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司法是為誰的正義

.乏力感中拚前瞻…找回公務員的風骨與眼界
.教授:政大廢除外語畢業門檻應該 被抹黑不應該
.聯合筆記/司法是為誰的正義
.窺探+搧風點火 養出直播亂象
.公安再重要 也不能侵人隱私
.拚高雄市長 先提復甦計畫
.提供欠稅病患個資查行蹤 合法
.監委淪政黨打手 不如廢了
.準監委傲慢闖關 審查會開假的?
.慢箋付費 變相懲罰乖乖服藥









聯合筆記/司法是為誰的正義


2018-01-15 23:30 聯合報  蕭白雪

監委被提名人陳師孟。 記者胡經周/攝影



最近的日、韓戲劇不少法庭戲,很多人看完都覺得跟台灣社會相似度頗高,在法庭上找回真相,是許多人原本對正義的期待,現實卻是常讓許多人期待落空。
從過去「寧可誤殺一百、不可縱放一人」,到現在「寧可錯放百人、不可冤枉一人」,現代法庭上對證據標準的審酌,對法律構成要件的要求,小老百姓不見得人人能解其中奧妙,但在民智已開的社會裡,根據公開的資訊,人民心中仍自有一把尺。
當總統提名的監委說出「台灣司法官不是民選的,所以司法還沒獨立」,並揚言要專辦對綠營總統、政務官追殺、縱放藍營總統、政務官的法官。接下來有關藍、綠政治人物的司法判決,就算再公正無私,作出的判決公信力能不受質疑?黨產會未來的判決結果就算讓監委滿意,民眾會不懷疑是法官擔心被追殺所致?
如果監察院的功能是要制裁那些不符合執政黨的「正義」,司法院長許宗力最近在司法節上才說:「獨立而完整的司法權,屬於全體人民,所以司法權的運作,要從人民的觀點出發,以維護人民權利與福祉為宗旨」。這席話豈不顯得諷刺?
早期有藍營政治人物稱「法院是國民黨開的」,法院也確實常作出讓人譁然的判決;相較民進黨立委柯建銘前幾年的司法關說案,綠營有力人士對司法界的影響,即使是藍營執政時期,同樣暢行無阻。
台灣已歷經數十年民主化,現有一、二審法官、檢察官中,不少人是許宗力、被蔡英文總統賦予後續司改重責大任的前大法官林子儀等綠營倚重的法界人士門生。
如果到現在還認為「法院是國民黨開的」、「法院是有錢判生、無錢判死」,最該被檢討的難道不是培養我國法律人才的法學教授們?
司改新作為中,被視為第一要務的「人民參與審判」,原是要讓司法判決加入民眾的法律感情,減少人民對司法不信賴。
只可惜,政治人物對司法說三道四、企圖影響已成習慣,司法院能否捍衛司法獨立、讓審判的法官免受不該有的干擾,未來的司法究竟是實現誰的正義,大家就繼續看下去。





乏力感中拚前瞻…找回公務員的風骨與眼界
郭瓊瑩 ∕ 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台/聯合報
因為選舉、因為不甚健全的政黨政治發展,自中央的重大國家政策、施政方案、預算編列與推動實施,迄地方的施政建設與因應日益困窘的財政壓力,近年來觀察與接觸公部門行政人員,發現隱約遮掩著一種無奈、無驅動力及不知為何而「戰」之彈性疲乏感。

即便一些積極的縣市長已開始以前瞻思維擘畫二○五○或二○三○願景計畫,而就算能在短時間內匯集相關專業諮詢顧問共商大計研擬發展策略,但如何與國家發展定位、地方參與自治、自律以至與快速變遷之國際社經政治及生態環境變遷接軌,似仍有一種隔霧看花之不確定性與無自信性。

「前瞻計畫」之推動涉及能源、水環境、城鄉發展、數位與智慧國土發展,當然尚包括社會福祉設計。高層的命令與政策指導強而無彈性(包括時間、期程與社會容受力),只見少數具決策推動執行權及與上層有政策溝通管道者,得以戮力推廣、宣導甚而幾乎要親自下場協助之外,事實卻是短時間湧入較例行多十至一百倍之預算,且多是資本門,對於經常門之挹注卻過於守舊、裹足不前。

不僅地方之行政專業人力不足,雖多數公務員早已7∕11,甚而無周休。知識與專業執行、科學化管理能力不足,一方面又抱守舊法令規章,行政面未能即時解套;另一方面與民間之企畫、規畫、設計、施工、監造…專業鏈之能量與承載力相較,亦有明顯落差。

平時國家在產業政策上未能未雨綢繆提供「備兵」之練習與培育,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全部到位?此外,諸多實質規畫建設界之專業人才也因過去一二十年來之經濟低迷,轉行、轉業、退休或西進者早已不計其數。也因此眼見大筆硬體建設經費已箭在弦上,惟在多次與會討論之過程中即發現,在落實上有太多之不確定性與一廂情願之期望。

另一令人憂心的現象是,過去已習於「選舉政治」考量,何謂「共同願景」?幾乎多淪於美麗辭藻與宣示性用語。當這個「願景」論述未建立、未真正由下而上凝塑時,基層公務人員面對政策業績要求,只有不得不然之「應對」,甚或不敢有開創性作為、政策論述與跨界跨域合作之挑戰。而有心者也因想突破經常性之政策思維,卻不得不擾動了既有政治生態(包括建設經費、利益分配…等),幾次挫折後更削減了基層突破創新的勇氣。

綜觀在政府龐大機器中,事務官仍是非常關鍵之資產與基盤定力,要期待其永樹風骨與不斷放開眼界,人力資源投資與優化實應徹底檢討。而高層政務官尤應有同理心,方能讓此國力艦隊勇敢航向藍海。


 
廢除外語畢業門檻應該 抹黑不應該
黃淑真 ∕ 政大外文中心前主任、喬治 / 聯合報
政大外語畢業門檻制度已經校務會議廢除,近幾年激烈的爭辯應可告一段落了。

其實,七年半前初接政大外文中心主任時,我是贊同廢除的。但近幾年觀察到強烈主張廢除者的聳動論述、貼標籤的行為,引導學生進行激烈的抗爭,實在不是健康的教育。

有人批評外語畢業門檻是學校的怠惰、教育外包。外語檢定已是成熟產業,國內外測驗均是少數幾家檢測機構獨占或寡占的型態,有幾個原因。

首先,外語檢定具有高度專業,要有研究統計等專業人員維持測驗的信效度,測驗流程不容出錯,試題不可重複且需要層層把關以維持鑑別度及機密性,這些都需要專業團隊。

再者,外語檢定的概念與企業標準化作業尋求外部認證類似,希望透過公正第三人,以審慎的程序,認證某些作業流程或品質已達到一定的國際標準,方有公信力,因此往往不是徵才機構或學校自辦。

就如申請國外大學入學許可,若要證明英文能力,就須提出托福或雅思考試成績單,許多國外大學規模很大、年年招生,但並不自辦語言測驗,而是交給專業測驗機構。

公正的外語檢定基本上與各校教學獨立分開,獨立測驗可協助師生檢驗成果,將標準化外部測驗貼上教育外包標籤,是對外語檢定的本質不了解。

國內大學外語教育不似中小學有共同課綱,外語教師在教學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許多老師著重在提升學習興趣與溝通能力,不須也不應為某項考試而教學。若說因為有畢業門檻在應該教學生應考的內容,否則就是不教而誅,實在是不了解外語教學且有失公允。

開課讓考不到標準的學生上,達到修課要求後,取得畢業資格。批評者稱此為「放水,開後門,玩假的」。但站在教育者立場,學生畢業茲事體大,勉予補強是開課單位能盡力的方式,難道放棄學生、不予畢業是更負責任的做法嗎?

有批評者指控學校辦理校園考圖利特定廠商。其實不同測驗有不同定位,費用也有落差,校方避免任何強制特定的要求,學生可自由選擇。辦理校園考初衷是服務學生,願與各測驗機構合作,但有的合作一次後不願繼續,有的因最低人數要求過高不易辦成,結果只剩下一家配合度高、費用較低的機構,這不是要圖利特定廠商。但因這項指控,校園考已在兩年前停辦了(雖然許多學生希望這項費用有折扣又可在校內應考的服務能繼續)。

學生參與校務表達意見是學校非常寶貴的資產,期待未來校園的改革可以多些理性,不必以破壞及抹黑為手段.我們在外語教育上會繼續努力。






監委淪政黨打手 不如廢了
王雅諄 ∕ 公(雲縣斗六) / 聯合報
立法院審查監察委員被提名人資格,陳師孟表示將專辦過去對綠營總統、政務官追殺的法官,還有對藍營總統及政務官縱放的法官。應保持中立的監察委員,在審查通過前竟然口出狂言,看到本則新聞,筆者不僅訝異,更感畏懼。訝異的是監察委員竟帶有如此鮮艷的政治色彩,畏懼的是監察委員想辦什麼案子就可以辦什麼案子,權力似乎過大。

依照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監察院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監察法明訂,監察委員為行使職權,得赴各機關、部隊、公私團體調查檔案冊籍及其他有關文件,各該機關、部隊或團體主管人員及其他關係人員不得拒絕。簡單地說,監察委員為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得行使調查權,必要時得知會司法機關協助。

然而,監察委員職權之行使並非毫無限制、漫無目的,不僅如此,更應確保其中立性,如此才能制衡行政權、司法權,惟本次陳師孟竟公開表示要專辦抓綠放藍的法官,政黨色彩鮮明,不僅黨政未分,更有監察委員淪為特定政黨打手的味道。

監委的存在價值就是在監察公權力是否有不當行使或涉及不法情事,但應超脫政黨色彩,保持中立立場,對事而不對人,惟有如此,才不至於有所偏頗,否則,淪為政黨打手的監察委員、監察院,或許還是廢了比較好。


 
準監委傲慢闖關 審查會開假的?
陳明 ∕ 時事評論者(新北市) / 聯合報
監委被提名人陳師孟在立法院審查會上答詢,指前總統陳水扁不構成貪汙,並且將專辦追殺綠營、縱放藍營的法官,相關言論引發爭議。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監察委員被提名人在國會審查會上的談話,我們不會去評論它」。

總統府發言人這話是什麼意思?明明鐵證如山三審定讞卻說陳水扁沒有貪汙。陳師孟的言論明顯的意識形態掛帥,不能公正執行監委職務。審查會的目的不就是要瞭解他是否適任監察委員?總統府居然可以說「他的談話我們不去評論它」這樣荒謬的話。總統府不去評論陳師孟的談話,但可有聽立委對他評論?仗著民進黨立法院人數優勢就要傲慢的強渡關山,立法院審查會都是開假的嗎?


 
公安再重要 也不能侵人隱私
吳伊婷 ∕ 獨立資安研究者(台北市) / 聯合報
美國聯邦調查局長近日表示,無法解密的智慧型裝置與通訊是重大公共安全問題。越來越多電子證據都被鎖在加密的手機、平板、電腦及通訊軟體中,隨著加密技術提升,政府在犯罪調查上難上加難。

現代人手一機,甚至手機平板筆電都有,讀者通常都會把手機設上密碼,確保手機遺失或遭有心人士取得後別人看不到自己的資料,這是正確的觀念。

隨著通訊軟體的多樣化,也有越來越多使用者選擇更安全的通訊軟體,保障自己在通訊中的安全,避免被有心人士竊聽,比如說Whatsapp、Telegram的保密模式及國際知名爆料者史諾登推薦的Signal,均使用不易破解的加密演算法,即便通訊被攔截,資料也無法解讀。

個人裝置與通訊的隱私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沒有人喜歡個人裝置被隨便看或是在與其他人傳訊息的時候被偷看。可是政府不是不會監控,中國政府就將監控通訊軟體所獲的資料作為證據來起訴李明哲「顛覆國家政權罪」並判刑。

每個人的各種數位設備裡的資料都應是屬於自己的,任何人都不應也不可經由任何方式取得,因為個人資料隱私與通訊秘密是身為人的基本權利;美國政府希望製造這些設備的公司降低設備安全標準,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窺探+搧風點火 養出直播亂象
趙哲聖 ∕ 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 / 聯合報
美籍實況主cjayride在台灣生活,愛直播的他,因為「風格獨特」,曾多次在直播時段惹爭議,近日更因在旅館泡澡直播嬉鬧,衍生汙辱情事,遭台灣網友反彈。

網紅是非多,看得出這位美籍直播主,愛用內容猛藥為看點,直播鏡頭中男人與女人在泡泡浴場合,畫面已經夠引發遐想;而「台女想吃洋腸」又在影片中傳遞,這讓網友跟著起鬨,你一言,我一句,觀看網友又冒出台女很EZ(easy,有暗指台灣女生很隨便感覺),惹得一發不可收拾。

在這種「交融互現」直播平台,正應驗當前「自媒體」獨特的傳播效果,製造一股默然「無組織卻又像有組織」的茫動氛圍。直播內容千奇百怪,直播影片對社會的影響,有些時候比想像來得巨大。網友在觀看及分享直播影片的同時,也成為每項直播「目的」之參與者,因實況主很主動,觀看者也可以很主動,從留言、要求、轉傳,到「再傳播」,像另一個網紅「館長」陳之漢,就以關閉Twitch平台為宣示的加入這次EZ戰局,讓這次辱台事件更加擴大。

無所不在的手機和直播帶來「目擊式參與」,讓網路世界更混亂和危險。站在新媒體的熱潮上,「實況主們」的網路直播,並沒有統一的法令規範,傳統媒體的操作,還要靠攝影鏡頭、角度、傳送訊號等程序把關或傳播監理單位的檢視;然而網路直播的門檻低,數量龐大,失去一切關卡,新鮮者直播求好玩,逐漸上手的直播客求名氣和點擊數量,更多的實況主直播是為了參與「眼球經濟」的利益分享。

喜歡在社群發言,直播表演卻意外「出包」的網路名人,一舉一動往往攻占媒體版面。當一些負面殺傷力朝向網紅時,對於講究點擊能量「賺錢」實況主,到底是害怕,還是反而得到利益?

其次,一兩個網友的回應常因大眾媒體引用而放大擴大。日前台灣一位模特兒到上海參加演出,被參展民眾偷拍騷擾,她在臉書回應騷擾者是「426」;無獨有偶,高雄髮廊剪髮遭辱426的陸生,心痛在社群取暖,訴說經歷。原本這些都是個人單獨的觀感,卻有如蝴蝶效應下的波瀾,變成虛擬世界兩岸網民隔空叫戰煙火。

對於外人生活的好奇心和窺探,造就了直播的奇特和擦槍走火,社群上單槍獨鬥的抒發,卻也能成為義和團搧風點火的義憤填膺,網路新媒體錯綜複雜的現象,不得不慎。


 
拚高雄市長 先提復甦計畫
簡石庚 ∕ 保全(高雄市) / 聯合報
高雄市長初選,少了一位競爭者,剩下四位參選人恐會更加拚殺。

身為市民,建議參選人應抽空深入街頭看看市區有很多待售待租的店面房屋,還有市場、大賣場、夜市等的冷清,為何以往的繁榮熱鬧景象如今卻變成如此的蕭條呢,何以致之?而高舉債、失業率居高不下、人口外流也是極嚴重課題。

四位參選人不妨去探究這些原因,在初選前多舉辦辯論會、政見發表會提出你們要如何建設大高雄,促進或恢復以往的繁榮與發展及具體可行的政策辦法來解決高雄市長久以來的沉痾,讓市民來檢驗;否則民意如流水,所謂「頭過身就過」有時恐怕也會陰溝□翻船。


 
慢箋付費 變相懲罰乖乖服藥
趙銘圓 ∕ 健保會委員-付費者代表 (�/聯合報
健保署上月初宣布,慢性病患者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將收取部分負擔,最高達二百元,預計影響六百萬人。

許多長期使用慢箋的朋友問我:為什麼政府又在和老百姓搶錢?健保財源不足是否真的已到非向患者提高收費的地步?健保制度缺失是否都已改善?衛福部及健保署應慎重處理,避免民怨!

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都是必須要長期且不得不的服藥族群,但健保署卻因為部分患者浪費藥物,竟將整體慢性病患者領藥的部分負擔全部提高,對於長期遵照醫囑、按時服藥的患者來說,無疑是變相受到懲罰。

慢性病患者必須長時間定期服藥,健保署為何挑選慢性病患者為漲價的第一刀?若費用調漲,造成患者服藥的順從性降低,導致病情加劇,對健保資源及民眾安全來說,更是一大負擔。

調漲患者的部分負擔應是健保調整措施的最後手段,目前健保制度仍有許多的不合理並造成浪費的漏洞。健保署長李伯璋也多次表示「盡量把不必要的浪費控制下來」,亦提出了幾項作為,例如病人在醫院做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這類檢查,透過雲端資料共享,其他醫院都可檢閱報告,也可落實轉診制度。

相同的,在慢箋政策下,漲價並非唯一途徑,在各處可領藥的藥局中,是否對患者的用藥起到作用?又是否有機制利用科技評估患者們對於藥物浪費及使用狀況?甚至,調漲部分負擔是讓民眾珍惜藥物還是使患者服藥順從降低?

健保財務漏洞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醫院的藥價差更是一大黑洞,尚不見健保署拿出有魄力的因應作為,卻只針對廣大民眾開刀,實非政府應有作為!


 
提供欠稅病患個資查行蹤 合法
胡天賜 ∕ 行政執行官(台中市) / 聯合報
報載彰化基層診所反應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函文請求醫院提供欠稅人電話和地址,在合法性上有待商榷;而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則表示,衛生局曾有行文詢問,若是醫療院所照辦而反遭病人依違反醫療法控告該怎麼辦?但法務部尚未回覆;因此醫生們疑惑如果提供病患的住址與電話供查行蹤的話,到底有無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上述見解與事實應有出入。

首先,在行政執行程序中,行政執行機關調查義務人住居所的目的,一是將執行文書合法送達給相對人,以保障人民對執行方法有合法提起救濟的機會;二則是希望能找到執行的義務人,以完成執行程序;並非當然不利於義務人。而個人資料保護法明文規定,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或非公務機關履行法定義務必要範圍內,得蒐集有關病歷、醫療之個人資料。因此依法公務機關為執行法定職務時,得合法蒐集有關病例及醫療等個人資料。

其次,針對醫療機構提供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義務人就醫時所留之地址、電話等相關資料是否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一事,法務部早在一○二年十月就函文明白表示,行政執行分署「為執行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強制執行之法定職務,該等法定職務係為實現公法上金錢給付,以獲得國家財政收入,確具有公益性質」,並同時將函文送達衛福部,請衛福部轉告所轄醫療機關。衛福部則在一○三年七月回復法務部,表示會依據法務部前面的函示辦理,並同時將法務部函文以副本抄送各縣市政府衛生局。

建議彰化縣衛生局立即查明並澄清,以免以訛傳訛,徒增行政執行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