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減稅潮流跟不跟?蘇揆應三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329/web/

◆  聯合報社論/「風電國家隊」別淪為外商啦啦隊
◆  聯合報黑白集/你昨天譴責暴力了沒?
◆  經濟日報社論/減稅潮流跟不跟?蘇揆應三思







經濟日報社論/減稅潮流跟不跟?蘇揆應三思


2019-01-24 01: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閣揆甫上任,工商界便呼籲台灣應跟上世界減稅潮流,以促進經濟成長。確實,若從民國107年(2018年)美國經濟受惠於川普稅改的角度來看,「下滲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倡議減稅助經濟的論點有其道理,但它絕非維持景氣繁榮的萬靈丹。在某種情況下,甚至還有「請鬼拿藥單」之虞。
簡單地說,民國69年(1980年)代後蔚為風潮的「下滲經濟學」,係指政府透過降低企業稅、高所得者所得稅,乃至於資本利得或紅利稅,讓富人與大企業保留較多所得並轉為投資,且善盡母雞帶小雞之責,創造就業、提高薪資,使減稅利益可下滲到較不富有的勞動者,達到帶動整體經濟成長的目的。
問題是,這個合乎經濟邏輯的美好想像,到頭來多半只是學者專家的一廂情願罷了。因為真實社會是一個活躍的有機體,隨著經濟活動的複雜度愈高,其偏離學理預期軌道的可能性也愈高再加上人性自利、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市場和政府雙雙失靈等現實,讓下滲經濟學非但未能讓社會大眾共享經濟成長果實,反而助長贏者全拿的風氣,釀成貧富差距與技術兩極化與日俱增的苦果
何以如此?首先,就創造就業而言,當自動化與智能科技時代來臨後,即使大型企業及富人因減稅而增加投資,也會「理性」地優先投資自動化設備,以有效提高生產力,導致其與小型企業及較低所得階層的生產力差距拉大。OECD資料顯示,民國90~102年(2001~2013年)世界前5%製造業、服務業的勞動生產力成長33%、44%,但其餘95%僅增加7%、5%,差距懸殊。遑論如今製造業所需人力原已不多,且因技術創新步調加快而逐漸被取代;服務業則因營運表現始終不敵獲得政府奧援而勢力急速擴張的頂尖企業,在業務需求疲軟下,持續刪減人力以控管成本。此時,被大量釋出的多餘人力,在技能轉換存在障礙下,易流向進入門檻相對低的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低生產力部門,拖累總體經濟的生產力增長,進而陷入低成長窘境。
再就提高薪資來看,同樣受到產業結構變化、技術進步或企業經營策略等影響,勞動要素在生產過程所分配到的份額逐漸降低,各行業薪資成長減慢,損傷消費與經濟擴張力道。以美國為例,民國89年(2000年)以來企業稅後利潤占GDP比從5%升至民國106年(2017年)的9.4%,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卻從47%降至43%,連帶使民間消費、經濟成長率從5.1%、4.1%,走低至民國106年(2017年)的2.5%、2.2%。這種企業利潤增加,卻未能分潤給勞工的情況,台灣也有。民國81年(1992年)台灣企業營業盈餘占GDP比自29%增至民國106年(2017年)的35%,但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卻從51%降至44%,民間消費、經濟成長率則由9.9%、8.3%,大幅滑落至2.5%、3.1%。
由此可知,當政府長期為少數富人與大企業減稅,或破壞市場機制地給予各種優惠補貼,易讓富者愈富,大者恆大同時,政府稅收減少,遂不得不減少支出或大量舉債。前者將排擠社會福利支出,造成所得在不同階層間重新分配,後者則是債留子孫,將所得在世代間作重分配。更何況,當政府可容忍的赤字到達臨界點,激勵政策必須落幕時,長期仰賴人為力量驅動的經濟,恐因欠缺足夠的自發性成長動能而呈現停滯或衰退。
要言之,「下滲經濟學」倡議的減稅措施,雖可促進短期經濟成長,卻難彌補日日飲鴆止渴所累積出的多重不均問題。因此,即使財政部公布民國107年(2018年)12月的國債數據顯示,每位國人平均負債22.7萬元,為近六年同期最低,且與G20國家相比,台灣政府負債占GDP比相對較低,似有跟上減稅潮流的本錢。但若想想台灣長年低薪、貧富不均等問題,已引發包括世代在內的各種「正義」之爭,以及民國108年(2019年)川普稅改效益將減弱的疑慮,台灣是否要貿然跟風減稅,新閣揆恐需思慮再三。







聯合報黑白集/你昨天譴責暴力了沒?


2019-01-23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總統馬英九出席二二八戰士黃金島告別式,在場外遭獨派人士丟鞋,他不發一語離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鄭麗君與演藝人員餐敘,卻莫名遭到巴掌突襲,但她有風度地走完全場。發燙的臉頰,燃燒著台灣與中華民國的糾葛,去蔣與擁蔣的拔河。府院黨立刻站出來譴責暴力,動手的鄭惠中隨即承認自己行為不當,並遭警方限制住居
假設你昨天加入了「譴責暴力」的儀式,那麼再往前一天馬英九參加一場政治犯告別式時遭到民眾「鞋擊」,你譴責了暴力沒?如果沒有,那要請問:為何部長遭民眾打耳光是「傷害民主」的行為,而前總統被丟鞋則是可以忽視甚至公開叫好的事?
更離譜的是,在譴責暴力的行列中,還傳出了以暴制暴的叫囂郝龍斌認為,鄭麗君挨的一耳光,是去中政策引發「官逼民反」;正參加新北立委補選的余天立刻反嗆,「以後我叫人看到你就打!」簡短一句,就把暴力的火花燒得更旺。這樣,也算民主溝通?
從鄭惠中到余天,影藝圈的不同政治光譜,多少映照了社會的不同政治信仰進一步看,所謂「暴力」,也有不同的形式一巴掌是暴力,也是侮辱丟鞋同樣是暴力,也是羞辱虐童是暴力,網民肉搜圍毆也是暴力破壞銅像是暴力,不尊重國旗與國家象徵則是政治暴力譴責暴力要同等堅決,要有一致的標準,不能昨天跟今天不一樣
更重要的是,不要嘴巴裡喊著譴責暴力,回過身來又以挑撥仇恨為樂譴責暴力不能變成儀式,否則,喊話的隊伍排得再長也沒用








聯合報社論/「風電國家隊」別淪為外商啦啦隊


2019-01-23 23:5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離岸風電今年度躉購費率預計月底就會議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風電開發一波三折。因政府眼高手低,價格及發電目標游移不定,最近傳出外商沃旭能源可能「撤資」的消息。事實上,沃旭宣布暫停開發計畫並非真的要撤出台灣市場,而是要在經濟部本月底召開躉購電價費率審議前對台施壓,希望爭取到更高的費率。亦即,沃旭是想「以戰逼和」,逼迫政府提高風電躉售價格並兌現綠能開發承諾。問題在,剛開張的蘇內閣能否擋得住這股壓力,不要任由外資予取予求。
沃旭是我國離岸風電最大的開發商,它近日宣布暫停執行動工合約的大動作,確實頗受矚目然而,這也是跨國企業爭取獲利的常見手段風電投資回收期長達廿年,開發商為求利潤的極大化,當然寸土必爭。但從我國家利益的角度看,身為風電買家的蔡政府更需要精打細算,未來廿年台灣要花費一兩兆經費購買風電,如此龐大的金額若不謹慎以對,那將有失全民託付,使台灣成了冤大頭。
沃旭的停工案,反映的正是蔡政府推動綠能政策的種種荒唐之處。監察院去年底提出糾正,認為政府推動離岸風電操之過急,風電計畫不但規畫不周延,躉購費率也過高。主要癥結在,蔡政府要在短短八年內將綠能比重由不到五%大幅提升到廿%,這樣的規畫進度過於急躁,不但徒增計畫的不確定性,且須付出巨額經費,又可能因此造成供電不穩。蔡政府對外界的忠告充耳不聞,這兩年國內空汙與供電吃緊問題接踵而來,皆肇因於蔡政府的能源政策缺乏可實踐的路徑。經濟部為了兌現蔡總統支票而趕鴨子上架招標風電,在民國114年(二○二五)大限的緊箍咒下,我國與外商在議約談判桌上自始即處於下風。
我國風電開發政策另一個敗筆,是經濟部未認知到國際風電開發成本正逐年走低,因此重「遴選制」而輕「競標制」,導致遴選制的風電躉購費率遠高於競標制;前者每度五.八元,但後者僅二.二元。以荷蘭為例,在風電開發十多年後,風電每度價格僅二.六元。但台灣的遴選制風電,未來廿年卻要適用五.八元的高費率,民眾當然無法苟同。
此外,為趕上民國114年(二○二五)的大限,去年政府跨部會卯足全力協助業者簽約,甚至已到了閉著眼睛護航的程度。例如,漁業署竟跳過正常程序,先發給風電廠商籌設許可,後再讓漁會與廠商協商這是罔顧漁民權益的作法,與先前蔡政府強推觀塘天然氣接收站及深澳電廠的鴨霸態度如出一轍
蔡政府不顧程序正義及地方民意強推風電,百般對外商退讓,迄未讓國人享受到無汙染的綠能。但今年經濟部計畫將風電躉購費率從每度五.八元降到五.一元,立刻就引來外資風電業者的撤資威脅。事實上,若業者評估這樣的費率真的難以獲利而撤資,代表風電開發成本並不像蔡總統當初聲稱的那麼便宜;但如果業者接受了五.一元的費率繼續在台投資,則將坐實我國風電收購價格過高的事實。
開發風電綠能,有助降低空汙並提升自產能源比重,原是美事一樁。問題是,如果規畫好高騖遠或脫離現實,則不僅危險,且代價高昂。政府原本寄望開發風電可帶動國內相關的產業鏈發展,但因開發期程過度倉促,更讓人擔心本土廠商只能淪為外商的廉價代工,根本無法掌握風電的核心技術,如何奢談進軍國際市場
當年蔡政府發豪語許下美好願景,要結合國內外廠商組成「國家隊」,在國內完成風電開發,然後進軍國際。如今看來,這個美好願景正在幻滅,國人要付出一兩兆的高昂風電代價,卻未必能落實「國產化」的美夢,最後只淪為小包商,為國外風電商作嫁。我們呼籲經濟部要想清楚:台灣甘扮外商的啦啦隊,還是要腳踏實地追求「風電國家隊」的目標?

【即時短評】以國安之名 蔡政府終究選了邊?

◆  【即時短評】以國安之名 蔡政府終究選了邊?
◆  【即時短評】修憲只說不做 賴清德在吃蔡英文豆腐?
◆  【重磅快評】陳明通韓國瑜蔡英文 大家一起曬曬身分證

◆  【重磅快評】呼巴掌vs.偷情 檢察官的標準差很大
◆  【重磅快評】蔣介石定位已獲社會共識? 一巴掌打出真相
◆  【重磅快評】卡了風電 王惠美轉頭挨環評狠狠一巴掌
◆  【即時短評】尊重不同意見 慎防情緒之火
◆  【重磅快評】打臉鄭麗君不對 鞋砸馬英九就「剛好」?
◆  【重磅快評】陳明通的假議題和真恐懼
◆  【重磅快評】韓國瑜突襲不夜襲 都是為了柯文哲?
◆  【即時短評】嗆習大這一招半式 能助蔡英文撐過2020?
◆  【即時短評】狠砍新聞自由 也別妄想司法威望能提高
◆  【即時短評】山手線「龍燕」過招 不如理性面對審查
◆  【重磅快評】蔡明耀會不會是進階版的口譯哥?
◆  【即時短評】卸下明星政治 時代力量面臨轉型挑戰
◆  【重磅快評】拚網紅接地氣? 一句話讓蘇貞昌立馬破功







【即時短評】以國安之名 蔡政府終究選了邊?


2019-01-24 23:00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法國外長表示,使用華為5G網路設備有風險。 包括美、英、德、日、加、澳、法等扺制華為產品的「新八國聯軍」,也隱然成形。路透

基於國家安全及資訊安全,行政院資通安全處1月底將發布各機關使用中國大陸資通訊產品處理原則」。不過,仔細探究可發現,現行做法已是如此,所謂發布「處理原則」,不過是透過行政命令更加「明確化」,且公務手機及電腦禁止連上中國網站也已行之多年,但相關訊息一出,已經「風聲鶴唳」,很難避免被政治解讀。
美國為了圍堵中國企業,從去年下半年啟動作頻頻。「華為」財務長孟晚舟遭加拿大逮捕後,各國也陸續針對華為等中國大陸產製的資通訊產品可能帶來的國安隱憂,展開防範作為。最新的發展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聯合提出「電信拒絕令執行法」(Telecommunications Denial Order Enforcement Act)草案,禁止美國企業賣零組件或設備給華為、中興等中企;而包括美、英、德、日、加、澳、法等扺制華為產品的「新八國聯軍」,也隱然成形。
外媒「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去年12月曾報導,指民國101年(2012年)發現台灣電信業者的核心網絡使用了華為產品;國安局在民國102年(2013年)時發布的資料也顯示,調查局與總統府也有使用華為的網卡。報導一出來,總統府隨即回應,蔡政府上台後,政府單位、特別是涉及國安的單位,「都不使用具有資安疑慮的設備」。言下之意,明顯與被質疑使用華為產品的馬政府切割。
然而,根據行政院的說法,政府多年前已禁止採購中國品牌資通訊產品作為公務使用,並舉出工程會早在民國97年(2008年)就曾發函;此際研擬「各機關使用中國大陸資通訊產品處理原則」,只是在函釋之外,讓行政機關有「更明確」的規定可循。
從蔡政府以美國「馬首是瞻」的外交政策來看,再加上國際間抵制華為等中企產品的氛圍,儘管行政院是「重申舊制」,但以目前兩岸關係之緊張,此時大張旗鼓對外宣告,也很難不讓人產生「與美並肩、抵制華為」等政治聯想。
尤其,在行政院資安處1月底發布「處理原則」之後,3月間還將提出廠商「清單」,包括各種涉及使用網際網路的中國大陸產品都將公布,屆時更將「包山包海」。即使行政院宣稱不是公布「黑名單」,只是讓政府機關容易辨別中國大陸產品,勢必也將在兩岸間引發另一波政治效應。
面對美中貿易戰延燒,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曾經提醒「台灣不能選邊站」,應該積極主動尋求以對話和交往打開兩岸僵局。如今,兩岸僵局沒有緩解跡象,蔡政府終究還是選了邊,而且是以「國安」及「資安」之名










【即時短評】修憲只說不做 賴清德在吃蔡英文豆腐?


2019-01-24 15:16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出席台灣制憲基金會開幕儀式致詞時表示,「現在時機已經到了」,愈來愈多台灣民眾,認為台灣需要一部新憲法。記者黃義書/攝影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昨天出席「台灣制憲基金會」開幕式時表示,目前的憲法是為中國而非台灣量身定做,與台灣的現況經常產生矛盾,並說「現在時機已經到了」,台灣需要一部新憲法。身為首位公開表態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行政院長,又是綠營現階段最具人氣的政治明星,既然修憲時機到了,賴清德就不該只是登高一呼,應趕緊發動民進黨立委啟動修憲。
賴清德表示,現在的憲法是在中國制定也是為了中國而制定,不是為台灣量身定做。雖然民國85年(1996年)開始李登輝帶領七次修憲,但經20年實施,憲法中的大中國思想與台灣人民的「台灣命運共同體」意識產生矛盾,影響團結與進步
賴清德的說法的確沒錯,依照目前的憲法,「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光是這點,就絕對與現階段多數台灣人的國土認同有極大差異,更是族群爭議的燃點
但怪的是,民進黨完全執政二年多來,可以在沒有社會共識下大搞轉型正義,可以在沒有完整配套下硬弄民國114年(2025)非核家園,碰到國家主權這道題,「務實台獨工作者」怎麼都不務實了?竟還要等卸下公職後才想到要處理,這阻礙台灣團結進步20年的問題。
賴清德也說,希望新憲法扮演保障台灣人民權益、提升政府效率、團結台灣人民的三大功能但不論是陳水扁還是蔡英文執政,用「台灣」二字走向世界是從來沒有停過的追求,換來的卻只是民進黨的選票,及台灣在國際空間的節節退敗,最後把責任歸咎專業外交官,用政治任命來取代,這個政府提升了什麼效率?
兩岸關係本來就是道難解的題,要不然國民黨也不會扒著「九二共識」混了20多年。賴清德現在卻以民進黨最熱門總統候選人的身分,又拿修憲作文章,嘴巴不講獨,實際卻在挑動統獨話題,向深綠喊話,踩北京紅線如果無法帶動占立院多數的民進黨把握「時機」發動修憲,賴清德說這不是為了選舉、政黨,難道是吃被獨派留校察看的蔡英文豆腐?








【重磅快評】陳明通韓國瑜蔡英文 大家一起曬曬身分證


2019-01-24 12:31 聯合報  主筆室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左)昨到高雄市府拜會高雄市長韓國瑜(右)。圖/黃仲裕

「康熙辭典五、六萬字,中華民國這四字從陳明通口中講出,感覺特別溫馨。」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南下與高雄市長韓國瑜進行的「戰略對話」,陳明通幾乎把中華民國身分證都掏出來驗明正身了,還是被韓國瑜小酸了一下。
陳明通大談兩岸主權與經貿的非平行雙重賽局,卻在中華民國身分證上被小酸一下,對陳明通來說,有點冤,又不太冤。
陳明通其實應算是民進黨政府裡的「中華民國派」。去年七月陳明通赴美演講,短短三千餘字的講稿提了「中華民國」十次,而且連結到近代中國「整個民族沉痛的集體記憶」,如果不是少了「九二共識」那一味,陳明通應堪稱蔡政府中最能與習近平進行「心靈契合」對話的官員。
所以當陳明通要韓國瑜「一起守護中華民國」,竟然讓韓國瑜「感覺特別溫馨」,陳明通也許會覺得有點冤了。
但韓國瑜也沒酸錯陳明通。陳明通所效忠的蔡政府,蔡英文最近才從「這個國家」的總統起義來歸,今年元旦拿了國旗且完整唱了國歌;但旋又以「兩國論」向習近平叫戰,聽來比較像是「去中國的中華民國」;至於前閣揆賴清德也才下崗,就迫不及待脫掉「務實」外衣,回歸制憲的「台獨工作者」身分。
陳明通要主導兩岸主權與經貿的非平行雙重賽局,韓國瑜則要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政治與經濟非平行雙重賽局中尋求突破。陳明通說,「身分證拿出來一樣,就是同國的」,這一點,兩人的身分證大概是一樣的。
但陳明通其實更面對著蔡政府內部,從「中華民國」、「去中國的中華民國」到「台灣國」之間的非平行多重賽局
陳明通要不要請蔡英文和賴清德都曬一曬身分證

聯合筆記/選票與巴掌

udn 論壇報

◆  非洲豬瘟防疫 兩岸怎麼合作?
◆  禽流感「新」威脅 急需突破作為
◆  空服員的核心價值…飛安第一 才是以客為尊
◆  國保「虛胖」 難保障弱勢族群
◆  感謝林清玄 陪我度過人生風雨
◆  化仇怨為金蘭 山水有相逢
◆  消費悲情、暴力 只是撕裂社會
◆  漫畫/發現獨眼鹿
◆  聯合筆記/選票與巴掌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選票與巴掌


2019-01-23 23:51 聯合報  林河名
文化部長鄭麗君(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化部長鄭麗君出席關懷演藝人員餐會,突遭資深藝人鄭惠中打巴掌。鄭惠中雖宣稱是因為不滿鄭麗君「很積極推動廢除中正紀念堂」,但打人就已先理虧,再好的訴求也變成強詞奪理,不能作為暴力行為合理化的藉口。
「打人就是不對。」已經成了眾人看待這個事件的圭臬。那麼,對於政府治理有不同意見,怎麼做才對?
鄭麗君挨巴掌之後,媒體整理出政治人物的「巴掌事件簿」,由遠而近,包括:民國80年(一九九一年)民進黨立委張俊雄掌摑立法院長梁肅戎;民國82年(一九九三年)民進黨國代張川田賞了考試院長被提名人邱創煥兩耳光、國民黨立委韓國瑜打了民進黨立委陳水扁一巴掌;民國90年(二○○一年)無黨籍立委羅福助打了親民黨立委李慶安一巴掌;民國97年(二○○八年)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打了國民黨立委洪秀柱一耳光;民國98年(二○○九年)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賞了國民黨立委李慶華一耳光,以及民國106年(二○一七年)邱議瑩挨了國民黨立委許淑華一巴掌。
這些政治歷史中的「叭叭」聲響,都已成了過往,但發生衝突的原因不一,光看誰打了誰的耳光,難以還原真相。若要避免再犯,就不能「去脈絡化」,除了「打人就是不對」,探究「為什麼打耳光」可能更重要
鄭惠中把不滿「去蔣化」的怒氣,發洩在鄭麗君身上,絕對不可取。但蔡政府推動的轉型正義,讓不少人感到疑慮,也不能略而不提。尤其,在鄭惠中事件之後,有人認為「更該加速推動轉型正義」,那就應該把如何推動轉型正義再說清楚。
挨了一巴掌,鄭麗君說前天「整個臉上都麻麻的」。這句話讓人感同身受,也更該堅定譴責暴力。不過,誠如鄭麗君也說,「個人受辱事小,民主不容傷害」,在巴掌之外,政府推動轉型正義是否合情合理合法,仍須受到檢驗,也應包容不同意見,這才是民主轉型的真諦
民主的真諦還包括公平。既然打人就是不對,同理,丟鞋就是不對,比中指就是不對。不能用傷害別人身體的方式來捍衛主張,應該不分統獨、黨派,都是齊一標準,而不只是同溫層之間的惺惺相惜。這樣就不會在眾人疼惜鄭麗君被呼巴掌時,還有人硬說馬英九被丟鞋只是「剛好而已」。
民主社會要表達不同意見,存在多元管道。中正紀念堂何去何從?既然不是政府說了算,就讓對話取代對打。如果擔心「去蔣化」,就到公聽會「去講話」。即使仍有不同意見,想出一口氣,別忘還有選票,千萬別甩巴掌。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兩岸篇)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兩岸篇)
◆  方祖涵/被秤斤賣的隱私權
◆  趙春山/國民黨何必為九二共識畫蛇添足
◆  蘇蘅/老狗瘋學新把戲 網紅劇熱映

◆  黃介正/朝野都要正視對美工作
◆  王正方/台灣會自動解體嗎?
◆  洪蘭/失禮不能當作率真
◆  盛治仁/發揮正能量 讓選舉變良性競爭
◆  葉銀華/分析上市櫃公司 不可忽視的重點
◆  林中斌/川普逆勢頓增 剋星華倫入場
◆  嚴震生/See you later translator

◆  王健壯/辣台妹在路上撿到一把槍
◆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熱情
◆  沈呂巡/美國慢半拍,口譯哥作啥?
◆  馬凱/何不試一下完美的消費券?
◆  趙春山/當那道紙門被戳穿的時候
◆  薛承泰/管爺策馬入椰林或叢林?

◆  謝哲青/失去的信任,要怎麼找回來?
◆  梁啟源/離岸風電躉購價格可以這麼訂
◆  方祖涵/球場開創的城市新局
◆  黃介正/人民善意為兩岸關係之本
◆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  劉維公/年度設計公司得獎者:谷歌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兩岸篇)


2019-01-23 23:47 聯合報  楊志良(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2015年11月「馬習會」登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大選,綠營大敗,藍營有望奪回政權,各路人馬躍躍欲試。但奪回政權後如何治國?兩岸問題如何處理必然是首要。
習近平二日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講話,蔡總統馬上回應絕不接受「一國兩制」;國民黨麻將桌上的四位,則不但反應遲鈍,且幾乎都成了相公;倒是在麻將桌旁觀戰的韓國瑜點出了重點,「不要懷疑共產黨(習大大)必須收復台灣的決心」及「不要懷疑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二列火車對衝,台灣小國寡民,如何因應,確需相當智慧。
首先要先檢討綠營在兩岸問題上的失策,國民黨才得以因應。「中國」一詞,至少有三個意涵,血緣的、文化的及政治的。兩岸或可在血緣上及文化上一家親,但政治上一家親,絕對違反台灣九十九%的民意(包括大部分統派),這就是柯P提出「兩岸一家親」受到不少質疑的地方,因為籠統的一家親,包括了「政治上的一家親」,這幾乎是全民不能接受的,更不用提一國兩制了。
而綠營的失敗,特別是一部分「強力去中國化」者,卻造成台灣極大的內部矛盾及分裂。日本占領台灣五十年,也沒法制止台灣人過年吃年糕,元月十五日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冬至吃湯圓。但綠營極端者,甚至倡言拜媽祖及關公是拜中國的神,應該制止(大概是長老教會的極少數極端人士,對傳統宗教懷有不屑,甚至敵意),這不但造成台灣內部的撕裂,也是綠營內部的矛盾
台灣民主化初期,大陸學界及大學生多有欽羨並友好台灣的傾向。但綠營為提升本土意識,強調台灣人非中國人,在綠媒上對懷有中國文化及血緣情懷者予以侮辱,甚至用「中國豬,滾回去」,加以挑釁。蔡英文總統兼主席從未表態制止,造成兩岸網民互相仇視。近來中國眾多年輕網民甚至高調贊成「血洗台灣,武力統一」,造成兩岸緊張,及越來越多中性選民對執政黨兩岸政策充滿疑慮,這就是綠營在兩岸問題上的重大敗筆。
放眼世界,一個民族多個國家,所在多有;多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政治信念相同,也可以繁榮興盛一家親,如瑞士的德、法、義,加拿大的英、法,新加坡的華、印、馬等等。習大大促統,頻頻對台灣民眾及企業「利誘」,再框上一國兩制。台灣與大陸或許均以華人為主,但政治理念天差地別,一國兩制不過是習大大以民族主義,遂行其獨裁統治併吞台灣的手段
習大大雖說不放棄武力統一,但他也知若真因此血流成河,台灣內部的反抗將百年不止,終必獨立(二二八就讓國民黨付出極大代價,至今尚不得償還),且成為中華民族千古罪人。台灣若要維持現狀,保有主權,甚至獨立,小英嘴巴硬是沒有用的。除了拳頭要硬(早該恢復徵兵制)、鈔票要多,也要冀望於大陸人民,友善大陸人民,影響其追求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以弱化習大大以民族主義團結大陸人民遂行其「統一大業」的「歷史使命」。
面對一國兩制的喊話,嘴硬不過是三日行情,小英施政何止一塌糊塗,加上全球不景氣及老共圍堵,民眾生活缺乏前景,終將放棄「民粹民主」,只想如韓的發大財,而接受一國兩制。麻將桌上及旁觀者,除了九二共識「各自表述」外,如何提出保有台灣主權,又不開小車撞火車,為國人能接受,又不讓老共動手的論述,是奪回政權之後的第一要務。

名家觀點/美中貿易糾葛如何解套?

名家觀點/美中貿易糾葛如何解套?


2019-01-24 01:18 經濟日報  李勝彥(作者是中國輸出入銀行前理事主席)
法新社


美國川普總統上任以來,在國際間引起貿易糾葛,而其軸心主張就是要求公平貿易而非放任自由貿易」,產生結構性的貿易順差或逆差的不平衡現象。在川普點火的全球貿易戰爭之中,就數全球前二大經濟體,美國及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糾葛最為嚴峻與難解。
大陸對外貿易擴展異常快速,其來有自。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政權為將大陸納入全球經貿體系而讓大陸於民國100年(2001年)加入WTO,給予大陸擴大出口的很大空間,而其後的美國政權也大體上沿襲前政權之做法,並容忍大陸對美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並累積了龐大的外匯存底。其後,中國大陸國家習近平主席在民國101年(2012年)初次掌握政權時,便標榜著「偉大中華民族再起」的口號,規劃跨越歐亞非洲的境外「一帶一路基礎建設路線,以及推動「中國製造民國114年(2025)」,要在民國114年(2025年)達成高科技產品全面國產化俾進入製造強國的世界行列中, 進而在民國124年(2035年)國內總生產(GDP)超越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位。
最近,在民國107年(2018年)3月的憲法修正,廢除了大陸國家主席的任期,據此,習近平可以無期限的就任下去。然而這種改變對美國政府高層給了很大的衝擊,認為大陸的「強國路線」是一種威脅,其對大陸之立場遂轉趨強硬。
目前,美中貿易逆差的糾葛,背後蘊藏著兩國全球科技霸權爭奪戰。大陸已在推動「中國製造」第一階段的產業發展,例如,在各地以極其猛烈的氣勢蓋半導體工廠。根據估計,大陸半導體製造安裝規模在民國107年(2018年)已超越台灣達世界第二位,預料將在今年追上第一位的南韓,但此舉則引起了美國之關切。據報導,在去年年中的美中貿易談判,美國貿易總署就列舉了大陸有強要技術移轉,侵犯智慧財產權,網路攻擊、產業間諜活動,產業補貼等約52項,違反WTO規則的不公平行為,極力要求其改善。
但對大陸而言,縮小美中貿易逆差的問題可以妥協,但對大陸要提高科技水準的計劃,大陸是會繼續推動的,顯見美中兩國對政府協助產業發展的認知頗有差異。
川普總統自民國107年(2018年)3月以來,對大陸進口商品,多次採取加徵關稅之措施,而每次大陸亦採取報復措施,只是其規模不及美國之三分之一,也顯示在此次美中「關稅新冷戰」之中,美國較有「主場優勢」。再者,因當前美國本身的經濟因受惠於景氣活絡、就業狀況良好和大幅減稅的效果,比較有能力承受美中貿易糾葛的長久戰。這反映在去年初以來,美國和大陸的貨幣政策方向,在緊縮和寬鬆上漸趨背離。
當前大陸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的情節仿如民國74年(1985年)的日本, 美國對此認為是「不公平貿易」的結果,而市場也曾流露出以「第二個」廣場協議促升人民幣匯率以解決美中貿易不平衡的氣氛。惟美國今日最大貿易逆差國是大陸,而非昔日的日本,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在匯率制度不是自由浮動的差異之下,施壓人民幣升值的口頭干預或聯合干預,恐難見效果。
由之,在這波美中貿易糾葛上,對川普而言,比較長期有效的解套手段,大概不是干預人民幣的匯價之貨幣戰,而是回歸其初衷,建立「公平」的國際貿易秩序,不再放任「自由」貿易所產生的不平衡現象。美國目前尚可以其強大的綜合國力為後盾,進行雙邊貿易談判。惟以美中貿易及政經關係之複雜,短期間美中對立的壓力即使得以緩和,但在可預見將來,長期對立仍將繼續對金融市場帶來很大的變動。

李勝彥

曾為銀行經理人,現為經濟學者,研究日本經濟長達30幾年,是日本通,前總統李登輝稱讚他為「國際金融專家」。曾任中央銀行業務局長、台銀總經理、台新金控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