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鴻海印度製造 推進中印關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186/web/ 

◆  聯合報社論/這一次,讓選民自主推動政黨輪替!
◆  聯合報黑白集/慎勿重演「蘇清泉遺憾」
◆  經濟日報社論/鴻海印度製造 推進中印關係






經濟日報社論/鴻海印度製造 推進中印關係


2024-01-10 03:16  經濟日報/ 社論
鴻海。(路透)


鴻海(2317)去年11月底公告,印度子公司預計投入近新台幣500億元擴建廠房,這是鴻海近幾年在印度罕見大手筆投資,外界推測,此舉是為在印度進行 iPhone 新產品導入(NPI)預做準備,NPI 指的是新產品上市前的設計、研發、試產,未來還將在印度生產 AirPods 等穿戴裝置,並規劃設立半導體廠,持續擴大印度布局

這其實是蘋果的決定近因是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鄭州廠大批工人出走,讓蘋果動念要分散風險,而持續的美中經貿戰與地緣政治衝突下,讓蘋果下定決心離開中國大陸,而扶植印度,成為全球另一個 iPhone 生產重鎮。而鴻海是 iPhone 最大的代工企業,比率占超過六成,不得不配合轉移到印度。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過去18個月與印度總理莫迪三次會面,落實了在印度的擴張計畫投資所在卡納塔卡邦Karnataka)邦政府將鴻海購買的121萬平方公尺土地,命名為大象計劃Elephant Plan)。

不過比起大陸的協助與效率,外資在印度仍然困難重重,大陸各地政府競相投資數十億美元幫助富士康建立工廠,為能源和運輸提供諸多補貼,外資簡直被寵壞了,但在印度,必須與當地政府、土地所有者和勞工團體周旋打交道,又缺乏上下游供應合作廠商,除了勞動力便宜,簡直沒有其他好處

雖然如此,蘋果手機在印度製造的發展神速;在 iPhone 14之前,蘋果只有一小部分手機在印度組裝,出貨落後中國大陸六到九個月,但去年3月底,蘋果 iPhone 有7%在印度生產。蘋果設下的目標是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25%的 iPhone 來自印度,但鴻海進度超前預計到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在印度生產的 iPhone 比率將提高到20%-25%。

為什麼會這麼快速?這與富士康整廠從大陸複製到印度有關,而人員更是從大陸的富士康廠派赴印度,這與台積電在亞利桑那設廠,直接派駐台積電工程師到美國,有異曲同工之妙

移植複製,當然不是這麼容易,其間當然有種種文化制度問題;派赴印度的中國員工行李箱裡,裝滿了腹瀉藥、自製中式火鍋湯底和筷子,因為傳說印度人都是用手抓著吃飯,適應飲食習慣,還只是最小的,數百名中國工程師必須要用語言App、半吊子的英語和肢體語言,將「富士康模式」翻譯給印度員工。

剛開始時,富士康印度工廠的材料損耗率較高,但到了去年夏末,有缺陷的手機比率,已經降低到在中國達到的水準,鴻海印度工廠目前已經生產標準版 iPhone 15。

對於印度總理莫迪來說,民國一O三年(2014年)開始提倡「印度製造」,現在富士康開始生產蘋果手機,可謂「夢想成真」,但這不是沒有代價的,譬如過去保護勞工嚴格法律,就必須要鬆綁,去年4月,當地政府批准了新法規,將工時從每日八小時增加至12小時,這意味著富士康可以從三班制減至與中國相同的兩班制,以保持生產線持續運轉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並不完全以負面視之,反而以「印度承接中國製造業」的角度看待,如果印度真想「承接」中國製造業,與中國發展更緊密的經濟聯繫不可避免的,想讓生產線順利高效運作,中國工程師和工人親臨一線傳達細節知識是必要的;更不用說要構建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在中間品進口市場等方面對中國依賴

其次,就像製造業由中國移往東南亞越南或馬來西亞,大陸視為經濟影響力的擴大,反而協助當地能源、交通等基礎建設,希望企業能夠成功轉移,間接形塑了中國大陸與這些國家的雙邊關係

中越關係近日緊密,我們可以看出,中印關係在經濟的推力之下,也會有進一步的發展,中國不可能持續與印度對抗,而印度也不能如西方所期待的,制衡中國,所以說中印世仇必然衝突,就像是說中越世仇一樣,以偏概全未得全貌










聯合報黑白集/慎勿重演「蘇清泉遺憾」


2024-01-10 03:16  聯合報/ 黑白集
國民黨屏東縣長落選人蘇清泉(中)提告選舉不公,法院認定選委會、周春米無違法,不影響選舉結果,判蘇敗訴。記者張已亷/攝影


大選激烈,加上行政、司法及國安野蠻介選,選民憂心綠營種種驚天奧步重現江湖。民間近日廣傳防範作票的短片,有團體則呼籲全民要緊盯監票儘管中選會連忙澄清,但地方大選的「屏東教訓」,證明隨便開票還被中選會和法院保護,大家擔心民意被「做掉

前年屏東縣長選舉,蘇清泉以一萬多票飲恨。多處開票所不按程序計開票,例如唱票不亮票等偷吃步,都被錄影爆料屏東選委會稱是小瑕疵,中選會認定沒錯拒調查;蘇清泉聲請保全證據,也遭法院駁回。打官司拖了四個月,才獲准開驗十二個票匭,已無力回天。

地方選委會如此草率不意外。打從初選,縣長潘孟安就把縣府當成接班人的競總,行政介選打殘另兩位同志選委會能有多中立,縣民心裡有數。

賴清德除重用潘孟安,另位操盤手許立明是陳菊愛將潘許二人是新潮流南流頂梁柱,在地方獨大無視行政中立作風緊密呼應國家機器低劣輔選手段

屏東亂象證明,綠營長期執政,選務機關輕易一手遮天。正應了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所言:民進黨胡作非為,所有壞事「只有想不出,沒有做不到」。

民眾黨早已著手防作票,國民黨遭遇兩顆子彈、蘇清泉吃大虧的教訓,這回可別再輕忽。最後一哩路,可能暗藏最骯髒陷阱













聯合報社論/這一次,讓選民自主推動政黨輪替


2024-01-10 02:49  聯合報/ 社論
選戰倒數7天,選前黃金周藍、綠都選在桃園中壢舉辦大造勢,侯友宜表示,他會找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有志之士組聯合政府。記者許正宏/攝影


民進黨執政八年,貪腐濫權、不公不義,亂象叢生,過半民眾亟盼「下架民進黨」。但藍白合破局,總統大選「三腳督」之局,讓選民期待事與願違。最近侯友宜多次提出「聯合政府依然有效」的承諾,向柯文哲、郭台銘招手;柯文哲唯恐遭到棄保,厲色悍拒。柯文哲必須顧及民眾黨立委選情,這點可以理解;但選民立場不必被政黨利益所框架,可以自發作出超乎格局的選擇。

這次大選,如果不談「棄保」而要達到下架民進黨的目標,其實是有可能的。關鍵就在,「自主選民」和「中間選民」能否集中力量,看準「政黨輪替」朝目標前進。只要多數選民認清「下架民進黨」是這次選舉最重要的目標,自己的政黨認同或偶像喜好則在其次;那麼,不需要聽從政治人物呼喚選民本身就能一同起義締造政黨輪替

台灣過去的經驗,「棄保」常常在三腳督選舉中被當成選戰策略,呼喚「友軍」支持者來歸,以協助立場相近勝算更大的候選人出線。這種情況,往往會出現支持者「含淚投票」的現象,彷彿自己背棄政治偶像。事實上,隨著「棄保」操作的頻繁,乃至政黨不斷分裂整合和消亡,多數民眾終將了解對特定政治人物的崇拜或追隨都只是一時熱情的投射。而回到政治的根本,監督及鞭策政治人物依法治國傾聽民意,才是民主要義

換言之,「棄保」的號召是以政黨為主體出發,其目的是爭取政黨本身的最大利益,選民只是扮演被動角色。但以今年台灣的情況,多數人民更期待的是「下架民進黨」及「政黨輪替」,當目前政黨分立鴻溝不足以幫民眾達成政黨輪替目標時,選民所能做的,就是自發性地集中力量支持最有機會擊敗賴清德候選人。唯有如此,才可能一掃鬱悶締造台灣新政局

現實政治其實是殘酷的權力世界,但在選舉期間,卻有時變得很迷幻。例如這次,許多平時不可能討論的政策,到選前好康傾巢而出;平時擺出台獨工作者姿態的人,選前趕緊擦脂抹粉;平素政績普普的人,選舉期間大吹大擂。原因無他,這就是為了擾亂選民的認知和心志,讓他們失去分辨能力。不少選民對這種迷幻效應並無自覺,他們夾在人群中跟著呼喊口號,緊盯網路直播激動沸騰,彷彿在迎接新救世主。但只要票匭一開,大家馬上再度掉入令人沮喪的現實;大家真的希望這樣嗎?

如果確認政黨輪替是多數民眾想要追求的目標,那麼,這次選舉就讓選民以自發方式完成吧,不需要再靠政治人物呼喚棄誰保誰。「侯康配」近期多次重提「聯合政府」的理念,其目的,在提醒柯文哲莫忘「藍白合」的初衷。侯友宜措詞謹慎,從未提任何棄保之詞;但政壇皆知,以目前的情勢,「投柯就等於投賴」。如果死忠柯粉知道自己這一票的結果只是在協助賴清德當選,這和自己想要下架民進黨的本意沒有違背嗎?

對柯粉而言,比較明智的選擇是:總統票投侯康配,而政黨票投民眾黨。如此一來,既可達成下架民進黨的目標,又能確保民眾黨國會取得關鍵席次與地位,同時又能將柯文哲或其他民眾黨菁英送進「聯合政府」,參與未來的施政運作或者監督制衡,這才是三全其美之計

國民黨因考慮民眾黨的感受,不會說出棄保,為未來合作留下空間;民眾黨出於自尊更說不出棄保因此,要完成政黨輪替,只能靠選民自發集結來完成選民就認真當一次政黨輪替的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