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疾如風vs.慢郎中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4557/web/

◆  庶民吐怨氣 韓國瑜復活
◆  限制大一騎車? 讓他沒必要騎!
◆  補助買機車 鼓勵多騎車?
◆  再忙,也要陪孩子聊天
◆  性善?性惡?性私? OBike與UBike 一場真實的人性實驗
◆  美中之間 台須懂若即若離
◆  撒錢拉票 目無財政紀律法
◆  聯合筆記/疾如風vs.慢郎中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疾如風vs.慢郎中


2019-09-10 00:14 聯合報  蕭白雪
立委陳明文說明高鐵三百萬元事件,並出示住處監視器畫面,強調錢是從家中攜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司法機關到選舉前總是很忙,各種弊案常在選前引爆,候選人到地檢署、法院提告、開庭是常見畫面,但有些案件可以迅速結案,有些卻一拖再拖,到選完都沒答案,辦案單位速度要快、要慢都成關鍵。
國安私菸案爆發後,一個大學生不過是上網路貼張舊照片,詢問一名站在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身旁的男子是不是被押的吳宗憲,陳菊辦公室就發聲明要提告;三天後,刑事局馬上找上門,指他散布假訊息,男大生嚇得刪文並道歉,卻仍躲不過被函送的命運;幸好花蓮地院法官看完整個網路留言,認定這是言論自由範圍,裁定不罰
相較之下,陳明文的三百萬疑雲,執法單位態度就是一百八十度大差別,不管街頭巷尾如何討論三百萬的各種疑點,檢方一開始是不動如山,直到總統表態由司法釐清,該由台北或嘉義辦,高檢署才定調,距案發快一周,檢方才說要調監視影帶。
比起查辦對高層不利訊息的腳步,辦案機關對陳明文案的態度,簡直是疾如風與慢郎中的天差地別。
有法界人士形容,辦案時端看是選擇速辦、緩辦、擺著看著辦,有時就可預料出結果畢竟辦案人員的態度,往往直接影響最終認定箇中眉角,就看辦案者心領神會或其性格
比起立法院前秘書長林錫山,在高鐵上現金收賄被辦案人員全都錄,被傳有意問鼎未來立院龍頭的陳明文,在高鐵上遺失的三百萬故事,至今仍只見重重迷霧,構不構成犯罪是一回事,但司法、行政高層擺出來的態度卻是平添爭議。
越接近選舉,各方爆料總會陸續湧出,是真弊案還是抹黑烏賊戰,最後總免不了要進入司法解決;越是在這種關鍵時刻,執法人員到底是速辦還是緩辦,是悄悄辦或大張旗鼓辦,國家機器是依法行事還是因人設事,是大案小辦或小案大辦,終究都會被檢視
不管執政或在野,若自家人出事後,只知一味護航,摧毀的不只是人民的信任,還有司法公信。儘管最近很多人開玩笑國家機器最近很忙,但掌權者最好不要老把司法機關當政治提款機,否則,總有被提光的一天








庶民吐怨氣 韓國瑜復活


2019-09-10 00:31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漫畫/季青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在三重幸福水漾公園舉辦造勢晚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首場造勢大會,現場人氣鼎沸。面對連日來假民調和黑韓部隊窮追猛打,韓國瑜引用金庸筆下小說人物韋小寶教康熙皇帝說的庶民語言「他奶奶的」,並回嗆:儘管「放馬過來,恁爸等你」,讓韓粉們連日被黑的怨氣一吐為快,沉寂多時的韓式幽默再度復活!
韓國瑜的造勢演講,重申捍衛中華民國、維護中華文化、延續自由民主、莫忘世上苦人多四大國政主軸。面對黑韓網軍火力全開,當韓國瑜口中突然蹦出「他奶奶的」、「放馬過來,恁爸等你」等庶民語言,舞台上的前台北縣長周錫瑋、韓國瑜的另一半李佳芬當場笑彎了腰,台下觀眾更是笑到合不攏嘴,守在電視機前全程收看轉播的我,差點沒把剛喝進口的茶水噴灑一地。
韓國瑜打破歷來國民黨總統參選人傳統演講陳腔濫調的格局,跳脫照本宣科的制式刻板窠臼,演講內容這一番庶民言語,說到了市井小民的心坎裡,果真是「俗擱有力」接地氣。但在韓式幽默發酵的同時,卻也不禁讓人為韓國瑜捏一把冷汗。
韓國瑜「TNND」演講,會不會被有心人士刻意操作,惡意扭曲,擴大解讀,端視後續特定立場「綠媒」的評論分析角度。
事實上,相較於綠營名嘴鄭弘儀民國99年(二○一○年)底為參選台中市長的蘇嘉全站台助講,在講台上公然對馬英九總統飆出「XX娘」國罵。兩相對比,韓國瑜「TNND」演講,儼然小巫見大巫。
綜觀韓國瑜首場造勢大會「TNND」演講,讓韓粉和支持者大快人心,真是有夠庶民!去年參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彷彿又回來了。韓國瑜如果能秉持新北市首場造勢的節奏穩紮穩打,按既定步伐展開點、線、面串聯,選情應該可望猶如倒吃甘蔗。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持續觀望、蠢蠢欲動的郭台銘王金平,乃至於按兵不動的柯文哲,九月十七日最後攤牌日迫在眉睫,連一向最沉得住氣的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近日也禁不住重話暗批郭台銘不守信用,未遵守初選前支持勝出者的承諾。最後關頭,國民黨是否還有整合空間?藍軍支持者無不寄予高度期待,切莫讓親痛仇快!







限制大一騎車? 讓他沒必要騎!


2019-09-10 00:31 聯合報  慕容懷瑩/國立大學教職員工(台中市)

九月中旬開始各大學都進入開學的階段,報載教育部要求各大專校院鼓勵「增加限制新生騎車」的措施,作為加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的手段。因為統計顯示近十年每年都有超過百位大學生死於騎乘機車,而且以大學一年級的新生最多,這無疑是台灣社會的沉重損失。但教育部從天龍國的觀點提出限制新生騎車的措施,期能減少新生使用機車頻率,來降低學生死傷人數,如此作為卻是滑天下之大稽。
依據監察院一○五年三月的報告可以發現,教育部對學生交通事故傷亡人數統計數據與警政署提供之數據相差二萬多人,又未將學生交通事故發生時的運具態樣納入統計分析,所以交通事故統計數據存在相當大的黑數。因為目前A1死亡數字代表的是事故發生廿四小時內死亡的數字A2則是包含廿四小時之後的死傷數字教育部如願誠實公布學生交通事故A2數據,相信這個數字會更加的駭人聽聞
姑且不論教育部身為中央主管機關將「大學生當寶寶」教養的可議心態,台灣法律規範保障可以騎乘機車的年紀,卻遭各大學以行政措施限縮,無疑凸顯出教育主管機關法治觀念的薄弱,高年級學長可以申請停車證卻限制十八歲新生不准申請,如果這不是歧視,什麼才是歧視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的教育政策是不可能走得長遠的。學校不發給學生停車證,難道學生不會將機車偷偷停在校外嗎?如此一來,只是更加阻礙校園有效管理騎乘機車的學生罷了!是以循循善誘,輔以更有效益的配套措施才是正辦。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覺得沒必要騎車,因為諸多大學增購校車並搭配公車台灣好行巴士入校園,讓學生對外交通比騎車更便捷、安全,這些學校的學生近年來車禍數都大幅降低,甚至沒傳出學生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試問如果人人有免費的校車可以搭乘,還有哪個父母要掏出好幾萬元讓孩子買機車,然後還要一天到晚擔心孩子的安危?
問題源頭其實是在教育部自身,對於各大專院校的校車獎勵政策不足,加上開大學跟開便利商店一般氾濫,造成諸多大專院校位處偏遠根本沒有客運業者願意配合,此番限制大一新生騎車之亂的源頭其實是教育部本身,唯有通盤檢討政策的配套措施,方為國人之福











補助買機車 鼓勵多騎車?


2019-09-10 00:41 聯合報  魏世昌/工程師(宜蘭市)
政府鼓勵民眾換購電動機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陣子,交通部曾研議將機車考照年齡限制放寬,由現行規定的十八歲調降至十六歲,引發外界疑慮與批評,認為降低考照年齡,不僅與交通部這幾年積極推廣公共運輸的政策矛盾不說,也等於變相鼓勵青少年騎乘機車
然而近日政府大力補助機車汰舊換新,甚至對於新購電動機車,則免徵貨物稅,等於減輕機車族負擔,嚴格來說,這算不算也是一種只是變相減低了用車成本,其實還是鼓勵民眾騎機車呢?
行政院蘇貞昌表示,推行電動機車、汰換老舊機車是要「照顧肺葉」,但事實上,即令是提升機車燃油效率、符合最新環保標準的燃油機車,就減少空氣汙染排放,以及節能、降低碳排量而言,仍比不上讓人們選擇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步行或騎腳踏車等乾淨的交通方式。
政府與其補助購買機車,不如補助公共運輸系統,以倡導並推動綠色交通工具的好處。而且台灣機車密度高居全亞洲之冠,數量超過一千五百萬輛,機車意外事故每年更奪走近千條人命,其中未滿十八歲無照違規騎車的死亡率較其他年齡層高出十倍以上,故從另一角度而言,機車減量,不僅可以減緩交通壅塞問題,亦能挽救人命!









再忙,也要陪孩子聊天


2019-09-10 00:46 聯合報  張正正/教(彰縣北斗)
每到放學,安親班人員便會到校,接學童到安親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昨天「鑰匙兒童少了 上安親班多了 親子疏離問題依舊…」的報導,充分顯示出現今社會的嚴重問題家庭功能不彰
家庭功能應包含生育、情感、經濟、保護、教育、娛樂和宗教等層面,對照以往傳統社會家庭,雖然物質匱乏、父母教育程度多半不高,但以上的家庭功能卻得以充分發揮;而現今繁忙的社會,除了生育功能外,各種功能幾乎「外包」了。
尤其是情感與教育功能,很多家長迫於經濟壓力而抽不出時間,抑或擔心自身教育程度不高無法教導,甚至下班後只想休息而不願意陪子女寫功課,所以子女的作業幾乎全部交給安親班,充滿「功利主義」。
「作業寫完了沒?」、「今天考得怎樣?」、「爸,明天要交錢!」幾乎是親子疏離的現代社會中,最常、甚至唯一會在家庭出現的對話。
根據研究,家庭功能五個指標:適應度(煩惱得到滿意的幫助)、夥伴度(討論與分擔問題)、成長度(支持想做的事)、情感度(對情緒表示關心)、親密度(共度愉快的時光),近年來明顯下降。而家庭功能不彰就會進一步形成社會問題、甚至少子化國安問題
從舉目可見的安親班背後所隱含與衍生的家庭與社會問題,政府,您看到了嗎?您又做了哪些?而為人父母者,請一定要謹記:「再忙!也要陪孩子聊聊天!」







性善?性惡?性私? OBike與UBike 一場真實的人性實驗


2019-09-10 00:41 聯合報  過子庸/自由業(台北市)
oBike被隨意棄置路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自古以來爭論不休。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則提出「人性本惡」,人性善惡的爭論,迄今仍未有結論。
由於社會科學很難像自然科學一樣可以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所以社會科學家所提出的一些原則,常常無法獲得驗證,因而一直爭辯並無結論,人性的善惡就是其中之一。然而,現在有一個很好的實驗,或許可提供我們答案,這個實驗就是OBike與UBike。
OBike比UBike晚出現,OBike主要的特色在於提供騎士更方便的行動方式。當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出現時,在各國颳起一陣旋風,讓UBike備感威脅。當時有許多人認為,UBike會被OBike所取代,因為後者實在是太方便了。
但是事實勝於雄辯,幾年下來,OBike在世界各地紛紛鎩羽而歸。甚至包括台灣、澳洲在內,許多被認為公民素質較高的國家,OBike也都宣告失敗了。UBike與OBike之間的競爭,不但是一場商業模式的競爭,甚至是一次非常昂貴且難得的社會科學中有關人性的實驗,可以讓我們一窺人性的本質究竟為何。
有人認為OBike所以會失敗,乃是因為人民素質的問題,如台北市柯文哲就稱:「國人的水準足以使用UBike,但還沒到使用Obike的水準」。但是就連澳洲這個已開發國家,OBike亦無法生存,顯然主要問題並非人民素質的問題。筆者認為,OBike的失敗,歸根究柢在於人性
但我們不能就此下定論說「人性本惡」,一竿子打翻一條船,認為使用OBike的騎士本性都惡。其實OBike的失敗,乃是因為「人性本私」。一般人認為「私」具有負面的意涵,如我們常以「自私自利」一詞罵他人只顧自己。然而,「應該是一種中性及天性的表現,而無涉善惡之論
不要太苛責人性,因為一般人也都是先自利」,然後再利他」。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如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所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先下之樂而樂」的境界呢?
OBike與UBike之爭,提供了難得的人性實驗。OBike的立意雖然良善及創新,但是從「人性本私」的觀點來看,此商業模式注定要失敗。
而UBike之所以能夠打敗強敵OBike,就是有良好的管理機制。此機制不但對車輛進行管理外,無形中也對人性進行了管理。所以必須靠法律與規範,來強制限制人類的自私無限擴大。因為僅靠道德與教育,無法抑制人類的自私行為。君不見愛心傘常常不翼而飛,因為在無管理之下,大家常常將方便當作隨便,這也是「人性本私」又一項驗證。








美中之間 台須懂若即若離


2019-09-10 00:31 聯合報  楊鴻光/退役教官(台中市)
台灣在中美兩強中維持「若即若離」的模糊角色,才是最大的優勢。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七日拜讀聯合報社論「台灣未必有奧德修斯的好運」一文,個人認為台灣其實有奧德修斯所沒有的優勢,就是台灣是中美兩強所必須爭取的對象。
小國想要在大國環伺的環境中生存,最忌諱的就是把雞蛋都擺到一個籃子裡。很明顯的蔡英文已違反了這個定律,持續以「親美抗中」為治國路線,且樂此不疲。如何在兩大國中保持等距關係,左右逢源,這才是考驗領導人的智慧與決斷。
就美國而言,不論是歐巴馬政府的「重返亞洲戰略思維」,或是川普政府的「印太戰略」,台灣應該是扮演美方「有求於我,非我不可」的關鍵角色,否則美國的亞太政策便有瑕疵,而無法形成牽制中國的作用;和現在台灣如同行將溺水之人死命緊抱著美國救生圈不放的狀況,完全大異其趣。化被動為主動,轉劣勢為優勢,則不必事事任美國擺布,予取予求,形同傀儡。
中共而言,台灣「抗中」絕對是下下策,兩岸近在咫尺,在文化血緣、地理位置上來看都有唇齒相依,命運共同體的連結關係。所謂「敦親睦鄰,遠親不如近鄰」,這是平常人都知道的鐵律,何況是國家領導人;在「九二共識」的妥協下,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經貿關係,共存共榮,這是全體華人所樂見的,也是主政者必須審慎思考的大政方針。
英國歷史上兩次對華發動鴉片戰爭交大臣帕麥斯頓曾經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台灣如何在中美兩強中維持「若即若離,傾斜又平衡」的模糊角色,這才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撒錢拉票 目無財政紀律法


2019-09-10 00:14 聯合報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學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交通部長林佳龍宣布加速計程車汰舊換新的補助,補助的車齡資格也放寬為七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的日益迫近,交通部首先砸下卅六億元推出擴大秋冬國民旅遊獎助計畫,再由經濟部、教育部、文化部、農委會等十一個單位推出十億元秋冬國民旅遊獎助加碼。另外,交通部助旅遊業者貸款百億元;老舊計程車汰換補助,車齡放寬至七年以上就可申請,補助名額也從五千輛增至一萬輛。更可議的是,交通部六日又宣布,十月起將免徵遊覽車汽燃費一年,使政府一年將短收四點三五億元,此一作為,恐有違反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六條租稅優惠之擬訂,應舉行公聽會並提出稅式支出評估之規定,監察院實應即立案調查
又教育部學前教育經費暴增三百億元,補助娃娃車舊換新每輛卅萬元,在未來十年每年將耗費一點六億元;大學生住宿補貼、宿舍軟硬體設備更新,在未來五年將耗費五十億元。這些撒錢行政措施,年限超乎現時政府任期,是否符合預算法及今年四月十日公布施行的財政紀律法之規定,立法院不應坐視,而無所作為
另外,全台八十多萬公頃農地,約卅一點六萬公頃農地農用,農委會給予每年每公頃一萬元「農業環境基本給付」,需卅一點六億元;而目前加入農保的農民約一一一萬,其中請領老農津貼者約六十萬人,自明年一月起老農津貼也將提高至七,五五○元,耗費不少公款!
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全國農業會議周年」上宣布,合法承租公有河川地農民的繼承人,也可參加農保,也被學者批評在未建立行政可操作的農民認證標準前,在選舉前夕拋出這項政策,特別是農委會對這些繼承人數尚無統計的情形下,無非是選舉拉票作為!
再者,環保署淘汰老舊大型柴油車補助辦法,將耗費廿億元,交通部對計程車汰換,每車補助十五至卅五萬元,兩年約廿六億元的大量撒錢行政作為,是否符合行政程序法的平等原則、比例原則,以及大法官釋字第四四三號解釋理由書、釋字第六一四號解釋所稱,給付行政措施,應有法律或法律授權之命令為依據之必要規定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六條規定:「稅法或其他法律為特定政策所規定之租稅優惠,應明定實施年限並以達成合理之政策目的為限,不得過度」,目的就在保護全國納稅者之權利,但政府各部會在選前狂撒八百億元,實有違反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之意旨
又財政紀律法第六條也規定:「中央政府各級機關所提稅式支出法規,應確認未構成有害租稅慣例,並盤點運用業務主管政策工具之情形及執行結果,審慎評估延續或新增租稅優惠之必要性」,但政府各部會對此法律卻視若無睹,在選前所提各種稅式支出法規,在無新增租稅優惠之必要性,且已構成有害租稅慣例之情形下,監察院實應依財政紀律法第十七條,對公務員違反該法規定者,予以彈劾或糾舉