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

陳冲/全球化未亡 只是隱姓埋名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冲/全球化未亡 只是隱姓埋名
◆  方祖涵/玩笑尺度,該由誰決定?







陳冲/全球化未亡 只是隱姓埋名


2023-03-07 01:02  聯合報/陳冲(作者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致詞時感慨地說:「全球化幾乎已經死亡,自由貿易也幾乎消失。」紐約時報


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在美國致詞,講了句 The globalization is almost dead,震撼全世界。是耶非耶?

記得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我擔任證交所董事長,在中興大學以全球化為題發表演講,當時結語有兩點:其一,全球化尚未全球化,但反全球化早已全球化;其二,未來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必將走向 Glocalization。Glocalization 其實是Gloabal 加上 Local 的混合字,意思是全球化過程中,難免要向在地化妥協,不致有理論上全然平坦的世界。

自從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後,歐美政府及學者均大力鼓吹全球化,基於台灣可以從中沾光獲利,我心自亦嚮往之。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個人在舉目無一邦交國的情形下,當選 IAIS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首屆執行理事,即拜當時全球化和解氣氛所賜。尤其是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經過長年談判諮商,台灣得以加入 WTO,挾全球化一詞,更增拓展對外經貿關係的使命。然而流年不利,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世貿組織在墨西哥舉行的多哈回合談判觸礁,各會員國心知肚明,多哈回合已實質失敗(果然二十年來除 low-hanging fruit 外,毫無寸進),WTO 貿易規則及爭端解決功能式微,乃紛紛自救,轉向努力簽訂 FTA。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之後迄今,全世界雙邊及多邊的 FTA 增加約六百個,而台灣受困於外交關係,成果有限,與經貿數字全然不成比例。舉世固然陷入「慢球化」的泥沼,台灣則更與全球化漸行漸遠。

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北京喊出和平崛起的口號後,反引發歐美戒心(歐美人對國際政治用 Rise 有不愉快經驗)。歐巴馬時代已顯示內心不安,此由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三月周小川在自家網站的金融文章,竟勞歐巴馬出面、上駟對下駟予以駁斥即可看出。繼任的川普,上任首日就退出 TPP,公開拒絕自由貿易,不諱言保護主義,甚至以民族主義自居;如有疑問,不妨看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英國經濟學人封面,赫然就是斗大的 The New Nationalism,並繪有吹奏軍樂小隊,為首者即為川普。在此氛圍下,全球化自然透不過氣來。

川普對 WTO  更是不假辭色。眾所周知,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有賴其 The Appellate Body(上訴法庭);該單位原有七名上訴法官,陸續退休至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尚有三人,仍勉可維持法定人數運作,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後不足三人。在採共識決的 WTO,因美國拒絕行使任命新法官同意權,更使 WTO 的第二大功能停擺,運作陷入僵局。原先各方對外交委員會出身的拜登,寄予厚望,但拜登上任後,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路線不變,而且變本加厲,除 AUKUS、QUAD、FOIP 外,更推出印太經濟架構(IPEF)、台美貿易倡議,皆屬 WTO 體制外的安排,更使 WTO almost dead。

自川普開始,保護主義當道,現在又加上長臂主義,地緣政治、經濟交互作用,供應鏈重組,科技/金融脫鉤,比較利益成為笑談;乃至於台灣半導體的重量級人物,居然在美國放言全球化瀕死,這是當年侈言 Glocalization 時沒有想到的境界。

今年初國際貨幣基金文件序言中有句話頗值玩味:After decades of increasing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world is facing the risk of fragmentation.譯其真意:經過長年的全球化,全世界已開始裂解。目前經貿官員對 IPEF、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洋洋得意如獲至寶;殊不知欠缺關稅安排的「豪華版」,只是為特定族類、特定利益量身訂做的玩物,已失全球化造福多數人類的初旨。

全球化一直命運多舛,由 Anti-globalization、Slowbalization、Deglobalization 等名詞演化,即不難看出。全球化 almost dead?不是!應該只是隱姓埋名或是改頭換面而已,新名字叫Geoeconomic fragm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