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出口佳績背後兩大失衡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台灣出口佳績,大內宣哏圖看不到的隱憂
◆  聯合報黑白集/警察沉淪記的源頭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出口佳績背後兩大失衡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出口佳績背後兩大失衡


2021-04-18 00:4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以來我國出口表現亮麗,政府各部門莫不大力宣揚經濟表現的成績,包括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4.64%、第1季出口大幅成長24.6%,尤其3月出口金額高達359億美元,是首次單月出口超過新台幣1兆元,更成為政府大內宣的好題材。

去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衰退,只有與遠距經濟有關的產業一枝獨秀,其中的電子資通訊產業正是我國最強的產業之一,因此當其他傳統產業都叫苦連天之際,電子資通訊產業表現卻出奇地好,全年出口成長17.9%,也帶動整體出口能夠維持在4.9%的正成長,同時,電子資通訊產業出口占總出口的比率則由50.4%上升到56.7%。

今年各國開始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國際間多預期全球經濟將大幅翻轉,全球貿易量可望由去年的衰退9%恢復為今年的成長8.3%。全球貿易擴增,我國今年出口成長也將比去年更好,因為除了遠距經濟的表現持續亮麗,傳統產業的需求也會回溫,所以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4.64%。

其實,依照經驗來看,民國 97 年(2008年)底發生全球金融海嘯,民國 98 年(2009年)我國經濟衰退1.8%,但是第二年在全球經濟大反彈的帶動下,民國 99 年(2010年)我國的經濟成長率立即反彈到10.8%。因此,若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能夠達到5.5%的水準,我國經濟成長率反彈到5%也不必太意外。

另外一個重要的結構變化,就是兩岸貿易的擴大。去年出口大幅成長的主因在於電子資通訊產業的榮景,且其中出口最多的地區就是中國大陸。因為我國出口的電子資通訊產品中,絕大多數都是零組件,其中大家最熟習的就是半導體晶片。

再從出口地區來看,去年對大陸出口成長率達到14.6%,遠高於第二的美國9.3%;由於對大陸出口快速成長,導致去年大陸市場占我國總出口的比率從40.1%跳升到43.8%,今年3月單月的占比更達到44.3%,意即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度變得更高。

去年對大陸出口成長率驟增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兩岸貿易並不是單純的傳統商品貿易,還包括了重要的生產鏈貿易在內。也就是說,因為台商長期以來在大陸設立很多工廠,這些工廠的生產有許多原物料與零組件是由在台灣的母公司或是其他廠商所提供。因此去年遠距經濟暴紅之後,台商電子資通訊產業在大陸工廠擴大產出,對台灣零組件的需求也大幅增加,連帶導致台灣對大陸出口的大幅成長。

今年第1季,大陸出口快速成長,3月出口成長率高達30.6%,其中電子資通訊的表現依然是一枝獨秀,同時拉動了台灣電子資通訊產品的出口,這從3月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率達到35.5%即可看出。

也就是說,當國際對於電子資通訊產品出現大量需求時,會同時造成兩岸出口的大幅成長,原因就在於兩岸電子資通訊產業存在很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關係。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出口擴張當然是好事,因為有助經濟成長及創造就業。但是若從產業面來看,我國產業結構會愈來愈集中在電子資通訊產業,形成產業發展上的失衡;同時,出口則會愈來愈集中在大陸地區,形成出口市場的更加失衡。

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我們預期今年電子資通訊產業的成長仍會高於其他傳統產業,因此產業失衡與市場失衡的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嚴重,政府應該儘速採取有效因應措施,避免失衡情況更形惡化。











聯合報黑白集/警察沉淪記的源頭


2021-04-18 03:0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眾向總統車隊陳抗,與員警發生推擠,法官查出員警被指示「假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彰化警察假摔碰瓷」執法判決結果出爐之際,又傳嘉義警察把向總統車隊揮舞國旗的民眾移送法辦,所幸檢方明察秋毫未予起訴。警察執法過當時有所聞,但這兩案卻凸顯了由上而下的結構性壓力,已讓警察沉淪成為民主逆流

彰化警方曾因未有效防範民眾對總統車隊鳴汽笛喇叭國安局檢討,在這種壓力下,就發生了分局長指示員警假摔再逮捕陳抗民眾的構陷執法。分局長已涉違法,事後還升任連江縣警督察長,難免予人有效忠、有升官聯想

而嘉義警方將持國旗在路邊「歡迎」總統車隊的民眾依公共危險罪嫌函送法辦,更顯得離譜。但從彰化警方的假摔執法來看,卻不難想見這也是嘉義警方處於國安高層壓力、甚或是「見升官思齊」下的必然結果。

其實警方鎖定網路言論散布假新聞為由將民眾移送法辦,何嘗不是出於同樣背景?據統計,以往違反社維法散布謠言案每年頂多廿件,但兩年前開始遽增,去年更達十幾倍;統治者要求社會噤聲,自然就會有扭曲執法

彰化及嘉義警方的作為顯示,警方除了「進階」使用比社維法更重的刑法加諸人民,更以扣帽或羅織手法入人於罪,直如現代東廠但這部警察沉淪記的源頭,卻是見不得人民陳情抗議、聽不得人民不平之鳴的傲慢執政者












聯合報社論/台灣出口佳績,大內宣哏圖看不到的隱憂


2021-04-18 03:0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總統分享我國三月出口總額破兆元台幣的喜訊。取自蔡英文臉書


隨著各國新冠疫苗開打,提振了市場信心,全球經濟強勁復甦,台灣出口表現也相對亮眼。在台鐵太魯閣號傷痛未癒、中南部苦旱未解的陰霾下,台灣出口佳績,馬上就被蔡英文總統和行政院長蘇貞昌搶去作大內宣。但這些大內宣只選擇性地揭露部分事實,真正的問題卻被蔡、蘇刻意忽略或閉眼裝睡。

日前財政部公布最新進出口統計,蘇貞昌隨即在臉書邀功,強調去年台灣經濟成長領先所有已開發國家,並貼出哏圖宣揚台灣去年出口飆歷史新高、今年三月出口破兆創單月歷史新高。蔡英文表功動作慢了兩天,但仍以超越蘇貞昌的高度,貼圖宣布三月達成單月出口破兆、連續九月出口正成長、三月出口年增率達廿七點一%等三個紀錄,締造了「新的出口里程碑」。

接著,國發會在行政院會報告「財經做出好成績、超前布局效益展現」,大秀財經政績。蘇貞昌特別舉例,指台灣對中國投資占整個對外投資的比重,在民國 99 年(二○一○年)曾高達八十四%,經過這幾年調整,去年已大幅降低到三十三%;蘇貞昌得意地說,這就是符合經濟學「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台灣出口表現優異,自是毋庸置疑。不過,蔡、蘇爭相搶功,卻都裝作看不見另一項新紀錄:三月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同樣創新高,對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因此上升到四十四點三%新高點事實上,如果扣掉對大陸的出口,蔡英文和蘇貞昌哏圖上那些表功的新高紀綠全告幻滅。在馬政府時期,台灣對大陸出口的依賴,曾被民進黨批評是「賣台」;現在台灣對陸出口依賴更甚,蔡、蘇卻以為蒙起自己的眼睛,人民就什麼都看不見!

蘇貞昌秀財經政績,還不忘「馬維拉」,並大搶川普之功。蘇說已把台灣對中國投資占整個對外投資的比重,從馬政府時期的八十四%,砍到去年的三十三%。但他沒說的是,從扁政府民國 90 年(二○○一年)從「戒急用忍」改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後,對陸投資就朝大型化發展,質量俱升,在民國 97 年(二○○八年)以前對陸投資比重已上升到六成多、甚至七成以上。馬政府上台後,因大陸經營環境變化、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兩岸簽署 ECFA 等因素,對陸投資比重在民國 99 年(二○一○年)達到最高點,但此後就因分散投資地區而迅速下降,蔡政府上台那年比重已降到五成左右,其後這個趨勢延續不變何況新南向一事無成,近兩年對陸投資比重進一步下滑,主要是受川普發動的美中貿易戰供應鏈重組的影響

然而,被大內宣遮掩的問題,恐怕才是真正的隱憂。除了電子資通訊產業一枝獨秀的產業失衡問題外,台灣一方面對陸投資比重降低,另一方面對陸市場依賴升高;民進黨以「證明大陸需要台灣」的阿Q戰法,勢必無法帶領台灣因應這些新挑戰。而這次美國總統拜登派老友陶德率團訪台,蔡英文高喊重啟台美 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談判,未聞陶德有何回應,其實也反映了台灣欠缺自由貿易協定(FTA)網絡的問題。尤其如果扣除 ECFA 的貢獻,缺乏 FTA 的台灣出口將會面臨極為嚴峻的考驗。

此外,在美中貿易戰下,蘇貞昌只會割川普的稻尾,卻沒看到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倍增恐再度引起美方關切的隱憂。至於大陸扛不走的台灣護國神山,會不會被美國抬走,或者當美國重振製造,國際降低對台灣晶片的依賴時,台灣還有什麼生存發展戰略?蔡英文和蘇貞昌爭貼大內宣哏圖後,應再想想。


【專家之眼】國民黨九二共識陷迷霧 先安內可撥雲見日

◆  【專家之眼】從美國科技政策 看拜登百日維新的目標
◆  【專家之眼】國民黨九二共識陷迷霧 先安內可撥雲見日
 
◆  【專家之眼】面臨聯合航太時代 國軍作戰應有新思維
◆  【專家之眼】防疫無死角 公衛無盲區 醫療無差別
◆  【專家之眼】中華民國要被懷疑嗎?政府先別從內部分化
◆  【專家之眼】陶德與柯瑞都是拜登特使 孰輕孰重?
◆  【專家之眼】調降公設比 就能讓房價下跌嗎?
◆  【專家之眼】上策治法—論青年日報洩密案善後
◆  【專家之眼】美國戰略競爭法案的威力與侷限







【專家之眼】國民黨九二共識陷迷霧 先安內可撥雲見日


2021-04-18 10:00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國民黨一直將「九二共識」作為黨的重要政治符號,現在連自己黨內青壯菁英都有不同看法,國民黨要止息紛爭,恐怕要先從黨內溝通開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有一連串的新聞,指向國民黨應該好好釐清或宣傳該黨現在對「九二共識」的看法。而對症下藥的首要任務,是先找黨內青壯派民代好好溝通一下。

第一件新聞是香港修改歷史教科書事件。香港出版社將民國 108 年(2019年)出版的教科書內文:「由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則遷至台灣」,在去年10月的勘誤表指出,上述段落的最後一句改為「由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則遷至台灣」,並在最近被立場較親香港建制派的報紙登出。

再加上北京國台辦一番「民國 38 年(1949年)國民黨政權反人民內戰中失敗,退居台灣島,從此喪失代表中國政府的合法地位」評論後,引起了台灣內部的一陣波瀾。舊聞此時爆出,應是北京刻意拋出來的動作。中共此時重提內戰往事,對民進黨政府效果不大,恐怕也有些問問國民黨現階段兩岸政策的意味。

第二與第三件新聞連在一起,都與拜登政府最近派來台灣的「非官方代表團」有關。在代表團緊湊行程中,大多與民進黨政府的行政官員討論,難得與朝野立委會面時,美方第一個問題,就是問國民黨對「九二共識」的立場。該共識在馬政府時期是兩岸交流基礎,美方不可能不知道這詞的意思,與傳統以來國民黨對此的立場。現在重提,似乎是在暗示不了解江啟臣主席領導下的國民黨,如何詮釋「九二共識」。

第三、與會的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當時回應美方三點︰一、九二共識不是一國兩制,國民黨立場是堅決反對一國兩制;二、九二共識確實存在過,也是過去兩岸交流基礎;三、如果九二共識目前不被多數民眾接受,國民黨內部一直有在討論,能否提出新的具體可行論述。

蔣立委第二點講「存在過」、「過去兩岸交流基礎」,第三點又講「能否提出新的具體可行論述」,這不就是在暗示舊的已去,新的未來嗎?再加上未與會的該黨黨團前總召林為洲委員,同時加碼演出「九二共識沒了,要共識就重談吧」戲碼,這些青壯派立委的否定說法,更讓人對國民黨現階段的九二共識立場有霧裡看花之感。

其實國民黨在109年20全4次會通過的改革委員會結論報告裡,有包含「現階段兩岸政策報告」,裡面說法大致能回答中共與美方的疑問。既然如此,兩方又何必要國民黨再次表態呢?問題就在於類似第三件新聞的故事,早前就一直在該黨民代與黨主席競爭的放話文化中此起彼落,因此給了外界國民黨立場有搖擺、不清楚的傾向。這會影響國民黨對外的信譽,也造成了嚴重後果:自己人都不挺的東西,如何要求外人相挺?!

九二共識是馬政府用以處理兩岸關係的重要基礎國民黨也一直將此作為黨的重要政治符號,現在相關各方都有不清楚的疑慮,連自己黨內青壯菁英都與黨內全代會通過的文件有不同看法,國民黨要止息紛爭,恐怕要先從黨內溝通開始。













【專家之眼】從美國科技政策 看拜登百日維新的目標


2021-04-18 15:29  聯合報 /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在橢圓形辦公室內掛上富蘭克林總統肖像的美國總統拜登,標榜要以科學治國的態度來對抗新冠疫情同時,藉重科研實力來改善各地區和產業的技術含量,發展成美國大未來。

僅從他民國 111 年(2022年)度的預算草案,提議擴增近二成的預算給相關的科研單位,內容包括: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專責單位,全力在癌症、糖尿病、艾罕默症等等,與壽命延長和族群權益攸關的疾病防治;由疾病管制局負責帶動社會弱勢的投入,讓低社經階層參與醫護產業與在地養老。此外,國家科學委員會美國海洋與氣象局,以及長年叫窮的太空總署也取得相當的預算增加,可以從國家安全氣候變異的角度,繼續推進研究與作成政策性的技術移轉。

另外頗引人側目的政策立場,自然是不取消由川普所開徵的鋼、鋁關稅,即使面臨到經濟復甦,而讓製造業與營造鋼鐵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時,更撤銷了石油輸送拱心石管道(Keystone Pipeline)建設許可。這些對高耗能或是高汙染產業的抑制,既是拜登的競選政見、也是回歸到全球氣候峰會的美國,重新確認與盟邦減碳的立場一致,必要有的付出。

再就是廢止在川普下台前的最後一周,由當時的衛生部長阿查爾Alex Azar)所親下指令,進一步放寬對於83種醫療器材、醫療應用軟體和個人防護裝置等的銷售,做 510 (k) 的程序申報。誠然,將人工智慧(AI)與深度學習(DL),應用於醫療產業的軟體開發,本來就是生醫科技於晚近做創業或投資時的大熱點。

有趣的是,除了羅氏藥廠之外,各大藥廠和包括美國醫學會、放射科學會與醫療影像組織,都群起反對這項行政命令的執行。

根據美國醫藥與食品管理法令,但凡民國 65 年(1976年)以前即已在市面上流通,或是現成合規、有效、且已被降低安全分級要求的醫療產品,那麼新推產品的競爭廠家,並不需經由食品藥物管理局做審核。但必須進行在銷售前的申報程序,以及有義務在日後,接受不定期查驗和提供相符的成效資料。

由於民國 109 年(2020年)間面臨到的新冠疫情,當時因為缺乏呼吸器與個人防護裝置的大震撼,本來在審核與通報程序已有暫時性的放寬。但詭異的是,這批永久放寬的清單,卻並未與國家級的研究機構做過意見諮商;何況還夾帶相當數量的新開發器材,尤其是人工智慧的醫療軟體與在尖端影像設備上的變相放行。

就在上周,拜登內閣一方面是撤銷前衛生部長的命令,放寬重大前沿醫材可以不做申報;在另一方面,於川普時期禁止以聯邦補貼款,來進行使用到胚胎的相關研究,這項禁令也一併被廢止。

從內政管理、疫苗注射進度與擴大基礎建設計畫,一路到要壯大北約、盟邦外交與自阿富汗撤軍的全面開展,拜登總統的百日維新,有如千絲萬縷的霧裡穿梭,卻有著極其明確的拆解與目標定位。

何況更有在人心帶動、信賴互助,以及科技研究與經濟整建的良好企圖,四月底之前的第一個一百日,拜登總統或許老邁,但仍然是意氣風發。


【重磅快評】丁怡銘回鍋政院 下台負責的戲演不了太久

◆  【重磅快評】丁怡銘回鍋政院 下台負責的戲演不了太久
◆  【即時短評】失言下台再回鍋 蘇內閣責任政治攏是假?
◆  【即時短評】林佳龍未來動向受矚目 但民眾關心是這兩事 

◆  【即時短評】治國不足治城有餘 侯友宜務實能敵現實?
◆  【重磅快評】李永得國際影音平台六大錯 下台剛剛好
◆  【重磅快評】阿米塔吉不背對總統講話 小英聽懂了嗎?
◆  【重磅快評】高雄治安非最壞?徐國勇之前可不是這麼說
◆  【重磅快評】管錢又保位 蔡政府連太魯閣號事故都收割
◆  【重磅快評】日本核廢水排入海的弦外之音
◆  【重磅快評】蘇貞昌大內宣能掩飾49條人命的血淋淋?
◆  【即時短評】蘇貞昌豈容促轉會一再遲交、延畢?
◆  【即時短評】政府有決心將安全觀念化成全民運動?
◆  【即時短評】選黨魁 韓國瑜不只差臨門一腳







【重磅快評】丁怡銘回鍋政院 下台負責的戲演不了太久


2021-04-18 17:25  聯合報 /   主筆室
去年11月中因為「牛肉麵事件」下台的行政院前發言人丁怡銘(左),上月初已被行政院長蘇貞昌(中)聘為有給職顧問,前後不到四個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五個月前才因萊牛牛肉麵哏圖風波下台的行政院前發言人丁怡銘,遭本報披露原來早在上月初就已經悄悄回歸行政院擔任13職等的有給職顧問「肥缺」,月薪高達近12萬,引發群情嘩然。果然蘇內閣這齣「下台負責」的戲演不了太久,馬上就露出馬腳,迫不及待讓這位「網軍總司令」回鍋,民進黨的幫派性格也再次展露無遺。

民進黨這種「愈下台、官愈大」的戲碼,早已搬演過無數次,但民進黨就是能不斷挑戰大家對於同樣戲碼一演再演的忍耐極限。除了大家最為熟知不斷「蹲下、躍起」、頭銜不知已換過凡幾的中華郵政董事長吳宏謀,在九合一大選後同樣請辭下台的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環保署長李應元不久後又分別出任中央畜產會董事長及駐泰代表,大家都不愁沒有好位置去。

民進黨向來有對內放砲、但對外團結的傳統,會型塑這種文化早期是因民進黨崛起過程,是從黨外對抗國民黨一黨獨大的脈絡使然。相對於國民黨高來高去的宮廷文化,以及靠著「關愛眼神」上位的傳統,民進黨關起門來幹起架都是拳拳到肉,但一旦出了大門,絕對是團結到底、拳頭一致對外打群架。因為民進黨人向來深知有選票才有實力的硬道理,所以除了深耕地方,對外更要團結,最後才得以「地方包圍中央」之姿,從一次次選舉逐步茁壯、擴大,進而執政。

這種外在情勢使然的政黨性格,執政後產生了質變,有了資源後,幫派性格益發強烈。民進黨就像大幫派,各個派系就像個小幫派,幫派最大的特色就是內聚力強,有好處(油水)會分享給幫眾,藉此換取幫眾的死忠相挺,外人也不容易打入。這就是為何陳水扁即使因為弊案纏身多年、堅不認錯,仍有一票扁系或是黨內要角為其發聲,不論是呼籲蔡英文特赦或是推動國務機要費除罪化。而民進黨執政也會特別著重派系平衡,除了維持均勢,有時也是為了制衡,避免某派系獨大,破壞黨內恐怖平衡。

這種情況在民進黨二次執政並首次完全執政後,更加變本加厲。過去扁政府時期,由於朝小野大,在資源分配上尚且有所顧忌,不敢整碗捧走,多少也會顧慮社會觀感。非傳統民進黨出身、無幫無派的蔡英文,一 方面得仰賴黨內傳統各派系維繫執政的運作,另一方面她也積極培養「英系」,使之成為堅實的護衛隊。

同樣的,過去與新潮流結盟的蘇貞昌自己也回鍋閣揆後積極壯大自己的蘇系,不論是為自己或是其女蘇巧慧的下一步布局,藉由手上的行政資源大舉擴充「蘇家軍」。蘇貞昌在人事、政策一把抓的情況,相較蔡政府過去幾任閣揆,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尤其在網路興起,現在各種政策早已演變成「訊息戰」的情況下,丁怡銘扮演偵測網路聲量、帶網路風向的「網軍總司令」更是其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何丁怡銘這齣「負責下台」的戲碼只演了三個多月,蘇貞昌就懶得再演下去的原因。

行政院說,蘇揆希望丁在經歷先前事件後「記取教訓、積極任事」,從丁怡銘表面下台負責、實則轉趨地下化「攏袂離開」來看,蘇內閣看不出來有什麼記取教訓的跡象,倒是接下來丁會「積極任事」應是可以肯定的,畢竟丁怡銘從地下再次回到幕前,要發號司令、指點部會可就方便容易多了。












【即時短評】失言下台再回鍋 蘇內閣責任政治攏是假?


2021-04-18 22:43  聯合報 /   記者鄭媁
行政院前發言人丁怡銘(左)引發牛肉麵爭議後,行政院長蘇貞昌(右二)曾帶著他到「皇家牛肉麵重慶店」用餐,親自向店家道歉。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前發言人丁怡銘因牛肉麵失言風波下台,時隔不到四個月又悄然回鍋。綠營幾乎沒人出聲質疑,還稱是蘇貞昌「愛才」、要丁「戴罪立功」來看,在野黨痛批丁「辭假的」已算客氣,責任政治對民進黨政府而言,仿如一場笑話。

丁怡銘去年擔任行政院發言人時,點名曾獲台北市牛肉麵節冠軍的店家使用萊牛,店家隨即拿檢驗報告自清;丁在道歉後,購買一百碗牛肉麵滅火,結帳發票又被抓包有行政院統編,因此黯然下台。

丁因網路哏圖受到蘇貞昌重用,疫情期間的「咱只有一粒卡臣」紅到日本;但「成也哏圖、敗也哏圖」,丁怡銘發表不實言論「帶風向」被公然抓包,丟了發言人職位一點也不委屈。

只是,丁轉身又回鍋政院,繼續月領高薪,政院竟說要「借重其宣傳專長與經驗,協助政策溝通」,難道整個行政團隊網路宣傳、媒體行銷找不到人才,非丁怡銘不可?即使政院堅稱聘任「合法、合程序」,卻始終未回應,蘇貞昌不顧輿論及社會觀感,強要留住愛將的理由及正當性何在?

啟人疑竇的是,丁怡銘回鍋並非一兩日,風聲傳出多時,政院保密到家,顯然自知此消息公布後將遭外界非議,才以「個資法」為由,拒絕提供立委名單。

民進黨握有中央執政權,無論是輸了選舉、因故下台,照樣無往不利、不降反升的模式,早已為人詬病、甚至訕笑,包括蘇貞昌自己,都曾是敗選者聯盟一員,無怪乎外界嘲諷「綠色是原諒的顏色」。有了丁怡銘之例,接下來若是爆出丁允恭、林佳龍等重返執政團隊,官愈當愈大,也不令人「意外」了。












【即時短評】林佳龍未來動向受矚目 但民眾關心是這兩事


2021-04-18 09:09  聯合報 /   記者黃寅/台中即時報導
太魯閣號事故首場聯合追思公祭日前在台北舉行,請辭獲准的交通部長林佳龍(右二)到場後慰問家屬。本報資料照


交通部長林佳龍因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造成49人死亡下台,未來動向引人矚目,但無疑的是,以他以往雖離開台中市長職務,仍藉由基金會持續在台中發揮影響力,以及仍是民進黨現階段具台中大規模經營實力的政治人物而言,未來回到台中持續經營是可想而知的,而不論最後民進黨由誰出線挑戰現任市長盧秀燕,他都居樞紐位置。

林佳龍下台後是否會再戰台中市長?這個話題在他從將卸下交通部長職務後,一直被人討論。原因就是,他曾在台中市耕耘頗久,即便是市長卸任之後,也從未就此走人,除了對曾跟隨過他的核心人士去處都有安排,他的光合教育基金會也仍持續運作 ,加上仍持續與地方人士密切互動,長期經營下來,台中幾乎已是他政治生命的基礎。

如果沒有太魯閣號意外這件事,以林佳龍居民進黨中生代的一分子而言,若能在中央有所發揮,民進黨其他的台中市政治人物毫無疑問的可以爭取出線,嘗試挑戰盧秀燕,但林佳龍回到台中市之後,這盤棋局必定會改變,而林佳龍具十足的影響力,並居舵手地位。

事實上,立委蔡其昌、何欣純近年都已逐漸熱身,並勤跑自己選區之外的區域,志在更上層樓可以想像,立委黃國書、張廖萬堅民間也都有呼聲,只是他們畢竟未經過原台中市縣市合併後的大規模作戰經驗,以及人脈經營,即便是未來任一人出線參選,都得賴林佳龍大力協助。

但是,此時若只是討論民進黨一家之事,對台中市民而言,就顯得格局太小,也微不足道。因為,廣大的台中市民眼前最擔心的兩件事就是缺水和空汙,這兩件與民眾切身相關之事未來如何發展,政治人物誰能真正替民眾解決問題,才是所有市民所心心念念的,至於民進黨未來誰會出來戰,再怎麼說也比不上這兩件民生大事;倒是市民可以從處理這些事的過程中,看清楚政治人物的身段,以及誰才是最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包括政黨也是一樣。


名家縱論/平視之後\星期透視/美日峰會:建構「核心夥伴」、應對中國

◆  星期透視/美日峰會:建構「核心夥伴」、應對中國
◆  名家縱論/平視之後
◆  大屋頂下/馬曉光亂了套?北京亟應梳理兩岸論述
◆  畫中有話/「資深」寶貝的未來
◆  「亞瑟王」再世 也躲不了年老照護
◆  自由與安全 長輩兩難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平視之後


2021-04-18 03:17  聯合報 /   蘇永欽(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過一句話:中國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美國,而是「成為更好的中國」。 圖/路透


最近中國大陸領導階層對內和對外都頻頻使用「中國已可平視」的用語,講的當然不是法律上的平等,國父臨終時唯一掛心的「以平等待我之民族」,早在國民政府時代即已隨不平等條約廢除而達成。楊潔篪回嗆布林肯的話最清楚:「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講話。」他指的是政經軍實力,美國都不可再俯視中國

美國從俯視西方國家,到蘇聯解體後俯視全世界,憑仗的當然是兩次大戰扮演的救世軍,以及之後的世界警察角色,更築起無可替代的道德高度。但在兩極對立時期,中情局在第三世界翻雲覆雨,已讓所有人看清「美國優先」下道德的脆弱,至如中東油田地區百年殺戮,更不要說惡名昭彰關達那摩灣拘留中心偽善和雙標已算是寬大評價了。就像為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贏得奧斯卡獎環保紀錄片難堪真相一樣,環保團體很快發現,光是高爾一家每月耗費水電瓦斯竟多出一般美國家庭二、三十倍。美國民主政治的金權低效,其實早暴露在世人面前,川普的粗鄙言行,只是讓真相呈現得更難堪而已。

從這角度看,不管你對阿拉斯加會談評價如何,以平視說法正式拉開兩個大國競爭序幕,很難說太過,更早於此,歐洲盟友不也明白表示不再唯美是從。也許更該追問,平視之後,中國大陸的目標是什麼。迄今我最由衷贊同的,是其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的一句話:中國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美國,而是「成為更好的中國」。

只是我不相信,這個目標僅靠不斷重申禁止外人干預內政,或在幾年內完成國家統一,就可達成。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共領導下的初階社會主義,確實在基建、脫貧和抗疫上取得卓越成就,市場經濟和法律制度也有亮眼成績。如何在這個基礎上規劃更好的中國,需要的勇氣和智慧恐怕不會小於四十年前寓革命於改革的拐點。我認為面對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定性,即使專政的共產黨也不能不仰視人民整體,當市場經濟已可和全世界接軌時,為什麼還不能確保人民最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包括不會憑空消失的正當程序保障為什麼還不能容忍人民最基本的意見自由宗教自由

在我看來,美國領導世界的失敗,和社會主義在其歷史上始終缺位有絕對的關係—對多數內陸美國人來說,歐記健保已經是墮入邪道的共產主義。相對於此,有十四億人口的中國,如果不能面對保守主義在中國百年現代化過程的始終缺位,又如何期待變得更好?歐洲國家顯然比這兩強都更能找到價值的平衡點,卻因走不出巴比塔魔咒而無緣承擔更大的責任。這是面對世界大勢不能不看到的結構問題,但也正是所有追求更好中國的中國人應該看到並努力抓住的契機。

再回頭省思,我們在台灣能否及如何平視這個全新的世界,受到考驗的程度竟不小於大陸。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宣示的國家目標就是通過兩岸交流競爭建構一個更好的中國,而台灣絕對有條件在中國的蠶變過程扮演雅典角色。但這幾年發展,我看到的卻是一個不知道怎麼平視世界的後殖民小國。不信你看政府是怎樣和網民唱和俯視世衛組織非裔秘書長,又在仰視白宮易主並重返世衛後,悄然噤聲。幾天前網上風傳馬來西亞外長希沙慕丁記者會上公開向大陸外長王毅表態:「你永遠是我的大哥!」當成可恥的笑話,完全忘了一年半前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沼田幹夫卸任,我外交部長直接把「我最敬愛的大哥哥」印刻在致贈的紀念牌上。

接下來要看的就是,在無條件開放萊豬進口後,亞洲最堅定反核的台灣要怎樣面對日本放送核食和核廢水繼續仰視










星期透視/美日峰會:建構「核心夥伴」、應對中國


2021-04-18 03:18  聯合報 /   楊永明(國安會前副秘書長、「台日關係史(1945-2020)」共同作者))
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首次會談備受矚目。 法新社


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首次會談備受矚目,特別是應對中國大陸的挑戰,眾所關切的台海安全也端上檯面。

這次峰會除強調美日安保及雙邊關係重要外,並在全球議題、印太戰略、中國挑戰及台海和平提出關切。

首先,全球議題有三項:一是在氣候變遷合作,雙方承諾民國  139 年(二○五○年)達成碳中和目標;二是在科技發展與管制合作,建構安全 5G 網路、強化科技產業鏈管制、共同研究關鍵科技等;三是成立「CORE核心夥伴」關係,強化在氣候、科技與衛生安全的合作關係。

第二、印太戰略:強調美日安保是維護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重要機制,認為北韓也是影響印太安全重要議題。雙方將增加疫苗生產,並協助印太地區疫苗注射。

第三、中國挑戰:提到共同應對中國挑戰,反對試圖以武力或脅迫手段改變東海與南海現狀,提到釣魚台列嶼是在美日安保範圍內;也提到中國人權,及新疆與香港問題。此外,科技產業鏈管制也是針對中國,拜登強調必須避免專制國家掌控。

第四、台海和平:共同聲明提及「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

綜上,除氣候變遷與北韓問題外,其實都是與中國挑戰有關,很顯然拜登希望日本能在抗中議題上聯手,支持美國在印太政策與作為,因為美日同盟是關鍵支柱。

媒體較注重的台海議題,雖然文字不多,卻有兩重大意涵。一這是冷戰結束以來美日領袖會談首次提及台灣,強調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表達兩國明確態度。二是聲明提到「鼓勵兩岸問題和平解決」,上個月美日二加二會議聲明並沒有此句,代表美日兩國不僅重視台海現狀和平,更希望兩岸問題以和平方式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聲明有台海和平文字,但在會後記者會,拜登和菅義偉致詞中,都沒有提到台灣和新疆,隨後記者訊問,菅義偉才作簡短回答。可見美日領袖都瞭解議題的敏感性,有點刻意處理。

會前,針對日本是否會對台海表態,日本媒體形容為「踏繪」,意指江戶時期要求基督徒踏踩基督聖像證明非基督徒,後指突破禁忌關卡之舉;對台灣議題日本長久維持「七二體制」,即斷交後維持民間關係,對台政治與安全議題盡可能迴避;因此,這次共同聲明提及台海和平議題,可謂類似「踏繪」般突破對台政策禁忌。

另外,這次會談提「美日CORE核心夥伴關係」,是希望美日進入新合作關係,成為對抗中國的關鍵基石。顯然拜登希望看到日本在氣候變遷、科技發展與管制、印太秩序等合作,共同應對中國挑戰。

然而,當霸權需要與盟國強化合作關係時,代表著霸權力量減弱,此時盟國將分享權力,霸權政策也受到盟國利益影響與牽制。因此,日本印太利益考量會影響美日夥伴關係,面臨亞洲經濟整合及日中經濟,日本未必是以前言聽計從小弟,東京拒絕參與制裁新疆官員即是一例。

畢竟,中國是日最大出口國,內閣上個月也批准參與 RCEP,預計明年上路會帶動亞洲經濟整合;在美國老大哥和第一貿易夥伴間,日本須保持微妙自處之道。

最後,美日也僅以一句話譴責緬甸軍政府暴力行為,如此而已!












大屋頂下/馬曉光亂了套?北京亟應梳理兩岸論述


2021-04-18 03:19  聯合報 /   黃年


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曾是中共的兩岸論述,爾今卻皆面臨失敗。

面對失敗,北京的善後動作是:一、連續兩年在兩會對台論述中下架一國兩制」。二、國台辦重申接納台方主張「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以挽救九二共識。

因此,自今年兩會以後,國台辦以上涉台人士發言,未再聽到一國兩制」,或「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改稱維護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

這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但是,四月十三日台方透露拜登「最好朋友」陶德將於翌日到訪,次日國台辦記者會上馬曉光的發言,卻被認為又使情勢翻覆。

回答香港教材將「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改為「國民黨遷台」時,馬曉光:「民國 38 年(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權在其發動的反人民內戰中失敗,退踞台灣島,從此喪失了代表全中國合法政府的地位,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

記者又問:如何看待中華民國憲法仍在實施?馬曉光答:「看看當前國際社會共識,看看聯合國有關決議,你就會明白,我說的是完全正確的。…事實就是事實…。」

中共對台政策一向建立在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上,馬曉光的相關發言當然是政治正確。但是,正當中共當局嘗試調整兩岸論述之際,竟又出現如此露骨尖銳的話語;這究竟是口誤失言,或因缺乏戰略定力所致。

馬的這次談話,被台灣藍綠都解讀為再度否認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亦即又在「九二共識」根本抹煞了「一中各表」。但不知這是否馬曉光的本意,或他並不自覺前後矛盾。

這段談話語病不少。他說:「國民黨政權…從此喪失了代表全中國合法政府的地位。」首先,所謂的「國民黨政權」是否即是「中華民國」?如今國民黨已失政權,中共是不是希望民選的民進黨「政權」仍然維持中華民國?再者,中華民國政府也許不再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但難道能說也不是「代表台澎金馬二千三百萬人的合法政府」?中共不贊成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難道會贊成中華民國「只代表台澎金馬」?

再者,當兩岸連「九二共識」都不能維持「共識」時,馬曉光卻說「國際社會的共識就是事實」。難道「國際共識」比「兩岸共識」更重要?這是否輕賤了民族主義

至於什麼是事實,連王毅都說過「他們自己的憲法」,胡錦濤親口及習近平的國台辦官員也說過「兩岸雙方各自規定符合一中原則」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不能將「雙方各自規定」,還原成「雙方各自憲法」的「事實」?把黑桃叫做黑桃

中共的文字把「中華民國」所有體制皆加上一個「引號」,如「經濟部」、「立法委員」;難道加了一個引號,「中華民國」的「事實」就會成了「非事實」?指鹿為馬,鹿的「事實」就變成了馬?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的「共識」,一中各表,求同存異,兩岸很難維持雙贏共生互動。

兩岸今日僵局,極大部分原因是兩岸論述發生勉強生硬移變所致。將「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移變至「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或將「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嫁接到「一國兩制」。亦即由求同存異的「戰略模糊」,勉強生硬地移變到片面主義的「戰略清晰」。一旦失去緩衝,就成了硬碰硬。

前述下架「一國兩制」,及回到「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應是從「戰略清晰」折返了「戰略模糊」。但馬曉光十四日的談話好像又將情勢翻覆,由模糊變成清晰,因此本文要問:這是不是亂了套?

跡象顯示,中共對台論述正面臨極大困境去年政協年會汪洋涉台報告僅十七字,可謂已到無言以對的地步。而今年兩會涉台報告,「一國兩制」已連續兩年下架,張志軍對外發言卻仍稱「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儼然海協會會長是在狀況外。由此可見,中共亟須就兩岸論述進行梳理,否則顛倒反覆錯亂至此地步,不可大也不可久。

盱衡全局,兩岸關係必須建立一個可大可久的架構,已無近路便道可抄。

從當下看未來,武統不可行,和統融統更不知猴年馬月,因此兩岸必須有「可久」的方案。倘若終局方案(目的論)遙不可及,則重心就必須移向防止中華民國的變質與異化,以使兩岸能夠維持和平競合(過程論),始能「可久」。因此,一中各表,「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即是兩岸論述的必要元素

至於「可大」,若欲在過程論上必須維持中華民國,就不能在目的論上要消滅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不是一個「可大」的方案,若朝「大屋頂中國」或「互統一」思考,或有「可大」的空間。這也是「一中各表」的延伸。

中共如果必須以消滅中華民國為兩岸政策,那或許就會逼使自己只能走上武統一途但武統是國恥,也是國難,甚至是國際等待中共自己挖坑往裡跳的陷阱如喬良等所見),本文就此不贅了。

世局已經丕變,因此中共亟應重新梳理兩岸論述,使之可久亦可大,則核心元素不能失去「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即「一中各表」。也就是必須接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馬曉光說,國民黨政權(其實已是民進黨政權)不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但是,在兩岸過程論中,中共仍應寄望民進黨能守住「中華民國是統治台澎金馬的『中國的』合法政府」的底線。北京不願見民進黨「去中華民國化」,則北京自己就勿將中華民國逐出中國。

最後,在世變日亟下,民進黨更應淡出台獨,守住中華民國。在兩岸情勢尖銳化下,民進黨應知,「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美國拉攏台灣,甚至已到了「裹脅」的地步。台灣當然應當妥適運用美中衝突,但不能失去主體性。要從中獲利,但要避免受捆綁。要維持主體性,就是要守住中華民國的底線。

民進黨應告訴美國,告訴中共,也告訴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我們與中共有衝突,但我們是以中華民國與中共抗衡。如邱義仁說,我們不是瘋了,我們不是搞台獨。

兩岸論述交集點應當是:「我不台獨,你不消滅中華民國。」「我不消滅中華民國,你不台獨。」












畫中有話/「資深」寶貝的未來


2021-04-18 03:13  聯合報 /   記者曾學仁
記者曾學仁/攝影


醫療進步讓高齡、甚至超高齡社會加速來到,年長者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牽動青壯世代的日常。

諺語:「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有二老,不再煩惱。」政府為少子化獎勵年青人生育不斷加碼,增產報國的同時,或許也該為資深寶貝的未來,多用功














「亞瑟王」再世 也躲不了年老照護


2021-04-18 03:11  聯合報 /   李艾格/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高齡化社會,老年照護是無可逃避的問題。 記者季相儒/攝影


電影父親入圍奧斯卡六項大獎,劇中以歌劇「亞瑟王」切入,帶出年老失智、思緒混亂、時空錯置的主角心境,心力交瘁的中年女兒,面對常失控又無法自理,不時找碴,仍想自主人生的父親,呈現高齡社會,無可逃避的老年照護問題。女兒送父親到療養院後,中庭有臉無腦的雕塑,說明衰老退化無盡難題。

韓國電影永生戰有震動各階層的情節但最難忘台詞:「人類是唯一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並畏懼死亡的生物。」劇中財力無邊的老會長,矢志將「永生人」公諸於世,但是人至今無法征服死亡,也不可能對抗衰老。

看完「父親」,鄰座中年女子對同伴說:「如果我爸也變成這樣,我媽已經同意送安養院。」散場電梯裡,有年輕人直言:「我阿嬷也失智,有時真想掐死她!」友人感慨說:「安東尼霍普金斯演的和我爸爸好像,我爸九十幾歲沒有失智,但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聯合報「老宅困老人」願景專題,引發回響,一如「父親」劇情,仍須工作、生活的中壯世代,最後必得靠看護、社會照護機構援助。

人生旅程一直往前走,無論身體或環境都有意想不到的變化,唯有開放心胸、尋求支援,才可度過不可逆的「高齡社會」考驗,減輕子女負擔。雖然不可能永生,但智慧、經驗、關懷可一代代傳承,助人穿越「永生戰」;想想就算「亞瑟王」再世,不也需要年老照護














自由與安全 長輩兩難


2021-04-18 03:08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隨著高齡化現象加劇,愈來愈多人關心年長者居住環境問題,對於長年看顧高齡者患者的醫事人員來說,更是如此。

每當聽獨居長輩描述,我總是佩服又擔心,那天我問一位獨居又無人陪伴回診的奶奶:「奶奶,你一個人住,萬一發生什麼,怎麼辦呢?」

奶奶瀟灑的說:「人到了該走時,總是會走的啊。你別為我擔心,一個人住,沒人管我,舒服得很啊。」

當然不是人人都可如此;幾天後來診間的爺爺就大不同。爺爺住安養中心,但他滿心不情願。幾年前,獨居的他身心機能退化,腳步開始不穩,下肢漸無力。但整體來說,簡單生活自理能力還是可以的,例如到附近買便當,也能洗曬衣服和倒垃圾。

有一天,爺爺不小心家中跌倒,送醫檢查幸好虛驚一場;只是怎麼也沒想到,家人送他到醫院檢查後,就直接安排他出院後入住安養中心。家屬說:「他一個人住,我們不放心;住安養中心,有事隨時有人在,我們才安心。」

爺爺不開心喊:「我不要!我喜歡自己生活,我可以照顧自己!即使發生意外,我也願意啊。你們說安養中心生活是團體生活,對我來說叫做被關起來,我想出個門要取得許可,你們要來看我也要取得許可,這就叫做被關起來的生活。」

家屬努力安撫:「爸爸,我會常去看你。我們愛你,希望你也能讓我們放心。」

老父親生氣地說:「這樣你們可以放心,但我失去自由了,我不能騎摩托車出去逛逛,不能開車,不能找朋友,不能到處閒晃,只能被動地等你們來看我。這樣的環境再好、再安全,我就是不自由!」

兩代間溝通好幾次,孩子們有為人子女的考量,老人家有自己的需求。最終,老爸爸妥協,被孩子送安養中心,孩子們答應如果透過復健,好到行走能力讓家人放心,他們同意他回家自己住。

做為醫師,我看到兩代間爭執,雖說我理解兒女輩的擔憂,但我更常想起爺爺無奈的表情。好幾回,我在腦海中想起高齡八十幾的他,日常樂趣就是騎著車慢慢穿梭在巷弄間東走走西看看,這樣的他入住機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要說安全又健康的生活節奏,一定沒人反對,只是我忍不住心酸啊。

我想起像爺爺這般體力稍顯虛弱、但很期望獨自生活的年長者們,我們能不能給他們多一點選擇空間呢?除了送安養中心外,還能有不一樣的路可以走嗎?


王健壯/這樣的立委能說優秀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這樣的立委能說優秀嗎?
◆  李清志/工廠見學新趨勢
◆  周行一/政大雄鷹可以幫助發展籃運
◆  林中斌/共機擾台背後
◆  王正方 /鮭魚族很龐大
◆  葉銀華/去家族化一定好?
◆  洪蘭/現在你不讓他哭,將來他讓你哭?







王健壯/這樣的立委能說優秀嗎?


2021-04-18 01:08  聯合報 /   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公督盟日前舉行第十屆第二會期立委評鑑結果公佈記者會,理事長吳鯤魯(右二)公布有民進黨27位、民眾黨5位、國民黨6位、時代力量3位、基進黨1位優秀立委。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灣有優秀立委嗎?多數民眾一定不以為然,但評鑑立委多年的「公督盟」不但說有,而且多達四十二人,其中民進黨廿七人,國民黨六人,民眾黨五人,時代力量三人,基進黨一人。

以席次比例來看,民進黨現有立委六十一人,其中四成四被評鑑為優秀立委,國民黨卅八人,祇有一成五是優秀立委,三個小黨則是人人優秀全數上榜

立法院雖是實踐政黨政治的場域,但立委不僅是政黨代表,更應是民意代表,伸張的應是民意,而非黨意;捍衛的應是立法權,而非行政權,更非政黨維護的應是人民權利,而非政府或政黨權力;檢驗一個立委是否優秀,也應依此標準而為。

但那些被評鑑為優秀的廿七位民進黨立委,都能通過這些標準的檢驗嗎?其中有誰在民意與黨意衝突時,站在民意這邊?有誰作出人民權利應高於政府或政黨權力的關鍵選擇?有誰堅守立法權立場而不做行政權的附庸?

舉幾個例子:前瞻計畫花了人民八千多億血汗納稅錢,但有哪位民進黨優秀立委替人民看緊荷包?年金制度改變攸關人民財產權的被剝奪,有哪位民進黨優秀立委為民伸冤?一家電視台因行政權恣意妄為而被迫關台,有哪位民進黨優秀立委挺身而出捍衛新聞自由?人民被查水表而惶惶不可終日,有哪位民進黨優秀立委以言論自由之名發言聲討政府?萊豬進口關係人民健康安全,但在多數民意強烈反對時,有哪位民進黨優秀立委敢違逆黨意?難道所謂優秀立委,就是唯黨意是從,唯總統與閣揆馬首是瞻

比立法權甘為行政院附庸更不可思議的是,立委是民意代表,所言所為應以「限制政府權力,擴張人民權利」為最高目標,但民進黨立委在許多法案的修訂或制定時,卻逆向而為,比行政權更積極主動「限縮人民權利,擴張政府權力」。

以反滲透法為例。國安五法相繼修訂後,憲法賦予人民的許多基本權利,已被層層法網限縮,但民進黨立委卻猶嫌不足,在行政院並未提出院版草案前,竟然主動提出黨團版反滲透法草案,短短十二條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的條文,就把每個公民都視為潛在的中共同路人。行政權不敢妄為,民進黨立委卻主動行使立法權,比行政權更熱衷於箝制公民的憲法基本權利,更無視於民主被不斷侵蝕的危機,讓台灣又退回戒嚴年代的政治氛圍,這樣的立委能稱之為優秀立委嗎?

再以轉型正義為例。促轉條例與反滲透法一樣,主動提出法律草案的並非行政院,而是民進黨立委。但依此條例而設立的促轉會,卻完全違背權力分立原則,立法當初即已備受批評有違憲之嫌。而且因立法的「故意」,授權行政院長可不經國會同意即延長促轉會的法定兩年任期,以至於促轉會成立至今已要求二度延任,不但嚴重破壞國家體制,並且讓民進黨把促轉會與黨產會兩個轉型正義機關當成取之不盡政治提款機,其結果是有助於政黨鬥爭多,而有利於國家和解少,始作俑者的那些民進黨立委又有何優秀可言?

公督盟」如果真以監督國會為職責,對立法權淪為行政權附庸,就不該視若無睹,對民進黨立委濫用立法權主動為惡危害憲政民主,更應嚴厲譴責;至於所謂優秀立委,在野小黨也許有少數人符合評鑑標準,但今天這樣的民進黨,就讓它從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