掌握的機會是科技服務平台-「SO-Tech」(Service Oriented Technology),以「服務」為導向的科技創新應用,台灣有實驗場域,在台灣發展成熟的技術與創新應用可進一步國際化創造更高的價值。尤其服務業製造業GDP 更大,如果台灣可以將服務業國際化,未來也可對台灣GDP 做出貢獻。

此外,外交部正積極推動榮邦計畫,透過「SO-Tech」的科技平台,也可落實與友好國家在地夥伴的合作目前榮邦計畫以製造導向為主,未來可以擴張到以服務為導向榮邦計畫,並滿足在地巿場的需求







徐遵慈/台灣不能成為亞太經濟整合孤鳥

◆  徐遵慈/台灣不能成為亞太經濟整合孤鳥
◆  詹文男/當AI來開示 人生三部曲
◆  陳國樑/歲計賸餘是財政幻覺









徐遵慈/台灣不能成為亞太經濟整合孤鳥


2025-05-03 03:23  聯合報/ 徐遵慈(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中日韓三國在三月下旬先後召開外長會議與經貿部長會議時隔六年後在首爾召開的三國經貿部長會主要研商擴大經貿領域合作,並決議推進全面且高水準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CJKFTA談判,同時將加強在維持供應鏈穩定、營造營商環境、加強出口管制等協商溝通,以及推動綠色和數位經濟發展

兩周後,在四月中旬,《全面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成員紐西蘭呼籲 CPTPP歐盟應合作應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推動自由貿易。嗣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新加坡總理黃循財進行電話協商,並發布聲明,指出「歐盟期待與 CPTPP 的成員加強更緊密的經貿合作」。歐盟CPTPP 除將合作應對川普2.0政策外,亦將研商制訂新的數位標準,共同推展數位經濟

上述三個區域中,中日韓三國接近十六億的人口占全球比率約十九點二%,國內生產總值(GDP)合計占全球比率約廿五點六%CPTPP 原有十一個成員與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加入之新成員英國合計之人口計五點二億人,合計 GDP 占全球約十一點四%。歐盟廿七個成員國合計人口約四點四八億人,占全球 GDP十八點九%。這三大區域人口合計占全球約卅一點三%,占全球 GDP五十五點九%如果再加上東協十國,則足堪成就全球最重要的市場與經濟體,區域內擁有的原料、礦物與製造及生產活動,足以控制全球最主要的供應鏈

川普上任迄今僅百餘天,他恣意妄為所宣布的各項單邊關稅及其他制裁措施,不僅對全球不分大小的貿易夥伴帶來重大衝擊,也重創全球「以規則為導向」的經貿秩序。川普正促成新一波的國際經貿合作浪潮,除促使許多國家重拾洽簽貿易協定的政策外,也使得如金磚組織BRICS)等合作平台更加水漲船高金磚組織至今成員已增至十個會員及九個觀察員,合計人口與 GDP 各占全球比率高達五十四點六%四十二點二%成為全球不可忽視的重大經濟力量

雖有論者認為,這些當前新興國際合作趨勢或因各國政治立場歧異,或因經濟利益大相逕庭,如中日韓 FTA 談判仍然遙遙無期歐盟欲與 CPTPP「結合」亦有諸多困難金磚組織成員立場則更迥異因此能否有效合作及「反制」美國仍待觀察。然儘管如此,這些國家一方面對加強與中國大陸合作心存疑慮,但另一方面欲推動「去美化」經貿合作似已成定局,即使未來無法形成新的 FTA但各國如能加強政策協調、資訊交流及貿易與供應鏈合作,將對川普政府傳遞重要警訊

值得注意的是,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二十一個會員中,目前僅美國、俄羅斯、香港、巴布亞紐幾內亞及我國尚未加入 CPTPP RCEP 等主要亞太區域協定,然俄羅斯、香港已與東協簽署 FTA,或加入東協加一機制,因此僅剩美國與我國為亞太區域整合的「孤鳥。我國因短期內不易加入 CPTPP,必須以更彈性、務實的做法爭取加入各種經貿合作機制,同時積極拓展新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