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鴻海印度製造 推進中印關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186/web/ 

◆  聯合報社論/這一次,讓選民自主推動政黨輪替!
◆  聯合報黑白集/慎勿重演「蘇清泉遺憾」
◆  經濟日報社論/鴻海印度製造 推進中印關係






經濟日報社論/鴻海印度製造 推進中印關係


2024-01-10 03:16  經濟日報/ 社論
鴻海。(路透)


鴻海(2317)去年11月底公告,印度子公司預計投入近新台幣500億元擴建廠房,這是鴻海近幾年在印度罕見大手筆投資,外界推測,此舉是為在印度進行 iPhone 新產品導入(NPI)預做準備,NPI 指的是新產品上市前的設計、研發、試產,未來還將在印度生產 AirPods 等穿戴裝置,並規劃設立半導體廠,持續擴大印度布局

這其實是蘋果的決定近因是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鄭州廠大批工人出走,讓蘋果動念要分散風險,而持續的美中經貿戰與地緣政治衝突下,讓蘋果下定決心離開中國大陸,而扶植印度,成為全球另一個 iPhone 生產重鎮。而鴻海是 iPhone 最大的代工企業,比率占超過六成,不得不配合轉移到印度。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過去18個月與印度總理莫迪三次會面,落實了在印度的擴張計畫投資所在卡納塔卡邦Karnataka)邦政府將鴻海購買的121萬平方公尺土地,命名為大象計劃Elephant Plan)。

不過比起大陸的協助與效率,外資在印度仍然困難重重,大陸各地政府競相投資數十億美元幫助富士康建立工廠,為能源和運輸提供諸多補貼,外資簡直被寵壞了,但在印度,必須與當地政府、土地所有者和勞工團體周旋打交道,又缺乏上下游供應合作廠商,除了勞動力便宜,簡直沒有其他好處

雖然如此,蘋果手機在印度製造的發展神速;在 iPhone 14之前,蘋果只有一小部分手機在印度組裝,出貨落後中國大陸六到九個月,但去年3月底,蘋果 iPhone 有7%在印度生產。蘋果設下的目標是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25%的 iPhone 來自印度,但鴻海進度超前預計到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在印度生產的 iPhone 比率將提高到20%-25%。

為什麼會這麼快速?這與富士康整廠從大陸複製到印度有關,而人員更是從大陸的富士康廠派赴印度,這與台積電在亞利桑那設廠,直接派駐台積電工程師到美國,有異曲同工之妙

移植複製,當然不是這麼容易,其間當然有種種文化制度問題;派赴印度的中國員工行李箱裡,裝滿了腹瀉藥、自製中式火鍋湯底和筷子,因為傳說印度人都是用手抓著吃飯,適應飲食習慣,還只是最小的,數百名中國工程師必須要用語言App、半吊子的英語和肢體語言,將「富士康模式」翻譯給印度員工。

剛開始時,富士康印度工廠的材料損耗率較高,但到了去年夏末,有缺陷的手機比率,已經降低到在中國達到的水準,鴻海印度工廠目前已經生產標準版 iPhone 15。

對於印度總理莫迪來說,民國一O三年(2014年)開始提倡「印度製造」,現在富士康開始生產蘋果手機,可謂「夢想成真」,但這不是沒有代價的,譬如過去保護勞工嚴格法律,就必須要鬆綁,去年4月,當地政府批准了新法規,將工時從每日八小時增加至12小時,這意味著富士康可以從三班制減至與中國相同的兩班制,以保持生產線持續運轉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並不完全以負面視之,反而以「印度承接中國製造業」的角度看待,如果印度真想「承接」中國製造業,與中國發展更緊密的經濟聯繫不可避免的,想讓生產線順利高效運作,中國工程師和工人親臨一線傳達細節知識是必要的;更不用說要構建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在中間品進口市場等方面對中國依賴

其次,就像製造業由中國移往東南亞越南或馬來西亞,大陸視為經濟影響力的擴大,反而協助當地能源、交通等基礎建設,希望企業能夠成功轉移,間接形塑了中國大陸與這些國家的雙邊關係

中越關係近日緊密,我們可以看出,中印關係在經濟的推力之下,也會有進一步的發展,中國不可能持續與印度對抗,而印度也不能如西方所期待的,制衡中國,所以說中印世仇必然衝突,就像是說中越世仇一樣,以偏概全未得全貌










聯合報黑白集/慎勿重演「蘇清泉遺憾」


2024-01-10 03:16  聯合報/ 黑白集
國民黨屏東縣長落選人蘇清泉(中)提告選舉不公,法院認定選委會、周春米無違法,不影響選舉結果,判蘇敗訴。記者張已亷/攝影


大選激烈,加上行政、司法及國安野蠻介選,選民憂心綠營種種驚天奧步重現江湖。民間近日廣傳防範作票的短片,有團體則呼籲全民要緊盯監票儘管中選會連忙澄清,但地方大選的「屏東教訓」,證明隨便開票還被中選會和法院保護,大家擔心民意被「做掉

前年屏東縣長選舉,蘇清泉以一萬多票飲恨。多處開票所不按程序計開票,例如唱票不亮票等偷吃步,都被錄影爆料屏東選委會稱是小瑕疵,中選會認定沒錯拒調查;蘇清泉聲請保全證據,也遭法院駁回。打官司拖了四個月,才獲准開驗十二個票匭,已無力回天。

地方選委會如此草率不意外。打從初選,縣長潘孟安就把縣府當成接班人的競總,行政介選打殘另兩位同志選委會能有多中立,縣民心裡有數。

賴清德除重用潘孟安,另位操盤手許立明是陳菊愛將潘許二人是新潮流南流頂梁柱,在地方獨大無視行政中立作風緊密呼應國家機器低劣輔選手段

屏東亂象證明,綠營長期執政,選務機關輕易一手遮天。正應了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所言:民進黨胡作非為,所有壞事「只有想不出,沒有做不到」。

民眾黨早已著手防作票,國民黨遭遇兩顆子彈、蘇清泉吃大虧的教訓,這回可別再輕忽。最後一哩路,可能暗藏最骯髒陷阱













聯合報社論/這一次,讓選民自主推動政黨輪替


2024-01-10 02:49  聯合報/ 社論
選戰倒數7天,選前黃金周藍、綠都選在桃園中壢舉辦大造勢,侯友宜表示,他會找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有志之士組聯合政府。記者許正宏/攝影


民進黨執政八年,貪腐濫權、不公不義,亂象叢生,過半民眾亟盼「下架民進黨」。但藍白合破局,總統大選「三腳督」之局,讓選民期待事與願違。最近侯友宜多次提出「聯合政府依然有效」的承諾,向柯文哲、郭台銘招手;柯文哲唯恐遭到棄保,厲色悍拒。柯文哲必須顧及民眾黨立委選情,這點可以理解;但選民立場不必被政黨利益所框架,可以自發作出超乎格局的選擇。

這次大選,如果不談「棄保」而要達到下架民進黨的目標,其實是有可能的。關鍵就在,「自主選民」和「中間選民」能否集中力量,看準「政黨輪替」朝目標前進。只要多數選民認清「下架民進黨」是這次選舉最重要的目標,自己的政黨認同或偶像喜好則在其次;那麼,不需要聽從政治人物呼喚選民本身就能一同起義締造政黨輪替

台灣過去的經驗,「棄保」常常在三腳督選舉中被當成選戰策略,呼喚「友軍」支持者來歸,以協助立場相近勝算更大的候選人出線。這種情況,往往會出現支持者「含淚投票」的現象,彷彿自己背棄政治偶像。事實上,隨著「棄保」操作的頻繁,乃至政黨不斷分裂整合和消亡,多數民眾終將了解對特定政治人物的崇拜或追隨都只是一時熱情的投射。而回到政治的根本,監督及鞭策政治人物依法治國傾聽民意,才是民主要義

換言之,「棄保」的號召是以政黨為主體出發,其目的是爭取政黨本身的最大利益,選民只是扮演被動角色。但以今年台灣的情況,多數人民更期待的是「下架民進黨」及「政黨輪替」,當目前政黨分立鴻溝不足以幫民眾達成政黨輪替目標時,選民所能做的,就是自發性地集中力量支持最有機會擊敗賴清德候選人。唯有如此,才可能一掃鬱悶締造台灣新政局

現實政治其實是殘酷的權力世界,但在選舉期間,卻有時變得很迷幻。例如這次,許多平時不可能討論的政策,到選前好康傾巢而出;平時擺出台獨工作者姿態的人,選前趕緊擦脂抹粉;平素政績普普的人,選舉期間大吹大擂。原因無他,這就是為了擾亂選民的認知和心志,讓他們失去分辨能力。不少選民對這種迷幻效應並無自覺,他們夾在人群中跟著呼喊口號,緊盯網路直播激動沸騰,彷彿在迎接新救世主。但只要票匭一開,大家馬上再度掉入令人沮喪的現實;大家真的希望這樣嗎?

如果確認政黨輪替是多數民眾想要追求的目標,那麼,這次選舉就讓選民以自發方式完成吧,不需要再靠政治人物呼喚棄誰保誰。「侯康配」近期多次重提「聯合政府」的理念,其目的,在提醒柯文哲莫忘「藍白合」的初衷。侯友宜措詞謹慎,從未提任何棄保之詞;但政壇皆知,以目前的情勢,「投柯就等於投賴」。如果死忠柯粉知道自己這一票的結果只是在協助賴清德當選,這和自己想要下架民進黨的本意沒有違背嗎?

對柯粉而言,比較明智的選擇是:總統票投侯康配,而政黨票投民眾黨。如此一來,既可達成下架民進黨的目標,又能確保民眾黨國會取得關鍵席次與地位,同時又能將柯文哲或其他民眾黨菁英送進「聯合政府」,參與未來的施政運作或者監督制衡,這才是三全其美之計

國民黨因考慮民眾黨的感受,不會說出棄保,為未來合作留下空間;民眾黨出於自尊更說不出棄保因此,要完成政黨輪替,只能靠選民自發集結來完成選民就認真當一次政黨輪替的主人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除了都更 期待垂直城市新風景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186/web/ 

◆  國家級警報 擾民又介選
◆  這是場價值選擇的選舉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除了都更 期待垂直城市新風景
◆  選情告急引發國家級警報
◆  中國介選妄想症的病徵
◆  賴清德,中華民國不是災難!
◆  請新政府傾聽 老師的吶喊與期待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除了都更 期待垂直城市新風景


2024-01-10 04:17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隨著全球都會化腳步之加劇,都市垂直化、高密度化已為不可避免之趨勢,如何正向迎解確需有開創城市三度空間新風景之創意與環境責任。郭瓊瑩/攝
東京2k540 AKI-OKA ARTISAN係指:離JR東京車站2.54KM,位於JR秋葉原與御徒町內高架橋下之藝術聚落,原為傳統市場之升級。郭瓊瑩/攝
高架橋下之玉市、花市、五金行雖熱絡,但總體環境廊帶空間品質卻四十年如一日,亟待改造變臉新生機。郭瓊瑩/攝
「首爾路」是首爾舊高架道路更新之另類空中行人徒步區,也改變了城市風景。郭瓊瑩/攝
在瑞士蘇黎世鐵道下之廊帶也開創了藝術與創新商業市集,為原本穢暗的空間引入新商機。郭瓊瑩/攝
台北捷運高架橋下之綠廊業已開始更新活化,是好的開始。郭瓊瑩/攝
諸多高架橋下空間已成為多功能經濟孵育地,惟環境品質仍有待大格局之升級優化。郭瓊瑩/攝


相信所有台北市民包括觀光客,對建國高架橋下之花市、玉市均有非常鮮明之印象。自七十一年迄今,這段不長也不短的市集發揮了多重功能,也提供了市民一處可及性高之購物賞花與中華文化特有的「玉」市集。

這樣的市集,並不只台北有,東京、大阪、巴黎、蘇黎士、香港…都有類似市集,有的在快速道路下,有的在鐵道下,此貫穿都市核心區或水岸邊之廊帶的確開創了多元交通、商業、停車、休閒、購物之加乘價值,也成為城市的亮點。此外,尚有年輕人之極限運動、傳統五金市集、計程車休息站、陽光洗車處,乃至各種垃圾車清潔車之停放點。都市高架橋下風景已為另一文化經濟活泉

回顧四十多年來,這些橋下風景並未隨社經發展而與時俱進,儘管生意活絡,但見穢暗、斑駁、陳舊、混亂的彩繪雨遮,夏日更是燥熱,也因平日必須停車,其都市景觀改造一直停滯不進

國土署升格後已將市區道路、共同管道、公共工程…等整併為「都市基礎工程組」,此決策的確值得喝彩。在此利基下,各縣市長乃至中央的國土署,除了力推住宅建物之「都更」外,是否亦應能提出更大格局城市遠見改造

都市基礎工程與國人日常生活介面緊密,自道路、電線電纜、都市公園之興闢管理…無一不是民生建設基盤。更新改造環快之五金、農民市集、假日遊樂場…其重要性絕不亞於違老建築之更新。但見東京 JR 有個2K540,也有大江戶骨董市集紐約二手貨假日市集…,透過公部門基礎工程主管單位與民間之協力,這些空間得以騰出部分停車位,改造成各種職人創作所。即便是假日花市似乎也應得以在橋下城市空間美學與舒適度、人性友善、光線照明、空氣品質與綠化上再予以大力升級。

蘇黎士鐵道下空間巴黎舊鐵道成為空中綠道後,也形塑橋下市場新經濟學。職人、藝術工作者、農夫乃至各種二手貨交易、古董市集、舊書攤、美食小吃…讓原本有噪音之社區鄰避空間,活絡翻轉成可安全漫步、交流、購物、享受美食小吃之動脈,而此亦縫合步行城市網

都市共同管道得以逐步推動公園行道樹得以更新,接下來這些本是負面的空間,如何透過集結台灣具優勢潛能設計專業者共同參與,可以想像橋下停車場鋪面可藝術化整條高架橋或鐵道可承載運輸功能外,又加乘城市創意經濟價值

值此台鐵局轉型為公司組織之際,更祈與其他道路交通與基礎工程主管單位能將高架後之空間綠化藝術化,相信連五金市集也得以博物館化。而此,人與人、人與產品、人與城市環境之互動,將會掀起另一波新生活形態變革,期待之。 












國家級警報 擾民又介選


2024-01-10 03:21  聯合報/ 呂光璧/法律顧問(台北市)
國家級警報周二下午示警「中國大陸於今日下午15時04分發射衛星,已飛越台灣南部上空」。記者曾原信/攝影


昨日下午三點多,幾乎所有的手機用戶都接到國家級警報國防部警告大家注意中國發射衛星,並成為媒體即時重大新聞。這不但驚擾了一般的民眾,對選情似乎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雖然政府已澄清致歉,警報中通知發射的衛星,誤譯成飛彈的英文「Missile」;但筆者認為不但翻譯有錯誤,而事實上發射的是火箭:火箭是載具,衛星只是載體。在發射過程中,極少數墜落在地表上造成傷害的,幾乎都是分段脫離火箭,而不是體積小的衛星。

再者,從國際慣例角度來看,領空「Airspace」指的是領土及領海正上方的空氣空間,若發射的火箭或人造衛星,高度已超過大氣層進入外太空,即脫離了領空範圍。這也是各國普遍接受的規範,此次發射並沒有警報中所謂的領空問題

筆者從歐洲太空總署官網看到這次發射報導:這是歐洲太空總署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發射探測衛星;不但是國際合作計畫按慣例一定會提前通知可能經過區域。如果相關單位早知衛星發射計畫,也一定知道將是無害通過,何必以國家級警報大肆擾民?若真的不知道,也沒有被通知到發射時間,純粹是靠雷達站偵測出來的,想必不會發現這是一顆衛星吧!

選舉前,一般民眾若誤傳如此重大消息,恐怕警政單位早已著手調查,甚至以散布假消息罪名起訴。但政府部門以國家級方式渲染一件國際間都知道發射計畫,是否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是場價值選擇的選舉


2024-01-10 03:20  聯合報/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
2024總統立委大選13日登場,正副總統選舉,藍綠白三腳督戰況激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周六的選舉不只是選總統和立委,也代表價值的選擇,期待未來會是個什麼樣的台灣。

台灣選舉只要競爭激烈,就會陷入集體歇斯底里,不但被政黨牽著走,更把候選人當偶像與救世主崇拜,成了理盲的投票行為,但可笑的是對政黨與候選人的認知完全是媒體建構與設定的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他們三位背後隱藏的「價值完全不同,而這些價值將會影響台灣社會未來的走向

友中或仇中:三位候選人都主張「維持現狀」,但現狀能否維持並不是台灣片面可決定的,而取決於中美兩強的態度,尤其是中國的意志,因此我們必須如履薄冰,在友中或仇中做選擇。民進黨去中化改國文課綱,動輒以「介選」兜攏選票,而所謂「介選」就是「抗中保台」的另一種包裝;國民黨主張憲法架構下的「一中」,柯文哲強調血緣、歷史、文化融合的「兩岸一家親」;民進黨要以對抗來尋求最後分離,國民黨與民眾黨則避免火車對撞哪一種主張最符合台灣利益

死刑是存是廢:民進黨是只做不說的「廢死,辯論會有人問「廢死」,侯友宜堅定主張死刑,賴清德顧左右而言他,賴皮得很。柯文哲是「終身監禁」的折衷派,但凶徒不必死只是監禁,成了受害者家屬繳稅養加害人,合理嗎

民進黨對民間反廢死聲音充耳不聞,官式的回應是台灣沒有廢死,而且甩鍋馬英九,說《兩公約》是馬簽的。但民進黨完全執政,若支持死刑,大可立院修改或廢除《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而不是讓法官秉承上意,連男女吵架縱火燒死四十六條無辜人命也可逃死

完全執政或監督制衡:完全執政當然方便政務推動,但兩蔣時代的完全執政就是專制獨裁,蔡英文近八年的完全執政,立法院成了黨意與行政院橡皮圖章,總統與民進黨意志一路通行無阻,在野黨在立法院舉手舉輸人家,如何監督制衡?就三黨不過半吧,彼此按議題合作,不要讓行政權成為巨獸,關電視台、管中閔的台大校長事件、以「假新聞」與「介選限縮民眾言論與行動自由,就是行政權獨大傲慢

媒體獨立或媒體附庸:選戰期間打開電視談話節目,藍綠壁壘分明毫不遮掩,在綠媒聽到的,是執政黨英明神武八年成績一片亮眼,在野黨是阻礙台灣進步絆腳石;在藍媒聽到的,是執政黨的貪瀆與桃花何其不堪當媒體自動或被迫選邊站時,我們是希望媒體成了權力附庸,還是可以監督權力者第四權?乘著選舉,讓媒體與當權者關係歸零吧

複製西方價值或建構自我主張:蔡英文執政八年,很多政策是複製西方價值,廢死、同婚、雙語政策、保護加害者人權、轉型正義就是;但很多是橘踰淮而為枳,轉型正義成了抄家;因為保護加害者人權,所以酒駕、詐騙輕罰,保護少年犯,讓教唆者肆無忌憚;雙語政策成了用英文教體育荒謬劇台灣是不是應該有自己的價值,建構自我主張,這才是台灣的主體性,而不是效顰西方東施

選舉價值選擇,三位候選人的政見都差不多,就一句話「大撒幣」,不過三人背後價值大不同。慎選吧,台灣人。











選情告急引發國家級警報


2024-01-10 03:21  聯合報/ 吳榮鎭/大學副教授(屏縣鹽埔)


昨天下午三點多手機簡訊警報聲響,打開手機一瞧,虛驚一場。原來是中共人造衛星飛越台灣南部太空,為此國防部發布國家級防空警報長期以來,中共及世界各國人造衛星飛越台灣太空不計其數,政府從未發布國家級警報。大家都很質疑,為何民進黨政府在大選前三天,首次為經過太空的衛星發布國家級警報?無疑,這是民進黨政府隨著選情告急,除了透過黨、政、媒體及網軍外,首次公然由國防部介入選舉策略

近八年來,民進黨的種種貪汙、淫亂、詐騙弊端,不但未見反省,反而大打恐共牌,將一切不利於民進黨的選情完全怪罪中共。這種不思反省、執意脫罪的行徑,與二千五百多年前以色列亡國的原因,十分相仿。

所羅門王死後以色列分裂成南、北兩國。北國稱以色列,南國稱猶大。其中,北國面對國勢凋零,對外,求援於埃及,投奔亞述,期待渠等馬匹、戰車的援助。對內,官爺們設計圈套,為自己爭權奪利,家中堆滿不義之財,個個肥胖紅潤。

北國知識分子(先知耶利米,一再警告天意會促使一個國家從北方來攻擊他們,以色列子民將要為此付出代價。可惜,掌權者不聽警告,毫不悔改,一意孤行,多數以色列人也不反對,縱容掌權者繼續腐敗貪婪最後北國於公元前七二一年亡於亞述

另外,南國於公元前五八六年被巴比倫所滅。主因猶大國君王、祭司跟北國一樣,個個貪圖不義之財,貪腐淫亂,道德敗壞。知識分子(先知以賽亞,深知猶大國的危機,不單是來自亞述國武力威脅,更多危機是來自國家領導階層犯罪。他預言不數年,南國將被外敵攻陷。雖他屢次疾呼,可惜領導人及人民不以為然,仍繼續放任領導階層貪贓枉法,導致亡國。

再過兩天就要大選,對照目前的兩岸及國際局勢,又見證以色列人的過往歷史人民被貪腐及淫亂統治階層挾制苦難,給了我們什麼警訊?台灣人民亟需以理智及智慧仔細想想,我們需要怎樣的領導人及治國團隊?為了下一代,台灣不能繼續走在貪汙、黑金、台獨、詐騙的路上,急需推倒卸責、貪婪的執政黨,迎回清廉執政、穩定中華民國發展、民生樂利、兩岸和平的治國團隊












中國介選妄想症的病徵


2024-01-10 03:21  聯合報/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民進黨現在發現了一種腦性病毒,來源不明,但是傳播力強大,我姑且稱之為「中國介選病毒

這種病毒的特色就是如果不把「阿共的陰謀」掛在嘴邊,就渾身不對勁,充滿了「被害妄想症」的病徵。例如:

有國中生在校被割頸身亡,引發台灣社會怒火,讓廢死議題躍上檯面。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被問及廢死議題時,指將廢死與割頸案連結是「中國介選」。

有疑似民進黨立委的私密影片在網路瘋傳,立委指控影片是深偽造假,是「中國介選」利用境外網軍抹黑的伎倆;另有一民進黨立委疑似性交易的影片被流出,其第一時間亦表示影片屬造假虛構,乃境外勢力透過國外色情影片平台散布,是企圖影響選情的「中國介選」。

有里長、退警赴大陸旅遊,被檢調大動作約談。賴清德敲鑼打鼓稱這是「中國介選」,意圖干預台灣選舉。

這種病毒也會讓人產生幻聽、幻覺。台灣人的氣質可以打敗新冠病毒,台灣的健保可以化解瘦肉精的毒素,實質薪資倒退可以成為四小龍之首,物價飛漲可以是經濟表現最好,離岸風電更可以創造世界第一的綠能產業。

最厲害的是,這種病毒可以讓任何東西只要加上台灣兩個字,就可以成為世界第一。例如「台灣疫苗」、「台灣口罩」、「台灣防疫」、「台灣民主」、「台灣黑熊」。

這種病毒,讓台灣「罵不得,批評不得」,只看自己想看的、只聽自己想聽的、只做自己想做的,對綠營盲目相挺,拒絕面對現實染上這種病毒的人,一聽到中國,就會把理性、智商、道德、是非、禮義、廉恥給自動關閉只要聽到反中,就會爆發大量多巴胺,進入一種如痴、如醉、如夢、如幻的感官體驗

得了「中國介選」病毒的人,面對國際競爭,或幾個特別討厭的國家,就會選擇性、反射性地忽視或質疑他人的進步與成績。但是面對台灣一些小小的成績與成就,就會歇斯底里地感到自滿與得意。

這種病毒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能夠讓一群死忠的信眾,工作的時數最長,掙得的薪水最少,人生的未來最渺茫,卻還能讓他們死心塌地的愛著你,並且感到驕傲與光榮。我深信,台灣如果能夠努力培養這個病毒,不用多久,一定可以打敗中國與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賴清德,中華民國不是災難!


2024-01-10 03:21  聯合報/ 吳思鍾/西陵電子創辦人(台北市)


日前賴清德在辯論會上説:「中華民國是災難」,後改稱「中華民國憲法是台灣的災難」。我遺憾賴身為總統候選人,竟對中華民國的歷史無知

這些政治人物身後,一定有台獨精神導師,為他們東拼西湊找尋一些自欺欺人的台獨理論依據。這些論述禁不起考驗,但已被台獨金孫奉為圭臬,並且入魂,才會說出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中華民國是災難」這些讓美國老大疑賴的言論。拜登正在為連任焦頭爛額,白宮肯定不希望「台灣有事」,賴清德何必沒事找事?

大陸沒有過激反應,應是角色尷尬,因為中國不可能指責賴説「中華民國不是災難,台獨才是災難」。中華民國存在迄今,大陸無法否認,但不好說

我最擔心的是,主張台獨的執政者,不讀中國歷史又不了解中國現狀,只憑美日片面仇中資訊,純以台灣角度看兩岸,極可能因無知而誤判。歷史上很多戰爭,都是因誤判而發生的。

台獨從不提台灣如何光復。中國對日抗戰多年,軍民死傷慘重,戰後沒有任何賠償,只光復台灣,怎可能放手讓台灣獨立?二戰之後,凡領土與主權的爭議,各國多以武力解決。百餘年來面對列強侵凌割地賠款的中國,如今更是寸土不讓。爰舉二例:

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年),為了烏蘇里江上○點八平方公里珍寶島被奪,中國不惜與當年的蘇聯老大哥動武奪回

釣魚台本是台灣宜蘭故土,二戰之後理應歸還中華民國;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美國將管轄權移交給日本,大陸正在文革無暇顧及。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日本意圖以島權買賣宣示其主權中國海警武力巡航護島,即便美國日後宣布美日安保條約納入釣魚台,中國也絕不退讓。蕞爾之地尚且不讓,台灣人其實不必對台獨存有幻想

中華民國不是災難,政治人物對歷史的無知,迫使青年為台獨上戰場,才是最大的災難!

即便台海兵凶戰危,但在法理上,孫中山建立的中華民國擁有台灣主權,這就是台灣人民賴以生存發展堅強依據,也是兩岸平等談判基礎

兩岸問題的解決談判是必經之路,過程必定漫長而艱苦。大陸的紅線是台獨絕不可行,而台灣到底要什麼?怎麼談?恐怕各黨都沒有完成準備,甚至還沒開始。但無論誰當選總統,都不應錯過與習近平對談的機會。

解讀習近平在廿大及之後的對台談話,他並不想戰,且正在尋求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方法,主張台獨的政客與名嘴,不要強逼大陸出手。如果大陸看不到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希望,會堅定其動武的決心。有識之士應及早為兩岸談判做準備,不要有人主張和談,台獨者就指責他賣台。宋楚瑜主張大選後,當選者應邀請各政黨,就兩岸問題先形成台灣共識,以此做為兩岸談判的基礎,我認為正確。

符合台灣主流民意兩岸論述,簡單說,就是:不戰,是兩岸領導人和知識分子應堅持的最高原則;台灣絕不獨立,不自絕於中華民族;認同一個中國,但堅持中華民國的存在;兩岸互不干涉對方政治制度;台灣人民對和統或武統都有高度疑懼,兩岸的未來靠自然融合

任何兩岸主張,都很難符合兩岸各方的期盼,但為了兩岸和平,各方都應讓步,我深深期盼!












請新政府傾聽 老師吶喊與期待


2024-01-10 03:20  聯合報/ 張芬芬/台北市立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台北市)


國三生割頸案震驚全國,受害者的老師發文表示:很想大吼問這世界究竟怎麼了?開始質疑法規究竟是伸張了正義,還是保護了加害者?這位老師的沉痛吶喊震撼了多少老師?雖然教育部緊急召開會議決議修法以執行校安緊急檢查與例行檢查等。但這些技術面改變足夠嗎?背後還有更待深思的問題:我們的社會與學校裡,尊師文化還有幾分?師生關係被不當的法規斲喪得多麼嚴重?

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我進入國中成為老師,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進入師範學院成為師資培育者。迄今四十餘年來,我一直在思索,樂在工作的老師是什麼樣子?結論是,樂在工作的老師,在乎精神回報超過物質報酬。而精神回報包括:課堂上學生的發亮眼神、備課時自身的專業成長、議課時同儕的真誠分享、家長對老師的專業肯定、學校行政的到位支持;當然,精神回報還有整個社會給予老師這一職業高聲望

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這些精神層次豐厚回報,讓我和許多老師自適而滿足,樂意做一名教育園丁;因為我們覺得這是一份值得悉心灌注心血志業當時,教育學者林清江後來成為教育部長)提出:師生關係是一種隱藏倫,雖然師生關係並不在五倫之列,但和諧師生關係可為五倫奠定穩固基石進而形成和諧社會

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台灣錢淹腳目,台灣經濟奇蹟舉世矚目。以台灣自然資源之匱乏竟能成就如此奇蹟,主因之一是學校培養勤奮且優質的人力;這奇蹟背後和諧師生關係與穩定校園環境正是其中的重要條件。

曾幾何時,校園安寧與安全逐漸崩壞。這些年新訂或修訂的管教相關法規,美其名曰保障人權與伸張正義,實則是失衡偏頗的法規:重學生權,輕教師權友善學生,卻不友善老師;力倡學生權利,卻未課以義務;規範老師、防範老師,卻不支援老師,甚至可能羞辱老師這樣的法規讓老師難以執行正當管教權。新聞裡,甚至老師身邊,頻頻出現校園騷動,甚至危及師生安全的事件。近期可見的新聞就有學生帶刀械毒品入校、學生對老師施暴、老師管教學生卻遭家長提告而被判刑、教官查緝學生販毒反遭教育部記過等

每則校園騷動或校園安全事件,都讓疑懼和恐慌在老師心中滋生與蔓延;當然也在絕大多數旁觀的學生與家長心中滋生與蔓延。老師還是個神聖的工作嗎?過去諸多的精神回報還剩多少?我能在退休時全身而退嗎?是否考慮提早離開高風險工作?這些是台灣目前眾多老師心中盤旋的問題。決策者知道嗎?立法者知道嗎?

學校需要安全與安定的環境,才能夠讓老師專心、學生開心、家長放心。這需要決策者訂定有效法規,導正校園失序,紓解教育隱憂;更需重建尊師文化,讓老師有尊嚴、受支持、被信任地去傳道授業解惑

大選在即,檢視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教育政見,僅侯友宜提出「恢弘尊師重道」。未來無論誰當選,相信每位老師都衷心期待,新政府能真正以教育為念、以蒼生為念,還給師生一方清淨土,不再有無辜生命逝去和老師憤怒吶喊



113.0110(三),德國之聲專訪馬英九,全文|DW台灣第十六任總統大選(2024)

113.0110(三),德國之聲專訪馬英九,全文|DW台灣第十六任總統大選(2024)


DW台灣第十六任總統大選|DW 中文 - 德國之聲,首播日期:2024年01月10日(三)



馬英九接受DW專訪時表示,台灣不必以與美國的軍售來挑起與中國的衝突,而是在其他領域跟他們保持良好關係。
2023年4 月5日,在新華社發佈的這張照片中,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前左)訪問世界第一大港,中國上海洋山港。
馬英九(中)在曾為“藍白合”奔走,希望國民黨的侯友宜(左二)和民眾黨的柯文哲(右一)可以一起搭檔參選台灣正副總統,但最後破局。左一為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






台灣大選在即,前總統馬英九接受 DW 專訪。
去年才訪中的馬英九反復強調,他八年任內台海平靜無波,現在的備戰思維恐帶來災難。
他也提到了兩岸統一的條件就是和平跟民主,要由人民決定,並強調要試圖說服北京,
“以武力作為最後的手段,可能永遠也得不到台灣。”





(德國之聲中文網)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8日接受 DW 國際新聞總編 Richard Walker 和台北辦事處主任鄒宗翰專訪,
他見證下的“藍白合”最終失敗收場。他強調,本次台灣總統大選是一場“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以下專訪內容在不影響原意與脈絡的情況下,經編輯整理刊出。

DW:讓我們來談談近期新聞。過去幾天,中國一直向台灣送出空飄氣球,昨天(1月7日)至少有一個飛越台灣。您對此有何看法?

馬英九:顯然中國大陸非常關注這次選舉,尤其是民進黨的候選人,他主張台獨至少10到20年,我相信您有看到相關的內容。我想這就是中國大陸這麼做的原因,他們有點擔心這樣的人。

DW:我們待會會談到賴清德先生。回到氣球問題,您認為中國用這些氣球合理嗎?

馬英九:是什麼類型的氣球呢?為了天氣?或者為了情報收集等等。 

DW:您說呢?您認為這些氣球的用途是什麼?

馬英九:我不認為我們會接受,但如果它們距離台灣太近的話,我認為我們的國防部或許要把它擊落, 但到目前為止這還沒有發生。

DW:您對此有什麼想對中國表達的嗎?認為它們應該不參與介入這次選舉, 還是認為他們可以這麼做?

馬英九:當然中國大陸非常關心這裡的選舉, 但他們也必須維護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基本關係,不做影響選舉結果的事。

DW:我的理解正確嗎?您認為他們不應該把氣球送過來,因為這被認為是中國的挑釁行為?

馬英九: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多關於氣球用途的說明。我相信他們也瞭解,現在的情況也非常、非常敏感,所以他們必須採取更多預防措施,不要造成任何緊張。 

DW:但如果事實證明這些是偵查氣球,你提到,台灣國防部應當擊落它。 

馬英九:我認為我們的國防部確實有一些處理此類氣球的指示。

DW:氣球話題暫時停在這裡。從更宏觀角度來看,您和國民黨將這次選舉描述為“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您能解釋一下嗎?

馬英九: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支援獨立很多年,而且一直以來無論如何演變,在哪裡他都不會改變自己的立場,所以我相信中國大陸會對這樣的人感到非常緊張。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做得太誇張,沒有談太多關於他的台獨方針,但每個人都對此保持警惕。

DW:賴副總統已明確表示不會追求獨立,他說台灣現在就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完全沒有必要這麼做。他說會延續即將卸任的蔡英文總統的路線。您是認為他在說謊嗎?

馬英九:他的名字叫 Lai(編註:“賴”的英文拼寫,與英文 lie [謊言] 同音)。我想他們也害怕,擔心這種挑釁對台灣來說不太好, 特別是我相信他也收到了美國朋友的一些建議。

DW:您認為如果民進黨贏得這次選舉,可能會發生戰爭嗎?

馬英九:不一定,取決於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以及萬一他們贏得選舉會說什麼。人民期望民進黨非常小心地避免任何潛在的衝突,所以他們儘量不這樣做一些有挑釁意味的動作。

DW:您說過這是“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但剛才所說聽起來,您不認為會有戰爭, 能否澄清一下您自己的立場?

馬英九:正如我所說,其中一位候選人是台獨的終身支持者, 雖然他在競選期間試著用比較緩和的說法,但這種形像已經在那邊十幾二十多年,所以大家會觀察,如果他真的當選總統會發生什麼變化。

DW:從您的說法來看,您把當前緊張局勢的責任歸咎於民進黨和賴清德,對嗎?

馬英九:是的。

DW:這不是中國的錯嗎?是中國派軍艦接近台灣,是中國派戰機飛越中線,現在用氣球,這些挑釁性的軍事行動是來自中國,不是嗎?

馬英九:我當總統的時候你(編註:DW國際新聞總編 Richard Walker)到過台灣嗎?

DW:我沒有。

馬英九:所以你不知道當時的兩岸關係是多麼和平。我們跟中國大陸簽署了23個協議,兩岸人員往來超過500萬人次,我2015年在新加坡會見了習近平,《經濟學人》雜誌的結論是說, 中國大陸在台灣主權問題上做出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大的讓步,所以他們基本上相信,當我擔任總統時,雙邊關係會相對和平。我們肯定跟大陸存在一些問題,但從未達到軍事行動的程度。但民進黨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一生都有台獨的信念,這對中國大陸來說是最大的禁忌,所以他們非常仔細地觀察候選人的行為。


DW:您在這裡告訴我的,幾乎正是中國對民進黨的解讀。但民進黨會說,中國把他們塑造成支援台獨。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您是在重複中國的宣傳。

馬英九:不不不,我認為作為這個國家的領導人,他們必須瞭解中國大陸的立場,以及他們的立場最終導致的結果。從1950年代至今,兩岸之間一直存在著一些小衝突甚至戰爭,所以戰爭並非不可能。讓我再說一遍,戰爭並非不可能,雖然不太可能發生在不久的將來。

DW:但這顯示您確實將當前緊張局勢的全部責任歸咎於民進黨。您說自己擔任總統時兩岸和平與和諧,但民進黨掌權後就出現了戰爭威脅。

馬英九:這就是為什麼我問你,在我擔任總統期間是否來過台灣。如果你在的話,會瞭解那8年期間,兩岸間是如此和平。

DW:所以這全是民進黨的錯?

馬英九:很大程度來說是的。因為他們鼓吹台獨,這是大陸絕對不能接受的事。

DW:但是蔡總統表示的很清楚,不主張宣佈獨立。她說台灣不需要宣佈獨立,她捍衛現狀。

馬英九:對於我們這些天天觀察政治的人來說, 我想這只是她針對台獨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改變。但如果你問台灣政界的任何人就會明白,賴先生長期以來一直是台獨的支持者,他多次表示無論在哪裡都會堅持立場。他不是一個新的政治人物,是有政治歷程讓人檢視的。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問誰應該負責,當然,中國大陸是有責任,但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民進黨也有責任。

DW:您說中國有責任,到目前為止,您一直專注批評民進黨,卻沒有批評習近平。例如:威脅使用武力攻擊台灣、在台灣周圍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您有什麼要對北京說嗎?

馬英九:雙方都有責任,當然是雙方。但當我擔任總統時,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這是為什麼?

DW:民進黨會說你對中國太友善了,你在試圖與中國建立關係上走得太遠了,所以才在台灣引發了“太陽花學運”, 年輕人上街表示:你讓兩岸離得太近了,讓台灣自治產生極高的風險。

馬英九:在我擔任總統時期的所有台灣人都知道,我們跟中國大陸有著相對和平的關係,簽訂了23份協議,幾乎涵蓋各行各業,跨境人員流動量達500萬人。但今天的情況完全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我問你在我擔任總統時是否來過台灣,如果有的話就可以對兩者進行精準的比較。

DW:但很明顯,台灣人民最終拒絕了這種的方式,接下來兩任都投票支援民進黨,而且有可能這次也是。

馬英九:好吧,如果這是他們的選擇,就必須為大陸的某種行動做好準備,我們已經警告過,如果民進黨的候選人他們當選,會製造什麼樣的麻煩。

DW:如果中國採取某種軍事行動,您認為這種做法合理嗎?

馬英九:雖然不合理,但如果我們採取正確的措施,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這就是我的立場。我並不是說民進黨應該傚法國民黨,但至少身為台灣的領導人,他們必須非常小心地處理中國大陸事務。這就是為什麼大約兩、 三年前,蔡總統說中國大陸和台灣互不隸屬,而這在我身為一位國際律師看來,這是典型的分離主義舉動。她不必這麼說。我當總統的時候,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但他們所說的一切,總是能被解讀為台獨。他們非常、非常清楚,任何台獨問題在兩岸關係中都是非常敏感的。

DW:我們想進一步討論這次選舉的議題,現在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談到處理兩岸關係需要“3D”戰略,首先是威懾(deterrence),要有強大的軍力來威攝北京採取軍事行動。

馬英九:侯先生的兩岸政策大多都是延續我的做法,我當時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他採用了這些想法,你剛才所描述的這些雖然是新的政策,但並沒有那麼不同, 我支援這一點。

DW:您認為台灣現在擁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來展現有效的威懾嗎?

馬英九:問題是,就現況來看你需要多少保護?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情況還是比較好的,如果台海有一些軍事行動可以應對,當然,如果想要有更強的軍事是可以的。我擔任總統8年,我知道怎麼應對中國大陸。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使用和平手段來做到這一點,不必什麼都訴諸軍事手段。

DW:我們來談談威懾的幾個面向。首先,台灣存在著關於兵役問題的爭論。民進黨將義務兵役期延長至12個月。去年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曾討論過將時間縮短到4個月,然後他好像又改變了立場。您的看法是什麼?台灣的義務兵役期多長是合適的?

馬英九:我認為這是很自然的,特別是來自美國或來自民進黨的人們來看役期,覺得4個月太短了,但我的8年任期就已經是4個月了,也沒什麼問題,因為我們不想用武力來解決與大陸的問題。

DW:那您認為4個月是夠的嗎?

馬英九:是啊,為什麼不夠?

DW:侯友宜也談到了軍費開支,目前約佔台灣GDP的2.5%,他談到慢慢要把這一比例提高到3%左右。您認為這樣合適嗎?

馬英九:如果你看看我擔任總統時所做的事情,並沒有在軍事上花費那麼多, 因為我們跟大陸建立了溝通機制,不是只有高層,而是所有部會都有對口,所以萬一出現任何問題,他們總能找到辦法解決,而不必訴諸武力。

DW:那麼您認為2.5%的軍費就夠了?

馬英九:不一定,但如果我們能跟大陸發展一個和平的、更密切的關係。我覺得他們的政策幾乎最有問題的面向,就是你相信軍事力量是很重要的,或者說是必要的,這不是不對, 但不一定要這樣。

DW:是的,但我們談論的是國民黨候選人提出的“3D戰略”,他提到威懾是第一,但您卻說想透過縮短兵役或減少軍費開支來降低威懾重要性,我有理解錯嗎?

馬英九:是的,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想嗎?因為這幾多來民進黨從來沒有跟大陸對話,這是一個問題。

DW:那是因為中國大陸不肯跟他們對話。

馬英九: 但不只是因為這個,而是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

DW:我想持續討論威懾這個議題。您說的是4個月兵役,佔GDP2.5%的軍費就夠,這表明您的威懾方法並不是加強(軍事),而只是專注於其他要素。

馬英九: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想嗎?因為無論台灣如何自衛都永遠無法抵禦與大陸的戰爭, 也永遠無法獲勝,他們太大了,比我們強太多了, 所以我們不應該使用武力的方式來緩和緊張關係。這(和平)是台灣和大陸人都想要的。如果你始終相信強大的防禦,這雖然沒問題,但在台灣的情況下,這對我們的人民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DW:考慮到台灣的軍事開支,台灣需要美國抵禦中國的攻擊,如果支撐夠久的話,也許日本會來幫忙。

馬英九:這太樂觀了。你知道中國的軍隊比我們大得多,你知道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嗎? 他們做了18次美中假想戰爭軍推,18次都是美國輸。

DW:您聽起來在軍事上多少有點失敗主義的態度。您覺得威懾幾乎是不可能的。

馬英九:非常困難,我們不應該依賴防禦來決定我們的命運,而是必須用和平的方式與大陸對話,這樣才能緩和緊張局勢。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我去年初訪問大陸,非常成功,我們努力減少衝突的潛在可能,而不是建立我們的軍隊只為了等待與大陸的潛在衝突,那是非常危險的,會死人的,你知道嗎?

DW:那麼您在俄烏戰爭當中學到了什麼?每個相關國家都在密切關注這起大規模地緣政治事件。您怎麼看?

馬英九:我不是俄烏關係的專家,但就兩岸關係來說,我處理這個議題36年了,深知這個問題可以透過和平方式解決, 而不必訴諸戰爭或軍事衝突。我不知道烏克蘭和俄羅斯民眾是否有同樣的感受,我的瞭解還不足以做出判斷,但就我30多年來一直致力處理的兩岸關係而言 我認為和平是可以實現的。

DW:如果這種方式失敗,中國真的發動攻擊,您相信美國會援助台灣嗎?

馬英九:這是我們每天都會問的問題,但沒有答案。我不認為美國會直接介入,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避免,因為如果介入並與大陸發生面對面的衝突,那可能會導致核戰。

DW:拜登曾4次表示美國會援助台灣,這有別於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傳統的模糊態度。您還是不相信他嗎?

馬英九:我認為美國很難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如果台灣海峽爆發戰爭,美國也參與進來,那麼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因此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避免,不僅是台灣和大陸之間發生熱戰, 也防止美國和中國大陸之間發生戰爭。正如我所說,根據蘭德公司兵推,18次都是美國敗下陣來,所以美國的支援是有限的,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地瞭解這一點。

DW:在美國,這引發了一場有關美國加大軍事投資有多重要的爭辯,特別是在印太地區。這樣做也不對嗎?

馬英九:不,我認為應該要做軍事準備,而且應該要做好,我並不是說我們不要那樣,我們想要那樣,但不能只是依賴軍事準備,特別當你的敵人是中國大陸,中國的規模比我們大很多倍,軍隊也強大得多,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地理解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我主張和平解決爭端。事實上,我們已經建立了這個基礎,在我擔任總統的8年都在這樣做,我訪問了大陸,嘗試跟他們交朋友,真正促進更緊密的聯絡,這可能才是不使用武力解決我們問題的最佳方式。


DW:讓我們進入第二個D:對話(dialoge)。您在2015年擔任總統時見過習近平本人,您認為他是台灣可以合作的人嗎?

馬英九:這取決於你如何與他合作,我認為可以的。

DW:要怎麼合作?在您擔任總統8年之後,一切都改變了。很多人說習近平本身也改變了。

馬英九:實際上非常重要的是1996年雙方達成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概念,這給了雙方在不開戰的情況下維持局勢的機會。我們非常、非常明白,如果台海兩岸每次爆發戰爭將是災難性的,沒有人會贏。

DW:這就是我所說的改變的意思。因為在2019年習近平談到“九二共識”時,說的是“共同謀求統一的九二共識”,很多人,甚至像國民黨的人一樣,對這個用詞還有在這種共識下進行談判越來越有疑慮,在台灣這裡,尤其是年輕人當中,“九二共識”也越來越不受歡迎。

馬英九:我認為不僅是年輕人,一般人都誤解了“九二共識”。我擔任總統期間,“九二共識”是雙方之間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礎,對我們很有用,,不但從來不用考慮戰爭發生的情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擴大了和平接觸,這可能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只考慮戰爭衝突,製造了很多武器,用抵禦戰爭的策略思維,我認為這對台灣來說根本不是最好的。

DW:習近平是像拜登所說的獨裁者嗎?

馬英九:這取決於你怎麼定義,但這個詞在兩岸關係中並不重要,因為我們必須創造一個可以和平相處的局面,無需使用武力,這可能比任何其他言論都更重要。

DW:所以您認為您可以信任習近平?

馬英九:就兩岸關係而言,你必須相信他。

DW:習近平在今年的新年演講說“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中方一直在推動統一的處理程序,這樣您還是覺得可以相信他嗎?

馬英九: 我不認為他(習近平)在推動統一,他們當然希望中國統一,這是肯定的,但他也很清楚,統一不可能一蹴可幾,需要花很多很多年的時間,並且必須得到人民的同意。所以去年初我去大陸會見官員時,我告訴他們,對於兩岸關係有兩個因素非常重要:一是和平,另一個是民主。統一是我們憲法裡說的,原來就是台灣可以接受的,但必須透過民主程序和平地完成,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台灣人民可能有興趣接受。

DW:您談到了去年的中國之行。您知道您的影像被中國軍隊用來宣傳促進統一嗎?在該支影片中,他們展示了武器和征服台灣的能力,其中包括您的影像。中共這樣不就是利用您來分裂台灣人嗎?

馬英九:他們這樣做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不覺得這能阻止我試圖減輕兩岸緊張局勢的想法, 而且我仍然不斷地告訴我的中國大陸的朋友兩個要素:一是和平,一是民主。

DW:現在的執政黨是民進黨,眾所周知,北京拒絕與任何民進黨政治人物交談,蔡總統也不例外。您認為中共的這種立場合理嗎?

馬英九:民進黨也試圖改變對大陸的態度。當我們達成“九二共識”時,民進黨原本認為這並非絕對不可接受,但他們逐漸改變了政策,說“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試圖將兩者合並,這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處理問題的方式。

國民黨和我自己非常明確地拒絕“一國兩制” ,但我們認為“九二共識”是不同的,是“一中各表”,如果有這個基礎,我們就可以建立一種雙方都可以同意,以和平和民主的方式達成一致的關係。因此就中國的民族統一而言,這可能是個漫長的過程,並且必須得到人民的共識,這不是幾年甚至10或20年就能實現的。

DW:您談的是人民的共識,如果我們看一下國立政治大學的民意調查就會知道,在您擔任總統的8年期間,實際上更多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您認為這是一種趨勢嗎?這些人不只拒絕“一國兩制”,也不認同“九二共識”,這裡的人民告訴您:我們不想要這個東西了。

馬英九: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是,要讓年輕人瞭解兩岸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以及“九二共識”對他們意味著什麼。我所說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所以“一個中國”的概念在那裡,但我們不必遵循大陸的解釋,我們可以有自己的解讀,這是“九二共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實際上可以成為兩岸關係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礎。但民進黨政府總是說“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根本不是這樣。我們國民黨和我自己都反對“一國兩制”, 但我接受“九二共識”,這是兩件事

DW:所以從您的角度來看, 兩岸長遠是有可能統一的嗎?

馬英九:不是的,統一需要很長時間,但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前,最重要的是這個處理程序是和平和民主的,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想台灣人民可能會接受。

DW:有沒有台獨的可能?

馬英九:我不認為這是台灣人正在做或想做的事情。我認為大多數人都瞭解,台獨在兩岸關係中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事。

DW:從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不到 2% 的人認為統一是可能的,大多數人希望維持現狀,這也是因為戰爭的威脅,但支援獨立的人還是多於支援統一的人。

馬英九:我們還不確定他們是否理解獨立意味著戰爭,這真的有可能會發生。所以目前台灣人不想統一,那也沒關係,但我不認為台灣人會支援台獨,至少他們中的一些人明白, 如果這樣做就意味著戰爭。

DW:現在我們來談談“降低緊張”(de-escalation)。您認為美國對中國是否過於咄咄逼人?例如讓佩洛西來訪問、向台灣出售武器等等這些不同的舉動。

馬英九:中國大陸當然反對美國與台灣在軍事上的關係,但我們不需要太認真看待這件事,因為他們已經這樣反對70年了,但我們有自己的防禦,我們必須捍衛台灣,毫無疑問,所以我們想從美國這邊購買足夠的軍事硬體。當然,這是中國大陸所反對的, 但我們可能要忽略這一點,因為我們有自己的防禦。換句話說,我想說的是,我不是無條件支援中國的統一。不是的。正如我所說,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必須是和平和民主的。

DW:佩洛西的訪問呢?

馬英九:她是中華民國的朋友, 但她大概不太懂兩岸關係,她以為她懂,但其實不然。 

DW:她造訪台灣之後,很多事情都改變了,戰機開始飛越海峽中線等等。

馬英九:沒錯,我不知道我們的政府是否至少有禮貌地讓像佩洛西這樣的人知道,他們訪問台灣對我們的國防根本沒有任何幫助。

DW:佩洛西認為向台灣表達美國的支援很重要。

馬英九:我們感謝她的支援,但必須採取其他方式來做,因為她甚至不知道要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就像我們有時會擔心一些美國人說,我們必須給每個台灣人一支AK47步槍來保衛他們的國家。我的反應是:天啊,我們製造的來福槍比AK47好得多,是能跟M16相媲美武器。所以他們不瞭解情況, 發表了很多有時很荒謬的評論,我們並不欣賞這種作法。

DW:如果你是總統, 你就會對她說不?

馬英九:沒錯,我想正如我所說的,他們來拜訪我們是為了表達支援,對此我們表示感謝, 但我們應該知道如何做是讓兩岸各方可以接受的,也許我們比他們知道的更多。


DW:我認為在這方面您和民進黨有共識,也就是本質上(兩岸)現狀是沒問題的,可以繼續維持。您說“不統、不獨、不武”, 我們在台灣這邊也看到,事實上,各方在這方面有相當多的共識。然而看看中國大陸,很明顯, 習近平說他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現狀。他說, “統一是歷史的必然”,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至關重要。所以台灣說現狀,美國說現狀,中國說統一,您怎麼說?這是一個重大的根本矛盾。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馬英九:我去年早些時候訪問大陸時,我告訴他們的官員,我當然理解,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希望看到台灣兩岸統一,但我說,統一問題必須先以和平方式進行,其次是以民主方式進行,如果不行的話,台灣人不會接受,他們要想清楚。

延伸閱讀:賴清德發言人:台灣人已無法接受“和平統一”

DW:有和平民主的統一途徑嗎?

馬英九:至少人民會思考統一對台灣是否有利。如果他們能夠透過和平和民主的方式來維持這項政策,我確信這種關係很像我擔任總統時的關係,可以繼續下去。他們當然可以提出兩岸如何統一的想法,但不應該超越和平與民主。我認為如果他們願意這樣做的話,採取和平和民主的方式,我們當然就可以開啟討論。

DW:為什麼不對中國說,他們必須放棄使用武力的威脅。 這是最終的問題對吧?中方保留使用武力的選項就是造成戰爭風險的原因。為什麼不向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呢?如果想跟我們談,就不要使用武力威脅。

馬英九:習近平最近說,兩岸會透過和平統一來處理, 但他們不會放棄使用武力,這就是他們的立場。我想至少如果我們有機會討論這個問題,我們要告訴他說:你要記住,為了得到台灣人民的支援,你必須和平、 民主,但是否接受統一,是台灣人自己要決定的事情。

DW:我要把這個問題拋回給你,因為我沒有聽到答案,為什麼不簡單地要求北京說:好吧,我們保證永遠不會使用武力來使情勢升級?很簡單問題就解決了。

馬英九:我不是北京,我不能給你這個答案,他們可能永遠不會接受這一點。

DW:為什麼不要求呢?為什麼寧願坐等想著:好吧,反正他們(中國)不會接受, 所以我們(台灣)就不要求?

馬英九:不是的,我想我們說過,他們說與台灣的關係將是和平的,但他們不會放棄使用武力。

DW:但這就是問題所在。

馬英九:是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與他們討論這個問題, 並試圖說服他們,如果繼續使用武力作為最後的手段,你可能永遠也得不到台灣。

DW: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民眾黨的柯文哲。我們都知道國民黨嘗試跟民眾黨合作,您也中間協調人,您現在對柯文哲有何看法?

馬英九:這非常敏感。他有他的想法,並且得到了年輕人的許多支援......但他必須明白,民進黨和國民黨是選舉的兩大力量,柯文哲固然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支援, 但就整體民眾而言,他還是落後。

DW:您覺得柯文哲能和中國對話或處理好兩岸關係嗎?

馬英九:他可能會被大陸接受, 因為他支援“兩岸一家親”。大陸可以接受,但這還不夠,特別是他在台灣政治中的作用正在減弱。

DW:最後一個問題, 因為您談到了很多年輕人支援柯文哲, 我們都知道國民黨的年輕人支援率是滯後的。如何贏回年輕人的心?

馬英九:我想侯友宜實際上非常瞭解情況,這就是他選擇趙少康的原因,我認為趙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他去大學演講時很受歡迎,我覺得這會稍微改變一下情況。趙雖然可能無法跟柯文哲(在年輕人支援度上)競爭, 但考慮到我認為的其他因素,他還是遙遙領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今周刊:
撰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分類:政治社會
圖檔來源:德國之聲YT
日期:2024-01-11 17:31







闕志克/巴勒斯坦人徹底無盡的絕望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闕志克/巴勒斯坦人徹底無盡的絕望
◆  洪蘭/品德重典範 識時務不能失節操
◆  王文華/鯨魚的眼淚






闕志克/巴勒斯坦人徹底無盡絕望


2024-01-10 03:23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哈瑪斯去年十月七日對以色列南部地區進行喪心病狂、慘無人道的恐怖攻擊,造成一,一三九人死亡、約二四○人被綁架及三千多人受傷的慘劇。以色列政府加倍奉還,進軍加薩走廊以徹底鏟除哈瑪斯武裝勢力,至今造成巴勒斯坦人民累計超過兩萬人死亡、逾五萬人受傷,以及近一百九十萬人流離失所。日前哈瑪斯第二號人物艾魯里疑在以色列對黎巴嫩的突襲行動中喪命、黎巴嫩真主黨也宣布其一位指揮官被擊殺,衝突恐會繼續蔓延。

哈瑪斯最初發動恐攻的原因跟近年來巴勒斯坦建國議題受國際的關心與支持愈來愈少,逐漸被邊緣化,絕對有關若恐攻意圖果真是想扭轉這種頹勢,現在看來目的已達,代價卻十分慘重

現在以色列所在的土地在二戰時叫做巴勒斯坦,為英屬殖民地。二戰後,英國將這塊土地畫歸給猶太人成立以色列。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同時將原來住在這的五百多個村落超過七十五萬個巴勒斯坦人趕到約旦河西岸區域和加薩走廊巴勒斯坦人稱這次被迫流離失所的事件為 Nakba(大災難)。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後,以色列進一步占領並軍事統治這兩個地區

今天,約旦河西岸區域名義上歸法塔黨主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轄,但實質上仍在以色列的軍事統治之下;以色列於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退出加薩走廊,後來將其交由當地人民選出的哈瑪斯黨統治,但仍完全控制加薩走廊的水、電、能源及食物供給。所謂的建國議題,指的是巴勒斯坦人如何建立起一個完全擺脫以色列控制並能收回一些故土的獨立自主國家

從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以來,以色列一直由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保守黨派掌權,現任首相內唐亞胡即為代表人物。為瓦解巴勒斯坦的建國力量,他採取分進合擊策略對內,內唐亞胡一方面極力緊縮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財政支出弱化其治理約旦河西岸能力;一方面放任以色列屯墾者逐步蠶食約旦河西岸土地;再一方面允許鼓勵卡達提供資金給哈瑪斯建設加薩走廊以鞏固哈瑪斯的統治穩固性。如此一來,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不但在地理上分隔兩地,政治上也分裂成勢均力敵的兩股政治勢力。當國際要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建國談判時,內唐亞胡就可雙手一攤說:「不是不想談,可是我們不知道找誰去談」。

對外,以色列運用各種手段壓低國際對巴勒斯坦人的支持。首先,每當以色列欺凌巴勒斯坦的情事發生且國際開始有批評的聲音時,以色列就會將這類行為連結成反猶太主義,以降低批評的後座力。其次,一旦國際上就某巴勒斯坦事件歸責於以色列,乃至聯合國安理會形成譴責或懲罰的提案,以色列幾乎都可依賴美國行使否決權將其湮滅。最後,以色列近年來加速與什葉派阿拉伯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以削弱他們支持巴勒斯坦的力道;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的《亞伯拉罕協議》,有了首次突破;近年在美國斡旋下,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更是緊鑼密鼓進行外交關係正常化

在以色列層層箝制下,巴勒斯坦人幾乎永無翻身的可能,最終淪入「全世界都不在乎我們徹底無盡絕望中。尤其哈瑪斯眼看以沙建交箭在弦上,因不甘淪為大國交易沉默籌碼,遂決定放手一搏,犯下這場人神共憤的罪行!但將心比心,去年十月七日以外的日子裡,發生在巴勒斯坦的惡行苛政幾乎無日無之,也同樣殘暴不仁不公不義,為什麼巴勒斯坦人的命就不是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