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專家之眼】國民黨九二共識陷迷霧 先安內可撥雲見日

◆  【專家之眼】從美國科技政策 看拜登百日維新的目標
◆  【專家之眼】國民黨九二共識陷迷霧 先安內可撥雲見日
 
◆  【專家之眼】面臨聯合航太時代 國軍作戰應有新思維
◆  【專家之眼】防疫無死角 公衛無盲區 醫療無差別
◆  【專家之眼】中華民國要被懷疑嗎?政府先別從內部分化
◆  【專家之眼】陶德與柯瑞都是拜登特使 孰輕孰重?
◆  【專家之眼】調降公設比 就能讓房價下跌嗎?
◆  【專家之眼】上策治法—論青年日報洩密案善後
◆  【專家之眼】美國戰略競爭法案的威力與侷限







【專家之眼】國民黨九二共識陷迷霧 先安內可撥雲見日


2021-04-18 10:00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國民黨一直將「九二共識」作為黨的重要政治符號,現在連自己黨內青壯菁英都有不同看法,國民黨要止息紛爭,恐怕要先從黨內溝通開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有一連串的新聞,指向國民黨應該好好釐清或宣傳該黨現在對「九二共識」的看法。而對症下藥的首要任務,是先找黨內青壯派民代好好溝通一下。

第一件新聞是香港修改歷史教科書事件。香港出版社將民國 108 年(2019年)出版的教科書內文:「由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則遷至台灣」,在去年10月的勘誤表指出,上述段落的最後一句改為「由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則遷至台灣」,並在最近被立場較親香港建制派的報紙登出。

再加上北京國台辦一番「民國 38 年(1949年)國民黨政權反人民內戰中失敗,退居台灣島,從此喪失代表中國政府的合法地位」評論後,引起了台灣內部的一陣波瀾。舊聞此時爆出,應是北京刻意拋出來的動作。中共此時重提內戰往事,對民進黨政府效果不大,恐怕也有些問問國民黨現階段兩岸政策的意味。

第二與第三件新聞連在一起,都與拜登政府最近派來台灣的「非官方代表團」有關。在代表團緊湊行程中,大多與民進黨政府的行政官員討論,難得與朝野立委會面時,美方第一個問題,就是問國民黨對「九二共識」的立場。該共識在馬政府時期是兩岸交流基礎,美方不可能不知道這詞的意思,與傳統以來國民黨對此的立場。現在重提,似乎是在暗示不了解江啟臣主席領導下的國民黨,如何詮釋「九二共識」。

第三、與會的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當時回應美方三點︰一、九二共識不是一國兩制,國民黨立場是堅決反對一國兩制;二、九二共識確實存在過,也是過去兩岸交流基礎;三、如果九二共識目前不被多數民眾接受,國民黨內部一直有在討論,能否提出新的具體可行論述。

蔣立委第二點講「存在過」、「過去兩岸交流基礎」,第三點又講「能否提出新的具體可行論述」,這不就是在暗示舊的已去,新的未來嗎?再加上未與會的該黨黨團前總召林為洲委員,同時加碼演出「九二共識沒了,要共識就重談吧」戲碼,這些青壯派立委的否定說法,更讓人對國民黨現階段的九二共識立場有霧裡看花之感。

其實國民黨在109年20全4次會通過的改革委員會結論報告裡,有包含「現階段兩岸政策報告」,裡面說法大致能回答中共與美方的疑問。既然如此,兩方又何必要國民黨再次表態呢?問題就在於類似第三件新聞的故事,早前就一直在該黨民代與黨主席競爭的放話文化中此起彼落,因此給了外界國民黨立場有搖擺、不清楚的傾向。這會影響國民黨對外的信譽,也造成了嚴重後果:自己人都不挺的東西,如何要求外人相挺?!

九二共識是馬政府用以處理兩岸關係的重要基礎國民黨也一直將此作為黨的重要政治符號,現在相關各方都有不清楚的疑慮,連自己黨內青壯菁英都與黨內全代會通過的文件有不同看法,國民黨要止息紛爭,恐怕要先從黨內溝通開始。













【專家之眼】從美國科技政策 看拜登百日維新的目標


2021-04-18 15:29  聯合報 /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在橢圓形辦公室內掛上富蘭克林總統肖像的美國總統拜登,標榜要以科學治國的態度來對抗新冠疫情同時,藉重科研實力來改善各地區和產業的技術含量,發展成美國大未來。

僅從他民國 111 年(2022年)度的預算草案,提議擴增近二成的預算給相關的科研單位,內容包括: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專責單位,全力在癌症、糖尿病、艾罕默症等等,與壽命延長和族群權益攸關的疾病防治;由疾病管制局負責帶動社會弱勢的投入,讓低社經階層參與醫護產業與在地養老。此外,國家科學委員會美國海洋與氣象局,以及長年叫窮的太空總署也取得相當的預算增加,可以從國家安全氣候變異的角度,繼續推進研究與作成政策性的技術移轉。

另外頗引人側目的政策立場,自然是不取消由川普所開徵的鋼、鋁關稅,即使面臨到經濟復甦,而讓製造業與營造鋼鐵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時,更撤銷了石油輸送拱心石管道(Keystone Pipeline)建設許可。這些對高耗能或是高汙染產業的抑制,既是拜登的競選政見、也是回歸到全球氣候峰會的美國,重新確認與盟邦減碳的立場一致,必要有的付出。

再就是廢止在川普下台前的最後一周,由當時的衛生部長阿查爾Alex Azar)所親下指令,進一步放寬對於83種醫療器材、醫療應用軟體和個人防護裝置等的銷售,做 510 (k) 的程序申報。誠然,將人工智慧(AI)與深度學習(DL),應用於醫療產業的軟體開發,本來就是生醫科技於晚近做創業或投資時的大熱點。

有趣的是,除了羅氏藥廠之外,各大藥廠和包括美國醫學會、放射科學會與醫療影像組織,都群起反對這項行政命令的執行。

根據美國醫藥與食品管理法令,但凡民國 65 年(1976年)以前即已在市面上流通,或是現成合規、有效、且已被降低安全分級要求的醫療產品,那麼新推產品的競爭廠家,並不需經由食品藥物管理局做審核。但必須進行在銷售前的申報程序,以及有義務在日後,接受不定期查驗和提供相符的成效資料。

由於民國 109 年(2020年)間面臨到的新冠疫情,當時因為缺乏呼吸器與個人防護裝置的大震撼,本來在審核與通報程序已有暫時性的放寬。但詭異的是,這批永久放寬的清單,卻並未與國家級的研究機構做過意見諮商;何況還夾帶相當數量的新開發器材,尤其是人工智慧的醫療軟體與在尖端影像設備上的變相放行。

就在上周,拜登內閣一方面是撤銷前衛生部長的命令,放寬重大前沿醫材可以不做申報;在另一方面,於川普時期禁止以聯邦補貼款,來進行使用到胚胎的相關研究,這項禁令也一併被廢止。

從內政管理、疫苗注射進度與擴大基礎建設計畫,一路到要壯大北約、盟邦外交與自阿富汗撤軍的全面開展,拜登總統的百日維新,有如千絲萬縷的霧裡穿梭,卻有著極其明確的拆解與目標定位。

何況更有在人心帶動、信賴互助,以及科技研究與經濟整建的良好企圖,四月底之前的第一個一百日,拜登總統或許老邁,但仍然是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