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成長鈍化的警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天花亂墜的「公共化」,都成了「綠化」
.聯合報黑白集/閣揆官邸迎陳抗?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成長鈍化的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成長鈍化的警訊


2018-01-16 00: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日前公告去(106)年全國實徵稅收淨額2兆2,326億元,超出預算數將近780億元,創下歷年新高紀錄;但就成長幅度而言,僅較前年稅收增加85億元,微幅成長0.4%,卻是金融海嘯以來成長最低的表現。如加計還在途中1月將陸續進帳的貨物稅與關稅等稅款,估計全年稅收比預算數超徵960億元,也代表從民國103年起連續三年超徵1,000億元的紀錄,確定就此打住。此一現象背後透露的是,財政極可能轉趨惡化的警訊,值得關注。
以個別稅目觀察,包括國稅的贈與稅,以及土增稅、地價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等地方稅都明顯增加,其中地價稅、證交稅與贈與稅均有一成以上的漲幅,但地價稅和房屋稅增加是因為近年地方政府調高房地持有稅的稅基所致。
而贈與稅收入之所以較上年增加75億元,再創新高,主要是因為去年中稅率調高一倍,使得部分納稅人基於租稅規劃或節省稅負,提早贈與而有大額稅款入帳。由此觀察,贈與稅未來只會明顯減少,而地方稅則因為今年底有地方選舉,地方政府必然以減稅方式討好民眾,爭取選票,從目前已經有部分地方政府已調降地價稅的公告地價和房屋稅的路段率或囤房稅的稅率來看,地方稅今年極可能不增反降。
菸酒稅增加是因為去年為籌措長照財源而提高菸稅的短期現象,未來因為走私增加或抽菸人口減少,也可能出現稅收反轉的情形,進而導致長照財源的萎縮。證券交易稅則因去年台股持續站穩萬點,全年稅收金額將近900億元,比前一年增加190億元,增幅達27%,但仍低於歷史高峰紀錄甚多;隨著國際股市紛紛攀至新高,投資人居安思危的考量下,證交稅今年恐怕也難以明顯增加。
至於稅收減少的項目,最受關注的是綜所稅,去年實收淨額僅有4,805億元,較上年減少154億元,雖然財政部解釋主因是結算申報的自繳稅款與退稅金額增加,及利息、權利金所得扣繳稅款減少所致,但也反映國人所得停滯成長的事實,以及104年才實施的富人稅和股利所得扣抵率減半措施可能造成稅基外移的衝擊,因此今年綜所稅恐怕難以增長。
另外,營所稅實收淨額約5,009億元,較上年減少近100億元,財政部說是因為企業去年出現巨額減稅金額,但也顯示租稅優惠有增無減導致稅收損失,營所稅的成長可能也到了強弩之末。
此外,行政院目前送審的稅改方案,將對股利所得減稅,初估可能減少69億元稅收,加上107年預算訂得比去年高,可以預期稅收超徵的額度一定比106年度少,稅收極可能在今年出現短徵,並成為長期負成長的起點。
本來,稅收超(短)徵是實際徵收數和預算數比較所得的結果,超(短)徵可能是編列預算時假設的經濟成長率數字失準或有些變數沒有掌握所致,並不足以作為財政狀況改善或惡化的絕對指標,也不代表財政有盈餘或赤字,然而各級政府原先的預算編列超過2,000億元的赤字,因此稅收超徵數仍不足以彌補預算赤字的一半,政府累積的債務最後還是增加。
更嚴重的是,106年度稅收的預算是參考前三年稅收都超徵千億元的情況,從而在樂觀的假設下編列,支出預算數當然也就從高編列,則106年實際稅收只比前年微幅成長,顯然106年的實際財政赤字額度應比前年更高,代表實際上財政已經轉趨惡化。
而去年7月施行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四年期程編列4,200億元的預算,加上長照支出逐年驟增,今年和未來的稅收成長又極可能鈍化,可以預期的是,赤字又將有增無減,財政狀況將更加惡化。我們希望政府能正視以上警訊,及早提出正確有效的因應方案。


聯合報黑白集/閣揆官邸迎陳抗?


2018-01-15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位於金華街上的行政院長官邸近期密集整修,準備迎接閣揆賴清德到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花一千多萬元整修賴揆官邸,到底錢從哪來,越來越難自圓其說。可確定的是,其中七百多萬來自於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原本是補助政府機關修繕綠建築之用。官邸連這種錢也挪用,根本名不正、也言不順。
徐國勇那天理直氣壯,說整修官邸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制度」。但是,閣揆官邸動用到內政部建研所的錢,這算哪門子「制度」?何況,正是民進黨在野時不斷汙名化官邸、官舍,執政後有些高官為了凸顯與眾不同便堅持不住官邸;如今,為何又高談制度?
再說,要整修閣揆官邸,連一千多萬元都拿不出來,也令人匪夷所思。合理推論,應該不是沒錢,而是唯恐動用預備金支應,將被質疑院長拿預備金為自己做功德,才把腦筋動到建研所的補助上。
這樣的算計儘管精巧,卻證明程序大有問題。金華官邸之議最早在去年八月,但建研所補助收件截止日是前年底,時程根本對不上。補助申請須知上也說明,必須等立法院通過預算後,才能執行;但是,這筆預算還沒過。可見,行政院極可能是插隊,或挪支,違反動用預算規定。徐國勇說的「為體制」,其實是「破壞體制」。
有趣的是,建研所優先補助原則其中有一條:「往來人員眾多、開放場所」。要硬拗官邸是往來人員眾多的場所,難不成行政院計畫書上寫著:將開放給陳抗民眾自由進出?
說了一個謊,需要更多謊來圓,正是如此。


聯合報社論/天花亂墜的「公共化」,都成了「綠化」


2018-01-16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圖)運作下,華視總經理郭建宏被拔除職務,掀「台獨三台」風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近日將強行通過《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將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把人事改為「官派」;此舉除了引發農田水利會反彈,許多農經及水利學者也連署反對。蔡政府辯稱,水利設施是「公共資源」,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才更合理。這樣的說詞似是而非,除暴露民進黨的私心,更顯示「公共化」已被蔡政府拋在腦後。
現代民主國家的發展,已不再相信「萬能政府」可以管理一切國家事務,因而主張將一些關係特定群體的事務交由這些群體自行協商管理,這正是「公民社會」概念的由來。亦即,在公與私之間,在政府與個人之間,應存在許多不同的公民組織或團體,由其成員管理社群的共同事務。過去,民進黨是「公民社會」的倡議者;現在蔡政府卻反其道而行走向大權一把抓,更到處插手或收併社會團體或公法人組織,踐踏它早年的理想。
在野的時候高呼「公共化」,執政時卻大力推動「國家化」,以遂行政治上的「綠化」為目標;這樣的「三段論」,正是民進黨把國家資源當成政黨私庫管理的謀略。正當蔡英文總統以「轉型正義」之名清算國民黨早年「國庫通黨庫」的舊帳,但蔡政府現在做的事,其實是如出一轍。在台灣民主化卅年之後,這樣的倒退作法,更顯不堪。
諷刺的是,水利會長最初也是「官派」,在蔣經國時代「還政於民」,把它改為農民互選。萬萬沒想到,正在大家追念蔣經國之際,蔡政府竟然出此絕招,不僅將水利法「修惡」,還一舉「修退」了卅多年。水利會一旦改制成「公務機關」,對民進黨而言,立刻多了全台十七個農田水利會的各色「官職」可供分派,讓地方綠營親信進占,使水利會成為民進黨的選舉樁腳,這可能是蔡政府要急急在這次臨時會修法的原因。如此一來,台灣的民間社會與「公共化」,又掉入了另一個深淵。
水利會改官派的命運,看看公視和華視亦可印證。一九九八年政府成立公共電視,是為了提供民眾免於商業汙染及政治偏見的媒體服務,這是「公共化」的目標。但在民進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公視的公共本質逐漸變調,包括人事任命及節目內容都逐漸走向「綠化」的不歸路,以致在第二次政黨輪替時出現董事會三年難產的現象。二○○六年,華視也被納入「公廣集團」旗下,和公視並列,但也漸漸遭到政治染指,「公共媒體」變得有名無實。
日前,在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運作下,華視總經理郭建宏被拔除職務,郭建宏憤而反擊,聲稱華視、公視已相繼淪為民視的附庸,成為台獨人士民視董事長郭倍宏口中所謂的「台獨三台」。且看其中的變化軌跡,先是以「公共化」為名,成立國家預算補助的公視和華視;繼又透過黨派化的人事任命,讓兩家電視台從本質上「綠化」;接下來,再利用派系政治及裙帶關係的交互作用,讓公廣集團旗下公共電視聽命於獨派的民視,藉此完成「公共電視台獨化」的目標。
試想,「公共化」與「黨派化」、「台獨化」原本是互相背反的概念,但經過民進黨政府的妙手接合,竟然可以一氣呵成,完成了矛盾的無縫接軌。公視和華視若因此喪失了「公共化」的初衷,這不僅是國家電視遭到民進黨竊取,也是民主遭到蔡政府閹割。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是蔡政府任命,蔡總統可以裝作若無其事嗎?或者,陳郁秀所做所為,就是在執行蔡政府的旨意?
卅多年前,蔣經國取消水利會長官派將權力下放給地方,這是「還政於民」。卅年多年後,蔡英文收回水利會的自治權,這是「奪政於民」。用謊話連篇的「公共化」來達到「綠化」的目標,居然也能自稱「改革」嗎?

【重磅快評】陳師孟狂語下隱藏的精明算計

.【即時短評】好大喜功觀光局 管露營地虛晃一招
.【即時短評】猖狂監委為政治服務?
.【即時短評】基本工資3萬元?年輕人不用另一個633
.【重磅快評】陳師孟狂語下隱藏的精明算計

.【即時短評】工運走入體制?抗爭的困境與兩難
.【重磅快評】黃國昌的選擇性之怒
.【重磅快評】勞基法勞動條件的規定是地板或天花板?








【重磅快評】陳師孟狂語下隱藏的精明算計


2018-01-16 12:02 聯合報  主筆室

監委被提名人陳師孟認為,若依正常程序來看,陳水扁應該是沒有貪汙。記者胡經周/攝影



立法院臨時會審查監察委員被提名人資格,被提名人陳師孟的答詢讓人看得瞠目結舌,他大言不慚指前總統陳水扁所涉龍潭購地等四個已定讞案件,若依正常程序、正常的法律見解來看,陳水扁應該是沒有貪汙,他更說將「三分打老虎七分打恐龍」,專辦過去對綠營總統、政務官追殺的法官,還要讓對藍營總統及政務官縱放的法官強制退場。
陳師孟在立委追問之下,表示他主要的對象不是馬英九或其他藍營的政務官,而是審判馬英九洩密案或前總統陳水扁所涉司法案件的那些司法官。其實,陳師孟雖口出狂言,但他的算計卻是無比精明,把矛頭指向法官至少有幾三個好處,絕對值回票價。
第一,陳師孟曾主張廢監院,如今卻是監委被提名人,「昨是今非」成了他人格上的不光彩註記,當今綠營當家,抬出扁案最能綁架綠朝上下,為阿扁有罪定讞的案件說幾句話,改變不了阿扁有罪的事實,但卻能討好扁迷,脅持英德體制,綠委只有乖乖投下同意票,一向犀利的綠委又何敢為難他?           
第二,陳師孟的心態路人皆知,但要杜日後悠悠眾口,指他一方面批法官辦綠不辦藍,他身為御史還不是也如法炮製?為避免留下被批評的把柄,所以他特別聲明,他不是針對馬英九或藍營政務官,先為自己設下防火牆,打打法官只是代價最小的火砲。
第三,陳師孟出言恫嚇法官,這個動作也是做給未審結扁案及偵辦馬案的法官、檢察官們看,如果現在你們不好好辦案,日後同樣要被他揪出來批鬥一番;其實,真要緊張的,其實是馬英九及昔日藍營的政務官們,陳師孟沒說出口的是「全力偵辦三中案的北檢,實在應該好好表揚一番」。
很巧合的是,就在陳師孟為阿扁說「公道話」之際, 陳水扁竟輕車簡從,從高雄直奔台北翠山莊,和前總統李登輝來個睽違十二的世紀重聚,兩人合拍舉手示意,彷彿揮去阿扁多年來的陰霾。陳師孟一席話的巧合,留下無限聯想空間。                   

對於憲法即將付與的監察權,陳師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陳師孟不思應以經濟學領域專長為窒息的財經除弊興利,卻以政治立場夸談司法個案,讓人質疑他想成為司法的「第四審」,如果他主張司法敗類退場,他是否也應該一併承諾日後敗類監委也應比照處理?


【即時短評】猖狂監委為政治服務?


2018-01-16 14:03 聯合報  記者周佑政╱即時報導

立法院臨時會15日審查「行使監委同意權案」,監委被提名人陳師孟(左)接受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提問。圖╱擷取自國會頻道



在民進黨立法院多數的護航下,十一名監察委員補提名全數過關,其中包括「護扁打馬」不遺餘力的陳師孟。監委應超然獨立,行使監督政府權力,陳師孟曾奚落監察院應廢物利用,堅持陳水扁沒有貪污,放話將要「專辦打綠恐龍法官」,由這樣的人擔任御史大夫,人民如何信任?
陳師孟昨天在立法院表示,陳水扁遭受司法迫害,若依正常程序、用正常法律見解來看,陳水扁應是沒有貪汙。這樣的言論連法官都看不下去,中華民國法官協會今發出聲明,直指陳師孟赤裸地對司法權公開施加恫嚇,前所未見,讓全國法官深感痛心遺憾。
陳師孟爭議多,過去批評監察院是廢物,現在卻將成為監委;還沒上任前,竟然先入為主,對許多已經判定的司法個案,公開質疑法官的公正性;陳師孟過去在扁政府擔任官職,陳水扁是法院認證的貪汙犯,陳師孟卻在國會殿堂毫無掩飾的「挺扁」,令人咋舌。
監察院員行使彈劾、糾舉職權,是監督行政部門的重要機關,監察委員在古代是御史大夫,必須扮演公正的角色。監察院需要超越藍綠、立場公正的委員監督政府,陳師孟偏頗的言論,難以讓人相信他可以勝任。
更令人痛心的是,陳師孟爭議如此之大,民進黨立委竟然眼不見為淨,仍靠國會多數表決,護航陳師孟過關。未來陳師孟擔任監委後,若只為個人的意識形態,實行「政治服務」,惹出政治爭議,民進黨也要為這項人事「背書」負責任。


【即時短評】基本工資3萬元?年輕人不用另一個633


2018-01-16 12:09 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即時報導



行政院表示要在春節前拿出解決低薪問題的方案,副院長施俊吉甚至強調基本工資超過3萬元不是夢,只要經濟持續成長、每年調整幅度超過6%,就一定會達標!如此美好的未來固然令人神往,但聽著聽著不禁有份似曾相識,彷彿好久好久以前也做過如此好夢,原來是馬英九時代的「633」。
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6%、失業率降至3%以下、2016平均國民所得達3萬美元,當年的633之迷人,將馬英九推至支持度的高峰,然而民眾期待的「馬上好」終究沒有兌現,只能慶幸幸好不是「馬上窮」,而代表傲人經濟與富裕的白馬也絕塵而去,不見蹤影。
如今總統有了新的夢想,希望基本工資能夠達到3萬元,下面的閣員高唱:「這個未來不是夢」,好像當前8,000元的差距輕而易舉能彌補,到時便天下太平,年輕人樂聲載道。
然而青年低薪問題可能不是政府所形容的那麼簡單,它講述的困境,不只是薪水太低,而是房價太高、貧富不均、工時太長、機會太少。這些問題都不會因為單純加薪就迎刃而解。日前更有人直指年輕人的困境是不夠努力,顯然對青年現況一無所知。
青年世代不是不努力,而是正面對一個努力也未必能累積財富的環境,而付出的精力與收入不成比例,就算勉強存下積蓄也玩不起錢滾錢的資本遊戲,遠遠的被富有階級拋在腦後。
這便是為何股市明明上萬點,民眾仍舊無感,因為從起點開始,就沒有資本與之抗衡。我們的副院長還沾沾自喜,說這是穩定上萬點,散戶之後會慢慢回來。他不知道年輕人連當散戶的資格也沒有。
其實年輕人不奢求完美的未來,不用大人給他們做夢,無須給予他們另一個633,他們只要合理的報酬,在合理的工時之下拿到合理的薪資,加班的時候有加班費,有個安生立命的角落,該生活的時候生活,該生孩子的時候生孩子-一個可預見的將來。
政府的任務則是給他們一個明確、務實的目標,說清楚政策的利弊得失,不必畫大餅,更別一副年輕人不懂數學,不知道每年調整6%,基本工資就會在4年後變成3萬元,重點是會不會調、怎麼調?跟年輕人說實話,他們很聰明,自然就會懂的。



【即時短評】好大喜功觀光局 管露營地虛晃一招


2018-01-16 23:03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非法露營傷國土,觀光局整頓露營區有如虛晃一招,消費者安全與權益依然沒有保障。 聯合報系資料照



違法露營地削平山頭、非法濫墾,卻因主管機關分散中央地方及各部會,長期多頭馬車、互踢皮球,好不容易上周交通部觀光局接下行政院指示召開跨部會議,未料觀光局僅公佈85家公有合法名單、佔比不到5%,其餘95%是否違法不得而知,更在10天內從要強硬表達將「主動」公布非法業者,變成「被動」等待地方政府彙整,跨部會議整頓露營區有如虛晃一招,消費者安全與權益依然沒有保障。
國內常態性露營人口超過200萬人,攜家帶眷露營已成不少家庭周末活動,但光鮮亮麗的露營區,多數卻是非法經營,除了非法濫墾、無照營業、違法佔用國有地或變相炒賣原住民保留地,更可能位在危險的土石流潛勢區域。一座座的山頭禿了,更陷不知情的消費者於危險之中。
露營區違法大多是因土地利用不當,也因此橫跨近十個單位長期互踢皮球。土地主管機關管理失靈,第一線執法的地方公務人員又因民代、黑道壓力難以開罰,地方政府乾脆以人力不足為由,長期放任,或只開出對業者來說不痛不癢的最低罰金6萬元打發了事,逼得行政院不得不要求觀光局主導。
國內露營區總數多少至今不得而知,只能倚靠「露營窩」網站統計的1,700多家。上周觀光局開完跨部會議,才說完將盤點出完整數字,並將揭露全台非法業者,促使地方政府積極查緝並讓檢調單位有所依循,今上午局長就改口「以地方政府公布為優先」,就連何時公布也不得而知,更別說掌握總數、甚至黑名單
其實不意外,近年的觀光局的角色幾乎都在頒獎和辦活動,月月歡天喜地砸錢頒發民宿標章、縣市政府評比,攤開落落長的得獎名單,卻總看不見背後的評分及依據,更別說是位在各地的違法民宿,即使是違法佔有國有地等明顯無法改善的案例依然不會被列入黑名單,彷彿只要努力扶持合法業者,非法業者就會自然淘汰。
只有蘿蔔、沒有棒子的觀光局,等於繼續滋養非法業者對山頭開腸剖肚,消費者依然無所適從,若將黑名單壓力丟回地方,等於整頓違法露營地回到原點,地方、中央繼續互相推諉,對於重整國土保安,解決露營亂象,讓人感到悲觀。


聯合筆記/司法是為誰的正義

.乏力感中拚前瞻…找回公務員的風骨與眼界
.教授:政大廢除外語畢業門檻應該 被抹黑不應該
.聯合筆記/司法是為誰的正義
.窺探+搧風點火 養出直播亂象
.公安再重要 也不能侵人隱私
.拚高雄市長 先提復甦計畫
.提供欠稅病患個資查行蹤 合法
.監委淪政黨打手 不如廢了
.準監委傲慢闖關 審查會開假的?
.慢箋付費 變相懲罰乖乖服藥









聯合筆記/司法是為誰的正義


2018-01-15 23:30 聯合報  蕭白雪

監委被提名人陳師孟。 記者胡經周/攝影



最近的日、韓戲劇不少法庭戲,很多人看完都覺得跟台灣社會相似度頗高,在法庭上找回真相,是許多人原本對正義的期待,現實卻是常讓許多人期待落空。
從過去「寧可誤殺一百、不可縱放一人」,到現在「寧可錯放百人、不可冤枉一人」,現代法庭上對證據標準的審酌,對法律構成要件的要求,小老百姓不見得人人能解其中奧妙,但在民智已開的社會裡,根據公開的資訊,人民心中仍自有一把尺。
當總統提名的監委說出「台灣司法官不是民選的,所以司法還沒獨立」,並揚言要專辦對綠營總統、政務官追殺、縱放藍營總統、政務官的法官。接下來有關藍、綠政治人物的司法判決,就算再公正無私,作出的判決公信力能不受質疑?黨產會未來的判決結果就算讓監委滿意,民眾會不懷疑是法官擔心被追殺所致?
如果監察院的功能是要制裁那些不符合執政黨的「正義」,司法院長許宗力最近在司法節上才說:「獨立而完整的司法權,屬於全體人民,所以司法權的運作,要從人民的觀點出發,以維護人民權利與福祉為宗旨」。這席話豈不顯得諷刺?
早期有藍營政治人物稱「法院是國民黨開的」,法院也確實常作出讓人譁然的判決;相較民進黨立委柯建銘前幾年的司法關說案,綠營有力人士對司法界的影響,即使是藍營執政時期,同樣暢行無阻。
台灣已歷經數十年民主化,現有一、二審法官、檢察官中,不少人是許宗力、被蔡英文總統賦予後續司改重責大任的前大法官林子儀等綠營倚重的法界人士門生。
如果到現在還認為「法院是國民黨開的」、「法院是有錢判生、無錢判死」,最該被檢討的難道不是培養我國法律人才的法學教授們?
司改新作為中,被視為第一要務的「人民參與審判」,原是要讓司法判決加入民眾的法律感情,減少人民對司法不信賴。
只可惜,政治人物對司法說三道四、企圖影響已成習慣,司法院能否捍衛司法獨立、讓審判的法官免受不該有的干擾,未來的司法究竟是實現誰的正義,大家就繼續看下去。





乏力感中拚前瞻…找回公務員的風骨與眼界
郭瓊瑩 ∕ 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台/聯合報
因為選舉、因為不甚健全的政黨政治發展,自中央的重大國家政策、施政方案、預算編列與推動實施,迄地方的施政建設與因應日益困窘的財政壓力,近年來觀察與接觸公部門行政人員,發現隱約遮掩著一種無奈、無驅動力及不知為何而「戰」之彈性疲乏感。

即便一些積極的縣市長已開始以前瞻思維擘畫二○五○或二○三○願景計畫,而就算能在短時間內匯集相關專業諮詢顧問共商大計研擬發展策略,但如何與國家發展定位、地方參與自治、自律以至與快速變遷之國際社經政治及生態環境變遷接軌,似仍有一種隔霧看花之不確定性與無自信性。

「前瞻計畫」之推動涉及能源、水環境、城鄉發展、數位與智慧國土發展,當然尚包括社會福祉設計。高層的命令與政策指導強而無彈性(包括時間、期程與社會容受力),只見少數具決策推動執行權及與上層有政策溝通管道者,得以戮力推廣、宣導甚而幾乎要親自下場協助之外,事實卻是短時間湧入較例行多十至一百倍之預算,且多是資本門,對於經常門之挹注卻過於守舊、裹足不前。

不僅地方之行政專業人力不足,雖多數公務員早已7∕11,甚而無周休。知識與專業執行、科學化管理能力不足,一方面又抱守舊法令規章,行政面未能即時解套;另一方面與民間之企畫、規畫、設計、施工、監造…專業鏈之能量與承載力相較,亦有明顯落差。

平時國家在產業政策上未能未雨綢繆提供「備兵」之練習與培育,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全部到位?此外,諸多實質規畫建設界之專業人才也因過去一二十年來之經濟低迷,轉行、轉業、退休或西進者早已不計其數。也因此眼見大筆硬體建設經費已箭在弦上,惟在多次與會討論之過程中即發現,在落實上有太多之不確定性與一廂情願之期望。

另一令人憂心的現象是,過去已習於「選舉政治」考量,何謂「共同願景」?幾乎多淪於美麗辭藻與宣示性用語。當這個「願景」論述未建立、未真正由下而上凝塑時,基層公務人員面對政策業績要求,只有不得不然之「應對」,甚或不敢有開創性作為、政策論述與跨界跨域合作之挑戰。而有心者也因想突破經常性之政策思維,卻不得不擾動了既有政治生態(包括建設經費、利益分配…等),幾次挫折後更削減了基層突破創新的勇氣。

綜觀在政府龐大機器中,事務官仍是非常關鍵之資產與基盤定力,要期待其永樹風骨與不斷放開眼界,人力資源投資與優化實應徹底檢討。而高層政務官尤應有同理心,方能讓此國力艦隊勇敢航向藍海。


 
廢除外語畢業門檻應該 抹黑不應該
黃淑真 ∕ 政大外文中心前主任、喬治 / 聯合報
政大外語畢業門檻制度已經校務會議廢除,近幾年激烈的爭辯應可告一段落了。

其實,七年半前初接政大外文中心主任時,我是贊同廢除的。但近幾年觀察到強烈主張廢除者的聳動論述、貼標籤的行為,引導學生進行激烈的抗爭,實在不是健康的教育。

有人批評外語畢業門檻是學校的怠惰、教育外包。外語檢定已是成熟產業,國內外測驗均是少數幾家檢測機構獨占或寡占的型態,有幾個原因。

首先,外語檢定具有高度專業,要有研究統計等專業人員維持測驗的信效度,測驗流程不容出錯,試題不可重複且需要層層把關以維持鑑別度及機密性,這些都需要專業團隊。

再者,外語檢定的概念與企業標準化作業尋求外部認證類似,希望透過公正第三人,以審慎的程序,認證某些作業流程或品質已達到一定的國際標準,方有公信力,因此往往不是徵才機構或學校自辦。

就如申請國外大學入學許可,若要證明英文能力,就須提出托福或雅思考試成績單,許多國外大學規模很大、年年招生,但並不自辦語言測驗,而是交給專業測驗機構。

公正的外語檢定基本上與各校教學獨立分開,獨立測驗可協助師生檢驗成果,將標準化外部測驗貼上教育外包標籤,是對外語檢定的本質不了解。

國內大學外語教育不似中小學有共同課綱,外語教師在教學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許多老師著重在提升學習興趣與溝通能力,不須也不應為某項考試而教學。若說因為有畢業門檻在應該教學生應考的內容,否則就是不教而誅,實在是不了解外語教學且有失公允。

開課讓考不到標準的學生上,達到修課要求後,取得畢業資格。批評者稱此為「放水,開後門,玩假的」。但站在教育者立場,學生畢業茲事體大,勉予補強是開課單位能盡力的方式,難道放棄學生、不予畢業是更負責任的做法嗎?

有批評者指控學校辦理校園考圖利特定廠商。其實不同測驗有不同定位,費用也有落差,校方避免任何強制特定的要求,學生可自由選擇。辦理校園考初衷是服務學生,願與各測驗機構合作,但有的合作一次後不願繼續,有的因最低人數要求過高不易辦成,結果只剩下一家配合度高、費用較低的機構,這不是要圖利特定廠商。但因這項指控,校園考已在兩年前停辦了(雖然許多學生希望這項費用有折扣又可在校內應考的服務能繼續)。

學生參與校務表達意見是學校非常寶貴的資產,期待未來校園的改革可以多些理性,不必以破壞及抹黑為手段.我們在外語教育上會繼續努力。






監委淪政黨打手 不如廢了
王雅諄 ∕ 公(雲縣斗六) / 聯合報
立法院審查監察委員被提名人資格,陳師孟表示將專辦過去對綠營總統、政務官追殺的法官,還有對藍營總統及政務官縱放的法官。應保持中立的監察委員,在審查通過前竟然口出狂言,看到本則新聞,筆者不僅訝異,更感畏懼。訝異的是監察委員竟帶有如此鮮艷的政治色彩,畏懼的是監察委員想辦什麼案子就可以辦什麼案子,權力似乎過大。

依照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監察院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監察法明訂,監察委員為行使職權,得赴各機關、部隊、公私團體調查檔案冊籍及其他有關文件,各該機關、部隊或團體主管人員及其他關係人員不得拒絕。簡單地說,監察委員為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得行使調查權,必要時得知會司法機關協助。

然而,監察委員職權之行使並非毫無限制、漫無目的,不僅如此,更應確保其中立性,如此才能制衡行政權、司法權,惟本次陳師孟竟公開表示要專辦抓綠放藍的法官,政黨色彩鮮明,不僅黨政未分,更有監察委員淪為特定政黨打手的味道。

監委的存在價值就是在監察公權力是否有不當行使或涉及不法情事,但應超脫政黨色彩,保持中立立場,對事而不對人,惟有如此,才不至於有所偏頗,否則,淪為政黨打手的監察委員、監察院,或許還是廢了比較好。


 
準監委傲慢闖關 審查會開假的?
陳明 ∕ 時事評論者(新北市) / 聯合報
監委被提名人陳師孟在立法院審查會上答詢,指前總統陳水扁不構成貪汙,並且將專辦追殺綠營、縱放藍營的法官,相關言論引發爭議。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監察委員被提名人在國會審查會上的談話,我們不會去評論它」。

總統府發言人這話是什麼意思?明明鐵證如山三審定讞卻說陳水扁沒有貪汙。陳師孟的言論明顯的意識形態掛帥,不能公正執行監委職務。審查會的目的不就是要瞭解他是否適任監察委員?總統府居然可以說「他的談話我們不去評論它」這樣荒謬的話。總統府不去評論陳師孟的談話,但可有聽立委對他評論?仗著民進黨立法院人數優勢就要傲慢的強渡關山,立法院審查會都是開假的嗎?


 
公安再重要 也不能侵人隱私
吳伊婷 ∕ 獨立資安研究者(台北市) / 聯合報
美國聯邦調查局長近日表示,無法解密的智慧型裝置與通訊是重大公共安全問題。越來越多電子證據都被鎖在加密的手機、平板、電腦及通訊軟體中,隨著加密技術提升,政府在犯罪調查上難上加難。

現代人手一機,甚至手機平板筆電都有,讀者通常都會把手機設上密碼,確保手機遺失或遭有心人士取得後別人看不到自己的資料,這是正確的觀念。

隨著通訊軟體的多樣化,也有越來越多使用者選擇更安全的通訊軟體,保障自己在通訊中的安全,避免被有心人士竊聽,比如說Whatsapp、Telegram的保密模式及國際知名爆料者史諾登推薦的Signal,均使用不易破解的加密演算法,即便通訊被攔截,資料也無法解讀。

個人裝置與通訊的隱私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沒有人喜歡個人裝置被隨便看或是在與其他人傳訊息的時候被偷看。可是政府不是不會監控,中國政府就將監控通訊軟體所獲的資料作為證據來起訴李明哲「顛覆國家政權罪」並判刑。

每個人的各種數位設備裡的資料都應是屬於自己的,任何人都不應也不可經由任何方式取得,因為個人資料隱私與通訊秘密是身為人的基本權利;美國政府希望製造這些設備的公司降低設備安全標準,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窺探+搧風點火 養出直播亂象
趙哲聖 ∕ 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 / 聯合報
美籍實況主cjayride在台灣生活,愛直播的他,因為「風格獨特」,曾多次在直播時段惹爭議,近日更因在旅館泡澡直播嬉鬧,衍生汙辱情事,遭台灣網友反彈。

網紅是非多,看得出這位美籍直播主,愛用內容猛藥為看點,直播鏡頭中男人與女人在泡泡浴場合,畫面已經夠引發遐想;而「台女想吃洋腸」又在影片中傳遞,這讓網友跟著起鬨,你一言,我一句,觀看網友又冒出台女很EZ(easy,有暗指台灣女生很隨便感覺),惹得一發不可收拾。

在這種「交融互現」直播平台,正應驗當前「自媒體」獨特的傳播效果,製造一股默然「無組織卻又像有組織」的茫動氛圍。直播內容千奇百怪,直播影片對社會的影響,有些時候比想像來得巨大。網友在觀看及分享直播影片的同時,也成為每項直播「目的」之參與者,因實況主很主動,觀看者也可以很主動,從留言、要求、轉傳,到「再傳播」,像另一個網紅「館長」陳之漢,就以關閉Twitch平台為宣示的加入這次EZ戰局,讓這次辱台事件更加擴大。

無所不在的手機和直播帶來「目擊式參與」,讓網路世界更混亂和危險。站在新媒體的熱潮上,「實況主們」的網路直播,並沒有統一的法令規範,傳統媒體的操作,還要靠攝影鏡頭、角度、傳送訊號等程序把關或傳播監理單位的檢視;然而網路直播的門檻低,數量龐大,失去一切關卡,新鮮者直播求好玩,逐漸上手的直播客求名氣和點擊數量,更多的實況主直播是為了參與「眼球經濟」的利益分享。

喜歡在社群發言,直播表演卻意外「出包」的網路名人,一舉一動往往攻占媒體版面。當一些負面殺傷力朝向網紅時,對於講究點擊能量「賺錢」實況主,到底是害怕,還是反而得到利益?

其次,一兩個網友的回應常因大眾媒體引用而放大擴大。日前台灣一位模特兒到上海參加演出,被參展民眾偷拍騷擾,她在臉書回應騷擾者是「426」;無獨有偶,高雄髮廊剪髮遭辱426的陸生,心痛在社群取暖,訴說經歷。原本這些都是個人單獨的觀感,卻有如蝴蝶效應下的波瀾,變成虛擬世界兩岸網民隔空叫戰煙火。

對於外人生活的好奇心和窺探,造就了直播的奇特和擦槍走火,社群上單槍獨鬥的抒發,卻也能成為義和團搧風點火的義憤填膺,網路新媒體錯綜複雜的現象,不得不慎。


 
拚高雄市長 先提復甦計畫
簡石庚 ∕ 保全(高雄市) / 聯合報
高雄市長初選,少了一位競爭者,剩下四位參選人恐會更加拚殺。

身為市民,建議參選人應抽空深入街頭看看市區有很多待售待租的店面房屋,還有市場、大賣場、夜市等的冷清,為何以往的繁榮熱鬧景象如今卻變成如此的蕭條呢,何以致之?而高舉債、失業率居高不下、人口外流也是極嚴重課題。

四位參選人不妨去探究這些原因,在初選前多舉辦辯論會、政見發表會提出你們要如何建設大高雄,促進或恢復以往的繁榮與發展及具體可行的政策辦法來解決高雄市長久以來的沉痾,讓市民來檢驗;否則民意如流水,所謂「頭過身就過」有時恐怕也會陰溝□翻船。


 
慢箋付費 變相懲罰乖乖服藥
趙銘圓 ∕ 健保會委員-付費者代表 (�/聯合報
健保署上月初宣布,慢性病患者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將收取部分負擔,最高達二百元,預計影響六百萬人。

許多長期使用慢箋的朋友問我:為什麼政府又在和老百姓搶錢?健保財源不足是否真的已到非向患者提高收費的地步?健保制度缺失是否都已改善?衛福部及健保署應慎重處理,避免民怨!

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都是必須要長期且不得不的服藥族群,但健保署卻因為部分患者浪費藥物,竟將整體慢性病患者領藥的部分負擔全部提高,對於長期遵照醫囑、按時服藥的患者來說,無疑是變相受到懲罰。

慢性病患者必須長時間定期服藥,健保署為何挑選慢性病患者為漲價的第一刀?若費用調漲,造成患者服藥的順從性降低,導致病情加劇,對健保資源及民眾安全來說,更是一大負擔。

調漲患者的部分負擔應是健保調整措施的最後手段,目前健保制度仍有許多的不合理並造成浪費的漏洞。健保署長李伯璋也多次表示「盡量把不必要的浪費控制下來」,亦提出了幾項作為,例如病人在醫院做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這類檢查,透過雲端資料共享,其他醫院都可檢閱報告,也可落實轉診制度。

相同的,在慢箋政策下,漲價並非唯一途徑,在各處可領藥的藥局中,是否對患者的用藥起到作用?又是否有機制利用科技評估患者們對於藥物浪費及使用狀況?甚至,調漲部分負擔是讓民眾珍惜藥物還是使患者服藥順從降低?

健保財務漏洞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醫院的藥價差更是一大黑洞,尚不見健保署拿出有魄力的因應作為,卻只針對廣大民眾開刀,實非政府應有作為!


 
提供欠稅病患個資查行蹤 合法
胡天賜 ∕ 行政執行官(台中市) / 聯合報
報載彰化基層診所反應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函文請求醫院提供欠稅人電話和地址,在合法性上有待商榷;而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則表示,衛生局曾有行文詢問,若是醫療院所照辦而反遭病人依違反醫療法控告該怎麼辦?但法務部尚未回覆;因此醫生們疑惑如果提供病患的住址與電話供查行蹤的話,到底有無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上述見解與事實應有出入。

首先,在行政執行程序中,行政執行機關調查義務人住居所的目的,一是將執行文書合法送達給相對人,以保障人民對執行方法有合法提起救濟的機會;二則是希望能找到執行的義務人,以完成執行程序;並非當然不利於義務人。而個人資料保護法明文規定,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或非公務機關履行法定義務必要範圍內,得蒐集有關病歷、醫療之個人資料。因此依法公務機關為執行法定職務時,得合法蒐集有關病例及醫療等個人資料。

其次,針對醫療機構提供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義務人就醫時所留之地址、電話等相關資料是否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一事,法務部早在一○二年十月就函文明白表示,行政執行分署「為執行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強制執行之法定職務,該等法定職務係為實現公法上金錢給付,以獲得國家財政收入,確具有公益性質」,並同時將函文送達衛福部,請衛福部轉告所轄醫療機關。衛福部則在一○三年七月回復法務部,表示會依據法務部前面的函示辦理,並同時將法務部函文以副本抄送各縣市政府衛生局。

建議彰化縣衛生局立即查明並澄清,以免以訛傳訛,徒增行政執行的困擾。

王正方/燃煤電廠不是空汙的主因?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王正方/燃煤電廠不是空汙的主因?
.黃介正/美台關係正能量的隱喻

.王健壯/台灣民主正在倒退走
.李清志/老屋新生 感受年輕的好
.洪蘭/讓每個人都期待明天的太陽
.薛承泰/人工智慧紀元已到來!
.葉銀華/大陸系統性金融風險會形成?
.周行一/凍漲大學學雜費 台灣恐永遠落後韓國
.林中斌/川普可能連任

.嚴震生/足球先生成為賴比瑞亞總統
.薛琦/創新就是解決問題
.馬凱/救低薪要這樣做!
.劉維公/光榮城市的神話
.方祖涵/一年一度的海陸大戰
.范疇/指紋、聲紋、臉紋、思紋
.盛治仁/2018,活得YOLO!









王正方/燃煤電廠不是空汙的主因?


2018-01-16 00:37 聯合報  王正方 / 電影導演


去年台灣的空氣汙染嚴重,中南部的情況最糟。台中地區空氣良好的天數為五十三天、雲嘉南有六十三天、高屏地區五十八天。地球上的生物都要仰仗好品質的陽光、空氣和水來生存,中南部的朋友,一年只有兩個月上下能呼吸到較為健康的空氣,日子實在不好過。
任何地區的空氣品質,不可能突然之間就變得很糟,台灣中南部為何會如此烏煙瘴氣?
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執政當局推動「非核家園」造成的。台灣的核四發電廠已封存,其他幾個核電廠確定要如期退役,修復好的核能發電機一律不准啟動。全台灣供電因之緊張,曾一度發生停電事故。當局號稱以再生能源來替代核能發電,但是太陽能、風力發電等設備,在台灣還在起步階段,無法解決缺電的燃眉之急。政府的補救之道是加強中南部燃煤火力發電量,造成中南部的空氣品質大幅度惡化。
萬人反空汙遊行在高雄台中兩地同時舉行,主要訴求是燃煤電廠退場。環保署負責人在遊行現場做出承諾:徵收空汙費、國營事業的汙染排放,三年內減少百分之廿五等。
隨後環保署發表數據:台灣的空氣汙染三分之一來自境外(指中國大陸),三分之二是境內汙染:其中大小車輛排出的汙染占三成以上,工業汙染源約三成,其餘的汙染來自餐飲業、營建工程、露天燃燒等。燃燒發電造成的汙染,只占境內汙染的百分之四點五至九點九。
環保署以專家的姿態發布這份數字,無異是在打臉空汙大遊行:你們無知、瞎折騰,燃煤發電的汙染量不到境內汙染的百分之十,反對個什麼嘛?
謹受教。但是為何台灣中南部增加了燃煤發電量後,當地居民全年便有近三百個日子的「紅害」,二者真的沒有直接關係嗎?
全球生活成本統計網Numbeo」公布二○一七年城市環境汙染指數排名,包括空氣與水資源汙染,台中市首次進榜就名列第廿四。台中的火力發電廠規模世界第二,提供五成多台灣的火力發電量。
官方發布的數據科學基礎何在?數據中說,台灣的空汙三分之一來自海峽對面,這個三分之一是怎麼核算出來的?為什麼台灣北部的空氣經常比中南部好得多,大陸過來的汙濁空氣有偏見,它硬賴在綠色大本營一帶不肯散去?
如果不是燃煤電廠造成過量空汙,那麼罪魁禍首又是誰?大型貨車、客運車、機車是重要廢氣之源,過去一年在中南部的這些車輛,可曾有大量的增加,排放了過量的廢氣?或因為當地在去年有其他的工業生產過度,造成嚴重空汙?
這都是小老百姓最想知道的簡單事實真相。切莫擺出專家的姿態來,以大量數據來唬弄我們!然後說:空汙來源多,成因複雜,燃煤發電造成的空汙不算什麼。懂得這方面專業的人很多,願聞其詳。不能深入淺出說明事實真相,只拋出大量數字不作結論的人,是何用心?
找不到也說不清台灣二○一七年空汙嚴重的主因,就做出的減少空汙承諾,屬無的放矢。表達忠貞擁護「非核家園」政策,誰也管不著,但是拿老百姓的健康開玩笑,有損陰德。
(作者為電影導演)

名家觀點/用軟實力突破經貿重圍

名家觀點/用軟實力突破經貿重圍


2018-01-16 00:55 經濟日報  李淳(作者是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隨著兩岸關係降溫,台灣的國際經貿空間的拓展很難不受影響,使得洽簽經貿協定以及加入由TPP轉化而來的「跨太平洋廣泛與進步協定」(CPTPP)也變得複雜難料。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越來越強,我們的處境只會更困難,但不是無解。
改善兩岸關係是破解問題的自然選項。但這個選項具高度政治性,也需要民意基礎及社會共識,加上近期對岸的諸多火上加油的作為,短期內這個選項的效果恐難期待;掌握國際風潮,結合台灣的優勢與創意,可能是比較有效的方向。
過去幾年來,各國際組織都在倡議的「包容性貿易」(Inclusive trade),就是一個好的切入點。自去年開始,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更在此基礎上開始推動「進步性貿易議題」(Progressive Trade Agenda, PTA),主張為回應社會對全球化的質疑,經貿協定必須注意女性、原住民、青年及中小企業等相對脆弱族群的利益,舉凡勞工權益、環保、性別平等、確保公益等新元素,都應該納入經貿協定中。
加拿大看來是玩真的。去年底杜魯道造訪北京時,仍然直言不諱的主張未來「中-加FTA」應該包含這些「進步性貿易議題」。想當然爾,北京認為這是無意義且不禮貌的舉動,進而取消了原訂的「中-加FTA」談判啟動儀式。
北京的反應,是典型傳統貿易政策圈的思維,但台灣沒有這種循規蹈矩走老路的本錢。更重要的是,幾乎所有加拿大主張的「進步性貿易議題」,正好都是台灣擁有軟實力的領域。近年來台灣在人權、勞權、環保、性平與原住民權益的突破與進步有目共睹。雖然國內還有不滿,但相較於亞太區域其他國家,台灣早已具備領先集團的特徵;我們跟紐西蘭的經貿協定中,也納入了全球罕見的「原住民經濟合作」專章。此時此刻放眼亞太,沒有幾個國家能夠像台灣一樣,能站出來跟加拿大說we are ready!
加拿大的「進步性貿易議題」倡議提醒了我們二件事:第一,貿易議題從來不是只談關稅與投資自由化,而開始出現了時代的新內涵。第二,台灣在這方面其實有很多進步甚至領先各國值得驕傲的發展,但我們尚未領悟這些軟實力可以作為突破國際經貿重圍的武器。
為時不晚。我們應該大聲的對杜魯道說,台灣認同PTA的意義,也早已在內部實踐,因此台灣是推動PTA的同儕與忠實盟友。台加之間應該先做示範,展現給世界看一個真正進步的經貿協定的模樣,未來更願意協力推廣到區域甚至世界,讓PTA成為「標準配備」。
若只談經貿利益,在對岸巨大實力及很敢用經濟當籌碼的情況下,恐怕極少國家會考慮與台灣升級經貿關係。改弦更張是必須的;除了經貿利益外,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在這些進步性議題的優勢,無須低身下氣,而是驕傲的爭取先進國家認同台灣是志同道合的夥伴,更可成為加入CPTPP的墊腳石。

李淳

專長為WTO及服務貿易法、兩岸及區域經濟整合法制、經濟管制與競爭政策、數位匯流政策。台灣要闖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李淳認為要敢碰深水區(敏感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