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今年景氣不容樂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393/web/ 

◆  聯合報社論/孩子不會上戰場,但他們的哥哥爸爸呢?
◆  聯合報黑白集/一選完,蛋價應聲而漲
◆  經濟日報社論/今年景氣不容樂觀







經濟日報社論/今年景氣不容樂觀


2023-03-07 00:4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主計總處2月底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2.12%,主計長朱澤民在立法院表示,當時預估尚未納入疫後特別預算所引申的經濟效益,若包含普發6000元,今年經濟成長率不會比去年的2.45%差。記者黃煜穎/攝影


主計總處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由2.75%下修0.63個百分點到2.12%,幅度不小,正式進入2%保衛戰,只是主計總處的預估,若干衝擊經濟成長的因素可能尚未慮及,值得隨時警惕,也無怪乎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會用「像坐雲霄飛車」來形容今年的景氣狀況。

首先就內需的民間消費而言,一般認為政府普發6,000元多少會帶來刺激消費的效果,但有商榷空間。政府普發現金共發出約1,400億元,這個數額相對於去年產險業防疫險總共賠付近2,500億元要少得多。

觀察近半年以來餐飲批發零售業的營業額屢創新高,防疫險賠付的貢獻應是功不可沒,否則在通膨嚴重、實質薪資降低、房貸利息負擔加重的環境下,上述內需產業應該很難有如此亮眼的表現。再者,消費者領到的防疫險賠付金額較大,會有比較高的邊際消費傾向,例如旅遊或購買耐久財貨;普發的6,000元不僅效果不及發券,在通膨影響消費意願下,被窖藏儲蓄的機會高。因此,在今年能否創造更大的內需消費規模,應不能這麼樂觀。

依據主計總處的說法,若計入政府的疫後特別預算支出,保守估計對經濟成長貢獻0.35到0.45個百分點,可讓經濟成長率接近2.5%。事實上,政府不宜過度強調普發現金或其他移轉性補貼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畢竟這是拿可能創造更長期效果的經費用來短期刺激經濟,不見得是理想做法,更容易遭致「既有如此神奇魔豆效果,何不多發一點」的批評。

其次,就占 GDP 比重最大的出口而言,眾所周知在全球需求不振的情況下,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出口年減5.84%,但實際的發展可能更糟。如果大致區分為電子科技業及傳統製造業來看,前者仍處於去化庫存階段,一般認為可能要到下半年才有轉機。但傳統製造業則不盡相同,若干產業因預期中國大陸疫情解封後帶來的需求復甦,已開始備庫存而非去庫存,一般也據此預期傳統產業在第2季就有可能反轉向上,因此中國大陸經濟是否會如預期復甦便非常關鍵。台灣對大陸出口至今仍占近四成的比重,若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對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的影響就會相對明顯。

近來國際各主要預測機構大致皆上調了對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的預測至5%左右,但也如IMF在上調時發出的警訊─強調中國仍面臨重大經濟挑戰,房地產收縮依然是主要逆風,病毒的演變也仍存在不確定性。除此之外,在經濟高度逆風下,中共政府主要倚賴的內外雙循環都出現頗為負面的訊號。就內循環而言,儘管「保就業」一直是近幾年最重要的目標,但失業卻屢創新高,即使在清零風控前也是如此,整體消費要支撐足夠的內循環實屬不易;就外循環而言,除了全球需求下滑外,中國也面對諸多國家競爭,逐漸丟失世界工廠地位。在中國經濟內憂外患有增無減的情況下,台灣的出口動能是否受到影響還是需嚴密關注。

就投資而言,前幾年因為台商回台投資撐起的高投資率對經濟成長貢獻良多,但近來的情形也有所不同。目前的投資主要來自於政府的公共投資與國營事業的投資,民間投資在出口需求衰退、前景不盡明朗的情形下已不若前幾年熱絡。

整體來看,今年驅動經濟成長的民間消費、出口、投資這三駕馬車都有各自不同的隱憂,實難樂觀以待。當然,全球經濟也並非全然沒有樂觀面向,例如俄烏戰爭有望結束,能源、糧食價格下跌減緩全球通膨壓力,重振因通膨而疲軟的全球需求,帶動貿易動能回復。只是面對可能是史上最複雜而難測的環境,對於今年的經濟景氣動向,必須高度警覺,不宜過於樂觀。










聯合報黑白集/一選完,蛋價應聲而漲


2023-03-07 00:4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內外都受禽流感疫情影響,不僅鬧蛋荒,蛋價也居高不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蛋價再度飆漲,批發價每台斤五十五元,創下歷史新高。上次漲價是三周之前,當時農委會出手粉飾太平,把蛋價天花板訂在「平歷史紀錄」。如今南投補選結束,蛋價隨即應聲彈跳;讓人驚覺:原來雞蛋也有「選舉行情」。

蔡政府是粉飾太平的高手,為了選舉,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大選後,立馬開放萊豬進口;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四大公投後,隨即宣布進口核食、漲電價。選完,就什麼都不怕!南投立委補選前,蛋荒搞得人心惶惶;於是政府選前操作凍漲,選完就放手讓它漲,像公式一樣準確。

農委會謊稱,雞蛋每天僅短缺數十萬顆,還加映「澳洲買蛋」大戲。但民眾仍買不到蛋,夜市業者被迫掛牌說蚵仔煎不加蛋,觀光區茶葉蛋業者只好「限購兩顆」。「雞蛋到底去哪了」,恐是這些時日民眾最大的疑惑。

蛋荒的終極原因,無論是產能不足,還是調節不力,或是不肖業者囤積居奇,說法不一。但蔡政府既無法掌握市場供需,又坐視中大盤商囤積居奇,還為了選舉因素插手市場價格,搞得蛋農也意興闌珊,消費大眾也受害。

蛋價問題,最終仍要回歸市場法則。這次的歷史新高,見證陳吉仲的決策神功破滅,也是蔡政府無能的縮影。不止蛋價,油電價格也都被逼到了一條不歸路,全民都在剉著等。












聯合報社論/孩子不會上戰場,但他們的哥哥爸爸呢?


2023-03-07 00: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防部預告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引發「娃娃兵」爭議,連執政黨立委都砲轟國防部溝通粗糙。記者曾原信/攝影


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法,加上教育部要求學校對十六歲以上學生進行「動員造冊」,引發社會熱議。行政院長陳建仁一度稱要將該法「下架」,後又改口說「沒有下架問題」,反覆不知所云。蔡總統隨即出來補位,強調政府「不會讓孩子上戰場」,並指「娃娃兵」之說是在野黨刻意抹黑。總統的談話,不經意間更加深了人們的深層恐懼。

沒錯,十幾歲的孩子,從未受過任何軍事訓練,怎麼可能讓他們上戰場?蔡總統的說明,隱含的弦外之音是:第一波要奉命上戰場的,當然是他們的哥哥爸爸!但過慣太平生活的大人們,又受過多少軍事訓練,如何一夕放下工作穿上軍裝就上戰場殺敵呢?

且看,蔡政府近年一連串的軍購案,甚至不惜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置「布雷系統」,並延長了兵役,還推促台積電到美國及德日設廠。這一切,都在為兩岸戰事預作準備,不惜把台灣當成美國的馬前卒。國人擔憂兩岸情勢日漸惡化,蔡英文從未宣示她會致力建構台海和平,卻不斷利用各種反中舉措來製造緊張。因此,即使在「娃娃兵」議題發酵之際,她提出來的辯白也只是針對「孩子」,而不是「全體國民」。不讓孩子上戰場,但他們的哥哥爸爸上戰場就不讓人擔心嗎?一旦進入戰爭,台灣社會要如何運作,蔡政府想過嗎?

對於《全動法》引發的爭議,陳建仁意圖歸咎國防部思慮不周或溝通不良。事實上,如果修法條文單純出自國防部之手,怎會充斥著對媒體人員調查、收編、管制及處罰等非關國防事項?這樣的修法導向,把 NCC《數位中介法》未遂的意圖,換湯不換藥地灌進《全動法》裡,基本上正是蔡政府必欲操控媒體的企圖,跟軍方的防衛動員毫無瓜葛。換言之,若是為了國家的正常備戰動員,原來的法條規範即已十分足夠;加進媒體管制條文,反而凸顯蔡政府「國家機器黨私化」的用心,極其可鄙。

進一步看,政府要求各縣市對十六歲以上青年學生進行動員「造冊」及「編組」,表面上雖與《全動法》修法公告近期同時曝光;事實上,教育部去年七月即已發函各縣市政府,要求著手進行「青年服勤動員大隊」的造冊登錄。各校的任務編組,要求依學生專長填寫表格,包括民防、醫療、救護、消防、交通、修護、宣慰及軍需生產等分組。這種編制,不是「娃娃兵」是什麼?

試想,對人民進行如此細密分工的「動員準備」,即使選擇從公家機關或大型企業先行推動,都已顯得十分突兀,會引發無限聯想。然而,政府竟選擇從中學及以上學校著手實施,逼著校方對學生「造冊」、「編隊」,這難道是要求孩子「強迫長大」的手段?在引發爭議後,教育部長潘文忠聲稱,「已行文各縣市要求停止填報」。此舉,恰恰坐實蔡政府真的是要求學生「身先士卒」,教育部早就領先國防部,開始著手組織「少年兵團」了!

過去一年的俄烏戰爭,人們沒有看夠戰爭的悲慘與國際現實的冷酷嗎?在那裡,許多烏克蘭的孩子被迫中斷學業逃難海外,他們的父兄則留在家鄉面對槍林彈雨,這是什麼樣的殘破人生?在台灣,卻是十幾歲的孩子要被造冊編組,擔負保鄉衛土的責任;與此同時,我們要如何想像他們的父兄在戰場的景況?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被塑造成戰爭英雄,但受苦的是平民百姓。在台灣,蔡英文能否扮演戰爭英雄猶未可知,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警句,人民可是無人不曉!



【專家之眼】中共兩會對台政策特色

◆  【專家之眼】從全動法與日經爭議 看蔡政府的備戰兒戲
◆  【專家之眼】中共兩會對台政策特色






【專家之眼】中共兩會對台政策特色


2023-03-07 07:27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和研究院院長
即將卸任的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4日在政協開幕式發表常委會工作報告時,對於今後工作建議罕見未提對台工作。(美聯社)


此次中共政協與人大先後召開。首先,即將卸任的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工作報告中回顧,政協曾舉辦台灣光復75周年和海峽論壇、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等,以及加強與台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人士聯繫。還有針對西方國家有關牽涉台港疆等法案,和裴洛西訪台等行動發表嚴正聲明,此乃與過去的一般做法無異,口氣尚稱平和。

但因全國政協主席將由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接任,與汪洋相同,王還是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在台灣工作的地位僅次於習近平,這些職位與功能未變。但王乃三朝元老與理論高手,完全超越汪洋行政官員的角色,必定會加強對台統戰的工作與論述。

此外,69歲的政治局委員王毅雖已超齡,但在20大之前就被看好將破例留任,接替楊潔篪出任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成為中共最高外交官。外交部長暨中央委員秦剛,剛從駐美大使轉任,可見北京重視美國的程度。若與前任日本專家的王毅相較,北京外交重點布置清晰。

新任台辦主任宋濤,雖無直接對台經驗,但據聞宋濤將被提升至副國級政協副主席,以強化政協綜理涉台事務,統戰系統可以調動的資源就會更加豐富。而王毅、秦剛與宋濤三人,早在兩會前就已經上任,可見北京超前部署的因應策略。

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曾提到台灣問題時,但只表示堅持一中九二,堅定反獨促統,推動和平發展,促進文經交流等。但其報告中也表示,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還特別提及反外力干涉等重大鬥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立場明確,但對於總體方略並未著墨。

綜上所述,今年兩會的報告,在對台政策方面,並未特別強硬,此乃因開春以後,北京有意全面恢復兩岸交流與合作的政策有關。只是在人員的布署方面,確實比以往強化許多,因而必定用力較大,乃此次的特色。










【專家之眼】從全動法與日經爭議 看蔡政府的備戰兒戲


2023-03-07 08:02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法,引發學生是否上戰場的爭議。圖為2022年漢光演習。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周邊小國多盡力迴避美中衝突前提下,蔡政府抗中保台喊了這麼多年,帶領台人站在抗中第一線,但保台實力培養的如何?最近接連發生了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法與《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軍「共諜太多」爭議兩事,讓人看破政客無心保台的手腳。

面對險惡環境,蔡政府保台所為應該是盡量團結眾人,並且展示抵抗決心,才有嚇阻敵人可能,但結果卻是反其道而行。首先是《日經》報導台軍「共諜太多」爭議。

該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台軍軍官和高級幹部仍以外省人居多,歷屆國防部長也幾乎被外省人壟斷。知情人士稱,這樣的軍隊不可能在緊急情況下與中國作戰。並說大約9成的高級軍官在退役後都去了中國;他們提供情報以換取金錢,腐敗已成為常態。

《日經》過去並非隨便亂講話的媒體,報導必有所本。外界該問的是,他們訪問了哪些權威消息來源,讓他們做出如此離譜報導?媒體會保護消息來源,外界恐怕無法得知,但綠委卻在這時跳出來,增添外界想像空間。

四綠委在立院提案,要求退輔會徹查退役軍士官是否有洩密情事。立委表示,提案就是要拿出證據還退役軍士官清白,「共諜才是打擊國軍士氣的老鼠屎」,不查反而「犧牲退役軍士官證明清白的機會,成為共諜幫兇」。

這是政治動作,因為退輔會沒有權力人力查退役軍士官是否洩密。而立委們解釋提案理由不可思議之處在於,路上抓個人說他是小偷,還要他證明他不是。背後還有個政治意義是,經過這麼多年民主洗禮,綠營仍在黨外時期汙名外省人與軍隊身分的舊論述打轉。不知道民進黨裡平時為表效忠,常對中國元素喊打喊殺的外省人是否覺得恐懼,而自認為國家做事的軍人,乃至於其他有類似情況的部會身分,現在會怎麼想他們的長官。

讓社會互疑,是報導的惡劣影響。至於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改引起的爭議,則暴露出政客對戰爭的認識若非天真,就是企圖欺騙人民,並迴避領導人的責任。因為只要戰端一開,沒人能保證影響的範圍多大,但面對動員學生參戰的疑慮,陳建仁院長與蔡英文總統卻皆表示,政府不會讓孩子上戰場。

政府領導這番話,違背了自己對「全民國防」的定義,等於是避重就輕。政府作的官網說:「全民國防」是以軍民一體、文武合一的形式,不分前後方、平時戰時,將有形武力、民間可用資源與精神意志合而為一的總體國防力量。敵人在平時運用灰色地帶作戰,我方備戰就不可能分平戰時。

至於不分前後方,就是學生被造冊列管運用的體現。學生就算不靠近前線,也必然與支援戰事有關,敵人要癱瘓我作戰能力,當然可能把學生當成是目標之一。看看最近俄烏戰事進展,烏克蘭境內飛彈無人機橫飛,台灣這麼小,戰時更不可能有前後方之別。而俄羅斯作為侵略者,理論上可以控制戰事節奏。但在烏克蘭堅持下,他們也只能擴大動員。

負責任的政治人物要告訴人民現實。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蔣中正在江西廬山發表「對於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清楚表明:「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蔡政府沒這決心,是認為侵略者不堪一擊,還是隨時準備投降?

蔡政府不對學生上戰場事表明可能性,還有脫卸領導責任之嫌。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是常數,蔡政府任內升高兩岸敵意、修改全動法,下屆政府依法辦事,蔡政府有無責任?還是再說「2024後不是我的事」?台人面對可能的戰爭討論,應當要有更清楚認識才是。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創新與升級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393/web/ 

◆  糧油彈軍品 外島不容短缺
◆  幾天沒肉就抱怨 如此士氣…
◆  沙灘SOS 島內會不會發生
◆  以省籍裂解軍心 綠竟呼應操作
◆  想和平保台 賴不妨向馬請益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創新與升級
◆  發溫暖月票前 該做什麼
◆  美迫韓日言和 陸對北韓影響力提高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創新與升級


2023-03-07 00:58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創新是一個最響亮的名詞,很多人都鼓勵年輕人要有創新的能力。這當然是對的,創新是很重要的事,在學術界要寫一篇好的論文,總要有一些創新的觀念。因此,在學術界做研究必須講求創新,可是我們不必過問這個創新的觀念對人類的生活有無益處。

在工業上的創新,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新的觀念在實驗室裡也許可以做出來給人看,但是要做到能夠商業化,就要投入很長的時間和費用。更嚴重的是,即使做到了可以商業化的程度,仍然有銷路的問題。不是任何一個工業產品都是有銷路的,價格太貴可能因此乏人問津,用途太少也可能沒有銷路,所以很多有創意的工業產品,最後可能會銷聲匿跡的。

我在此提出一個升級的觀念,升級是專門為工業界說的。工業產品都有不同的級別,如果同樣是有關距離的感測器,有的精確度到微米,但有的精確度可以到毫米。所謂升級,就是將自己的工業產品級別往上升一層,舉幾個例子:

目前很多教堂用的琴是電子琴,電子琴是美國人發明的,當時是一個玩具,YAMAHA 將這個街頭可以買到的玩具變成非常好的工業產品。YAMAHA 並沒有創新,但是有升級的觀念,所以能夠有非常精采的成就。

再舉一個例子,有人發明了一種很特別的齒輪,可是始終未能商業化;也是一家日本公司買下這個專利,最後將這個齒輪變成為可用的零件,這也是升級。

從以上兩個例子看起來,應該知道工業上的升級是極為重要的。我國的工業已經有不錯的基礎,我們應該鼓勵工業界,使他們的產品精益求精,而不一定要新益求新。問題是,要將產品升級並非易事,企業不能要求工程師在短期內將產品升一級。將毫米級的產品升級到微米級已經不容易,要升級到奈米級,更是不容易;即使將三微米的精確度升級到二微米,也是極為困難的。

升級觀念應該是工學院教育的一部分,工學院的學生在學校裡不僅要知道某一種工業產品是如何製造的,更應該知道目前這類最新產品的規格;也要告訴學生,我國能做到哪一級。這種知識可以激勵學生的野心,將來也會想知道,究竟是用哪一種方法來改進產品。

我國很多公司已經有升級的觀念,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工業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對岸也重視工業上產品的進步。希望政府能夠幫助企業界,使他們可以有足夠的經費做長期的研究和發展,而不一定要空談創新。 











糧油彈軍品 外島不容短缺


2023-03-07 00:51  聯合報/ 黃立明/陸軍備役上校(台北市)
季青漫畫


退伍離開軍旅至今已近十五個年頭,昨天看到聯合報的獨家新聞,有關馬防部莒光地區因為運補問題,導致官兵無肉可吃,而在沙灘上寫字抗議,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一三五類軍品,簡要的說就是人吃的糧食、車吃的油料、武器吃的彈藥,這三樣東西是外島指揮官必須時刻了然於心的必需品。更何況外島地區的任務特性,原本就強調獨立固守,所以戰備庫存量絕對是十分充足。我個人在金門擔任連長兩年、烈嶼擔任營長兩年,戰備庫房除了油料是防區統一控管之外,舉凡糧秣(罐頭)、彈藥,都是層層把關,絕不容許有任何短缺問題。至於副食品採購,外島地區原本就是要在地補給;以肉類為例,即便不足,也有冷凍包裝的肉類可以取代,從來沒發生過那麼離譜的問題。

換一個角度來看,即便肉類供應不足,我記憶中的軍用罐頭,起碼就有牛肉罐、豬肉罐、肉鬆等等。當時在連長任內,因為是獨立連,我連上那兩位食勤兵弟兄,就常常在每周吃戰備時,靈活運用軍用罐頭,變化出牛肉麵、打拋豬肉燴飯等等。

更何況,獨立作戰,糧食運補不上本就正常,更是難得測試部隊如何因應的好機會。照理說,目前的外島應該都是志願役士兵,如果連這一點苦都要抗議,那萬一有一天解放軍封鎖航道,餓肚皮一個月,是否就要不戰而降呢?這問題值得當政者思考!











幾天沒肉就抱怨 如此士氣…


2023-03-07 00:52  聯合報/ 姚陳秀/前亮島預官排長(台北市)


昨天傍晚與妻攜手到中正紀念堂散心,剛好遇到降旗時刻,現場許多遊客自發聚集到國旗台前,在國旗歌聲中國旗冉冉降下,我與妻不自主的放嗓高唱國旗歌並行禮致敬。

四十多年前戍守馬祖亮島的情景浮現腦海,猶記得當年亮島生存條件雖然非常艱苦,卻是同島一命士氣高昂。亮島中央的升旗台是我擔任排長的守備區,戍守亮島一年期間每天都是由我排負責升降國旗;旗在島在,旗倒島亡,守護島上這面國旗就是長官交付我排的唯一使命。

亮島是面積只有零點四二平方公里的孤絕小島,沒水沒電沒有居民,幾塊木板搭成的簡易廁所,風大時小便會被逆吹搞得滿身尿水,大便時蹲在滿是白蛆的木板上,蹲完廁所還要脫鞋倒掉鑽進鞋縫的蛆蟲。

當年島上沒水種菜,也沒有足夠的廚餘養豬,軍方登陸艇三個月才補給一次,民間補給的小漁船基本上一個月來一次,遇到風浪稍大就取消補給。

島上沒電無法儲存生鮮食物,所有的副食全部是罐頭:牛肉罐、豬肉罐、酸菜罐、蘿蔔乾罐。海邊布滿地雷,四周是海卻無魚可吃。常吃芝麻飯(糙米加抓不完的米蟲煮的飯)、灰饅頭(過期變質麵粉做的饅頭),只有運補船來的那幾天才吃得到新鮮豬肉與蔬果。

猶記當時生活條件極端艱苦,但軍心士氣高昂,因為在當年兩岸劍拔弩張的軍事環境下,弟兄們都能體認唯有守住金馬前線,才能給台灣鄉親安定的生活。

昨天在媒體上看到馬祖莒光的駐軍,因為幾天沒能吃到肉,就在沙灘上寫下「馬防部伙房沒有肉,阿兵哥肚子餓只能吃泡麵、罐頭」的報導,心中實在百感交集。當年個人戍守亮島近一年期間,真正吃到新鮮食材恐怕不到十次,因為弟兄們都能體諒艱困地區運補實在困難,所以弟兄們都是「只怨天候」而「不尤人物」。

當然時空背景不同,針對這次莒光艱困地區運補作業,軍方確是有檢討改進的必要;但應檢討改進的不只是運補技術與物資層面,更應檢討的是國防部怎會培養出這麼一群才幾天沒吃到鮮肉,就抱怨的天兵?如此的軍心士氣怎能保家衛國?難道保衛國家還需要動員我們這群年近七旬、扛不動槍砲只拿得動掃帚的白髮老兵嗎?真是天佑台灣啊!











沙灘SOS 島內會不會發生


2023-03-07 00:52  聯合報/ 趙興鵬/前國軍心戰總隊駐韓顧問(台北市)
疑似馬祖駐軍在沙灘上寫下「馬防部伙房都沒肉,肚子餓只能吃罐頭」等「求救」字樣。圖/取自陳竑任臉書


前線馬祖莒光離島傳出存糧不足,只吃罐頭,除有部分官兵在臉書發文抱怨,還在沙灘寫上「馬防部伙房沒有肉,阿兵哥肚子餓只能吃泡麵、罐頭」的求救信號。

當然,這個沙灘上的 SOS,讓我們體察出一個結論:民進黨政府對金馬外島的重視,不如國民黨政府兩蔣時期,竟然會在與對岸最近距離的前線,發生嚴重的後勤補給問題

雖然現在金馬外島的戰略地位,因科技發達,加上對岸軍力提升,已失去遏阻共軍東出突破海峽的作用,但象徵意義仍然絲毫沒有減損,「外島有事,台灣有事」、「馬祖有事,台北有事」、「金門有事,高雄有事」,不能大意。

但令人擔心的是,馬祖因氣候因素兩周無法船運補給,就出現斷糧危機;試問,若發生在台灣本島,被中共封鎖演習兩周,是不是一如馬祖?不但出現斷糧,還有斷電、斷氣危機?更不要說大陸還沒封鎖,即缺蛋到不行?這恐怕才是執政黨要深思的問題,台灣要不要跟大陸非來一個對抗到你死我活不可?

孫子兵法九變》:「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當人們及媒體注意到馬祖缺肉,除了想到國軍統帥只曉得聽從美國建議,不停買軍火,把台灣打造成刺蝟島外;若共軍封鎖台灣,蔡英文有沒有做好戰略後勤部署

透過這件事,老百姓想到的應該不只是衛戍馬祖的國軍袍澤,更想到台灣的未來。台灣有沒有做好「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沙灘上的 SOS,恐不只是馬祖在呼救,也是台灣在呼救。











以省籍裂解軍心 綠竟呼應操作


2023-03-07 00:49  聯合報/ 黃聰哲/自由業(雲縣西螺)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九成台灣軍官退役後前往中國提供情報換取金錢,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右)提出質詢,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左)指責日媒報導是「胡說八道」。圖/取材立法院直播


軍事是國家安全的基礎,而軍事的核心就在軍人;軍人願效命沙場、嚴守作戰紀律的根本在於榮譽,踐踏軍人榮譽所產生的骨牌效應,直逼國家安危。言語祅祥,眾口相惑,最傷軍人尊嚴士氣。

中華民國的軍隊已國家化,權柄完全在三軍統帥手中,豈容外媒引不具名人士在未經求證下說三道四?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稱「高達九成台灣軍官以提供國軍情報換取金錢」,其目的難窺其究竟。相關單位不知抗議,任其唾沫自乾,竟有綠委配合提議,要求退輔會徹查近五年退役軍士官是否真有「一退伍就當共諜」情事;國軍在小英統帥之下,未知的真面目果真如此醜陋,責任在誰?

「台灣軍隊幹部仍以外省人居多,歷屆國防部長也幾乎被外省人壟斷」一說,將省籍情節帶入軍中,政治操弄分裂社會,無異挑撥割裂。依憲法及法律規定,國防部長及將官之任命權力皆源於總統;自李登輝起已民選出三位本省籍總統,國家安全是以人才還是以省籍為考量?

記得巴黎凱旋門正下方的無名戰士墓,墓誌銘寫著「這裡安息的是為國犧牲的法國軍人」,墓前有一盞永不滅的火焰。澳洲布里斯本有座紀念塔,也有一直點燃著的火柱,兩者皆是象徵軍人精神永不熄。在綠委眼中,古寧頭戰役及八二三砲戰卻是「為國民黨而戰」,軍人是英魂還是遊魂?

汙衊軍魂、羞辱退伍軍人榮譽,以省籍情結裂解軍中團結;綠營及上位者若不知警覺,尚且暗中呼應操作,無異是在刨挖國之根基。













想和平保台 賴不妨向馬請益


2023-03-07 00:48  聯合報/ 羅智強/總統府前副秘書長(台北市)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在多個場合重申蔡總統「四個堅持」以及他「和平保台」的主張。記者陳正興/攝影


蔡政府延長役男役期為一年,還欲修《全動法》對十六歲以上學生「動員造冊」,支援戰時軍需生產。繼日本討論自台撤僑計畫,近日也傳出美國在台協會以應對自然災害為由,提醒美僑做好撤僑準備。兩岸關係外弛內張,兵凶戰危情勢緊張,尤其凸顯賴清德所提「和平保台」的蒼白無力。

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蔡英文宣布參選總統,她提出的兩岸政策是「維持現狀」。蔡英文沒有告訴大家要如何維持兩岸現狀,也果然維持不了現狀,她上任後兩岸關係跌入谷底,台灣的國際空間更大幅倒退。

九合一選舉大敗,接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喊出「和平保台」,並以蔡英文的「四個堅持」作為面對兩岸議題的基調。但跟蔡英文一樣,賴清德只有辭藻響亮的空話,提不出如何實踐「和平保台」的可行路徑,以及怎麼在保台之前,先保住和平。

其實,無論是「維持現狀」或是「和平保台」,早有成功範例。馬英九執政八年,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與中國大陸和平交流,拓展台灣國際發展空間。兩岸不但簽署廿三項協議,我國也與紐西蘭、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台灣重返世界衛生大會(WHA)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在外交休兵下,對岸也未挖我邦交國牆腳。兩岸和解的制度化,開啟了六十來台海最和平、區域最穩定的時代。

蔡英文上任後改變認同九二共識的現狀,兩岸關係驟變。台灣不但無法參加 WHA 和 ICAO,也未能與任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簽署 FTA,邦交國更由廿二個減少到十四個。蔡英文拿不出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還把台灣捲入美中爭鬥,大陸軍機頻頻擾台,海峽中線不復存在,台海成為地表最危險之處,和平危在旦夕。

任何一位想競逐大位者,都不能無視台灣所處的兩岸僵局及國際困境。賴清德「蔡規賴隨」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應提出能帶領台灣走出僵局、突破困境的可行論述;清楚解釋,以奉行「兩國論」為核心的「四個堅持」,要如何「和平保台」?

馬英九日前呼籲,如果蔡英文拿不出取代九二共識的方案,希望她能回到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競選時喊出的「維持現狀」,因為那時候的現狀是有九二共識,而他為此願意再當一次「馬維拉」。馬英九的呼籲,相信同樣適用於賴清德。想要和平保台,賴清德不妨好好向馬英九請益,他也一定願意傾囊相授,再當一次「馬維拉」。













發溫暖月票前 該做什麼


2023-03-07 00:55  聯合報/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交通部公布通勤月票補助方案,將因地制宜視各生活圈或縣市需求,分採單一訂價,或城際通勤、都市內通勤。記者黃仲裕/攝影


二月廿三日行政院會通過「促進公共運輸使用方案」。在三個生活圈推動通勤月票,以優惠價格讓民眾卅天內可以無限次搭乘生活圈公車、客運、捷運、台鐵和公共自行車。月票價格各區有異,預定七月實施。

政府願意花錢(約二百億元)持續(三年)補貼遠距通勤族和高使用(吃到飽)客群,初看,安全減碳,溫暖周到,大家歡喜。實際上應該還有不少疑慮,要不然這麼普送溫情的好事得拖到七月才執行,等四個月,暖度變冷不是太可惜了嗎?

第一個疑慮相信是財務,所謂「補貼月票」,任憑地方大方照顧,到底要花多少錢?從雙北擴大到桃基,通勤距離變長,乘客自付票價卻降低(一,二八○元降為一,二○○元),違背了月票定價邏輯,加大補助x擴大客群,北區補貼費必定大幅成長!

南部生活圈沒有足夠跨區通勤資料,就隨口訂為高屏九九九元,高雄市內三九九,台南市內二九九元。中彰投首長還沒喊價晒愛心,只怕會出更低價格。中南區補助款也隨喊而漲。這是什麼政策呢?大家一路開低價做好人,一不小心眼前編的二百億元就不夠,到時候會不會像觀光基金補貼旅遊業,專款快速用光,產業還是低迷?

第二個麻煩是如何讓運輸業動員起來。當月票定價隨口喊,與運送成本無關,與乘客分布無關時,營運者不知道要如何因應?照道理,只有加密班次、提高轉乘優惠,才有機會轉移私人交通量,也才是二百億元的政策目的。然而這些提振服務的作為需要完整運輸資訊才能規畫,所需經費又沒有在月票方案中估列,業者不會也不想傷腦筋調整服務,乾脆坐領大筆補貼金。

第三個困難是乘客端的辨識。擴大照顧下各地、各種旅次的乘客都想受惠。於是乘客要分類,縣市要協調,票證要設計,驗票系統要整合,在在都是麻煩事。

而更困擾的是:這個方案感性上手,但如何下車?各生活圈都沒有基年資料,就沒辦法衡量月票方案的效果。就算財務沒透支,三年後怎麼判斷要不要續辦?有首長建議不要再用特別預算,納編為常態公務預算。這是把溫暖照顧專案,轉換為另一回合地方財務分攤爭奪戰,政治複雜度可想而知。

綜上,「月票方案」立意良善,溫暖遞送,應該要鼓掌歡迎。但是快速決策下,方法不合理、目標不明確、執行難監督,諸多困難已經浮現,必須把握未來四個月重擬執行計畫。謹建議如下:一、交通部一個月內撥款評估三大生活圈公運現況和整合方案;二、地方政府(和業者)三個月內針對主要走廊公運服務水準(通勤時間)研提三年改善計畫(如:每年降低十五%);三、財主單位對公共交通間轉乘優惠另編經費,不宜由業者負擔;四、公運主管機關主動預告相關業者運價審議時程;五、各業者兩個月內提出促進乘客回流優惠措施(如贈送計步器、月票客健檢抽獎等)。

政院通過的月票政策立基福利照顧,是財政措施,不是交通改善。請把握這四個月時間,回歸交通思維,釐清政策目標,產官民合作,讓二百億元的盛情送對人,溫情生動力。人助互助,扭轉台灣公共運輸的新局面!












美迫韓日言和 陸對北韓影響力提高


2023-03-07 00:54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韓國總統尹錫悅透過三月一日抗日獨立紀念日大會上的致詞,向日本表達改善兩國關係,指出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和北韓的嚴重安全威脅下,韓美日三國的合作比任何時期都重要。

自去年五月尹錫悅政府上任以來,致力於重建與恢復韓美關係和韓日關係有目共睹。美國總統拜登率先訪韓,將文在寅前政府停辦的美韓定期聯合軍演不僅重新展開,並且擴大舉行,也將日軍納入,讓北韓不敢蠢蠢欲動。

美國的壓力促進韓日言和。川普前總統曾公開要求文在寅恢復《韓日軍事情報交流協定》,但文在寅在星州薩德軍事基地擴建上不讓步,並且廢棄朴槿惠與安倍晉三簽署的慰安婦賠償協定,迄今日本首相都對韓國破壞國際簽約如廢紙,心結揮之不去。

文在寅執政五年間韓日關係幾近冰冷。曾一度彼此報復,兩敗俱傷。前政府法務部長曹國領先唱「竹槍歌」,繼而展開「No Japan」活動,害得駐在首爾的日本有名店家關門出走。

因此,當韓國總統提出改善兩國關係時,日本首相反應冷淡,先要求韓國政府提出條件。

韓國外交部提出解決第二次大戰時期日本製鐵公司等強徵韓工賠償方案,日本則考慮邀請尹錫悅訪日或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五月在廣島舉行的 G7 首腦會議。雙方禮尚往來,堪稱善意十足。

韓日關係不斷惡性循環的主要原因是,韓國政治人物喜歡煽風點火。反對黨方面就對尹錫悅提出批評,認為沒有道歉和賠償的「合作夥伴」言行屬於「親日」,立即扣上「道地倭寇」罪名。

此刻,最吃醋的是中共環球時報指出,韓國過去採取「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平衡外交,現在,尹錫悅完全依賴美日。暗示韓國將面對北韓的武嚇及經濟衰退。

看來,韓國緊握美日,中共對北韓的影響力愈來愈高東北亞的不穩定局勢恐怕也會水漲船高



陳冲/全球化未亡 只是隱姓埋名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冲/全球化未亡 只是隱姓埋名
◆  方祖涵/玩笑尺度,該由誰決定?







陳冲/全球化未亡 只是隱姓埋名


2023-03-07 01:02  聯合報/陳冲(作者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致詞時感慨地說:「全球化幾乎已經死亡,自由貿易也幾乎消失。」紐約時報


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在美國致詞,講了句 The globalization is almost dead,震撼全世界。是耶非耶?

記得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我擔任證交所董事長,在中興大學以全球化為題發表演講,當時結語有兩點:其一,全球化尚未全球化,但反全球化早已全球化;其二,未來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必將走向 Glocalization。Glocalization 其實是Gloabal 加上 Local 的混合字,意思是全球化過程中,難免要向在地化妥協,不致有理論上全然平坦的世界。

自從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後,歐美政府及學者均大力鼓吹全球化,基於台灣可以從中沾光獲利,我心自亦嚮往之。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個人在舉目無一邦交國的情形下,當選 IAIS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首屆執行理事,即拜當時全球化和解氣氛所賜。尤其是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經過長年談判諮商,台灣得以加入 WTO,挾全球化一詞,更增拓展對外經貿關係的使命。然而流年不利,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世貿組織在墨西哥舉行的多哈回合談判觸礁,各會員國心知肚明,多哈回合已實質失敗(果然二十年來除 low-hanging fruit 外,毫無寸進),WTO 貿易規則及爭端解決功能式微,乃紛紛自救,轉向努力簽訂 FTA。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之後迄今,全世界雙邊及多邊的 FTA 增加約六百個,而台灣受困於外交關係,成果有限,與經貿數字全然不成比例。舉世固然陷入「慢球化」的泥沼,台灣則更與全球化漸行漸遠。

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北京喊出和平崛起的口號後,反引發歐美戒心(歐美人對國際政治用 Rise 有不愉快經驗)。歐巴馬時代已顯示內心不安,此由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三月周小川在自家網站的金融文章,竟勞歐巴馬出面、上駟對下駟予以駁斥即可看出。繼任的川普,上任首日就退出 TPP,公開拒絕自由貿易,不諱言保護主義,甚至以民族主義自居;如有疑問,不妨看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英國經濟學人封面,赫然就是斗大的 The New Nationalism,並繪有吹奏軍樂小隊,為首者即為川普。在此氛圍下,全球化自然透不過氣來。

川普對 WTO  更是不假辭色。眾所周知,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有賴其 The Appellate Body(上訴法庭);該單位原有七名上訴法官,陸續退休至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尚有三人,仍勉可維持法定人數運作,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後不足三人。在採共識決的 WTO,因美國拒絕行使任命新法官同意權,更使 WTO 的第二大功能停擺,運作陷入僵局。原先各方對外交委員會出身的拜登,寄予厚望,但拜登上任後,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路線不變,而且變本加厲,除 AUKUS、QUAD、FOIP 外,更推出印太經濟架構(IPEF)、台美貿易倡議,皆屬 WTO 體制外的安排,更使 WTO almost dead。

自川普開始,保護主義當道,現在又加上長臂主義,地緣政治、經濟交互作用,供應鏈重組,科技/金融脫鉤,比較利益成為笑談;乃至於台灣半導體的重量級人物,居然在美國放言全球化瀕死,這是當年侈言 Glocalization 時沒有想到的境界。

今年初國際貨幣基金文件序言中有句話頗值玩味:After decades of increasing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world is facing the risk of fragmentation.譯其真意:經過長年的全球化,全世界已開始裂解。目前經貿官員對 IPEF、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洋洋得意如獲至寶;殊不知欠缺關稅安排的「豪華版」,只是為特定族類、特定利益量身訂做的玩物,已失全球化造福多數人類的初旨。

全球化一直命運多舛,由 Anti-globalization、Slowbalization、Deglobalization 等名詞演化,即不難看出。全球化 almost dead?不是!應該只是隱姓埋名或是改頭換面而已,新名字叫Geoeconomic fragm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