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香港價值讓中國又愛又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4557/web/

◆  聯合報社論/王金平籌組「大聯盟」的夢想與機會
◆  聯合報黑白集/告人與不可告人
◆  經濟日報社論/香港價值讓中國又愛又恨






經濟日報社論/香港價值讓中國又愛又恨


2019-09-09 23: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香港反送中運動已歷時五個月餘,引起國際社會對香港局勢的高度關注。而相較於中國其他地區的反政府運動,北京政府對香港「頗有耐性」。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上周也終於對反送中運動的五大訴求之一做出「正面回應」,即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畢竟,對中國大陸而言,香港不僅是個特區,也是中國資本市場與西方資金的緩衝地帶,更是中國邁向世界大國、擴大其政經影響力的重要渠道,要對它下重手前自然會多所顧慮。
具體地說,即使中國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世界最大出口國,但在其特有的政治體制下,中國經濟仍受到高度管制,國有企業占比甚高,資本市場開放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南美洲債信危機、東南亞金融風暴都印證了長期受管制的開發中國家,若貿然推動市場開放必受重創。那麼,中國式的資本經濟究竟該如何與西方對接?
香港,就是那個萬中選一的答案
早在民國86年(1997年)主權回歸之前,與西方經貿體制緊密接軌的香港,就是重要的國際商貿及資金港埠,深受世界信賴。
於是,近20多年來,中國政府將香港作為經濟與金融開放的試點地區,除了漸次允許部分中國企業在港上市外(民國107年(2018年)中國企業在港掛牌數續創歷史新高),又責成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簽署清算協議,並開放民間銀行可互相清算,使人民幣離岸匯率成形,為人民幣國際化暖身。民國102年(2013年)後,中國政府更陸續開放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逐步打造讓中國股、債市場大展身手的條件
中國費心地運用「一國兩制」的優勢,將香港打造成西方進入中國的門戶,也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大門,無非是要向全球證明中國可以是世界經濟的信實領導者而非破壞者,此舉也確實取得成效。
例如過去中國數度遭MSCI新興市場指數拒於門外,但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陸續開放,外資可透過香港自由買賣陸股,促成中國股市最終可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又或是民國107年(2018年)中國高達1,349億美元的外人直接投資(FDI)中,就有899億美元(約66.6%是從香港進入中國。同時,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資料顯示,民國107年(2018年)底在香港或透過香港完成的離岸人民幣交易占比達76.3%,人民幣在全球貨幣支付比例也升至2.07%等,都可見證香港對中國的莫大貢獻
然而,反送中運動卻凸顯出在中國政經不分家下,《香港基本法所確保的香港特殊地位與經濟繁榮,恐仍是以服務中國政治目的為主。像是中國對包含匯豐銀行在內的多家國際企業進行干預,如今年8月,國泰航空內部公告明令禁止員工參與集會遊行後,包含行政總裁在內的三名高級主管相繼去職;主掌港幣發行的匯豐銀行控股集團,也有三位高級管理人員離職;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資誠(PwC)也發表聲明,表明員工的政治立場並不代表公司立場。
至此,國際社會及外國企業對於香港能否持續落實一國兩制的質疑高漲,過去外國企業透過香港獨立的金融與經營地位,和中國市場巧妙平衡的互利模式,也逐漸出現信任危機。這從反送中運動升溫後,今年第2季末起北向的滬股通和深股通資金均見明顯下滑,7、8月單月平均北向資金僅7,857億人民幣,明顯低於第2季的月平均8,941億人民幣。今年7月,在香港或透過香港完成的離岸人民幣交易占比降至72.5%,以及人民幣在全球貨幣支付比例降至1.8%,排名被加幣超越,可見一斑。
由此可知,北京政府對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尚有耐性」,固然有政治考量,卻也是體認到香港對自己在經濟金融層面上的重要性
只是,當中國對香港的「一國兩制」已在國際間逐步產生信心危機後,北京政府要讓各界再如以往般相信香港,恐非易事。








聯合報黑白集/告人與不可告人


2019-09-10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的博士學位遭質疑造假,府發言人直批假議題,並將採取法律行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府祕書長陳菊,和英系要角陳明文,最近各為了不同原因「告人」。他們都說要以訟止謗」,但這幾個案子明明都很容易澄清,堅持走上法院,是「以訟止謗」,還是「以訟止血」?
陳菊為了高雄氣爆案的善款使用,提告質疑的國民黨立委。她在臉書花了許多篇幅談自己多麼高標準,談經費使用經過審核,談自己遭到抹黑,卻隻字不提善款是否拿去補助買文具、出國,不談自己當初在相關會議上的角色,豈不怪哉?
至於高鐵上的三百萬疑雲,在蔡英文要求「持續釋疑」後,陳明文終於開記者會「澄清」。結果卻拿了自家監視器照片,說錢是銀行領出給兒子創業用,但提款紀錄卻不公開,只說「交給司法」。若真的沒問題,把資料攤開給外界檢驗,應該更能有效澄清吧!
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案更離譜。有人跑去英國翻了論文,列出疑點;但蔡總統從頭到尾只有一招回應:「有畢業證書為證」。至於其指導教授、以博士身分投稿與實際拿到學位的時間落差、論文內容等諸多疑問,均避而不談。若真要止謗,只要拿出論文或解禁閱覽限制即可解套,但她卻堅持提告,讓人無法理解。
告人是個人的權利,但如果「告人」是因為「不可告人」,那事情就耐人尋味。三個人的事原本可以簡單說清楚,蔡英文、陳菊和陳明文卻都選擇告人」,說穿了,都是用司法手段來嚇阻質疑,規避說明的責任罷了







聯合報社論/王金平籌組「大聯盟」的夢想與機會


2019-09-10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中)表示,拋出籌組「大聯盟」構想是回應民間的期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郭柯王結盟」的八月大戲遲遲未見續集,隨後傳出郭台銘將朝「獨立參選」規畫,三人結盟破局之說甚囂塵上。近日傳出王金平有意籌組一個「大聯盟」,結合親民黨、國會政黨聯盟及其他「第三勢力」共同推動台灣民主。由此看來,王金平參選總統的意志仍極堅決;但他籌組「大聯盟」成功的機會有多大,與柯文哲的「民眾黨」標榜的第三勢力有無合作空間,皆頗受關注。
不可否認,「第三勢力」目前已成為民國109年(二○二○)大選的一個重要想像與變數。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民進黨過去三年多的「完全執政」無法展現執政能力,卻因行政霸道及立法顢頇造成民主倒退;與此同時,藍營的在野監督也無法讓人滿意。第二,上屆大選崛起的第三大黨「時代力量」因內訌而分裂,留下了可以取代的空間。第三,由柯文哲的「白色力量」蛻變而來的民眾黨,在政治光譜上占有一隅,只待選舉試煉看看能否取得足夠的發展機會。
然而,對於所謂的第三勢力,各方所抱持的想像卻大不相同。其中一類,覬覦的是總統大位,希望一戰而奪得執政大權;另一類則著眼於國會席次,希望成為關鍵少數,在藍綠之間左右大局。前者,如郭台銘和王金平皆存此打算;後者,如時代力量及民眾黨等。事實上,稍早柯文哲亦有意親自攻取大位,因民調不如預期,遂退而求其次改為組黨;但仍試圖透過與郭王的結盟,使選票的效果極大化。
問題在於,第三勢力的想像藍圖雖然宏大,但一旦要具體化為個別政治人物及政治勢力的合縱連橫,便難免七折八扣,美好的想像便會出現裂痕或鴻溝。郭柯王的結盟遲遲未能推出第二集,原因就在三個人都要當「第一男主角」,沒有人願意屈居副手,也因此難以形成互利共生的聯盟。
王金平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他過去在藍營的大老資歷,和與地方派系斬不斷的黑金色彩,似難以支撐其第三勢力形象。也因此,柯文哲對於與他的結盟並不積極,甚至表現得相當冷淡。而對郭台銘而言,若由王金平出任其副手,也未必有加分作用。更何況,王金平自認秉承「天命」要角逐大位,亦無屈居副手的意願。在進退失據的情況下,王金平籌建「大聯盟」遂成了他最後一步棋,試圖藉由其縱橫政壇數十年的人脈,拉攏宋楚瑜的親民黨、妙天的國會政黨聯盟為其後盾,以壯大自己的聲勢,並提高後續整合及交換的籌碼。
王金平對「大聯盟」的說明是:民眾認為現在台灣兩大黨都不值得他們信賴和期待,因此「他們期待有一個大聯盟的產生」,希望這是順天應人、應運而生的一個組織。此一說法,符合王金平一向充滿禪意的玄虛表述,也掩不住他追逐大權的不死夢想。然而,最近就連他「死忠兼換帖」的道友顏清標都公開呼籲他「以大局為重」,「以偉大的團結精神幫助國民黨勝選」。可見,在他多年來玩弄權力槓桿翻雲覆雨之後,許多藍軍同志再也受不了他的操弄了
當外界等著看郭台銘會不會在中秋節逕自宣布參選,另外一個有待觀察的重點,就是王金平的「大聯盟」之夢有多少實現的機會。事實上,僅看郭柯王結盟的發展,正如先前我們評論過的「一山不容三虎」,三個都要爭做「山大王」的人,無論如何很難達成真正的合作。王金平新提出的「大聯盟」,恐怕只是柯文哲所謂「狐狸」的狡計,是為延長自己入局或攪局的時程,增加談判籌碼罷了。
客觀而論,王金平的大聯盟成形的機會不大,至少難以組成堪稱為「大」的聯盟,主因在他個人的主客觀條件限制,難以成其大。然而,這並不表示國民黨可以漠視王金平的存在;多年來他未成就什麼大局,但每每破壞拖垮局面的作用卻很強

【重磅快評】郭柯王幕僚突襲中選會能為郭台銘暖場嗎

◆  【即時短評】為了百年大計 何以急著宣布?
◆  【重磅快評】郭柯王幕僚突襲中選會能為郭台銘暖場嗎

◆  【即時短評】扁屢踩紅線 中監兩套標準司法威信掃地
◆  【重磅快評】這一小時真要命 韓國瑜大進場後的下一題
◆  【即時短評】韓國瑜是「整合不利」或「選擇隊形」?
◆  【即時短評】韓國瑜向郭台銘宣戰「我準備好了」







【重磅快評】郭柯王幕僚突襲中選會能為郭台銘暖場嗎


2019-09-10 18:03 聯合報  主筆室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是否獨立參選總統未定,下午台北市府顧問蔡壁如(左二)、郭辦發言人蔡沁瑜(右二)和王金平新聞秘書林思慧(右一)一同前往中選會了解連署事宜。記者陳柏亨/攝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受訪,被主持人問到如果郭台銘不選,「你是不是有可能去選?」,柯答稱「輪到我天人交戰」;今天郭台銘幕僚蔡沁瑜、柯市府顧問蔡壁如王金平秘書林思慧相偕走進中選會,儘管她們說此行只是幕僚作業,最後參選與否仍由郭決定,但肯定的是,柯文哲不必受天人交戰的折磨了。    
明年總統選舉獨立參選人的連署登記至9月17日截止,眼看只剩一個星期,郭柯民調持續下滑,加上時間逼近,郭台銘及柯文哲的壓力都大到爆鍋;郭台銘猶可神隱,柯文哲不清楚郭台銘的進度,還要擔心民眾黨找不到立委人選,每天被媒體堵訪,管不住嘴巴的他頻頻失言,也讓郭陣營一併捏把冷汗。    
在郭台銘作出參選與否的決定之前,郭陣營當然不希望選舉合作伙伴柯文哲一再失分,藉中秋起義之名拋出月餅怎麼送 、要不要夾紙條等題材,其實意在救援,希望柯文哲別再凸槌;柯文哲受訪吐出「天人交戰」,其實是內心真實寫照,今天三方幕僚一起去中選會,也算讓柯文哲的心稍稍安頓。
今天郭柯王三方幕僚赴中選會,其實還有兩個宣示意義,第一,除了郭柯之外,一直被忽略王金平其實並沒有離開,也就是說,儘管王金平近來大動作宣稱要籌組「大聯盟」,與民眾黨標榜的第三勢力有無合作空間?其實都不重要,重點是郭柯王還是一起行動,三人合作關係不變。
其次, 三方幕僚赴中選會屬「突襲」性質,事先沒有連絡,顯然是臨時安排的行動,除了要讓柯文哲感覺郭台銘參選有進度之外,其實韓國瑜的新北造勢成功也給郭陣營一定壓力,現今藍綠確實無人有這樣龐大的動員能量,郭台銘說拚場不如拚世界冠軍」,雖酸味溢表,但還是得為競選團隊打打氣,畢竟在郭台銘思考期間,郭損失的不只時間成本,參選正當性也點滴流失,柯文哲的嘴巴真是一點也幫不上忙。 
不過,郭柯王三方幕僚赴中選會,引來媒體鎂光燈,炒熱了新聞,也把郭台銘往參選的方向再次推移,郭台銘似乎更加回不去了;在柯文哲唱了一個多月的獨角戲之後,暖過的場子逐漸冷卻,郭台銘17日前的出場秀能不能喚回抽腿的觀眾,還要看他能搬出什麼戲碼,如果了無新義,最後還是要曲終人散的。







【即時短評】為了百年大計 何以急著宣布?


2019-09-10 22:09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用撞球桿講解高鐵南延方案。 記者劉學聖/攝影

行政院蘇貞昌今天在屏東宣布高鐵延伸到屏東」,強調不是為一時的選舉,是為台灣的百年大計,要打通台灣交通任督二脈」,西部高鐵、東部快鐵提升台灣競爭力。民眾當然樂見政府為國家建設提出長遠計畫,但若是為了「百年大計」,何以搶在審查會議定案之前就急著宣布?
屏東人期盼高鐵的心情,外界不難想像若如行政院官員所說,「環島鐵路網是政府的既定政策,更該從台灣交通長遠發展的大戰略,及早擘畫
政府也不是刻意忽視屏東人的權益,但高鐵南延案爭議多年,關鍵都卡在可行性評估」,效益過低是癥結所在。目前4條路線中,「左營案」及「燕巢案」都曾被交通部打回票,直到今年7月才又「再增新案」,讓高鐵南延再見曙光。
當時,交通部鐵道局長胡湘麟提到,「如果單純從屏東的運量來看,經濟與財務效益可行性沒有達到可接受標準」,「但如果從國土與區域發展的角度來思考,是不是應把這樣的政策考慮放進去」。這番話已被嗅出政策轉向的味道。鐵道局也新增「高雄案」和「小港潮州案」2個規畫案。
高鐵南延從過去礙於效益偏低而難延」,到納入國土與區域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無疑是國家交通戰略思維的重大轉變,其實值得肯定
但矛盾的是,若依蘇貞昌今天提到,「左營案拆遷的民宅較少,經費只有500多億元」,「高雄案及小港潮州案興建經費高,且需拆除的民宅多」,等於又繞回「成本」作為考量,再度陷入「效益」的舊思維。
這當然不是說高鐵南延不需考慮成本及效益,而是,既然為了「台灣的百年大計」,焉能不作更長遠、縝密的考量?否則,同樣花了巨額公帑完成高鐵南延,到底僅是為了滿足「屏東也有高鐵」的小確幸?或是構築讓高鐵延伸國境之南、甚至連通東部的大戰略
而當專家學者還有諸多意見,交通部第2次審查會議尚未討論之際,蘇揆急著向屏東鄉親報告好消息」,雖說「不是為選舉」,卻已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

聯合筆記/疾如風vs.慢郎中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4557/web/

◆  庶民吐怨氣 韓國瑜復活
◆  限制大一騎車? 讓他沒必要騎!
◆  補助買機車 鼓勵多騎車?
◆  再忙,也要陪孩子聊天
◆  性善?性惡?性私? OBike與UBike 一場真實的人性實驗
◆  美中之間 台須懂若即若離
◆  撒錢拉票 目無財政紀律法
◆  聯合筆記/疾如風vs.慢郎中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疾如風vs.慢郎中


2019-09-10 00:14 聯合報  蕭白雪
立委陳明文說明高鐵三百萬元事件,並出示住處監視器畫面,強調錢是從家中攜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司法機關到選舉前總是很忙,各種弊案常在選前引爆,候選人到地檢署、法院提告、開庭是常見畫面,但有些案件可以迅速結案,有些卻一拖再拖,到選完都沒答案,辦案單位速度要快、要慢都成關鍵。
國安私菸案爆發後,一個大學生不過是上網路貼張舊照片,詢問一名站在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身旁的男子是不是被押的吳宗憲,陳菊辦公室就發聲明要提告;三天後,刑事局馬上找上門,指他散布假訊息,男大生嚇得刪文並道歉,卻仍躲不過被函送的命運;幸好花蓮地院法官看完整個網路留言,認定這是言論自由範圍,裁定不罰
相較之下,陳明文的三百萬疑雲,執法單位態度就是一百八十度大差別,不管街頭巷尾如何討論三百萬的各種疑點,檢方一開始是不動如山,直到總統表態由司法釐清,該由台北或嘉義辦,高檢署才定調,距案發快一周,檢方才說要調監視影帶。
比起查辦對高層不利訊息的腳步,辦案機關對陳明文案的態度,簡直是疾如風與慢郎中的天差地別。
有法界人士形容,辦案時端看是選擇速辦、緩辦、擺著看著辦,有時就可預料出結果畢竟辦案人員的態度,往往直接影響最終認定箇中眉角,就看辦案者心領神會或其性格
比起立法院前秘書長林錫山,在高鐵上現金收賄被辦案人員全都錄,被傳有意問鼎未來立院龍頭的陳明文,在高鐵上遺失的三百萬故事,至今仍只見重重迷霧,構不構成犯罪是一回事,但司法、行政高層擺出來的態度卻是平添爭議。
越接近選舉,各方爆料總會陸續湧出,是真弊案還是抹黑烏賊戰,最後總免不了要進入司法解決;越是在這種關鍵時刻,執法人員到底是速辦還是緩辦,是悄悄辦或大張旗鼓辦,國家機器是依法行事還是因人設事,是大案小辦或小案大辦,終究都會被檢視
不管執政或在野,若自家人出事後,只知一味護航,摧毀的不只是人民的信任,還有司法公信。儘管最近很多人開玩笑國家機器最近很忙,但掌權者最好不要老把司法機關當政治提款機,否則,總有被提光的一天








庶民吐怨氣 韓國瑜復活


2019-09-10 00:31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漫畫/季青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在三重幸福水漾公園舉辦造勢晚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首場造勢大會,現場人氣鼎沸。面對連日來假民調和黑韓部隊窮追猛打,韓國瑜引用金庸筆下小說人物韋小寶教康熙皇帝說的庶民語言「他奶奶的」,並回嗆:儘管「放馬過來,恁爸等你」,讓韓粉們連日被黑的怨氣一吐為快,沉寂多時的韓式幽默再度復活!
韓國瑜的造勢演講,重申捍衛中華民國、維護中華文化、延續自由民主、莫忘世上苦人多四大國政主軸。面對黑韓網軍火力全開,當韓國瑜口中突然蹦出「他奶奶的」、「放馬過來,恁爸等你」等庶民語言,舞台上的前台北縣長周錫瑋、韓國瑜的另一半李佳芬當場笑彎了腰,台下觀眾更是笑到合不攏嘴,守在電視機前全程收看轉播的我,差點沒把剛喝進口的茶水噴灑一地。
韓國瑜打破歷來國民黨總統參選人傳統演講陳腔濫調的格局,跳脫照本宣科的制式刻板窠臼,演講內容這一番庶民言語,說到了市井小民的心坎裡,果真是「俗擱有力」接地氣。但在韓式幽默發酵的同時,卻也不禁讓人為韓國瑜捏一把冷汗。
韓國瑜「TNND」演講,會不會被有心人士刻意操作,惡意扭曲,擴大解讀,端視後續特定立場「綠媒」的評論分析角度。
事實上,相較於綠營名嘴鄭弘儀民國99年(二○一○年)底為參選台中市長的蘇嘉全站台助講,在講台上公然對馬英九總統飆出「XX娘」國罵。兩相對比,韓國瑜「TNND」演講,儼然小巫見大巫。
綜觀韓國瑜首場造勢大會「TNND」演講,讓韓粉和支持者大快人心,真是有夠庶民!去年參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彷彿又回來了。韓國瑜如果能秉持新北市首場造勢的節奏穩紮穩打,按既定步伐展開點、線、面串聯,選情應該可望猶如倒吃甘蔗。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持續觀望、蠢蠢欲動的郭台銘王金平,乃至於按兵不動的柯文哲,九月十七日最後攤牌日迫在眉睫,連一向最沉得住氣的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近日也禁不住重話暗批郭台銘不守信用,未遵守初選前支持勝出者的承諾。最後關頭,國民黨是否還有整合空間?藍軍支持者無不寄予高度期待,切莫讓親痛仇快!







限制大一騎車? 讓他沒必要騎!


2019-09-10 00:31 聯合報  慕容懷瑩/國立大學教職員工(台中市)

九月中旬開始各大學都進入開學的階段,報載教育部要求各大專校院鼓勵「增加限制新生騎車」的措施,作為加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的手段。因為統計顯示近十年每年都有超過百位大學生死於騎乘機車,而且以大學一年級的新生最多,這無疑是台灣社會的沉重損失。但教育部從天龍國的觀點提出限制新生騎車的措施,期能減少新生使用機車頻率,來降低學生死傷人數,如此作為卻是滑天下之大稽。
依據監察院一○五年三月的報告可以發現,教育部對學生交通事故傷亡人數統計數據與警政署提供之數據相差二萬多人,又未將學生交通事故發生時的運具態樣納入統計分析,所以交通事故統計數據存在相當大的黑數。因為目前A1死亡數字代表的是事故發生廿四小時內死亡的數字A2則是包含廿四小時之後的死傷數字教育部如願誠實公布學生交通事故A2數據,相信這個數字會更加的駭人聽聞
姑且不論教育部身為中央主管機關將「大學生當寶寶」教養的可議心態,台灣法律規範保障可以騎乘機車的年紀,卻遭各大學以行政措施限縮,無疑凸顯出教育主管機關法治觀念的薄弱,高年級學長可以申請停車證卻限制十八歲新生不准申請,如果這不是歧視,什麼才是歧視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的教育政策是不可能走得長遠的。學校不發給學生停車證,難道學生不會將機車偷偷停在校外嗎?如此一來,只是更加阻礙校園有效管理騎乘機車的學生罷了!是以循循善誘,輔以更有效益的配套措施才是正辦。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覺得沒必要騎車,因為諸多大學增購校車並搭配公車台灣好行巴士入校園,讓學生對外交通比騎車更便捷、安全,這些學校的學生近年來車禍數都大幅降低,甚至沒傳出學生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試問如果人人有免費的校車可以搭乘,還有哪個父母要掏出好幾萬元讓孩子買機車,然後還要一天到晚擔心孩子的安危?
問題源頭其實是在教育部自身,對於各大專院校的校車獎勵政策不足,加上開大學跟開便利商店一般氾濫,造成諸多大專院校位處偏遠根本沒有客運業者願意配合,此番限制大一新生騎車之亂的源頭其實是教育部本身,唯有通盤檢討政策的配套措施,方為國人之福











補助買機車 鼓勵多騎車?


2019-09-10 00:41 聯合報  魏世昌/工程師(宜蘭市)
政府鼓勵民眾換購電動機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陣子,交通部曾研議將機車考照年齡限制放寬,由現行規定的十八歲調降至十六歲,引發外界疑慮與批評,認為降低考照年齡,不僅與交通部這幾年積極推廣公共運輸的政策矛盾不說,也等於變相鼓勵青少年騎乘機車
然而近日政府大力補助機車汰舊換新,甚至對於新購電動機車,則免徵貨物稅,等於減輕機車族負擔,嚴格來說,這算不算也是一種只是變相減低了用車成本,其實還是鼓勵民眾騎機車呢?
行政院蘇貞昌表示,推行電動機車、汰換老舊機車是要「照顧肺葉」,但事實上,即令是提升機車燃油效率、符合最新環保標準的燃油機車,就減少空氣汙染排放,以及節能、降低碳排量而言,仍比不上讓人們選擇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步行或騎腳踏車等乾淨的交通方式。
政府與其補助購買機車,不如補助公共運輸系統,以倡導並推動綠色交通工具的好處。而且台灣機車密度高居全亞洲之冠,數量超過一千五百萬輛,機車意外事故每年更奪走近千條人命,其中未滿十八歲無照違規騎車的死亡率較其他年齡層高出十倍以上,故從另一角度而言,機車減量,不僅可以減緩交通壅塞問題,亦能挽救人命!









再忙,也要陪孩子聊天


2019-09-10 00:46 聯合報  張正正/教(彰縣北斗)
每到放學,安親班人員便會到校,接學童到安親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昨天「鑰匙兒童少了 上安親班多了 親子疏離問題依舊…」的報導,充分顯示出現今社會的嚴重問題家庭功能不彰
家庭功能應包含生育、情感、經濟、保護、教育、娛樂和宗教等層面,對照以往傳統社會家庭,雖然物質匱乏、父母教育程度多半不高,但以上的家庭功能卻得以充分發揮;而現今繁忙的社會,除了生育功能外,各種功能幾乎「外包」了。
尤其是情感與教育功能,很多家長迫於經濟壓力而抽不出時間,抑或擔心自身教育程度不高無法教導,甚至下班後只想休息而不願意陪子女寫功課,所以子女的作業幾乎全部交給安親班,充滿「功利主義」。
「作業寫完了沒?」、「今天考得怎樣?」、「爸,明天要交錢!」幾乎是親子疏離的現代社會中,最常、甚至唯一會在家庭出現的對話。
根據研究,家庭功能五個指標:適應度(煩惱得到滿意的幫助)、夥伴度(討論與分擔問題)、成長度(支持想做的事)、情感度(對情緒表示關心)、親密度(共度愉快的時光),近年來明顯下降。而家庭功能不彰就會進一步形成社會問題、甚至少子化國安問題
從舉目可見的安親班背後所隱含與衍生的家庭與社會問題,政府,您看到了嗎?您又做了哪些?而為人父母者,請一定要謹記:「再忙!也要陪孩子聊聊天!」







性善?性惡?性私? OBike與UBike 一場真實的人性實驗


2019-09-10 00:41 聯合報  過子庸/自由業(台北市)
oBike被隨意棄置路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自古以來爭論不休。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則提出「人性本惡」,人性善惡的爭論,迄今仍未有結論。
由於社會科學很難像自然科學一樣可以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所以社會科學家所提出的一些原則,常常無法獲得驗證,因而一直爭辯並無結論,人性的善惡就是其中之一。然而,現在有一個很好的實驗,或許可提供我們答案,這個實驗就是OBike與UBike。
OBike比UBike晚出現,OBike主要的特色在於提供騎士更方便的行動方式。當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出現時,在各國颳起一陣旋風,讓UBike備感威脅。當時有許多人認為,UBike會被OBike所取代,因為後者實在是太方便了。
但是事實勝於雄辯,幾年下來,OBike在世界各地紛紛鎩羽而歸。甚至包括台灣、澳洲在內,許多被認為公民素質較高的國家,OBike也都宣告失敗了。UBike與OBike之間的競爭,不但是一場商業模式的競爭,甚至是一次非常昂貴且難得的社會科學中有關人性的實驗,可以讓我們一窺人性的本質究竟為何。
有人認為OBike所以會失敗,乃是因為人民素質的問題,如台北市柯文哲就稱:「國人的水準足以使用UBike,但還沒到使用Obike的水準」。但是就連澳洲這個已開發國家,OBike亦無法生存,顯然主要問題並非人民素質的問題。筆者認為,OBike的失敗,歸根究柢在於人性
但我們不能就此下定論說「人性本惡」,一竿子打翻一條船,認為使用OBike的騎士本性都惡。其實OBike的失敗,乃是因為「人性本私」。一般人認為「私」具有負面的意涵,如我們常以「自私自利」一詞罵他人只顧自己。然而,「應該是一種中性及天性的表現,而無涉善惡之論
不要太苛責人性,因為一般人也都是先自利」,然後再利他」。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如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所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先下之樂而樂」的境界呢?
OBike與UBike之爭,提供了難得的人性實驗。OBike的立意雖然良善及創新,但是從「人性本私」的觀點來看,此商業模式注定要失敗。
而UBike之所以能夠打敗強敵OBike,就是有良好的管理機制。此機制不但對車輛進行管理外,無形中也對人性進行了管理。所以必須靠法律與規範,來強制限制人類的自私無限擴大。因為僅靠道德與教育,無法抑制人類的自私行為。君不見愛心傘常常不翼而飛,因為在無管理之下,大家常常將方便當作隨便,這也是「人性本私」又一項驗證。








美中之間 台須懂若即若離


2019-09-10 00:31 聯合報  楊鴻光/退役教官(台中市)
台灣在中美兩強中維持「若即若離」的模糊角色,才是最大的優勢。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七日拜讀聯合報社論「台灣未必有奧德修斯的好運」一文,個人認為台灣其實有奧德修斯所沒有的優勢,就是台灣是中美兩強所必須爭取的對象。
小國想要在大國環伺的環境中生存,最忌諱的就是把雞蛋都擺到一個籃子裡。很明顯的蔡英文已違反了這個定律,持續以「親美抗中」為治國路線,且樂此不疲。如何在兩大國中保持等距關係,左右逢源,這才是考驗領導人的智慧與決斷。
就美國而言,不論是歐巴馬政府的「重返亞洲戰略思維」,或是川普政府的「印太戰略」,台灣應該是扮演美方「有求於我,非我不可」的關鍵角色,否則美國的亞太政策便有瑕疵,而無法形成牽制中國的作用;和現在台灣如同行將溺水之人死命緊抱著美國救生圈不放的狀況,完全大異其趣。化被動為主動,轉劣勢為優勢,則不必事事任美國擺布,予取予求,形同傀儡。
中共而言,台灣「抗中」絕對是下下策,兩岸近在咫尺,在文化血緣、地理位置上來看都有唇齒相依,命運共同體的連結關係。所謂「敦親睦鄰,遠親不如近鄰」,這是平常人都知道的鐵律,何況是國家領導人;在「九二共識」的妥協下,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經貿關係,共存共榮,這是全體華人所樂見的,也是主政者必須審慎思考的大政方針。
英國歷史上兩次對華發動鴉片戰爭交大臣帕麥斯頓曾經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台灣如何在中美兩強中維持「若即若離,傾斜又平衡」的模糊角色,這才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撒錢拉票 目無財政紀律法


2019-09-10 00:14 聯合報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學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交通部長林佳龍宣布加速計程車汰舊換新的補助,補助的車齡資格也放寬為七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的日益迫近,交通部首先砸下卅六億元推出擴大秋冬國民旅遊獎助計畫,再由經濟部、教育部、文化部、農委會等十一個單位推出十億元秋冬國民旅遊獎助加碼。另外,交通部助旅遊業者貸款百億元;老舊計程車汰換補助,車齡放寬至七年以上就可申請,補助名額也從五千輛增至一萬輛。更可議的是,交通部六日又宣布,十月起將免徵遊覽車汽燃費一年,使政府一年將短收四點三五億元,此一作為,恐有違反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六條租稅優惠之擬訂,應舉行公聽會並提出稅式支出評估之規定,監察院實應即立案調查
又教育部學前教育經費暴增三百億元,補助娃娃車舊換新每輛卅萬元,在未來十年每年將耗費一點六億元;大學生住宿補貼、宿舍軟硬體設備更新,在未來五年將耗費五十億元。這些撒錢行政措施,年限超乎現時政府任期,是否符合預算法及今年四月十日公布施行的財政紀律法之規定,立法院不應坐視,而無所作為
另外,全台八十多萬公頃農地,約卅一點六萬公頃農地農用,農委會給予每年每公頃一萬元「農業環境基本給付」,需卅一點六億元;而目前加入農保的農民約一一一萬,其中請領老農津貼者約六十萬人,自明年一月起老農津貼也將提高至七,五五○元,耗費不少公款!
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全國農業會議周年」上宣布,合法承租公有河川地農民的繼承人,也可參加農保,也被學者批評在未建立行政可操作的農民認證標準前,在選舉前夕拋出這項政策,特別是農委會對這些繼承人數尚無統計的情形下,無非是選舉拉票作為!
再者,環保署淘汰老舊大型柴油車補助辦法,將耗費廿億元,交通部對計程車汰換,每車補助十五至卅五萬元,兩年約廿六億元的大量撒錢行政作為,是否符合行政程序法的平等原則、比例原則,以及大法官釋字第四四三號解釋理由書、釋字第六一四號解釋所稱,給付行政措施,應有法律或法律授權之命令為依據之必要規定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六條規定:「稅法或其他法律為特定政策所規定之租稅優惠,應明定實施年限並以達成合理之政策目的為限,不得過度」,目的就在保護全國納稅者之權利,但政府各部會在選前狂撒八百億元,實有違反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之意旨
又財政紀律法第六條也規定:「中央政府各級機關所提稅式支出法規,應確認未構成有害租稅慣例,並盤點運用業務主管政策工具之情形及執行結果,審慎評估延續或新增租稅優惠之必要性」,但政府各部會對此法律卻視若無睹,在選前所提各種稅式支出法規,在無新增租稅優惠之必要性,且已構成有害租稅慣例之情形下,監察院實應依財政紀律法第十七條,對公務員違反該法規定者,予以彈劾或糾舉

洪蘭/大腦是可能改變的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大腦是可能改變的
◆  王文華/你的「東北航道」在哪?

◆  王健壯/這麼多奇奇怪怪的司法作為
◆  周行一/文昌國小力除教育機會不均等
◆  馬凱/猛打萬禍之源-高房價
◆  謝哲青/機會 並不總是你認識的模樣
◆  盛治仁/自律才有真自由
◆  方祖涵/炸雞漢堡的政治口味
◆  嚴震生/美國金恩議員為何未被掃地出門?

◆  黃介正/哪裡來的「芒果乾」?







洪蘭/大腦是可能改變的


2019-09-10 00:14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大腦一直不停隨著環境的需求而改變,人是終身在適應環境的。圖為洪蘭教授多年前以「從腦科學談起」為題的演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街角碰到一位多年前教過的學生,她熱情地跟我打招呼,並介紹臉上掛著淺淺微笑的女孩是她的女兒,問我記不記得當年的小薇。我看了好生驚訝,因為她女兒出生時難產,是嚴重腦性麻痺,醫生說她這輩子不會叫媽媽、不會走路、不能自立,想不到醫生的話全部推翻了。她看到我驚訝的樣子,很驕傲地告訴我,醫生憑統計數字說話,母親憑愛推翻統計
原來生了這個孩子後,她便辭去教職,在家全心全意帶這個孩子,才二個月大,便抱去做水療,一切可能的復健都去做。復健是痛苦的,父母的毅力與堅持終於成就了今天輕微殘障的幸福女孩。
她告訴我常常會因為孩子哭鬧不肯復健而想放棄,但是看了我翻譯的《改變是大腦的天性》這本書後,裡面的實驗鼓勵她繼續做下去。我聽了很高興,台灣翻譯的稿費很少,翻譯也不算學術出版品,但是有幫助到需要的人,那就值得起早睡晚地去介紹新知進來。她走後,我腦海中浮現很多這種因父母不放棄而改變孩子一生的事蹟。
澳洲有個腦麻的孩子現在在開大卡車,他還有很多開大車的證照,這對一般人來說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但是他做到了。醫生跟他母親說的話,跟我學生聽到的很相似,「一輩子不能…」,但是他的母親說,或許別人不能,但是我的兒子一定能。
他從小對動的東西感興趣,他父親便在農場的空地教他開車,使他十六歲就拿到駕照,他會開耕耘機、堆高機、各種卡車。他母親說這孩子不肯放棄每一個小動作,做上千百萬遍,精熟了再做下一步。他說身體不聽話,就訓練到它聽話為止」,這是何等的毅力。他母親雖然不知道Doidge醫生寫的改變是大腦的天性》,但是她從經驗中,證實了大腦是可能改變的
很早以前,《讀者文摘》上也登過一位偉大的父親,把他患小兒麻痺症的女兒復健到不但能正常走路,還選上美國小姐。他把女兒放在廚房餐桌上,用熱毛巾敷腿拉筋,孩子痛得哭喊,他一邊流淚,一邊敷,最後孩子成功的會走路了。
也有一個重度自閉的孩子最後學會了說話,因為他的母親在餵他吃飯時,湯匙放進嘴裡,說「啊」,湯匙抽出來,說「媽」;「媽」這個字的發音每天做給他看,一天三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從二歲半餵到五歲,有一天,媽媽把湯匙抽出來時,孩子開口說「媽」,從那以後,這個孩子會說話。研究者訪問他的母親時,她只簡短說了一句「別人教她的孩子是一遍二遍,我教我的孩子是一萬遍二萬遍,我以萬為單位」,母愛的偉大創造了奇蹟
其實,大腦若不能改變,如何能使人類度過演化上各種艱苦的情境而存活到今天大腦是一直不停隨著環境的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的連接,人是終身在適應環境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腦海中一直浮出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是個榜樣,人類自強不息以跟上天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