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肆虐 銀行業應審慎經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419/web/

◆  聯合報黑白集/貞昌造假,小英不打
◆  聯合報社論/蔡總統眼中,台灣難道僅剩八一七萬人?
◆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肆虐 銀行業應審慎經營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肆虐 銀行業應審慎經營


2020-11-25 00:5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與各國央行降息雙重夾擊下,市場普遍認為銀行經營及獲利將面臨重大挑戰。但從國際主要銀行今年第3季財報卻可發現,事實並不盡然,銀行業呈現獲利與虧損兩樣情。例如美系高盛與歐系的瑞士銀行第3季的獲利分別暴增93%與99%,同屬美系的富國銀與花旗、歐系的滙豐與瑞士信貸獲利則衰退三到五成不等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形,主要在於銀行是否隨著金融市場波動調整經營方向。就主要銀行第3季財報看來,高盛與瑞銀的主要獲利來源為操作債、匯與大宗商品的市場交易FICC部門,高盛該部門獲利在第2季成長149%後,第3季又持續成長49%,瑞銀 FICC 部門第3季獲利也大幅成長41%。再者,這兩家銀行第3季的備抵呆帳提存金額劇減,也有助於提升該季獲利。

為何富國銀、花旗、匯豐與瑞士信貸也大減備抵呆帳提存金額,卻無助獲利提升?原因在於富國銀、花旗零售金融業務金額龐大,深受聯準會(Fed)於今年3月兩度緊急降息、將聯邦資金利率調降至逼近零的衝擊,加以其 FICC 部門操作表現不若高盛,致使獲利遲遲未見好轉;滙豐與瑞士信貸亦是 FICC 部門獲利表現欠佳,對銀行整體獲利貢獻微弱。

只是,即便主要銀行有獲利顯著成長者,但當前銀行業的經營仍存在四大難題。第一,主要銀行普遍於今年第2季提存高額備抵呆帳,為疫情大流行所帶來的潛在放款損失做好準備,但在第3季又傾向樂觀看待疫情發展與經濟後市,故而大幅度減持其備抵呆帳提存。惟備抵呆帳提存金額劇減將削弱銀行承受風險的能力,不可不慎。

第二,低利率將持續擠壓銀行獲利空間。由於 Fed 領頭、各國央行紛紛跟進的降息或擴大 QE 等寬鬆貨幣政策所形成低利率環境,對淨利息收入造成負面影響,而淨利息收入是銀行對計息資產(如放款)的收益與計息負債(存款)收益間的差額,低利率將使銀行的整體收入大幅縮水。雖然近日公債殖利率回升,讓市場聯想到再通膨(reflation)的可能性,但在 Fed 的9月利率決策會議(FOMC)中,有13位與會官員預計利率維持不變至民國 112 年(2023年),且11月例會亦維持聯邦資金利率在0%~0.25%間,顯示低利率環境將再持續,銀行業仍難以在淨利息收入上有所斬獲。

第三,雖然在疫情肆虐期間,FICC 部門已成為許多銀行獲利的主要來源。但第3季 FICC 獲利成長幅度已不及第2季來得亮眼,像高盛、大摩與小摩的 FICC 部門於第2季分別大幅成長149%、167%與99%,第3季僅成長49%、35%與29%。隨著市場波動趨緩,FICC 部門獲利恐難以持續成長。

第四,今年3月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各國政府提供各種紓困方案,讓一般民眾及企業度過難關,也使放款違約時間大幅往後推延。隨著近日歐美疫情回升,許多國家啟動二度封城,若無政府持續紓困,預料體質較差的企業營運將難以為繼,銀行放款損失金額必將走高,而當銀行放款產生違約時,往往會朝提足備抵呆帳金額的方向調整,導致銀行獲利遭侵蝕。

要言之,雖然近日美國輝瑞藥廠(Pfizer)表示其與德國生技公司 BioNTech 合作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有效度逾90%,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莫德納(Moderna)亦公布其疫苗的效力高達94.5%,且較輝瑞疫苗更易保存運送,讓市場燃起一線希望,不但殖利率回升,金融類股股價也以上漲回應。但近期歐美疫情再度轉熾,Fed 在11月5日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會議也才表明,經濟前景仍極不確定。若是此時銀行認為疫苗問世及群體免疫有望,經濟將快速復甦,就因而減少備抵呆帳準備,以期美化財報數字,只怕未必能如願,且有違銀行業審慎經營之道。










聯合報社論/蔡總統眼中,台灣難道僅剩八一七萬人?


2020-11-25 01:1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季青漫畫


失聽的政府系列四

NCC 關閉中天新聞台,在綠營內部也引發震盪,不少人認為蔡政府踐踏了新聞自由的紅線,也低估人民智慧當天蔡英文主持民進黨中常會,迴避了媒體台灣沒有新聞自由的提問,卻提醒黨同志:「我們雖有八一七萬張選票支持,但民主社會沒有絕對不會離開的支持者」。蔡英文顯然意識到問題之嚴重,但她也無法迴避自己的責任;畢竟,她執政以來一直在鼓勵或縱容對「非我族類」的不寬容,關掉中天只是循其路線而行罷了。

動不動就提八一七萬票勝選,是民進黨無可遏抑的自豪,也是它難以克服的心盲是誰說過,勝選高興一天就好?總統大選已經過了十個月,民進黨和它的網軍們仍不時背誦這個魔幻數字,未免得意忘形。何況,近期以來蔡政府施政巧取豪奪、違背常理、不得民心的事接二連三,連許多綠營同志都羞於再為它辯護;此時蔡英文重提八一七萬票,實充滿諷刺。

只記得選舉的勝利,卻不記得選民的託付,不記得伴隨勝選而來的執政責任,這是民進黨的悲哀,也是台灣民主政治倒退的表象。更有甚者,蔡總統忘卻的不止是執政者應有的責任,她還忘記了自己曾向人民許下的承諾。大家都記得,蔡英文首度當選總統時向民進黨下達的第一道命令,是「謙卑、謙卑、再謙卑」;她承諾過,「只要我當總統,沒有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認同道歉」;她還承諾,「台灣人民,不分藍綠、不分政黨、不分族群,在新時代一起為改革國家而努力,這是蔡英文的保證」。這些承諾,如今實現了哪一項沒有

民進黨因「完全執政」而變得完全傲慢,這是過去四年多來台灣的政治現實,政府施政或立法一律採「推土機模式強力輾壓。直至昨天,閣揆蘇貞昌仍悍拒為開放美豬致歉,因而第十二度在立院遭到杯葛,他有任何謙卑之心嗎?主張兩岸交流的藍軍、反對升高對峙的學者、拒絕附和執政者的媒體或百姓,均被綠營及其網軍貼上「舔共」、「賣台」、「親中」標籤,直接被打成「罪人」,連為自己的認同辯護的機會都沒有。被稱為「紅媒」的中天,最終命運就是絞刑,連道歉的資格都被取消。

所以,蔡英文總統想過自己領導的這個「新時代」,台灣社會變成了什麼景象嗎?陳水扁主政時,至少宣示過要當「全民總統」,也組織過跨藍綠的政府,任命過國民黨出身的閣揆和政務官。蔡英文時代,卻未曾釋出任何形式的政黨和解」、「族群融合善意,一開始就以整碗捧去的姿態橫掃施政,還奉送黨產會、促轉會來清算及追殺國民黨。今天的蔡英文,回顧她四年多前的承諾,可曾感到有一些汗顏?或者,那些華麗的詞藻只是「文青」幕僚的囈語,與她毫無關係。

無論如何辯證,蔡總統終究無法推卸的是:今天的台灣社會確實遠比四年多前的台灣更分裂,人們的心理傷口也更難癒合。她利用「完全執政」的優勢,放任民進黨派系在其間角力、爭食、逞凶,並縱容自己的支持者向其他民眾叫罵、恫嚇;這些,都是社會及族群嫌隙擴大的主要因素。換言之,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台灣,在蔡英文心中卻只記掛著這八一七萬「子民」,而把另一千五百萬人當成「空氣」,無視於其存在。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壯大?怎麼可能團結?

八一七是個魔咒,只想待在舒適圈聽吉祥話的總統,只會把自己愈做愈小。










聯合報黑白集/貞昌造假,小英不打


2020-11-25 01:1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小編製作的圖卡、哏圖引發爭議,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於二○一九年二月在臉書貼出「行政院小編團隊」照片。圖/取自蘇貞昌臉書


蔡英文以黨主席身分在亞洲自由民主聯盟大會演講,分享台灣模式如何破解假消息傷害民主。尷尬的是,除民進黨外,該聯盟會員都是在野黨,蔡政府這套對他們其實沒用。若各國執政黨皆取經效法,這些小黨哪有活路?

令人不解的是,蔡政府如此擅於打假訊息,怎還容得蘇內閣經營供應假訊息的中央廚房,專事攻訐在野黨?亞自盟宣稱致力鞏固多黨政治,但台灣模式有如造假的喊打假」,實則推動一黨獨大小英的經驗談,倒像北京模式之翻版

蘇貞昌造假,小英捨不得打,還稱許蘇揆護國有功,並在演講中推銷行政院「以圖卡防禦假訊息」,內容快速、公平而有趣,能捕捉公民注意力,可對抗獨裁國家操控資訊。丁怡銘造假哏圖,竟蒙總統知音共鳴,也不枉他背鍋下台,刑事局自然吃案當吃補。

從網軍國家隊、關中天等事件,民眾都看到,蔡政府把政敵、異議者標示成造假者,公權力更聯手「官營社會公正組織」,以打假護民主之名對他們進行政治謀殺打假作為消滅異議的代號,這種創意,恐須出賣民主信仰才想得出來

蔡政府打假打到抄斬新聞台,為求事實故,自由皆可拋如此可歌可泣,小英竟未與各國分享,不知是心虛還是謙卑

【專家之眼】陳吉仲提日本經驗恰證明不應開放萊豬

◆  【專家之眼】陳吉仲提日本經驗恰證明不應開放萊豬







【專家之眼】陳吉仲提日本經驗恰證明不應開放萊豬


2020-11-25 17:29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為說服國人接受萊豬,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特別以日本開放15年的經驗,說明台灣也應跟著開放。圖/本報資料照片


農委會為說服國人接受萊豬,陳吉仲主委特別以日本開放15年的經驗,說明台灣也應跟著開放美國萊豬。萊豬在日本的食安問題筆者不甚明瞭,惟重擊日本養豬產業卻是事實。

引用日本農業主管機關-農林水産省,所公布的客觀數據,即可了解日本養豬產業概況。即使在日本政府大力宣揚日本國產豬(日本豚)的優點,並強力提升其競爭力,國產豬肉在國內市場的市占率仍節節敗退, 2018年進口豬的輸入量91.6萬噸,正式超越日本豬89.8萬噸,市占率僅剩下48%。而進口數量第一名的國家就是美國,已逼近三成之譜。

其次,飼養戶數與飼養頭數都大幅下滑:開放萊豬的前一年2004年,日本豬飼養戶數還有8,800戶,2019年僅剩4300戶,超過一半的養豬戶已經退出市場;總飼養頭數也由2004年的972萬頭,下滑至2019年的920萬頭,也是明顯的衰退。並導致養豬產業邁向集團化與大型化,一戶飼養頭數頭,由2004年的1095頭,至2019年暴增將近一倍,達2100頭。

第三,日本豬內臟市場被美國豬蠶食:日本也引進不少豬內臟,主要是豬腸與豬舌頭,進口市場幾乎由美國豬獨占,占進口豬內臟的72%。台灣食用豬內臟的數量與部位遠高於日本,若未來萊豬利用價格優勢進軍台灣,恐將大舉攻佔台灣豬內臟市場。

第四,進口與國產豬價格持續拉大:進20多年來,日進口豬的價格持續下滑,而國產豬價卻攀升,引用農畜産業振興機構調查100公克的腰肉數據,2004年國產豬與進口豬價格分別為235與168日幣,相差67日幣;2019年國產豬與進口豬價格分別為266與151日幣,相差擴大為114日幣,價差拉大顯示消費者對進口豬的意願可能會提高,進口豬市占率也有持續拉大的可能。

所幸日本豬的品質極佳,還有國際市場,以減緩國內市場縮減的打擊,已經出口至香港、新加坡、台灣與澳門等地,出口量年年攀升,2019年出口量為860公噸,豬肉加工製品出口數量更多,每年約有2000公噸的規模。縱然出口數量相對有限,不足以彌補國內市場的影響規模,但仍不無小補。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台灣也是豬肉出口大國,高居全球第二,引用財訊統計資料,1996年外銷日本的豬肉價值就6百億元台幣,生鮮豬肉有40%外銷日本,成為最大宗的出口國。如今台灣因口蹄疫造成豬肉出口受阻,反而讓日本豬進口至台灣,成為豬肉出口第三名的國家。未來萊豬等進口豬肉大舉入侵,台灣豬缺乏緩衝機制,受傷將更為慘重。

品質最佳的日本豬,面對廉價的美國含萊客多巴胺豬肉進口後,國產豬的市占率不斷遭到侵蝕,美豬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養豬產業大受影響。已造成大量的養豬戶被迫退出市場,尤其以中小型養豬戶受害最深。

陳吉仲主委說: 「日人每年平均吃(美豬)2公斤以上,平均食用量比台灣國人0.49公斤還多。」陳主委是預測出台灣將步上日本經驗,豬肉市場逐漸被美豬蠶食鯨吞?

陳吉仲舉日本經驗,難道內心是反對萊豬進口?

【即時短評】拋開萊劑爭議 海外查廠是非必要條件嗎?

◆  【即時短評】宜蘭新城橋完工遙遙無期 得獎又有何意義
◆  【重磅快評】找中嘉喝咖啡?陳主委這次又是聽誰的
◆  【即時短評】川普意外掀了蔡政府國王的新衣
◆  【即時短評】吳釗燮惋惜惠勒不來 因沒了大內宣舞台?
◆  【即時短評】拋開萊劑爭議 海外查廠是非必要條件嗎?






【即時短評】拋開萊劑爭議 海外查廠是非必要條件嗎?


2020-11-25 11:10 聯合報 / 記者彭宣雅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表示,日本15年前就進口萊豬的言論,是希望把國際間重要資訊,讓全國消費者知道。記者潘俊宏/攝影


萊豬明年1月1日叩關進口,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承諾,新制上路前將派員赴美查廠。但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卻改口「海外查廠不是必要條件」;但對於一項新的物件產品開放進口,海外查廠真的不必要嗎?

根據農委會動物及動物產品輸入檢疫條件規範,輸出國主管機關應派獸醫師定期檢查其指定設施,發現未符合本條件中之任一條件規定者,應立即停止其肉類輸入我國,並通知我國輸出 入動物檢疫機關,於完成缺失改善後,應再通知我國輸出入動物檢疫機關。

拋來萊劑的爭議紛擾,民國 101 年(2012年)我國開放萊克多巴胺美牛進口時,農委會防檢局前局長宋華聰帶國內專家學者等7人團隊赴美查廠,其中農委會防檢局有4人,衛福部2人,其中1人是國貿局人員;當時查核美國各廠的目的,在於確認30月齡以下的美牛處理是否有狂牛症的風險物質。

如今民國 109 年(2020年),政府開放30月齢以上美牛可以進口,主要是因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認定是「狂牛病風險可忽略國家」,但這僅針對肉牛,那麼美國淘汰牛如何處理?過去美國30月齡以上的牛肉沒有進口台灣,因此從未針對這部分去查核過,現在新開放需不需要去查核確認?除了狂牛症以外,其他牛隻疾病難道不需要關切。

再說到萊克多巴胺豬肉,這次爭議最大的在於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雜碎、豬內臟,內臟風險高,美國人不吃、當作廢棄物拋棄的萊劑豬內臟怎麼處理?要進口來台灣,難道不應該去確認是否合乎我國的標準、依照我國的處理程序才能夠進口嗎?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從疫情傳出之後,多個肉品工廠、屠宰場都傳出工作人員染疫,這些肉品工廠、屠宰場是否也有進口肉品到台灣來?秋冬時節,大陸的上海、天津都傳出物傳人事件,陸方開始全面進行冷鏈檢驗、特別是冷凍進口肉品;我國堪稱新冠肺炎防疫世界模範生,但面對新的進口肉品叩關,我國難道不應該進一步了解?

我國出口毛豆、蜜棗、芒果到日本,日方檢疫官定期來到台灣稽核,包括看農場,看檢疫條件、整個製程,確認我國農產品外銷的防檢疫處理規範,是否符合日方的要求。

衛福部與農委會都說,目前仍在與美談判中,美方癥結點是疫情期間,全國都沒有在查廠。美國疫情嚴峻、防疫當下不願安排查廠可以理解,但在我國程序沒有完備確認時,何須急著定調明年1月1日就開放進口。

站在我國立場,我國確實新開放了兩項進口肉品,在沒有依照程序、依照我國規範查廠,確認進口肉品的製程、處理條件與環境,就已先完全信任美方,認為海外查廠非進口必要條件。

此例一開,未來再開放進口其他項目,他國必定比照辦理,誰還會理會我國的防檢疫規範與要求、還能相信政府能為人民把關。









【即時短評】吳釗燮惋惜惠勒不來 因沒了大內宣舞台?


2020-11-25 11:42  聯合報 /   記者徐偉真╱台北即時報導
外交部長吳釗燮。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許正宏攝影


美國環保署長惠勒取消訪台,外交部長吳釗燮從「感到振奮」到「感到惋惜」,一個即將「畢業」的川普政府官員訪台,既沒有代表性也沒有實質意義,吳釗燮的情緒卻猶如坐雲霄飛車般波動,有這樣的外交部長,人民才應該感到惋惜

今年遇到美國總統大選,川普政府大打台灣牌抗中,蔡政府隨之起舞,兩周內三度對台軍售,無論有沒有實質需求,台灣只能埋單替川普助選,美國衛生部長來,台灣仍沒買到疫苗,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和能源的次卿來,台美經濟對話只簽了沒有法律效力的備忘錄。在民進黨政府大力宣傳台美關係史上最好的表面下,仍缺少實質。

民進黨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嚴重向美國靠攏,幾乎已從「親美」到「傾美」,還沒上國際談判桌就先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吳釗燮和外交部宣稱,這個決定受到美國朝野政要肯定和歡迎,讓人不知道他們是台灣還是美國的外交部長和外交部?

惠勒原本來台灣預計要談空氣品質、海洋保育等議題,但川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甚至全面否認全球暖化危機存在,說是「中國的騙局」,惠勒被起底原本是煤炭業說客,上台後全面鬆綁石油與天然氣開採與運送的環境法規,環保政策也常被質疑,邀請這樣立場的官員來談空氣品質的合作,吳釗燮說相信國人會感到振奮,無異是睜眼說瞎話。

川普政府任期進入倒數,明年1月即將政權交接,拜登任命的國務卿布林肯,將走回穩健外交處理模式,民進黨立委也評估未來台美交往會從高調轉趨低調,未來少了可以大內宣的舞台和夥伴,這恐怕才是吳釗燮感到惋惜的地方。











【即時短評】川普意外掀了蔡政府國王的新衣


2020-11-25 12:31 聯合報 / 記者蔡晉宇/台北即時報導
22日,一架美國海軍灣流五的私人飛機降落松山機場,外交部表示此行程並未公開,沒有進一步說明。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高層官員昨天結束神秘訪台行程,政府對外宣稱,基於台美互信,來訪人事時地物一切保密。但若將近期川普政府對我方的一連串動作綜合來看,即將下台的川普政府,顯然有意無意地觸及美中台關係中最敏感的紅線,而這樣的舉動也意外掀了蔡政府國王的新衣,揭露了民進黨遇到紅線會自動退回的本質。

在川普過去4年的任期中,蔡政府屢屢宣稱台美關係空前絕佳,但事實上美國對台立場仍不脫一中政策、三項聯合公報等基礎論調,不過這樣的情況在川普未能連任後出現了變化。在最後當家的日子裡,川普政府似乎打定了主意「油門催到底」,即將隨川普卸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在廣播中率先表示,「把話說正確很重要,台灣從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龐培歐的說法,與美國自民國 61 年(1972年)與中國簽署「上海公報」、民國 68 年(1979年)的「建交公報」以及民國 70 年(1981年) 「817公報」以來的歷任美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內容完全牴觸,美國政府從未表述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但面對美方拋出的大禮,向來主打力爭台灣主體性的民進黨政府卻異常冷靜,僅冷回應「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是不爭的事實」,美方講「台灣」,我方卻自稱「中華民國」,說明了美中台三邊關係中有其紅線,民進黨比誰都清楚那碰不得,就算川普臨門一腳幫忙突破了,蔡政府也會嚇得自己縮回。

近日著又一度傳出環保署長與這回情報系統高階官員炫風訪台消息,蔡政府則是又一次低調以對,不僅來訪時間未對外說明,甚至這回炫風訪台更是完全不公開;大喇喇坐著專機來,卻什麼都列為機密,這樣的操作實在反常。

像川普這樣不長眼給蔡政府添麻煩的行為,若發生在民進黨中常會,恐怕有中常委要開砲罵「死小孩」了,無奈川普貴為美國總統,蔡政府縱然錯愕,也只能往肚裡吞了。

川普下台的臨去秋波,就像面照妖鏡,意外將民進黨每到選舉就高舉的台灣價值打回原形。原來,追求台灣主體性是假的,吳釗燮口中的台美不尋求現在建交」、邱義仁所言除非瘋了才推台獨」,才是蔡政府的心裡話。










【重磅快評】找中嘉喝咖啡?陳主委這次又是聽誰的


2020-11-25 18:56  聯合報 /   主筆室
NCC日前決議中天新聞台不予換照後,主委陳耀祥向外界喊話盼給公廣集團「一個機會」。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18日決議中天新聞台不予換照後,主委陳耀祥逕向外界喊話盼給公廣集團一個機會」,陳耀祥獨沽華視一味,已引來非議,今天更有媒體爆料,陳耀祥兩度找來積極部署搶進有線電視 52 台的中嘉高層喝咖啡喬頻道,更明示總統府「要華視、撤寰宇」,陳耀祥彷彿變身從聽話的主委升級為使命必達主委。 

中天新聞台即將關台,各頻道業者爭搶中天讓出來的蛋黃區 52 台,陳耀祥繼毫不忌諱公開推薦華視之後,今天再被媒體爆料曾兩度找中嘉高層喝咖啡,明確傳達「撤寰宇換上華視」的意思,甚至直說「這是府裡(指總統府)的意思,國民黨立院黨團批陳耀祥公然喬頻道,應知所進退。

爆料一出,NCC 發出聲明澄清是「純屬虛構」,陳耀祥公開挺公廣集團僅是「建議」,仍會尊重商業機制;總統府發言人也說,關於第52台後續應如何處置,是 NCC 之權責,總統府沒有預設立場,也不會涉入,尊重 NCC 獨立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NCC 及總統府的回應都很制式,NCC 一句「純屬虛構」就簡單帶過,但不敢清楚說明陳主委是否曾兩度找中嘉高層「喝咖啡」,如果有,雙方的談話內容為何?疑點在 NCC「澄清」後反而變得更多;在中天關台事件後,親綠民調顯示有近七成民眾不相信 NCC 能獨立行使職權,遇如此重大爭議事件,陳主委未能出面釋疑,僅發聲明簡單回應,關鍵事項都沒交代,又豈能平息爭議? 

陳耀祥找中嘉高層喝咖啡喬頻道,到底是真是假,外界如霧裡看花,接下來幾天恐怕還有得吵,但以陳身為獨立機關主委卻敢公然推薦特定媒體入主熱門頻道,毫不矯作,如果喬頻道的爆料為真,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是這半年來,陳主委也未免轉變太快了,五月間爆出駭客入侵總統府電腦,向媒體發電子郵件和疑似幕僚備忘錄,其中提到行政院長蘇貞昌因台數科新聞台事件找陳耀祥訓話,並稱訓話後認為陳會聽話等相關內容,印證台數科新聞台翻盤及中天關台,陳主委果然聽話,只是上一次是聽行政院的,這次恐怕換成總統府。   

陳耀祥主委公開推薦華視後,如果真的再找中嘉高層喝咖啡,那麼,陳主委的執行力在蔡政府陣中應是名列前茅,只是中嘉高層也不是吃素的,背後大咖的角力將緊接著上場!     










【即時短評】宜蘭新城橋完工遙遙無期 得獎又有何意義


2020-11-25 19:45  聯合報 /   本報記者 戴永華
宜蘭新城橋原訂27日完工,如今又再次跳票,居民憤怒掛白布條痛批施工單位缺乏誠信。圖/林子凱提供
宜蘭新城橋目前仍施工中,原訂27日要完工通車,如今又再跳票了。記者戴永華/攝影
宜蘭新城橋原訂27日完工,如今又再次跳票,居民憤怒掛白布條抗議欺騙。圖/林子凱提供
宜蘭新城橋通車又跳票,居民一年半繞行遠路,忍受通行不便,只期待換來早日完工通車,但結果卻完全相反。記者戴永華/攝影


橋梁改建拓寬提供通行之便,各界樂觀其成,站在居民立場當然是希望早日完工通車,但宜蘭新城橋完工跳票不只一次,其間為了向勞動部提報危場評估並爭取報獎,造成工期拖延,視民眾通行權益為何物?上周如願抱回「金安獎」,這座獎與工地的抗議布條對比之下,卻極為諷刺。

新城橋延後通車的理由多,但最扯的是,公路總局第四區工程處向勞動部提報危險工作場所評估時,從去年4月10日搞到7月30日才審查通過,前後將近4個月,距離2月開工的時間已經延誤了5個月。

一般正常的危場評估時間1個多月,但四工區處在送審期間,卻把橋中間段的評估範圍擴大為全橋段範圍,其求好心切可想而知,此舉在爭取金安獎受評時也可以加分,但一座橋最重要是工程品質及工期必須符合民眾期待,不在於爭取一座代表職業安全衛生優良的金安獎,施工單位畫錯重點,挨批罔顧百姓通行權益於不顧。

宜蘭橋改建工程這次也得了「金安獎」,同樣都是得獎橋梁,為何民眾的感受大不同?

宜蘭橋改建新橋比新城橋晚施工,已提早10月底完工通車,新城橋卻從最早說的今年5月完工,多次延後,最新工程看板寫明天完工。爆出抗議之後,立委陳歐珀前天在臉書公告新城橋年底通車,四區處發新聞稿又說明年元月15日通車,到底要聽誰的?

宜蘭舊橋封閉改建前,縣政府花不到3個月先蓋便橋以利通行,新城橋附近居民也要求蓋便橋,但公路總局告訴大家蓋便橋至少要半年,所以居民才同意忍受通行之不便繞行遠路,期待這樣的配合能換來如期完工,結果卻完全相反,民眾情何以堪?施工單位的誠信何在?

無法如期通車的理由多,施工單位一下子說要配合新版的橋梁耐震設計規範做修改、又說向一河局申請工地使用時影響工期、申請危場評估也影響完工因素…,這些不都應該是施工前就要估算在內的嗎?種種「影響」都難掩完工跳票的疏失,居民要聽的不是理由,請給一個明確完工期限,不要再拖了。


去梯言/我們是主體,別再當罔兩了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419/web/

◆  顛倒台灣民主 民進黨主宰人民
◆  多燒煤讓台積用電無虞?
◆  查不了廠 就別進口
◆  離岸風電下一章──從風到氫
◆  去梯言/我們是主體,別再當罔兩了
◆  理專盜客戶 銀行公平待客?
◆  人民怒吼 政府竟無動於衷





去梯言/我們是主體,別再當罔兩了


2020-11-25 03:45  聯合報 /   公孫策
美國環保署長惠勒12月將率團訪台。美聯社


民主政治選舉人是主體,可悲的是選民很少自覺如此,台灣、美國…都一樣

莊子》的寓言「罔兩與影子的對話」於是有了新的詮釋(「罔兩」是隨附在影子周邊的那個若有似無的淡影):

罔兩問影子:「你一下子走,一下子停;剛才還站著,現在又坐下。怎麼一點定性也沒有?我跟著你忽左忽右,都快累死了!」

影子說:「我的存在是有所依附的(依附於主體),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怎麼動作?我的存在就如同蛇蛻蟬翼一樣(時候到了就要改變),我怎麼知道該怎麼樣?或不該怎麼樣呢?」

選民原本是主體,政客和政黨因符合民意而當選,依據多數民意而施政,所以政客與政黨是前述寓言中的影子」。但是實際政治中,選民卻隨著政黨、政客起舞,主體於是成了罔兩

先看美國的情形。川普的荒唐言論與行徑,全世界都看不下去,美國有七千多萬人投票給他是選民的意願,無可置評,可是川普明明敗選了,還有為數甚眾的川粉瘋狂擁護他,支持他杯葛新政府。恕我直言,那是最可悲的情況,因為川普現在的作為事實上嚴重的傷害到美國人的利益—具體事項不細述,杯葛拜登團隊接手將使得新政府空轉好一段時間,而在國外處處點燃烽火將讓新政府焦頭爛額,這些都是美國人民的損失,可是罔兩仍隨影子的推特起舞

然後回頭來看我們台灣。蔡英文政府在外交上親美,OK,畢竟我們的國防武器得依賴美國。但是開放萊豬等於要人民「用胃救國」,而且是在美國衛生部長來訪後不久宣布,那位衛生部長又曾經是生產萊劑公司的母公司總裁,說他來訪跟開放萊豬無關,其誰能信?現在又聽說美國環保署長要來台,而這位環保署長從前曾經為煤炭業者當過說客,難道台灣人又得「用肺救國」?這真是當前的「燃煤之急」啊!

簡單說,蔡英文政府已經成為川普政府的「罔兩」,台灣人民如果隨之「吃萊吸煤」,那我們成了什麼?

我們選舉人被誤導太久了,我們錯誤的認為選舉輸贏是政客、政黨的輸贏,其實輸贏的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福祉

重點在換一個思考角度:不要再「投」哪個人、哪個黨,那是「罔兩」的思考;而是為自己「」一個「影子」,隨我們的願望而施政,那樣才是主體的思考










多燒煤讓台積用電無虞?


2020-11-25 03:31  聯合報 /   羅際輝/退休人士(新北市)
台積電用電量高,一分鐘都不能缺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台積電用電一四三億度,約等於一六三萬瓩機組一整年的發電量。據台電表示,今年五奈米的先進製程耗電量將達到七十二萬瓩,後年的三奈米製程提高到八十八萬瓩。未來三年用電量將大增一倍

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表示,台積電一分鐘都不能缺電。台積電以高耗能的五奈米及三奈米先進技術成為半導體晶圓製造業的霸主,固然可喜,但是政府的能源政策,真的能夠供電無虞嗎?讓我們從供給面來探討

政府的能源政策重中之重是,燃氣發電量從目前卅四%調高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占比五成。但是因為中油兩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使用率已經高達一○三%,且第三接收站工程進度延宕,使得未來三年燃氣發電量無法增加,就算增加再多的燃氣機組也是無濟於事。

核二廠兩個機組各九十八萬五千瓩,分別於明年五月及民國 112 年(二○二三年)三月除役。因此核電非但幫不了忙,甚至還成了啦啦隊。民國 113、114 年(二○二四年及二五年)核三廠兩個機組各九五萬瓩接續除役,更是雪上加霜。

蔡總統承諾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再生能源占比將達廿%。但是去年再生能源占比只有五點五六%,今年前三季降到只占五點一七%。經濟部原先規畫再生能源今年占比為九%,未來三年供電不足之數,只能靠燃煤機組才能補上

政府能源政策的主角還有太陽能及離岸風力發電。兩者在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的目標是,二千萬瓩及六九○萬瓩,目前僅達成五○二萬瓩及八十五萬二千瓩,對未來三年的供電,貢獻極其有限。更令人擔心的是,太陽能日正當中每百萬瓩只能發出六十五萬瓩的電;離岸風電在夏季用電尖峰時發電量小,秋冬季用電量小時,偏偏供電大增造成發電成本巨幅增加。兩者發電都極不穩定,需要燃煤機組升火待發當成備轉容量,以免突然發不出電而影響供電穩定,造成電網崩潰;反之若是供電平穩,非但浪費煤炭,人民還會因多燒的煤造成空汙而傷害身體健康。

綜合上述,未來三年燃煤發電成了供電穩定的靠山,這就是政府為何斤斤計較中火燒煤量應該多一五六萬公噸,多發出區區百分之一電量及堅持中火兩個機組不能廢的原因。悲情的還有高屏地區同胞,空氣品質全國最差,但是高齡卅八的興達燃煤機組一百萬瓩到民國 112 年(二○二三年)底之前甚至更久,還得老驥伏櫪。若說台積電增加的用電量是中火及興達燃煤機組供應的,並不為過

未來三至五年,台灣的供電必須靠犧牲中部及高屏地區同胞的健康才能穩定。政府難道不該嚴肅的檢討不合時宜的能源政策嗎?未來再生能源供電不足,難道要繼續燒煤嗎?如果液化天然氣供應不及,短缺的電力也要燒煤來補嗎?想來就毛骨悚然。













查不了廠 就別進口


2020-11-25 04:14  聯合報 /   蔡爰/退休教師(新北市)
美豬進口新制上路前,食藥署將派員赴美,針對進口量大的廠進行實地查廠?衛福部長陳時中(左)與次長石崇良(右),兩人各說各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進口牛肉檢疫及查驗作業程序》,是「為維護國民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特訂定此作業程序」;還規定「應由衛福部邀請專家學者組團,赴出口國(地區)就牛肉之安全管理進行系統性查核,查核重點包括…」

上述規範,是進口卅個月齡以下牛隻之肉品。「小牛」可能吃到的萊克多巴胺比較少,食安疑慮較低;卅個月齡以上的「大牛」累積萊劑較多,食安疑慮較高。「小牛」肉品進口必須到出口國或地區查廠,開放「大牛」肉品進口更須查廠。

國人平均每年所吃豬肉,是牛肉的七倍,換言之,豬肉萊劑攝取量是豬肉的七倍。牛肉進口要查廠,豬肉進口更要查廠。政府不僅開放大牛,也開放大豬、小豬,又是全豬全牛(內臟雜碎含萊劑比肉多)進口。必須查廠!更須查廠!

一紙行政命令,開放美豬美牛進口,「朕」說了算?罔顧食安,忽視國人感受和疑慮,很不應該。起初,不打算赴美查廠;外界批評聲浪大,才考慮查廠。又說因為疫情緣故,不能赴美查廠;疫情之下無法查廠,卻急著開放進口,送禮川普?食安和國人權益,擺在哪裡?

衛福部長陳時中說要查廠,次長石崇良說查廠非必要,南轅北轍、相互打臉,民眾該相信誰?這樣的回應,讓人不能苟同。不想查廠、再三推諉、態度反覆,明年一月一日就要進口,食安把關當兒戲?行政院長蘇貞昌說,「疫情過後,一定查廠」。政府該作的事情,「疫情過後,才談開放進口」。










人民怒吼 政府竟無動於衷


2020-11-25 03:48  聯合報 /   聞博/大學教師(高雄市)
秋鬥遊行,參加民眾將反萊豬的「反」、「毒」訴求貼在民進黨中央黨部護欄上。記者胡經周/攝影


蔡總統八月底純用行政命令要在明年元月開放讓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豬肉進口,引發國人不滿,在野政黨也一直呼籲政府要緊急煞車,但蔡政府無動於衷,鐵了心就是要開放,讓廿二日「秋鬥」成為反萊豬進口的平台。希望蔡政府能看到人民巨大憤怒力量而懸崖勒馬,撤回開放命令,更希望美國在台官員能看到台灣人民的憤怒,不要再強行銷售萊豬。

其實台灣人的豬肉需求量相當大,台灣人不反對美國豬肉進口,沒有歧視美國豬肉,台灣人只是希望美國豬肉進口台灣,都沒有含萊克多巴胺。

個人逛超市看到美牛只有標示美國進口,並未標明有無含萊克多巴胺,也未標示警語不宜多吃,同時警告消費者安全攝取量上限。從目前少量的美國進口牛肉,食藥署都無法做到標示有無含萊克多巴胺讓消費者辨識,面對大量進口萊豬,政府恐怕更難做到標示有無含萊克多巴胺。民眾可能會因美豬大量進口而無法辨識誤食萊豬,對其健康產生風險,因此在政府無法絕對把關讓萊豬無所遁形,可讓消費者清楚辨識前,請蔡總統積點德撤回開放的行政命令。

其實目前美方畜牧商為迎合中國大陸需求,許多美豬飼養也不用含有萊克多巴胺飼料,這就是美國的萊豬比重已下降為廿二%的主因,個人深信未來美方畜牧商為讓其豬肉行銷全球,勢必飼養不含萊克多巴胺飼料,蔡政府若一味討好美國,這廿二%的美國萊豬就會繼續飼養,並以台灣為主要出口國。我們目前的管理方式無法讓國人辨識豬肉是否含萊克多巴胺,真的奉勸蔡政府要聽見人民憤怒之聲,懸崖勒馬,趁勢收回開放命令,不要荼毒台灣人民與貽害台灣後代子孫。











理專盜客戶 銀行公平待客?


2020-11-25 03:46  聯合報 /   許永明/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台北市)
台新銀行高階理財專員周姓男子(中)疑為填補長期投資虧損,竟盜領經手客戶資金達新台幣3億元。中央社


日前媒體報導有關某銀行高階資深理財專員涉嫌盜領客戶款項高達三億元,這應是有史以來單一理專涉嫌盜領或挪用客戶款項最高的金額,引起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高度重視。理專弊案連環爆,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對此行為「深惡痛絕」,並強調將對銀行加重罰款,甚至不排除加重處罰,實施「高層連坐」並拒絕銀行列入公司治理評鑑等。

以前就有多家銀行行員涉嫌挪用客戶款項或與客戶間有異常資金往來,金額都不低。因此金管會才會在去年六月公告同意備查銀行公會所報之「銀行防範理財專員挪用客戶款項相關內控作業原則」(俗稱理專十誡」),要求各銀行強化相關內部控制之防弊功能,並於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進行內部查核,將結果函報金管會。

行員所以有機會挪用客戶款項,常見手法通常係利用客戶已經簽名的空白申請書,此舉當然違反公平待客原則的第二原則「注意與忠實義務原則」下之主管機關公布之應注意加強事項中的「應注意理專人員是否不當代客戶申辦投資作業」。由於金融商品具有高度資訊不對稱性,主管機關除了要求金融業與一般上市上櫃公司要做到「誠信經營」以外,更要進一步做到「公平待客」。

觀諸現行有關誠信經營與公平待客之規定(含函示),大多著重於傾向採「負面表列」方式,亦即列出金融機構哪些有損客戶權益的行為不能做,這些被「負面表列」行為且多與檢查局歷年對於金融機構之檢查缺失有關,要求公司應盡量避免所列行為 。但是「負面表列」作法,似乎無法相當程度達到主管機關想達到之誠信經營與公平待客目標。

建議主管機關,應鼓勵金融機構提出有效之確保甚至更進一步提升客戶權益之機制,例如:以金融科技喚醒客戶對於其自身權益意識之機制,客戶畢竟才是最關心自己權益的人。再者,由於利差縮小,銀行利息收入占比下降,財富管理業務手續費收入占比上升,對於理財專員的獎酬制度,應比照高階管理人員,對於其報酬所可能牽涉到的風險,銀行要加以評估與檢討,避免理專為了獎酬與佣金,短期間內多次向客戶行銷不適合客戶之多種商品。

值此新聞事件熱燒之際,有媒體出現「四大行庫不招聘理專」及「五公股行庫將徵才千人,理專成招考毒藥』」等新聞標題。平心而論,這樣的新聞標題,對理財專員這個職業並不公平,甚至有「汙名化」之嫌。眾所皆知,公股行庫招考理專,報到率通常不佳,且理專的業績壓力大,沒有相當的薪資誘因制度,根本留不住人才。公股行庫應該不是因為發生這些理專弊案才不招考,建議媒體不宜在這個時間點下這樣的新聞標題。

葉銀華/當個別風險遇到系統性風險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當個別風險遇到系統性風險
◆  盛治仁/別用過去思維規畫未來教育
◆  方祖涵/暫時無緣花旗球場的台灣精釀





葉銀華/當個別風險遇到系統性風險


2020-11-25 03:09  聯合報 /   葉銀華(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房市過熱,央行可能會推出打房的措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有關中央銀行對不動產市場的看法與約談銀行業者,可以用來解釋個別風險系統性風險之差異的現象央行副總裁認為房市過熱,恐傷害長期經濟成長,而使媒體報導央行可能會推出打房的措施;而本月中旬央行連續兩次約談銀行業者,要求做好不動產放款風險控管,以及強調銀行應該兼顧企業社會責任,引導資金投入實質生產活動。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撰文指出政府應該在房價上漲預期形成前,超前部署避免負面作用;本月初更明確指出房地產市場雖有助於現時的經濟成長,然而由於台灣的金融循環傳統景氣循環長、且波動更大,一旦等到銀行不動產逾放比率上升落後指標)才採取行動,已經來不及了。他指出房地產市場過熱有四項負面效應,包括:對金融穩定的威脅、資源配置的扭曲、長期經濟成長的損害、加大社會貧富差距。

本月中旬央行新聞稿指出銀行不動產放款之配合辦理的四項重點首先,應落實授信原則、嚴審貸款條件,特別是對投資客。其次,對於借款人要求提高貸款成數、延長寬限期或貸款年限等案件,宜加強風控措施。再者,要求銀行辦理建築貸款,應將相關動工興建時程、資金用途等納入授信條件,並強化貸後管理。最後提醒餘屋貸款應落實資金用途查核及貸後管理等。上述重點主要是強化授信的風險控管,尚未有明確的限定措施,屬於比較軟性的措施

一些銀行業者則認為房地產放款有抵押品,只要控制好貸款成數,風險應在可控範圍;而且銀行資金浮濫,總比信用放款好。上述的論點僅及於個別風險一旦房地產泡沫化,銀行不動產估價可能偏高,再加上額外給予的信用放款,致使貸款成數的控制破功。再者,此時投資客眾多,他們有很高的槓桿倍數,一旦房價反轉,將有連鎖反應,致使逾期放款比率俱增。當政府看到帳面逾放比率上升,其實為時已晩,接下來如滾雪球般現象;而且是大部分銀行逾放皆增加、不動產法院拍賣數量驟增、價格快速下降,侵蝕許多銀行的淨值、有可能有資本嚴重不足現象,形成金融系統性風險

房價所得比偏高,已經不是單一層面的議題,牽涉金融系統性風險與一般民眾買不起房子的社會議題。房價泡沫的形成原因多,包括:金融體系錢太多、貸款利率與相關持有成本太低、銀行未做好風險控管等因素。要處理此一棘手問題,倘若只是宣示性動作其實效果很弱,特別是目前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貸款利率持續下降的階段;但是一旦有比較果斷的明確措施,有可能使房價開始下跌、影響相關公司股價,此時將感受到各方的反彈、亦影響執政者眼前政績,將迫使出手的政府單位縮手。

要處理不動產市場過熱的議題,並非易事,要有烹小鮮的細膩必須執政黨有共識,且啟動跨部會合作包括:央行、金管會、財政部、內政部,推出可遏止炒作與對房價上漲有限速的措施;並且增強社會的溝通,取得民眾支持,方能竟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